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我不想让爸爸走
发布时间:2021-05-05 教育随笔 小班教育随笔 教育教学随笔今天薛凯铭一直不开心,早饭时他摇着脑袋说不吃了,他说在家里吃过了。集体活动时他像往常一样静静的听老师讲课,小朋友积极参与,他也没主动参与进来,薛老师邀请他参加活动,他才磨磨蹭蹭的参与到活动中。中午吃了很少就不吃了,散了会步就上了床准备睡觉了,他一声不吭的躺到小床上,把被子盖住了自己的脑袋,我喊他把被子拉下来,他把被子拉下来后就趴着,把脸藏在了小枕头上,我让他躺着睡,他转过脸的时候,我发现了他眼角的泪珠。我急忙走过去,问他:“你怎么了?肚子疼吗?”他摇摇头,“有小朋友欺负你吗?”他还是摇摇头。“你哪不舒服,告诉我”他小声的回答:“我没有哪里不舒服。”,我疑惑的问:“那你怎么不高兴了?”他的眼泪又瞬间落了下来。“我不想让爸爸走。”“爸爸什么时候走?”“今天就走。”我也跟着有点难过了。孩子爸爸在山区当兵,一年回来一次,在家陪不了孩子几天假期就到了,孩子是真心的不舍的爸爸离开自己,再见爸爸时又得等明年了。孩子心里一定难过极了。我摸了摸他的小脑袋:“爸爸会很快就回来的,他也不舍得你,等他一有假期就会回来看你的,爸爸那么疼爱你,他不在你身边的时候都会很想你的。”他点了点头擦了擦眼泪,闭上眼睛一会睡着了。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有哪个做父母的不想陪在孩子身边,陪他们笑,看他们闹,参与一个生命的成长,收获一生中快乐的时光。作为战士的爸爸一样想长久陪在孩子身边。没有他们背井离乡,忍痛割爱,守卫和平的家园,哪来幸福温馨的小家,向他们致敬!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延伸读
教育随笔:老师“我不想走”
有人说,孩子能给人带来心灵的震撼。
在我班里有一个特殊的女孩叫小杰,她是一个先天疣女孩,不会说话。班里的孩子们都不愿意和这个怪怪的小女孩做朋友,甚至还会欺负她。教育活动结束后,孩子们喜欢“和她说话”可小杰不会说话,只会啊啊啊的乱叫,他们喜欢一遍一遍的叫她的名字,她便兴奋地啊啊的答应着,孩子们把这当成了乐趣。
我试图制止小朋友这么做,但是小杰兴奋地反应让我于心不忍。毕竟这段时间是她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候啊。有一天,无意中我发现有个小朋友在叫“傻子王小杰”,我一惊,慌忙起身去制止,还未开口却意外的看到小杰在远处低着头哭了,我的心里忽然感觉到一股莫名的酸楚。虽然我几经制止和批评,但还是有几个调皮的孩子不时的叫一声“傻子王小杰”,而这时小杰总是会偷偷地哭。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当小朋友们渐渐喜欢上小杰的时候,她却要到特殊学校去上学了,临走的前一天中午,小朋友们突然嚷嚷起来:“王小杰你别走了,我做你的好朋友,你还留在咱们班吧!”“我爱你王小杰,我要每天都和你一起玩!”看着低头满脸流泪的小杰,再看看那帮淘气又可爱的孩子们,我的眼睛也湿润了。
临走前,小杰拽着我的衣服,眼睛湿润的看着我,久久不愿离开教室,我知道小杰的心里是啥不得这个班,啥不得班里的小朋友,只是她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
教育随笔:娃娃家的“爸爸”
教育随笔:娃娃家的“爸爸”
玩“娃娃家”游戏了,我向孩子介绍新材料:围裙,告诉他们这是妈妈烧菜时围的,并且示范了围裙的围法,要在后面打个漂亮的蝴蝶结,如果宝宝不会打,可以请爸爸或者老师帮忙。
漂亮的围裙一下子吸引了许多孩子的目光,纷纷表示要做妈妈,要给娃娃烧饭吃。于是,当我请“爸爸”去请一位“妈妈”时,孩子们很快行动起来,请到的“妈妈”相当神气,马上去戴上围裙,但是自己不会打结,旁边的“爸爸”这时也乐意上去帮忙。但是范涵宸一个人没动,也不去请“妈妈”,我就上前问他:“宝宝,怎么了?还不请“妈妈”去?”他一脸的不情愿,慢腾腾地去请了坐着的王泳懿,两人去了“小卧室”。
当我从其她区域回来时,发现“小卧室”只有芊芊一个人在,宝宝不在娃娃家了。我一找,原来跑到美术区去涂色了。我上前问他:“爸爸怎么出来了?啵啵饿了,在家哭呢!”他回答我:“我不要做爸爸。”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妈妈有围裙的,可以戴着烧饭,我没有。”我继续说:“那爸爸可以抱娃娃啊,爸爸力气可大了,是不是?”他听了,才点点头跟着我回到了“小卧室”。
后来几天的游戏中,我重点观察了宝宝,发现他在游戏时常常脱离岗位,一会走出家门,到别的家看看,玩玩,有时甚至把自己家里的东西拿到别人家去,仿佛自己的家不够吸引他。
幼儿在游戏中经常会遇到缺乏角色意识,出现离岗、串位等情况。案例中航航的离岗主要原因是失去了对爸爸这一角色的兴趣,无所事事,
在观察中我发现天天虽然聪明、有主见,但在遇到困难时仍然会有生气等消极表现,这也符合幼儿的特点。可贵的是,天天并没有逃避,而是想出办法来达到目的,这反映了天天良好的个性品质,很是值得班上孩子学习的。
教育随笔《狐狸爸爸鸭儿子》
《狐狸爸爸鸭儿子》是一本充满爱的温馨绘本。值得欣慰的是,在活动中发现幼儿的本性是纯真、善良的,大班孩子,他们能体会到故事中的爱和温馨,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爱。活动后发现,大班幼儿的表达欲望很强烈,发言面很广,但这也让教师很容易犯下时间把握不当的错误,在本次活动中,我在最后完整阅读结束后发现,本次活动我用了36分钟,这样的时间明显过长了。反思整个活动,我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集体阅读环节,由于幼儿的思路很清晰,想象力和自己的见解十分丰富,为了鼓励他们积极举手的良好表现,所以我请了过多的幼儿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时间自然失控了。
这样的情况在语言活动,特别是绘本阅读活动中特别容易出现,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对每个环节的时间把握上需要更严谨,在设计教案时,要对每个环节的时间安排尽量科学严谨,而在活动中,更要看好时间,掌握好引导作用。另外,由于人数过多,如果为了照顾到发言面的问题,可以分班教学,24个幼儿又能保证更多幼儿的发言情况,又能更好的把握时间,提高绘本教学质量。
教育随笔:从“解放军爸爸进课堂”想到的
“哎,马老师,今天教研会要求我们要举办一次家长进课堂活动,之前咱们幼儿园从来没搞过这项活动,怎么和家长说才能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呢?要是家长都不愿意来,不敢参加怎么办呀?”刚开完教研会,我的头一个有两个大,一路嘟嚷着走进教室。我们是个新建幼儿园,一切活动从零开始,这家长进课堂,我还真没搞过,心里也真是有点怯,万一家长没人敢来,或者来了组织不了,把活动搞砸了,怎么收场?算了,先试试吧,实在不行了,我帮家长一起备课,组织活动算了。于是,我在班级群里发起了活动告示,征集志愿者。没想到,刚一发布活动,琦琦爸爸就积极报名“老师,我来上课吧!我这几天好好准备一下,写好教案先让您指导指导。”“咦,这琦琦爸爸不是在部队里吗,他会上课吗?到时候不会把活动搞得和给士兵训话一样了吧?”我心里暗自嘀咕。得了,先别想太多,且耐心等他的消息吧!
三天后,琦琦爸爸给我发来了教案,我一看,好家伙,还挺详细,活动名称是《现代通迅技术的变化》,洋洋洒洒写了有4页纸,还制作了生动活泼的PPT呢!本次活动详细介绍了从古至今通迅技术的变化过程,从神话传说里的千里眼、顺风耳,到外国童话里的圣诞老人,再到我国古代的“烽火台”、“驿站”、“飞鸽传书”,现代的电报机、邮局、电话、平板电脑、手机等等,生动形象的展现了通信技术的变化过程,图文并茂,精彩极了。除了认真详细的教学设计,他的课前准备也非常充足,电报机,对讲机,手摇电话,纸杯电话……样样齐全,活动中还设计了有趣的游戏,我简直被家长如此认真的备课震惊了,立即与琦琦爸爸联系,敲定了上课时间,下午,他又专门来园与我研讨了活动细节,这一番准备下来,让我都对这次家长进课堂的活动充满了期待。
活动如期举行,不出所料,非常成功!首先,他们一亮相,就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琦琦爸爸穿着军装,带了两个站友一起来上课,当他们把电报机、对讲机、手摇电话一一展示出来时,孩子们的好奇心完全被吊起来了,再加上有生动的课件、有趣的游戏来辅助教学活动,真是完美的一课!
课后,看到他们几位挺拔的站姿,我忽然灵光一闪:我们平时每周一的升旗活动,小朋友总是走不好队形,甩不好旗,这不是有现成的解放军叔叔吗?不如让他们给我们展示一次标准的升旗仪式吧!于是,我试着询问了琦琦爸爸,向他说出了我的请求,没想到,我们一拍即合“可以的,白老师,作为家长,能参与孩子的成长,为班级出一份力,是我的荣幸!”于是,我们就升旗活动又商讨了详细的方案,设计好了出旗的路径,走位等细节,一场庄严又可亲的升旗仪式就和孩子们见面了。
那一周的升旗仪式,我们的孩子一个个腰杆挺得倍儿直,一整天都以解放军班级自称,老师们都给孩子们投去赞赏的目光,他们的脸上溢满自豪的表情!
初次看到了家园共育的力量,我心里对班级工作也充满了信心。于是,趁热打铁,我又向家长发出了第二次家长进课堂的邀请,这次,泽泽爸爸积极响应,他是一位高中的化学老师,准备的是一节有趣的科学小试验,活动名称是《神奇实验室》。这位不愧是搞教学的,对自己的活动充满信心,设计好活动直接和我约好时间就带着材料来上课啦!
他给自已设定了科学博士的角色,还准备了一个白大褂,瞧!这白大褂一上身,还真有几分科学博士的架势。他精心设计了三个科学小试验,以“寻找间谍”为导索,带着孩子们一路闯关做试验,深入浅出的让孩子们了解了小苏打与水相遇会产生气体,碘与淀粉相遇会呈现出颜色等奇妙的科学现象,给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播撒下科学探索的种子。活动结束孩子们都争着和泽泽爸爸拍照合影,还亲切的称他为“明星爸爸”。泽泽脸上的表情别提多自豪啦!
一系列家园共育活动的展开,让我看到了新的教育方式,看到了家园共育的力量,每次家园共育活动后,我都会及时在班级群上传活动照片,对参与活动的家长公开感谢,并向家长们反馈家园共育活动开展后孩子们的积极变化,让每次活动落在实处,让更多家长看到家园共育的力量,影响更多的家长参与我们的家园共育活动。
陈鹤琴教育思想认为:“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因为儿童与父母的亲和力很深,相处的时间长,他们对儿童的影响也较大,往往儿童在学校得到的一些好处,抵挡不住家庭不利环境的影响;因而现今的中国家庭,更有联络的必要。”
可是,怎样才能把家园共育做好,做在实处呢?我觉得,做到这几点很重要:1.建立在家长需要基础上的家长工作。2.把搞好家园共育的切入点直接放在幼儿身上。3.通过日常活动、环境影响家长的教育观和教育行为,使家园共育日常化。4.由教师、幼儿、家长三方形成互动的良性循环,创设赏识的大环境。
家园共育对于家庭和幼儿园而言是一个共同受教育的过程。家长的教育知识与能力也需要有一个学习和实践的过程,整合家庭教育资源,达成有效地家园合力就为家长提高教育水平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机会,能够帮助家长树立教育好子女的信心,获得教育的知识经验,就幼儿园教育而言,在整合家庭教育资源,达成有效的家园合力的过程中可以帮助教师不断改进和修正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同时,整合家庭教育资源,达成有效的家园合力,就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的教育资源并发挥其作用,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教育随笔:娃娃家家里的爸爸
大区域活动时间,你来到娃娃家做爸爸。你拿了一大叠的钱,来到小超市,看到了一个章鱼毛绒玩具。你兴奋地说:“哇!章鱼!还是红色的!”你赶紧将它拎在手里,又去了超市的“水果区”,你拿了一串葡萄,说:“家里好像没有水果了,买点葡萄吧!”你买好东西,准备“回家”的时候,看到妮妮不开心,你说:“妮妮,你怎么啦?”妮妮说:“我想去小吃店买东西,可是我没有钱!”你看了看自己手里的钱,想了想说:“我给你一点吧!”你拿出了一张绿色的,一张黄色的纸币,边递给妮妮,边说:“这个给你!”妮妮说:“这么一点点啊?”你说:“没关系的,你先去用,等下没了再给你!”
在这里,我发现了怎样的学习?
你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知道作为爸爸,去超市买东西,除了要买自己喜欢的东西,还要买家里需要的,是个不错的“爸爸”哦!当你看到妮妮的时候,你会去关注她的表情,从而解读出妮妮的开心与否;你会去询问,并帮助她。看得出来你对同伴很关心,乐于帮助他人,且有一定的洞察能力。
下一步的机会和可能性
天天对超市游戏很感兴趣,爸爸妈妈可以经常带天天去超市逛逛,了解超市买东西的规则,适当了解一下钱币。天天对同伴很关心,希望这样的品质一直保持,对同伴、长辈都关心,这样的天天谁都喜欢!
教育笔记:《爸爸妈妈陪陪我》
教育笔记:《爸爸妈妈陪陪我》
我们班有一个调皮的小男生,他是班里年龄最小的孩子,上学期开学我们老师就注意到了他,经过一个学期的适应和教育,孩子已经开始慢慢进步。
在集体教学活动时,孩子们都按照老师的要求,坐坐好,跟着老师的思路认真听讲。阳阳却喜欢到处跑,破坏老师的环创,捏捏这个朋友的脸、拍拍那个小朋友的头、站在椅子上跳、拿着画笔到处乱画、甚至还经常会突然跑过来抱着老师的腿不肯松手,不管怎么说都不听;中午午睡时,一会说话,一会拿鞋子拍拍邻铺睡着小朋友的头。一会在床上翻来覆去,总之不能安静的入睡,不停的引起老师的关注;在户外活动时,他不跟着老师一起走,总是和小朋友打打闹闹,或者独自跑开,老师总是要格外注意他。
通过观察这位小朋友一系列的变化和分析其家庭原因我们老师得出了以下结论:
一、缺乏沟通和陪伴
这学期孩子的父母工作很忙,基本上都是爷爷接送,晚上回家后也很少有时间照顾他,更别说和他沟通交流,孩子除了看电视就没有其他活动,比较孤独,所以在幼儿园里总是刻意引起老师注意,对老师十分的依赖。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校,家长应该多多陪伴孩子,一起玩耍,一起吃饭,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更加有安全感。
二、对未知的好奇
面对未知的事物,这个时期的孩子好奇心尤其强烈,在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随着思维变化也会随之变化,这个时候,老师和家长都应该正视孩子的破坏行为,应设法了解孩子真正的需求和动机,给他提供适时的帮助,满足他的好奇心。
三、缺乏自理能力和规则意识
孩子的家长工作忙,能帮孩子解决的事情就快速处理了,也过于依赖幼儿园;家长和长辈也十分溺爱孩子,剥夺了孩子独立完成事情的机会,使孩子形成了依赖心理。家长应该多引导多鼓励孩子自己完成事情。而不是在孩子需要帮助时采取批评或者直接家长完成。在家中应该培养孩子良好的作息时间和规则意识,不能一味的忙自己的事情,忽略的身边无人陪伴看动画片的孩子,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家长不加以制止,长此以往,不管老师在幼儿园如何培养教育,孩子还是不能很好的适应。这一时期家园合作才是对孩子健康成长最好的渠道。
经过我们老师的反思和商量,决定请孩子的家长来一趟幼儿园,就孩子近期的行为表现进行反馈,并且商量如何更好的引导孩子,希望爸爸妈妈能抽出一点时间来陪伴孩子,改变孩子的现状。
我的爸爸不好
就在今天早晨。
今天我们要举行父亲节的庆祝活动。酸酸妈妈问孩子们:“谁的爸爸好。”孩子们争先恐后的举起手来。又问一句“谁的爸爸不好?”。教室里鸦雀无声。只有一只小手,有点犹豫的举了起来,宝贝看看没有别的小朋友举手,又悄悄的放下了。
亲爱的宝贝,从平时与爸爸妈妈的交流中,我知道有时候,爸爸会在你犯了错误的时候打你。我猜你刚才举手的原因,一定是因为这个。
我一下子觉得很难过,特别难过。
亲爱的宝贝,老师深深的理解你此时的心情。因为老师小的时候,也会挨爸爸的打,有时候打得很厉害。所以从小,对爸爸就有一种没有理由的畏惧。我想
,你也是一样的。因为害怕,因为不理解,所以对爸爸有抗拒,甚至,拒绝亲近。
可是宝贝,你知道吗。当有一天,我觉得我长的足够大的时候,我听见我的舅舅说,你小的时候,你爸天天说,要把你打扮的漂漂亮亮的,成为村里最漂亮的姑娘。呵呵,我始终没有成为村里最漂亮的姑娘。可是那一刻,我懂了爸爸的爱。
宝贝,等你再长大一点,你会知道一个词,叫严父慈母。母亲的爱是海,包容一切。我们会在妈妈的怀里找到足够的自信和温暖。可是父亲的爱,是高山,有时在爸爸面前,我们可能会觉得自己很渺小,觉得自己不受重视,甚至,不受关爱。宝贝,终有一天你会明白,爸爸是在用另一种方式,让你找到除了母亲的爱之外,能够让你独立坚守在这个复杂社会中的脊梁。
亲爱的宝贝。一开始,我特别想把这件事情告诉爸爸,可是又觉得,对于一个父亲而言,这又似乎有点残酷。我想告诉你,也告诉爸爸的是,当你有一天可以独立飞翔的时候,你一定会明白,哪些我们曾经不太明白的委屈和小小怨恨,其实都源自一个父亲最深沉的爱。
我不要当爸爸了
娃娃家游戏一向是孩子们最热衷的,但今天游戏进行了没多久,政霖忽然跑过来对我说:“老师,我不想当爸爸了!”我蹲下来问:“为什么呀?”他指着点心店说:“我要到点心店里去卖点心。
”原来,政霖看见点心店里的服务员忙得不亦乐乎,又想当服务员了。
我指着别的娃娃家说:“瞧那两个爸爸当得多好呀,你应该跟他们一样,今天继续当爸爸,明天老师再请你到点心店去。
”政霖应了一声,却远远地坐到了另一边的床上,没有回到娃娃家去。
看来,没答应他当服务员,他心里还挺不乐意的呢!我走过去轻轻地拉着他的手说:“你是谁的爸爸呀?”“米米。
”“你要是不做米米的爸爸了,他该多伤心呀!你想想,要是你爸爸不愿意做你爸爸了,你该多难过,米米也会难过的,对不对?”他点点头。
“那我们今天坚持做米米的爸爸,下次老师答应你做服务员,来,我们拉拉勾。
”在大手指和小手指的拉拉勾中,政霖这才开心地笑了。
小班孩子的角色意识比较淡薄,坚持性比较差,今天政霖的反应正是小班年龄特点的典型表现。
为了让孩子坚持自己的角色,我让孩子换位思考,以娃娃需要爸爸的爱为理由,激发他对娃娃的爱护的情感。
同时为了照顾孩子的情绪,以孩子喜欢的拉拉钩的形式许下承诺,满足他的游戏愿望。
在游戏讲评的时候,我又请政霖上来,表扬了他最后坚持照顾娃娃、坚持做一个好爸爸的表现,鼓励其他的小朋友也能在游戏中坚持自己的角色,增进孩子们的角色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