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小小停车场》
发布时间:2021-05-27 教育随笔 小班教育随笔 教育教学随笔本月的主题是“车子叭叭叭”,主要带领孩子进入车的世界,了解各种各样的车,知道并遵守交通规则,了解和车有关的场所……
于是,今天的区域活动,建构区的孩子们就搭建自己的小小停车场。
一一速度非常快,很快就搭好了一个停车场,自己在停车场里面停车玩,橘子一直在看她玩,然后突然出手拿起一一停车场里摆好的小车往外开,撞倒了前面一一搭好的积木,一一很生气,大喊:“你不要动我的停车场!都被你弄坏了!说着把倒了的积木弄好。橘子有点不知所措,但手里还是拿着小车,没有还给她。一一把停车场恢复原状之后,看了看橘子,说:“把我的小车还我。”橘子没有还,也没有说话,只是拿着小车摇头。于是一一就和橘子面对面坐着没有说话,过了一会,一一说,“那你可以把你的小车停到我的停车场里来吗?”橘子说:“那我家和你隔了一条河过不去。”“那我们搭一条马路吧。”于是他们在停车场周围用小块长条积木搭了马路,“这样子小车开出来之后就可以去上班了!”一一边开车边说,“你看,这是医院,这是我们的小区,这是公园……”
这次的区域活动两个孩子都让我十分的惊讶,一一和橘子最初发生矛盾的点是橘子拿了一一的车而且撞坏了一一搭建的停车场,但是一一没有像我想的那样愤怒的抢过小车或者来找老师告状,而是自己想了一个解决的办法,就是和橘子一起玩游戏的,而橘子我能看出来他一开始就很想参与到这个游戏中,对这个游戏十分感兴趣,但是她是一个比较内向的孩子,不善于交流,在同伴大声质问的时候并没有说话,不过我们可以看到在同伴的态度平和下来后,他就愿意和同伴进行交流,并且能够很好的进行下面的游戏活动。
从这个小小的事情上我可以看到孩子的成长,他们不再是用大哭大闹告老师来解决问题了,他们会尝试自己解决一些问题,而且处理的很好,孩子的成长就在这一点一滴,成人需要给孩子留足够的空间,让他们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己去慢慢成长!
yJS21.com更多精选教育笔记阅读
教育随笔:小汽车要回家
今天是星期五,快四点半的时候班里的孩子基本上都接走了,只剩下王仕博小朋友还没接走,在教室里玩小汽车。
过了一会儿,他妈妈来接他了,他抱着小汽车跑到妈妈跟前说:“妈妈,妈妈,我玩玩具车了,真好玩。”妈妈说:“是吗?那你先把小汽车放下,我们星期一再来玩好吗?”“不,我要玩,我要拿回家。”说着,把小汽车抱得更紧了,妈妈怎么哄就是不松手。我走过去对他说:“王仕博最听话了,赶快回家吧,玩具星期一来了再玩好吗?”“不,我要拿回家玩。”“你看,现在你要跟着妈妈回家了,玩具也有家,也有妈妈,你把玩具拿回你家,玩具就回不了自己的家找妈妈了,它会哭的。到时候玩具就不跟你玩了。”王仕博听了之后没说话,想了想就跑到玩具柜旁边把玩具车放好了,我对他说:“王仕博真棒,真是个听话的好孩子,小汽车说等你星期一来了就跟你一起玩。”王仕博听后高高兴兴的跟着妈妈回家了。
这件事给我的启示是,在对小班小朋友进行教育时,教师多用一些拟人的手法,赋予一些物体以鲜活的生命,会在他们心灵里产生共鸣,效果也比简单说教好的多。
教育随笔:小汽车去加油
每天早晨孩子们入园的时候,经常听到有些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说:“别忘了多喝水啊。”也有的家长直接对老师说:“孩子感冒了,麻烦老师提醒他多喝水。”甚至有一天,我发现有个小朋友的手心里面,她妈妈给她写上了“喝水"二字。看来,孩子们能否在幼儿园喝足水,是家长朋友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因为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小,自我护理意识差,特别是小班的孩子,需要老师的特别提醒和关注才能主动去喝水。并且每个孩子的身体状况也不一样,有的小朋友感冒了需要多喝水,有的小朋友上火也需要多喝水,除了这些需要特别提醒的小朋友外。我们班通常是上午组织孩子喝两次水,下午喝两次水。但是喝水的次数多了,有的小朋友就故意钻空子不喝水,或者是喝了水趁老师看不见又偷偷吐出来,怎样才能让孩子们主动喝水并且喝足水呢?根据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一个情境小游戏,名字叫小汽车去加油。
幼儿园的集体生活,需要遵守很多规则,其中之一就是排队。上厕所排队,上操排队,分水果的时候排队,喝水的时候也要排队。既然喝水的时候要排队,我就干脆编排了一个情境游戏,让小朋友们排好队,变成一辆辆”小汽车“,然后喝水的时候,让小朋友扮演小汽车在”加油“。为了让孩子们多喝几杯水,我就鼓励孩子们喝完一杯水,就到老师跟前取一张”加油卡“,加油卡是用即时贴做成的各种孩子们喜欢的图案。这样一来,有的孩子为了多得几张加油卡或者是得到自己喜欢的图案的加油卡,就会喝两杯或者是三杯,再也不会出现以前喝一杯水磨蹭半天的现象了。
孩子们喝水的时候变成了一辆辆”小汽车“去”加油“,不像以前喝水的时候让老师撵着喝或者是逼着喝水了。有一天,繁硕小朋友偷偷爬在我耳朵边说:”曾老师,小汽车放的水是白色的,不是黄色的了。“原来,他去小便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尿不再是黄色的了。看到这群可爱的孩子,我就想,只要老师做个有心人,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寓教育于生活、游戏当中,孩子们一定会快快乐乐地接受并参与其中,避免了老师单一、生硬的说教,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想起了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生活即教育“。抓住孩子生活中的每个教育契机,我们的教育定会事半功倍。
教育随笔:比赛场上的小风波
教育随笔:比赛场上的小风波
在竞赛活动中,希望名列榜首、荣获赞誉是我们人人都向往的,即便是幼儿也是如此,但是,面对荣誉、面对第一,我们又该如何看待呢?
在月底,我园组织了大型的亲子运动会。隆重的仪式,热闹的场面让家长和孩子们都全身心地沉浸在活动中。然而,就在我们的比赛活动激烈有序地进行中,一个小男生的哭啼及家长激动地情绪让场面变得不和谐起来......
原来是因为孩子在小组比赛中没有取得名次而失望哭泣,家长看到自己孩子情绪的失落,当即表露出激动的情绪,几经老师和周围人的劝解后,这场小风波才稍稍平息......
类似的事情在我们周围可以说是常见了,时不时就有家长因为孩子没有上表演,没有受表扬等等而来向老师咨询,有的态度强硬的必须要马上不给自己孩子一个,因为孩子“伤不起”!
现在的孩子都是集几家爱于一身,将孩子当做全世界的宝贝,大家都要百般呵护,百般关注,百般重视,特别是关心自己的孩子是否开心,是否快乐?万般的宠溺让导致孩子形成了虚荣心强、好胜心强,这些孩子一旦在活动中,比赛中失败便以哭收场。面对这样的事情,我们应该怎样做?
首先,我觉得孩子受到失败,受到挫折伤心,难过而哭是无可厚非的,孩子很小,他的自尊需要没有得到满足,用哭闹形式来发泄情绪,我们当然理解,我们还会安慰鼓励他,给予孩子肯定,给予孩子适度的教育,帮助孩子学会认识任何荣誉都要努力才可以得到,想得到好名次,就要平常多努力,向别人学习,让孩子明白哭闹是换回名次的。
关键的是,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的家长,更要及时意识到自身问题的所在。面对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现状,家长应注意方法方式,适当地对孩子进行一些挫折教育的机会,锻炼孩子的耐挫折能力和失败后调整自己心态的能力,这样才能很好地帮助孩子个性健康发展。
作为教师,我会就这件事为契点,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指导孩子正确认识自我,学会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帮助孩子明白任何活动都是为了提高自己,只要自己努力,只要自己认真,每一点进步都是成功,都是胜利!
教育随笔:游乐场
刘雨泽、林茜茜等几个幼儿在建构区里游戏,他们俩先用纸板在地上铺了一条路,然后在马路的两边种了两排树,随后雨泽找来两个圆柱体,垫在底板的下面,马路上就架起了一座高桥。茜茜说:“我们幼儿园旁边也有一座桥,桥下有一条河,我们也来搭一条河吧。”于是他们俩个就找来蓝色的垃圾袋,铺了一条河,在河的一边错落有致地摆上了石块,在另一边放上了一些草地。雨泽说:“这个也有点像天镜湖公园,我们把它变成公园吧!”这个时候又有两个孩子一起加入了游戏,他们俩个本来是在角落里各自搭房子的,现在他们一起加入了雨泽和茜茜的建构游戏中,他们都搭一幢房子,雨泽和茜茜选用罐子和纸板搭房子,蓉蓉和悠悠用木块积木搭,一边搭他们还一边比赛,谁搭的高。
房子搭好了,雨泽说:“游乐园里有哪些玩的呢?”茜茜说:“有滑滑梯,我会搭。”于是茜茜就用木头积木搭滑滑梯,一边搭的时候一边调换积木,直到小猪能从滑滑梯上滑下来。雨泽问:“这个滑滑梯怎么爬上去?”茜茜说:“我给他搭个楼梯吧!”于是他们搭了个楼梯。
蓉蓉和悠悠在公园的外面搭了两个大门口,一个高一些,一个矮一些,雨泽说:“公园门口有售票的地方,你们来搭吧!”于是,他们又放用小木块围了一个圈,把猪爸爸放了进去说:“这是买票的地方,买票才可以去公园玩。”然后他们就拿起了小猪佩奇,乔治等开始在游乐场里玩。
从孩子们今天的游戏情况来看,他们有一定的合作经验,如雨泽和茜茜在建造房子的时候就是一个人搭一个人递积木。另外他们能从一个小的点,如刚开始的桥,慢慢的到河,再到公园,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逐步地丰富建构的内容。在游戏中也发现了幼儿建构经验的差异,在这个活动中,雨泽起到的是核心领队的作用,茜茜能够出谋划策,而蓉蓉和悠悠则是“小跟班”的角色,都是别人说什么他们搭什么,缺少自己的想法。
作为老师首先需要进一步地丰富幼儿的经验,根据不同的建构主题给幼儿提供不同的图片,或者利用谈话的时间让幼儿说说该怎么建构。其次鼓励幼儿在游戏前先协商建构的内容,并制定计划书,且分配好各自的任务,再开始建构。最后可以给幼儿提供不同的辅助材料,定期更换,保持幼儿游戏的兴趣。
教育随笔:小蜗牛
大雨过后,花坛里爬出来许多小蜗牛。孩子们兴奋的把小蜗牛带回班里,放在了小花盆里。一双双眼睛好奇地盯着小蜗牛,看着小蜗牛一点点从花盆壁往上爬,看得那么专注,那么认真,静静地,一点声音也没有。过了一会儿,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爬上来了”,“掉下去了”,“头上还有角”,“那是触角”,“它的壳太重了,背不起”……,我随口问了一句:“蜗牛是怎样爬上来的呢?它有脚吗?”,“有!”,“没有!没看见”,“嗨!真的没有脚。”我再问:“那蜗牛怎样爬上来的呢?”,“身体在动!”,“它的身体这样一蠕一蠕的,就爬上来了。”山山一边说还一边学动作,学得还挺形象呢。我连忙说:“对!蜗牛没有脚,它是靠身体蠕动来向前爬行的。”孩子们高兴地学起小蜗牛来,嘴里念着“这样蠕动”,把脖子一伸一缩地走开了。我便由着他们看起来,可是不过一会,小米却气冲冲地跑来告状:“老师,山山把蜗牛淹死了!”边说边把我拉到了观察区,经他这一嚷,许多小朋友也跑过来看了,原来山山把小蜗牛放进了小水坑里。山山连忙解释:“我让蜗牛游泳”,我问:“蜗牛还会游泳吗?”,小米抢着说:“不会,山山把它放在水里,就沉到底下了。”,山山也摇摇头,但还是说:“我看见蜗牛住在水里的,淹不死。”“不是,蜗牛淹死了,你看它们动也不动了。”孩子们争论不休,我只好解围说:“蜗牛会不会被淹死呢?我们等一会儿再看,好吗?”。过了一会儿,孩子们高兴地告诉我:“蜗牛没被淹死,它爬上来了!”于是,孩子们又把蜗牛放在水里,让它再爬上来。我又找来一些菜叶,让孩子们喂给小蜗牛。
这场风波总算平息下来了,可我的心却无法平静,小小的几只蜗牛,带给孩子们无尽的快乐和知识的收获。我暗自庆幸,当初没有强行制止孩子玩蜗牛,为了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对小动物的爱心,我终于克服了自己的胆怯心理和讨厌情绪,顺应了孩子的要求,才有机会获得这么生动而有意义的课堂。
教育随笔:小问号
教育随笔:小问号
我们班这学期新小朋友他的名字叫梵梵,他和同龄的孩子一样,好动、好玩。但是他的问题特别多,所以其他小朋友常叫他“小问号”。
问题多,正是渴求知识、好奇心强的表现。但是“小问号”的问题总是比别人多,更是五花八门。比如“世界上第一个西红柿是从哪里长出来的?”“第一只鸡是怎么孵出来的?”从孩子的问题中,可以了解到他与其他同龄孩子相比,在哪一类知识领域懂得多一些和贫乏些,他更关心什么,对什么更感兴趣。
有一回,他问我什么是时光一去不复返。我告诉他,就是时间过去了就不再回来,比如我们幼儿园的小朋友快快乐乐的生活在一起,大家一起做游戏、学知识,成了好朋友。将来,小朋友会长大、上学,小时候的时光就成了回忆,谁也再回不了小时候。也许是我说得有些伤感,孩子听着听着眼里竟有了泪花。他接着问:“那我可不可以不长大,永远和小朋友在一起?”我告诉他:“人总是在长的,所以我们都要珍惜时间,珍惜现在和小朋友在一起。”他听了以后使劲点头。
他的各种问题常常也会把我问倒,我深深感受到,要做称职的教师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不断学习和充实。为了能回答他层出不穷的问题,我选择性的进行了学习,让孩子得好问不被压制,这是最令我感到欣慰的。
教育随笔:小被子
一天早上,我刚跨入教室的门,就听到航航悲惨的哭泣声,原来是因为他妈妈今天忘记给他带小被子了(这个小被子是航航出世以来,每天睡觉时必须要抱着的),无论我们怎么安慰他都不管用。之后这几天,航航的妈妈总是早上把被子带来,晚上又把被子带回家。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也很头痛,也和航航的妈妈交流过,其妈妈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为此,我也上网查看了一些相关资料,和航航的妈妈进行了交流:
恋物情结利弊权衡
当孩子无法从父母那里得到满足和愉快时,那些父母的替代品便在一定程度上提供孩子的需要,也同样帮助孩子稳定了情绪,得到了安全和快乐,从而弥补父母的不足。这种依恋的替代作用,在幼儿时期同样能使孩子产生自信、自控能力,从而拥有更好的情绪适应能力。
因此,孩子若表现出对某物的依赖时,父母不必过分干涉他,周围的人一旦严厉斥责他,或是说不好看,反而会引起幼儿的拘泥,会拼命抓着毛巾不放、吸吮着奶嘴、抱着小熊,或是不肯更换被单,有的孩子还会好不容易改掉一个坏习惯,又产生一个新的坏习惯。所以,只要是不妨碍他的身体健康,就任凭自然,不必强迫他放弃。等孩子长大之后,自然会放弃对物品的依恋,其恋物情结也会渐渐消失。
适当措施改变恋物情结:如增强他的安全感、鼓励他成为勇敢的人、养成睡前良好的睡觉习惯,(有的家长为了解脱自己,总是对孩子说:“自己抱一个你最喜欢的玩具、被子去睡觉。”这便为孩子养成不良习惯提供了最佳理由。所以,家长应鼓励孩子睡觉时不要抱娃娃、吸奶嘴等,让他什么都不要做,好好睡觉。)、陪他一段时间(在妈妈不能陪在一旁睡觉的情况之下,幼儿只好吸吮或是抱着能够替代妈妈的东西以便让自己安安稳稳地入睡。为了让幼儿在睡觉之时不会感到孤独,那么妈妈若是能够在一旁陪幼儿一些时间,直到他入睡为止,那么一定会令他非常安心、高兴。)告诉他已经长大了(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已经是大孩子了,有助于改善孩子对物品的依赖性。但切记勿因此而给孩子过多的压力,或是勉强他立即改掉这些习惯。太多的压力或过于强迫孩子,有可能会使孩子更执着地依恋这些物品。)借助外在力量(幼儿园的老师,疼他的爷爷或奶奶的鼓励,可以转移孩子对物品的依赖)等等。
希望能在我们老师和家长的共同配合下,能早日改掉航航抱被子睡觉的这种习惯。
教育随笔:小小“女汉子”
这一天户外活动的时候,杨函霏小朋友,你真的是给了我大大的惊喜。其他的小女生在骑小车,没一会我听到有的小朋友在说:“老师,你看,杨函霏爬上去了。”我转头一看,你已经不知不觉得爬到了软梯的上边,底下还有一位小朋友在帮你扶着梯子。我简直不敢相信你竟然能爬上去,要知道我们班小男生还没有敢挑战这个项目的呢,老师太佩服你了。
你吸引了很多小朋友的注意力,好几个小女生还都要试一试呢。这时候,你说:“我能自己爬上去!”果然,你想一个小蜘蛛人一样,噌噌噌地爬了上去,我再一次为你竖起了大拇指,真是个勇敢大胆的姑娘,你是我们班厉害的小“女汉子”!
从软梯上下来,你过来给我讲你能爬上去的秘诀,你说:“我上的时候,一只手紧紧抓住绳子,另一只手往上抓,然后脚在跟着上去。”我问你不害怕么?你说:“眼睛往上看就不会害怕了。”
我把你这个精彩的瞬间记录下来发给了你的妈妈,表扬你是个勇敢自信大胆的孩子。通过和妈妈的交流,我知道了,原来在家里妈妈总是用鼓励的方法来教育你,遇到你感兴趣却又不敢的事情,妈妈总会鼓励你自己去试一试,自己试过才知道这件事情能不能做,真是感谢妈妈能把你教育的这么好,这也就是你在幼儿园里能有更多精彩瞬间的原因。
杨函霏妈妈的教育方式值得我们借鉴,有时候孩子对这件事情不知道是好是坏,就像小马过河一样,只有自己亲自尝试了,才能知道这件事情我可不可以做到。杨函霏,老师觉得你以后肯定会给我们更多的惊喜的,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