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小自然角,创意无限多
发布时间:2021-04-12 幼儿园跳绳创意游戏 教育笔记区角 创意幼儿故事3月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在这样一个生意盎然的季节中,我们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巧手,把小小的自然角装扮得生机勃勃、绿意盎然。首先我们邀请家长参与,所谓人多力量大。请家长们发挥自己的创意,利用废旧物品作花盆材料,制作出丰富多样且又具有特色的花盆,并在亲手制作的花盆中种植不同的植物。家长们都相当支持我们的工作,献计献策,在满腔热情中纷纷行动起来了。
紧接着我们班内两位老师商量,决定把原本在走廊内的自然角搬至小阳台上。这样一来,不但解决了植物终日照不到阳光的缺陷,同时也满足了孩子们的动手欲望。自从自然角搬家以后,我发现整个自然角“活”了起来,宝宝们蹲下来、踮起脚、排着队和小花小草亲密接触,和小动物们亲密对话,播撒了爱的种子。植物们在阳光的沐浴下也越发地葱郁起来了。我们在收到家长带来的动植物的同时,发现种类颇多。于是我们给每位小朋友的盆栽中插上一个爱心小牌,上面有孩子的姓名和植物的名称。并且给植物们分分类,有观花植物、观叶植物、草本植物、水培植物等。下一步就是请孩子们来照料这些植物宝宝了,让孩子们与这些动植物对话、交流,用心去呵护它们。一个星期下来我发现创意设计让这个原本平凡的小角落,变成一个充满生机、郁郁葱葱的绿色小天地,从而使自然角真正成为幼儿走进自然的一个多彩空间。我们给这个小小的角落取名为绿色伊甸园,代表着孩子们美好的乐园,也希望孩子们在这样一个乐园中,唤起内心更多真挚的情感,也满足孩子们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培养幼儿关心、爱护自然和环境的积极态度。yJs21.CoM
yJS21.com更多精选教育笔记阅读
幼儿观察记录:自然角里的小蝌蚪
基本信息:
观察对象:小孟
年龄:**
观察者:史老师
观察日期:**年**月**日
观察时间:**
观察地点:教室自然角
幼儿人数:37
成人人数:3
观察目的:在探究中认识周围的事物和现象
观察内容:能观察到动植物的外形特征,习性与生存环境,对自然角的突发现象能分析原因。
使用方法:描述法
背景描述:在丰富自然角的活动中,孩子们学会的观察,愿意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
事件表述:
春天是大自然中万物生长的季节,为了让孩子更多的了解自然,知道动植物生长的过程,我们引导孩子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布置出了一个简单的自然角,虽然简单,但是动植物样样都有,孩子们特别喜欢自然角里的新朋友“小蝌蚪”。
早上干入园,小孟就独自来到自然角,蹲在自然角的小蝌蚪容器边,细心的观察起来,“小蝌蚪,黑黑的,后面还有一条长长的尾巴!”“这么多小蝌蚪变成小青蛙盆里装的下吗?”看完盆里的,她又看到了乌龟缸里的小蝌蚪,突然大叫起来:“哎呀,这个小蝌蚪的尾巴怎么直直的,是不是死掉了!”她着急对我说:“老师,老师,快看这条她不游泳了,小蝌蚪死掉了。”听到她的说话旁边的小朋友也盯上了说:“哪里啦那我看看呢?”“小蝌蚪肯定是在睡觉。”(前两天看到小蝌蚪直直的尾巴以为死掉了,后来动了一下盆,马上就游动起来了,孩子们就认为小蝌蚪可能在休息或者睡觉)“啊呀!真的么,太可惜了!”小梦又接着说:“老师,着小蝌蚪是不是被乌龟压死的呀!”“你看,你看,乌龟这么大,小蝌蚪这么小”“不对,不对,你看,这个小蝌蚪实在上面的,乌龟压不倒它,肯定是小朋友换水的时候没弄好,小蝌蚪离开了水,干死了!”小梦又说了。“好像是这样的。”孩子们七嘴八舌的又说了起来。……
分析与评价:
1.根据《指南》科学领域——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3认识周围的事物和现象,提出5~6岁幼儿中能观察到动植物的外形特征,习性与生存环境的适应关系,知道尊重珍惜生命保护环境进行评价,幼儿已达到目标。
2.从活动中可以看到,孩子的观察很是细致,能将看到的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前后对比,分析。
跟进与策略:
支持幼儿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通过和孩子一起饲养动物和种植植物,感知生物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以及生长发育、繁殖和死亡的过程。引导幼儿探索和思考,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分析。
教研日记:自然角的创设
上周向各个班级发了自然角的创设要求,并约定今天进行检查调研。今天下午,如约而至各个班级的自然角。在短短的几天里,我发现了自然角确实发生了很多的变化:观赏植物的丰富多彩,让我感受到了春的气息,比如大七班姹紫嫣红的花热闹地开着,美极了;海报精彩纷呈,让我感受到了活动的精彩,比如中三班“树可以做什么”和“种植过程”,又如中六班的“我爱土豆”主题海报,再如中七班的“直根系和须根系植物类比”等等;种植活动的多样性,让我感受到了教师的智慧,比如大一班分两队,一队的孩子种植一种植物,又如大六班和大二班不同植物在水里的生长情况比较。
但是我也看到了我们还有努力的空间:很多班级观察记录没有
,那么孩子的目的不明确,可能会让我们的种植活动有缺失;所有的班级对植物、动物、种植的物品没有进行标签;很多班级缺少海报;部分班级动物很少哦;我们还应该把教室当做自己的家,老师们还可以思考一下如何摆放才能美美哒!
个别班级存在的问题已经和老师们进行了沟通,希望老师们抓紧时间查漏补缺,让自然角成为孩子们喜欢的地方。同时,也希望老师们也能喜欢动植物,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小资!
小班班级自然角的植物
这一段时间,我们一直在丰富班级自然角的植物,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自然角的植物越来越多了,变成了走廊里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每天餐后散步时,我们都会去植物角看一看,“今天小植物有什么变化?”“哪些植物开花了?”别看我们是小班的孩子,我们观察得特别仔细。今天在植物角里孩子们又有新的发现了……
今天和往常一样餐后带着幼儿去散步,走到自然角我们停了下来,看看今天小植物的变化。突然有个声音传来:
“曹老师,这是什么?这一盆怎么没有花?里面都是泥土。”皓皓对我说。我说:“这一盆里也有花只是还没有长出来呢,老师在泥土里面播种了一
些小种子,等小种子长大了,就会有好看的花长出来的。”
皓皓问:“是什么种子?会开出什么样的花?”他用好奇的眼神看着我,其他的孩子也向我投来一样的目光。
看到大家的求知欲这些强,我便拿出了一粒种子给小朋友看。马上有幼儿说:“老师,我知道这是花生呀,我在家里吃过的。”
我说:“你们知道吗?这一粒小小的花生如果放在泥土里,每天给它浇水,花生在泥土下喝饱了水,就可以发芽,长成小花。”
又有小朋友问:“老师为什么这一盆里种了种子怎么还没发芽啊?”
我说:“种子长大需要一个过程,就像小朋友成长一样,不是马上就能长大的,而是多吃饭、对锻炼,一天一天的慢慢长大。种子如果每天都能喝到足够的水分和充足的阳光照射,它也会慢慢的长大的。”
从那天以后,每天餐后散步孩子们都会特意的来看看这颗小种子,给它浇水、给它阳光照射。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三天过去了,终于在第四天种子开始发芽了,孩子们看到了特别的开心。从此以后班级里的幼儿对植物角关注的越来越多了,很多小朋友还会从家里带来一些小种子种在班级的花盆里。
从这件小事中,可以看出幼儿对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也很感兴趣,需要老师在平时的生活中仔细观察,并在恰当地时机给予相应的指导,就会萌发幼儿对自然科学的求知欲,以此不断地丰富幼儿相应的知识。科学教育不仅仅停留在课堂上的几十分钟,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也有许多的科学知识供幼儿学习,让我们每位老师都做一个有心人,为幼儿打开科学探索的大门吧!
“一物多玩”运动无限精彩
情景描述:
运动的时间我们来到了操场上,今天我们要在平衡区进行游戏,在活动之前保育员和孩子们已经把轮胎和平衡木等材料连接在了一起,整个环境的创设一如以往,一直是如此的布置的形式,分散游戏开始了,孩子们兴奋的投入到了游戏中。从平衡木到轮胎到铁罐,孩子们一步一步跨过去。过了一会,我发现在平衡桥周边的轮胎少了一个,仔细一看原来是调皮的蒲东东,只见他推着轮胎往前跑,而且不是平常那样滚,他还把一个小罐子放在轮胎内部,滚起来罐子也滚了起来,还会发出“咚咚”的声音,只见他玩的非常开心,也吸引了其他的孩子的目光。
情况分析:
从案例中可以看到教师的场景创设对孩子而言已经不怎么感兴趣,长时间每周都是如此,没有什么改变,并且平衡区的材料也不是特别丰富,轮胎总用来让孩子跨进跨出、走上走下。轮胎基本上都是以踩踏这种玩法形式呈现,孩子们也已经乏味了。并且随着运动经验的丰富,孩子的创造性能力加强了。创造性思维丰富了,孩子们开始学会自己思考并进行探索,今天的轮胎变身可能就反应了孩子这一点。
发展心理学说“人的发展是有阶级性的,每个阶级都有不同于其他阶级的发展特殊性。“幼儿阶段正如皮亚杰描述的:“阶段处于思维的前运算阶段,象征性符号功能出现,开始从具体动作摆脱出来,凭借象征性格式在头脑中进行表象性思维。”据幼儿思维的这一特点,皮亚杰认为,游戏是儿童学习新的复杂客体和事物的一种方法,是思维和行动相结合的方法。在“物多玩”育活动中,重在“玩”,而“玩”更好得开展有赖于游戏。游戏可让幼儿在没有外界评定和压力下,自由地对客体进行探索、观察和试验,进行主动学习,从而促进幼儿象征性思维形式的变化和发展,幼儿的幻想能力及创造性也同时得到发展。自从进入中班后老师都能感受到孩子活跃的思维,更喜欢探索了,喜欢尝试摆弄各种器械,有时候他们的玩法是那么的与众不同。
所以在以后的运动活动中老师也要加强和保育员的沟通,商量场地的摆放,请能力强的孩子参与到设置的环节以及根据孩子的兴趣点改变场地的设置,吸引孩子运动的兴趣,激发孩子更多的新奇有趣的玩法。
看似单一的器械,鼓励幼儿一物多思,一物多变,不断开拓幼儿的思路,善于发现幼儿的兴趣,尊重幼儿的兴趣,在一物多玩中,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一物多玩”让运动无限精彩!
教育随笔:小有妙趣的自然角设置
自然角是幼儿园活动区域中非常重要一个区角,它不仅能让幼儿认识各类植物,了解事物的成长变化,而且能够让小朋友关爱身边的事物,树立环保意识,热爱大自然。
针对小班孩子年龄小的特点,我们两位老师利用课余时间,精心设计,奇思妙想。通过有趣的装饰,巧妙的点缀,把不同的蔬菜、水果打扮成各种可爱的小模样。瞧!各种水果像一个个可爱的小精灵,活泼可爱,笑得合不拢嘴,好像在说:“来吧!我们一起做好朋友好吗?你们一定会慢慢喜欢我的”。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下,小朋友高兴地一个个争抢着和水果宝宝做朋友,争先恐后地说:“老师老师我喜欢红色的苹果,老师老师我喜欢橙色的橘子,我喜欢石榴,石榴娃娃真可爱呀……”
再看看桌子上花盆里的百合花,风采别具一格!它们一朵朵簇拥着,围成半圆,像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在它们的衬托下,绿色的植物显得格外青翠。自然角的各种不同的小植物,蔬菜宝宝、水果娃娃,给五彩缤纷的秋天带来无线生机,也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气氛中感受到秋的气息和丰收的喜悦。
通过不断充实小小的自然角,我惊喜地发现,一到活动时间,孩子们就会迫不及待的围在它们的身旁,一个个像小蜜蜂一样闻着草香、花香、水果香……,绽放着最甜蜜的笑容。
自然角这一环境创设的小事,让我明白了:幼儿教育应从身边的每件小事做起,从教师自我做起。因为教师的小做法,会换来幼儿健康成长中的大发展。
自然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场景描写:第一块饼干,孩子们把它变成了小船,大家快乐极了。第二块饼干,我把饼干咬掉了一小块,变成了月亮。然后孩子们也照着我的样子变了。有的变成了小鸭,有的变成了小石头,有的变成了小马,有的变成一朵小花,还有的说是太阳。看他们的样子,都在为自己的成果而胜利欣喜。理论分析:圆圆饼干变变变,小班的孩子本来就很喜欢变,何况这是他们每天都在接触的饼干,对于在熟知的事物上发现新的现象,这让孩子们惊喜不已。语言活动,最重要的是让孩子们有说的欲望。特别是小班的孩子,不期望他们说得有多好,只要能够说,就很好了。所以基于诗歌的内容,我选择了一块大而圆,咬起来又松的饼干,为的是让孩子们变得有趣变得轻松。那样更有利于形成一个放松的语言环境。在第一个环节中,孩子们对饼干变小船发生了很浓的兴趣,几乎是所有的孩子都跟着我做这个变小船的游戏,兴奋之际,他们也激动地大声地跟念着《饼干圆圆》这着儿歌,虽然连起来还比较有困难,但我尽量放慢速度,好让孩子们跟上。在念到“你吃一半,我吃一半”时,我请孩子们和边上的好朋友一起交换,把一半给你的好朋友。意外的是,孩子们基本上都做到了,环节进行得很顺利。阿呜一口,小船真甜。这个环节告一段落。第二个环节中,则是安排了孩子们自己玩。我有一块饼干,我在饼干上轻轻地咬一口,变成了月亮,你能变成什么呢?咬一口,变成了什么?咬两口,变成什么了呢?
自然角里的值日生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我们园也一直延续着自然角里春种秋收的自然规律。
上周我和孩子们一起种植的种子开始发芽了,最先发芽的是黄豆,其次是方瓜与丝瓜,结合主题我们还充实了“喝水的根”,把萝卜、大蒜、芹菜、香菜等用水泡在透明的瓶子里,让孩子观察根与茎、叶的变化。孩子们每天早上入园以后都会在自然角里观察一段时间,每当孩子们看到钻出土的黄豆、生长迅速的大蒜与萝卜的根与叶,都会跑到老师前说出自己看到的惊喜。于是我和李老师就商量:“有自然角的记录了(以前都是谁早来谁记录),我们安排一下值日生吧!”周一至周五所有的孩子都安排上,并且每组都安排一个小组长,小组长负责安排有的孩子记录,有的需要换水等等。
今天早上我和孩子们说:“看看今天是谁的值日生?”孩子们看了一下值日生表说:“星期一里没有我,我是星期三的等等。”我说:“孩子们你们要记住自己是星期几的值日生,值日生的那天不光要照顾自然角、还有帮助老师整理卫生、换下我们的日历牌等等,上小学的时候你也会有自己值日生的那一天。”孩子们点点头高兴的说:“老师我知道了!”
通过这个值日生表的安排,充分调动了孩子爱劳动的积极性与照顾自然角的责任感,使孩子成为班级里的“小大人”,树立了孩子的主人翁意识,还增强了班集体的观念,也为孩子以后上小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自然角的背后故事
为了丰富自然角,我给孩子安排了种植大蒜放入自然角。孩子们把种在八宝粥罐里的大蒜摆放在自然角等待着大蒜的长高。我也懒得去看只是偶尔去浇一下水。
有一天,任同磊跑过来说:“老师、老师不好了,我们种的大蒜生病了,我们带他们看医生吧。”我说为什么啊,“老师,大蒜的叶子怎么会不高兴啊”我一看是我好久没有浇水的原因啊,我说:“大概是它们口渴了吧,我们给它们喝点水就好了。”“老师我帮你。”“好啊”。我没有多说一些话,下午的时候,我们一起来看吧。
下午孩子已进活动室第一件事就是看大蒜高兴了没有。“老师、师大蒜高兴了”.孩子们兴高采烈的说。我说:“大蒜就像我们一样每天都要喝水,时时刻刻都离不开水,我们不只是在口渴的时候喝水,而且是在想喝水的时候就喝水,水可以帮助我们把身体力的毒素排出体外的,所以我要多喝水啊,”老师知道了。
自从那件事以后孩子们喝水的次数多了。不用刻意提醒了。
在孩子的心里万物都是有“活力”的。我们不可以低估孩子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有时候我们在教育孩子的面前不需要太多的语言也可让让们知道一些简单的道理。就想大蒜口渴一样。老师们说是不是这样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