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英语早教中的重复法则

发布时间:2021-06-18

幼儿早教故事。

如果孩子有厌学情绪,那家庭就起了中间作用,安慰并鼓励孩子!教师有树立正确的家长观,以正确的教育方法,让孩子在成长的天空里展翅高飞。那么,家园共育工作中是否有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英语早教中的重复法则”,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家都知道复习对于掌握知识的重要性,从“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到“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无不说明重复的重要性。不只是学习,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重复。比如,没有人在听第一遍时就会喜欢上一首新歌,往往是听了几遍后才逐渐找到感觉,喜欢上这首歌。

1.重复的需求

重复对新生儿来说有重要意义。当七个月大的婴儿试着伸手去拿一个吸引他的玩具,而玩具却忽然被布盖住时,他会把手收回来,而且也不会再去拿玩具。心理学家因此推测,婴儿在一岁以前没有“物体恒存”(objectpermanence)的概念,他认为东西看不见了,就不存在了。这就是为什么宝宝喜欢妈妈跟他玩Peek-a-boo(大人把脸一隐一现来逗小孩发笑的游戏),妈妈的脸庞不断出现给宝宝带来惊喜和快乐。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孩子天生就喜欢重复,而且会主动要求重复。在早教过程中,可以因势利导,利用重复巩固所学知识。

2.重复的句式

英语早教启蒙,建议爸妈和孩子一起阅读含有重复句式的绘本,可以帮助孩子快速掌握句式并能灵活运用。倒不一定是单纯的句型练习,比如,

Ihave two apples.

I have three hats.

I have four friends.

类似这样的纯句式练习,枯燥乏味,强迫孩子朗读背诵的话会引发逆反情绪。

我们提倡基于兴趣的早教学习,把学英语同读绘本、讲故事、看视频、做游戏结合起来。比如,很多童话故事中就有重复或相似的情节,像《三只小猪》,大灰狼先后三次吹小猪们的房子,基本是重复的情结和句式。

又比如《Goldilocksandthethreebears》,小女孩喝粥、坐椅子、睡小床都是类似的情节,句式也是做稍有变化的重复。

所有这些类似的情节和重复的句式也会让孩子兴奋和欣喜,同时,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帮助孩子掌握好句式。yJs21.COM

3.重复的内容、不同的形式

比如,看过动画片后,还可以把动画片的音频提取出来,放在小音箱里让孩子听,既保护视力,又锻炼听力,超超很喜欢的;或者提取其中的画面和台词,自制绘本,和孩子一起阅读。

再比如,让超超练琴是件头疼的事情,练琴本来是很枯燥的事情,提起孩子练琴的兴趣是关键。我想了个办法,老师新教了首扬基歌,我就在网上找来扬基歌的Flash放给超超看;又教了弦乐小夜曲,我就在网上找来莫扎特弦乐小夜曲四重奏视频给超超看,通过不同形式的重复帮助孩子培养对音乐的兴趣,让琴童学琴之路走得相对轻松些。

4.重复的频率

按照艾宾浩斯的理论,人的遗忘有个明显的规律:先快后慢。在最初的20分钟遗忘40%,而后遗忘慢了下来,一个月内只忘记25%,详情去问度娘(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这里就不赘述了。

因此,在最初二十分钟内进行重复效果更好,但还是要根据孩子的喜好,尊重孩子的选择,不必强求。

5.后重复和前重复

已经学过的内容,事后进行重复强化,我叫它“后重复”;预知将学习某内容,事先给予不同形式的感性认知,我叫它“前重复”。这有点类似复习和预习。在旅游观光、参观展览、游戏娱乐的过程中,孩子无意识获得的知识,往往比有意识学习,效果更好,且不会产生逆反情绪;一旦不久后学到相关知识,他会很兴奋地喊,我上次在哪里也看到过,并不自觉地对相关知识内容产生兴趣。这就是“前重复”,或者叫“伏笔”。从这个角度来说,多让孩子出去走走、开阔眼界是有其重要意义的。

综上所述,重复在早教学习中有重要意义,我们不提倡机械重复,而强调基于孩子兴趣基础上的重复、多种形式多种方式的重复。最后,如果你觉得本文还有些用处,就重复看上三遍吧:lol!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吃饭催三遍就是心理虐待


北京市曾做过一个调查,随机选择了10个托儿所和幼儿园,看看全托的孩子们的健康状况,结果发现:很多全托的宝宝营养不良!

当结果出来时,很多儿童营养学专家都感到非常吃惊,因为国内托儿所、幼儿园的宝宝配餐标准是由许多专家共同研究制定的,一般托儿所、幼儿园的配餐都只是在参照这个标准的基础上做了适度的调整而已。按道理说,孩子们的配餐虽然做不到量身定做,但也基本上不会有太大偏差了。

为什么孩子们吃的是营养配餐,却出现营养不良的现象呢?

丁宗一(全国儿童营养喂养协作组组长、亚洲儿科营养联盟主席、中国医师协会儿童健康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指出:“这主要是因为在进餐时没有积极的营养行为和营养气氛所造成!”

在儿童的早期,尤其是人之初的前一、两年里,如何给予均衡、充足的营养素,使得肌体对营养物质的调节和控制模式达到正常的生理水平,可以保证童年期、青少年期甚至于中老年期营养素的丢失保持在正常的水平和速率内,防止提前出现一些那个年龄组不该出现的疾病,这就相当于在宝宝“营养银行”里存了钱,等到需要的时候可以提出来使用。

宝宝不好好吃饭有多种表现:到处追跑着喂饭的、一边玩玩具一边吃饭的、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饭的、一边吃一边跳舞的、挑食的、吐着玩的、含着饭在嘴里不爱嚼不爱咽的……这些问题,让许多成人都忧心忡忡:常常费尽了心思做出一顿可口营养的宝宝餐,开心快乐地期望着宝宝能美美地吃一顿,但往往还是会因为成人自己的耐心、技巧有限,无法应对宝宝进餐过程中的各种顽皮行为,于是乎出现了:生气、责备、甚至打骂宝宝的现象,这些情景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少见。小婴儿时期这类问题并不明显,在1岁半左右宝宝心理出现反抗期以后就会变得日益严重起来,成了许多家长天天都要头疼的问题。

宝宝在进餐过程中成人如果因宝宝顽皮而产生催促、威胁、生气、责备、甚至打骂等行为,就无法为宝宝营造出一份积极的进餐氛围,这些行为除了会造成宝宝在身体上产生营养不良的现象外,还会在心理上产生营养不良的现象。

在协助宝宝进餐时,成人与宝宝产生的矛盾冲突,一方面表现为成人的妥协迁就行为——让宝宝看电视、玩玩具、哄骗、追着喂等;另一方面表现为成人的威胁强迫行为——催促、责备、威胁、打骂等。这两种解决矛盾冲突的方式,都会给宝宝的心理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妥协迁就的方式比较容易让宝宝在进餐时保持愉快的情绪,但却使宝宝逐渐变得以自我为中心、进餐自理的能力降低、不懂得配合进餐的秩序和规则等;威胁强迫的方式往往会让宝宝在进餐过程中有情绪压抑和焦虑心理,使宝宝逐渐产生胆小、怯懦的退缩心理或大哭大闹等对抗心理。

给宝宝读好故事不妨读三遍


妈妈在给宝宝读故事的时候,有时候可能会发现有些故事孩子未必会懂。其实对于这些有意义的好故事来说,妈妈不妨给宝宝读三遍,这样有助于宝宝的理解。

一本好的故事书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是无可估量的,孩子人生最初的思考就是来自故事书,家长发现好的回本故事书不妨给孩子反复多度几遍。

因为我爱你,所以我要保护你们的安全,因为我爱你,所以我不限制你们的自由。老人摆明了限制,但是也显现出了宽容。

《因为我爱你》是一个睿智的老人与一群孩子的故事。说起来故事十分简单,一个顽皮的孩子想逃出洞口去森林玩,薛老爹让他自由选择,孩子放弃了美丽安全的小村庄跑进森林,待他疲累了想要回家的时候,却发现出走的洞口已经不见了。他已经回不去了。最终,薛老爹赶来援救了孩子。

因为我爱你,所以我要保护你们的安全,因为我爱你,所以我不限制你们的自由。老人摆明了限制,但是也显现出了宽容。

在讲这个故事之前,我十分困惑:这是一个关于爱、选择、信任的故事,五岁的小泥听得懂么?没想到,故事令小泥很着迷,现在每到晚上她都会选四五本书,《因为我爱你》总是放在最后面作为压轴戏。

我感到十分神奇,一个老人跟一个小屁孩,一个想走,一个想留,怎么就比《逃家小兔》更令小泥着迷呢?

像《小魔怪要上学》、《毛毛虫小魔怪西游记》之类的故事,小泥也喜欢,但这些嘻嘻哈哈的纯粹趣味性故事都只是初级阶段的喜欢,《因为我爱你》这本书却触动了小泥那颗小小的心灵,让她在似懂非懂中感受到一种“情感”。是的,情感,就是老人那种对孩子的包容、爱护、理解,令小泥感受到这种神奇的力量 ——爱的力量。

什么故事只要触及心灵,它就是永恒。

每一次我讲这个故事都有新发现。

第一次讲,小泥对这个故事还没有什么理解,只会情境再现。她说薛老爹会大笑,会唱歌,他一唱歌,所有的动物都会停下来,孩子们也会转过身来。小男孩沛德是坏孩子,因为他不听老爹的话。小泥在故事里加进自己的意愿:动物本来只有几种,她自作主张给增加了蜜蜂跟小草,说他们也为这老人着迷。

第二次讲这个故事,小泥已经开始思考了。她说沛德进森林后立即认为薛老爹错了,虽然薛老爹从前没有错,但是沛德相信现在他错了——其实是沛德误会了,他没有看见森林里藏着一头闪着红眼睛的狼(我也没有看见,讲到第三次,小泥自己在书中发现了它)。她开始明辨是非,她要分清这个大人跟小孩的矛盾中,她应该支持谁,站在谁一边。

第三次讲,小泥很细腻善感。小泥说:“妈妈,薛老爹早就知道要出事的,是不是?”我说:“是啊,他太了解这些小孩子了。”小泥说:“薛老爹了解他们,他还知道他们每个人的名字,知道他们的优点和缺点。”我说:“是的。”想了想问:“你知道什么是优点和缺点吗?”小泥说:“知道啊,就是好的和坏的。”在沛德抱头痛哭的当儿,小泥十分兴奋地说:“妈妈你看,薛老爹已经赶过来救他的孩子了。”

第三次,小泥已经开始更深层次的思考。她认为沛德太过分,但是她没有觉得他不好——不知道她在心里会不会拿自己跟沛德比呢?而薛老爹的爱与宽容令她觉得十分安全,发现老人的救援行动令她感觉到一种朦胧的情感——那就是爱。

一本绘本你五分钟可以读完,但是领悟它的内涵享受它的乐趣,五天五夜的时间都不够。重复讲述非常可贵——正因为重复讲述,才令小泥由浅及深领悟到绘本的魅力。

幼儿英语早教的好处


寒假就要来临,您是否也意识到各种辅导培训班正在热火朝天地招生!

没错,现在每个父母都注重孩子的英语成绩,想自己的孩子将来有好的发展,所以幼儿英语早教就成了父母关心的问题,那么,幼儿英语早教有什么好处呢?

1.培养孩子英语思维

语言不单是一种工具,而且是一种思维的表达方式.在幼儿阶段养成英语思维,这样就有了学英语的底子,对今后英语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让幼儿先以英语思考为先,再用英语圆满地表达自己;如果先以中文思考然后用再英文表达,那就是所说的中国式英语了。

身为家长,需要帮助孩子养成英语的思维习惯,潜移默化地学会用英语思考问题的能力。

2.提供英语环境

科学研究证明,0-6岁是语言敏感期,是婴幼儿学习语言最佳时机,也是最适合宝宝英语早教的最佳时期。

坚持每天给幼儿听英语歌,让婴幼儿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享受“音乐浴”,让婴幼儿的大脑饱享营养大餐。

优美的旋律能促进婴幼儿的身心健康,极大的激发脑神经的活动,使大脑的潜能得到升华,进而取得开发婴幼儿智力的特殊效果。

3.培养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

学习语言其实是非常自然又愉快的事情,它是开启通往另一个世界大门的钥匙,让人的眼界宽广,体验另一个国度的文化。

可是现在中国孩子学习英语大多却是为了应付各种各样的考试,多强调背语法、背单词,而听说就落下了。

这样直接导致了孩子学英语的兴趣的降低,学英语变成一种机动性、被动的学习。很多时候都是死记硬背,临阵磨枪,考完试如果不学了,马上又会忘记,造成学了白学的尴尬境地。

如果能让孩子在学龄前奠定基础,到了上学的时候会轻松许多,有了自信,对英语的兴趣也就更浓厚了。

早教丰富孩子的体验最重要


大多数家长认知到的早教是诸如提高智商、如何让孩子变得更加聪明等,但这些想法都太急功近利了。其实,早教更注重在行为与性格上的培养。简单来说,其实就是丰富幼儿体验的过程。

对孩子而言,丰富他(她)对父母的体验格外重要。目前在武汉,很多家庭因为夫妻双方都很忙从而把孩子托付给长辈、保姆等,更有甚者把孩子全托给托儿所或幼儿园。虽然在吃、穿、住上尽量给予最好的条件,在物质上给予了最大的爱,但其实这样一来极大地减少了与孩子交流沟通的机会,这是不可取的。

作为父母,一定要是孩子“熟悉的”那一类人。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孩子的信任感和依赖感。在孩子建立对父母的信赖的过程中,有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让他丰富对父母的体验,也就是说,让孩子熟悉父母的声音、味道、面孔等一切可以让他辨别的因素。

0~3岁是幼儿大脑发展的黄金期,家长应该抓住这一重要阶段,付出时间与爱去尽量丰富孩子的体验,让孩子多感官吸收,尊重孩子的个性,鼓励孩子的表达。

专家讲授:丰富宝宝的体验

为什么有的宝宝很早就能清晰地说出一句完整的话,有的宝宝发育正常却迟迟开不了口?对于现场家长的困扰,黄艳萍说,说多说少并不代表哪个孩子就聪明些,这与后天的刺激和体验关系密切。人的大脑里蕴含有具备各种潜能的“突触”,这些“突触”如果经常受到刺激,就能慢慢变成大脑的稳定结构,让人受益终身。如果得不到好的开发和重复使用,就会被大脑慢慢“删除”,这种潜能就等于关闭了。

多给宝宝洗澡

给宝宝洗澡,就是一个建立亲情很好的办法。因为在洗澡的过程中,家长是处于一个充满亲情和充满爱的状态下,在触碰孩子肌肤的时候,连眼神、声音都会变得非常温柔。除了一起洗澡外,建议家长们每天在固定的时间段,花固定的时间来陪孩子玩,即使时间不多。

少对宝宝说“你错了”

要多鼓励宝宝表达。即使他的表达是不正确的,也不要责备他。比如当你叫宝宝拿小鸭时,他拿来了小鸡,此时,不要告诉他“宝宝你拿错了”,而是用鼓励的语气告诉他“宝宝你真厉害,拿了一只小鸡过来,现在去拿小鸭过来”。

当他又拿了一只小鸡时,你还是应鼓励他说:“宝宝拿了两次小鸡过来,真厉害!”

玩是孩子的天性

很多家长可能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当你的孩子在玩时你去叫他吃饭,你很难叫得动他。这是很普遍的现象。但作为家长的你千万不要打骂他,因为他没有错。孩子的天职就是玩,而在玩中,他获得的不仅是快乐,还有体验的过程,那是他在学习。

互动问答:两岁宝宝喜欢说不

一位父亲:孩子刚满两岁,变得不听话起来,常常跟我们针锋相对,你让他干什么,他总喜欢用“不”来回应。总不能由着他的性子去,可以用什么办法来调教?

我们常说两岁是孩子的第一个逆反期,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自我意识开始萌发,有了很多自己的想法和主意。家长不要命令孩子,也不要给予过多的指责,这会令孩子变得不自信。不如给孩子多一些选择,如果是安全、健康、卫生的,请鼓励和认同孩子的决定。比如叫宝宝吃饭,家长不要用发号施令的语气喊“宝宝,快点过来吃饭”,通常这个时候宝宝会说“不”。家长不妨换个说法:“宝宝,这里有面条和饭菜,你想吃什么?”相信宝宝会做出你期待的选择。

早教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


早教是胎教的自然衔接,在胎儿出生前,一部分父母会给宝宝做胎教,比如胎教音乐、胎教语言、胎教抚触等,这些刺激会在胎儿的脑部形成一定数量的信息,并且对胎儿的感觉器官、大脑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促进神经元结构的形成。其实,对新生儿的教育是胎教的进一步延续和深化,也是胎教和幼儿早期教育的衔接,有助于开发幼儿的早期智力,意义重大。

三年的大脑发展黄金

宝宝从出生到6个月之内是大脑细胞增殖的高峰期,到3岁以前则是神经系统髓鞘形成的高峰时期。新生儿和胎儿一样,不仅需要充分的营养供给,还需要外界给予持续不断的适度刺激,才能进一步地促进他的神经系统发展。所以,胎教和新生儿的早期教育是互相自然衔接的。

感觉+视觉+触觉的刺激

孩子出生时大脑只有成人的三分之一,神经细胞还未成熟,神经纤维也没有完整的髓鞘,相互之间的联系几乎没有形成。在宝宝刚出生时,就应当给予他大量的感觉器官刺激,通过感觉细胞传达到大脑,这样才能促进神经细胞的成熟。另外,同时还要给予他各种声音的刺激,其中包含语言和音乐。这种适度和适时的感觉、视觉、触觉的刺激,也正顺应了早期教育的内容,两者之间是相互紧密联系的。

婴儿期是早期教育的启蒙期

看着新生儿纯真无邪的小眼神,父母总会觉他除了吃和睡外什么都不懂,怎么教育呢?其实,新生儿出生后就能从各种嘈杂的声音中辨认出自己的母亲,只是他的表达能力有限,无法告诉你他有多聪明,所以千万别小看他的能力。如果说新生儿只知道吃和睡,那么人生的早期教育就应该从婴儿期的吃和睡抓起。道理很简单,那就是教育孩子迟早要做,那为什么不早点开始呢?父母越早开始做出这方面的努力,孩子将来为此付出的代价就会越小,但收获一定不小。

规律应该从婴儿期建立

美国的心理学家对那些智力超群的孩子研究发现:他们都有一个良好的睡眠规律,且睡眠质量佳。相反地,对那些有多动症的孩子研究发现:他们在婴儿期都有不规律的睡眠习惯,且睡眠质量不佳。国内外越来越多的专业研究也证实:父母能否成功地就婴儿的吃睡问题上建立好规律,这件事对孩子将来的情感发展和认知等都具有重大意义。首先,这不仅会关系到孩子身体是否健壮。其次,还会影响到他的智力、行为的发展。以美国为例,无论是科学的育儿杂志还是通俗的育儿知识书都强调要给孩子从小设定界限,即遵循规律,并且呼吁这样的界限设定应该从婴儿出生后就开始。

婴儿期问题对成年后有影响

对婴儿的“早教”可以从规律的喂养开始,给他建立每日吃、玩、睡有节律的生活,这也是宝宝拥有良好睡眠的前提,对他的智力发育有所帮助。值得一提的是,国外在孩子还是个小婴儿时,就会训练他独自睡觉,但国内的父母则截然相反。其实,在“同床”这件事上,宝宝如果从小在睡眠上就养成了对父母的依赖,这就会让孩子丧失与身俱来的独立自然入睡能力,成年后也会造成一些行为、情感发展上的不独立、怯懦、依赖父母等问题。

感官能力培养的关键期

感官能力的发展和培养是新生儿时期最重要的事情之一,这也是他发展自身能力的黄金时期,切勿错过。比如,孩子出生后2~3周,他的眼睛就具备了认知色彩的能力,此时可对其进行视觉方面的训练;2~3周大的孩子还能聚精会神地听声音,此时就可以给他播放之前胎教时播放过的音乐,以此来唤起他对音乐的回忆和感受。此外,父母还要抓住这个事情,尽可能用简单的单词说给他听,训练他听音,为他日后学习说话作好准备。在情绪教养方面,此时的孩子也是最易接受的时期,父母要养成日常亲切对话的习惯,这对于孩子良好情绪发展有莫大的帮助。

很多人会问早教教什么?

作为父母,需要具有思辨的头脑,不要因为看到别人说错就是错,别人说对就是对,尤其是在针对孩子的成长问题上。父母需要客观分析自己在面对孩子教养问题上的不足,甚至是错误,理性思忖孩子成长需要的究竟是什么,以及作为父母的需求是什么,两者之间如何达到平衡。当父母拥有了自我反思的能力后,也才会有教育的审美能力,才会产生有质量的选择,知道孩子早教该学什么。

早教首先教育的是父母

早教首先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本身。孩子的成长是建立在父母的自我成长之上的,因为所有教育的选择都是父母思想的体现。如果不能从两人世界的夫妻成熟蜕变成三人世界中的父母,那么就极有可能会对早教做出错误的判断:一种是早教等同于应试学习;一种是认为早教不需要。只有当父母能够正确认识了早教,才会能意识到陪伴孩子成长才是早教的核心价值,父母的角色无人能够替代,这也是早期教育的一部分。只有父母学会了如何和自己的孩子相处,并且在相处的过程中理解孩子的行为,通过不断完善自我、家庭的教养氛围,从而才能在家庭环境中给予孩子成长所需要的成长元素,这才是早教学习的第一步。

在家庭教育中汲取素材

早教需要父母根据家庭情况进行选择,所以父母需要根据孩子早期发展的个体差异,全方位的考虑孩子成长的需要都有哪些,能满足孩子哪些需求。比如,一个搞艺术工作的母亲,她的家庭就充满了艺术氛围,所以她可以提供给孩子足够的认知艺术的机会和艺术体验。在农村生活的家庭,可以借助先天的自然条件,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并了解自然风貌。

通过外界获得成长机会

父母作为早期教育的实施者,并不能包办所有的家庭教育。因为,当父母客观地分析自我后,会意识到在某些方面自己的能力无法完成对孩子早教的部分时,就可通过外界的资源来完成对孩子早教的补足,比如幼儿园、早教机构等。但这种补足必须结合孩子的特点、父母的能力,从而形成一种良性的互补。比如,一个不知道应该怎么和孩子玩的父母,就很可能需要借助一个亲子班来开拓自己的思维,从而学会如何与自己的宝贝玩耍的技巧,这就是一个补全的过程。比如选择某个早教,他们独特的课程综合了精彩趣味的游戏、运动、体操、音乐、舞蹈、接力比赛、骑乘游戏等,在每周一次的结构性的适龄性课程中,孩子们在获得无限欢乐的同时收获力量、平衡、协调、敏捷和灵活性的发展,进而发展社交能力,并树立良好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亲子早教对孩子的重要性


亲子早教对孩子的重要性

亲子早教是以亲缘关系为主要维系基础的,根据我国特有的家庭状况,这种关系被扩展为所有与幼儿密切接触的人——看护人与幼儿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看护人与幼儿之间的以互动为核心内容的亲子关系。所以,“亲子早教”是以爱护婴幼儿身心健康和开发婴幼儿潜能以及培养婴幼儿个性为目标,以不断提高新生人口的整体素质为宗旨的一种特殊形态的早期教育。

亲子早教对孩子来说有什么重要性

国内外研究表明,零岁至6岁是儿童智力发展最快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儿童对外界的刺激特别敏感,容易接受外界信息。儿童的先天潜能发挥得最好最 充分,从而容易获得某种能力。抓住“关键期”进行良好的教育,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成长中,家庭、社会和学校三种教育缺一不可,对幼小的孩子来说,家庭是最温馨的学校。但现在很多家长是独生子女,再加上早教是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和营养学的交叉学科,专业性很强,所以家庭亲子教育应该与社会机构的教育结合起来,为孩子营造一个社会化的早教氛围。

日常生活中怎样教幼儿说英语


在日常生活中教幼儿说英语,是幼儿学英语的捷径。我在日常生活中教小孙子元元学说英语,摸索出了一些经验,与大家一起共享:

日常礼貌用语双语化 我国在儿童中推广学用"请、您好、再见、谢谢、对不起"等礼貌用语,表示对他人的尊重、关心、热情、谦让,这是一项很好的举措。元元刚会说话,我就用心教他学说这些用语,并同时英语化。他不仅听我教,还听英语录音,很感兴趣。2岁时,与人见面就能用英语问好:"How do you do!"告别时用英语说再见:"Good bye!"有一天,我带元元在沈阳北陵公园游玩,正在观看皇太极陵墓时,来了一伙外国游客,在我们身后站着。元元拉着我的手要离开,对身后的几个外国游客用英语说起"请"来了:"Please!"一个外国游客微笑地看看元元,用英语说谢谢、对不起。元元也照说不误:"Thank you. I'm sorry!"外国游客对元元连连称赞:"OK!"

日常生活用词双语化 幼儿日常生活用词,以吃、玩、用方面的名词较多,如水果、玩具、文具之类。我除经常让元元听这些名词的英语录音外,每逢接触这些东西,都让他说完汉语说英语。如元元要吃苹果,我就让他说英语apple,并教他唱儿歌:"小宝宝吃水果,喜欢apple banana, tomato也不错,最好还是grape。"这样,元元很快就记熟了苹果、香蕉、西红柿和葡萄这4个英语单词。

日常生活用语双语化 在每天的相应时间和场合,我尽可能与元元相互说英语。早晨,元元起床时,就说:"Get up."并相互问好:"Good morning!"接着,元元刷牙、洗脸,说:"Brush my teeth. Wash my face."要去幼儿园时,说:"Let's go. Go to the kindergarden."下午我去接他,一见面相互问好:"Good afternoon."接着说:"Let's go. Go home."总之,按一天的活动程序元元学说英语,时间久了,就耳熟能详了。

温馨提示:教幼儿学英语一定要规范 标准发音 我选购了小蜜蜂儿童英语光盘、金眼睛英语磁带和神笔电子书儿童英语等纯正英语发音的视听教材(均为国家教育部门鉴定和推荐的产品),然后按照纯正英语的标准校正我的发音,再让元元跟我一起学,这样,元元一开始说英语就学得了纯正的发音。标准词语 英语的词语配置和汉语的词语配置有所不同,因此学习英语词汇不能套搬汉语的习惯模式。元元学会了big(大),small(小)和ball(球)后,很顺当就学会了big ball(大球)和small ball(小球)。当元元学习duck(鸭子)时,就把小鸭子说成small duck,犯了套搬汉语词汇配置模式的错误。我给元元解释鸭子有鸭爸爸、鸭妈妈和鸭宝宝之分,小鸭子是鸭宝宝,它的英语名字是ducking,而不是small duck。之后,元元再学鸡的英语单词时,就自觉地把cock(公鸡),hen(母鸡)和chicken(小鸡)3个单词分清楚了。

标准句型 英语日常用语有许多基本句型都是很标准的,如有些问答句,幼儿学习时,一般不要简略地回答是与不是,而要把整个句子的内容说完整。例如,我问元元:"Is this an apple?"让元元回答:"Yes, it is."或回答:"No, it isn't. It's a pear."而不让元元只简单地回答"Yes"或"No"。这样,才有助于幼儿深入地学好英语。

小贴士:教幼儿学英语单词兴趣记忆四法 儿歌记忆法 儿歌因押韵,琅琅上口,很容易记忆。我教元元学英语单词时,经常把它们编成儿歌,增强他的兴趣记忆。如,元元玩小汽车玩具时,我教他:"自行车是bike,前加motor变摩托,car和bus乘客坐,truck专门来运货。"他一边玩一边念儿歌,反复几次,就把自行车、摩托车、轿车、公共汽车和卡车5个英语单词记住了。联想记忆法 就是根据英语单词的个体特征与某个事物的内在或外在联系进行联想记忆的方法。如,教元元学eggplant(茄子)时,我将eggplant拆为两个单词:egg(鸡蛋)和plant(植物)。这两个单词合起来,可以联想为"鸡蛋形的植物",就和长而且圆的茄子相近了,使元元形象地记住了这个单词。又如,教tomato(西红柿)和potato(土豆)时,根据这两个英语单词的尾音相同,近似汉语中的"头"音,我就让元元联想这两个实物都是圆形且像人头。元元先学会了tomato,然后很容易又学会了potato,而且记得很牢。兑奖记忆法 先把幼儿学过的有关食品、玩具等单词写成大小一样的单词字卡,放在一个小盒子里,再把一些相对应的实物放在外面,让幼儿用手从小盒子里一个一个地摸出字卡,并读出卡上的单词,再找出放在外面对应的实物。如果幼儿做对了,就把实物奖励给他。比如,字卡上写着的单词是candy,元元读对了,并指对了外面放着的糖果,我就把糖果奖给他;如果元元不会读或读错,我就再教他candy的读音,待他学会后,重新把这个字卡放回盒子里,继续重复上面的做法。标签记忆法 就是在家里的日常用品用具上贴英文标签,让幼儿经常认读。比如,我在床上贴上"bed",在书桌上贴"desk",在椅子上贴"chair",在门上贴"door",在窗户上贴"window",在电话上贴"telephone",等等。这些英文标签,我都用电脑打印或彩笔描绘,很漂亮,元元经常看,也就重复记忆了这些单词。在此影响下,元元还让我帮他制作了head(头)、arm(胳膊)、hand (手)、leg(腿)、foot(脚)等单词小贴纸,贴在他身体的相应部位,渐渐地,他就记住这些单词了。[!--empirenews.page--]

[本文作者滕守义是一位在经济领域颇有建树的高级经济师,退休后潜心钻研幼儿教育理论知识,并细心地以文字形式记录下他在育孙过程中的思考和实践体会,先后发表在国内几十家知名报刊上。《寓教于乐-一位中国爷爷成功育孙手记》(沈阳出版社,2005年版)就是其发表文章的精选集。]

喜欢《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英语早教中的重复法则》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早教故事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吃饭催三遍就是心理虐待 北京市曾做过一个调查,随机选择了10个托儿所和幼儿园,看看全托的孩子们的健康状况,结果发现:很多全托的宝宝营养不良! 当结果出来时,很多儿童营养学专家都感到非常吃惊,因为国内托儿所、幼儿园的宝宝配餐标...
    2021-03-25 阅读全文
  • 给宝宝读好故事不妨读三遍 妈妈在给宝宝读故事的时候,有时候可能会发现有些故事孩子未必会懂。其实对于这些有意义的好故事来说,妈妈不妨给宝宝读三遍,这样有助于宝宝的理解。 一本好的故事书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是无可估量的,孩子人生最初的...
    2021-02-22 阅读全文
  • 幼儿英语早教的好处 寒假就要来临,您是否也意识到各种辅导培训班正在热火朝天地招生! 没错,现在每个父母都注重孩子的英语成绩,想自己的孩子将来有好的发展,所以幼儿英语早教就成了父母关心的问题,那么,幼儿英语早教有什么好处呢...
    2021-06-09 阅读全文
  • 早教丰富孩子的体验最重要 大多数家长认知到的早教是诸如提高智商、如何让孩子变得更加聪明等,但这些想法都太急功近利了。其实,早教更注重在行为与性格上的培养。简单来说,其实就是丰富幼儿体验的过程。 对孩子而言,丰富他(她)对父母的...
    2022-04-07 阅读全文
  • 早教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 早教是胎教的自然衔接,在胎儿出生前,一部分父母会给宝宝做胎教,比如胎教音乐、胎教语言、胎教抚触等,这些刺激会在胎儿的脑部形成一定数量的信息,并且对胎儿的感觉器官、大脑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促进神经元结构...
    2020-01-11 阅读全文

北京市曾做过一个调查,随机选择了10个托儿所和幼儿园,看看全托的孩子们的健康状况,结果发现:很多全托的宝宝营养不良! 当结果出来时,很多儿童营养学专家都感到非常吃惊,因为国内托儿所、幼儿园的宝宝配餐标...

2021-03-25 阅读全文

妈妈在给宝宝读故事的时候,有时候可能会发现有些故事孩子未必会懂。其实对于这些有意义的好故事来说,妈妈不妨给宝宝读三遍,这样有助于宝宝的理解。 一本好的故事书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是无可估量的,孩子人生最初的...

2021-02-22 阅读全文

寒假就要来临,您是否也意识到各种辅导培训班正在热火朝天地招生! 没错,现在每个父母都注重孩子的英语成绩,想自己的孩子将来有好的发展,所以幼儿英语早教就成了父母关心的问题,那么,幼儿英语早教有什么好处呢...

2021-06-09 阅读全文

大多数家长认知到的早教是诸如提高智商、如何让孩子变得更加聪明等,但这些想法都太急功近利了。其实,早教更注重在行为与性格上的培养。简单来说,其实就是丰富幼儿体验的过程。 对孩子而言,丰富他(她)对父母的...

2022-04-07 阅读全文

早教是胎教的自然衔接,在胎儿出生前,一部分父母会给宝宝做胎教,比如胎教音乐、胎教语言、胎教抚触等,这些刺激会在胎儿的脑部形成一定数量的信息,并且对胎儿的感觉器官、大脑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促进神经元结构...

2020-01-11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