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拼音要注意什么
发布时间:2021-06-01 幼儿学习故事 幼儿学习 幼儿拼音故事关于学习拼音的几点注意
1、规范和正确最重要
发音不标准是小学语文老师经常遇到的问题。由于宝贝的第一次认知是十分重要的,有些宝贝在早教班学的拼音,无论是发音还是拼读都并不准确,到了小学里还要重新纠正,反而欲速则不达。因此,父母们如果想让宝贝提前接触,一定让宝贝接触正确和专业的指导。
2、简单地了解一下就可以,不用学得太多
有些老师认为,宝贝们在入学前可以接触一下拼音,知道拼音是什么,破除陌生感。因为有些学生在拼音学习中落下了,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父母们可以找一些专业的书籍和光盘,让宝贝接触一下拼音,简单地了解一下就可以,不用学得太多。
3、学习过程要生动化
如果纯粹拼音知识点的教学,或教学很枯燥,就让宝贝看看卡片读读字母,那对整体幼小衔接工作的展开不利。反之,若是能把枯燥的拼音教学模式相对生动化、趣味化、多样化,宝贝们会更容易接受。
4、拼音、学字一起学
现在的拼音教学将识汉字的时间提早了,这样,宝贝们在进入小学后就能快速掌握更多的汉字,对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与阅读兴趣都会有极大的帮助,从长远来看会更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zjan56.coM 赵老师教案网)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男孩教养要注意什么
男孩教养要注意什么
近期网上讨论社会上对中国男人普遍不满意,认为男人女人化,由此引发“男孩危机”。男孩不好教是很多家长内心的痛,在养育男孩的道路上,你是否进入过以下禁区?
爸爸不能缺失
教育男孩,爸爸不能再缺位。调查表明,逾五成家庭的子女教育是母亲在唱独角戏,只有三成家庭能够做到父母共同负责子女教育,而父亲担起主要教育职责的家庭仅占一成,可见生活中“隐形爸爸”的现象较为常见。
父教缺失对男孩成长具有更大的负面影响,具体表现为:过分满足,姑息迁就;包办代替,过分呵护;过度保护,剥夺独立锻炼的机会。会使男孩对男性的性别认同弱化,遭受的挫折常常导致各种暴力行为和其他各种反社会行为。各位爸爸千万别当“隐身人”,不能做到跟孩子如影随形,至少也应当经常抽出时间陪陪孩子。
不包办代替不有求必应
在生活中,当孩子分内的事向大人求助时,男孩父母选择“有求必应”的比例高于女孩(男3.07%,女2.40%),而选择“要求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比例低于女孩(男40.99%,女41.02%),说明父母对于男孩更易迁就,缺乏原则性。
在学习中,学生做完家庭作业后,男孩父母选择“代孩子检查”(男19.30%,女17.89%)和“让孩子先检查一遍,家长再检查一遍”(男53.15%,女52.99%)的比例高于女孩,而选择“督促他自己检查”(男20.08%,女20.99%)和“随他自己安排”(男5.41%,女6.31%)的比例则低于女孩,说明父母在男孩的学习中也易为他代劳。
不可忽视亲子交流沟通
很多家长都感觉到,男孩越大,越不愿意跟爸妈说说心理话。但是越不说,孩子就越不愿意说。对男孩的教育,家长千万不要忽视了亲子沟通。
调查显示:男孩与父母间沟通话题范围较窄,缺乏适宜的沟通方式。男孩不善于向父母袒露心迹,影响了父母对自己的深入了解,也使得亲子之间难以良好沟通。
此外,当孩子面对父母给予的压力时,女孩选择“和父母沟通,寻求理解”(男36.26%,女45.38%)和“向同学倾诉”(男4.12%,女7.12%)的比例明显高于男生,而男孩选择“向父母反抗”(男6.67%,女4.51%)和“忍耐”(男46.56%,女37.51%)的比例明显高于女孩,表明男孩较少主动跟父母沟通,也不太懂得如何更好地与父母交流,因此面对大人提出的要求或给予的压力,要么反抗,产生亲子冲突;要么沉默忍耐,不利于身心健康。
正因为男孩有上述特点,如果父母在亲子沟通中仍采用随性的沟通态度和方式,势必难以取得良好的沟通效果,无形中还会淡化情感,也使得男孩不能在日常的亲子交流中获得理解和帮助。爸爸妈妈一定要注意加强亲子沟通,当妈妈有些话不好说时,爸爸可以跟儿子来场“男人之间的对话”。
放手给男孩自由
男孩女孩性格有差别,女孩更喜欢得到父母的深入了解或理解,男孩不喜欢被约束和限制,更加向往自由。但是很多爸爸妈妈并没有了解到男孩、女孩这种差异。
调查发现,父母对教育方式的选择并未有意照顾到孩子性别差异,尤其没能关注到男孩的发展特点和成长需求,没有考虑到其安排自己事情的自主性。家长对待男孩的教育方式较为独断,在某些事情的决定上没有给予其应有的权利,这与男孩自身喜欢自由、挑战的性格相左。
成绩不可作为考核男孩的唯一
现在很多人都发现,无论是小学,还是到高中,男孩的学习成绩都比女孩差。由此,有人喊出了“男孩危机”。但是,对于男孩的父母来说,越是孩子成绩差,越不应该对孩子消极对待。
调查显示,在学习动机、课外阅读和学业成绩三个学习的核心方面,男孩的情况均比女孩差。例如,将学业水平进行对比发现,成绩优秀的男、女孩比例分别为45.35%和52.11%,女孩比例明显高于男孩。其实,男孩在学业中表现出的困境,是由于某些特质被现行教育方式约束而得不到施展。例如,男孩更容易接受图表、图像和运动物体的刺激,更倾向于动手实验和操作的学习方式,而不易接受单调的语言刺激。而当前学校里诸多学科的教学方式无一不是以言语教学为主,限制了男孩潜质的发挥。
而男孩的学业成绩又影响到父母的教育方式,比如学生学业成绩较好,父母常表现出较为积极的教养方式;相反,则父母的负面教养方式表现得更为明显。调查显示,对于孩子的错误,选择“训斥”等教育方式(成绩优17.84%,良20.13%,中24.34%,差29.81%)和“忍不住动手”(成绩优3.71%,良6.78%,中7.68%,差13.58%)的比例,则随子女学业水平的降低而升高。
此外,考察对男孩的了解程度时,父母选择比例较高的三个选项是:“三个以上孩子的好朋友”、“孩子喜欢的老师”、“孩子最喜欢的课和不喜欢的课”;选择比例较低的选项是:“孩子近期最大的愿望”、“孩子不愿提的缺点或糗事儿”、“孩子最崇拜的人”。由此可见,父母对男孩的了解多为学习、交往等外在情况,而对于男孩的愿望、心事等内心世界缺乏了解,这自然会影响到亲子沟通的质量和教育方式的有效性。
因此,男孩在学业上面临的教育困境更为严重,主要表现为男孩自身的学习特点受到当前小学阶段教学方式的约束,由此难以取得优秀的学业成绩,而其学业成绩的弱势又易引发父母消极的教育行为,让男孩在小学阶段学习中充满失败的体验。男孩的父母,越是孩子成绩差,越不应该对孩子消极对待。
父母需要认识和了解男孩在智力、行为、性格、习惯、心理等方面的发展特点,运用顺应或更适宜的方式进行引导,帮助男孩发挥出自身优势,促进其成长。
新爸爸单独带小孩要注意什么?
最近网络上关于不靠谱爸爸的视频特别火,有的人是带着孩子在家玩摇滚的,有的人是举着孩子当健身器的,有的人是带着宝宝看球赛的,还有让宝宝自己去遛狗的,甚至还有带着娃去约会的。看着这些不靠谱的行为,你带宝宝的时候是什么情况?新爸爸们第一次单独带孩子会不会心情紧张、满头大汗?放轻松,小编来支招!
1、先从早餐开始
爸爸们可以用大眼瞪小眼的做法去迎接这样的一天绝对不是一个好主意,那是由于这么做结果只能有两个:睡着和哭闹。迎接这天最好的办法就是来顿营养均衡的早餐,帮宝宝泡上碗麦片粥,再整个水果泥啥的,让他大快朵颐一番。趁着这会儿你也可以养精蓄锐,为这一天储备能量!
2、打包出发
带孩子出门可跟约哥们儿去看球赛不太一样,看球赛身上带着小喇叭穿上球衣就能出发,可带孩子不光要给自己和孩子都穿戴整齐,还要背上装满了尿片、奶瓶、零食、纸巾和玩具的妈咪包。想要维持酷酷的形象又不至于手忙脚乱,宝宝推车和背带都超级实用,省得玩了半天回家后还要安抚酸痛的双臂。东西都打包带齐后,就可以出发啦!不过,哥们儿,千万可别忘了带上孩子哈。
3、游乐场玩起来
照看宝宝出门首选当然是离家近的游乐场,在游乐场里什么都有,而且还有好多小伙伴一起玩耍。但也有这么一种爸爸,看到游乐场兴奋程度绝对不亚于孩子。是的,就是在说你呢!如果你是这种爸爸,再次考虑使用户外的宝宝背带,这样不但自己能玩到,也不怕孩子受伤啦。其实除了背带,还可以约三五哥们儿同行,这样能够相互照顾,还能避免在一群阿姨、大妈中间显得过于突出。
4、宝宝饿了,要吃饭
游乐场呆了一会儿又累又饿是不是需要找个地儿休息一下?外面野餐,铺上格子地垫和点心盒对麻麻们来说听起来真是浪漫,但爸爸们会不会觉得稍微有些娘?所以还是转战室内餐厅比较靠谱!在餐厅选择上千万不要以兄弟聚会的标准来衡量,最好是能够找间提供儿童座椅和宝宝菜单的地方用餐。
5、室内活动有乐趣
要是因为天气或者其他原因不想出门活动的话,爷俩也可以选择室内活动。等等,快把你那只想打开电脑游戏的手收回来!可以选择去看个早场电影、大型的shopping mall里玩下亲子游戏,或者带着娃去逛个街,甚至是去看个美术展让宝宝早点接受艺术熏陶也不错。
6、继续做宅男
要真的不放心,或是担心自己搞不定,那还是在家呆着等妈妈回来吧。抱着宝宝趴在床上睡大觉也不错,至少在比较熟悉的环境爸爸和孩子都会安心些。
总结:爸爸也可以轻松的带孩子。比方说:可带孩子不光要给自己和孩子都穿戴整齐,还要背上装满了尿片、奶瓶、零食、纸巾和玩具的妈咪包。还有在餐厅选择上千万不要以兄弟聚会的标准来衡量,最好是能够找间提供儿童座椅和宝宝菜单的地方用餐。
家长在拒绝孩子时要注意什么?
家长在面对孩子请求的时候,一面要考虑不可一味纵容,以免宠坏孩子,一面担心着在拒绝孩子的时候,如果处理得不当可能会给孩子的幼小心灵带来或多或少的伤害,那么父母在拒绝孩子的时候该怎么做呢?都要注意些什么?以下三点家长们可要特别留心了哦:
家长注意:家长不要规则飘忽不定。
可以和不可以全由家长说了算,但是家长在这个时候千万不要跟着感觉走,如果家长心情好就可以,心情不好就不可以,这样对孩子其实很不公平。孩子时刻看家长的脸色,揣摩家长的心思,哪还有精力去发展自己?如果看孩子反抗程度而定,那等于变相鼓励孩子变成“滚地雷”。撒泼打滚就能对付家长,于是家长受到了孩子的控制,哪还能执行规则啊。
其实合情合理地拒绝孩子真的不难。只要我们能放下身段,蹲下来,理解并尊重孩子,用爱心,耐心和决心来执行规则,我们就能收获一个独立、坚强而自律的好孩子。
家长注意:不可居高临下,颐指气使,对孩子吆五喝六。
家长过足了当领导的瘾,把在外面受的气全部撒给孩子,家长的心理垃圾转移给了孩子。这是满足了家长,倒霉了孩子。遇到宁死不屈的,双方势必剑拔弩张,亲子关系恶化。长此以往,感受不到家长的温暖,孩子的心渐渐远去,再也不回头。
真到那时,可就悔之晚矣啦!遇到个性温和的,虽然表面顺从,心理也会受伤,变得谨小慎微,看人脸色,迷失自我。一旦脱离家长的控制,一部分孩子不知道自己是谁,应该做什么,只会等着别人下命令,只能当可怜应声虫;另一部分孩子则如脱缰野马,行为失控。比如小甜甜。当然不排除少部分天生内心强大的孩子,如朗朗。朗朗爸爸当年逼迫孩子学琴,说不弹琴就去死。朗朗没去死,反而当上了年轻的钢琴家。可惜这几十亿人口,就一个朗朗。
家长注意:避免对孩子进行情感勒索。
家长都不动就说,“你再怎么怎么样,妈妈/爸爸就不喜欢你了,就不要你了”。对小小的三四岁以内的孩子,这简直就是恐怖分子在要挟人质。这么大的孩子,爸爸妈妈就是全部的世界,是自己生存的依靠。爸爸妈妈不喜欢自己了,不要自己了,对他们来说意味着无法生存,那会带来怎样的心理恐惧。
所以,家长这样说等于把刀架在孩子脖子上进行勒索。而对于大一些的孩子,这句话又显得超级孩子气,也许第一次管用,多用几次,孩子就知道其实你是在虚张声势呢。孩子知道你在说谎,你又给孩子做了个什么榜样?
即便每次都管用,孩子乖乖听话,可是孩子不做你禁止的事情,不是因为这个行为是错的,而是因为这么做就要受到抛弃。被恐惧控制了的孩子,哪还记得规则的本来面目啊,更别提自律啦!爸爸妈妈在跟前威胁,我就不做。爸爸妈妈不在跟前,我照做不误。难道家长还能365天,24小时贴身盯吗?
婴幼儿早教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育儿经验之
婴幼儿早教需要注意些什么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中对孩子的培养也是很慎重的,特别是对不同类型的孩子的培养,市场上有很多的有关早教的课程,这些对孩子有很大的启发作用,教会他们怎么样学习和掌握生活中的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并且增养他们的兴趣以及爱好,做一个非常开心的孩子,在众多的早教课程中,家长要挑出适合自己宝宝成长的教育方式。
婴幼儿早教要注意什么问题
1
在游戏中学习,杜绝死记硬背
有调查显示强化早教并不会增强孩子的逻辑记忆能力,也不会使孩子变得更加聪明。因为孩子在3岁之前的记忆只是机械记忆,这是一种短效记忆,也就是说孩子记住的东西并不比同龄人多。等到上学后,这些所谓的优势就会遗失,他们会重新与同龄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以前记得的东西都白学了。
所以家长在为孩子选择早教机构的时候要注意他们的教学方式,最好的早教应该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开发孩子的智力和学习能力。这种早教方式多集中在一些国际化的早教品牌中,每一种游戏的设计都有潜在的目的,比如可以增进孩子的社交能力或协调孩子的肢体平衡能力等。
2
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应该重视亲子教育
有些家长对早教机构做了很细致的筛选,这是对宝宝负责的行为,但即使有再好的早教机构,家长也不能忽视亲子关系的重要性。亲子关系和睦是孩子快乐的前提,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一大先决条件。原因并不止是因为孩子太小需要家长贴身照顾,更因为早教有很大一部分内容可以促进家长和孩子的亲子关系。
3
电子产品不能取代专业早教
现在许多年轻的家长会给孩子配置一些高端电子产品作为早教机,比如这一年来大热的IPAD。有些家长认为“切西瓜”可以锻炼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还能让孩子跟着IPAD读童谣看图片,学习认识水果,交通工具等。但专家指出,从生理和心理发育角度,不赞同幼儿过早接触电子玩具。因为两三岁的幼儿视力尚未发育成熟,绝大多数电子产品的视觉刺激过于强烈,过长时间的注视,会引发孩子视神经疲劳,甚至诱发近视。而且在婴幼儿成长发育过程中,人与人的交流才是必不可少的,长期使用电子产品会使孩子的表达能力得不到锻炼,容易导致语言发育迟缓。
各位爸爸妈妈们,以上三点是现在的家长非常容易误触的早教盲区,提醒爸爸妈妈在婴幼儿早教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用正确的方式和观念去对待孩子的早教。
和孩子唱英文歌学英语要注意什么
英语是一门语言,语言是一种沟通工具是众所周知的,英语其实也是一种艺术。想想来看,无论是从内容的表意、节奏的抑扬顿挫还是精神沟通层面来讲,语言都和音乐有着不可否认的关联性。
一位语言学家说过“学习外文就像攻堡垒,我们要从四面八方冲击它”。必然,唱英文歌就是其中“战略”之一啊。唱英文歌扩展孩子的词汇量、建立孩子的英语韵律感、增强孩子的英语语言连贯性等等等,这些好处想必精通语感启蒙的家长们都已烂熟于心了,可是作为家长或者老师到底要怎样和孩子一起唱歌,和孩子唱歌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
1、选择能调动孩子各种已有技能的歌,以增加孩子们在唱歌过程中的自信度。拿我们最熟悉的“Head,shoulders, knees and Toes”为例,唱歌的同时孩子们能跟着老师摸不同的身体部位,带领孩子摸身体部位的动作一是为了帮助孩子们学习各个身体部位的词汇,同时,如果有的孩子英语水平还没达到清清楚楚的唱出歌词的阶段,那么能跟着做简单的动作,孩子会觉得我还不能唱但我能做,唱歌也不是那么难的事嘛!这样孩子不会对唱英文歌有抵触感,随着他们对词汇的熟悉度的增高,他们也会越来越自信!
2、准备歌曲相关的书或玩具。唱歌前看和书相关的书或玩与书相关的玩具,可以帮助孩子实现熟悉各种的某些关键词,降低歌曲的难度;唱歌后看这些书或者玩这些玩具,能起到复习的作用。
3、练习你的 “唱功”--对歌曲的熟悉程度。家长有必要在想让孩子唱歌之前自己先练习。即便你不懂英语,如果你每天都看一会英文节目的话,孩子就会觉得英语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一样;你不需要有多么甜美的嗓音,只要你能和孩子一起唱就行。
4、读与歌曲配套的书或玩相关玩具。先和孩子一起看看书,或者有歌曲中提到的玩具,也可以给孩子准备出来在唱歌前玩。这些都会让孩子在唱歌之前事先有个铺垫,唱的过程就会容易很多,永远记住,太困难的事情,孩子是不会喜欢做的。
5、尊重孩子的唱与不唱“时间表”。有的妈妈会问,如果事先准备了玩具,孩子就有可能不想唱直接玩上了。如果真是这样,请尊重孩子的选择,让孩子先玩会儿,然后再唱,否则即便孩子在家长的强迫下唱了也没有任何意义,很可能还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6、 遇到生词的时候不要过多解释。本来孩子对美妙的音乐很感兴趣,孩子听的正是兴头上呢,家长突然给停了,还要讲这个词什么意思那个词什么意思,一下就可能没了兴致。这样的歌可以多唱几遍,编一些动作来解释,不用担心孩子觉得你的动作傻,任何动作都可能对他们有意义。老师课上带孩子们唱歌的时候,经常是自己课前想好了动作,课上的时候就用了孩子们发明的动作。
7、多表扬孩子。无论孩子们唱的好与坏,都要对他们的参与给予表扬,同时对他们唱的好的部分要着重指出,具体的表扬有更强的激励效应。
8、重复一首歌不是问题。如果孩子就喜欢听一首英文歌,没问题,那就满足孩子的要求,其实看似他们是在做同样一件事,但每次他们都可能听出不同的效果来,小则多听出来一个单词,多则会听出其中的韵律甚至是词与词之中的自然连读。
9、泛听很重要。有的妈妈跟我说,平时孩子课很多没时间听英文歌,其实孩子可以听歌的时间是很多的,比如他们玩玩具的时候、洗澡的时候、甚至是拉粑粑的时候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