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从小怎么教育
发布时间:2021-07-12 孩子不合群怎么办 怎样教育孩子 教育孩子笔记随着现在社会的发展,社会压力也是越来越大了,家长们对于孩子的成长也是很关心的,那么小孩子从小要如何教育才好呢?现在就和大家简单讨论一下。
1.胎教,在我看来,胎教还是有一定的效果的,关键是看孕妇妈妈要如何和胎儿去沟通了,对于大人们来说,一定要每天有一个舒适的环境,保持好心情放松。在饮食上也是要注意的,也是要学会听听音乐。
2.对于刚刚出生的宝宝来说,我们需要进行智慧上的教育。小孩子都是对于任何东西都感兴趣的,那么大人们一定要学会教孩子认识事物,千万不能骗孩子的。
3. 孩子性格的形成,家长的教育对于孩子的性格形成是很关键的,或者从小孩子定性了就不会再改变,那么家长必须要给孩子最好的教育,让他们从小就学会有礼貌,讲文明等一些好的习惯。
4.鼓励孩子,没有一个孩子喜欢批评的,作为家长一定要学会给自己孩子信心,多多去鼓励自己孩子,用热情的方式去让孩子不断努力。当然父母要对孩子充满信心。
5.给孩子舒适环境,小孩子从小的环境很容易影响到以后的生活,那么对于家长来说,从来就应该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让孩子能够明事理,千万不能从来就辱骂孩子,毒打孩子。
6.重视学习,每一个家长都是希望自己的可以长大成才,那么对于孩子的学习家长要多加用心的,当然家长自己的知识水平也要提高的。用科学的方法去教育自己的孩子,这样对于孩子以后学习成长是有很大帮助的。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孩子从小该怎么教育
优秀的孩子什么样?
有人总结出优秀的孩子身上有以下几个共同点:善于调控情绪、懂得自律、很少焦虑或抑郁、爱运动却不诉诸暴力、有很多友谊深厚的朋友。
没有哪个孩子天生就是好孩子,也没有哪个孩子天生就是熊孩子。任何一个优秀的孩子,不是横空出世的奇迹,而是有迹可循的。
追究其根,便藏在家庭教育当中。
好的家庭教育,父母差不到哪里去
著名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曾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
孩子身上清楚地折射出家长的样子。在孩子整个成长期,会不自觉地模仿父母说话的口吻、思考问题的方式、待人接物的态度,建立自己最初的观念。
优秀的孩子,身上的很多品质,几乎都可以在父母身上找到影子。
讲礼貌有教养,孩子怎么会变成熊孩子;父母爱卫生,孩子又怎么会喜欢邋遢脏乱;想让孩子行为端正,家长的行为绝对不能卑劣。
好的家庭教育,少不了原则与规矩
很多父母感觉自己管不住孩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孩子小时候没有给他立规矩,即使定了规矩,要么定得太晚,要么没有原则地妥协。
小说《射雕英雄传》中杨康母亲包惜弱,可以说有文化、有教养,但她一味纵容儿子杨康,让他变得娇贵任性,价值观扭曲,成为杨康人生悲剧的诱因。
所以有时候单纯的爱和鼓励,真的不是一个完备的教育,甚至略显苍白。
每个孩子都需要约束,尽管有时候父母会心疼,但作为父母必须要坚持原则:我很爱你,但你的坏行为产生的后果你要自己学着承担。
好的家庭教育,不会带着“坏”情绪
家庭教育中,关键不是看父母说的什么,而是看父母给出什么样的态度和情绪。
很多人在外表现得温和有教养,唯独面对孩子,常常不自觉地流露出粗野,缺少耐心。
做父母最难的一点是,面对调皮捣蛋的孩子,能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比如很多妈妈常常忍不住吼孩子,吼完就后悔。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天使宝宝,只不过父母每一次的带着攻击性的言语,都在轻易地摧毁和孩子之间信赖、平等和尊重。
要知道,带着情绪的教育是最无用的教育。
好的家庭教育,要培养好的习惯
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
有的家长抱怨孩子的坏习惯很难管,比如看电视没节制、爱玩电子游戏、邋遢不爱干净等等,主要是因为孩子的习惯已经养成了,再想管他就很难了。
儿童大脑功能的可塑性比较大,不但容易接受新事物,而且容易形成习惯。
因此从小关注孩子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很有必要,比如与人友好交往、学会倾听、文明用餐、举止文明等习惯。
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坚持下来并不容易,但如果这些习惯一旦养成,孩子定会受益终身。
好的家庭教育,要有好的夫妻关系
有的父母长期在孩子面前争吵、甚至有肢体冲突;有的父母在孩子面前互相贬低对方.......
童年经历过父母争吵的孩子说:“爸爸妈妈吵架,小时候的体验是恐惧,大一点了是失望和烦躁。”
毕淑敏在《家问》中有一段文字写的非常好:在纷乱和丑恶的气氛中成长的孩子,是伪劣家庭的痛苦产品。他们在家中最先看到并习惯的待人处世经验,是破碎流离和粗暴残酷。
父母互相尊重,相互理解,对孩子来说便是最好的家教。
哪怕哪天分开了,也可以很坦然地告诉孩子:爸爸妈妈需要换一种方式相处,不过,这不会改变爸爸妈妈永远爱你的事实。
父母怎么教育小孩
孩子优不优秀,除了要看孩子的天资是否聪敏,后天是否努力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决定因素,那就是家长的教育。孩子的成长一开始是一片空白,需要家长引导帮助,使其将优点缺点都表露出来,家长需要做的事就是,让孩子的优点最大化,让孩子的缺点最小化。
1
角色对换,换位思考
孩子不明白家长的付出,家长不明白孩子的潜能。所以,家长与孩子之间常存在着不理解,会使双方对彼此的定位不正确。可以尝试让孩子当“大人”,家长当“孩子”,这样会让孩子体验到做家长的不容易,家长也可以体味到孩子的立场。
2
冲劲不足,打气加油
人生道理难免会遇上挫折和失败,孩子也有失落的时候。这时候,孩子对于进步的冲劲并不大,没有什么动力去冲,又或者是孩子的努力得不到大人的肯定,孩子也会表现出冲劲不足。这种情况下,家长只要多给孩子打气加油,鼓励肯定孩子,孩子的自信心回来了,自然可以变得更加优秀。
3
热情低落,激发兴趣
厌恶也是一种情感表现,每个人都会有,孩子也不例外。孩子可能会出现厌恶吃饭、上学、读书写字的情况,这都是因为孩子的热情处于低落状态,对这些事情不感兴趣,也就没有心情去努力、奋斗。家长要激发孩子的兴趣,让孩子感兴趣,孩子自然会自觉去做。
4
绝不溺爱,冷战对待
家长溺爱孩子是现在很多家庭教育问题。事实上,为了孩子可以变得更优秀,家长是绝对不可以溺爱孩子,否则会使孩子的性格变得任性妄为。一旦孩子无理取闹,家长最好是采取冷处理的方式对付孩子。
5
逆水行舟,方显本事
孩子会有犯错、失败的时刻,不要紧,家长要引导孩子如何知错能改,如何从失败中站起来,这种锻炼机会对于孩子的进步是很有效果。
孩子从小该如何教育
现在有很多家长都在感叹小孩难教,其实如果家长们仔细观察和思考的话,就会发现问题大多出在我们成人身上,而不是小孩子身上.我是一名中学教师,也是一名家长.(我的小孩今年13岁,发展非常全面,学习成绩科科优秀)下面,我将我在教育小孩过程中的一些观点和方法写下来,与各位家长一起探讨:
1.蹲下去.
这不仅指身体上的蹲下去,而是指心态上的蹲下去.有时候你提的很好的建议小孩不接受,一般的家长就会大发雷霆.其实,你应该考虑一下你的建议对于小孩来说是否合适.不妨换一个角度,从小孩的角度去想一想.一般的母亲都喜欢逛商场,但小孩子不一定喜欢,为什么?你蹲下去看一看,你就会发现:你看到的是琳琅满目的商品,他(她)看到的是琳琅满目的腿.你如果埋怨他(她)不听话,你有道理吗?所以,在小孩不听话的时候,最好换一个角度去想,这样,教育的效果可能会更好一点!
2.走过去.
小孩为什么不愿与大人们交流,不仅仅是什么代沟的问题,更主要的是我们这些成人总是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出现,不愿做他们做朋友.试想你整天摆出一幅长者的脸孔,以一种教训的口气,不停的抱怨,不停的责备.他怎么会听你的话呢?我开家长会的第一句话就是:请大家关上手机,认真的听两个小时;如果你连两个小时都坚持不下来,你有什么资格来责备你的小孩,要知道他(她)每天在教室里要坐上八九个小时,不说学习,光只是坐都不好受,可是我们有哪位家长能体会小孩的苦处呢?
我与自己的小孩是最好的朋友.我从不责备他,当然有问题的时候,我只是帮他分析产生的原因.所以我与小孩的关系很好,他也很乐意向我讲一些他的趣事或苦恼,和我探讨一些他这个年龄不懂的问题.这样做当然不够.我一星期,不管工作多忙,总是要抽出一两个晚上的时间与他一起活动活动.比如,打球,散步,读书,看电视什么的.所以要想小孩与你交流,作为家长,必须学会与他成为朋友.
3.放开手.
现在的小孩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生活自理能力差是不争的事实.怎么造成的呢?还不是我们大人们的原因。 在家里,你什么事都给他代劳了,他用什么来锻练自已的能力?而我们往往却给自己找一个借口:只要你学习搞好了,其他事不用你操心。这里,我们恰恰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问题:生活的能力与学习能力的相通性,或者说相互促进性。我的小孩从三岁起就开始自己穿衣,平时的日常生活的一些事务全部由他自己独立完成。到现在,他自己洗衣,自己做饭(我们值班的时候),自己清理房间,自己收拾学习用品,等等。所以,他的动手能力很强,说实话,有时候,作为父亲,我都很祟拜他.比如,他做的手工之类的作品,简直太有特点了,可以算得上是工艺品.这些我都收藏着,他不在家的时候我就拿出来欣赏.再举一个例子:儿子上三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早上上学没有带作业本,我也不作声.结果那天被老师罚了站.回家后,他责怪我为什么不提醒他,我说,自己的事自己做.从此,他再也没有出现过类似的事情.
一个自理能力强的人,就是一个做事有条理的人,也是一个思维有特点的人.这些素质表现在学习中,其潜力是无法想象的.所以我奉劝家长们尽量放开手去,让小孩自己完成他自己的事.这样对小孩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
4.多鼓励.一个人的健康成长总是离不开鼓励的.我想这一点家长们都知道.关键是如何鼓励,以什么方式鼓励,在什么时候鼓励.这些家长们未必都十分清楚.这里有几个误区:第一,一味地强调物质鼓励.小孩考好了,他提什么要求都可以,考差了可能什么也得不到了.第二,不适当的鼓励.有些家长机械地认为,提倡鼓励就是不管小孩做得怎么样,都是一样的鼓励.到最后,可能你的鼓励对你自己而言都没有什么公吸引力.第三,从来不鼓励.认为严厉可以让小孩更好的成长.
母亲怎么教育孩子
学霸之所以能够成为学霸,除了孩子的自身努力,与父母的家庭教育也息息相关。
今天和小帮老师分享一位学霸妈妈的教育秘诀,来看看她是如何培养出能考上北大的学霸孩子!
放下强势,多反思
在亲子关系中,父母本身就处于相对强势的位置,如果亲子之间产生了矛盾,父母一味地利用自己的强势打压孩子,只会愈发激发与孩子之间的矛盾,让孩子离你越来越远。如果父母能在亲子冲突中多反思一下自己的责任,孩子也许就会更加体谅你的难处,也更容易依赖你,从而也就更愿意接受你的教诲。
学会鼓励孩子
一个心理常常受到打击的孩子必然会成长为一个毫无作为的人,如果说得不到鼓励的孩子如同久旱的秧苗,那么,一些不但没有得到鼓励反而时常受到打击的孩子,只会变成渴死的枯草。因此,除了对孩子的错误提出指责,父母在平时也要给孩子相应的鼓励。
重视孩子的失意
当一个孩子告诉父母“我感到难受”、“我很失望”时,许多粗心父母往往会一笑了之。他们会说:“小孩子嘛,能有什么失意的感受呢?”“别淘气了,你没有什么可失望的。”
然而无论年龄大小,我们都是人,只要是人,就会有不同的感受。成年人在失意的时候需要别人的安慰和帮助,难道孩子就不需要吗?
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
一个人是否幸福往往取决于自身的性格。所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一定要把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始终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有时,一个人性格上小小的缺陷足以毁掉一个人的一生。
教育孩子辩证看待事物
如果孩子的眼睛是太阳,那么他看到的也是太阳,如果孩子的眼睛是黑暗,那么他看到的也是黑暗。家长要教会孩子辩证地看待事物,不能追求完美无缺,不能求全责备。
培养自信心很重要
自信心是孩子学习成功的精神支柱,是孩子生活成功的精神支柱。因此,父母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自信心甚至比智力教育更为重要,许多时候,孩子学习不好,往往不是智力问题,而是自信心不足的表现。孩子的自信心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实践和学习中逐渐培养起来的。需要家长的关心和维护。
尊重孩子
尊重对于孩子,就好比阳光对于小树苗一样。得不到尊重的孩子是无法长成父母期望中的参天大树的。
专心致志是一种智慧
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真正有智慧的人能纵观全局,以宏观的眼光考虑大事,也能通晓利害的关键所在,胸怀宽广,不囿于蝇头小事。让孩子专心致志地埋头于手中的事,而不为无所紧要的事情所困扰、打断,才能让孩子获得更大的收获。
真正了解孩子需求
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千万不要盲目追求虚名,看到别人给孩子什么就给自己的孩子什么,要真正了解孩子的心理需要,知道他到底需要什么,然后再给予。
不要施加过多的压力
人在没有压力的时候,就能轻易地做好一件事。而当人被压力包围时,一件很简单的事也会被自己弄砸。因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不应给孩子施加过多的压力,而应让一切自然和谐地发展,并让孩子从中体会到快乐。
倾听孩子
在你听孩子说话时,你真的听懂他说的意思了吗?你是不是也习惯打断孩子的语言?很多家长经常犯这样的错误:在孩子还没有来得及讲完自己的事情前,就按照大人的经验大加评论和指教。
如果不懂孩子的话,就请听他说完吧,这就是倾听孩子的艺术:听话不要听一半;不要把自己的意思,强加到孩子所说的意思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