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提高备课水平的五大策略
发布时间:2021-06-30 幼儿园五大领域的说课稿 幼儿园说课稿五大领域 幼儿园五大领域说课稿模板提高备课水平的五大策略
备课是幼儿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幼儿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起点。一般来说,一节好课通常离不开教师课前的精心准备,因此,教师要用心去备课。幼儿教师提供备课水平的五大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点:
1、模仿优秀教案(1)模仿什么:优秀的教案中有的来源于活动指导用书,有的来源于经验教师的备课笔记。新教师可以模仿优秀教案中具体的教学准备、全面的教学目标、明确的环节设计,以及解决重难点的教学策略等等。(2)模仿中思考:模仿不是抄袭,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幼儿教师在模仿过程中要反复揣摩,多想几个为什么,“为什么这句话要这样说?”“为什么这一环节要这样做?”,只有这样才能领会教案设计的目的意图,理解教学方法的出发点。
2、敢于创新我们常说“教有教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幼儿教师不要被固定的模式和框框所左右,要敢于否定以往成熟的教案中千篇一律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在"教有教法"的基础上,在"教无定法"的过程中"创新得法"。
3、吸取他人经验在备课过程中,一个人的智慧毕竟有限,对于一篇教材的理解必然有深浅之分,而通过集体研究,汲取经验教师的指导意见,就可以得到启发。当然,幼儿教师还要对他人的经验和意见加以消化和巩固,因为,别人的经验再好,对自己来说,都只是间接的知识,只有通过个人钻研这个过程,才能真正为自己所掌握。
4、勤反思,多总结在教案种加上"后记"这一项,根据自己在实践中的体会,结合幼儿的反映,把成功、失败的经验、教训都记载下来,并不断地调整修改教案,即备课――上课――再备课――再上课,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如此日积月累,持之以恒,教学水平就会逐步提高,备课能力就会日渐完善。
幼儿教师备课注意事项
1、有针对性:幼儿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幼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努力将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分解,以适应幼儿的发展水平。因为任何好的教学方法一旦脱离了与其适应的教学对象,都可能变得无能为力。
2、有可行性:常言道,备好课,不一定能上好课,因此教师备课要依据自己的能力和特点,不可盲目效仿他人或生搬硬套教学法,以免出现事与愿违的结局。另外,教师在钻研教材时,应有自己的认识和观点,并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积累教学经验。
3、注重全面性:教学不单纯是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而是要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备课时不仅要考虑到如何使儿童掌握知识技能,还要注重在教学活动中使儿童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和个性品质,真正能够做到既教书又育人。虽然备好课不一定能上好课,但不备课一定不能上好课。因此,幼儿教师要对备课引起足够的重视,了解并掌握备课的要领,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手中有方法”,为提升教学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延伸读
教育随笔:区域活动指导策略
经过教师仔细观察发现幼儿在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教师运用智慧运用巧妙的指导会使幼儿的问题迎刃而解。
A:幼儿的操作出现问题时。
幼儿在活动中出现操作问题主要是因为幼儿的动手能力的限制造成的,比如:大班幼儿在制作绣球花时,对卷花瓣这个动作掌握的不好,常出现卷不成功的现象,这时教师基于一些适当的建议,强调操作的要领就能帮助幼儿度过难关,激发幼儿下次再操作的愿望。
B:幼儿出现玩不下去的情况。
生活区由于是幼儿最感兴趣的一个区域,由于受到空间和材料的限制,一个区域人数必须有一定的限制,如,大班“花艺坊”制作6人,但是这天一名幼儿由于已经等了2天都没能参与到其中,所以一定要参与,甚至和其他幼儿发生了冲突,于是我让孩子们一起想办法,经过讨论:大家认为可以让他当发纸和收纸渣的人,问题得到了解决。使游戏可以顺利进行。
C:幼儿创造性行为出现时。
每当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出现时,教师一定要及时发现并且给予适当的鼓励。如:在“手工坊”,幼儿制作鸟巢时,有个幼儿做完鸟巢给鸟巢四周粘上了许多的泡泡泥搓成的小球球,老师及时的给予肯定,再鼓励他试试看还能怎样装饰鸟巢。
D:针对幼儿的个体差异。
每个幼儿的个性发展和能力都存在着个体差异,科学区的操作要求幼儿具有一定的技能才能进行,但是对于同一个操作材料,能力要求也是不同的。比如,在科学区“好玩的多米诺”中,我将操作图卡中的图案设计成“直线”“Y型线”“蜗牛线”,以适应不同能力的小朋友,让不同发展水平的孩子都可以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教师应在幼儿区域区的活动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不仅是一名指导者、引导者,而且是幼儿的一名玩伴、调解员和冷静的旁观者。要仔细观察,把握正确的时机和适时推出的时机,只有这样才能彰显教师的教育艺术的真正价值,最终使幼儿在活动中得到全面和有效的发展。
教育随笔:学会忽略
教育随笔:学会忽略
转瞬间严冬已逝,春天已悄悄地来到人间。春天,是美好的季节,是充满诗情的季节;春天,又意味着一个生机勃勃的开始。我和孩子们在一起共同成长着。我们班的每个孩子都有着不同的个性和特点。有些孩子各方面都比较优秀,非常地讨人喜欢,让人产生几多爱怜;有些调皮的宝贝,习惯也不是很好,有时会让我们哭笑不得,着急的我尝试着通过一、两次教育就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可渐渐的我发现: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完成的;坏习惯的形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慢慢形成的,而且要想从原来的坏习惯演变成好习惯那就更难了。
可是在和孩子们接触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秘方,很想与大家分享,它可以让有坏习惯的、表现不是很好的幼儿,逐渐变成有好习惯,进步明显哦!这个秘方就是——适当忽略。
在对于正在转变中的孩子,我们要适当地忽略他们还没有完全转变好的坏习惯,而强化表扬他们的点滴进步,这会成为他们转变过程中的强心剂,让他们有时间朝着好孩子的方向逐步前进,而不至于使我们的努力前功尽弃。
我们托班洪蕾博小朋友是个极活跃、聪明,但上课易分神、爱自己活动、极有自己个性、而不易被说动的小姑娘。可是她对数字特别敏感,反应能力强,于是我就关注她这方面的闪光点。这时我发现她做操时动作特别快,我就及时地当众表扬她,小家伙这下可高兴得不得了。在这以后我感觉到我对小朋友说什么,或总结幼儿活动表现怎样时,她总是听得最认真的一个,又是最乞盼我表扬的一个。于是一连几天我都认真地表扬了她,然后就发现宝贝上课、吃饭、排队等都有了进步,但这其中,她有时还会说悄悄话,还会不和大家一起活动,单独出来玩,每当这时我只是用目光示意她、提醒她,假装视而不见,忽视她的缺点;在看见她有进步时又努力表扬她。
就这样坚持了几个星期,她的表现越来越好了,表扬她的次数越来越多了,真的感觉她进步了,而且我相信她会越来越棒的!
价值反思:
我觉得有时我们不应该只是看到孩子们的不足之处,而是要发现和表扬他们的优点,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同时学会忽略,让他们真的从心底觉得自己就是最棒的,然后他们才会真的变成那个最棒的宝贝!
幼教随笔:教育孩子要讲究策略方法
所以我们在教育孩子当中克服片面性,要全面,勤思考,三思而后行。也只有这样才能教育好孩子。
教育孩子具体方式方法上面要讲究策略,讲究灵活,有的报纸文章上写: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能一个唱黑脸,一个唱白脸,也就是一个太厉害,一个太温柔。应该是两人要厉害都厉害,教育孩子家人应该是一致的,这就是我们生活当中说的政策,政策是原则性的,不能变的,但是在策略上要灵活,我的主张是可以一个黑脸,一个白脸,这并不跟一致是对立的,它讲的是一种策略。比如说:孩子要睡觉了,躺在被窝里非要吃巧克力,爸爸说不行,如果妈妈也说不行,态度跟爸爸一样硬,孩子就会觉得大人这么厉害,这么无情啊。我想这个问题要处理好,爸爸厉害,妈妈的态度应该有些缓和,给孩子讲一些道理为什么不能吃,这样妈妈也坚持了原则,态度不一样,策略不一样,但是目标都在到了"不让吃",一致就是政策,黑脸白脸这是个策略,政策是不能动摇的,策略是可以灵活的,策略是为政治服务的。
教育孩子要表扬为主,批评为辅这大家都知道的,自古以来我们教育孩子都是这样一个原则,但是我们现在有的人就发展到了一个极端,只许表扬不许批评,一提批评就是打击孩子,伤害孩子,这就是违背了辩证法,小孩子当然需要表扬,需要鼓励,不但是小孩子需要,大人也需要。但是不能光表扬,也还要有批评,由于孩子做的一些事情不都是对的,不是天生的就会做,不要以为我们一批评孩子就是打击孩子,伤害孩子,我不这么看,该表扬就表扬,该批就评批评,批评也是促使孩子进步的一种手段。我们对于有些孩子要多表扬,甚至越多越好,对什么样的人呢?对于弱视群体,如聋人、哑人、残疾人、弱智的孩子应该多表扬,甚至要夸张的表扬他。但是你不能做所有的孩子都这样,光表扬不批评,这是对孩子的一种娇惯。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我也主张夸张表扬孩子,比如,孩子帮助大人做事,我们可以夸张表扬孩子,但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你可不能老夸张了。该表扬则表扬,该批评则批评,但是批评要讲究方式方法,当然如果你艺术性很强的话,你很有教育意识,甚至可以把我们常人所认为应该批评的内容变成表扬的内容,比如一个孩子做了十道题,他只做对了一道,有的家长说:"嘿,十道题就做对了一道,你怎么这么笨,简直是榆木疙瘩。"但有的家长转一角度说:"嘿,我这儿子真不错,这么难的题,你竟还做出一道。"这两种说法孩子会有什么感受呢?
再举一个例子,有一个孩子上学写作业,算术写得乱,语文也写得乱,两个老师对孩子写作业乱的态度不一样,效果也不一样,算术老师看见孩子作业写得很乱,他很生气地说:怎么这么乱,跟蚂蚁爬的似的,他在孩子作业本上写了一个批语,某某同学你的作业写得太乱,你必须给我重写一遍,后面点了三个惊叹号,这孩子一看评语,觉得这个老师真够厉害的,没办法就重写了一遍,写得比以后没好多少。语义老师也给孩子写一个评语,他是这么写的:某某同学你的作业写得太乱,你必须再重写一遍,我知道你是不愿意重写的,可我为什么还要你重写一遍呢?因为我相信你第二遍肯定比第一遍写得要好得多。这个孩子看了这个老师的评语,是另外一种感觉,老师知道我能写好,孩子很高兴,写得特别好。结果给语义重写的作业特别好,而给算术老师重写的作业就是一般,这就可以看出同样一件事,你怎么说,怎么让孩子做,它的作用和效果是不一样的,这就是教育艺术。语文老师说得很有艺术,本来是该批评的事情,他用了一个表扬激励的方法,这效果就大不一样了,所以我们要想做到这样,一个是家长要有教育的技巧,教育的艺术,还有特别重要的一条就是家长要擅于克制自己,不宜感情冲动。
所以我们在教育孩子当中克服片面性,要全面,勤思考,三思而后行。也只有这样才能教育好孩子。
教育随笔:提高孩子积极性
教育随笔:提高孩子积极性
语馨是我们班年龄最小的一个,来园时只有两岁半,别看她年龄小,可“心眼”一点也不少,适应能力强,自理能力也不错,吃饭、穿鞋等活动都能自己完成。平时与其他小朋友相比,语言表达能力好像弱一些,不太善于与人交流。
通过我的观察,发现:虽然语馨来园后表现不错,但学习时的状态不怎么好,眼神恍惚,精力不集中,嘴巴懒,无论老师怎样鼓励、引导,她的学习积极性也不高,有时跟老师“应付式”的学说几遍就完事了,也不知道她学会了没有。
我纳闷了:这孩子怎么了?好好的一个孩子,怎么会不爱学习呢?怎么一学习就没精神了呢?带着这些问题,利用离园的时间,我与其妈妈进行了交流,询问孩子在家是否也不爱说话,在幼儿园学到的知识能不能回家说给爸妈听等等。通过交流,我更多地了解了宝宝的性格,知道了语馨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她也是个爱说爱笑的孩子,在家经常会把幼儿园里发生的事儿、小伙伴之间的事儿、学到的知识说给大家听。由此可见,她的表现可能与我的教学方式、方法、学习气氛有关,于是,活动中我采用启发、引导、鼓励、表扬、奖励等方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鼓励幼儿的积极参与,并多多关注语馨的变化,对于语馨的积极表现及时给与表扬、肯定,鼓励她继续加油。
以上这些方法的实施,对语馨的改变有很大帮助,现在的她比以前活泼、开朗了许多,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所以,我们老师教学中一定注意方式、方法,因为它关系到孩子的学习兴趣与效果。
教育随笔:提高幼儿记忆力的八大妙招
提高幼儿记忆力的八大妙招
一、善用比喻
理解记忆在幼儿教学中,无论是范诵诗歌、范唱歌曲、给幼儿讲故事,还是舞蹈动作、体育动作、绘画技巧的示范,不但要正确规范,还要善于运用一些浅显易懂的比喻手法破解难点,在幼儿的脑海里留下难忘的印象。如:画金鱼的尾巴时,可告诉幼儿尾巴分开的叉像一片片的柳树叶,幼儿记住了尾巴的样子,又能较容易地画出来。
二、多种感官
尝试记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参与活动,能获得最好的尝试记忆效果。如:认识纸,让幼儿用手把纸放水里看纸吸水,把纸放在火上烧一烧,用手撕一撕纸。通过实验,幼儿记住了纸的四个秘密。又如:小班认识苹果,通过看、摸、闻、尝,了解了苹果的颜色、形状、味道,最后让幼儿画苹果,加深了尝试后对知识的记忆。
三、开展游戏
兴趣记忆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活动,高尔基说过:游戏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途径。的确,游戏可以巩固和丰富幼儿的知识,可以发展幼儿的语言(培训)和智力。教师(培训)把知识融于游戏之中,可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记忆。如:认识水,再水中放入各色插塑玩具,先让幼儿进行玩水游戏,通过在水中玩插塑,让幼儿知道水是无色的,再让幼儿用小竹篓盛水,用手抓水,从而知道水会流动,幼儿在玩水的过程中,掌握了水的性质。
四、动作演示
准确记忆有些知识,利用动作演示,幼儿就会准确理解并记忆。如:古诗《静夜思》中有一句“举头望明月”,其中“举头”一词,通过教师的动作演示,幼儿尝试练习,准确地理解了词意,就在以后的提问中记忆犹新。又如:看图讲述“猴子过河”,图片中一群猴子看到河对岸有许多桃子,急得抓耳搔腮,教学中可让幼儿学猴子着急的动作,通过模仿,引出“抓耳搔腮”这个词,幼儿理解了词意,就能很准确地用于讲述中。
五、运用教具
形象记忆具体形象、生动鲜明的物体,能引起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情感的事物,容易被幼儿识记。幼儿在学习知识中,教师能恰当的运用实物、标本、模型、图画等直观教具进行教学,幼儿就能产生形象记忆,提高记忆能力。如:学习数的组成、加减法,知识比较抽象,教师利用教具演示、讲解,幼儿就能理解知识,加之幼儿动手操作,很快掌握了知识。又如:音乐课学习歌曲,运用图片或实物等教具向幼儿解释歌词,就会帮助幼儿记住歌曲内容,并达到教学目的。其它各科知识也是如此,恰当地运用不同的教具,就会使幼儿轻松的记忆知识。
六、布置作业
任务记忆积极发展有意记忆,对幼儿顺利进入小学学习有重要意义。开始可把记忆任务与幼儿感兴趣的活动联系起来,以后渐渐给他们提出一定的任务,让幼儿有目的的记住一些东西,培养幼儿的有意记忆能力。如:认识长方体,除在幼儿寻找长方体的东西以外,还要让幼儿回家找一找什么是长方体的,以此加深对长方体的认识。再如:在幼儿园学习了儿歌或歌曲等,可让幼儿回家说给爸爸妈妈听,带着任务去记忆知识。
七、综合归类
逻辑记忆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幼儿一些方法,使幼儿能把新旧知识有机联系起来,在物体之间建立逻辑关系,以拓宽记忆的广度。如:认识了各种船,可教幼儿归类为水上交通工具,最后教师引导幼儿把它们归类为交通工具。
八、加强复习
强化记忆学过的知识,如果不复习,时间长了也会忘掉,为此要不断帮助幼儿进行复习,但复习的方式方法要多种多样,既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又能达到强化记忆知识的目的。
教幼儿学习掌握知识,不能死记硬背,要不断发展幼儿的意义记忆。同时,幼儿记忆力的培养,与幼儿观察力、注意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只要我们做有心人,积极开发幼儿的智力,幼儿的记忆力就会得到迅速的发展。
教育随笔:神秘的水
教育随笔:神秘的水
今天起床后,我发现寝室的地面上有一滩“水”,水从哪里来的?难道是小朋友来这屋里喝水打翻了水吗?也不对呀?那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仔细观察,发现这滩“水”有点黄,因此,我判断那可能不是水,可能是小朋友尿床了。那滩水是出现在禄禄的小床边的,我就猜想是不是他,于是我摸了摸禄禄的被褥,结果发现没有湿!我又摸了摸周边一圈小床的被褥,都没有湿。奇怪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那神秘的一滩水到底是从哪里来的?等孩子吃完点心,我又偷偷的摸了摸几个小朋友的裤子,发现都没有湿,有些奇怪,明天我一定当好柯南。
第二天午睡的时候我特别留意那一圈孩子,但是没有发现什么异常,起床的时候地上也干干的。于是我们想那大概是个偶然吧,既然不出现这个情况了,那大概是孩子自己觉悟了,就算了,我们也就不去追究了。
可是,过了两天,孩子午睡起床后,禄禄的小床边又出现了一滩“水”。这下我有点按耐不住了,趁小朋友吃点心的时候,我把禄禄叫到了办公桌边,问他有没有发现小床边有一滩水,孩子一脸疑惑,他说,他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看着孩子的表情,感觉这事应该和他无关。卞老师带孩子下楼运动时我又挨个的翻看孩子的被褥,结果发现哲哲的小床下也有水。这下我有点明白了,水应该是从哲哲那里流向禄禄那的。
第二天午睡时我让禄禄换了个床位,起床的时候,果然禄禄的新床铺床下没有水,而原来的位置(哲哲的新床铺)那边还是有一滩水。确认后,我把哲哲叫到了一边,问他今天有做什么不好的事情,哲哲一开始不吭,嘴唇咬得紧紧的,我说,做错了是没有关系,只要能承认错误,改掉错误就还是好孩子。接着我又问了一遍,哲哲说有,我说是什么事,哲哲说:“就是小便尿在地上了1我又问为什么,哲哲说是做梦的时候尿的。虽然我知道可能不是做梦的时候尿的,但是没有拆穿,我还是说:“哲哲承认错误了,老师首先要表扬你,但是小便尿在地上是不卫生的,味道不好闻,而且还有细菌,下次要小便的话,我们起来去卫生间好吗?”哲哲点点头。我又说:“在老师的心里哲哲一直是个懂事的孩子,虽然这次犯了错误,但没关系,只要你以后把它改掉,老师还是一样喜欢你。”哲哲点点头。
这件事让我注意在处理处理问题的时候老师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面对不同的孩子要选择不同的方式,尽量不要给孩子以太大的压力,我们的目的不是要抓出犯错误的孩子,而是要帮助孩子了解是非对错,形成正确的认识,养成良好的习惯。
教育随笔:提前表扬
教育随笔:提前表扬
我们班上有个孩子叫欢欢,总是控制不了自己。坐在椅子上总是扭来扭去,不时地说话或唱歌,常常打断正常的活动秩序,洗手时常玩水,午睡时常打扰别的小朋友。我常常对他说:这次活动你能坐端正,我就奖你一朵“笑脸花”;如果你能不随便讲话,我就奖你一朵“笑脸花”;如果你洗手时不玩水,我就奖你一朵“笑脸花”;如果你午睡时不影响其他小朋友,我就奖你一朵“笑脸花”……可是他一直没有得到过一朵“笑脸花”。怎么回事呢?是他不在乎“笑脸花”的奖励吗?不是的,从他看着别人得“笑脸花”的眼神中,从他听到我说“如果……就……”时那一刹那精神振奋的神态中,我可以肯定他是渴望得到“笑脸花”的。
周一,午饭后,我带孩子们去散步,因为手拿的东西太多,我就对站在队伍最前面的欢欢说:“欢欢,可以帮老师拿本书吗?”他笑着接过了我递给他的书。“欢欢,你拿着书,真像一个小老师呀!”我顺势称赞了他一下。只见,他昂着头,规规矩矩地走在队伍的前头,没有回头和别的小朋友讲话,没有在楼梯上推挤,俨然像一个优秀的“领队”。回到活动室后,我奖给他一朵“笑脸花”,他的脸上笑开了花……
欢欢的表现引起了我的思考:为什么我那么多次的刻意提示无济于事,而不经意的一次称赞却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呢?我想当我提出“如果……就……”的要求时,对一些自制力较好的孩子来说可能会有比较好的效果,而像欢欢这样的孩子自制力有限,达不到我的要求,所以他们离表扬总差那么一步,他们渴望被表扬,却总是够不着。于是,我改变“如果……就……”式的要求,尝试采用“提前表扬”法。比如,午睡时我会说:“看,欢欢多安静,‘笑脸花’奖给你!”集体活动时我会说:“‘笑脸花’奖给你,老师相信你会有好的表现。”……
提前表扬,不是无中生有,不是自欺欺人,它是对孩子的信任,对孩子的期望。提前表扬,给了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给了孩子动力,给了孩子攀登的梯子。
教育随笔:平等失败
教育随笔:平等失败
午点过后,我们就开始了今天的美术活动。我照例向孩子们介绍了绘画的内容及绘画的要求后,孩子们便开始画了起来。我巡视了一圈却发现刚才在认真听讲并且早已绘画工具准备好的彤彤却还没有动笔,就对她说道:你可以先画出简单的轮廓,然后细节部分慢慢来添画。等我再巡视一圈回来后,彤彤仅仅在画上画了一个小小的圆,恰好旁边的小伙伴凑过来要看她的画,她竟抗拒性的用身子和手遮挡起自己的画来,见此我便俯下身子在她耳边悄悄地说道:你能把要画的东西联想到形状,那还可以把其他想画的与你熟悉的东西联系起来呢……这时彤彤的妈妈恰巧来接她回家了,边让彤彤回家继续画画。
彤彤收拾好东西,便把她送到妈妈手中,还没等我们开口,彤彤妈妈便不高兴地对彤彤说到:“是不是又没画又不会画,真笨,每次在家让你画个画也这么困难......”这时候的彤彤不好意思地低下了,眼睛红红的。我赶紧回应彤彤妈妈:“其实彤彤很懂事的,其他各方面能力都很强的,况且并不是每次都这样。这次绘画,她认真去听了也动脑筋去想了,其实她自己是非常想画好的。如果我们这样会给孩子无形的压力,他会更不敢动笔,结果必定是适得其反的,她需要我们给她稍长的时间而已。”听完我的话,彤彤妈妈便说道:“可能真是我们平时对她要求太高了,其实彤彤很懂事的,好了回家慢慢再画。”此时的彤彤也放松了许多。
等自己静下心来想想,其实对彤彤要求高期望高的不仅是她的亲人,我们老师亦如此,因为在我们的习惯中新慧只是那个乖巧懂事讨人欢喜的彤彤忽略了她也会有压力,也有自己不是很擅长的东西,也有失败的时候,我们只是平等了她的成功,而没有平等她的失败。其实,我们彤彤能保证事事都成功,更何况孩子呢?!在孩子的世界里,我们应平等他们的成功与失败,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忽略成功,而是让孩子们在本该无忧无虑的童年里明白失败是正常的,应该坦然面对。
接下来,我尽力要去做的就是时常对自己说对可爱的孩子们说:宝贝们,老师知道你们都是特别勇敢坚强的小家伙们,每件事情我们尽力去做就可以了,没有最完美的人只有更完美的人,让我们快乐、用心且轻松地出发,相信每个宝贝都可以成为那个更完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