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玩具的小朋友
发布时间:2021-04-08 幼儿园的小朋友小游戏 幼儿园小朋友的游戏 小朋友幼儿园游戏大班了,每个孩子都有一个自己的小书包,小书包里有数不尽的“奇珍异宝”,老师仔仔的书包里有恐龙、老师:毛毛的书包里有机器人、老师沈阳的书包里有很多愤怒的小鸟橡皮,他还每人发一个、老师……
每天都有这样的话语传到我的耳朵里,允许孩子们带一样自己心爱的玩具,允许在老师同意的情况下、在中午散步的时间玩玩具……但是这样的允许却会产生很多“麻烦”!
中午尤其是男孩子玩玩具喜欢“抢”!玩起来丝毫不管它这是谁的玩具。中午鑫满和子涵搬了张椅子出去坐着了,鑫满拿出自己书包里的小飞机,这下子涵看见了,过去想要玩,可是鑫满不愿意:“这是我的玩具,我不给你玩儿!”“让我玩一会儿嘛
,好不好,就一会儿,边说手还边去拿,”子涵使我们班出了名的力气大,这下孩子越多场面越热闹!我过去制止,不允许抢夺玩具!点点头,表示改正。这样的事情有很多次,还是看到喜欢玩的东西就过去抢。我告诉过他,该怎么样就能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玩具了,可以自己也带个好玩的,和别人交换着玩。孩子每次都是先表示同意然后再违反当时的承诺。
子涵这样怎么改呢?在现在这个年龄段,孩子见到玩具想玩儿是正常的现象,非常渴望,他也许并不知道抢玩具,别的孩子心里会怎么样,这样的情感还很缺乏。这需要和家长的配合,需要孩子的自律。我决定和家长进行交流,实行家园合作,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努力!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扩展阅读
小班:我也带玩具来
我也带玩具来
小班的孩子都喜欢把玩具带到娃娃家来玩,只有新威不舍得带玩具,还经常抢别人的玩具。一天,区角活动时,他跑到我面前告状:“老师,文文不让我玩玩具还打我。”我把文文叫到面前询问缘由,文文委屈地说:“新威不带玩具来,总是抢我的玩,上次还把我的小汽车摔坏了。”听到这儿,新威赶紧解释:“我不是故意的。”我问:“你很喜欢文文的玩具吗?”他点点头。我又问:“你该怎样向他借哪?”新威不高兴的说:“我和他商量了,他就是不给我玩。”“两个人都想玩,怎么办呢?”我再问,这时旁边的琪琪插话说:“两个人一块玩。”我又继续问新威:“你这样喜欢玩具,为什么不自己带呢?”“我怕别人给我玩坏了。”我说:“是啊,大家都很爱护自己的玩具,如果我们像爱护自己的玩具一样爱护别人的玩具,就不会玩坏了。”他想了想说:“我明天也带玩具来。”
第二天他果然带来了一辆玩具汽车,并且特意让我看:“马老师,这是爸爸新给我买的小汽车。”我高兴的说:“呀,你的小汽车真漂亮,还是遥控车,老师很喜欢。”区角活动时,我请他向小朋友介绍展示小汽车的玩法,他自豪地对孩子们说:“我来教你们玩吧。”孩子们也纷纷拿出自己心爱的玩具跑到他面前,“我们一块玩吧。”孩子们玩得非常高兴。离园时,他说:“老师,我把小汽车带回家,明天再换一个玩具来。”从此,新威经常带自己的玩具到娃娃家来和小朋友一块玩。在这里他不仅懂得了怎样与小朋友相处,还学会了与同伴共享。
我也带玩具来
小班的孩子都喜欢把玩具带到娃娃家来玩,只有新威不舍得带玩具,还经常抢别人的玩具。一天,区角活动时,他跑到我面前告状:“老师,文文不让我玩玩具还打我。”我把文文叫到面前询问缘由,文文委屈地说:“新威不带玩具来,总是抢我的玩,上次还把我的小汽车摔坏了。”听到这儿,新威赶紧解释:“我不是故意的。”我问:“你很喜欢文文的玩具吗?”他点点头。我又问:“你该怎样向他借哪?”新威不高兴的说:“我和他商量了,他就是不给我玩。”“两个人都想玩,怎么办呢?”我再问,这时旁边的琪琪插话说:“两个人一块玩。”我又继续问新威:“你这样喜欢玩具,为什么不自己带呢?”“我怕别人给我玩坏了。”我说:“是啊,大家都很爱护自己的玩具,如果我们像爱护自己的玩具一样爱护别人的玩具,就不会玩坏了。”他想了想说:“我明天也带玩具来。”
第二天他果然带来了一辆玩具汽车,并且特意让我看:“马老师,这是爸爸新给我买的小汽车。”我高兴的说:“呀,你的小汽车真漂亮,还是遥控车,老师很喜欢。”区角活动时,我请他向小朋友介绍展示小汽车的玩法,他自豪地对孩子们说:“我来教你们玩吧。”孩子们也纷纷拿出自己心爱的玩具跑到他面前,“我们一块玩吧。”孩子们玩得非常高兴。离园时,他说:“老师,我把小汽车带回家,明天再换一个玩具来。”从此,新威经常带自己的玩具到娃娃家来和小朋友一块玩。在这里他不仅懂得了怎样与小朋友相处,还学会了与同伴共享。
玩具的小主人
自由活动时间,孩子们又开始玩具了,孩子们纷纷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玩具,开始玩耍,刚一会儿,就听见小雨大声说道:“老师,一凡把小熊耳朵撕下来了!”我急忙走过去一看,果然若此,小熊的耳朵还攥在一凡的手中。见我过来,一凡带着哭腔说:“老师我不是故意的,是小雨不给我玩玩具。”小雨也不甘示弱:“老师是我先拿的,他抢我的!”
听到这里我马上明白了,于是我决定抓住这个教育契机,组织幼儿讨论:小朋友之间应该怎样分享玩具,应怎样爱护好班里的玩具,当好玩具的“小主人”。
孩子们纷纷发言,有的说:两个人同时喜欢一个玩具时,可以轮流玩;有的说可以石头、剪子、布;有的说谁抢玩,以后就不让他玩玩具了……孩子们畅所欲言,最后经过全班幼儿的讨论,大家共同制定了玩玩具规则:第一,不抢玩具,要轻拿轻放;第二,俩人同时喜欢一个玩具时,用石头、剪子、布来解决争抢问题。
最后听见小雨悄悄对一凡说:“下次咱玩的时候,你先玩,我不和你抢,我们都是玩具的小主人啊。”听到这里我开心的笑了。孩子们年龄小自控力较差,自觉性和规则意识也较弱,他们之间经常会发生冲突,而我们教师要及时的引导孩子自己协商解决问题,而不能对孩子进行武断的批评。
玩具带到幼儿园 ,高高兴兴大家玩
案例:
自由活动时,大家都拿出了自己带来的玩具,最近比较“流行”爆龙机,几乎每个男孩子手里都有一个。这时一边出现了争吵声“你给我玩一会,我的跟你的交换好吗?”我走近一看,原来是小伟和小元他们两个人在抢爆龙机,谁都不肯让步。最后伟伟还是抢不过小元,啪嗒一下摔在了地上,不停地哭着,嘴里还说着:“这是我的玩具呀,你还给我!”
分析:
鉴于小伟的这一系列表现,我们从两方面来分析,首先从个性看乐乐是个性格内向、胆小、活动能力相对同龄儿童要落后一点。同时,说话拘谨、不愿与同伴交往、性格孤僻,依赖性较强,造成了自我保护意识过强;与人合作上,采取的孤立;交流上,采取的缺乏亲近感,积极性……;再次从家庭环境看乐乐家是典型的“溺爱型”的家庭,父母忙于工作,小伟的生活起居等各方面的培养都是由爷爷奶奶包办代替的,要什么给什么,他的一切要求爷爷奶奶都会依他。他们对孩子的任何要求百依百顺,看不到孩子的弱点,如果一发生特殊情况,便无法适应,形成紧张焦虑的情绪。由于胆小,他不敢也不愿意把自己的想法与大家分享,同时也包括玩具,别人有的,他也要有,但是就是不肯和别人交换。
方法:
针对小伟的状况,我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一)亲子交往
引导家长经常的询问、倾听孩子在园的一日生活,经常的给孩子提供语言环境,并不时的鼓励孩子主动的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愿意与他人交流分享。
(二)家园合作
家长与幼儿园共同合作,家长可以将自己在教育中的困惑和老师进行交流,大家一起来解疑,共同分享教育经验,达到一致的教育目标。
(三)榜样示范
在班级中挑选会分享玩具的孩子作为榜样,以身示范,引导小伟向他学习,鼓励他将玩具带来幼儿园与他人分享并以一定的奖励来刺激小伟的分享行为。经常用正面刺激的方式,教育孩子,关注孩子的发展。循序渐进,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四)一天一样
引导小伟每天带一个玩具来,在同伴面前大胆交流自己的玩具,让他去关注其他孩子带来的玩具,并引导他主动去和他人交流交换,使他不“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
儿歌:《玩具带到幼儿园,高高兴兴大家玩》
小小玩具花样多,每件都是我喜欢,
一人独玩真没劲,大家分享才有趣,
玩具带到幼儿园,你交换来我交换,
大家都来换一换,高高兴兴大家玩。
玩具玩具我爱你
小班《幼儿用书》上有首关于爱护玩具的儿歌:玩具玩具我爱你,天天伴我做游戏,轻轻拿,轻轻放,脏了给你洗一洗,玩具玩具我爱你,做完游戏摆整齐。
我边说儿歌,边用玩具做演示,又让孩子做了几遍,孩子学得很快,玩完玩具之后也知道把玩具收起摆放好。
可是慢慢地我发现一个问题,孩子在玩玩具的时候总是会有玩具掉到地上,还有的孩子愿意故意把玩具扔到地上;孩子自觉捡起玩具的次数很少,总是要督促好几遍才能磨磨蹭蹭的把玩具捡起。
一天孩子们收玩具的时候,我一边念儿歌,一边突发奇想,何不把儿歌改一改,把“脏了给你洗一洗”一句改成“掉到地上快捡起。”
玩具脏了一般都是由老师或家长来洗,孩子自己洗的次数很少。于是我就尝试着念了出来,孩子听完儿歌后的反应令我非常高兴,孩子们很自觉地把掉到地上的玩具捡了起来。
以后孩子们玩具掉到地上的多了,我再也不用扯着嗓子大声命令孩子捡起地上的玩具,只要一念儿歌,宝贝们会马上知道该怎样做。宝贝们在玩玩具的时候有时还会不自禁的念起来呢!
其实教育孩子并不需呀一味的疾声厉色,多动动脑,发挥一下自己的小智慧,许多问题自然会迎刃而解的。
玩玩具时间:地上的玩具快回家
每天早晨,爸爸妈妈把孩子送到老师的手里后,接下来就是孩子早晨的玩玩具时间了,每次玩玩具,总有一部分孩子把玩具丢在地上。每天我都要花一定的时间提醒孩子玩具掉地上了,可基本孩子不太去主动检,有时只好自己出动帮着检。虽然每次玩玩具的时候,我都提醒孩子们:要把玩具放在桌子上玩,不要丢在地上,但孩子们基本都听不进去,效果并不明显,部分玩具还是被丢在地上。
这天,差不多到一定的时间了,我没有及时让孩子收玩具,这时又有好几组玩具“躺”在地上。看着“躺”在地上的玩具,我突发灵感。
“孩子们,你们还记得老师讲过的《鸡妈妈和鸡宝宝》的故事吗?
“记得。”孩子们大声的说。
“那这个故事讲的是什么事情啊?”我问到。
“鸡宝宝找不到妈妈了!”
“鸡宝宝调皮,走丢了!”······孩子们兴致勃勃地说着。
“孩子们,你们说的很好。鸡宝宝跟着鸡妈妈出来散步,不听妈妈的话,一会儿追蝴蝶,一会儿捉小虫,结果,不小心走丢了找不到妈妈了,也找不到回家的路了。最后,小兔子帮忙把它送回家。孩子们,你们想一想,如果你是鸡宝宝,不听妈妈的话,走丢了,你会怎么样呢?”我问道。
“我会哭!”
“我会害怕!”
“找警察叔叔!”孩子们议论纷纷地说着。
“哦,很好,小朋友都很聪明,知道找警察叔叔。可是有一些玩具宝宝被小朋友玩的时候弄在地上了,它找不到自己的妈妈了,伤心的哭了,它们不知道该怎么办,小朋友能不能想想办法帮助他们啊?”
“像警察叔叔一样,送它们回家!”
“把它们捡起来!”
“好,孩子们你们说的很好。那我们以后就当警察叔叔,看见玩具宝宝掉在地上就把它们送回家,好不好啊?”
“好!”孩子们快乐的说着。
果然,从那以后孩子们看到玩具丢在地上就捡起来,效果有了一定的改善,而且玩玩具的的时候还互相提醒不要把玩具宝宝弄丢了,如果看见别人的玩具掉在了自己那边,也会主动把玩具宝宝送回家了,这样不仅解决了长期以来玩具掉地上的难题,而且还使孩子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感到了快乐与幸福。
通过这件事,我深深体会到:教育孩子不能一昧地说教、讲道理,教师应该开动脑筋,运用孩子们感兴趣的方法,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教育随笔:把幼儿园的玩具带回家后
昨天放学时间快到了,孩子们排着队走到教室门口,“老师,菥菥手里拿着橡皮泥!”辰辰突然大喊。“菥菥,这个橡皮泥你从哪里拿的?”我用正常的语气问他。“就是从那个罐子里拿的!”菥菥一边说,一边指着美工区。“你很喜欢这个橡皮泥是吗?”见他点点头,我接着说:“这橡皮泥是幼儿园的,你不能把它带回家,如果你喜欢的话,明天来幼儿园可以继续玩,好吗?”“好的。”菥菥点点头,把橡皮泥还给了我。“张老师,昨天他还把幼儿园的陀螺带回去了呢!”浩浩又报告。
因为放学时间到了,我没有继续追着这个问题,待小朋友们都走了之后,我给菥菥的妈妈打了电话,告诉她这件事,菥菥妈妈真的在家里找到了两个小陀螺,她很生气,但是我提醒她,作为家长,不要大惊小怪,更不要训斥孩子,要温和地与孩子进行三个步骤的沟通:第一步——了解事实;第二步——澄清认知;第三步——引导解决。第二天,菥菥就把陀螺带回来了,还说以后要在幼儿园玩这些玩具。
这件事情从表面看来,孩子似乎做了件很不应该甚至很不“道德”的事情,怎么能把幼儿园公家的东西拿回自己家呢?事实上,小班孩子也就是通常3-4岁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对物品的“所有权”还没有那么清晰的概念,还不太能分得清你的我的幼儿园的。对孩子而言,一样东西只有喜欢喝不喜欢这两种感受,喜欢就要拥有,不喜欢就不予理会,这是很正常的幼儿逻辑。所以,孩子很可能只是因为喜欢好玩而顺手把东西拿回了家,过后就忘了,不要担心孩子真有什么“道德”层面的问题,我们要做的只是教会孩子慢慢去理解和分清物品的所有权,让他明白这个玩具是幼儿园的,是小朋友一起玩的,不是我们家的,也不是你一个人的,如果确实喜欢想要借回家玩几天,必须要向幼儿园老师说明并经过同意。
玩具怎么玩
今天的区域活动中,我拿出了大型管状积塑,组织幼儿进行“筑城墙”游戏,主要来练习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突然发现王振一和几位小朋友把一些长草叶团在一起放在了积塑里,我对他们说:“里面放好多小草,还能插在一起玩吗?”他们说:“老师,我在做饭呢!”听了他们的创新玩法,我表示了支持,同时,没有忘记提醒他们玩好后收拾干净。我说:“那你们做好饭后,记得要把锅刷干净呀!”“好的”他们一边答应着一边继续忙活。过了一会儿,王振一大声对我说:“老师,面条做好了!我们要刷锅啦。”一边说一边迅速地把“锅”里的草叶收拾干净,我及时对他们进行了表扬,肯定了他们的做法。可是过了一小会儿,这几位小朋友又从沙水区拿来一桶沙子和一桶水。我问他们要干什么,他们说:“老师,我们还要做菜!”我困惑道:“这需要用水和沙子吗?”他们很肯定地回答:“这是往菜里加的盐和油呢!”说着,就要往“锅”里倒入水和沙子。为了满足幼儿的需求。我保护了这几位小朋友探索创意玩法的积极性,引导他们思考一些既能保护玩具,又有创新的玩法。于是,我问他们:“做饭除了在积塑里,还可以在什么地方做?”“管状积塑除了做饭,还能怎么玩呢?”通过以上两方面的引导,这几位小朋友不仅明白了管状积塑的正确玩法,还想出可以在沙水区做饭,积塑还可以筑高楼、插桌子等创新玩法。既保护了玩具的合理使用方法,又尊重了幼儿的创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