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观察记录:“积木”纷争

发布时间:2021-05-24 幼儿园观察记录 区域观察记录 幼儿观察记录

观察对象:晨晨,男,5岁

观察时间:**年**月**日

观察地点:大三班

观察教师:郑老师

观察背景:搭积木活动

观察情况记录:

在搭积木活动主题介绍完毕后,我安排晨晨来为小朋友发积木,积木发到最后他发现自己剩的很少,自己搭建房子时却没有屋顶,很着急,看见旁边小朋友有三角形的屋顶于是就要拿,小朋友不同意,俩个人就抢了起来,最后小朋友向老师告状,晨晨很不高兴的把积木扔了出去,然后看着自己的房子哭了。我走过去问:“为什么要拿小朋友的积木?”他生气的说:“我的太少了,搭不成房子”“那也不能抢呀,我不是和你说过要用嘴巴来解决问题而不是拳头"后来我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说:“晨晨因为给大家发玩具结果自己的积木太少了”小朋友纷纷把自己的玩具拿出来要送给他,刚才的那个小朋友特意把三角形的积木也送了过去,小家伙的眼泪还没干就笑了,于是我走过去悄悄的说:“是不是讲出来别人才能理解你的意思,用抢的办法最不管用了”。YJS21.CoM

观察情况分析:

大班的孩子已经对如何交流、合作有了一定的认识,明白抢玩具是一种不好的行为,但是晨晨自我控制的行为意识不强,语言表达与动作能力的不协调发展导致他常常与同伴发生争执,所以如果让幼儿说出来,通过语言解决问题很关键,教师适时的引导很关键,讲清道理,使孩子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编辑推荐

小班9月幼儿个案观察记录:搭积木、大型玩具


观察记录:早晨来园,阳阳被奶奶抱在手里,一边哭一边说:“不要,不要!”我从奶奶手里接过阳阳,阳阳哭得很伤心,有时还踢打老师。到了吃午饭的时间,阳阳坐在桌子旁边始终不肯动手。我走上前,问:“阳阳,怎么啦?快吃饭吧!”阳阳还是不动,也不说话。我拿起碗,喂阳阳吃饭,每次饭到嘴边,阳阳就转过头,不愿意吃饭,我再次尝试,阳阳手一挥,把一碗饭全都洒在了地上。之后,我抱了一会儿阳阳,阳阳这才慢慢平静下来,停止哭闹。

观察分析

小班幼儿刚入园,离开家人,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所以会产生焦虑、不安、哭闹的情况,以上的现象都属于分离焦虑。教师对幼儿的安抚、拥抱能够给幼儿温暖,有助于帮助幼儿顺利度过这个特殊的时期。

反思与措施

首先,要和家长做面对面交流,和家长解说一些孩子入园时确实会产生一定的焦虑因素,比如对家长的不舍等哭闹现象。其次,在各类活动中,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怀,让孩子感受到幼儿园这个大集体的温暖,慢慢消除孩子的不安全感。

观察记录

午点前,我带领孩子们先洗手。阳阳来到盥洗室,站在水池前不动,我拉着他去洗手,一边握着他的手,一边教他正确洗手的方法。阳阳突然说:“啊,啊!”我问:“阳阳,怎么了?”阳阳仍然只是说:“啊,啊!”手握着裤子。我连忙问:“是不是想上厕所?”阳阳说:“恩。”我拉着他走过去,已经来不及,阳阳小便在身上了。

放学后,和阳阳奶奶联系后才知道阳阳刚刚才学会说话。全名也听不懂,在家里都是叫小名的。

观察分析

由上述事件可以看出,阳阳的语言能力发展比较迟缓,比其他幼儿要晚很多。所以在表达的时候不能够用较完整的话来表述,只能够用简单的字来表述。

反思与措施

和家长进行沟通,鼓励家长在家多叫孩子的全名,和幼儿多进行交流,逐步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在幼儿园中,教师应增加阳阳和老师、同伴的交流,鼓励阳阳大胆表达。教师应多关注幼儿,给予阳阳更多的帮助和鼓励。

中班观察记录:想要的是让还是争


中班观察记录:想要的是让还是争

吃点心的时候,老师端出了一盘草莓。老师问小朋友,你想要哪颗,小朋友争着说,要大的、要小的、要最红的。老师说,请要小的孩子举起手,然后把大的、红的草莓分发给了他们,却把小的草莓给了说要红的、要大的小朋友。在孩子们吃草莓的时候,老师说:“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让给别人,不能先想着自己。”老师看着盘子里剩下的几颗草莓说:“还有几颗,谁还要?”这次,只有五个小朋友说不要,其他小朋友都说要,结果,老师把余下的几颗给了说不要的孩子。但其中一个孩子说:“老师,我真的不要了。”老师很惊讶,一看,原先的那颗草莓也只吃了一半,估计他是真的不要了!其余四个说不要的小朋友则美滋滋地吃着老师给他们的最后几颗草莓。

案例片断二

铖铖的爸爸从香港回来,给班上的小朋友带来了一些礼物,有玩的、有吃的,小朋友都争着要玩具,可玩具分给每一个孩子又不够了。于是,老师把玩具拿在手里说:“你们要是想得到它,就要参加一次比赛。每个孩子都来整理自己的床铺和衣装,谁整理得又快又好,玩具就给谁。”于是,一部分孩子得到了玩具,另一部分孩子得到了食物。老师还告诉孩子们,要想得到最好的,就必须做得最好。

分析

两个例子,证明了一个教育原理,那就是教育要从人的本质需要出发,重视激励人的创造力,鼓励孩子争取第一,使孩子成长为一个积极进取的人,而不是无谓地抑制孩子的欲望,更不能鼓励说谎。正当、公平地去争取自己想要得到的,能激发孩子的创造力,调动孩子的主观能动性,把潜在的本能激发出来。

诚然,在我国的传统教育中,十分推崇谦让、利他、克己等品行修养。我们不否认中国传统美德对人成才立世的意义和作用,但是也应看到这种传统美德在培养孩子勃发的创造力等方面的负面影响。竞争的时代,要孩子因仁取让,孩子也许养成了谦让的品质,却可能变得无所作为。人的本能是追求最好最大的物质满足,如果正常的获取满足的方式被谦让取代,他就有可能变换方式去获取,这样容易导致孩子的双重人格。案例一中教师问“谁还要”,说不要的五个孩子中有一个是真的不要了,其他四个也许是用了“智取”的方式获取了想要的东西。教师的这种做法其实是在强化孩子做无谓的谦让,这四个孩子很有可能在这样的强化中学会了欺骗,学会了说谎,其他的孩子下一次也可能会用上“智取”的方式。教师明知孩子们都想吃草莓,为什么一定要孩子们说假话呢?即使有人真心谦让,从受益者方面看,是因他人谦让而轻易获得的,自己没有付出努力,对他们自身的发展也没有什么积极意义。教师真正应该做的是尊重幼儿,创设宽松平等的环境,满足他们的需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对孩子的教育应树立这样一种指导思想:正当竞争,发挥能力的竞争,就是一种美德。品德培养不应独立于创造力培养之外。公平竞争、按劳取酬,既是美德,又是一种优秀素质,是一种智慧和能力。我们应该让孩子在这样的努力进取中,德、能同步提高。

游戏观察记录


观察实录区域活动时间到了,孩子们根据自己的选择陆续进入区域。在美工区内毅毅很快发现了新添置的材料——印台。他随手拿出一张纸,用右手的大拇指蘸足印泥,然后印在纸上。随即,他哈哈的笑起来“指纹,我的指纹”。毅毅的发现和情绪很快感染了角内其他小朋友,顿时,一场摁手印比赛就开始了。你印一个,我印一个,很快,一张纸就印满了。再拿一张纸,又认真地在纸上印着,个个脸上一幅得意,满足的样子。我静观事态的发展。果然,在他们印到第三张时,浩浩首先有了突破,“看,旋涡(螺形纹),呜……”边说边用手使劲地在空中绕着。超超接着说“我变的大风,好大的风……龙卷风”。“我这是花朵……”。小朋友你一言我一语渲染着自己的作品。于是我紧接着引入活动,提出要求:让指纹娃娃变魔术。接着就“放手”让孩子自由表现,大胆发挥了。可很快我就发现,大部分孩子在纸上大气地摁上一通手印后,就不知所措,有的拿起勾线笔就在指纹印上涂起颜色来、飞飞小朋友更好,就用手指蘸着印油在纸上一笔一笔画起来。于是我启发到:好好看看,你们的指纹娃娃像什么,如果添上几笔就会更像的,如果像蜗牛,那还差哪个部分呢?大胆的试一试,你们一定能行。虽然这样,我还是感觉到大部分孩子很茫然的样子,只有几个能力强的小朋友能添画几条光线画成太阳和小花。

思考与分析活动的开始可以看出,小朋友是非常有兴趣的,可是为什么后来却不能表现出来?“为什么孩子有那么丰富的经验而不能充分表达?为什么我‘放手’给孩子创造的自由而孩子的作品是那样的缺乏想象,没有生气?”我觉得非常的沮丧。于是我坐下来寻找问题的症结。通过分析,我意识到:也就是在“想表现”与“实际的表现技能”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而此时迫切需要老师的及时帮助。《指南》指出:在活动中孩子之所以失去表达兴趣,之所以作品平淡缺少生气,最关键的原因是因为绝大多数的孩子对活动缺乏了解。策略与措施在幼儿初次接触这个活动,老师应及时进行适宜的“出手”,对幼儿进行手印想象画的相关经验进行启发和诱导,可以通过提供图片引导观察和概括,引发幼儿思索:怎样印画出更多的东西?这些都为幼儿的创作提供了帮助,打下一定的基础,从而避免孩子表现出的茫然、无措。

大班观察记录


实录:午睡时间到了,小朋友们都陆续的上床睡觉了,只见仇垲瑞小朋友在床上翻来覆去不睡觉,不但不睡觉,还影响了和他一起睡觉的冒林玲和吴亦凡。我用眼神让他不要影响别的孩子,他安分了一会儿,不过时不时地还用小手敲敲床边。我知道这个孩子平时喜欢“戴高帽”,就表扬了已经睡下去没有声音的小朋友,然后说:“我们已经是大班的哥哥姐姐了,我相信你们都会安静地快速的睡午觉的。”接着又说:“仇垲瑞最乖了,老师相信他一定会好好睡觉,不影响别的孩子。”听我这么一说,没睡下的小朋友都快速的睡下了,仇凯瑞也变得安静下来。不一会,所有大的孩子都进入了甜甜的梦中了。

分析:仇垲瑞是个聪明活泼的孩子,很讨人喜欢,可是就是太活泼了。每次睡觉总是最后一个,不是在床上闹,就是和边上的孩子说话,对于这样的孩子,在教育孩子睡觉时,要有教育机智和技巧,利用孩子喜欢表扬的特点进行教育,会收到好的教育效果。

幼儿观察记录


观察目的

幼儿在沙坑游戏中的交往能力

实录

户外混龄游戏开始后,赵逸晴和兰伊朵带好手环来到沙池,赵逸晴用小铲子把沙装进竹筒里,可是竹筒比较细,光用铲子装沙需要很久才能装满,于是边上的兰伊朵找来了剪好的牛奶桶,利用漏斗的方法,很快把竹筒装满!紧接着,赵逸晴做起了竹筒饭,兰伊朵说:“这个都是饭,没有菜吗?”赵逸晴:“我们可以采一些。”于是她们将饭倒入竹扁内,做起了味道可口的竹筒菜饭。看到赵逸晴在竹扁上印出自己的手印,兰伊朵对我说:“老师,我们可以给竹筒饭做成小动物的形状,我妈妈给我蒸的馒头就是小动物的形状。”教师:“可以啊,你们去材料框里找一找有没有倒模工具。”兰伊朵找来了一直“小乌龟”工具,尝试把“竹筒饭”放到工具里再倒置过来,拿起工具的一瞬间,她们俩期待着,可是第一次失败了,于是有继续尝试,3次之后,终于成功做出了“小乌龟竹筒饭”。

分析

孩子们在沙坑中的游戏是他们生活经验的再现,游戏的主题因同伴、材料等不断丰富延伸。沙坑是小班孩子喜爱的活动场地,低结构的沙能在孩子对游戏情节的想象中变成食物、宝藏等,玩沙的工具也有各种不同的用处,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也在不断地想象和创造情景。小班孩子从独自一人游戏慢慢发展成为结伴游戏,继而向合作游戏发展。从最初的赵逸晴独自一人做“竹筒饭”、到两人合作烧“竹筒菜饭”,再到最后的给“竹筒饭”做造型,我看到了她们渴望伙伴及交际交往的能力,这一种互帮互助良性的交际循环。

策略

1.沙工具的低结构、多样性。玩沙的工具不局限于传统的塑料玩沙工具,丰富玩沙材料,可以从孩子日常经验中的物品入手,如:厨房中的锅碗瓢盆、卫生间里的毛巾脸盆等等,可以从低结构材料入手,如:木棒、皮筋、白纸、易拉罐等等。

2.经验知识的丰富。孩子对周围的生活环境有一定观察,从做“竹筒饭”可以看出孩子对超出生活经验知识的渴望和想象。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经验,在课堂内外寻找契机渗透科学、知识,丰富孩子们的日常经验、拓宽孩子们的精神领域。

3.游戏主题的明确。今天的玩沙游戏,老师并没有规定主题内容,属于“散养式游戏”。孩子全凭个人喜好、想象,自由游戏。教师可以在游戏活动开始前,丰富孩子们的经验、知识,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得到延伸,也可明确符合生活经验的场景,让孩子在同一个经验情景中互相开展游戏。

“蚂蚁”观察记录


观察时间:***

观察对象:全班幼儿

观察记录:

开始并不是人人都对找蚂蚁有兴趣的,当徐伟贤和薛孙乐发现了蚂蚁,并把消息告知大家:“你看,蚂蚁在墙角尼,好多好大的!”“蚂蚁在吃我的饼干屑!”“老师,蚂蚁找到了好吃的东西,抬不动,会请其他蚂蚁一起来帮忙,合作抬!”……他们发现的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因此,在之后的时间里,幼儿都要求积极的寻找蚂蚁。而当他们又发现蚂蚁的一些新情况时,立即激动得开心地讨论起来。幼儿渐渐地发现,蚂蚁热爱群体生活、团结互助的优点。

分析:

其实大多数幼儿都看见过蚂蚁,所以开始对蚂蚁并不感兴趣,但当有人找到后,他们感受到了其中的乐趣,于是开始了寻找观察。这就是幼儿最自我的主观思想,当遇到一件事物,他们首先想到就是我早就知道了,还要找么。但由于他们只是接触过,并没有自己仔细观察过,没有感受其中的乐趣,于是当有了一个领头羊后,他们才会全身心的投入。还有这种开放式的教育,让幼儿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找答案的方式,我觉得既开放了幼儿的天性,也让幼儿学会了观察思考。

观察记录:倒菜


观察时间:**年**月**日

观察实录:

在分发饭菜的时候,因为张**一直都是吃的很少,所以在盛饭是给了她少点的碗,可是她自己却抢先拿了较多饭的碗。不一会儿有几个孩子吃好了,小椅子搬着坐半圆准备上课,只听到有小朋友说:老师,张**不吃的往我的碗里放。(其实今天我一直在观察张**,我已经看到她用勺子舀起一些饭菜往别的小朋友的碗里放,我走过去将张**饭菜拨出来,到另一张桌子上吃,桌子上只剩张**一个人,孩子们基本上吃完了,剩下个别吃得慢的,继续吃,我到盥洗室拿抹布,张**看我走开了,立刻走到倒厨余的锅前,想倒饭菜,看我过来了就不敢倒了,用勺子一小口一小口的吃着。最后终于将碗里的饭都吃完了,还拿着空碗给我看。

分析:

张**个性相对较为倔强,有错也不肯认错,要凭着自己的想法做,今天吃饭就是她的一个小小的片段。为了她能够有所改变,习惯逐渐变好一点,针对她的错误,不能因为她小就迁就与她,及时给她指出,督促改正。

措施:

在活动前先告知相关的活动要求,问清楚,她的想法,与其协商督促其完成,在其完成任务时及时表扬,不能完成任务时要求她自己先找原因,帮助她修正错误,及时改正。

观察记录:错怪


观察时间:***

观察对象:凡凡、玲玲

观察记录:

连续几天早晨,我都看见玲玲手上拿着两份牛奶,在那边说笑着。可能是她平时的表现让我心想:这孩子怎么老拿凡凡的牛奶啊。太欺负人了。也没有问她原因,上前就批评她:让她不要拿别人的东西。这个早晨,我仍看到她拿着凡凡的牛奶,我忍不住就去问她:“你有牛奶,为什么还要拿别人的啊?”她很无辜的看着我,旁边的小朋友说道:“老师,是吴亦凡不会咬牛奶袋子,他让冒林玲帮他咬的。”听完,我看着玲玲,问她:“是吗?”她点点头。我连忙道歉:“不好意思,老师错怪你了。把牛奶给吴亦凡,让他自己想办法。”我问凡凡“你真的不会咬吗?”他只点头,然后我就教他,其实他还是会的,只是自己依赖惯了。

分析:

这件事,给了我一个讯息,现在孩子都太依赖别人,即使自己会,只要有人帮忙,他就不会去做。基本是独生子女,都宠着爱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可能是孩子一直由爷爷奶奶带,隔代惯么,舍不得孩子做,什么都弄好了给他。可是仔细想想,都大班了,明年就上小学了,还这么依赖,而且这位小朋友甚至在课外随地大便,甚至到现在鞋子都会穿反。我们应该要多跟家长们沟通,共同来解决。除了学校引导外,更为重要的是家庭的教育。要让他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减少对别人的依赖,养成良好地生活习惯。

相关推荐

  • 小班9月幼儿个案观察记录:搭积木、大型玩具 观察记录:早晨来园,阳阳被奶奶抱在手里,一边哭一边说:“不要,不要!”我从奶奶手里接过阳阳,阳阳哭得很伤心,有时还踢打老师。到了吃午饭的时间,阳阳坐在桌子旁边始终不肯动手。我走上前,问:“阳阳,怎么啦...
    2020-03-18 阅读全文
  • 中班观察记录:想要的是让还是争 中班观察记录:想要的是让还是争 吃点心的时候,老师端出了一盘草莓。老师问小朋友,你想要哪颗,小朋友争着说,要大的、要小的、要最红的。老师说,请要小的孩子举起手,然后把大的、红的草莓分发给了他们,却把小...
    2021-05-06 阅读全文
  • 幼儿园观察记录:教师观察记录 观察时间:4月观察年龄:6岁情况分析: 闵徐晓是女孩,她在各方面能力比较强,且比较文静;彭丹枫是个比较活泼调皮的小男孩,今天进行玩理发店游戏活动,谁来当理发师呢?小朋友的手都举得高高的,老师选了晓晓...
    2020-08-11 阅读全文
  • 幼儿园观察记录:观察笔记 观察笔记观察时间:五月份观察对象:全班幼儿观察目的:班级的纪律较为松散,孩子的行为较为散慢。 观察事件: 吃午饭时,小朋友表现得有些不安、急燥,说话声音由小声到大声,我提醒小朋友:进餐要安静。小朋友稍...
    2020-08-11 阅读全文
  • 幼儿园观察记录:大二班观察记录 幼儿游戏行为观察记录 区域名称:美工区 时间:3.15 对象:候嘉豪 观察过程: 候嘉豪在选择了纸泥制作区后显得非常的有兴趣,他先是有耐心把报纸浸湿,然后开始撕报纸,但在撕的时候不是很仔细,...
    2020-08-11 阅读全文

观察记录:早晨来园,阳阳被奶奶抱在手里,一边哭一边说:“不要,不要!”我从奶奶手里接过阳阳,阳阳哭得很伤心,有时还踢打老师。到了吃午饭的时间,阳阳坐在桌子旁边始终不肯动手。我走上前,问:“阳阳,怎么啦...

2020-03-18 阅读全文

中班观察记录:想要的是让还是争 吃点心的时候,老师端出了一盘草莓。老师问小朋友,你想要哪颗,小朋友争着说,要大的、要小的、要最红的。老师说,请要小的孩子举起手,然后把大的、红的草莓分发给了他们,却把小...

2021-05-06 阅读全文

观察时间:4月观察年龄:6岁情况分析: 闵徐晓是女孩,她在各方面能力比较强,且比较文静;彭丹枫是个比较活泼调皮的小男孩,今天进行玩理发店游戏活动,谁来当理发师呢?小朋友的手都举得高高的,老师选了晓晓...

2020-08-11 阅读全文

观察笔记观察时间:五月份观察对象:全班幼儿观察目的:班级的纪律较为松散,孩子的行为较为散慢。 观察事件: 吃午饭时,小朋友表现得有些不安、急燥,说话声音由小声到大声,我提醒小朋友:进餐要安静。小朋友稍...

2020-08-11 阅读全文

幼儿游戏行为观察记录 区域名称:美工区 时间:3.15 对象:候嘉豪 观察过程: 候嘉豪在选择了纸泥制作区后显得非常的有兴趣,他先是有耐心把报纸浸湿,然后开始撕报纸,但在撕的时候不是很仔细,...

2020-08-11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