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教师加班的一点看法
发布时间:2021-04-29 做一名幸福的幼儿园教师 做好一名幼儿园教师 幼儿园教师读一本好书教师加班是指在我国法定的工作时间(每天8小时)以外,教师仍在工作单位持续工作。2001年底,笔者就加班的有关问题,对天津市各类型幼儿园的教师共196人(国办幼儿园教师占75%)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98.l%的教师经常加班。加班的时限和人数比例是:平均每天加班0.5小时者占被调查者总数的59.2%,平均每天加班1~1.5小时者占总数的36.2%,平均每天加班1.5~2小时以上者占总数的2.6%。
教师加班是比较被动的行为。在8小时以外,教师为什么几乎天天加班呢?该项调查说明,幼儿园的工作安排普遍存在任务重、时间紧的现状,8小时以内做不完,不得不加班。调查和访谈显示,加班的客观原因,首先是为接受上级有关部门的检查做准备,其次是为幼儿园内部的检查评估做准备,第三是为弥补日常工作的不足,第四是为照看幼儿。一些教师加班的主观原因是为了获得园长的肯定和赏识。不少园长认为加班是觉悟高的表现,不少教师认为给园长留下好印象有利于日后的岗位聘任和职称晋升。
教师加班时间多用于硬件建设。各项任务占用加班时间的比例,按照顺序由多到少排列如下:布置环境、做卫生、开会、备课、制作玩教具、写评估材料等。由此可见,教师的加班时间主要用于幼儿园的环境即硬件建设。针对目前幼儿园发展中普遍存在的硬件硬、软件软的现状,幼儿园更应当注重软件的建设,即办园水平的提高。要努力练好“内功”,提高教职工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然而练“内功”只靠拼时间、拼体力是难以奏效的。
教师加班的效果不容乐观。多数教师对加班的效果不能做出肯定回答。调查表明,认为效果不好者占总人数的24%,认为效果一般者占总人数的60.2%,认为效果较好者占总人数的15%。
教师对经常加班持否定态度。教师们认为加班有很多不利因素。认为加班不利于休息与健康者占总人数的100%,认为加班不利于学习和进修者占总人数的88.8%,认为加班容易引起心理疲劳者占总人数的87.8%,认为加班不利于照料家人者占总人数的84.7%,认为加班不利于休闲者占总人数的67.9%,认为加班容易使日常工作懈怠者占总人数的37.8%。经常让教师加班是搞疲劳战术,还容易侵犯教师的某些权利,如休息、学习等。
加班不利于教师创造性的发挥。教师的工作和劳动具有创造性的特点,全面育人靠的是心与心的交流和沟通。然而,加班大都是进行集体劳动,容易使教师产生从众的心理和行为。久而久之,教师的个性消蚀在其中,是得不偿失的。
笔者并非一味地不赞成教师加班。如果是为了在假期照看和教育幼儿,减轻幼儿家长的工作负担,教师轮流承担少量的加班是必要的,这也是实现幼儿园工作的双重任务之必需。但是事先要做出安排,确保工作质量。
针对现状,笔者就如何解决教师加班问题提出如下几点建议。首先,要按照国家的规定,切实实行5天工作制。应要求并激励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批评并及时纠正拖沓的工作作风。其次,要逐步调整并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给教师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和自由活动的空间。第三,要尽量减少来自各方面的检查和评估。要沉下心,扎扎实实地练好“内功”,有效地提高办园水平。要适当安排抽查工作,多一些长远打算,少一些短期行为。第四,要切实安排好教师的休息时间。要使她们有时间读书和思考,能够发挥出更高的积极性,以利于创造性地开拓工作的新局面。最后,要加强法制观念。安排加班,必须符合教师自愿的原则,并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累计加班时间用于休假,不能马虎。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家教心得:谈谈我对孩子教育的一点想法
家长如何教育和培养孩子是一个十分艰巨复杂的任务,随着时代的变化,家庭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谈谈我对孩子教育的一点想法:
一、以身作则,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语言和行为。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你要她尊敬爷爷、奶奶,我们首先自己事事处处尊敬父母。吃饭时让父母先吃,有事总是叫“爸爸”、“妈妈”,这样给孩子一种潜移默化的印象。再加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那就必须自己先要有好的生活习惯。正所谓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
二、正确对待,面向未来。
当孩子取得成绩的时候要表扬,出现错误的时候要批评。每次考试结束后,她都把成绩带回来签字,对于每次的成绩我们都会给她一个合理的评议,使她知道其中的原因所在。
开学后的第二个星期,放学回来后,要我去买一只小老鼠,我当时不肯去买,可她哭着要买,后来得知,正在上有关动物的课并且要求写一篇相关的文章,我就同意给她买回来。放学回来,她总是去观察小动物,结果在写文章时对老鼠的运作写得比较评细。
三、加强沟通和联系。
要学会你跟她谈心,作为家长,每天应当抽适当的时间和孩子交流交流,包括在学校、在家里,做作业情况等等。这样便于取得孩子学习的一些资料,同时还要学会与老师取得联系,将孩子的点点进步
我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几点看法
为了能够更好地对孩子进行学习教育和兴趣发展的培养,除了老师尽职尽责的教育之外,就是家长和老师之间、和孩子之间的协调配合。但是就目前国内的应试教育现状来看,很多家长都是“拔苗助长”、强迫学习、超前学习的模式。“望子成龙”固然是好,但这一切都扼杀了孩子的童年快乐,让孩子接受到“要我学习”,而不是“我要学习”,为此作为孩子家长,我个人对教育孩子有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珍视孩子的“快乐童年”
童年是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家长都尽量地安排好孩子每一天的生活,比如说“孩子要玩就让她玩”,没有什么要求,让她自然流露,去培养一些她自己的主观创造性。
五、学习特长、兴趣、运动要适合孩子的年龄
我也查过一些书籍,也问过一些小区家长,你孩子在学什么?在上什么特长班?2—3岁适合拍球,3—4岁轮滑,4—6岁跳绳、游泳,这些运动锻炼耐力,全身协调发展。最好不要让孩子从事长跑、爬山等项目,因为这些有损骨骼的发育和神经系统的发育。
我还认为,让孩子跳跳舞也是有好处的。兴趣爱好除外,比如一些英语班、识字班,我都没有给孩子上,因为我个人认为这些有点强迫孩子了,扼杀了她的天性。这一点在《指南》中也提及到,不能让孩子过早识字。高琦幼儿园中班数字才认到“10”以内,而在一些特长班都能做到“100”以内。你或许认为这样很好,但是这不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有点应试教育、拔苗助长的成分。
望子成龙的心理在中国父母的心中已经根深蒂固了
我对于孩子教育的一点心得体会
我对于孩子教育的一点心得体会
作为一个不到6岁孩子的家长,和所有父母一样,对孩子的教育很是头疼。教好孩子是所有家长的希望,都希望孩子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下面我就孩子比较容易出现的几个问题和家长老师交流一下。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幼儿时期的教育很是关键,可以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基本的礼仪礼貌,行为符合社会一般的道德规范。孩子以后就不会走错路,走偏路,也为家长以后的工作生活节省很多的精力。
首先谈一下大家都遇到过的问题:孩子的吃饭问题。这个问题我是借鉴了美国人的方法,每个孩子都会挑自己喜欢的东西吃,乱吃零食,结果就是到吃饭时间吃不下饭,怎麽办?他们的方法是每餐饭必须吃好才可以吃零食其他东西,如果期间孩子说吃饱了,也不必强喂,只需在吃下顿饭之前收起所有食物,让孩子知道不吃饭就会饥饿。饥饿的滋味是不好受的,他们会牢牢记住不吃好饭的代价。采取这个方法需要注意和家里的老人沟通下,不然老人心疼孩子,偷偷给东西吃,会让你前功尽弃的,呵呵!
再者就是孩子的文明礼貌问题,作为家长经常会发现孩子不知道从哪里学会了一些不文明的语言和行为。出现这种情况第一责任人应该是家长,因为对孩子影响最大的就是自己的父母,在不知不觉中教会了孩子很多。孩子获取知识一个重要渠道就是通过模仿大人的一言一行。所以打铁还需自身硬,家长们先管好自己吧,只有自己注意文明礼貌,孩子们才会不受不良影响。当孩子遇到一些不文明的言行时,要注意认真对待,及时指正不可敷衍,要让孩子们知道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正确的,帮助孩子从小树立起正确的文明道德观。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诚实。首先要和孩子讲明说谎的危害,认识到诚实是一种美德,诚实的人受到别人的尊重,说谎话的人是可耻的,不受欢迎的。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孩子们不懂问起来,家长碍于各种原因不能讲实话,这些都对培养孩子的诚实不利。家长们只有从我做起,尽量不要对孩子说谎,自己的孩子也就不会变成爱说谎的坏孩子。
最后,孩子的教育不只是家庭和学校的教育,也有必要融入社会教育。社会也是一个大学堂,孩子们迟早会进入社会成为社会集体人。我们在教育孩子时尽量贴近生活,多参加社会生活,并注意对孩子的活动进行指导,引导孩子们树立健康积极的生活观。
孩子对合格家长的看法
我问几个学生:“你认为合格家长应该是怎样的?”他们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现在没有几个家长合格,整天就知道让孩子学呀学。”
“作为孩子,你谈谈对合格家长的看法?”我进一步征求学生的意见。于是学生们便提出了几条建议,值得我们做家长的思考。
1.不打孩子。
孩子希望能在自己犯错误,特别是考试没考好时,家长能与孩子一起找错误,而不是打一顿,来个“皮带炒肉丝”。有一名学生说他数学考了62分,老师要家长签字。几个同学一起回家,一路上他都不吭声。有同学问他原因,他说今晚肯定要挨打了。另一名同学给他出主意说:“你就装作头痛恶心。上次我就这样,结果我妈让我赶紧躺下,我乘机说出考试没考好。我妈说身体要紧,现在别说考试,以后好好考。”又有同学插嘴:“要不你在哪儿故意把腿蹭破点儿皮,受伤了也许你爸会原谅你。”看来为了逃避家长的不良教育方式,孩子也在寻找对策。
2.不骂孩子。
家长对孩子讲话能心平气和,多一些耐心。特别是不要骂脏话。
3.不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相比。
家长不要总是说“谁家的孩子聪明,又学这又学那”,“谁家的孩子考试分数又比你高,你怎么学的”,而是多看到自己孩子的长处。
4.不强迫孩子做不想做的事。
不要看到别人的孩子学什么就让自己的孩子也要学什么,应该征求孩子的意见,让孩子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5.不看孩子的隐私。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秘密,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家长应该尊重孩子,包括有时对妈妈讲的悄悄话。
6.不要把孩子休息的时间排满。
双休日主要应该是休息,家长不要报这个班那个班的,使孩子很疲劳。
7.让孩子自主。
比方说让孩子也能掌握自己的零花钱,买一些自己想吃的和喜欢的东西。
8.做孩子学习的榜样。
一些家长让孩子学习、看书,自己却看电视或打麻将,干自己想干的事。我们希望家长也爱学习、看书,一起学习才能在家辅导孩子,而不是在孩子遇到问题时总是说问同学、问老师或上网查资料。不关心孩子的学习,只关心孩子的成绩。
的确,从成人的角度看,家长的认识与孩子的认识是不尽相同的。也许,作为一个家长更多考虑的是怎样要求孩子,容易更加关注教育的结果,而孩子需要的更多的是平等、自主和宽容,更加关注的是学习的过程,尽管这些都是相对的。我们应在家长和孩子之间找到教育的结合点,使家长满意、孩子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