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鞋子上的宝石
发布时间:2021-05-04 教育随笔 小班教育随笔 教育教学随笔今天的区域活动时间,孩子们都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区域开始了游戏,建构区里几个小朋友在搭建高速路,图书区几个小女生坐在泡沫垫子上看书。我在手工区和孩子们一起探讨新投放的穿编玩具的玩法。过了一会后,我抬头看了一圈,我发现本来几个在图书区看书的小朋友头靠头挤在一起叽叽喳喳的说着什么,我以为她们在说什么感兴趣的事情。可是刚过了一会,就听图书区传来了挺高的声音“这是我的”“格格给我,给我”,见她们没有继续吵闹,我也没有继续关注那边。
教会了这边小朋友的玩具玩法后,我就去各个区域看看。来到图书区,几个小女生还在那叽叽喳喳的说着什么,我看到格格小朋友坐在垫子上,用手捂着鞋子。“不给了,”我说“怎么啦?”格格说“老师,她们都要我的宝石。”我问“什么宝石呀?”“我鞋子上的。”格格松开手,我看到格格鞋子上有好几朵用塑料钻石和珍珠穿成的珠花,珠花很漂亮但是因为线断了所以好多脱落了。几个小女孩手里都攥着几颗宝石,像小豆子似的。但还在问格格要。这么小的东西,孩子们拿着玩可不安全。我问“怎么老跟小朋友要东西呢?”几个小女生纷纷说“格格给我们的!”“那现在格格还愿意给吗?”格格说“我都快没有了!”“那孩子们记得老师说过不要玩这些小东西吗?”“记得”“为什么不能玩呢?”小朋友纷纷发言“因为很危险,”“容易放到嘴巴和鼻子里。”我看小朋友们还是很了解安全知识的,但是因为被宝石漂亮的颜色吸引了,就忘记了。所以我告诉小朋友们“这样的小东西是不能拿着玩的,而且格格的鞋子上没有了宝石就不漂亮了,老师帮你们收起来,放学时交给格格的妈妈,让格格妈妈帮她缝上,而且要缝牢固。”孩子们把宝石交给了我。放学时我交给了格格的妈妈。
事情就这样过去了,但我心中还有很多的感想:我们一定要及时去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以免发生任何不安全的事情;我们要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识;我们还要告诉家长尽量不要给孩子买这些有安全隐患的东西,把存在危险性的东西带来园。要牢记,孩子安全无小事。[OK语录网 968oK.CoM]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教育随笔:小班宝宝穿鞋
每次小朋友起床后,我们三位老师都要帮他们检查鞋子穿的对不对,每天都有小朋友穿反鞋子,而且有的叫他们换过来之后还是反的,这让我们三位老师很烦恼。
于是我想到了一首以前小朋友学过的儿歌《鞋宝宝》,我觉得儿歌的内容很好,对小朋友是否穿对鞋子帮助很大,于是我把这首儿歌运用到了生活中,每次小朋友起床后,我就叫他们一边把小脚并拢,一边念儿歌:“两只鞋宝宝,一对好朋友,穿对了,高兴头碰头,穿反了,生气背对背。”我让小朋友相互检查,看一看鞋宝宝是生气了还是高兴了,我看见小朋友都认真的检查起来,嘴里还说着:“高兴了”“生气了”,我对平时经常穿错鞋子的小朋友会单独讲解,教他们怎样检查自己的鞋子,怎样让鞋宝宝高兴起来,小朋友好像都很乐意。慢慢的,我让小朋友当起了小老师,让小老师带着小朋友边念儿歌边检查鞋子,特别是让平时常穿错鞋子的小朋友来检查,过了一段时间,我觉得穿错鞋子的小朋友越来越少了,让我们三位老师很惊喜。我们知道这只是一个好的开始,以后还需我们老师继续正确的引导。
通过这件事,我觉得老师要懂得学以致用,其实平时老师身边有很多的儿歌、歌曲、故事等,如果能把他们正确的运用到生活中,要比老师不厌其烦地反复讲解,效果要好的多,这样既有利于孩子们掌握知识,又能提高他们的行为习惯,一举两得。
教育随笔:鞋子里的虫子
中午一阵电话铃声惊醒了熟睡中的孩子们。电话是另外一个班级老师打来的,通知下午要进行拍球比赛,请做好准备。放下电话赶紧催孩子们起床,并一一给他们穿好衣服。孩子们陆陆续续地走出寝室去拿球了,没过一会儿就听见活动室传来“嘭嘭嘭”的打球声。我开始给孩子们整理床铺,无意间转头却发现浩博、成浩、李正等几个小朋友你拥我挤地趴在地上围成一团不知在干什么。见此状况,我忍不住说道:“你们几个在干嘛,还不赶快去拍球。”原本以为孩子们会马上起身走开,可是他们却不为我所动,依旧趴在那里。我声音不由自主地提高了:“你们不去拍球,趴在这里干嘛,刚才我和你们说话没听见吗?”只听浩博说:“老师,你快看,静如的鞋子里有虫子。”“净胡说,干净的屋子里,哪里有虫子?”我反驳着。“真的,不信你瞧瞧。”说完拿起鞋子让我看,顺着方向望去,果然里面有一只在动的“臭大姐”(地方方言)。“快,快把它倒出来踩死。”一旁的李正大声喊。“不行,它是好的,不能踩。”成浩急忙接过话来。“好的”“坏的”……两人争吵了起来。“老师你说是好的还是坏的?”旁边的浩博着急地问我。“它是害虫。”我给了一个肯定的答复。“那它为什么会在这里?”“为什么会跑进我们的教室里?”“为什么它不睡觉?”……孩子们的问题一个一个接着而来,眼见比赛的时间到了,于是我对他们说:“我们先把它用瓶子装起来,比赛完拍球再来讨论这些问题好吗?”孩子们愉快地答应了。
拍球比赛刚一结束,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来到瓶子跟前,很显然他们对这个小东西产生了兴趣。看到他们如此感兴趣,我心想这又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活动,让孩子们认识了解更多的知识。在活动中我给孩子们介绍了它相关的材料,讲述了“臭大姐”的特点、生活习性以及出现的季节等。对于他们提出的为什么会在小朋友的鞋子里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有意识的将问题抛给了他们:“你们说呢?”这时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嚷开了,有的说:“它也想要一双新鞋。”还有的说:“天太冷了,它想到这里暖和一下。”……孩子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于他们的想法我都给与了肯定,同时借助于今天的活动我又带领孩子们认识了许多的益虫跟害虫,使他们不知不觉的又掌握了许多书本上还没涉及到的知识,扩大了孩子们的知识面
今天这件小事让我再次的认识到教育无处不在,只要老师善于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的每个细小环节都会成为有价值的教育材料。生活中老师要多一些细心、耐心和灵活的引导,及时挖掘孩子感兴趣的事情,让他们主动探索研究,激发他们对新事物的兴趣,多倾听他们内心的想法。真正做到老师是指引者,孩子是探索者、创造者。
教育随笔《穿鞋》
每次小朋友起床后,我们两位老师都要帮他们检查鞋子穿的对不对,每天都有小朋友穿反鞋子,而且有的叫他们换过来之后还是反的,这让我们很烦恼。
于是我想到了一首以前小朋友学过的儿歌《鞋宝宝》,我觉得儿歌的内容很好,对小朋友是否穿对鞋子帮助很大,于是我把这首儿歌运用到了生活中,每次小朋友起床后,我就叫他们一边把小脚并拢,一边念儿歌:"两只鞋宝宝,一对好朋友,穿对了,高兴头碰头,穿反了,生气背对背。"我让小朋友相互检查,看一看鞋宝宝是生气了还是高兴了,我看见小朋友都认真的检查起来,嘴里还说着:"高兴了""生气了",我对平时经常穿错鞋子的小朋友会单独讲解,教他们怎样检查自己的鞋子,怎样让鞋宝宝高兴起来,小朋友好像都很乐意。慢慢的,我让小朋友当起了小老师,让小老师带着小朋友边念儿歌边检查鞋子,特别是让平时常穿错鞋子的小朋友来检查,过了一段时间,我觉得穿错鞋子的小朋友越来越少了,让我们三位老师很惊喜。我们知道这只是一个好的开始,以后还需我们老师继续正确的引导。
通过这件事,我觉得老师要懂得学以致用,其实平时老师身边有很多的儿歌、歌曲、故事等,如果能把他们正确的运用到生活中,要比老师不厌其烦地反复讲解,效果要好的多,这样既有利于孩子们掌握知识,又能提高他们的行为习惯,一举两得。
教育随笔:鞋子掉了
蕾蕾是一个文静漂亮的小姑娘,留着一个蘑菇头,挺可爱的。蕾蕾在吃饭是桌子上总是很干净,洗手时也从不会弄湿袖子,总之各个环节表象都很棒。
今天午饭后,我和李老师带着小朋友在院子里散步,一个声音传来:“老师,我的鞋子掉了,我不会提,提不上……”是蕾蕾的鞋子掉了。李老师带领孩子继续散步。我走过去和她说:“蕾蕾,把那只鞋子脱下来,先拉开拉链……说到这蕾蕾已经脱下了那只鞋子。:“蕾蕾,脱鞋子是先拉开拉链,再脱下来,那要想穿上鞋子呢就是先穿上再拉上拉链。来自己试一下。”看着蕾蕾轻松的自己穿上了鞋子,脸上露出了笑容,我也感到很欣慰。
孩子不知道其实他自己已经会做好多事情,只是没有没有自己去完成的机会。在老师的帮助下蕾蕾学会了如何穿上带拉链的鞋子。假若我及时过去他穿好鞋子,蕾蕾不会有成就感,更不知道再过多久自己才能会穿拉链鞋子。老师应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感受,去探索,去思考,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孩子感觉自己能行。
教育随笔:小鞋子的故事
教育随笔:小鞋子的故事
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弱,每次小朋友起床后,我们三位老师都要帮他们检查鞋子穿的对不对,每天都有小朋友穿反鞋子,而且有的叫他们换过来之后还是反的,我就想能用什么样的方法,让幼儿会正确的穿鞋子。
于是我想到了一首以前小朋友学过的儿歌《鞋宝宝》,我觉得儿歌的内容很好,对小朋友是否穿对鞋子帮助很大,于是我把这首儿歌运用到了生活中,每次小朋友起床后,我就叫他们一边把小脚并拢,一边念儿歌:“两只鞋宝宝,一对好朋友,穿对了,高兴头碰头,穿反了,生气背对背。”我让小朋友相互检查,看一看鞋宝宝是生气了还是高兴了,我看见小朋友都认真的检查起来,嘴里还说着:“高兴了”“生气了”,我对平时经常穿错鞋子的小朋友会单独讲解,教他们怎样检查自己的鞋子,怎样让鞋宝宝高兴起来,小朋友好像都很乐意。慢慢的,我让小朋友当起了小老师,让小老师带着小朋友边念儿歌边检查鞋子,特别是让平时常穿错鞋子的小朋友来检查,过了一段时间,我觉得穿错鞋子的小朋友越来越少了,让我们三位老师很惊喜。我们知道这只是一个好的开始,以后还需我们老师继续正确的引导。
通过这件事,我觉得老师要懂得学以致用,其实平时老师身边有很多的儿歌、歌曲、故事等,如果能把他们正确的运用到生活中,要比老师不厌其烦地反复讲解,效果要好的多,这样既有利于孩子们掌握知识,又能提高他们的行为习惯,一举两得。
教育随笔:鞋子穿反了
教育随笔:鞋子穿反了
每天的午睡起床后,在孩子们准备吃过点心前,我都会组织孩子们坐下来稍作休息,顺便也检查一下自己和同伴的鞋子有没有穿反,衣服裤子有没有穿整齐等等。这时,佑佑在睡室喊道:“老师,我不会穿。”我走进睡室蹲下身来,肯定的告诉她:“你会的,老师教你好吗?”她点了点头,不一会儿就自己穿好了裤子鞋袜。刚走出来,程程又喊道:“老师,轩轩的鞋子穿反了。”轩轩看了看自己的鞋子,立即换了过来。紧接着,灿灿又跑到我面前问我:“老师,你看我的鞋子对了吗?”我说:“你的脚穿得舒服吗?”(其实,他穿的是对的)他便走开了,可没想到他回去后,竟然把正的又换成了反的。小朋友提醒他,不对,穿反啦。灿灿把两只鞋子一起脱了下来,在那儿比划了半天,终于穿对了,很明显,孩子们都能穿好鞋子。
对于小班的孩子,大部分幼儿都能穿对裤子和鞋子。而对于这几个个案,我觉得原因有三个:一是家庭因素。家人过于溺爱孩子,任何事情都包办代替,帮助而不是教会。二是粗心使然。孩子们刚睡醒,有点迷糊,又或者急着解小便,便随便穿上鞋子就走了。三是客观条件。由于个别孩子年龄较小,阶段发展相对比较迟缓。常会出现把鞋子反穿的现象。但毕竟只是小班的上学期,所以只要重视教育和引导,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最后,在自由活动中通过同伴互助,相互监督的过程,也让幼儿学习了如何关注自己的同伴,关心他人,培养幼儿一种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
教育随笔:我的鞋子不见了
这几天午睡后,都会有一两个幼儿说"老师,我的鞋子找不着了。"开始我不在意,只是在教室里把鞋子找到,让孩子把鞋子穿好。可是这些鞋子,不是在角落里,就是在其他小朋友放衣服的柜子里,我想鞋子不会无缘无故的跑到这些地方,肯定是那个小朋友搞的恶作剧,故意把鞋子藏起来的,可是,谁是这个搞恶作剧的人呢?我犯难了这么多孩子怎么找呢?
一天又是我值中午班,起床时,班上又有一个小朋友跑来告诉我说:"老师,我的鞋子找不着了。"肯定有人故意干的。我想一定要想个办法,把这个藏鞋子的人找出来,想了个办法:让孩子来帮忙找,哪个藏鞋子的一定先找到。我来到活动室说:"我们班的小A小朋友的鞋子神秘失踪了,我们去帮他把鞋子找回来好吗?我看谁能先找出来"。孩子们在活动室里开始找,不一会儿小B的手里拿着小A的鞋子跑过来说:"老师,我是最棒的,我找到了鞋子"。我表扬了小B,因为他帮小A找到了鞋子。我接着说:"找到鞋子的小朋友很聪明,藏起鞋子的小朋友有很聪明。我也很想知道藏鞋子的是谁。"这时小B站起来说:"藏鞋子的也是我",脸上露出一丝自豪感,我的心理也有一丝自豪感,终于找到根源了。我把小B带到我的办公室里问她:"你把小A藏鞋子的是想干嘛?","我跟他闹着玩的。"小B不假思索的回答我。"那以前的几次是谁干的?""也是我"我想不能批评他,因为他藏鞋子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别人没鞋穿,只是让别人一时找不着鞋子罢了。果然如我所料,我说:"你给别人藏了鞋子的时候,别人找不到鞋子是很着急的,你想一想如果找不到鞋子的人是你,你是什么心情?"我不说话让他自己想想,小B想了想说:"老师,我以后在也不给别人藏鞋子了。"
从那以后班里的鞋子在也没有神秘失踪过,小B也变得爱帮助别人了。大班的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在处理这件事的过程中,我并没有直接指出小B的行为是不正确的,而是让他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发现自己行为的不当之处,从而自觉改正。作为老师,我们不光要让孩子认识错误,更要让他们学会反思。
教育随笔:石头的故事
今天放学以后,东屹的妈妈和我聊了很长时间,他说起了东屹以前在老家的一件事,我非常的感兴趣。
东屹家住在一座高高的塔楼里,爸爸妈妈偶尔外出有事的时候,会请楼上的李爷爷临时照顾他。
自从东屹第一次到李爷爷家去玩过之后,就迷上了那里。
有时爸爸妈妈去接他的时候,他都不想回家。
所以,东屹的爸爸妈妈很是纳闷,李爷爷家没有小孩,更不会有新奇的玩具,到底李爷爷家有什么魔力呢?
原来,李爷爷家有好多石头,大大小小、各种各样、色彩斑斓的石头。
这些石头有的摆在玻璃柜里,有的放在百宝阁上,还有的大石头干脆就放在地上。
一直在大城市长大的孩子,很少能够一下子接触到这么多绚丽多姿天然城趣的石头。
它们有的特别的逼真,或像人,或像花,或像小鱼。
有的颜色十分好看,红的、白的、黄的、又蓝又绿的,实在是美不胜收。
东屹最喜欢的有两样,一个是红白相间的像天上的红云彩,李爷爷把它叫做“鸡血石”,说是给大书法家刻图章用的。
还有一个比黑眼珠还黑还亮的拳头大小的石头,李爷爷叫它做“黑旋风”,说他是梁山好汉黑旋风变的,真是让东屹佩服的不得了。
这对东屹来说,李爷爷家太有魅力了,完全是一个新奇的世界,让他百看不厌,还时不时央求李爷爷允许他拿一拿、摸一摸。
李爷爷见东屹这么喜欢石头,也像遇到了知音一样,带着他一起琢磨石头,一起给石头起名字。
一老一小有时还争执不下呢。
比如一块黄色的和鸡蛋差不多摸样的圆石头,李爷爷说它好似枇杷果,起名叫“赛枇杷”,东屹则不以为然,说不知道什么是枇杷,应该叫“皮卡丘”才对。
因为每个小朋友都知道皮卡丘,这个小石头一定是皮卡丘变的,要不怎么和它长的那么像呢。
时间一长,东屹就不甘心只是到李爷爷家去看石头和玩儿石头了,他要自己攒自己的石头。
每次出门,东屹的眼睛总是爱往地上看,每次回家都要带几块石头。
当然,他捡回来的石头没有一块是被爸爸妈妈看顺眼的,在他们眼里这些石头就是垃圾,一钱不值。
到积攒了一纸箱的时候,爸爸妈妈终于对东屹宣布说:“一块石头都不能再往家里拿了。
”
怎么办?“对,往李爷爷家放!”东屹爸妈的禁令没有压制住孩子对石头的兴趣。
当他兴冲冲地往李爷爷家搬他的宝贝石头的时候,李爷爷没有打击他,只是说:“不许多放,每次只能放一块石头,还要说说你喜欢这块石头的理由。
”
秋天,一次郊游之后,东屹把在山沟里捡到的一块灰色的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条状石头搬到了李爷爷家。
“你看,它是灰色的,我喜欢。
”东屹就是这样说他的理由的。
“李爷爷,你一定要留着,别给我弄丢了。
”东屹临出门的时候又不大放心的嘱咐了一句。
冬天来了,整整一个冬天,东屹都没有到李爷爷家去过,当然也没有去放石头。
那块灰色的石头依然在李爷爷家,只是李奶奶觉得它和李爷爷那些美丽的石头相比太丑陋了,悄悄把它放在了阳台的角落里。
而东屹呢,尽管经常在楼道等电梯的时候和李爷爷见面,可是李爷爷从来也没有提起过那些捡来的石头,看来,他已经把石头的事情忘了。
当春回大地的时候,东屹又一次兴冲冲的来到了李爷爷家。
他马上找到了自己存放的那块灰石头,然后,从衣服兜里取出一个红色的晶莹闪亮的小圆石头,迅速的摆放在灰石头的一个尖叫上面,说:“李爷爷你看,大鲨鱼。
它是霸王鲨,可厉害了,现在归我指挥。
”
李爷爷仔细端详后不仅在心里感叹到:简直是化腐朽为神奇。
在小红石头的映衬下,那灰色的大石头果然生动起来,宛如一条奋力游动的大鲨鱼。
李爷爷笑眯眯的看着东屹,东屹得意洋洋的看着李爷爷,这一老一小的心里别提多美了。
我听完东屹的事情以后,使我想了很多:孩子的想象力经常是超出大人的预料。
幼儿阶段,想象是孩子心理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孩子的想象特别的活跃,他们几乎是时刻刻都在想象,不仅是在玩娃娃家、做游戏的时候,在生活中也处处可以看到孩子想象的成果。
想象使孩子的心理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李爷爷喜欢收藏石头,意在玩石和赏石。
东屹的父母起先不允许孩子捡石头,更多是看到石头可能会带来的经济价值。
而东屹喜欢石头则是因为造型各异的石头能够给他带来丰富的想象。
每一块石头都能使他产生联想,建立想象。
在大人看来没有意义的石头,经过想象的作用,变成了东屹眼里各种有趣的人或动物形象。
不仅如此,他还能按照自己的意愿编出故事来。
孩子有孩子的心里世界,这个世界很可能是自以为是的、大人并不完全知晓的。
许多孩子会捡破烂似的往家里捡父母认为没有用的东西,其实那些都是孩子的玩物,也是孩子赖以想象的实物。
通过这件事呢,我也想建议父母给正在兴头上的孩子一个放这些“宝物”的地方,并且拿出时间和孩子一起欣赏他的藏品,满足孩子喜欢想象的心理需求。
越是在那些大人一眼看不出像什么东西面前,就越是能显示出孩子想象力的丰富,不信你就试试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