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黑色的线条
发布时间:2021-04-30 教育随笔 小班教育随笔 教育教学随笔【故事】
自由游戏的时候,俊颉放弃了小朋友爱玩的桌面游戏,一个人拿起蜡笔专心致志的在画着什么。我很好奇,来到了俊劼的身边观察他的一举一动,几个女孩子“霸占”了美工区,给美丽的公主涂色,颜色鲜艳。走到俊劼的身边,他的画让我惊愕了一下,原本清爽的画面上,被他画上了一大片黑色的线条。除了这些线条,其他什么都没有。这是些什么呢,我忍不住询问他创作的内容。
俊劼睁着大眼睛说:“这是刮大风啊。”
“这么大的风呀?”我赞叹道。
“是的,风来了,把树都快吹倒了。”俊劼有些得意。
“树呢?”我询问道。
“刚刚又卷到龙卷风里了!”俊劼解释道。
“还有什么会卷进去,有没有不会被卷进去的。”我继续反问着。
“这个是超级大的龙卷风,会把什么东西都卷进去,所以地面上什么都没有!”
原来是这样,我恍然大悟。
【什么样的学习在这里发生了?】
很多老师在教孩子绘画时,强调作品的结果,强调绘画的美观,孩子一旦没有做到就会挨,导致幼儿对绘画失去信心,丧失创造能力。其实换个角度,用孩子的眼光理解绘画作品,就能发现孩子绘画作品的想象力、表现力。
【机会和可能性】
绘画是孩子表达自己想法的表现,俊劼说的那一句大风吹来了,是有自然根据的,只是他在绘画时缺乏表现技能。这时,我们可以顺势诱导,比如以建议的口吻说:“如果风特别小的时候会发生什么,我们看不到风,但是可以看到被风吹到的物体。大树遇到风了,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引导幼儿想象风与物体的关系,风吹大树,可以画树枝在飘动,或者树叶飘落,也可以用简单的几笔线条表示,保证画面整体美感不受影响。这样孩子知道如何画风来了,既是对他认知和技能的提高,同时也保护了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培养其大胆绘画的能力。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延伸读
教育随笔:我也有黑痣了
过程:课堂上,当孩子们知道手上的黑点是黑痣之后,都纷纷观察自己和同伴的小手。当殷老师询问他们观察的结果时,大家争先恐后地把长有黑痣的小手伸出来给大家看,同组的孩子甚至在争论谁的黑痣更大一些。斐斐找了半天,也急急忙忙地站起来,自豪地告诉大家:“殷老师,我也有黑痣了!”“指出来给大家看一看好吗?”斐斐立刻把自己的胳膊伸出来:“你们看,我的黑痣在这呢!”原来手上没有黑痣的他不甘心地找到了手臂上。找了半天都没有找到黑痣的孩子则是羡慕地看着他们,甚至流露出一点沮丧的神情。作为旁观者的我看到了这一幕有趣的现象,不自禁地乐了。我也有黑痣了!我也有黑痣了!
在成人尤其是女人的眼里,黑痣无疑是影响美观的绊脚石之一,甚至有些人为了自己的容貌把这些黑痣当做碍眼的“垃圾”一样点掉。可是今天,孩子们却把这些黑痣当做宝贝一样拿出来和同伴分享,好像自己有了黑痣就会和别人不一样,就会与众不同。在教育的过程中此类现象也比比皆是,一块小花布、一个小瓶子、一张小糖纸……在我们眼中这些不起眼甚至当做垃圾一样扔掉的东西,都会成为孩子们眼中的宝物。
请正确对待孩子的“宝物”,那颗最纯真的心!
教育随笔:黑白的东西掉下来
教育随笔:黑白的东西掉下来
在吃完餐点让小朋友喝水小便的时候,突然传来一阵哭声,我赶快跑到跟前,只见欣欣手里拿着一半黑一半白的东西,“老师,我的牙掉了。”我笑着对她说:“没有事!”但是她还哭个不停,如同没有翅的小鸟一样那样无助伤心。
我蹲下身来,轻轻地安慰她:“现在正是你们换牙的时候,掉了牙没事的,过些时候就会慢慢长出新牙。”欣欣说:“牙必须扔到一个地方,要不然就不长新牙。”我暗自笑了笑,为了不破坏她纯真的童心,我说你想往哪扔,老师帮你扔,好吗?我们就到了外面。
在和她扔完的时候,我看见了一棵光秃秃的树,紧接着我问她:“欣欣你看这棵树,她的叶子是不是落光了,那么等过完年到了春天是不是又长出新的来?”她点了点头。“那么你的牙和这棵树一样也会长出新的,知道吗?你再看老师的牙,也是掉了重新长的。”顿时,她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和小朋友欢天喜地地玩起来。
幼儿对于一些生理现象不了解,往往会感到害怕和焦虑,作为他们的教师,我们应有耐心地给他们讲解,帮助他们解除焦虑,正确地了解生理现象,健康成长!
教育随笔:天是什么颜色
教育随笔:天是什么颜色
今天下午的美术小组活动是幼儿自由绘画“美丽的天空”,孩子们有的画小鸟,有的画白云,还有的画太阳。孩子们的画充满了想象,也透着他们经验的积累。当部分幼儿拿着完成的作品来到我身边时,我指着宇航的画随口问道:“天空呢?画上天空吧?鸟儿在美丽的天空飞翔该是多美的画面呀?”毛毛指着白色的底纸说:“这就是天空。”“嗯?天空怎么是白色的?”我瞪着眼睛反问道。我刚想把“天空是蔚蓝的”答案告诉他时,突然一种意识告诉我,应该先听听他的解释,听听孩子心中的答案。宇航,你为什么说天空是白色的?你是怎么知道的?”我问他,他拉着我跑到教室外面说:“老师,你说要注意观察,那一天我放风筝我就发现天是白的。”听到他的回答,同桌的思宇说:“天是透明的,”“不对!是蓝蓝的,”一缘大叫……
天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孩子们的答案出乎我的意料,真是一鸣惊人!望着争论已多时的孩子们,我不再按常规“让他们回家去找答案,明天再来告诉大家”去做,而是及时地从资料室借来了有关VCD,让孩子们知道他们的答案都是有道理的,让他们看到为什么不同孩子有不同的答案,原因是什么?在观看中孩子们进一步了解了天空的组成深水外洋海水的湛蓝、内港海水的混浊、不同海域交汇处海水的颜色变化。
这件事让我深感欣慰。当时如果我粗暴的打断宇航的话语,直接把答案告诉他,并不能真正地让他明白这个知识,也就听不到孩子们各抒己见的议论,也就不能生成这个活动,带给孩子丰富的知识,扩展他们的经验积累。所以尊重孩子,抓住教育契机需要老师从实际入手,我庆幸自己正在日常的教育中领会并落实。
托班教育随笔:多种角色
托班的孩子最喜欢争抢玩具。往往别人拿了什么玩具,他也要了,仿佛别人的玩具都是好的,自己的玩具就是不好的,哪怕这件玩具是刚刚从别人的手上拿来的。所以我们每天会遇到很多这类事情。而且,一般叫他们谦让一下是很难的。后来我想了一个办法,如果争抢一件玩具是,我干脆让他俩一起玩这件玩具。比如,争抢鄂鱼跷跷板时,我让他们两人一人一头玩跷跷板,如争抢一个皮球时,我让他们玩滚球,如争抢玩具枪时,我让他们一人当警察,一人当坏人,一个打枪,一个装作被打死,还有一次一位小朋友把鄂鱼跷跷板当马骑,另一个小朋友也想骑,争执不下时,我让原先的一个小朋友骑马把后来的一个小朋友带上“去上幼儿园”,他俩高高兴兴地出发了,玩得很开心!
自从发现这个办法后,我觉得很灵,既能让他们减少等待,又能让他们玩得开心,真是一件一举两得的好事。
所以,我们在组织幼儿的活动时,要灵活地运用策略,多变换方法,才能使活动进行顺畅,幼儿也都能有事可干,也能提高他们之间和谐相处的能力。
教育随笔:小班美工区的“玩色”
小班幼儿的发展处于对色彩比较敏感的时期,强烈的好奇心令他们对身边无处不在的颜色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对生活中并不常见的颜料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并有想要不断尝试的愿望。在小班美工区域,玩色活动就是以调动幼儿的绘画积极性为前提,鼓励孩子们勇于接触并尝试实践活动,通过对手、眼、脑的协调运动来促进幼儿的发展,进而提高孩子们对色彩的感知,为幼儿心灵的成长提供足够的养分。
一、以幼儿感兴趣的内容设计活动
玩色活动旨在通过对幼儿亲自动手绘画来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想象能力,以幼儿兴趣为主题选择适当内容并进行活动设计。所选内容大致与幼儿的现实生活环境紧密联系、易于理解,更具有操作性,方便幼儿开展艺术创作,帮助他们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完美地呈现在画作当中。所选内容的极大趣味性将推动玩色活动的进展,例如在安排拓印活动时,带领幼儿完成“蔬菜印章画”的任务,我们会将各式各样的蔬菜放置在美工区,如此设置不仅最大程度地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还能帮助老师对孩子进行合理的引导“你们知道吗,蔬菜不仅能当菜吃,还可以用来画画,有没有勇敢的孩子来试试?”从而充分调动孩子的画画积极性,鼓励他们大胆创造,勇于尝试。
二、为玩色活动提供的材料和工具
一般在玩色活动最能吸引他们眼球的就非颜料莫属了,这是幼儿参加此项活动的兴趣所在。所采用工具和材料的多样化是激发他们想象力的必要条件,可助其在想象的世界自由翱翔。因此,教师要充分对幼儿生活中所熟悉的材料以及进行挖掘,以此作为他们绘画的题材和工具,动员家长与孩子进行交流互动,时刻关注孩子们内心世界的成长,例如在家里搜集一些报废的汽车、零件,瓜果蔬菜的根、茎、叶等较为熟悉的材料作为孩子创造的源泉,这些素材不仅具有现实性,在美术创作上来说也具有一定的新奇性。
三、小班玩色活动中的支持策略
(一)设计合适的玩色游戏
在内容上拥有了趣味性之后,有必要为幼儿的画作提供情境性偏强的辅助内容,例如在已有部分内容的画纸上进行创作,这样能快速增强幼儿的信心,体验到成功带来的无限乐趣。例如,在新年树的装扮过程中,提前将各式花样的新年树用绿色的卡片裁剪出来,再教孩子们以棉签蘸上各种颜色的方式装饰在新年树上,然后再为新年树配备五颜六色的亮片。这样不仅操作简单,还让孩子们感受到了色彩的美妙之处,体验自己动手完成作品带来的成就感,对美术更是热爱有加,对幼儿美术方面的发展相当有利。
(二)提供丰富有趣的低结构材料
众所周知,玩色活动是一种实际操作性较强的活动,它要求幼儿的眼、手和大脑的协调运动要求较高。对于年龄尚小的孩子来说,提供的活动材料应该以简单为主,同时还要保证材料的充足性。因此,在实际教学中,通常选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品作为美工区域的活动材料。例如在家长的协助下收集类似瓶盖、瓶底以及弹珠之类的废弃物品,或者平日用完留下的菜根,尽量选择对比鲜明的颜色作为孩子们的水粉颜料,任由孩子在想象中自由发挥,将瓶盖刷上颜色作为画五彩气泡的工具,用菜根在纸上引出一片片花朵,用弹珠作为构造彩虹的利器,用瓶底和瓶盖制作出最简单漂亮的苹果。
(三)对幼儿作品的指导
玩色活动的分享状况既可以由集体来完成,也可以是个人,既能在活动当场对幼儿进行积极引导,也能发生在活动之后的完善补充。由于幼儿年龄较小,手指动作发展尚有欠缺,从某种程度上并不能很好的控制颜料的用量,有的孩子胆子较小不敢轻易尝试,有的却是毫无顾忌,比如在进行新年树的创作时,会很难控制用棉签作画的量,将大块颜料全部用在纸上,在这时孩子往往会由于不知所措甚至担心受到惩罚而不敢知会老师,导致颜料浪费。向师性是孩子的天性,这种情况下,我会亲手给孩子们进行示范该怎么印,用多少量,对孩子进行及时积极的引导,从而帮助他们感受到绘画的不易,享受成功的喜悦,增加他们在美术上的自信心,引发孩子们对美术的兴趣与热爱。
四、反思与调整
(一)以游戏化法介入引导
一般考虑到幼儿年龄较小的因素,在美工区域经常会以游戏的方式来进行玩色活动,从而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心引导。小班幼儿会在教师专门建立的氛围中以积极的心态参加到活动当中,他们的情绪会很快被游戏的乐趣带动起来,从而引起他们无限的想象活动,帮助幼儿勇敢的加入到活动当中,给幼儿创造机会充分发挥各自的想象力,与心灵共舞。比如,在进行到“小球滚画”关环节的时候,按照惯例教师会为孩子们提供活动必备的小球和小鞋盒盖,这时学生通常不知从何处下手,于是,就需要教师用孩子们易于接受的舞蹈来将比较复杂的话题导入课程当中,孩子们会瞬间被舞蹈吸引,积极加入。
(二)创设更为有趣的游戏情境
通过整个学期的玩色活动,我也逐渐地扩展了玩色的空间范围,从一开始简单的桌面玩色发展到后来的墙面玩色。如此一来,幼儿的思维方式也会随着发展空间的增大而变得更加开放,兴趣点也就逐渐增加,学习以及绘画的热情相应的有所提高,不仅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更使得幼儿的肌肉动作得到不错的发展。前面的游戏法虽然较好但详细琢磨发现,仍然有诸多欠缺之处,比如趣味性不强,因此,我就在教到车轮滚滚时,选择将马路其设置在墙面上,然后使马路与地面之间实现完美的对接,经过适当程度的扩展,再添加型号大点的车,给孩子们立体的感觉,令他们就像身临其境一般站在真实的马路上。又比如在教到“喂小兔子”时,可以专门为兔子设立一个属于它自己的窝棚,然后采用比较有意思的故事来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教孩子用简单实际的纸箱做成兔子,引导幼儿将颜料用在纸箱之上,相对于手把手的教他们画兔子更加有趣,往往事半功倍。
(三)结合名画,进行欣赏
在后面学期,教师可以适当的将名人作品展给幼儿,时常让他们对作品记进行欣赏,引导他们学会对结构以及色彩方面的欣赏,有的作品色彩搭配以及结构都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比如蒙德里安的《格子画》,他的作品风格就很适合教学,无论是从线条的力度还是色彩的搭配都很容易被孩子们接受,进而进行适当的模仿。让幼儿从小养成欣赏良作的习惯,接受名人作品潜移默化的引导,让幼儿随时在不知不觉中对色彩有一个良好的感知度,这为幼儿之后在美术上的发展大有裨益。
教育随笔:自信的孩子才出色
教育随笔:自信的孩子才出色
孩子们的性格各式各样,肯定不会有重复的,每个孩子都是小宝贝,都是小天使,但是,每个孩子也都应该充满自信,相信自己。晨晨是我们班新来的一个小女孩,长得很斯文。老师的印象中她是那种很听话、很乖巧的孩子,总是那么安安静静的。她不会跟小朋友吵,也不会跟小朋友闹,跟其他活跃的孩子比起来,她显得太安静了。晨晨平时跟小朋友交往很少,总是喜欢独来独往。她从不会主动跟老师说什么,总是像一个小大人那么的深沉。她胆子很小,说话声音很小,放学时妈妈晚来接她一会就会掉眼泪。
我感觉,晨晨小朋友有些过于内向了,这并不利于孩子将来的成长,如果孩子能再活泼一些,大胆些,那该有多好啊。但后来我发现如果觉得晨晨就是这么一个很安静,没有出众之处的孩子的话,那就错了。在慢慢的观察中,我发现她其实很优秀。她的画构图大胆,线条流畅,非常大气,充满了想象力。画面涂色非常均匀、细致,看她的图画,你绝对不会相信这样的图画出自于一个中班幼儿之手。既然孩子这么优秀,我为什么不利用她的特长让她活泼起来呢?
一次拼贴活动中,晨晨拼贴的小狐狸形象生动,非常可爱。评价活动时,我在全班孩子面前夸奖说:“晨晨小朋友真棒,她拼的小狐狸非常漂亮,我们请她来介绍一下好吗?”晨晨迟疑地看着我,那眼神好像在说“我不行”。我投以她鼓励的笑容,说:“快上来吧,大家都在等你呢。你拼的那么漂亮,小朋友都很喜欢。”这句话坚定了晨晨的信心,她给小朋友介绍了起来,“小狐狸坐在石头上,它想找个好朋友……”在小朋友的赞扬声里,在孩子们佩服的眼神中,晨晨开心地笑了,变得大胆、自信了。
一次不行就两次,就这样,一次又一次的,晨晨和其他小朋友的交往变得多了起来,也在和其他小朋友的交往中找回了自信心,她的朋友也多了起来。班里的各种活动,我都鼓励她积极参加。渐渐地,晨晨活泼了很多。看着孩子有了这样的进步,我感到了欣慰,相信只要我们注重挖掘孩子的优点,给予孩子自信,孩子肯定能越来越活泼,越来越自信!
教育随笔:随机教育
教育随笔:随机教育
小朋友天真可爱的样子很受老师们的喜爱,但是有些孩子也有令老师头疼的“毛病”:爱多说话。有时,我刚说个开头,他们就接过去说个没完没了,惹得所有小朋友也跟着叫。在课堂上,有时根本听不进我的话。我只能大声的对着他们嚷一顿才能平息一下,再看看他们那害怕的眼神,又觉得怪可怜。
这一天,我刚说:“小朋友喝水。”有个小朋友便叫:“大班的先别去。”可是全班小朋友并不听他的,一齐涌到了水杯架跟前。见此情景,我灵机一动,先让小朋友回座位上去,然后宣布:现在我选一个小朋友来当小老师。孩子们见状都觉得好玩,嘻嘻哈哈吵成了一团,任其大声喊:“中班去喝水。”丝毫没有用处,我趁机会对他说:“你一个人的声音怎么能比他们那么多人的声音大呢?老师上课的时候,你老讲话,别人还听的见吗?”他红着脸摇了摇头。这件事后,他的“毛病”改了许多。针对各个孩子的特点进行教育,比干巴巴的说教要有效得多。
教育随笔:爱的教育
镇瀚是一个高高壮壮的大男孩,由于父母离异,一直由奶奶爷爷抚养。在生活中老人给予的关爱很多,但在学习习惯方面关注的较少。在班里是一个让人“头疼”的孩子。
上课了,别的小朋友认真的听课,他一会儿趴在地上,一会儿用手扯扯女孩的小辫。课堂中随时会有告状的声音:“老师,他动我的书”、“老师,他又跑到门口了”,好好的一节活动,常常被他搅得“四分五裂”,大声的训斥,紧绷的脸都对他不起作用。
还好,他喜欢下课有事没事的凑到我面前,看着我的脸,悄悄的拉拉我的手,看我没有反应,就会得寸进尺地再摸摸我的脸,讨好地对我笑笑“嘿嘿……”,更有趣的是用双手挤着我的脸变成了“丑八怪”。看着他开心的笑容,我也不忍心责怪他。
或许是母爱的缺少,他对我有一种亲近感。
有一次我问他“想妈妈吗?”“不想”
“那我像不像妈妈?”“有点儿像妈妈”他拉着我的手。
“那你得听妈妈的话,那样妈妈会更喜欢你。”
“好”他答应的很干脆,“我听你的话,你送我一个小粘贴行不行?”他很聪明,又趁机给我提“条件”。
“行,今天听话5次,就得一个小粘贴。”他使劲点点头。
这一招很奏效,我以表扬为主,只要他有一点值得表扬的地方就累计一次。一天下来,5次“听话”达到了,他如愿以偿的得到了奖励。
以后,他喜欢围着我,喜欢摸摸我的脸,让我拉拉他的手,体验“妈妈”的感觉。特殊的孩子用特殊的方法——“爱”去温暖他幼小的心灵,也是一种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