正确引导孩子的好奇心
发布时间:2021-07-23 幼儿感恩的心活动方案 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 幼儿园孩子的游戏有的宝宝是个好奇宝宝,整天问东问西,可是有的宝宝却不是,那么,家长怎样扩展孩子好奇心呢?
您是一位会扩展宝宝好奇心的家长吗?
当孩子对周围事物发生兴趣的时候,您认为:
A.很正常,小孩子都这样,告诉他是什么。
B.很高兴,宝宝会问问题说明他很聪明,告诉他是什么及相关的信息(用途、材质等)。
C.表现出和孩子一样的兴趣,并和他一起探索、操作。然后再一起讨论是什么。
分析
A.您是一位不善于启发孩子好奇心的家长。尽管您的做法可以让孩子知道他感兴趣的事物是什么,但这并不能激发孩子对更多的事物感兴趣。在您的教育过程中,您没有起到主导的地位,不能很好地帮助孩子进行更高层次的探索。您现在最需要的是学会欣赏宝宝的好奇心,鼓励宝宝多提问题,引导宝宝去关注一些事物。
B.您基本能启发孩子的好奇心。您非常会利用宝宝的兴趣去引导孩子学习,这样的教育方法让您的宝宝认识了很多东西,您也因此被认为是一个比较合格的家长。您还需要注意的是——学会启发孩子主动学习和探索的意识。“好奇心并不等于好思考”,您直接“灌输”给了孩子许多信息,孩子的学习过程变成了“记忆”过程、“接受”过程,而让他失去了主动探索欲望。
C.您是一位非常会启发孩子好奇心的家长。最难得的是,您让孩子感受到了对新事物感兴趣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情,您的行为会极大地鼓励孩子参与到发现新问题、观察新事物的过程中来。和孩子的共同探索过程,能够很好地帮助孩子在探索过程中学习新的概念,感受新事物,而不单纯只是记住新事物的名称。
相关理论
好奇心是孩子产生认知、发生游戏活动的动机,如果没有好奇心,孩子是没有兴趣集中于任何事物并深入探索和思考的。孩子产生好奇的原因有很多种,有的孩子只是想知道“这是什么?”有的孩子会疑惑“为什么会这样?”这些好奇为孩子产生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奠定了基础,是思考和探索产生的原始驱动力。
孩子的好奇心特别容易激发,事物鲜亮的外表、特殊的造型会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变化的现象和未经历过的体验也会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很多家长以为要扩展孩子的好奇心就需要提供各种各样的新事物,其实未必,一个孩子曾经接触过的事物也同样会激发孩子的好奇心。重要的是如何创设“新环境”、“新的游戏方式”让孩子对事物产生好奇心,同时还应通过游戏方式引导孩子对相同事物的不同方面产生好奇,而不仅仅停留在认识事物外表的好奇阶段。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扩展阅读
正确引导孩子
俗话说得好”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今天我就不从大的方面去讲述好事与坏事了。我只想根据眼前的几个小世界表现一个好事的积极性和一件坏事的消极性。
我是一名刚刚上岗的幼儿老师,通过这几个月教学,我发现了几个小问题。有时候,我觉得所谓的小问题不注意可能会酿成大错误。比如说”动作的小失误,错误“,比如,有时候老师在讲台上讲课,或多或少也会有一些调皮的宝宝在自己的为上调皮捣蛋,交头接耳,开小差。这时候”恨铁不成钢“的老师出现了,他会用手中的粉笔投掷到那些不乖的小朋友身上。可是虽然看似是件小事。但是在一旁的小朋友们可能会”偷偷学艺“,也可能会利用的别的地方去。例如,小朋友们在一起玩耍时,有不和心意或者不顺心的时候,会随手拿起一件东西乱扔出去,这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还有一种是言语上的失误,比如,面对一些大点的小朋友在做题的时候,他们有时候会精力不集中或者粗心大意,做题的速度可能会慢一些,正确率也可能会比较低。有些心急的老师可能会脱口而出”你真笨,你怎么这么笨啊“。虽说是短短的几个字,也可能会影响的小朋友的心理,打消他们做事情的积极性。这种现象,也可能会被旁边的小朋友们借鉴,从而会随口拿出此话嘲笑别人,久而久之养成好高骛远,目中无人的习惯。
”师者,传到授业解惑也“,除了授业解惑外,在做好本职工作的时候心态和模范也很重要。很多时候,老师们有口无心的一些举动也可能是影响孩子一生的习惯。有时候有些老师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可能会阻碍小朋友们的健康心理。所以,有时候请各位老师,在教育好小朋友们教育教学的时候,也能用一些积极向上的态度开导教育小朋友。
正确引导孩子做事
我班有个张梦怡小朋友就是一个聪明灵巧、特别勤快的孩子,每次家长会上谈起的时候她妈妈也是说她在家里,老帮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幼儿园,每次上制作课的时候,老师剪下来的废纸条等垃圾,不用老师说,她都会用手一块一块地捡起来,扔到垃圾桶里。也多次受到老师的表扬。
有一天我们班有几个小朋友感冒了。午饭后喝药,我把药给每个小朋友倒到杯子里,就把药袋放在了钢琴上,王姝涵什么话也没说就把药袋捡走了。我当时就表扬了她。一连几天都是如此,我还想这孩子真懂事。几后,我们打扫活动室,发现玩具橱后边都是垃圾,特别多的是各种各样药袋。我大吃了一惊。原来王姝涵把这几天收集的药袋没有扔到垃圾桶,。我一下明白了,我就把她叫到跟前问她,你把垃圾怎么放到这里了,我们天天夸你是个讲卫生好孩子,你怎么把垃圾放到处后边。其实她很明白,就是一句不吭,我想她只是一时贪玩吧!我就问她这样做对吗?她说:“不对”。看她紧张的样子,我没再多问。
这件事也让我想到了很多,孩子做事情的出发点是对的。她是帮了老师的忙,也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可结果不一定对,事后我照样表扬了她,夸她是个知错就该的好孩子。任何孩子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可以说都不是很单纯的,他都有她的想法和目的,只要正确的引导,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我们应正确引导孩子
在班里,往往懂事听话的孩子会得到我们更多的关爱,而那些调皮、爱捣乱的孩子往往得到的是我们的批评,但仔细回想起来,其实那些调皮捣乱的孩子,也需要得到老师的关爱。魏金程小朋友是我们班的调皮大王、捣乱鬼。在与幼儿的交往中也特别容易发生冲突,小朋友们都不喜欢跟他一起玩。但在我的观察中,魏金程小朋友其实特别喜欢与小朋友交往,也非常愿意与他们一起游戏。每次活动,他都积极的参加,总希望得到老师和小朋友的关注。但它与人交往的方法不太正确,所以经常导致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发生。针对这种情况,我在平时有意识的与他进行接触,有时摸一下他的头,有时给他一个大大的微笑,有时与他交谈在与小朋友玩时,遇到情况怎么办,鼓励他与小伙伴要搞好团结,互相谦让,有玩具大家玩,学会与小朋友共享快乐……魏金程小朋友的手工制作比较棒,在活动时,我刻意拿着他的作品向小朋友进行展示,进行表扬,引导孩子们向他学习。慢慢的,魏金程小朋友的笑声多了,小朋友们都爱跟他玩了。其实,每个孩子的内心世界都是纯洁的、善良的,让我们给那些调皮的孩子多一点关心,多一些爱护,换种态度看他们的顽皮。
要时刻正确引导孩子
这是我到中二班的第二天,孩子们都很可爱,我曾经带过小中大班,发现孩子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喜欢告状。
今天我们班的下午活动是手工,在活动中孩子们都在折青蛙,这看似一片安静,其实就在一分钟前,就有一个小女孩气呼呼的来告状:“老师,他抢我的纸。”我听了有些生气,心想:都是中班的孩子了,不应该这样没有礼貌,更何况我一直很重视礼仪教育的。我和这位小女孩一起来到另一个孩子中间问个明白,原来这位小男孩的手纸用完了,可是还想折。我明白后,没有批评他,而是笑着跟小男孩说:“乖,你没有纸可以找老师要,或是和小朋友借,抢别人东西是不礼貌的,别人会很伤心的,你愿意看到小朋友伤心吗?”他听了我的话低下了头,我看他好像意识到自己错了就问他:“小朋友伤心了,我们怎么办呢?”旁边的一个小朋友说:“道歉,她就不生气了。”他看看那个小女孩,走到她身边低着头说:“对不起,我不应该抢你的纸”,“没关系,我给你一张吧!”说完小女孩递给了他一张,他们又开心地折青蛙了。
其实,孩子告状之后,最希望的就是得到老师的公平处理,并不是要老师一定要批评谁,我个人认为老师对孩子告状之后的处理是非常重要的,也许有的老师忙的时候对孩子的话不以为然,这样很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所以现在我遇到类似的孩子告状之类的,情节轻的我会说自己处理,有一些麻烦的我会自己处理,而且我一定做到公平,因为,虽然我们错怪一个孩子,对于我们来说无所谓,可是在孩子的一生中都会影响他,他会记着一辈子。
我觉得,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要时刻正确引导孩子,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如何引导孩子正确上网
关于孩子上网,家长最担心的除了孩子在网上接触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外,更害怕孩子受人诱骗。家长还担心孩子受人怂恿参与违法行为。那么,家长如何为孩子的网络旅程保驾护航呢?
首先,有条件的家庭最好给孩子提供一个在家上网的空间,避免孩子经常光顾网吧等场所,在那里孩子的行为将处于一种完全失控的状态。电脑最好放在家长随时可以看到的位置上,这样可以方便父母了解孩子上网的情况。
家长尽可能和孩子,尤其是幼小的或自制力较差的孩子一起上网,引导孩子去接触有趣的、适宜他们年龄的内容,避免孩子沉迷于游戏之中。
家长需要告诫孩子,网上的那些“朋友”实际上是陌生人,不要轻易相信他们,不要将自己和家庭的真实信息和密码散布在网上,不要打开陌生的邮件。提醒孩子一旦觉得网上的内容有问题或感到迷惑,就及时向成年人求助。家长可以适当告诉孩子一些网络犯罪的事实,提醒他们树立网络安全意识,警惕坏人坏事。
家长可以查看孩子接收和发出的电子邮件,了解他们经常接触的网友。经常查阅历史记录,这样可以知道孩子在没有大人监护下曾经浏览过的网站名称和访问的频率。
家长还可以运用网络安全技术和产品,对孩子浏览的网站加以限制。比如通过IE浏览器可以设置网络安全级别。打开IE安全审查功能设置许可站点,这样做可以保证孩子不会无意中闯入不健康网站。一些网络安全软件包含封锁功能,可以精确界定孩子可以访问什么样的网站,防止孩子在网页上输入他们的名字、住址和其他个人信息等。
结合以上几个环节,家长还需要与孩子经常交流在互联网上得到的信息,交换感想与见解,这样才能做到对孩子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心中有数。孩子也可以在父母营造的规则严明而又民主宽松的氛围中,安全而愉快地享受网络世界的精妙了。
引导孩子正确用语言表达
我们班一个叫岩岩的孩子,这个孩子的母亲是小学教师,按理说,孩子应该发展得很好,可是,现状是:孩子个头长得比其他孩子小,但是惹事的本事却不小。上课不认真听讲,排队不好好排,反正不守规则的时候总是有他。其他的孩子不守规则的时候老师提出处理的结果,他们会平静地接受,可是这个宝贝一旦老师说出他不守规则时的处理时,轻则会言语吵闹,再就是大哭大叫,甚至尖叫,严重影响了课堂秩序,也影响到其他的小朋友。警告、耐心说服都无济于事,而且最近有变本加厉的趋向。中班的孩子,应该对自己的行为有一定的控制能力,而且对自己行为造成的结果应该学会接受,可现在是中班的下学期了,这孩子再这样的话会越演越烈。通过观察发现,这个男孩是第二个孩子,前面有一个不幸夭折了,父母对这个宝贝格外珍视,对一些出格的行为不能及时引导,孩子遇到需要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就会大吵大闹,通常都会得到满足。所以这孩子把这种方法当成一个法宝,在家用,到幼儿园也拿来用,不分场合,不分地点(我揣测他的心里应该是这样想的)。但是在幼儿园里老师、小朋友不会牵就他的这种行为,就造成了这样的现状。于是,和其他两位老师碰头商量,这孩子应该怎么办。我们发现对他的教育需要家园合力,觉得有必要和家长沟通一下教育方法的问题。同时引导孩子有事情要用语言表达,而不是哭闹的方式。目前这孩子有了小小的改变,缺乏的只是坚持。相信我们只要坚持下去,这孩子会变成一个好孩子的。-
老师的正确引导
最近孩子在玩玩具的时候我无意间发现有孩子把玩具装进了自己的口袋,可能是我没有带过小班,这让我大吃一惊,孩子怎么会有这样的举动呢?对此我请教了有经验的老师们,他们说以前小班孩子都会有这样的现象,因为小班年龄的孩子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会有意识的把它据为己有,需要老师正确的去引导他们。
一天,我又看到昊翔小朋友把一辆小车玩具放到了自己的口袋里,我没有直接过去拿出来,而是等孩子们都玩完了,我在收玩具的时候故意大声说:“哎呀,那个粉红色的小车怎么不见了呢?小朋友有谁见到它吗?”孩子们都摇头。我接着说:“小朋友们晚上都要回到自己的家,我们的玩具也是一样的,它到了晚上也要回到自己的家里,如果它找不到自己的家,它就会伤心难过的。小朋友们希望它难过吗?”孩子们纷纷说:“不希望”。听到这里,昊翔小朋友慢慢的从口袋里拿出了玩具过来交给了我。我没有去责怪他,而是说:“原来它到你那里去了,谢谢你帮它找到了家。你真棒。”我看到他的小脸一下露出了笑容,从此我再没有看到谁把玩具装进自己的口袋了。孩子犯错是难免的,只要老师正确的引导,我相信每个孩子都会是最好的孩子。
正视孩子的好奇心
户外活动时,看见一群孩子们围在一起不知唧唧咕咕说些什么,于是我走了过去,只见娅妮小朋友在神秘的跟其他孩子们说:“我听我妈妈说老师的肚子是因为怀孕才会这么大的,他的肚子里有一个小宝宝,用不了多久她就会把肚子里的宝宝生出来。
”我们也是这样从妈妈的肚子里生出来的,而浩浩大声的说:“不是!我妈妈说我是从河边捡来的!”奇奇也在旁边说;”对对对,我妈妈们也是这样说的。
”听到孩子么这么说,我心里觉得娅妮的妈妈在孩子教育方面做的真的是很不错。
孩子在长到一定年龄都会问我们这样一个尴尬的问题,就是“我是从哪里来的”?在我们农村很大一部分家长都会给孩子这样一个答案: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从河边拾来的、从路上捡到的……等等。
也许家长对这样不负责任的话不以为然,但是早教学家表示:这样的答案会让孩子们的对家长产生距离感,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当孩子们犯了错受到家长批评的时候,孩子们就会觉得我是从河边拾来的,爸爸妈妈一点也不爱我,这样久而久之就会让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让他们产生自卑感,孩子就会离我们越来越远。
其实,在遇到孩子问这样的问题时,家长们大可不必编一些诸如此类的谎言,家长们可以委婉的告诉孩子实情,还可以搜集一些图片,帮助孩子们科学全面的了解自己是从哪里来的,给孩子们营造一个心理健康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