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家教误区可能扭曲孩子性格
发布时间:2021-04-26 小班家教 幼儿家教故事 小熊搬家教案两家教误区可能扭曲孩子性格
很多家长在处理孩子的不良情绪上都存在不少误区,家长的观点和态度很有可能对孩子一生造成影响。教育专家分析家长“对付”孩子生气的两大误区,希望家长们引以为戒。
误区一
不理孩子过度放手
不少家长都认同这个观点:当孩子不高兴时,允许他不高兴,不要急着去安抚他。所以,当孩子发脾气或者大哭时,让孩子尽情地哭。家长认为孩子哭完后,往往就没事了。
“当孩子出现不良情绪时,可以允许他发泄,因为孩子虽小,也需要独立的空间。但是,家长也不能给孩子太大的空间,否则孩子就感觉不到家长的温暖了。”卢春景说,“过度放手”的做法是不妥当的。因为这可能会给孩子的心理上形成阴影,认为父母根本不在乎。
另外,小孩出现不良情绪,“过度放手”还会产生以下副作用:如孩子感到被忽视,没有安全感,会形成一种看似独立、实是内心脆弱的矛盾性格。
卢春景介绍,正确的做法是,父母在孩子平静下来之后,找机会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开导孩子。“这样做,一方面能协助孩子更好地处理不良情绪;另一方面能让孩子从中体会到父母的爱和关心,从而获得安全感。”
误区二
小孩生气粗暴对待
有些家长一见到孩子出现不良情绪,就会觉得很烦,甚至会打骂孩子。卢春景说:“家庭环境很重要,父母要给孩子做榜样,父母怎样对待孩子,孩子就会怎样对待别人。”如果父母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来应对孩子的不良情绪,这样的方法不仅让孩子的心灵和肉体受伤,还会灌输给孩子用打骂来解决问题的方式。
另外,卢春景认为,这种方式虽然有时会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并不利于良好的沟通,如果这种不良沟通一直持续,则易出现种种问题,比如早恋、社会犯罪等。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家庭教育不一致,形成孩子性格的两面性
背景:最近一位老师对我说:我班的婷婷在奶奶面前是很“凶”的,有时还要训斥她。听到这些话,让我有些诧异:在幼儿园她是个相当文静的女孩,而且在老师、小朋友眼里都是非常懂事乖巧的,真会这样吗?我决定了解一下。
活动情景:
放学后,我特地进行了观察:奶奶照常来接孙女了。婷婷和老师有礼貌地打好招呼后,就走出教室。这时她马上把手里的衣服、老师发的纸条统统往奶奶那里一扔,奶奶一没留神,东西撒了一地。婷婷用眼瞪了一眼说:“你怎么这么笨,这也接不牢。”这时旁边有位家长看不过去了说:“这孩子怎么这样的。”婷婷听了满不在乎地向人吐吐舌头。这时奶奶把地上的东西都捡起来了,一点都没有责怪的样子。
看到这情景,我把她们祖孙两人请了进来。首先对婷婷的这种做法批评,并进行了纠正,让她明白这样做是不对的,也是不受别人欢迎的,并让她重新来做一下:自己的东西自己拿,对自己的长辈要尊敬,有礼貌。另外我听取了奶奶的一席话:因为家里只有一个孩子,所以平时非常得宝贝,她要什么就满足她;平时她耍个小脾气,也觉得小孩子没什么的,所以孩子在爷爷奶奶这里比较任性。现在孩子长大了,发觉越来越没礼貌了,可也没什么好办法,以后让她爸爸妈妈去管吧!对于奶奶的话,我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看法:对孩子要有原则,爱要有尺度,不能溺爱,遇到孩子做得不对的,家长要给于正确地引导和纠正,让孩子有一个是非概念,这样帮助他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我让奶奶回家好好和家人商量一下,达成一致的教育方法。
分析与反思:
教育观念的不同,使家庭教育不一致,形成孩子性格的两面性。由于祖辈在教育要求上容易与父辈产生矛盾,出现“你紧我松,你打我护”的情况,影响了两代人的共同教育效果。因此,在隔代教育中虽然存在着一定的优势,但弊端也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年轻的父母,应明确自己的教育责任,再忙也要担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而不应一股脑的把孩子扔给老人而只顾忙自己的事,或只图享受、舒服对孩子不闻不问,应多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以免造成亲子之间的隔阂。另外虽然祖辈们有着丰富的养育经验,但年轻人的知识层次、文化修养他们却是是无法比拟的,因此年轻人应主动负起自己的职任,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下一代而多付出一点时间、精力和爱给你的孩子。
家长教育孩子的几个误区
过度照料
从孩子一出生,就被照料的体贴入微,其成果却也许掠夺了孩子学习的机会。有些孩子被喂养到了两三岁乃至更大,小手缺少拿汤匙、筷子的练习,会导致手部肌肉的开展疑问,上了小学也许连写字都会很困难。由于怕孩子噎到,所以一向给孩子喂养柔软的食物,会让孩子无法开展咀嚼才能,乃至没办法准确发音。怕孩子冷、怕孩子热、怕孩子受伤、怕孩子在外面被欺压,处处保护的成果,反而是在损伤孩子。
说教太多、身教太少。
许多爸爸妈妈请求孩子去看书,自个却在看电视。请求小孩要有礼貌,自个却一天到晚对孩子破口大骂。当爸爸妈妈言而无信的时分,会失掉孩子对爸爸妈妈的敬重,乃至引起反感。假如期望培育孩子阅览的习气,就该尽量陪着他读书。假如你期望孩子有礼貌,表现出你对孩子的尊敬是最有用的办法。
用“买”来满足孩子
现代社会进入了一个花费社会,只要掏出口袋里的钱,就能买到各式各样的东西。爸爸妈妈买给孩子的东西不断添加,却不见得能添加孩子的高兴。现代人只要花费,除了买,仍是买,孩子除了得到那买来的东西以外,却失落了许多学习和生长。
只关怀学业,忽略别的日子才能。
现代爸爸妈妈的悲痛是把对孩子的出资全都放在成果上。但校园只能给孩子颁布毕业证书,却不能给孩子工作保证书。拿到高学历、好成果,并不是竞赛的完毕,而脱离校园才是竞赛真实的开端。爸爸妈妈除了在乎孩子外在的分数、学历、校园以外,关于孩子内涵的美德、高兴和健康等,更需求关怀。
完美主义
有研讨标明,许多需求进行心理治疗的孩子,通常都是爸爸妈妈形成的,他们被爸爸妈妈的请求与期望逼得喘不过气,最终只好宣布抛弃。爸爸妈妈应当给孩子一条活路,也给孩子一条退路,假如孩子没有办法考上榜首自愿,他还应当有一条退路,退一步海阔天空也不一定。
惧怕输在起跑线上
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许多孩子被逼提前完毕高枕无忧的幼年,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孩子的生长就像大自然的四季改变,当孩子的身心还没有开展到可以吸收某些常识或技术的期间时,提前学习通常没有用果,乃至损伤孩子的心智。
可怕的教育误区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个最大的地方,我们叫它家;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个最小的地方,我们也叫它家。家是我们生命的摇篮,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人生的第一个舞台。
想到家,我们就想到夜晚明亮的灯光。有灯的家就有温暖,有灯的家就有期盼,有灯的家就有希望和梦想。
今天,家庭教育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经常感到疲惫不堪,孩子不时陷入痛苦绝境。是什么把我们引入了这样的困境?为什么我们家里的电灯依然亮着,我们家庭教育的智慧之灯却灭了?
一个口号,让父母输在了起跑线上
自从商业社会创造了一个口号:“顾客就是上帝。”自从中国的教育产业化,教育领域也衍生出一个流行口号——“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仿佛一夜间,这个十字的口号,像风一样传遍中国大陆,也把无数家长吹乱了阵脚。
在这个口号引导下,很多家庭收获的不是快乐,而是痛苦和焦虑。
广州有一位非常年轻的妈妈,见到我就开始痛哭流涕。她说每个来广州演讲的专家,她都亲自来听讲座,专家的各种秘方她都用了,市面上所有流行的教育图书,她都买回家来跟女儿一起看。还有,为了女儿能接受最好的教育,为了让她不输在起跑线上,她选择了广州少年宫一个特别的地方,在那里买了房子,买了一套最贵的而格局最不好的房子,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希望她的女儿从小受最好的教育,希望她的女儿不输在起跑线上。然而,当她女儿走进中学,她发现女儿让她失望了。从女儿三岁开始,她就送女儿上少年宫,学绘画,学英语,学音乐,学舞蹈,几乎流行的早教课程,所有该学的都学了,但是为什么上了初中,她女儿的各科成绩很差,让她特别失望呢?她不明白,她感到委屈。她说:我付出了这么多心血,可是我的孩子为什么没长成我希望的样子呢?
这样的困惑,这样的痛苦,无论从媒体中,还是日常生活中,到处都可以听见和看见。像这样的妈妈到处可见,父母付出了最多的时间和金钱,为什么孩子没有像父母期望的那样成长呢?
在济南,有三位年轻的妈妈,听完我的课,走到台前来对我说:“我们是失败的妈妈!”我感到很震惊,一位妈妈在什么情况下,才能确认自己失败呢?我问她们:“你们怎么失败了?”
第一位妈妈说:“我的孩子上课不注意听讲。”第二位妈妈说:“我的孩子有一天逃学了。”第三位妈妈说:“我孩子成绩不够优秀。”
看着她们年轻的脸,我想她们的孩子一定很小。于是,我问她们:“你们的孩子有多大?”她们说:“刚刚上小学一年级。”
一个七岁的孩子,刚刚步入校门,开始全新的学习生活的时候,为什么一道题没做好,上课没注意听讲,考试成绩不理想,就被确认失败了?而这个失败不仅属于孩子,而且属于妈妈?
很显然,她们不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幼儿期就没有仔细观察过孩子的自我学习特点,所以上小学后,遇到一点儿小问题就惶惶不安,如临大敌。这就是“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个口号带给家长们的“后遗症”。
我们很多家长正是因为很害怕“输”,所以就特别紧张,因为紧张,大脑的弦就整天绷着,思维的焦点和眼睛的焦点就不停地落在孩子身上,不停地寻找孩子身上各种可能导致“输”的弱点和缺点。而正因为害怕和高度紧张,我们的判断和思考神经就很容易会出现偏差甚至盲从性,从而给我们的教育智慧蒙上阴影,让家庭教育陷入盲区甚至黑暗区。
因为我们被吓坏了,怕输在起跑线上,所以我们紧张并高度敏感,我们的心中就会出现阴影和盲区,就像家中断电后,那种不明方向的恐惧。
黑暗为什么让我们恐惧呢?因为我们在黑暗中看不清自己,也看不清他人。不知道身在何处,会发生什么,于是,周围有一点儿声响,我们都会惊慌失措。黑暗中掠过任何一个影子,我们都会坐立不安。这就是黑暗给我们带来的恐惧,这就是恐慌带来的一系列后果。
年轻的妈妈,因为心中装着太多的恐惧,所以她们的想象力和判断力经常会出现误差。她们希望孩子的每一天都有好的成绩,希望孩子的每一个表现都是优秀的。但这不可能。因为成长中的孩子一定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孩子是在出错中成长的,就像孩子总是在跌倒中学会爬行、学会走路一样。一个生动活泼的孩子,他的头脑不断地迸发和冒出各种各样的奇思妙想,心灵和身体的协调需要各种训练来完成,不可能每个行为都符合大人的标准。仅仅因为不符合我们的标准,就失望,就断定为失败,这实在是被吓坏了。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这短短的十个字,让我们的家庭教育一直笼罩在恐惧不安的阴影中。
在西安,有一位白发苍苍的妈妈让我给她的儿子打一个电话,说只需要花一分钟。我问她:“你要我对你的儿子说什么呢?”这个妈妈说:“你告诉他,我们来听你的讲座,我和他的爸爸都意识到我们在教育中出了问题。我们做得不够好,我们曾经伤害过他,我从现在开始要改正,请告诉我的儿子。”面对这位真诚的妈妈,我说:“这么重要的话,你为什么不亲口对你的儿子讲呢?”这位妈妈叹了一口气:“哎呀,我儿子的门上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四个字‘闲人免进’,已经整整挂了三年了。”
我们可以想象,同在一个屋檐下,同在一个家庭中,当我们的孩子在门上挂上一块牌子,上面写着“闲人免进”的时候,他们是在拒绝父母的关心,拒绝父母的爱。父母被迫站在门外,真是咫尺天涯啊!这样的家庭生活,这样的教育,我们怎么能不痛苦呢?
因为恐惧孩子做不好,因为害怕每次考试失败,我们不停地唠叨孩子,反复地揪着孩子的缺点不放。我们认为孩子的问题只要天天说,就能改变结果,孩子听腻了,听厌了,听得恐惧了,不但把耳朵关闭,也把房门关闭了。
于是,家庭教育这盏智慧之灯熄灭了,家长和孩子都陷入慌乱、紧张和恐惧中。于是,恐惧让我们的血管收缩,大脑和心脏供血不足,造成了我们心灵的痛苦、身心的疲惫;造成了孩子和父母还没开始行动,精神情感已输的困境。
两个因素决定孩子的性格
每个孩子都会有属于自己的性格。一些宝宝比较好动,一些宝宝会比较内向……所以为什么不同的宝宝性格会有差距呢?事实上,宝宝性格的不同,除了自身的因素之外还有环境的影响。接下来,就跟大家说一下决定孩子性格形成的因素。
宝宝自身因素
宝宝在出生之后会慢慢形成自己的性格。一些宝宝的性格是比较急的,他们一遇到不舒服的事情就会哭泣,而且爸爸妈妈总是要费好大的力气才能够把孩子哄好。
还有的孩子,性格是非常好的,一般情况下不会哭,爸爸妈妈特别身心。所以,爸爸妈妈总是会夸奖这些孩子比较听话,脾气好。
外界因素
除了宝宝自己的原因之外,外界因素也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孩子的性格是受后天的影响的,所以,爸爸妈妈可以塑造孩子的性格 。所以这些外界的因素有哪些呢?
社会环境的影响
大家都觉得‘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自己的风格不太会受到别人的影响。事实上‘近墨者黑,近朱者赤’,要是孩子成长的环境不好的话,那么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他的性格也会受到影响,他们会变得比较自卑和沉默。
相反,要是孩子是在比较好的氛围中长大,周围也比较喜庆,孩子会比较快乐,性格自然外向,话也会比较多。
爸爸妈妈的影响
孩子的性格会比较像爸爸妈妈,同时孩子的性格还会受到爸爸妈妈言行的影响。宝宝平时会观察爸爸妈妈的言行,要是爸爸妈妈不经常笑的话,孩子以后也会变得比较拘束。
要是爸爸妈妈性格很好,喜欢结交朋友,平时也经常逗孩子开心的话,那么孩子在这样的氛围中成长也会比较开心,性格也会比较外向。
因此,要是你想要让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好的性格的话,一定要注意好自己的言行。
所以,爸爸妈妈一定要注重环境对孩子的培养,让孩子成为一个乐观开朗的人。
不同时间出生的孩子性格可能不同
不同时间出生的孩子性格可能不同
据说孩子的性格和出生的月份,年份,季节都有关系,有的人甚至从备孕开始就会计算宝宝是哪年哪月出生,虽然,有一点迷信的因素,但是也是非常有意思的,孩子几点出生?那么他的性格特点会有哪些不同呢?各位宝妈可以对号入座。
1、0点~2点
零点是一天的开始,宝宝在这个时间点出生,一般比较开朗外向,充满朝气,长大以后沟通能力比较强,对人和事都充满了热情,是一个比较感性的人,在2点出生的宝宝一般内向稳重,不善言辞,但是他的毅力和耐力是惊人的,在感情上也比较专一,以后的生活不会波动很大,但没有浪漫细胞。
2、4点~6点
4点出生的宝宝一般追求完美,在性格上喜欢挑战,有当领导的潜质,但对感情能缺少专一,感情生活波动比较大,在6点出生的宝宝,一般性格温柔,平易近人,善解人意,人缘特别好,在日常生活中,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注意穿衣打扮,是一个有品位有气质的人。
3、8点~10点
在早上8点出生的宝宝比较聪明,是一个非常有想法有创意的人,但是喜欢炫耀,而不敢真正付出自己的感情,总是害怕失败,对人和事比较冷淡,在10点出生的宝宝,比较善于交际,在什么情况下都可以游刃有余,但是有忌妒心,不容易交到真正的朋友。
4、12点~14点
在12点左右,出生的宝宝一般性格外向,不喜欢孤单,说话比较直,大大咧咧,从来不会主动与人交流,总是处于被动的状态,在14点出生的宝宝,一般带有忧郁的气质,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当艺术家的潜质。
5、16点~18点
在16点左右出生的宝宝,好奇心比较强,长大后不容易信任别人,总是疑神疑鬼,疑心比较重,18点出生的宝宝,一般有直来直去的性格,比较容易得罪人。
6、20点~22点
在20点左右出生的宝宝,外表看起来比较的强大,但是内心缺乏安全感,比较软弱,戒备心很强,很难流?自己的真感情,22点左右出生的宝宝性子比较慢,做什么事情都不着急,很容易信任别人,这种孩子在小的时候一定要多加看护。
其实宝宝在什么出生性格是不同的,这种说法本身是不太可信的,性格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转变,家长要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性格上能多加培养,让孩子有一个健全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