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孩子们达成了协议(中班随笔)
发布时间:2021-04-13 中班教育笔记随笔 中班教育随笔笔记 中班孩子教育笔记进入中班以来,孩子们的精力是越来越旺盛,特别喜欢和同伴在一起说话、玩游戏……班级里到处都是吵吵闹闹的喧哗,特别是过了新年以来更甚。每次都需要我及时地介入,而有时我的介入基本上也只能维持三到五分钟,效果甚微,不免让人有些郁闷。
这天午饭前,班级里又是吵吵闹闹的,我试图制止这种吵闹声,试了几次无果后,我正犯愁,突然,看见冯小宝举起了小手捂住了自己的耳朵,一边不满地小声嘀咕:“吵死了!”她旁边的雅洁看到了也捂住了耳朵,不满地看着身边在大声说话的孩子。不一会儿,又有几只小手捂上了自己的耳朵。看到这种情景,我心里灵机一动,对着孩子们说:“孩子们,你们看,为什么有几个小朋友用手捂住了耳朵呢?”这一问,孩子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这几个捂耳朵的孩子身上,教室里顿时安静了下来。沉默片刻后,雨辰轻轻地说:“可能是因为我们太吵了……”听到了答案,我马上抓住这句话:“对呀,因为你们的讲话声音太响了,影响了其他小朋友,所以他们向你们提出了‘无声的抗议’。”
“无声的抗议?”几个孩子眼里带着疑惑:“冯老师,什么是无声的抗议?”“无声的抗议就是这些孩子自己安静了,只用捂住耳朵来表示希望大家安静下来。”听了我的话,孩子们纷纷表示明白了。随即蓓蓓突然提议:“我们以后都用‘无声的抗议’来提醒别的小朋友安静下来吧!”蓓蓓话音还未落,大多数孩子都齐声表示同意。于是,我与孩子们达成了这个“无声的抗议”的协议……
升到中班以后,我明显感觉到孩子们比小班的时候本领大了许多——他们开始渐渐有了自己的思维和自己的想法,不再一味只是听从老师的安排,老师说什么就做什么。面对着这些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活跃起来的孩子们,缺乏方法的我常常感到很头痛,曾经也尝试过许多方法来和我的孩子建立一些共同的规则意识。但是,这些来自老师的规则,对孩子们来说还是一些死死地“规矩”,而不是孩子们自己接受并且乐意遵守的“规则”。而比较有效的办法就是和孩子们共同讨论,或是从某个孩子的某个观点建议开始,扩大影响,使之变成大家共同认同的规则,这样孩子们乐意接受也愿意遵守。
我和孩子们达成了“协议”之后,便开始实施了。每当教室里吵闹声有愈演愈烈之势时,有些懂事的孩子便会举起自己的小手捂住耳朵,用带着抗议的眼神看着周围还在吵闹的孩子,有些孩子看见了这“无声的抗议”便会马上停下来不说话,注意力也集中到了我的身上。如果吵闹声还在继续
,那么,我会轻点一下:“孩子们,你们看,有人有‘无声的抗议’咯!”说完后,大家便会真的自觉安静下来,同时把注意力也集中到我的身上。
看来,这个方法短期内还是有一定效果的,中班的孩子是需要老师和他们商量共同制定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规则的。以后,我决定多多让我们的“小鬼来当家”,让他们自己来做主,而老师需要做的就是监督并帮助他们遵守自己制定的“规则”。yjS21.Com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中班随笔:孩子们和皮球玩游戏
皮球是孩子们熟悉且喜欢的运动器械,今天我们又一起玩球。热身环节后,我引导孩子们和皮球玩游戏,试试能玩出哪些不同的方法。当在我的观察与分享环节中发现,大多数孩子都介绍了拍球,就是拍球的方法有些不同。为此我再次引导幼儿,“小皮球在你们的小手中不停地跳呀跳,那你们还有什么方法让皮球动起来呢?”这一问题后,孩子们突然间好似有了灵感,在分散活动中有的踢球,有的双人滚球,有的顶球,还有的夹球跳。顿时,玩法多种多样,思维活跃了起来,最后在老师的引导下还一起尝试了快跑追球,即在开心玩的同时,动作技能得到了提高!
也许经过了小班阶段的拍球影响
,因此,孩子们一拿到球就情不自禁的把球拍了起来,虽然在观察过程中我给与了提示,但他们仍然脱离不了拍球的模式,只是从拍的方法上进行了变化。我想我要认可孩子们的这种探索成果,并给与鼓励,因为在这样的过程中孩子们也在探索,也在发展,不能因为为了达到活动的目标或老师的目标而制止或否定。如何进入活动主题,达到活动目标,之后老师的引导、提问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运动的最后成功,也达到了原定的目标,我想成功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1、满足幼儿的探索兴趣。兴趣的发生是以一定的需要为基础的。有了兴趣,他们会以极大的热情积极主动地探索和认识他们感兴趣、感到好奇和有需求的事物,让幼儿真正成为主动学习者。
2、尊重幼儿学习的方式。幼儿对世界的认识还是感性的、具体的、形象的,常常需要用动作来帮助思维,这就决定了他们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他们必须通过与人和物的相互作用,进而使原有的直接经验与现实的直接感受和体验产生相互作用.构建起真正内化的新的知识经验。
中班随笔:我和孩子的故事
我和孩子的故事?当我在写下这个题目时,我的心头不禁涌动着一股温情,一阵甜蜜,一种快乐。我的眼前出现了一张张洋溢着欢乐和天真的笑脸,我和孩子共同度过的每一天,此时此刻都是那么鲜活地跳跃着。
这学期,迎接的又是一批新的孩子,虽然他们已经上中班了,可是刚接手的时候,总觉得他们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懂,还有许多小朋友每天上幼儿园还是哭哭啼啼的,总是需要我像妈妈一样抱抱他们,哄哄他们,才会安静下来。
现在,和孩子们接触已经快两个月了,一开始的陌生也渐渐地消失了,他们对我,也就像妈妈一样,喜欢和我闹,喜欢和我做游戏,但是也会“害怕”我。还记得刚开学的时候,鑫妍早上来总是哭,吃饭也不好好吃,我就一直坐在她旁边,看着她,哄她吃饭,几次以后,她一看到我搬椅子就知道我要坐在她旁边了,就赶紧吃饭,吃完了还不忘给我看,“老师,我都吃光了哦!我最喜欢吃红烧的了。”看到我点点头,她就笑得格外灿烂。午睡的时候,也总是要我坐在她的旁边,轻轻拍拍她,她才会安安静静地睡着。
我喜欢和孩子们一起玩,不上课的时候,我就是他们的玩伴。只要孩子们表现好的时候,我就会和他们玩游戏作为奖励,告诉他们这是你们表现好的奖励。他们有游戏玩了,自然也就和你走得近了,总是想在我面前表现得乖一点,听话一点,希望我能和他们做游戏。赢得了孩子们的喜爱,我就顺理成章地做了“孩子王”。
还有,孩子们吵的时候,我会和他们说:“陈老师肚子里的小宝宝在哭了,要小朋友们安静,好吗?”孩子们也会很懂事地安静一会。有时候,我腿酸了,坐在小椅子上开始敲腿的时候,鑫妍和洋洋也会悄悄跑到我的身后,给我捏捏肩,敲敲腿,问我:“舒不舒服?”虽然,他们握着拳头的手小小的,可是敲在我身上的那份爱却很大,很大,我真心地告诉他们:“很舒服,很舒服。”望着孩子们娇小稚嫩的脸庞,感受着他们给我带来的点滴温暖,我觉得我很幸福!
两个月的时间,不算太久,感情也不算很深,可是我和宝宝们彼此在渐渐磨合,彼此了解,在未来的时间里,我会带着满腔的热情,和孩子们一起共度这段时光,让寒冷的冬天不再冷,拥有的只是一丝丝爱的暖意。
小班随笔:我们进步了
开学初,班级中有许多幼儿都还不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哭闹、发呆等入园焦虑现象较多,经过两星期的生活,大多数幼儿都能够适应了,却又遇上了流感,许多孩子生病了,因而给刚刚才开始适应幼儿园生活的孩子放了一个大假。我想,放假结束后,这些孩子来园估计又得大闹一阵了吧!想想就头疼啊。
但是还别说,孩子们放假的这段时间,看着其他班级的老师带着孩子玩游戏、吃点心,我还真是有点想他们了,真奇怪,才短短几天时间的接触,就已经产生感情了?
我突然想起不太会说话的嘉嘉哭得满脸泪水,一只手一直拉着阿姨要抱抱,突然想起白白胖胖的瑞瑞说着不太标准的普通话时的可爱的神情,突然想起总是发呆又不太爱说话偶尔会尿床的诚诚,会想起有时顽皮有时捣蛋有时又很懂事的小薛薛。会想起班里最小最可爱,每天早上都要哭一下然后会很开心的晴晴,还会想起聪明伶俐却又十分胆小爱哭鼻子的欣雅……想着想着,不知道这些小家伙都在家里干什么,估计不来幼儿园正在哪里开心的玩着呢!真希望他们快点来呀!
终于到了来校的日子,不知道这些宝贝会不会给我一个“哭闹大惊喜”。我抱着想念又有些好奇的心情等待着这群孩子的到来,出乎我的意料,他们真的给了我一个惊喜,但是是“乖乖大惊喜。”孩子们看见我们老师和阿姨都很开心,笑着走入教室中,有的还扑到我的怀里,那张灿烂的笑脸真是对我最大的安慰。有的孩子比较害羞,也能在家长的鼓励下主动与老师阿姨打招呼了。
这几天接触下来发现,他们真的很棒,最让我开心的是,嘉嘉不再拉着阿姨要抱抱,能做到椅子上玩游戏了,上课的时候听得很认真。不肯与老师打招呼的媛媛也能和老师大声的说:“老师早。”欣雅的胆子也越来越大了,不哭也不闹了,诚诚吃饭越来越干净了。君君上课举手发言特别的积极,瑞瑞慢慢的学会拉裤子了,小宇也不乱调皮了……他们的这些小小的进步,在我的眼里就是大大的进步。
我想,他们有这么好的表现,不仅是自己付出了努力,同时离不开的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千叮咛与万嘱咐,与孩子之间的尽可能多的交流,都让他们很快的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正真体现了家园共育的含义,感谢家长们的支持与配合。
教育随笔:孩子们,你们辛苦了
进入五月,幼儿园的工作就更忙了,更累了,因为“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各班都得准备节目,而我在给幼儿准备“小礼物”的同时,接到女儿老师的通知,想锻炼一下孩子的胆子,要求我参与年级组的亲子舞蹈《天使》。接下来就开始排练了,每天晚上下班回家,就是跟女儿在家看动作,因为孩子年龄比较小,身体协调性不是很好,就一个小动作要练整齐,都得花很长时间,但孩子在排练中也表现让人吃惊的毅力。教导老师也抽出时间对我们几对亲子进行排练,有时为了让一个动作有整体的效果,老师一个一个纠正动作,真是难为教导老师和孩子们了。排练还在进行中……曾几何时,惊讶于他们能记住自己的位置,惊讶于他们能记住自己的动作,惊讶于他们能跟上音乐节拍舞动。孩子们,你们辛苦了,相信你们会表现很好的,预祝你们“六一”快乐。
今年的六一画展我们班选择了在纸扇上用水粉画的形式画花鸟类的图案,每一把扇子都是孩子经过自己的想象以及已有经验经过绘制。绘画是孩子比较喜欢的一种活动,也是孩子表现自我意识、自我感受的主要方式。学前儿童随着生活圈子的扩大,不断萌生出各种需求。有的需求合乎成人世界的规范,能得到满足,而有的,则不能。这时便需要一种表达和宣泄的方式,于是绘画作为一种形象化的语言,自然而然也就为他们所选择。作为幼教工作者,必须要重视幼儿健康绘画心理的培养。只有拥有健康的绘画心理,幼儿才能画出美丽的图画,才能健康茁壮成长。通过绘画活动,幼儿的心智可以得到有效地开发。佛洛伊德精神学派的理论认为:孩子内心无意识的东西是从绘画反映出来的。只要细心观察幼儿的绘画作品,我们才能分析出他们的心理状况、情绪波动,甚至潜在的一些不健康心理。因此,我们在评价幼儿作品时,一方面要从儿童的情趣、画面是否丰富,是否体现孩子的创造能力入手,另一方面,还要透过画面进行分析,充分了解画面所投射出孩子的心理。只要发现异常的、有害的心理,就要加以重视,并及时调整教育策略,促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健康茁壮成长。
教育随笔《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成长》
我作为一名幼儿园的教师,经常生活在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中间,虽有时会让你哭笑不得,但幸福和快乐也会经常陪伴我的左右,那么这些幸福和快乐就是孩子们给予的.我国一位儿童教育工作者卢勤说过:“快乐是一种体验,体验是任何人代替不了的。让孩子们从小体验快乐,成为一个乐观主义者,比成功更重要。”作为孩子们的老师和朋友,让我们走进他们的世界,和孩子们一起去发现快乐、感受快乐吧!
在孩子们的心中,老师是神圣的,孩子们的世界需要充满惊喜,充满着乐趣,那么我们做为一名幼儿老师我们应该给予他们这些惊喜、乐趣和意外。当我和他们在户外散步时,他们会数着彩砖跳格子,往往数着数着就乱了套,再重新开始数;他们会歪歪扭扭、乐此不疲的走在路边的花池上;也许对于成人来说这是无聊的事,可是看着孩子们的灿烂的笑脸,你就会明白他们乐此不疲的原因了。
有一次我和孩子们在草地上玩时,杨子乐惊奇地发现:这里有一个大虫子。于是找到虫子成了孩子们的话题,大家趴在草地上,有的用手,有的拿着拣到的树枝,都一个劲地在草地下面找呀找,孩子们虽然小手都脏了,可他们都有了自己的战利品了:一只小虫子、一个蜗牛壳,还有一些树的种子......也许这真的不是什么有意义的东西,但是我在孩子的脸上、眼里、心中看到了两个最珍贵的两个字:快乐。
让我们的孩子们从现在就感觉自己是一个快乐的小天使,每时每刻感受到生活的乐趣,感受到人生的快乐。让孩子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能充分体验到思考的快乐,求知的快乐,创造的快乐,成功的快乐,而且还要充分体验到来自纯真友谊的快乐,来自集体温暖的快乐,来自野外嬉戏的快乐,来自乐观的天性被纵情释放的快乐......。
教育随笔:和孩子们学本领
角色游戏开始了,只看见几个宝贝在娃娃家里端了几把小椅子,然后涵涵就在那忙活起来,而小妙灵则躺在在几把并排放好的小椅子上,他们正在干什么呢?我走进看了看,涵涵拿起一个积塑玩具给小妙灵的头发摆弄着,不一会又拿出另一个积塑又在头上摆弄了一会,旁边一些小朋友仿佛开心得不得了,一个个都在那里悦跃一试,我问道:“你们在干什么呢?把娃娃家弄得一塌糊涂了”。悦悦骄傲地对我说:“宝宝的头发好脏呀,我正在帮助他们洗头呢!”边说着悦悦开始一边为下一位小朋友做好用冲水,冲好后抹上洗发水(积塑玩具)开始抓,抓了一会儿她开心的闻闻,“好香呀!”。“妈妈在家里是这样为你洗头发的么?”我好奇的问道。“不是的,只有在理发店里阿姨才这样帮我洗头发。”看着他们开心的样子,我突然想到了每次帮女儿洗头发是让我最为难的事情,因为女儿从来不愿意低着头洗头发,需要横抱着,她的体重让每回为她洗完头发的我,胳膊都酸疼几天。这不就是一个好办法么?那天晚上正好要帮女儿洗头发,于是我也学着孩子们的样子,端来几个小椅子让女儿躺在上面为她洗头发,我和女儿一起渡过了最轻松的一次洗头过程。
孩子们在生活中观察,在游戏中做做玩玩,不知不觉中创造出了更多的生活经验,在轻松、愉快、自由的氛围中得到了发展和提高。想起孩子们常对我说的话,“老师啥都会,会教我们很多本领呢!”现在我要说:“孩子们,其实你们也教会了我许多本领!”
中班教育随笔:孩子,让我们一起加油!
今年接的这个新中班,着实让我吃了一惊,幼儿和家长的素质和我前几届接得班没法比。开学初,脑子里一直想着怎么解决班里的“小霸王”,三个星期下来,“小霸王”的事情圆满解决了,静下心来再次细细想想班级里的情况,我的心郁闷着。一个班三十位小朋友,幼儿人数与以往比并不多,但真正懂事、爱学习的寥寥无几,更多的是上课给你个不理不睬或牛头不对马嘴,下课想着玩和追跑,很多幼儿都是托儿所的皮大王。回顾两个月辛劳的结果,有一部分幼儿进步了一些,但还有几个老大难进步不大。
进步快小朋友
“小霸王”从骂老师、打老师到现在上课能认真听讲
,画画、手工、计算进步非常快,对老师也很有礼貌了。“张X”小朋友在刚开学时,课间在活动室里追跑现象非常严重,上课坐力不定,碰到不顺心的事情就闹情绪、大哭。自从在家长会上和她爸爸沟通以后,小姑娘一天天在进步。现在的她,上课发言非常积极,碰到事情也不发脾气了,更可喜的事,原本一点也不会画画的她,现在画得一幅好画,是班级里小朋友的学习榜样!也是我比较看好的幼儿。
“小霸王”和“张X”小朋友的进步,这与老师与家长的及时沟通和家长对我们老师工作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每一位老师都希望班级里的每一位家长和孩子都向他们一样,老师的辛勤付出得到了回报,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老大难”的小朋友
“沈小朋友”是个长得非常可爱的小男孩,大大的眼睛,白白的皮肤,乍一看,你一定会喜欢上他。可偏偏长得这么可爱的小弟弟非常让我们老师头痛,脾气怪,动手能力差,又不肯学。比如说要画画、做计算作业了,其他孩子都非常开心,他坐在位置上就是不肯动手,当老师去帮助他时,他呼得一下躲到桌子底下去了。午睡起床了,孩子们都穿好衣服了,他坐在床上等你老师、阿姨去帮忙,好像他生来就是一个小少爷。面对他这种怪脾气,我们老师多次找他妈妈沟通,他妈妈笑着和我们说:“我家孩子不肯动手吗?我家孩子已经认识很多字了!”你看,多骄傲的母亲!
“周小朋友”妈妈每天早上送孩子来时,都是“弟弟”、“弟弟”,一听母亲对孩子的称呼就知道有多宠爱了。这个孩子比较外向,交往能力比较强,我班的那几个较顽皮的小男孩都是他的哥们,和老师也不陌生。也是一个长得很可爱、很帅气的孩子,可动手能力也一点不行,不管你老师怎么耐心的教他,他定定的看着,就是不理解。他还有一个毛病,午睡要尿床。没办法,在午睡中途叫醒了他一次,可起床后,被窝里还是湿的。和他妈妈商量了一下,午睡叫醒两次效果好了一点。
像沈、周这样的小朋友,我们班还有几个,其他几个可能情况稍微好一点。
时间匆匆,但愿在老师和家长的配合下,希望每一个孩子都飞跃的进步,我期待着、也在努力着!孩子,让我们一起加油吧!
教育随笔:和孩子共成长
教育随笔:和孩子共成长
一颗小树苗,能够长成参天大树,也可能单薄无力甚至枯萎,由此至彼之路其实并不漫长,作为老师的我们,在给予孩子知识的同时,还要给予他们更多的“爱”,我们给予孩子的爱包括父母对孩子的爱,姐姐对弟弟妹妹的爱,朋友之间的爱,老师对学生的爱等等。在给予孩子爱的同时,我们还获得了快乐与幸福,在这简单的幸福里,我们也在不断成长。
孩子会模仿老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而且还会模仿的有声有色,老师时时刻刻都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与发展,所以,老师应以身作则,做好每一件事、说好每一句话,不能够因一次的失误而影响孩子一生的成长与发展。所以老师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像我们这样的启蒙老师,那更是重要的。
孩子的成长过程只有一次,我们需要多听孩子的心声,给予孩子尊重、信任与鼓励,还有我们的爱。孩子与老师在一齐的时间是最多的,从早上入园到下午离园放学,一天的时间,孩子能够学到很多的东西,除了学习知识外,更多的则是与老师相处,学习老师身上的东西,老师自身的点点滴滴都影响着孩子,在孩子的眼里,老师是神圣的、伟大的,老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甚至于每一个眼神都影响着孩子,所以说老师是孩子在学习中至关重要的一个人。
孩子与老师是互通的,是相互影响的。在我们给予孩子爱时,孩子也给予了我们不曾拥有的爱;在我们传授孩子知识时,孩子也给予了我们教学方法;在我们给予孩子快乐时,孩子也给予了我们一张张天真的笑脸;我们在奉献自己的同时,孩子也在回报我们。我们拥有了更多的欢声笑语,与孩子共成长。
所以,让我们“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让我们的孩子能够变的更开心、更活泼,让我们与孩子共成长而更加努力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