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有生命体和无生命体

发布时间:2021-07-08 大班科学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说课稿 生命幼儿小故事

活动目标 1、了解我们生存的世界有些东西是有生命的,有些东西是没有生命的。 2、萌发探索生命现象的兴趣,珍惜有生命的东西。 活动准备图片:常见动物、植物、交通工具、日常用品等。

活动过程

一、幼儿观察图片 动物-植物-交通工具-日常用品 请幼儿相互说说这些东西的名称。

二、图片分类。 指导幼儿将这些东西按有生命和无生命进行分类。

三、交流分类的情况。 1、根据幼儿的分类,进行讨论。 (1)会叫的东西都有生命吗? (2)会动的东西都有生命吗? (3)不会叫、不会动得东西都没有生命吗? (4)什么东西是有生命的? (5)你们还知道哪些东西是有生命的?那些东西是无生命的? 2、幼儿再次分类。

四、教师小结。 由小到大,逐渐成长,最后死亡的东西,它们是有生命的(动物、植物)。 而工具、用品,它们虽然能动、会叫、会坏,但它们是没有生命的。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延伸读

小班科学教案:有生命和无生命


一、活动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让幼儿学会区分有生命的与无生命的物体,进一步掌握分类的方法。

2、让幼儿了解有生命的物体是不断生长变化的,而无生命的物体则不能。

3、初步萌发幼儿的环保意识:爱护生命、保护生态环境、关心自己的生活环境。

二、活动准备

1、多媒体:有生命与无生命物体的录像。

2、若干小贴纸标志:哭脸和笑脸3、活动前布置户外活动场地,放置相关有生命与无生命的物体,如:各种昆虫、花草等。

三、活动过程

1、播放多媒体让幼儿观察,引发幼儿进行分类的兴趣。

(1)播放两组图片,一组是有生命的物体,一组是无生命的物体,让幼儿观察比较两组图片的异同。在这一环节中,幼儿初步感知有生命体和无生命体的特征,并加以区分。

(2)渗透“有生命”与“无生命”两词,引发幼儿进行探索与分类的欲望。

2、教师讲解用图标分类方法,幼儿操作。

(1)教师出示标志,笑脸代表有生命,哭脸代表无生命,将有生命的物体粘贴上笑脸,无生命的物体粘贴上哭脸。

(2)组织幼儿在户外寻找有生命与无生命的物体,并进行分类、粘贴标志。孩子们在户外尽情的寻找有生命与无生命的物体,并为其粘贴标志户外的小草、大树、毛毛虫被粘贴上了小笑脸,滑梯、秋千、垃圾桶被粘贴上了小哭脸。

3、共同讨论有生命与无生命的区别及其概念。

(1)共同探讨有生命与无生命的区别:根据幼儿的分类结果,引导幼儿分别说出寻找到的有生命和无生命物体的特征。

(2)教师进行小结:有生命的物体在不断的生长变化,而无生命的物体则不能。

(3)带幼儿一起检查分类结果,并找出错误进行改正。

4、教育幼儿保护生命,热爱环境。。

(1)幼儿一起探讨:我们应如何爱护有生命的动植物?

(2)带领幼儿将大自然的动物放生。

5、延伸活动:看幻灯片。感知巩固有生命体和无生命体的特征。

幼儿园小班优秀科学教案:有生命和无生命


一、活动目标1、在操作活动中让幼儿学会区分有生命的与无生命的物体,进一步掌握分类的方法。

2、让幼儿了解有生命的物体是不断生长变化的,而无生命的物体则不能。

3、初步萌发幼儿的环保意识:爱护生命、保护生态环境、关心自己的生活环境。

二、活动准备1、多媒体:有生命与无生命物体的录像。

2、若干小贴纸标志: 哭脸和笑脸3、活动前布置户外活动场地,放置相关有生命与无生命的物体,如:各种昆虫、花草等。

三、活动过程1、播放多媒体让幼儿观察,引发幼儿进行分类的兴趣。

(1) 播放两组图片,一组是有生命的物体,一组是无生命的物体,让幼儿观察比较两组图片的异同。在这一环节中,幼儿初步感知有生命体和无生命体的特征,并加以区分。

(2) 渗透"有生命"与"无生命"两词,引发幼儿进行探索与分类的欲望。

2、教师讲解用图标分类方法,幼儿操作。

(1)教师出示标志, 笑脸 代表有生命,哭脸 代表无生命,将有生命的物体粘贴上笑脸,无生命的物体粘贴上哭脸。

(2)组织幼儿在户外寻找有生命与无生命的物体,并进行分类、粘贴标志。孩子们在户外尽情的寻找有生命与无生命的物体,并为其粘贴标志户外的小草、大树、毛毛虫被粘贴上了小笑脸,滑梯、秋千、垃圾桶被粘贴上了小哭脸。

3、共同讨论有生命与无生命的区别及其概念。

(1)共同探讨有生命与无生命的区别:根据幼儿的分类结果,引导幼儿分别说出寻找到的有生命和无生命物体的特征。

(2)教师进行小结:有生命的物体在不断的生长变化,而无生命的物体则不能。

(3)带幼儿一起检查分类结果,并找出错误进行改正。

4、教育幼儿保护生命,热爱环境。。

(1)幼儿一起探讨:我们应如何爱护有生命的动植物?

(2)带领幼儿将大自然的动物放生。

5、延伸活动:看幻灯片。感知巩固有生命体和无生命体的特征。(

幼儿园小班教案《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


小班教案《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适用于小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了解有生命的物体是不断生长变化的,而无生命的物体则不能,在操作活动中让幼儿学会区分有生命的与无生命的物体,进一步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萌发幼儿的环保意识:爱护生命、保护生态环境、关心自己的生活环境,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让幼儿学会区分有生命的与无生命的物体,进一步掌握分类的方法。

2、让幼儿了解有生命的物体是不断生长变化的,而无生命的物体则不能。

3、初步萌发幼儿的环保意识:爱护生命、保护生态环境、关心自己的生活环境。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5、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活动准备:

1、多媒体:有生命与无生命物体的录像。

2、若干小贴纸标志:哭脸和笑脸

3、活动前布置户外活动场地,放置相关有生命与无生命的物体,如:各种昆虫、花草等。

活动过程:

1、播放多媒体让幼儿观察,引发幼儿进行分类的兴趣。

(1)播放两组图片,一组是有生命的物体,一组是无生命的物体,让幼儿观察比较两组图片的异同。在这一环节中,幼儿初步感知有生命体和无生命体的特征,并加以区分。

(2)渗透"有生命"与"无生命"两词,引发幼儿进行探索与分类的欲望。

2、教师讲解用图标分类方法,幼儿操作。

(1)教师出示标志,笑脸代表有生命,哭脸代表无生命,将有生命的物体粘贴上笑脸,无生命的物体粘贴上哭脸。

(2)组织幼儿在户外寻找有生命与无生命的物体,并进行分类、粘贴标志。孩子们在户外尽情的寻找有生命与无生命的物体,并为其粘贴标志户外的小草、大树、毛毛虫被粘贴上了小笑脸,滑梯、秋千、垃圾桶被粘贴上了小哭脸。

3、共同讨论有生命与无生命的区别及其概念。

(1)共同探讨有生命与无生命的区别:根据幼儿的分类结果,引导幼儿分别说出寻找到的有生命和无生命物体的特征。

(2)教师进行小结:有生命的物体在不断的生长变化,而无生命的物体则不能。

(3)带幼儿一起检查分类结果,并找出错误进行改正。

4、教育幼儿保护生命,热爱环境。

(1)幼儿一起探讨:我们应如何爱护有生命的动植物?

(2)带领幼儿将大自然的动物放生。

延伸活动:

看幻灯片。感知巩固有生命体和无生命体的特征

幼儿百科:生命的内涵是指在宇宙发展变化过程中自然出现的存在一定的自我生长、繁衍、感觉、意识、意志、进化、互动等丰富可能的一类现象。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及教学反思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及教学反思”,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

活动目标:

通过活动,使幼儿了解生命的含义。

能够区分生活中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物体。

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活动准备:

幼儿操作材料:家用电器、交通工具、植物、动物(每组幼儿一套),再增加一套大的操作材料。

幼儿记录用的表格人手一份(记录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记号笔人手一支。

字卡:有生命的、无生命的。

白纸两张,记号笔一支。

活动过程:

1、出示操作材料,引起幼儿进行分类活动的兴趣。

(1)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好多物体的卡片,请你们按它们的特征分类。"(请3--4位幼儿到前面进行操作)。

(2)幼儿操作的过程中,教师观察幼儿的分类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3)请幼儿介绍自己的分类情况,并说出自己是按照物体的什么特征进行分类的。重点:按照家用电器、交通工具、植物、动物这四个类别进行分类。

2、引导幼儿理解什么是有生命的、什么是无生命的。

(1)引导幼儿说出植物的特征,并用幼儿认为合适的标记记录下来。(植物能够长大、会呼吸、能够繁殖后代、需要喝水、需要营养……)

(2)引导幼儿说出动物的特征,并用幼儿认为合适的标记记录下来。(动物能够长大、会呼吸、能够繁殖后代、会运动、需要喝水、需要营养……)

(3)引导幼儿找出植物和动物相同的地方。

教师小结:像植物和动物一样,能够长大、会呼吸、需要营养、会运动、能够繁殖后代的物体,我们叫他有生命的物体。(出示字卡"有生命的")

(4)引导幼儿发现家用电器、交通工具是没有生命的。

教师小结:像家用电器、交通工具一样不能长大、不会呼吸、不会繁殖后代的物体,我们叫它无生命的物体。(出示字卡"无生命的")

3、引导幼儿发现我们周围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物体。

师:"我们周围还有许多物体,请你找一找哪些物体是有生命的,哪些物体是没有生命的,好吗?"请幼儿用语言表达出来。

活动延伸:

请幼儿到户外找找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物体,并用记号笔把它们记录下来。

课后反思:

本节活动有二十五名幼儿参与,大部分幼儿表现很好,课堂气氛活跃,目标完成很好。

幼儿百科:生命的内涵是指在宇宙发展变化过程中自然出现的存在一定的自我生长、繁衍、感觉、意识、意志、进化、互动等丰富可能的一类现象,其外也可以包括生化反应产生的能够自我复制的氨基酸结构,以及真菌、细菌、植物、动物(人类),就未来的发展可能而言,人工制造或者促成的机器复杂到一定程度,具备了某种符合生命内涵的基本属性的现象也将可能纳入生命的范畴,包括人机混合体,纯自由意志人工智能机器人等。

关于“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及教学反思”的精彩内容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不知道你是否都了解了呢,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 小班科学教案:有生命和无生命 一、活动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让幼儿学会区分有生命的与无生命的物体,进一步掌握分类的方法。 2、让幼儿了解有生命的物体是不断生长变化的,而无生命的物体则不能。 3、初步萌发幼儿的环保意识:爱护生命、保...
    2020-03-10 阅读全文
  • 幼儿园小班优秀科学教案:有生命和无生命 一、活动目标1、在操作活动中让幼儿学会区分有生命的与无生命的物体,进一步掌握分类的方法。 2、让幼儿了解有生命的物体是不断生长变化的,而无生命的物体则不能。 3、初步萌发幼儿的环保意识:爱护生命、保护...
    2019-12-12 阅读全文
  • 幼儿园小班教案《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 小班教案《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适用于小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了解有生命的物体是不断生长变化的,而无生命的物体则不能,在操作活动中让幼儿学会区分有生命的与无生命的物体,进一步掌握分类的方法,初...
    2021-04-25 阅读全文
  •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及教学反思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及教学反思”,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活动目标: 通过活动,使幼儿了解生命的含义。 能够区分生活中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物体。 让幼儿...
    2020-07-15 阅读全文
  • 小班科学优秀教案《有生命和无生命》及教学反思 小班科学优秀教案《有生命和无生命》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了解有生命的物体是不断生长变化的,而无生命的物体则不能,在操作活动中让幼儿学会区分有生命的与无生命的物体,进一步掌握分类...
    2021-04-21 阅读全文

一、活动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让幼儿学会区分有生命的与无生命的物体,进一步掌握分类的方法。 2、让幼儿了解有生命的物体是不断生长变化的,而无生命的物体则不能。 3、初步萌发幼儿的环保意识:爱护生命、保...

2020-03-10 阅读全文

一、活动目标1、在操作活动中让幼儿学会区分有生命的与无生命的物体,进一步掌握分类的方法。 2、让幼儿了解有生命的物体是不断生长变化的,而无生命的物体则不能。 3、初步萌发幼儿的环保意识:爱护生命、保护...

2019-12-12 阅读全文

小班教案《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适用于小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了解有生命的物体是不断生长变化的,而无生命的物体则不能,在操作活动中让幼儿学会区分有生命的与无生命的物体,进一步掌握分类的方法,初...

2021-04-25 阅读全文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及教学反思”,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活动目标: 通过活动,使幼儿了解生命的含义。 能够区分生活中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物体。 让幼儿...

2020-07-15 阅读全文

小班科学优秀教案《有生命和无生命》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了解有生命的物体是不断生长变化的,而无生命的物体则不能,在操作活动中让幼儿学会区分有生命的与无生命的物体,进一步掌握分类...

2021-04-21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