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超前教育是好是坏引发争议

发布时间:2021-07-19 什么是教育笔记 幼儿园教案是怎么写 幸福是什么教案

所谓“天下父母心”,作为爸妈,总是希望能够将最好的给孩子,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教育问题上也不例外,大家都纷纷创造各种机会,让自己的孩子参与更多的课程,希望孩子能够早日成才。

于是,年纪小小的幼儿园宝宝开始背负各种压力,数学、英语、艺术等各种超龄课程占满了孩子的时间,孩子原本的童真日益减少。这种幼儿园的超前教育热已席卷全国。为了防止和克服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教育部近期印发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要严禁“揠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指南》中明确提出,5-6岁学龄前儿童,“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他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即可。然而,要想放慢“超前教育”脚步,还需要许多努力。

超前教育是好是坏引争议

儿童教育问题向来备受关注,随着《指南》的印发,幼儿园进行超前教育是好是坏也引起网友争议。

支持派:

佳佳家:幼儿园是要多学点啊,不多学点知识,怎么上得了好的小学?

小天使:小孩子学知识学得越早越容易上手,不然等长大了再学,哪里跟得上其他小朋友?

春之风:让宝宝早点学知识好啊,不然交那么多钱,就学那么点东西,那不是很不划算?

南阳之:现在的孩子很聪明,比我们小时候接受能力强很多,多学一点知识也没什么坏处,我是希望我的孩子能多学一点。

反对派:

秋风得意:我觉得幼儿园只要学习基本的知识就够了,很多超前的教育根本不必要,会让孩子害怕上学的。

天南地北:小孩子超前教育我觉得不好,孩子会学的不开心,对孩子性格会有影响。

静思人:小孩子就应该多玩,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不然一天到晚学知识,小小年纪就背负各种压力,这样的小孩怎么会健康?

夜之黑:现在的孩子太可怜了,连上个幼儿园都要超前教育,真是“鸭梨山大”,以后回想起来,哪里还有什么童年的快乐?

超前教育为何盛行?教育体制是根本问题

幼儿园超前教育之所以如此盛行,主要与家长的望子成龙、学校想提高竞争力、教育体制存缺陷有关。

家长:望子成龙,争夺优质资源

“望子成龙”自古有之,如今,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家长们更是希望能够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让自己的孩子早日成才,于是,家长们的这种期愿也就使得他们早早便为孩子制定了各种学习计划,希望能够让孩子嬴在起跑线上。而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尤其是在好的小学需“选拔入学”的教育环境下,家长们为了让孩子能上一所好的小学,不得不让孩子提前学习小学知识。此外,这也与家长虚荣心不无关系,如果自己的小孩比其他小孩会更多的技艺或知识,也会让家长在亲友面前更有面子。

学校:迎合家长需求,提高竞争力

目前,很多幼儿园都存在超前教育问题,主要源于以下两方面的原因。一则,迎合家长需求。许多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在幼儿园里学到更多知识,学校为了迎合各类家长的需求,不断增加各种超龄课程。二则,提高竞争力,商业化运做需要。为了吸收更多生源,提高竞争力,有部分幼儿园都希望出奇制胜,不断打出开发潜能的噱头,尤其是一些竞争力薄弱的幼儿园,更加希望能够通过“个性教育”,吸引更多的家长。

教育体制:应试教育体制存缺陷

造成幼儿园的超前教育的主要原因,归根结底还是应试教育体制所致,由于应试教育压力不断加大,再加上有利益驱动,很多孩子从上幼儿园起就被套上了重重“枷锁”。对孩子进行拼音、外语、数学等小学化内容教学,俨然成了幼儿教育的通病。许多望子成龙的家长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都只能纷纷为孩子“添材加料”。

幼儿园超前教育有何危害?

对于超前教育,不少专家都表示3-5岁的儿童不应该进行超前教育,这主要是因为这个时间段进行超前教育,会有如下危害:

一、超前教育扼杀美好童年

幼儿园超前教育其实就是“揠苗助长”,没有根据孩子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孩子的认知接受能力进行合理设置,而将幼儿当做吸纳知识的容器,使幼儿童年生活压力巨大,索然无味,不能体验到童年的快乐、趣味与美好。

二、超前教育易使孩子厌学

3—6岁是幼儿发展的关键期,幼儿身心极为脆弱,幼儿园对幼儿的影响很大,因此家长在为孩子选择幼儿园时应要慎重。在一些幼儿园中,还存在着良莠不齐的现象,其对孩子进行的各种技能培训,往往违反了孩子心理、生理发展阶段,不仅会导致孩子过早对学习产生厌倦,还会导致孩子将来缺乏独立思维的能力。

三、超前教育不利于儿童形成良好的性格

“盼才心切”的父母,生怕孩子浪费时间,尽量限制孩子的玩耍。这样,孩子在孤独中慢慢变得性格怪癖,不合群,面对社会时,会感到紧张不安。而且,从几点钟学琴,几点钟识字,几点钟学跳舞等日常安排,父母都全权掌控,这样会使孩子觉得自己没有一点权利和自由,逐渐形成叛逆性格,长期以往,甚至容易造成儿童心理扭曲。

围观:看看各国小朋友都在干什么

在我国幼儿园小朋友学习任务繁重的时候,我们一起来看看其他国家的幼儿园又是怎么教育的,看看我们是否真的超前了?

美国:重视孩子的动手能力。美国的幼儿园给孩子设置的学习课程不多,而以动手制作手工和户外活动居多。幼儿园的学年在6月底就结束了,在9月份新学年开始之前,各幼儿园是夏令营期,与平时相比增加了不少集体户外活动,趣味十足。

澳大利亚:孩子玩得开心最重要。澳大利亚的家长对于孩子在上学前就学习算术或者外语似乎并不感兴趣,他们似乎更注重培养孩子的体能和心智培养,幼儿园的主要责任是让孩子在幼儿园里玩得开心,从而培养他们独立的人格,帮助他们更好地与同龄人建立伙伴关系。

日本:丰富多彩的户外活动。在日本的幼儿园里,除了会教授给孩子们一些基本生活常识之外,其一大特点就是进行各种各样的户外活动,让孩子们亲近大自然,通过玩乐来培养他们健康的身心和与人相处的能力。

各地动态跟踪:幼儿园不能以“艺术”“双语”冠名

山东:去年12月,山东省教育厅、公安厅和卫生厅联合颁布《山东省学前教育机构审批注册管理办法(试行)》。按照规定,学前教育机构名称中不得带有与实际不符或者易产生误导作用的词语,如“国际”、“中华”、“中国”、“双语”、“艺术”等字样。

重庆:重庆市教委近日对学前教育进行规范,幼儿园不得以任何名义和形式组织各种小学化培训活动,禁止幼儿园举办课程之外的各种特色班、培训班。未经市或区县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审定,任何学前教育机构不得冠以“国际”、“中国”、“中华”、“实验”、“双语”、“英语”、“艺术”、“体育”、“特色”等字样。

温馨提示:请给孩子更多快乐!

在幼儿园超前教育问题上,有家长的“无奈”,有学校的“不得以”,也有教育体制的“缺陷”,但不管如何,学前教育应该尊重幼儿的智能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着重培养幼儿行为习惯与生活自理能力,让幼儿健康快乐成长。不管是家长还是幼儿园都不能急功近利、拔苗助长,应该通过各种科学、有趣的方法,让我们的小孩拥有更多童真与童趣,让他们可以更加健康地成长。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编辑推荐

教育随笔:我不是“坏”孩子


“老师,景奕打我”、“老师,景奕抢我玩具”,在幼儿园里,我的耳朵里时常能听到这些声音。早晨接待家长,也会听到这样的情况,要求自己的孩子离景奕远一点。这样的行为一次又一次,于是景奕就被家长和孩子们贴上了“坏”孩子的标签。成为“坏”孩子,我想与老师也有很大的责任,如何解决景奕争抢玩具、打架的行为,值得我去思考。

与家长的沟通

景奕在幼儿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我第一时间与家长进行沟通。

与景奕的奶奶进行沟通:“景奕,最近已经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现在每天都很乐意上幼儿,表现的很活泼,上课也能很积极回答老师问题,是一个有上进心的孩子。他也试图想与小朋友一起玩,这种心理渴望很好,可就是不会处理与同伴之间的关系,会和小朋友发生争抢,打闹的情况。”

景奕奶奶的反馈:“我们知道孩子太好动,随他妈,他爸爸聪明好学,这孩子不爱学习,就知道玩。他渴望交朋友,爱招惹人家,可能就会发生小矛盾。我们当爷爷奶奶的管他也不听,妈妈又不在身边,我们也没办法。”

从与景奕奶奶的交谈中,我得知景奕是由爷爷奶奶一手带大的,能感觉到隔代教育的弊端—-溺爱,不管孩子的要求是否妥当,总给予毫无节制的满足,不经意间就会对孩子的错误过分纵容,孩子形成不良的性格。老人们认为母爱缺失,要给予孩子更多的爱,将他视为宝贝,格外疼爱,事事依着孩子,总让孩子处于说一不二的地位,使孩子产生“自我中心”意识,以致造成孩子自私、人性、依赖性强的性格特点。

和爷爷奶奶交流之后,我觉得应尽量让孩子的爸爸参与到孩子的管教中,让孩子尽可能少的接受爷爷奶奶的溺爱。在与景奕爸爸的交流中,我们达成一致:对孩子的教育问题要慎重对待,多抽出时间陪陪孩子,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尽量减少一些爷爷奶奶带来的影响。

老师寻找相应对策

景奕出现的这一系列问题,老师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我反思自己:是不是自己对景奕这样外向孩子的教育出现了问题?我也在寻求解决的办法。

“争抢玩具、打架行为”在很多幼儿身上都存在,解决景奕的问题,首先要给他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周围的小朋友都不争不抢,友好的与同伴交往,他自然而然也会受到熏陶,减少自己的行为。

我上网查阅了一个《同伴交往》的儿歌,每次玩玩具之前,都领着小朋友们一起说,为他们玩玩具不争抢,做一个心理铺垫。---“玩玩具,不争抢;讲礼貌,懂谦逊;好东西,一起玩;齐分享,受表扬。”孩子们跟着老师一起说儿歌,说多了,自然而然就知道“不争抢,齐分享”的道理。

我还设计了一堂课《和好朋友一起玩玩具》,记录下幼儿在玩玩具中的不良行为,让幼儿一起来探讨,并找幼儿上来演示正确的玩玩具的方法,孩子们知道如何去玩,才能尽量的减少矛盾的发生。

其次,我特意留心对幼儿争抢玩具等行为进行观察。在观察中发现:很多小朋友都会因为争抢玩具而发生矛盾。景奕只是其中一个很明显的特例。我发现:“抢”玩具的背后,一方面是为了完成自己的作品。是老师的疏忽:孩子们的玩具不够玩,才造成的“抢”。一方面是为了帮老师收拾玩具,而去“抢”小朋友的玩具。景奕就是那样热心肠的人,他总想帮老师干活,去收拾小朋友玩具,而小朋友不给他,他就用抢的,而造成矛盾。是老师的过错:没能让幼儿自己用语言去解决问题,如果交给孩子说“我们一起收拾吧!”孩子的矛盾是能避免的.还有的情况就是,孩子的贪心,他真的很想拿别人的玩具。在观察中发现:景奕有时也会去拿别人的玩具,他拿之前会看看老师(他心里也知道拿别人东西是不对的),我就给他一个不许的眼神,他立马就把玩具放下了。所以说老师的细心观察、指导,能减少很多矛盾的发生。

景奕的改变

当我知道景奕的情况后,我对景奕更加留心。虽然他是我们班的“问题”孩子,但我一直把他与其他孩子一样看待。一有时间就和他说说话,多给他一些关爱,让他感受母亲般的温暖。在每一次的交谈中,我都与他说一些同伴交往应注意的事情。告诉他“等待一下吧!我们一起玩吧!我们来交换玩吧!”等与小朋友交往应交流的语言。慢慢的我发现:他能把这些话运用到他与小朋友的交往中,避免了很多的打架行为。他还知道解决同伴之间的矛盾,遇到小朋友争抢玩具的时候,还会把自己的玩具与小朋友分享。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的职责,不仅仅是教给孩子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孩子养成良好的品行。景奕这个“坏”孩子的转变,让我看到了“传道”的成就,心里很是高兴,希望每个孩子都能从我的“传道”中,得到改变。

是游戏,还是争吵


一、案例:孩子们最喜欢的自由活动时间到了,又可以把自己最喜欢的玩具在小朋友面前炫耀一番了。今天峰峰拿来了一架造型逼真的模型飞机,只见他友好地对祉余说:“我给你看我的新飞机。”于是,他们俩人就坐在了泡沫板上。峰峰用手举着飞机做飞翔的动作,嘴里还呜呜地模仿飞机引擎发出的声音。几分钟后,只见峰峰将飞机飞到了祉余的头上、身上。一会,他们都站了起来,各自手里拿着武器,大声地说:“瞄准,投弹。”“炸你,炸死喽!……”二、分析:在成人的眼中,一般都会认为是两个孩子在打架,也会及时地去劝阻他们停止相互之间的争斗。但是,如果你耐心的仔细看下去,就不难发现,其实,孩子们是在玩游戏。他们把飞机想象出投弹的情节,并且人物的命运有了根本的变化。其实这些仅仅是孩子想象世界中的一部分,他们还有着极其丰富的想象空间,老师应该加以鼓励、肯定。三、反思:儿童在5岁时,道德规范远远没有达到内化的水平,所以需要父母和幼儿园教师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耐心地指导,不断的强化,使峰峰的道德观始终在良性的规定上发展,让孩子明白幸灾乐祸是不对的;做错事就要道歉。老师可以提出暗示:把飞机开到小朋友的头上是不对的,需要向峰峰道歉。如果峰峰有了第一次向他人道歉的意识,并且得知犯错后道歉是正确的行为,承认自己的过错并不会得到不好的后果,这样将有助于培养峰峰的良好道德规范。

他是坏孩子


又到户外活动的时间了,孩子们选择好自己喜欢的器械玩起来,我来到玩球的小朋友中间和他们玩起来,“你是坏孩子,我不和你玩,”我吃了一惊循着声音望去,只见洋洋坐在翘翘板上,小琪站在旁边想玩的样子,我急忙走过去问:“小琪,你想坐吗?”他点了点头,我又转向洋洋说:“洋洋,跷跷板是两个小朋友一起坐才好玩,来,你一边小琪一边,”说着我就去抱洋洋,可是他却说:“老师,他是坏孩子,我不和他玩,”我一顿他为什么有这种想法,于是我问:“你为什么说他是坏孩子,”洋洋说:“你不是说和小朋友打架,抢玩具,不遵守纪律,就不是好孩子,小琪经常和小朋友打架,抢玩具就是坏孩子,”这时其他小朋友也过来争着说他的坏处,听了孩子们的话使我想起我平时对那些调皮孩子的教育,“如果你再打小朋友,抢别人的玩具,乱跑就不是好孩子”就这句话,在孩子们心中形成了像小琪这样调皮的孩子就不是好孩子。今天的事情都是我平时教育的不良结果,为了消除小琪在孩子们心目中的印象,我结束了户外活动,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坏孩子与好孩子的区分。

回到活动室他们什么是坏孩子,他们说:“打小朋友、抢别人的玩具、不听老师的话等等,”我又问:“我们班里有吗?”他们举了小琪、义涵、果果等平时几个调皮的孩子,虽然那几个小朋友不高兴,但他们也没说什么,好像默默接受了。看来我今天的讨论时多么的及时。我又请小朋友想一想,他们有没有做过好事,孩子们想了想说:“小琪经常帮忘记推小椅子的小朋友把小椅子推到桌子下面,义涵抢着帮老师拿东西,果果还帮小朋友背书包,大家争着说出他们做的好事,我赶紧说:“你没看,他们也做了那么多好事,我们就不能说他们是坏孩子,以后他们不会再打小朋友了,有玩具大家一起玩,我们跟他们做好朋友好不好?”大家高兴地说:“好,”只见那几个小朋友也骄傲地抬起头,看到他们的表现,我感到这次的教育非常重要。在交流中,使孩子们发现,那些自己不喜欢的认为是坏孩子的小朋友也有很多好的地方,那些调皮的孩子也会从中学会,那些事是小朋友不喜欢的,那些事是小朋友喜欢的,那些该做那些不该做。变成小朋友心目中的好孩子。

从那以后,那几个调皮的孩子不像以前那样招惹其他小朋友了,大家也都愿意和他们玩了。

教育随笔:挫折多未必是坏事


教育随笔:挫折多未必是坏事

现在孩子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孩子也变得越来越懒,什么事都要依赖别人去做,这对孩子的成长是很不利的。前几天我在路上散步,远远看见一个小男孩在广场上学骑自行车。她的父母在后面跟着,车子歪歪扭扭的前进,忽然,车把一扭摔倒了,孩子趴在地上哭了起来。她的父母在远远的观看,并没有上前帮忙的意思。最后还在看到没有人理他,就自己扶起车子继续练习。

就这件事来说,我觉得这对夫妇的教育方法是非常好的,让孩子自己面对挫折,自己解决困难。如果摔倒孩子的父母马上上前把孩子扶起来,孩子就可能不会这么轻易的结束哭闹,而且,把孩子自己解决困难的机会也剥夺了。幼儿期是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有意识的让孩子吃点苦,好受点委屈,品尝一些生活的磨难。这样能使他们懂得人生道路是坎坷的。生活的富足,并不等于就应放弃对孩子吃苦教育。吃苦是孩子成长的必修课。是一种体验、一种感受、一种积累,更是一种培养。

你是个坏老师


幼儿园里最近举行拍球比赛,所以利用早上锻炼的时间孩子们各个都在为能取得一个好成绩而努力。

今天孩子们玩起了拍花样球,王治舟玩单脚跳拍、龙龙双手交换拍、东东边跑边拍,一时间孩子们都在“秀”拍花球,看到孩子们排球兴趣正浓,我也顺手拿起一个球开始把他们拍的花球连起来拍,可是这时候东东几步跑过来一下子把我的球给打在地上,还没等我反应过来他早已扬长而去,我定了定神,抱着球过去问还在拍球的东东:“东东,为什么把我的球打到地上?”可他不但没给我解释反而笑得很开心,像是受到表扬似的,见他不理我,我气坏了:“你打我的球我也打你的球!”我也把他的球打到地上,东东突然由喜变怒,像是受了万般委屈,指着我说:“坏老师、坏老师!”这时班里一片寂静,看到他这个样子我有开始后悔刚才冲动的举动,心里不住的怪自己。

东东说完抱着球很生气的坐到小椅子上,我也赶忙坐到他旁边,拉拉他的手:“东东对不起,我不应该打你的球,可是是你先打我的球,你为什么要打掉我的球?”他听完转过脸来看着我,想了想说:“因为那样拍球只有我会拍,我不想让你拍”,“也就是说,你想边跑边拍球只有你一个会,对吗?”东东点点头,我却摇摇头:“不要以为班里只有你一个人会拍,王治舟拍的花球不仅多而且双手边拍边走、王莹还会站在翘翘板上拍呢!”东东惊讶的看着我。

我拿起球把孩子们拍的花样球串起来拍,孩子们看了兴奋极了,一个个也学着我的拍法拍了起来。

我拍着球走到东东面前:“东东要不要一起拍呀?”东东抱着球也开始拍了起来,看着孩子们热火朝天的劲头,我心里高兴极了。

在拍的时候我问东东:“我还是坏老师吗?”东东笑着说:“小朋友都跟你学会拍球了,原来你不是坏老师,你是个好老师!”听着他说出这样的话,他笑了我也笑了。

我想,在和孩子相处的时候,我们做为教育者,不仅要起到教育孩子的作用,更应该引领着孩子更好的成长。

尊重孩子 是教育的前提


尊重就是让幼儿对自己充满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尊重就是不把成人的要求强加于幼儿,而是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意见与看法,相信幼儿有自己的见解。尊重对于幼儿来说意义重大。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尊重幼儿呢?我认为,尊重幼儿,就要促进幼儿富有个性化的发展。要发展幼儿的个性,就必须尊重幼儿的个性,尊重幼儿的心理发展。幼儿园教育《纲要》提出:“幼儿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力,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对于幼儿而言,什么个性的幼儿都有。有动作慢的,有性格开朗的,有做事毛糙的,有不爱讲话的,有脾气死拧的等等,无论什么个性的幼儿,都有他的内心发现。教师就应该要从心理上理解、了解幼儿的需要,兴趣、能力、智力、气质及性格,尊重每个幼儿的个性,支持引导每个幼儿的发现。

在组织幼儿练习拍球的过程中,我采用比赛的形式为每个幼儿提供展示的机会。但班里的小慧莹就是不愿意参与到活动中,我怎样鼓励都无济于事,总是在楼道里自己玩玩具。我认为她可能不会拍球,就尊重了她的选择。但是经过几天观察,发现她不但不是不会拍,而且还拍得还挺好。我便问她:“为什么老师让你拍,你不拍,看你拍得多好呀”。她微微一笑,小声告诉我:“那么多人看着我,都不好意思呀”。噢,我终于了解到了她的真实想法,原来是她对自己缺乏自信。对与这样的孩子我就要帮助她看到自己的优势与潜力,注意为她创设获取成功的机会,在后来的活动中,我经常鼓励她,在小朋友面前表扬她,树立她的自信心,慢慢地小慧莹进步了,自信心提高了。上课的时候经常能看到她参加活动时自信的样子。使她在有了自信之后获得许多成功的感受。

在户外活动时,我经常发现孩子们趴着玩滑梯,作为幼儿教师来说,看到这样的情景,心里难免有些紧张,生怕孩子磕着、碰着。经过我几次劝阻,孩子们还是选择他们认为合适的方法来进行。当我问到他们为什么要这样玩时,他们对我说,他们发现坐着玩,滑得慢,趴着玩,滑得快。我观察了一下,孩子们讲的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他们在玩的过程中发现了阻力的存在,坐着的阻力可能比趴着的阻力大。看孩子们多了不起。因此,我尊重了幼儿的想法,支持了他们的做法。但是为确保安全,我请孩子们说一说要怎样保护自己,孩子们高兴极了,大胆地说出自己想法。看到他们玩的时候,有的把头往上抬,有的用手捂着嘴,怕磕着,有的在旁边,作监督员,不许后面小朋友推前面的人。这样在教师尊重孩子的基础上,滑滑梯的秩序也得到了维持。作为教师,一定要相信孩子的能力。赏识幼儿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发掘幼儿的潜能。

作为新时期的一名幼儿教师,我们肩负着培育下一代接班人的重任,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与时俱进,主动学习实践先进的教育和管理经验,认真分析我们所遇到的新课题,勇于迎接新挑战。对于幼儿园教育这项十分艰辛、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我将继续贯彻《纲要》精神,更好地跟上时代变革的步伐,在幼儿教育中,尊重幼儿的潜能,尊重幼儿的个性,充分运用“尊重”这把钥匙,来打开孩子心灵的金锁,培养出健康活泼、诚实勇敢、富有个性的新一代接班人。(高井幼儿园金燕)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


教育像鞋子,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走人生之路。鞋匠要想做出合脚的鞋子,就需要充分了解脚的大小、形状,知道脚的需要和感受。同样,教育者只有在研究、懂得孩子的心理路程、精神世界以及成长机制的前提下,才能够设计出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教育要适于孩子,并不是说适于普遍意义上的孩子群体,而是具体到每一个孩子的个体。所以,在芭学园,我们的眼里不是一群孩子,而是每一个孩子。

有个三岁的孩子叫小壮。有一天,班里老师来找我反映问题,说小壮不参加晨圈活动,集体活动时在人群中乱钻乱爬,自由工作(我们将游戏称之为“工作”)时满教室晃悠,吃饭拿餐具时也不能排队等待,总把队伍搅得一片混乱。第二天,我来到小壮的班里,满屋的孩子都在忙碌,的确唯独小壮在转悠,虽然他在转悠的同时也会看别人工作,但入园快一年,只看、不动手玩的状态着实有点让人着急。不过,这类孩子现在并不算太罕见。

老师过来跟我说,小壮妈妈每天送他来园比较晚,等他来到班里,别的孩子已经玩上了,兼之小壮没有习得跟同伴交往的技能,所以老是进不了同伴群体。如果有老师引导着,他能参与工作,可老师一离开,他就放弃。老师们担心这样下去,他会更失去同伴交往的需求,只会依赖成人跟他一起玩。我认为老师说得很有道理,问:“你们打算怎么办?”

主班老师说:“我们每天只引领他一会儿,把其他孩子吸引到他的工作中,我们就离开。同时,当他在群体中发生不当行为时,和他一起讨论建构交往原则,再让他妈妈尽量早点送来园里试试。”听完老师的话,我认为这个方案没什么问题。

十年种树,百年育人,改变一个人的状态不是一两天就能够见效的。幼儿园的那几年中,老师无非就是陪孩子一起渡过这个坎、那个坎。时间就这样过去了,终于有一天,老师们告诉我,小壮最近好多了,能够参与其他孩子的工作——虽然还是自己玩自己的,不能很好地跟同伴合作,但至少有了参与的意思。我一听马上赶到教室,想看看是怎样的情形。

我去时,教室中的孩子都已经各自进入自己的工作世界。小壮到综合区拿了件东西,又跑到娃娃家,弯腰在那里用手搅动着玩具。可娃娃家的其他孩子正沉浸在自己的情景中,没人发现他在做什么。小壮跟娃娃家的孩子说着什么,一看没有人接他的茬,又拿上别的东西跑过去,扔在那些孩子面前。有个女孩一把把他拿来的东西扯开,继续忙自己的。

看到这些,我被小壮感动了。他在创造自己的方式奋力融人人群,虽然失败,但脸上是成功的表情。入园这么久,我还不曾看到他脸上带着这样的发自内心的愉快神情,也没看到他这样目标明确地在做事。孩子的状况既然好转,说明老师们的方案是有效的。而老师们再说起小壮,脸上也是带着明媚的笑容。从此,小壮的状态越来越好。

有个两岁多的孩子叫小浩,每次洗手的时候都在安静地玩水,而且持续好久。老师观察后发现,小浩其实在用手感受水和肥皂抹在手上产生的滑溜溜的感觉,不是只为了玩水而玩水。正巧赶上夏天的雨后,老师找了个时间,给他穿上防水衣,带他来到院子里的水坑前。小浩先蹲在水坑旁看了看,接着走进去踩水,然后开始玩水坑里的烂泥。老师没有阻止他,而是陪他一起玩泥巴,引导他感受干湿泥巴的不同手感。最后,等老师给他换上干净衣服,小浩的脸上满是安静、满足的神情。

还有个孩子叫小文。每天早上来园后,都要非常认真地扫一会儿院子。我们从来没有阻止他,也没有过度地表扬,因为不想让孩子为了得到表扬而去做事,而忽略了做事本身的意义。所以,当看到扫完院子的他站在院子里,像在欣赏自己的艺术作品一样,老师只是由衷地在一旁感叹:“哇,我看到院子里变得好干净、好舒服啊!”小文会说:“是我扫的。”老师会答:“谢谢你。”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既是我们的教育理念,也是我们的教育行动。在芭学园,老师们用心灵去感受每个孩子,尊重每个孩子作为一个人的独特性;同时,在孩子的先天发展机制下,给予孩子恰当的帮助,协助孩子获得良好的发展,为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定基础。

教育随笔:我们是平凡的引路人


教育随笔:我们是平凡的引路人

有人说“快乐的时光过得特别快”,是啊,在群力幼儿园这块乐土上我快乐地成长着,转眼已有2个多年头了!幼儿园是一块乐土,你播种了爱,收获的不仅仅是爱,更多的是快乐是感动。其实幼儿园的老师很普通,没有骄人的业绩;其实幼儿园的老师很平凡,没有显耀的事迹,我很庆幸我有幸成为群力幼儿园的一员,和各位前辈们一齐平凡而伟大着、奉献而快乐着、成熟而年轻着。和大家一齐把全身心的爱播洒在每一位幼儿的心田,让孩子们在爱的沃土里茁壮的成长。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说过的:“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地垂着她的绿荫的。”我们就是那一片片绿叶,默默地垂着浓荫,把自我浓烈的爱献给了为之自豪的幼教事业。

最让我感动的是每个开学季的日子,迎来的是一个个焦虑不安的家长和一张张泪流满面的小脸,园长、老师左手抱一个,右手搂一个;哄笑这个,逗乐那个,脸上分不清是孩子的泪水还是汗水,渴了也顾不上喝口水,大家是有八只手的章鱼,是有三只眼的神仙,是有无穷法力的魔法师,瞧,不出三天,老师们已经能叫上所有宝宝的名字;小不点们一个跟着一个洗手、上楼梯,秩序井然;吃饭、睡觉甚至穿脱衣服自我动手,让担心不已的爷爷奶奶惊讶不已。头晕耳鸣、嗓子沙哑、浑身酸痛又算得了什么,一声稚嫩的“老师,再见!”家长送来的一个微笑是最好的药方。

幼儿教师就是一大群孩子的“保姆”,给他们喂药、穿衣,教他们排队、做操,照顾他们吃饭、睡觉,教他们识字、绘画、唱歌跳舞、做手工,甚至在他们大小便时还得帮忙提裤子、擦屁股、冲厕所``````其实这些都难不到我,我最遗憾的问题就是“缺”――缺少理论知识,缺少实践经验,缺少教学艺术,这就需要我不断地学习完善自己、改变自己、挑战自己。对待工作要有职责心,对待孩子要有爱心,对自己要有信心,一个人只要有了责任心,热爱自己的事业,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因此我用自己积极的心态去对待我所从事的事业,并给自我定了一个目标:要做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我相信通过我的努力我会成为一名好的幼儿教师,让领导放心,让家长满意,让孩子们喜欢的老师。

“起始于辛劳,收结于平淡。”这就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人生写照。我们心怀淡泊,像春蚕,像蜡烛,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青春和生命谱写无怨无悔的人生。虽然平凡,我们却背负着祖国未来的希望;虽然淡泊,我们却担负着快乐天使的引路人。

相关推荐

  • 案例:蚂蚁是好还是坏? ——从幼儿争论中生成的教学活动 在小班主题活动《可爱的动物》的一次绘画“小蚂蚁”中,有一位幼儿轻轻地说:“蚂蚁是坏的。”马上有另一位幼儿大声地说:“老师,灿灿说蚂蚁是坏的。”“蚂蚁是好的。”又有一位小...
    2021-06-01 阅读全文
  • 看电视对孩子是好是坏 电视对孩子的影响极大,所以父母如何了解孩子喜爱看的电视节目,并选择适合他年龄观看的节目内容,可说是现代父母非常重要的责任。 看电视对儿童的影响 1、认知外界环境 幼儿期的宝宝,所能接受的任何刺激,都是...
    2022-01-11 阅读全文
  • 你是好爸爸还是“坏”爸爸 下列场景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如果你已为父多年,请回忆一下当你遭遇同景时,曾经如何选择;如果你初为人父或是将为人父,请认真学习,不要让孩子看到“坏”爸爸的一面。 场景1:爸爸是不是理智? 晚上,爸爸加班...
    2021-02-05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他是坏孩子 又到户外活动的时间了,孩子们选择好自己喜欢的器械玩起来,我来到玩球的小朋友中间和他们玩起来,“你是坏孩子,我不和你玩,”我吃了一惊循着声音望去,只见洋洋坐在翘翘板上,小琪站在旁边想玩的样子,我急忙走过...
    2021-06-09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我不是“坏”孩子 “老师,景奕打我”、“老师,景奕抢我玩具”,在幼儿园里,我的耳朵里时常能听到这些声音。早晨接待家长,也会听到这样的情况,要求自己的孩子离景奕远一点。这样的行为一次又一次,于是景奕就被家长和孩子们贴上了...
    2021-05-10 阅读全文

——从幼儿争论中生成的教学活动 在小班主题活动《可爱的动物》的一次绘画“小蚂蚁”中,有一位幼儿轻轻地说:“蚂蚁是坏的。”马上有另一位幼儿大声地说:“老师,灿灿说蚂蚁是坏的。”“蚂蚁是好的。”又有一位小...

2021-06-01 阅读全文

电视对孩子的影响极大,所以父母如何了解孩子喜爱看的电视节目,并选择适合他年龄观看的节目内容,可说是现代父母非常重要的责任。 看电视对儿童的影响 1、认知外界环境 幼儿期的宝宝,所能接受的任何刺激,都是...

2022-01-11 阅读全文

下列场景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如果你已为父多年,请回忆一下当你遭遇同景时,曾经如何选择;如果你初为人父或是将为人父,请认真学习,不要让孩子看到“坏”爸爸的一面。 场景1:爸爸是不是理智? 晚上,爸爸加班...

2021-02-05 阅读全文

又到户外活动的时间了,孩子们选择好自己喜欢的器械玩起来,我来到玩球的小朋友中间和他们玩起来,“你是坏孩子,我不和你玩,”我吃了一惊循着声音望去,只见洋洋坐在翘翘板上,小琪站在旁边想玩的样子,我急忙走过...

2021-06-09 阅读全文

“老师,景奕打我”、“老师,景奕抢我玩具”,在幼儿园里,我的耳朵里时常能听到这些声音。早晨接待家长,也会听到这样的情况,要求自己的孩子离景奕远一点。这样的行为一次又一次,于是景奕就被家长和孩子们贴上了...

2021-05-10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