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观察记录:喝水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1-05-10 幼儿园观察记录 区域观察记录 幼儿观察记录幼儿观察记录:喝水的故事
几乎每个班级在组织孩子喝水环节时,都能遇到爱悄悄"逃离"喝水现场的孩子,为了让孩子了解水对人健康及生命的重要性,让他们知道我们有清甜干净的水喝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我们常常口头教育孩子,可是口说无凭,他们以为老师只是在吓唬他们,在编故事,有这种想法不是孩子的错,是他们感受的太少,不知道同一片蓝天下,在外面的世界有着与他们年纪一般大,却过着截然不同生活的另一群孩子,仅仅是喝水,他们都不能满足。为此,我下载了关于母亲水窖的视频给孩子观看并讲解。看着,他们知道干旱地区找水源的艰辛,喝水的艰辛,没有水喝身体的状况,当看到屏幕上打出"妈妈,我渴!"的时候,丫丫眼睛湿润了。
我问她,你为什么要哭啊?
她说:他们没有水喝,很可怜。
我说:已经有很多好心人帮助他们了,他们要造母亲水窖,储存很多干净的水。
她说:那我也要帮助他们。
然后和孩子们谈了我们喝水的时候应该怎么喝,大家怎么样来节约生活中用的水。Yjs21.COm
老师、父母对孩子的希望总是美好的,希望家长能配合幼儿园的活动,让孩子明白我们的水源来之不易,多多自觉地喝水,珍惜生命之水。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喝水的故事
今天户外活动时,我带孩子们在大沙池进行玩沙游戏,可能是今天天气热的缘故,玩了一会儿孩子们的额头上就浸出了汗珠,我赶紧把孩子们的外套脱了下来,可刚刚过了半个多小时的时间,孩子们都说渴了要回去喝水,我也有点口干舌燥,于是抱着一大堆孩子们脱下的衣服带着孩子们急冲冲地回到活动室。孩子们在我的要求下洗完了手,都迫不及待地取水杯喝水。我也马上拿上茶杯,来到保暖桶旁准备倒开水喝,看到孩子们都有序地排着队伍喝水,我便走上前倒了点开水,急忙喝了起来。“老师,你怎么不排队就倒开水喝呀?”我刚把水杯举到嘴边,就听到了晏柏林的问话,我愣了一下,不知道该怎么来回答。“你不是告诉我们,人多时候要排队,不能抢先吗?”是啊,平时,我时常教育孩子们:喝水、洗手人多时候要排队,不争不抢,一个挨一个。然而,今天我自己却违反了。我赶紧对小朋友们说:“对不起,老师做错了,老师也排队喝水”我立刻走到队伍最后,排队饮水。
由此,我深深感到:哪怕是点点滴滴小事,作为老师,也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因为你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的对象,所以,在孩子面前,我们一定要言行谨慎,以良好的形象实实在在为幼儿做出一个好的榜样。
观察记录:阅读吧的故事
观察时间:**年**月
观察地点:室内阅读游戏区
观察班级:中三班
区域游戏开始了,今天的“阅读吧”新添了新的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小雅对这一绘本很感兴趣,刚坐下来就开始打开这一绘本看了起来,因为是新的绘本,所以很多孩子都愿意看,大家你说一句,我说一句,都能把故事的大概内容讲出来。我在幼儿看完之后,完整的讲述了故事内容,幼儿也基本能了解故事内容。所以我就请小雅来复述一下故事内容,发现小雅不但能清楚的表达故事的内容,而且能抓住一些关键性的词语,感受故事的幽默,理解故事的大概内容。晓川和同同发现有了新的绘本也来向小雅借来一起认真的看了起来。
回应策略:
《猜猜我有多爱你》是一个很优美、很有意境的、表达浓浓的爱的故事,我们在引导幼儿理解欣赏故事时,要分析故事的重、难点,引导幼儿去理解。故事中,要让幼儿知道大兔子和小兔子之间发生了一个什么事情,知道它们都用了哪些方式来表达爱。所以我先制造疑问让幼儿猜想,然后再让幼儿去理解。复述故事并不仅仅是枯燥的语言复述,经过理解、欣赏,幼儿已经对故事有了自己的解读,这种解读除了用语言来表现外,还可以通过声音、动作、表情来丰富。教师要丰富幼儿表现故事的形式,可以采用分角色的方式,孩子们扮演小兔子,老师扮演兔妈妈来表演整个故事,这样孩子们可以参与其中,会觉得更有趣。
幼教随笔:喝水的故事
由此,我深深感到:哪怕是点点滴滴小事,作为老师,也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因为你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的对象,所以,在孩子面前,我们一定要言行谨慎,以良好的形象实实在在为幼儿做出一个好的榜样。
今天户外活动时,我带孩子们在大沙池进行玩沙游戏,可能是今天天气热的缘故,玩了一会儿孩子们的额头上就浸出了汗珠,我赶紧把孩子们的外套脱了下来,可刚刚过了半个多小时的时间,孩子们都说渴了要回去喝水,我也有点口干舌燥,于是抱着一大堆孩子们脱下的衣服带着孩子们急冲冲地回到活动室。孩子们在我的要求下洗完了手,都迫不及待地取水杯喝水。我也马上拿上茶杯,来到保暖桶旁准备倒开水喝,看到孩子们都有序地排着队伍喝水,我便走上前倒了点开水,急忙喝了起来。“老师,你怎么不排队就倒开水喝呀?”我刚把水杯举到嘴边,就听到了李善鹏的问话,我愣了一下,不知道该怎么来回答。“你不是告诉我们,人多时候要排队,不能抢先吗?”是啊,平时,我时常教育孩子们:喝水、洗手人多时候要排队,不争不抢,一个挨一个。然而,今天我自己却违反了。我赶紧对小朋友们说:“对不起,老师做错了,老师也排队喝水”我立刻走到队伍最后,排队饮水。
由此,我深深感到:哪怕是点点滴滴小事,作为老师,也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因为你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的对象,所以,在孩子面前,我们一定要言行谨慎,以良好的形象实实在在为幼儿做出一个好的榜样。
幼儿观察记录
观察目的
幼儿在沙坑游戏中的交往能力
实录
户外混龄游戏开始后,赵逸晴和兰伊朵带好手环来到沙池,赵逸晴用小铲子把沙装进竹筒里,可是竹筒比较细,光用铲子装沙需要很久才能装满,于是边上的兰伊朵找来了剪好的牛奶桶,利用漏斗的方法,很快把竹筒装满!紧接着,赵逸晴做起了竹筒饭,兰伊朵说:“这个都是饭,没有菜吗?”赵逸晴:“我们可以采一些。”于是她们将饭倒入竹扁内,做起了味道可口的竹筒菜饭。看到赵逸晴在竹扁上印出自己的手印,兰伊朵对我说:“老师,我们可以给竹筒饭做成小动物的形状,我妈妈给我蒸的馒头就是小动物的形状。”教师:“可以啊,你们去材料框里找一找有没有倒模工具。”兰伊朵找来了一直“小乌龟”工具,尝试把“竹筒饭”放到工具里再倒置过来,拿起工具的一瞬间,她们俩期待着,可是第一次失败了,于是有继续尝试,3次之后,终于成功做出了“小乌龟竹筒饭”。
分析
孩子们在沙坑中的游戏是他们生活经验的再现,游戏的主题因同伴、材料等不断丰富延伸。沙坑是小班孩子喜爱的活动场地,低结构的沙能在孩子对游戏情节的想象中变成食物、宝藏等,玩沙的工具也有各种不同的用处,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也在不断地想象和创造情景。小班孩子从独自一人游戏慢慢发展成为结伴游戏,继而向合作游戏发展。从最初的赵逸晴独自一人做“竹筒饭”、到两人合作烧“竹筒菜饭”,再到最后的给“竹筒饭”做造型,我看到了她们渴望伙伴及交际交往的能力,这一种互帮互助良性的交际循环。
策略
1.沙工具的低结构、多样性。玩沙的工具不局限于传统的塑料玩沙工具,丰富玩沙材料,可以从孩子日常经验中的物品入手,如:厨房中的锅碗瓢盆、卫生间里的毛巾脸盆等等,可以从低结构材料入手,如:木棒、皮筋、白纸、易拉罐等等。
2.经验知识的丰富。孩子对周围的生活环境有一定观察,从做“竹筒饭”可以看出孩子对超出生活经验知识的渴望和想象。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经验,在课堂内外寻找契机渗透科学、知识,丰富孩子们的日常经验、拓宽孩子们的精神领域。
3.游戏主题的明确。今天的玩沙游戏,老师并没有规定主题内容,属于“散养式游戏”。孩子全凭个人喜好、想象,自由游戏。教师可以在游戏活动开始前,丰富孩子们的经验、知识,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得到延伸,也可明确符合生活经验的场景,让孩子在同一个经验情景中互相开展游戏。
观察记录:故意的犯规
观察内容:故意的犯规
观察时间:**年**月**日
观察地点:操场
观察对象:宸宸
观察目标:在游戏时能够遵守游戏规则
观察描述:
经过上一次的体育游戏“木头人”之后,宸宸对参加体育活动明显有了一些兴趣,现在能够积极参加游戏活动了,但是在玩游戏时又开始出现一种情况:故意违反游戏规则。比如在玩游戏活动“老狼老狼几点了”的时候,宸宸故意跑得很慢让老狼抓住,上次玩“木头人”游戏的时候故意晃来晃去,今天下午的体育游戏《找鸡妈妈》,其他幼儿都在我的引导下蹲下低头抱膝,变成了圆溜溜的小鸡蛋,等待妈妈的呼唤,然后破壳而出。而宸宸就故意在地上爬来爬去,或者干脆蹲在地上来回晃动。当我邀请幼儿来当鸡妈妈时,我看到他也举起了小手,很想参加。
分析反思:
宸宸是个很机灵的孩子,他很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当我在表扬其他幼儿时,他很想吸引我的注意力,于是就想到了“故意犯规”这种方式,如果这时我把他请到上面,那么他的“目的”就达到了,他就会觉得这种方法非常管用,并且以后都一直用这种方法引老师“上钩”。
解决策略:
一开始,我选择了冷处理的方法,旁敲侧击的对他周围的小朋友进行指导,希望能看到他认真的进行游戏,并抓住机会进行表扬,但是这个方法并不管用,他发现老师没有关注到他的“犯规”后,便在一旁自己玩起来。于是,我走过去,问:“你想不想来做鸡妈妈?”他微微地点了点头,“如果你能连续三次都变成“健康的”(能按要求做出鸡蛋造型)鸡蛋宝宝,遵守游戏规则,那我就请你来做鸡妈妈,好吗?”他开心地说:“好!”在接下来的游戏开始后,他果然不再“犯规”,非常好的完成了三遍游戏,我也履行了自己的承诺,并请他做鸡妈妈,找出“健康的”鸡蛋宝宝,并把它孵出来。他在检查别人动作的时候,同时也巩固了相关经验,在游戏结束后,宸宸主动跟我说:“老师,我下次一定好好遵守游戏规则!因为这样才能尽情地玩游戏。”
幼儿个案观察记录
背景分析:
通过与幼儿的交谈以及阶段性的观察、方法实施再次通过以下几方面,对缺乏规则意识幼儿进行二次观察记录:
幼儿姓名:辰辰
幼儿在园情况:
1.集体活动:
通过老师与辰辰的谈话及协商设立游戏活动,他能短时间的在老师的要求下不随意离开座位,但还是会阶段性的在教室的不固定地方出现。还会出现影响到其他幼儿进行活动的情况。(需要循序渐进)
2.区域活动:
他在活动中曾随意进区,但教师了解到幼儿喜好后让辰辰自主选择,并提出要求鼓励帮助幼儿,为使孩子逐步意识到做事要有规则性。
3.户外活动:
他虽不听从老师的要求,无规则的随意在户外玩耍。但教师关注他的机会较多。为了让孩子感受到教师喜欢他,有时还和他在活动场地玩耍。并逐步提出新的要求,孩子的表现不反感,很开心。
4.进餐情况
进餐时:他随意性较严重,不是说话影响别人就是行为影响。对此教师通过游戏法、比如(口头游戏和竞赛游戏等)吸引他的注意力,有时采取孩子们感兴趣的游戏帮助他融入班级活动,能和同伴友好相处。
5.午休情况
前期教师了解辰辰因在家中没有养成午休的习惯,使得幼儿出现午休不佳影响他人的问题。多次与家长的沟通后,暂时使用家长的陪伴方法帮助幼儿,让幼儿尽快入睡,渐渐养成午休的好习惯。
6.在家情况
因幼儿家庭教育是父母和老人共同教育。因两代人的教育方式不一致,导致幼儿出现缺乏无规则意识。就此教师与两代人分别谈话,沟通。使家长、教师的教育意见达到一致。虽然听到家长说到幼儿改变较小,但老师看到了辰辰的进步。
阶段性总结:
在一段时间内,幼儿来园喜欢模仿一些语言对话及行为动作。虽然有正反两面,但让老师有了新的想法及教育方法。需要在下阶段的观察、实施中,找出有效帮助幼儿的方法,增强幼儿有规则的意识。
幼儿观察记录:穿鞋
幼儿观察记录:穿鞋
每次小朋友起床后,我们三位老师都要帮他们检查鞋子穿的对不对,每天都有小朋友穿反鞋子,而且有的叫他们换过来之后还是反的,这让我们三位老师很烦恼。
于是我想到了一首以前小朋友学过的儿歌《鞋宝宝》,我觉得儿歌的内容很好,对小朋友是否穿对鞋子帮助很大,于是我把这首儿歌运用到了生活中,每次小朋友起床后,我就叫他们一边把小脚并拢,一边念儿歌:“两只鞋宝宝,一对好朋友,穿对了,高兴头碰头,穿反了,生气背对背。”我让小朋友相互检查,看一看鞋宝宝是生气了还是高兴了,我看见小朋友都认真的检查起来,嘴里还说着:“高兴了”“生气了”,我对平时经常穿错鞋子的小朋友会单独讲解,教他们怎样检查自己的鞋子,怎样让鞋宝宝高兴起来,小朋友好像都很乐意。慢慢的,我让小朋友当起了小老师,让小老师带着小朋友边念儿歌边检查鞋子,特别是让平时常穿错鞋子的小朋友来检查,过了一段时间,我觉得穿错鞋子的小朋友越来越少了,让我们三位老师很惊喜。我们知道这只是一个好的开始,以后还需我们老师继续正确的引导。
通过这件事,我觉得老师要懂得学以致用,其实平时老师身边有很多的儿歌、歌曲、故事等,如果能把他们正确的运用到生活中,要比老师不厌其烦地反复讲解,效果要好的多,这样既有利于孩子们掌握知识,又能提高他们的行为习惯,一举两得。
幼儿户外观察记录
今天玩的是户外活动自主区,这个区域也是孩子们特别喜欢的区域,孩子们选择好自己要玩的开始玩起来。我来到了小餐厅,服务员轩轩无所事事,而史老板站在门口吆喝。“史老板?你们餐厅的厨师呢?”我自己就是厨师,可是我要招呼客人没法做饭。“那现在客人来要吃饭了”,史老板放下菜单开始去炒菜,拿盘。
现象分析
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有了明显的角色意识,他们都很希望扮演自己心目中想要成为的人。可是对于扮演成某个角色后具体应该怎么做还是很模糊。
实施措施及效果
游戏需要规则,明确的角色分工,这样才能在游戏中履行自己的职责。我找到了服务员轩轩,轩轩说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我提示她,那你想想去餐厅吃饭的时候,那里的服务员是怎么做的呢?她立马拿来一张菜单给我,待我点好菜她还递给我一瓶果汁让我慢慢等着。
不一会儿,厨师做好了饭,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小客人来吃饭,史老板一边做饭招呼服务员帮他上菜。大家终于都有事情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