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笔记:《听故事》
发布时间:2021-05-25 听幼儿故事 幼儿听故事 教育笔记教育笔记:《听故事》
每天中午吃饭前小孩都有看电视的一段时间,我不想让孩子养成每天吃饭前看电视的习惯,于是我想到了给孩子们讲故事。
在饭前的半个小时,幼儿们洗完手后,我给孩子们讲了一个故事《小红帽》。在讲完故事过后,我提问了几个问题,只有少数孩子回答上来。我又将故事重复讲了一遍,讲完故事后,我又问:“谁也来当小老师,给小朋友们再讲一遍?”令我很意外的是,我请了两个专心听故事的小朋友,讲得都吞吞吐吐,断断续续,还有个小朋友几乎就是把每个小节用简短的话概括出来的。可能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故事能力比较缺乏,我还是给予肯定的评价,用一些积极鼓励的话去引导幼儿,例如:“轩轩宝贝你太棒了,因为你听得很认真,一下子听出了故事的主要内容”,“扬扬小朋友,你真厉害,小朋友们听他讲得多好啊”等等。这样表扬了听故事认真的孩子,又鼓励了其他孩子认真听故事。
第三天饭前半小时,我又讲了一遍《小红帽》的故事,孩子们听得可认真了。他们比上次听得好多了,我在请小朋友们上来当小老师的时候,小朋友们争先恐后地举手。雨桐小朋友在讲故事的时候,讲得津津有味,感觉自己就是故事里的人物了。让孩子在听故事后学会自己去讲这个故事,是一种词汇运用能力的训练方法,一种解释和理解能力的训练方法。由此看来,幼儿需要在成人和老师的鼓励下不断成长和进步,喜欢和同伴相比较,总想着自己要比别人做的好,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与表扬。
幼儿非常喜欢听故事,因为在故事中有感动,有温暖,有智慧,还有幽默。听一个故事就可以体验一种生活,还可以在生活中加入幻想。即使是一个悲惨的故事,它也总有一个完满的结局。在听故事时,我们能看到孩子们的进步,我相信,只要老师愿意去耐心地培养和教育他们,在看到幼儿进步时,积极地给予肯定与鼓励,孩子们会越来越棒,很快就会养成好的倾听习惯的。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编辑推荐
教育随笔:这个故事不好听
教育随笔:这个故事不好听
今天午睡时,我给孩子们讲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孩子们都静静的听着我讲故事,虽然有的孩子听过,但也静静的认真听,故事讲完了,我轻轻地问“故事好听吗?”“好听”孩子回答道。“这个故事一点也不好听。”徐嘉怡小朋友小声的嘟嚷着,我有点生气,但我没有责备她,压住火气问她“为什么不好听呀?”徐嘉怡抬起头看着我认真的说:“故事中得小女孩不好,她太穷了,整天饿肚子,整天挨冻,最后还死了。”我听完长舒了一口气,原来孩子不是说我讲故事不好听,而是说故事中的内容不好听,孩子认真听故事并且感受到小女孩的痛苦,幸亏我没有发火,幸亏我忍住了。看着孩子认真的脸庞,我心里突然很感动,我趁机告诉孩子们说:“卖火柴的小女孩很可怜,她没有新衣服、没有饭吃、也没有钱上幼儿园,可我们小朋友什么都有,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地珍惜这一切?”“是”孩子们都大声说,“好,那现在你们现在听老师的话好好睡觉,好不好?”“好”孩子们都闭上眼睛,不一会儿一个接一个的都睡着。我坐在一边想着徐嘉怡说的话,暗自庆幸,幸亏我没发火,幸亏我问了一个“为什么”,那样就听不到孩子最真诚的回答了。
在本故事中,我为我自己感到庆幸,因为我对这个孩子的宽容和信任,让他说出对故事内容的感受。我也为男孩庆幸,他纯真而善良的流露,是因为老师给了他把话说完的机会。当我们听孩子把话说完,我们是不是也有一种回到纯真时代的感觉?感谢孩子们教育了我们,让我们重新童年一回,青涩一次。听孩子把话说完,是对孩子最大的尊重。孩子虽小,但也是一个独立的人,他有表达自己的权利,更有被理解、被尊重的权利。在以后的教育中生活中请耐心听孩子把话说完。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大人们往往没有太多耐心去听完孩子的想法,去分析他们为什么。而恰恰我们这个职业,却是最具挑战和重要性的百年育人的大业,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静下心来听孩子把话说完。作为父母听孩子把话说完。这样做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尊重,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倾听,是对孩子的滋养,更是对自己的修行。
教育随笔:书里藏着好听的故事
餐后活动,大家陆续来到小兔书吧,拿起书本看了起来!进餐后你也来到了小兔书吧,你拿起一本书,并没有看,只是坐在那发呆。这时吴奕洁注意到了你的书。他开始给你讲书里面的故事,你似乎也被她吸引了,微微倾斜上身注意看着。你已经和洁洁头挨头看着,洁洁继续给你讲着。
故事讲完了,你拿起书,认真的看着什么。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样的学习可能在发生
先前餐后活动老师说可以拿书看时,,你总是一个人默默的坐在那里折折纸,有时玩玩旁边的认字积木。今天你却拿了一本书,说明你对书感兴趣了。洁洁也一定讲得很好听,吸引着你逐渐和她靠在了一起。随后你也自己打开了书,认真的看起了书来,你一定知道了书里原来藏着那么多好听的故事。老师相信你也变得爱看书了,对吗?
下一步学习的机会和可能性
你已经开始喜欢听故事,看图书,老师会推荐你常去小兔书吧,那里有很多精彩有趣的故事等着你去发现,去阅读。也期待着有一天你也能与同伴分享你从书中看到的精彩故事!
教育笔记:小丰的区域故事
今天的区域活动时间,小丰来到了表演区,他拿起了一顶小狗帽子戴在了头上,对着莘莘喊:“旺旺旺!”莘莘没有理睬他。小丰转身脱掉了帽子,坐在一边的垫子上一个人拿着帽子在玩。过了一会儿,他又拿起了帽子戴在头上走到了小蕾面前,对着小蕾叫,小蕾脸上不悦的将小丰推开,并对着他“啊!”的叫着。小丰又转身脱下帽子走开了。第三次小丰还是选择将小狗帽子戴在了头上,这次他只是自己在区域里来回走着,四处张望。转了几圈后,小丰又脱下了小狗帽子,拿起一旁的小乌龟手偶套在手上,爬到莘莘和小蕾的面前。莘莘和小蕾只顾着玩自己手里的小琴并没有回应他。小丰转了一圈坐到一边放下手偶,拿起了铃鼓自己玩了起来。
整个活动时间小丰几次尝试跟小朋友一起玩,可是都失败了。从他的表现中可以看出,其实他的内心是愿意和小朋友一起玩的,只是不知道该怎么做,他用玩偶来吸引同伴的注意,却没有得到回应,但整个过程他都没有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小班幼儿交往能力比较弱,口语表达还不是很清楚,我们可以通过谈话活动让幼儿掌握交往的技巧,同时采用情境表演让幼儿的理解更加直观、明确,让幼儿自己来进行表演,加深认识,在游戏中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乐趣,同时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教育笔记:美容院里的故事
今天,羽恒和海然选择了做美容院的老板,他们从材料框里选择了各类护肤品、指甲油等美容需要的用品,然后把这些用品摆放在桌面上,等着顾客来买。不一会儿,一个顾客边喝着奶茶边走过来。“我要买这个!”小客人手指着一瓶化妆品,一手交给羽恒钱。羽恒高兴的接过钱,并把化妆品递到小客人手里。小客人还想拿另外一瓶,羽恒说:“不行不行,你的钱只能买一个,你想要再买,就要再去取钱。”小客人只好再去取钱,交到羽恒手里之后,才买了第二瓶化妆品。
《指南》社会领域里目标2中指明:理解规则的意义,能与同伴协商制定游戏和活动规则。在游戏中,既定的规则是只有拿钱才能买到化妆品,(当小朋友对钱的多少并没有很清晰的概念时,认定一张钱就可以买一个东西),但是想要买两个东西时,应该怎样付钱呢?羽恒觉得,一张钱可以买一样东西,那么买两样东西,就应该要两张钱,从中可以看出,羽恒理解了在游戏活动中的规则。
整理小能手
今天,我们班级来到了角色游戏室,我看到篮筐里的许多物品时,就说:“这些物品都放在了一起,我们要怎样把它们分开呢?”小墨说“我知道,就是把娃娃家的放一起。”在得到老师肯定之后,她便开始整理起来,把茶杯、茶壶之类放在一个篮筐里面,把灶等厨具也放在一个篮筐里面……之后她又在旁边的材料区里整理了一下物品,将原有的材料区里的物品整理得更整齐了。这样一遍一遍的,一直将所有的物品都整理完毕。
《指南》健康领域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目标2中的第三条:能按类别整理好自己的物品。在角色游戏材料的整理过程中,小墨能初步将物品归类,并且将物品整理好,同时当发现同伴需要帮助的时候,她还能主动的帮助同伴,也初步按照类别进行分类,说明该幼儿已经初步具备了整理物品的能力。
将这些材料分区归类摆放,并且在材料区里拍摄好照片,然后在整理材料的时候引导幼儿看着照片整理材料,既可以便于幼儿整理,又养成了良好的收拾物品的习惯。
学会倾听 2020教育笔记
今天的美术课上,我一改往日的命题作画,让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像,随意自由作画,画什么都可以,最后还要讲一讲自己的画面的内容。孩子们开始作画了,我也在留意的观察着他们,随时对他们的画面作一指导。
“老师,我画完了,你来看看我画的画吧。”平时画画较好的李昊宇小朋友大声对我说。
“李昊宇小朋友画的真快,让老师看看你画的是什么。”我走过去一看,在一张大纸上,画了一艘大轮船,在旁边还有一艘小的轮船,蓝蓝的海面上,还不时的有小鱼蹦出海面,确实很有创意的。我就和李昊宇开始了一段对话。
“李昊宇,你画的真好,你能讲一讲你的画面的内容吗?”
“老师,我画的是一艘大轮船
,在海上航行。”
“那你长大了想当什么呀?”
“我要当船长,拉着客人到海上航行,想到哪个国家就到哪个国家。”
听到孩子有这么大的理想,我心里非常高兴,便又和他攀谈下去:“你的想法是很好,如果你的船走着走着没有油了,那你怎么办呢?”
“老师,旁边不是还有一艘小船吗?我就跳上小船。”没等李昊宇说完,其他的孩子哄得一声笑开了,有的说:“你自己跳上小船,大船上的人怎么办?”有的孩子还说:“你光顾你自己,不管别人,要是遇上大风,把船掀翻了,船上的人不是有危险吗?”、、、、、、听小朋友们这么一说,李昊宇的脸刷的红了,结结巴巴的说:“老师我还没说完呢。”
“是吗?那你再继续往下说。”
“我跳上小船,是想到岸上去拿油,然后再回来装到大船上,有了油大船不就能走了吗。”
听他一说完,孩子们朝他鼓起了热烈地掌声。
我们要学会倾听,听孩子们要把话说完,倾听他们内心的世界。
教育随笔:我的教育故事
教育随笔:我的教育故事
人生在世,匆匆几十年.幸福最重要.世间总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说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一个幸福的老师。
有时候幸福感源于幼儿真诚的爱与关心的师幼交往中。当教师给予孩子爱时,孩子也以一份真诚的爱来回报老师。对于老师的付出来说,孩子的爱是最大的安慰和补偿,也是她们在工作中体验到幸福的重要原因。有一位老师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一个春天的中午,孩子们正沉睡在梦乡里,我在办公桌前写活动计划。因为吃了感冒药,头沉得抬不起来,不知不觉趴着睡着了。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我听见小朋友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在议论:“刘老师休息了。”“刘老师咳嗽好厉害。”“你们别吵了,把刘老师吵醒了。”“我妈妈说,感冒要多穿衣服,刘老师趴着睡觉,不冷吗?”“我去给她披件衣服。”这时,几个幼儿来给我盖衣服了,我没打算“醒”来,我不想让这种被关爱的感觉这么快跑掉。我静静地趴着,默默地享受着这份由孩子向我诠释的幸福。孩子们带着体温的衣服包围着我,我在这份呵护中被深深感动了,我的内心得到了爱的满足。世上其他的一切在那一刻对我来说都不重要了……孩子的爱是满足教师爱的需要的重要途径。与成人之爱相比,孩子的爱更显得真挚和纯洁,更接近爱的本质。这就是为什么孩子的爱能有那么大的魅力的原因。不过,得到孩子爱的前提是教师对孩子的爱和喜欢,因为“孩子们所喜欢的是那些本来就喜欢孩子、离开孩子就不行、而且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幸福的人”。还是看看下面两位老师的感受吧:
“慢慢地给孩子的爱多一些,孩子的回报也多一些。”“自从踏入幼儿教育这一行,整日与孩子为伴,心中时常为孩子而感动,为他们的纯真、为他们的热情。和孩子相处,不需要伪装,只需要用自己最自然的一面。你付出了,自然会有回报;你爱孩子,他们自然也会爱你;你尊重他们,他们也会尊重你。”
有时候幸福感源于幼儿的天真无邪。
天真无邪是儿童身上最宝贵的品质,是拯救异化的成人生活的一剂良药。幼儿的天真无邪使教师因看到了人性最本源的美而体验到一种幸福。许多老师谈到了源于幼儿天真无邪的幸福感。
一位老师说:“工作中还有幸福,因为我们工作时面对小朋友,不存在勾心斗角,对象比较单纯,心情比较放松。而且小朋友也很有趣,特别是他们身上经常发生一些让我意想不到的事,我觉得特别有趣。比如说,我班上有个小朋友不怎么来上幼儿园,家里人非常宠爱他,有一天他来到幼儿园,玩积木时不小心把积木弄掉到地上了,他穿的衣服很多,弯不下腰,这时他喊我们班性格较犟的一个幼儿帮他捡,那位幼儿就帮他捡了,他对帮他的那名幼儿说‘谢谢’,对方说‘不用谢’。当时我看了觉得特别有趣,因为我以为那个幼儿不会帮他捡的,谁知他帮他捡了,并发生了这样的一幕很有趣。”
另一位老师说:“工作中也有快乐,小孩蛮可爱的、蛮天真的;自己也挺喜欢小孩的,觉得小孩好玩。跟我妈一起上街时,看到小孩,我就不自觉地走过去摸摸她的头,我妈还说:‘你在幼儿园还没烦够呀!’上课时,小孩也蛮好玩的,他们的有些行为让我觉得好意外。”
值得思考的问题是:为什么面对同样的教育对象,有的老师能从幼儿身上获得幸福感,而有的老师获得的却是苦恼呢?其主要原因在于老师如何看待幼儿、如何与幼儿交往。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的内心生活时刻给我们带来满意和不满意、高兴和苦恼、忧愁和欢乐、疑惑和诧异、宽慰和愤怒。在儿童世界给我们带来的极广阔的情感领域内,有愉快的和不愉快的、高兴的和伤心的曲调。善于认识这种和谐的乐声,是教育工作者精神饱满、心情愉快和取得成功的最重要条件。”如果你把孩子看成是令自己心烦的人,那么你就会感到心烦;如果你把孩子看成是可爱的天使,那么你就会变成快乐的天使。
如何获得幸福感呢,如何才能从孩子身上获得幸福感呢?
我认为要以欣赏、审美的眼光看幼儿。长时间和幼儿在一起,教师有时会不自觉地以一种居高临下的眼光看幼儿或者把幼儿仅仅看成是自己的教育对象。以欣赏的、审美的眼光看幼儿就是要看出幼儿身上的优点,把幼儿看成活生生的富有灵性的个体,完全地接纳他,而不是带着自己的有色眼镜来审视他。完全地接纳幼儿意味着教师所持的是一种宽容的态度,意味着教师对儿童文化的尊重和理解,而这种尊重和理解本身也会给教师带来幸福。在访谈中,许多老师谈到了随着自己对待孩子方式的变化而体验到的幸福感,如一位老师说:“做了母亲之后,对孩子不像以前那么严厉,也能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对幼儿更加宽容了,不易发火,所以孩子给自己的爱多了,工作也感到更幸福了;在做母亲之前,只是以老师的身份自居,对孩子较严厉,但也得不到孩子的爱,感觉并不幸福。”
我们要以平等、真诚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老师们常习惯于带领幼儿做这做那,在与幼儿的交往中使用命令的口吻较多。也就是说这种师幼交往更多的时候是建立在工作关系上的,这种交往的特征是不平等、没有感情,有着明确的功利目的——完成预定的教育任务。长此以往,幼儿就会对老师产生几分畏惧,对老师敬而远之,并封闭自己的心灵,不敢言说自己的所思所想。这就等于是教师亲手剥夺了让自己感受另一个心灵的机会。因为缺少与幼儿心与心的交流,教师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最终也会变得干涸,当然也就没有什么幸福可言了。因此,在与幼儿的交往中,教师只有放下自己的角色面具,以真实的自我与幼儿交往,和孩子打成一片,才会发现幸福和快乐就在自己的身边。我们在访谈中也发现,凡是能以平等、真诚的态度与孩子交往的老师,都能体验这种交往带给她的幸福。
幼教随笔:读个故事给孩子听
那还是几年前了,一次很偶然的机会我站在了一所小学一年级的课堂上。
那还是几年前了,一次很偶然的机会我站在了一所小学一年级的课堂上。
那是一群刚刚离开幼儿园入学还不久的孩子,有的小女孩还很小,很规矩地挺着腰板坐在课桌后面,使劲睁大清澈的眼睛盯着我;有的大个子的小男孩,因为坐不住,不时偷偷地挠挠脑勺抓抓胳膊,机灵活泼的本性在他们同样纯真的眼睛里一览无余。看着这些孩子,我忍不住笑出声来,教室里好端端的宁静和庄严被我莫明其妙的笑声赶得无影无踪。我扔下手里写满拼音的课本和厚厚一叠教案,拿起随身带着的《安徒生童话》,为他们读起了《海的女儿》。
为什么要他们一动不动地坐好,老老实实地跟着我的教鞭发出一样的声音?为什么要不断地威胁他们不许胡思乱想、不许读错……于是从那天起,每周语文课上必有一堂,一个忘情的大女孩会带来白雪公主和卖火柴的小女孩,领着一大群天使般快乐的孩子坐上巫婆的魔杖,尽情地掉进童话世界里怎么也不肯出来。
是的,那是段很快活很美丽的时光,每一次故事的结束,教室里都是一片久久都不忍去碰的安静。我自恃高傲地以为,只有我自己才会感动得热泪盈眶,可每一次我都惊讶地发现,在我激动时早有孩子拍起了双手;在我忍俊不禁时早有孩子哈哈大笑起来;在我难过时早有孩子流下了泪水……在孩子面前,我一点也高大不起来,因为他们总是比我更快地感受到一切微妙的情感和周围的世界。
为什么要高大呢?为什么要自恃高傲?当我们跟孩子平等地站在一起时就会发现,我们的世界竟因为成长的痕迹而逐渐狭隘起来。我们空虚、苦闷,因为诸多鸡毛蒜皮的烦恼而焦躁不安,而孩子呢?去看看他们的眼睛就知道了。在我们面对事物的敏感变得越来越迟钝时,孩子的心却因为故事的力量而宽容起来。正是这种宽容使他们的成长变得更青翠更有生命力,不是吗?
那些日子的阳光淡淡地挤进教室,静静地趴在每个人的身上。站在阳光里,我只能一次又一次地把最美的故事送给他们,这是给他们的最好的礼物。因为我知道,将来的某一天,他们会因为曾拥有过这样一个故事而感谢童年,感谢生命!
教育随笔:我的故事
教育随笔:我的故事
我和孩子的故事,当我在写下这个题目时,我的心头不禁涌动着一股温情,我和孩子共同度过的每一天,此时此刻都是鲜活的跳跃着。记得刚迎接你们的时候我质疑过自己,我没有带过小班我会带吗?他们哭怎么办?他们不肯吃饭怎么办?他们不肯睡觉怎么办?我能帮助孩子们成功度过开学的分离焦虑吗?每天睡觉都会问一遍自己。但其实到真正见到他们以后自然而然的疑惑都消失了。每个孩子几乎都是自己亲手抱进来的,他们对你的情感,就像是自己妈妈一样,你对他们的情感就像他们都是自己的孩子。即使再苦再闹都拥入自己的怀抱,抱着他们告诉他们爸爸妈妈睡觉起床吃完点心就来了。从开始的陌生也渐渐地消失了。现在总是觉得孩子们都可爱的很,贴心的很,用陈老师的话通俗的讲就是:“赖利头的儿子总是自己的好。”
虽然已经是下学期,总觉得他们什么都不懂,每次受伤跌倒,总是想我像妈妈一样抱抱他们,哄哄他们,才会安静下来。今天正好中午讲到孩子们你们马上就要升到中班咯!以后就是中班哥哥姐姐了,以后要给小班弟弟妹妹做榜样!孩子们眼睛里满眼的期待。睿睿问:“老师,中班以后是不是就是大班。那大班以后呢?”我说大班以后你们就要离开杨老师虞老师了,你们就要去小学上一年级了。说着孩子们都开始擦眼泪了,豆豆冲上来就对我说:“杨老师我不要离开你们。”说完一把把我抱住开始哭,孩子们见豆豆冲上来抱着我都冲上来了,好几个宝贝在偷偷抹眼泪。带着我也留眼泪了,虽然离毕业还远呢,但是孩子们的重感情把我触动到了。原来孩子们这么爱我!
班里我印象最深刻的的是墨墨,她对我就像对妈妈一样,喜欢和我闹。喜欢和我做游戏,总喜欢和我谈话,拽拽我的衣服,摸摸我的手。有时候护送孩子们上厕所的时候,她总是牵着我的手,并和其他小朋友说:“我要和杨老师牵手”记得有一次,下课后我们一起排队去小便,这时她的小手早就牵好了我的手一起去,当我从厕所里出来,她和其他小朋友争先恐后的抢着牵我的手,于是我牵着她的手问:‘‘你们都小便了么?’’你说:“没有”“那么你到厕所里干什么了”,她害羞的笑了笑说;“我要是不快点,其他小朋友就和我抢牵你的手”我看了不禁一愣。只是想牵老师的手,就陪老师走一趟,这是多么天真的孩子呀!所以我才像自己孩子一样爱他们,呵护他们。他们的想法是那样的单纯,做法又是那么的幼稚,只是想和亲近一下。
我再和他们一起回想了刚刚进幼儿园的样子,好多宝贝都是躲在我的怀里哭泣的样子,是呀,你们离开妈妈的怀抱多么需要温暖呀,哪怕只是牵你们的手,摸摸头,亲亲你们的小脸蛋,都会让你们无比满足和快乐,由此我觉得作为老师,不能总是以老师的身份去教育孩子,而是根据他们的心理情绪满足孩子的需求,让孩子从心里爱老师,爱上幼儿园,在此之后的一段时间,她每天都会开开心心的来到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