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我生气了
发布时间:2021-06-02 教育随笔 小班教育随笔 教育教学随笔今天午餐前,孩子们正在聚精会神地听我讲故事,只有阳阳在不时扭动身体,转动着小椅子发出吱吱嘎嘎的声音。于是我边讲故事,边用眼神暗示他坐好,但三四次之后仍无济于事。我有点生气了,便走过去轻声但严肃地提醒他说:“坐好了,不然王老师和小椅子都要生气了。”虽然我的声音很小,但还是被坐在旁边的小雪听见了,只听她小声嘀咕着:“阳阳,老师又生气了吧。”
小雪的话让我的心弦猛然一颤。是啊,想想最近一段时间,我的确把“我生气了”当作了自己的口头禅,时不时地就要说一次。小雪的话使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从什么时候开始,在孩子犯错时我不再耐心地和他们讲道理,而是简单地用“我生气了”这句话来制作孩子的行为?也许是因为我表露出“生气”这种不良情绪时,孩子总是会立刻安静下来吧,我居然下意识地把“生气”当成了维持教室秩序的法宝!现在想来,这种方法虽然能有点效果,但是对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与幼儿认知、社会性的发展都存在着不良的“后遗症”。孩子不是因为觉得我有道理,而是慑于我作为教师的威严与气势。我为什么不能耐心一点观察了解幼儿行为背后的原因?为什么不能以理服人?为什么不能做好情绪的自我调控,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幼儿呢?我试想换一种方式,比如对孩子说:“小朋友坐坐好,巧虎不是说小朋友要坐直,不然脊椎就要变弯了么?”也许这样一样会达到预期的目的。WWw.YJS21.coM
通过这次,我也反思了我自己,我下次再也不要经常‘生气’了!”要耐心的帮助他们改正坏毛病,成为好朋友。
yJS21.com更多精选教育笔记阅读
教育随笔:生气汤
“老师,轩轩又打我了”,“对,轩轩还踢了我一脚呢”,“老师,轩轩刚刚拿椅子推我,我没有打他哦,是他先打我的”,每天,总会有小朋友来告状,说轩轩打他了。确实,我也很头疼,为什么他这么爱生气呢?这么爱打人呢?和轩轩的妈妈沟通了情况,轩轩的妈妈表示,自己也很无奈,没有很好的办法来改善这种情况。思来想去,我只能多花点时间,去观察他,看看能否找出原因。
一天早上,孩子们有序的拿着早操器械,并且把器械(板凳)放在自己的位置上。这时候,一个吵闹的声音传进我的耳朵:“不行,你就要跟我换”“不要,我不想和你换”,似乎是两个小朋友在吵架。我走近一看,原来是轩轩和航航在吵架。“你们俩在吵什么呢?”我轻声问。只见轩轩把头一昂,生气似的一句话也不说。航航说“轩轩要和我换板凳,可是我不想换。”“为什么要换板凳呢?”我反问。这时候,生气的轩轩一副很不屑的语气回答道“因为我以前都和他换的,今天他不愿意和我换。”轩轩只是回答了他们争吵的原因,却没有回答我的问题。“到底为什么你要和他交换呢?”我又一次问。轩轩没有回答我,航航说“因为我的板凳有把手,所以他想和我换。”原来如此,这下我明白了原因,原来是轩轩嫌自己的板凳没有把手,才想着交换。我就问孩子们“还记得老师说过交换的前提是什么吗?”孩子们纷纷回答“需要别人同意才能交换。”我看向轩轩,并且问他“航航同意和你交换了吗?”他很生气的大声回答“没有!”我接着问“他没有同意,能不能交换呢?”轩轩不理我了。这时候,我接着说:“我们的器械并没有坏,是可以使用的,我知道你们都想要带把手的板凳,当我们拿器械时,你拿到什么样的就使用什么样的。没有把手并不耽误使用,而且轮流来使用,这对你们都是公平的。”孩子们纷纷点头“是的,只是缺少把手,但是做操是不影响用的。”当早操开始了,所有的孩子都在认真的做操,而轩轩一个人站在队伍后面,拿着器械,却始终没有做操。我走上前,和他交流了好一会,轩轩的情绪却并没有好转……
早操做了将近一半的时候,我听到航航“哎呦”了一声。我闻声赶过去,只见航航捂着脖子,直喊疼。我问其原因,航航指向轩轩“他拿板凳腿打我。”我看向轩轩,轩轩一声不吭,似乎没有一点歉意。我检查了航航的脖子部位,好在没有痕迹,应该打的不重。我安排好孩子们,并把轩轩叫来身边。语气平和的问他“轩轩,你觉得上午你的表现怎么样?如果觉得表现好,好在哪里?如果觉得表现不好,哪里不好?”轩轩语气也平和很多:“不好!”“你觉得哪里不好?”我反问。“因为我打了航航,而且我还生气,发脾气!”我微笑着说“你看,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就很好啊。”接着我又说:“老师很理解你的心情,每个人都很喜欢完好无损的东西,有一点瑕疵的东西,我也不太喜欢。但是,你要知道,东西用久了都会有破损,但是我们做操也用不到把手。而且平时大家都是轮流用的,如果你用的是有把手的板凳,别人跟你换,你会同意吗?”他摇头“我不要换。”我说:“是啊,你不愿意换,如果这时候别人强迫你,非要和你换,你是什么感受?”轩轩低头不语。轻轻的说了一句“但是我就是有点生气呀!”我捧起他的小脸,看着他的眼睛“再生气,也不能动手打人!”他点头说道“妈妈也是这么和我说的。”“现在,你是不是有话要和航航说呢?”我问轩轩。他轻轻点头,走到航航身边“对不起,我下次不动手打你了。”这一次,轩轩的语气很诚恳。
借着这次的事件,我为孩子们开展了一节谈话活动,主题围绕“生气”,并且与幼儿分享了绘本故事《生气汤》。孩子们很感兴趣,尤其是轩轩。轩轩其实对于自己的一些错误行为是有认识的,只是情绪难以控制,无处释放,导致了后面的一系列问题,如打人等。借助绘本故事的力量,我和轩轩也约定了一个小秘密——当轩轩很生气,控制不住自己时,我们也学故事里的主人公,来排解生气的情绪。
情绪的释放和情绪管理同等重要,因此我在构思,想在班级里开辟一块地方,开设一个类似于“树洞”的心情角。当我们生气时,感觉控制不住自己时,可以去释放自己的坏情绪。
教育随笔:“小淘气”变乖了
徐浩洧小朋友是我们班有名的“小淘气”,他特别的爱跑,一直在不停地跑!上课跑,下课跑,还总是去打扰别的小朋友,孩子们常告他的状;老师:“他不睡觉,还是围着寝室不停得跑,弄得我们都睡不好觉。”我多次对他进行谈话教育,但都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反而越来越厉害,到后期他甚至去将其他的小朋友推倒,将坐在凳子上的小朋友一把拽下来!这个孩子令我很是头疼。但一直没找到很好的办法去令他改变。
有一天,我看见墙顶上有个地方很脏,我爬上桌子准备打扫,由于站的高心里怦怦直跳,生怕摔下来,双腿也似乎颤抖起来,突然我感到椅子不再晃了,低头一看是徐浩洧两只小手使劲的扶着椅子,那股认真劲让我非常的感动,我突然觉得他也不是那么的调皮了。
我下来,对徐浩洧说:“你真懂事,谢谢你帮助老师”,并在他脸上亲了一下。也许以前从没这样夸过他,他一下子就表现的很高兴,特别的开心,也变乖了很多。
从那以后,我发现徐浩洧比原来听话了,偶尔管不住自己的时候,我只要稍微一提醒:“徐浩洧小朋友近期很棒的哦!”他马上就会坐的端端正正的,认真听课。活动时,他也特别喜欢和我在一起,邀请我做游戏,从他那带着稚气的脸上我看得出他的内心充满了激动和自信。我们的“小淘气”也不再淘气乱跑了。变成了一个“小暖男”。
老师不经意的表扬,对孩子来说太珍贵了,也许会改变孩子的一生,所以,老师们,不要吝啬你的表扬,你的表扬是对孩子最大的肯定!
教育随笔:我会跳绳了
大班的孩子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平衡能力和动作协调能力,为了更好地发展孩子们的动作协调能力,我班从十月初展开了对孩子们的跳绳训练活动。
还记得第一次的跳绳活动的时候,老师刚刚给孩子们讲解了跳绳的方法后,就有一个孩子一口气连着跳了十几下,这可把周围的小伙伴们羡慕坏了,一个一个赶紧练了起来。等掌握了这项本领之后,孩子们都迫不及待地要在老师跟前“得瑟”一番:“老师!你看!我会跳了!”“老师!看我!看我!”两三次活动下来,大部分的孩子都已经掌握了跳绳这项本领,在我们跟前“炫耀”的内容也变成了:“老师!快帮我数数我能连着跳几下!”“我刚才连着跳了十一下!”……
大多数孩子们都在飞速成长,他们见证自己的成长,见证彼此的成长,是兴奋的、欣喜的。但是在一个集体之中,个体差异总是存在的,有的孩子一学就会,有的孩子练一会儿就会了,但是也有的孩子学习跳绳会感觉很吃力。在我欣喜地感受到孩子们的进步时,也发现班里两位孩子手里拿着跳绳却不好好练习,于是我将她们叫到我跟前展示她们的练习成果。果然她们并没有学会跳绳。我想一方面是因为孩子的动作协调性较其他孩子差一些,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为看到其他孩子都学会了跳绳,而自己却一直不会跳,又缺乏老师的关注,就自然而然地自我放弃了。于是我跟她们详细地讲解了跳绳的方法,示范了跳绳的分解和合成动作,还专门让她们在我面前练习。两个孩子跳一下,绊住了;跳一下,绊住了…从她们
的脸上我能看到,其实她们也很着急,于是我让她们先理清楚要先做什么动作后做什么动作,做的时候慢一些再慢一些……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当天活动结束的时候,其中的一个孩子已经掌握了跳绳的方法了!虽然她的动作很慢、很不连贯,但是当她从绳子一边跳到另一边的时候,她给了我一个又甜又大的笑容,好像在用另一种方式在向我炫耀她的本领呢!
让我欣喜的是,这位学的慢的小朋友的进步比任何人都要快,第二周来的时候,我发现这个孩子已经可以连贯地跳绳了,又过了几天,我发现,她居然可以不间断地连跳好多次了!
而另外一个孩子,虽然协调性较差一些,通过努力还是让我们看到了她的进步:从怎么都不能把分解动作连到一块儿,到慢慢地把握了分解动作,再到后来尝试着把动作连起来,到现在,这个孩子也可以跳绳了,虽然连贯性差了一些,但是比起从前怎么都不能把“甩绳”、“跳绳”两个动作连到一起的样子,已经是莫大的进步。相信只要多加练习,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身体协调性的发展,这位小朋友也可以像其他小朋友一样掌握跳绳的本领啦。
“坚持就是胜利。”这句话虽然老套但是一点都不错,所有遇到的困难,只要在孩子的发展水平内,我们就应该引导他们不断尝试、坚持下去,培养他们不轻言放弃的宝贵品质。
教育随笔:我们长大了
经过两个月的暑假,孩子们终于迎来了新学期。面对中班的新环境,孩子们似乎并不陌生,我们中班三位老师和孩子基本没变,只是多了一位帮忙的老师和两位插班生。开学初再也不像原来有那么多哭闹的幼儿,孩子们都能乖乖地跟着老师进入中班的学习中。
中班了,我们引导孩子们增强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及教育,如用餐后自己收碗筷、午睡后自己叠被子等,孩子们都很乐意做那些事情,看到孩子们生活自理能力之提高,我们又创造机会与条件请孩子们为他人服务,逐步培养其责任感。比如,设立值日生,还负责发学习、生活用具。诺一小朋友上学期上幼儿园总是会闹情绪,上了中班的她,有了很大的变化,每天都能开开心心的来园,还主动的帮老师做事情,为小朋友们发东西,他们似乎真的感受到自己长大了、会做许多事情、更能干了,看到孩子们的变化,老师们心里很有说不出的高兴。
通过这四周的幼儿在园生活,我们欣喜地看到,面对新学期的新生活常规并不忙乱。他们对插班的新同伴关心备至,在付出爱心的行动中体会着升班的快乐。他们不仅自己生活自理能力提升不少,还能为他人服务,并能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体会到满足和骄傲。看着孩子们自信、快乐地度过了升班适应期,作为老师的我也特别欣慰。
教育随笔:那次孩子教育了我
教育随笔:那次孩子教育了我
父母教育子女自古以来就天经地义,无可厚非。反过来如果我们做父母的在生活细节中,不经意间忘掉了自己长者的身份,当着孩子的面不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而被孩子发现,甚至说上一两句,那么我们是去随便找个什么借口来粉饰自己呢,还是该放低自己的位置去勇敢地直面而改呢?
就先从今年暑假里的发生在我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起吧!
当时妻子所在的学校已经早几天开学了,留下还没开学的儿子和我在家度假,于是便想着利用这几天难得的假期好好整修一下家里的水电。
于是一大早,我就张罗着去找来了水工、电工,在家里便开始忙碌了。我自然就成了找东西跑腿的小工,为了让上初中的儿子也能积极参与到家务劳动中来,我便让他也跟着跑腿帮忙。当然这也是许多父母在家庭教育中一致认可的理念。谁都知道这大大小小修理的活儿实际上跟装修房屋是一样的道理,可谓琐碎凌乱,什么龙头、马桶、软管、角阀、灯泡、开关等等都得检修的检修更换的更换,至于这些材料的价格,还有工价,上涨到超出我们这些工薪阶层的正常想象范围不说,单就一会要这,一会要那,让你一个非专业的人楼上楼下来回的乱窜,绝对挑战你一个教书先生柔弱和无知的极限了。
折腾到下午结束时,看看家里已狼藉不堪,暗自发誓以后装修房子像自己这年龄一定不要像过去和今天这样再亲力亲为了,就干干脆脆找家装修设计公司全包出去省心省事,多花几个票票,省心,也值。
等到收拾打扫完屋子时已是黄昏,孩子的姨夫姨妈听说我们回来收拾房子了,便打来电话说累了一天了不用做饭了晚上一块到外面吃,再说一个暑假没见了好好聊聊,我便信口答应。
人常说年龄不饶人,一点也不假,这近不惑之年的人忙碌一天,此时已筋疲力尽,下楼后我就顺势给路边的台阶上一坐,说是顺便等着去吃饭,也许是天热的缘故,也许是看着家乡的街道上人来人往一下子从身体到心理上放松了,所以坐下后竟无意间把脚从捂了一天的皮鞋中取了出来,随意地放在石头上,做出透气的架势来,可就在这时,站在旁边的儿子不屑地说了一句:“爸爸,你还是老师呢,看你现在的形象吧!”
话音刚落,就这简单的一句话,我突然感觉自己好像一下子丢失了什么东西一样,竟无言以对了,虽然儿子的声音不大,但我明显感觉自己成了一个训练有素的新兵,而面前站着的就是我严厉的长官,我机械的站起来,很快地把脚放回鞋里,拍拍屁股上不知有还是没有的灰尘,拉拉不知平整还是不平整的衣襟,算是一个简单的整理着装,然后木讷地站在好像一下子比我高了许多的儿子面前,对视的是儿子那不再稚嫩的脸,和脸上一双不再稚嫩的眼。
此时此刻,我无法知道自己到底在这刹那间丢失了什么,只是觉得刚才的放松和一天的劳累,一下子荡然无存,多少年来自己对儿子近似啰嗦的说教,似乎跑得无影无踪了。
事后,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我是应该庆幸自己对孩子的说教终于突然间看到了效应呢,还是应该反思像自己这样的不经意的言行曾经有过多少,以后还会不会再有?因为至少我知道我的孩子以后在他自己的人生之路上决不会像我一样因得意或失意而忘形的,但我相信,这个故事注定将在我伴随儿子成长的史页上留下的一笔。
写到这里,也许是教育职业的习惯,我由个体的我想到了群体的我们,生活中,我们为人师、为人父,我们习惯着说教孩子,也习惯着接受被孩子给予的伦理道德性的尊重,而习惯这个东西有时候是可怕的,它往往容易让人麻木,当我们麻木的时候,可曾意识到我们如何用言谈举止、生活细节去佐证自己已经空洞而苍白的说教,以及赢得别人尤其是下一代对我们尊重的资本呢?
也许是习惯让我们在这样的“反教育”面前显得窘迫十足,尊严无从,但如果面对孩子第一次“说教”我们父母时,我们切莫用漠视或轻视的态度抹杀孩子的正义和勇敢,只有用虚心的接受才是作为对正确与错误的最潇洒回答。听韩愈“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说得是多么慷慨与洒脱,父子亦然。
当然,我是一直相信正能量传递的速度之快是不可低估的,其传播的广泛性也是难以预料的,但我还是想借此告诫我们父母或教育者:教育无小事,当躬亲尽力为。
教育随笔:我长大了,我不哭
新学期开始了,迎来了我们小一班的宝贝们,他们刚刚离开了父母的保护,要学着面对陌生的环境,控制自己的情绪,独自面对一切,这些对于任何人来说,都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换一个新的环境都会感到一些陌生、无助,那么,我们想想一个孩子又会怎样呢?答案只有一个:哭——孩子特有的能力。当他们无助、无奈、没有人可依靠、没有安全感时,他们必然会显现出特别焦虑、烦恼直至放声痛哭。
对于小班新生来说,入园是他从家庭走向集体的第一步。第一天入园通常会出现哭闹现象,这种情绪也叫“入园焦虑症”。因为他们从出生到现在都是生活在父母或祖父母的身边,对于自己亲人的依恋性太大,所以让其一个人在幼儿园的大环境里都会感到陌生与不安全,这时候的幼儿只能通过哭或者闹着回家来发泄自身的恐惧心理。涵涵是一个聪明可爱的孩子,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入园第一天他还没走进教室却已经听到他的哭声了,此时爷爷正抱着他。走进教室时他始终拉着爷爷的衣服,连去拿张纸巾都咬抓着爷爷的衣角。当他发现爷爷有要走的趋势时,他会想各种办法让爷爷留下来,比如陪他一起玩积木,要喝水等。涵涵发现爷爷偷偷地走掉后便开始哭闹的很厉害,要找爷爷,在老师的安慰下涵涵的哭声慢慢小了,可是当他看到别的孩子哭的时候他又哭了起来,午睡前又会哭着找爷爷,睡醒了也会哭着找爷爷,一天下来这样反反复复的哭。第二天第三天还是这样。开学两周后,别的孩子基本上不哭了,而涵涵也比入园时进步了很多,平时都不哭了,只是早上来园时还要哭。
对于涵涵的情况,我们了解到他从小就跟着爷爷的,从来没有离开过爷爷身边,因此对爷爷的依恋性特别大,进入幼儿园以后与家人分离产生的不安情绪以及环境的陌生产生的不安全感使他有了这种哭闹情绪。对于涵涵我采用先安慰后冷处理的方法。当涵涵爷爷走后,不管我怎么安抚都无济于事,甚至他越哭越厉害,我觉得可能自己的方法不对,所以选择暂时离开一会儿,果真没多久他就慢慢不哭了,安静地坐在那里。我还发现涵涵的自理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很强,我就让涵涵自己收拾东西等,同时采用表扬的方法使他的内心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使他喜欢上幼儿园。
适应是小班幼儿园入园面临的第一个考验。我想更多的是需要老师的耐心和爱心,当然针对不同的孩子还需要用不同的方法,用心去包容每一个孩子相信我们的孩子也会越来越好!
教育随笔:老师别生气
由于昨天晚上我牙痛,左边的脸肿了起来。今天早上我一进教室,细心的李一迪小朋友就发现了我的异常,跑过来一边摸着我的脸一边问:“老师,你的脸怎么了?是不是让蜜蜂给蜇了一下?”我摇摇头说:“不是,谢谢你的关心。”这时,方勋平小朋友跑到我身边,十分肯定的说:“我知道了,一定是魏金城昨天上课时拉孟心柔的辫子,老师生气,脸才会肿的”小朋友们听到后,异口同声的说:“对,对,是魏金城不听话,老师的脸才气肿了。”魏金城的脸“腾”地一下子红了,他的眼睛瞪得大大的说:“我??????我不知道老师的脸会肿起来的呀!”说着,眼泪都快掉下来了。赵心婷连忙说:“魏金城,你别哭,这不要紧的,只要你以后不欺负孟心柔小朋友了,老师不生气,脸就不会肿啦!”可是,一直到下课后,我的脸还是肿的。魏金城连忙跑到我跟前说:“老师,你别生我的气了??????”我愣住了:“我为什么要生你的气啊?”魏金城说“昨天我拉了孟心柔的辫子,你的脸就气肿了。”我一听,不由自主的笑了:“老师早就不生你的气了,老师的脸肿是因为牙疼,魏金城对老师这么好,老师的病一定会很快好起来的”听到我的话,魏金城小朋友乐得转身就像教室跑去,大声嚷着:“老师的脸不是我气肿的,不是的??????”通过这件小事,我深深感受到,原来幼儿也像老师关心他们一样的关心老师。在今后的教育过程中,我们也应更加关心呵护每一位幼儿。
教育随笔:我不跟你玩了
教育随笔:我不跟你玩了
前些天,有位家长来和我说,他的孩子回家很苦恼,都不太愿意来上幼儿园了。我问其为什么呢?原来
是班上有位小女孩经常说:“×××,你是神经病,是告状机,我不跟你玩了,我叫班上所有小朋友都不跟
你玩了。”孩子的心灵受到了伤害,觉得没有小朋友会和他玩了,于是就很苦恼,不愿意来上幼儿园了。家
长也很生气,但毕竟是孩子们之间的事,也不好说。我一边安慰小朋友一边告诉家长别担心:“我来了解是
怎么回事,请放心,一定让孩子开开心心的在幼儿园度过每一天。”
我没有直接去批评那位小女孩,在活动时我特地留意观察×××小朋友和他周围小朋友的活动情况。
在下午的美术活动时,大家都在画自己喜欢的画,红红小朋友没有画纸了,于是向×××借了一张,红红作
画时,看到小玉画的美人鱼特别的漂亮,于是也想画,就照着小玉的画了,可是她怎么也画不出像小玉那样
的美人鱼,每次只下笔画了一笔两笔就把只纸撕掉,这样不断的向×××借了好几张纸,红红画不出来就着
急了,×××画纸也快没了,就不愿意再借了,红红就生气的哭了,边哭边说×××:“我不跟你玩了,神
经病,我让全班小朋友都不跟你玩了,哼!”
看到这,我立刻走上前去,制止了红红。大家都说红红哭了,是因为……虽然红红哭了,可是大家都在
说红红的不对。红红见状不再说了,还是一只哭,看得出,红红并没有认识到自己错误,还很不满意。等红
红冷静了,我把红红拉到一边对她说:“你不能因为画不出画,借不到纸就对×××说不跟他玩了,还给
×××取不好听的绰号。这样是很不尊重小朋友的一种表现。如果别人也对你这样,也都不和你玩了,你会
高兴嘛?”红红低着头不说话。“画不出来没有关系,别着急,可以让小朋友教你啊,×××已经借你好几
张纸了,老师都看见了,你这样也是浪费纸张啊,对不对?”红红点点头。“那你应该去谢谢×××小朋友
借你纸画画,向他道谢,不能那样和小朋友说话。你能做到吗?”红红不吱声。
美术活动后,我们班上展开了一次谈话活动:我们大家都是好朋友。孩子们说了很多:我们全班的小朋
友都是好朋友,全幼儿园,全世界的小朋友都是好朋友。好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团结友爱,不能说“不带
谁玩了”这样的话了……
放学前,我看到红红走到×××小朋友面前去道歉了。×××也原谅了红红,他们开心的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