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需要得到尊重
发布时间:2021-03-29 新生开学需要做哪些调整 幼儿园需要说课稿 教育孩子笔记 寒桥社区幼儿园王梅最近,去一个幼儿园进行双向交流,正巧遇到他们园在搞防震演练,这次只是每个班小范围演练。我到了一个小班,正巧听到老师喊:“孩子们,地震了,快跑。”这时,孩子们抱头钻到了桌子,这时有个孩子动作较慢,迟迟没有蹲下去,这时班主任教师大概觉得有人在参观,所以非常恼火,大步走到那个孩子身边,大声吼道:“人家都躲起来了,你怎么不蹲下,真是笨,反应迟钝,缺心眼儿。”只见孩子似乎恍然大悟,惊恐万分,低下头钻到了桌子下面,这时老师回头又刻意向我解释:“这个孩子有点傻,缺心眼儿。”
听完后,我无奈地苦笑,心里很不是滋味。看得出来,那个孩子只是害怕,一个小班的孩子,在发生地震这样的危险时刻,难免会害怕得呆呆地站在那儿,不知道怎么做了,难道反应稍慢一点,这样就是傻?缺心眼儿?老师在泄愤之余,是否曾想过,自己的这样一句话,对孩子的心理造成怎样的伤害?
真心希望我们的老师在出言之前三思再三思,不要随意给孩子“下结论”,“笨”、“傻”、“缺心眼儿”这样的词语用在孩子的身上,是对孩子的极不尊重,即使孩子真的智障,我们也不能当着所有孩子的面对他进行嘲笑、讽刺,这样做也会对其他孩子造成消极的影响。老师们,请尊重孩子好吗?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延伸读
孩子更需要尊重
我班李鑫瑶是个活泼的小女孩,总是围着我和我说这说那,可以说无话不说无话不谈,和我也没有拘束感。但有一天我突然发现她变了,变得沉默了,我叫她时,她总是用一种怪异的眼光看我,也不说话只是用摇头和点头来回答我的问题,上课也变得不积极了,一开始我没大在意。可这天早上,她妈妈给我打来电话说,鑫瑶在家不起床了,哭着说不上幼儿园了。这时我才意识到鑫瑶这几天的变化没那么简单,于是我就回想,到底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呢?突然我记得有天中午,我在整理卫生时,鑫瑶和另一个小朋友帮我做值日,她高兴的跑到我跟前兴致勃勃的和我说了很多事情,由于我当时心情不是很好,只是“嗯”“啊”的应付她,没和以前一样和她聊天,从那以后,她就变得沉默了,想到这里我有点内疚,真不应该敷衍她,决定向她道歉。等她到园后第一时间把她叫到办公室,跟她沟通并说老师做的不好,请原谅等之类的话,我发现她的心结慢慢打开了,又露出了甜甜的笑脸。
经过这件事我进行了自我检讨,其实孩子更需要尊重,作为老师一定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然不知不觉就会伤了孩子的自尊。
要尊重每个孩子的作品
一次美术课上,我让孩子们绘画《美丽的春天》,经过构思以后,孩子们兴致勃勃的画起来。我来回的巡视着,及时指导和帮助绘画能力差的幼儿。绘画结束后,我表扬了绘画好的幼儿,并把它们的作品贴在了墙上。这时,李华拿着他的画跑到我的面前说:“老师,老师,你看我画的好吗?给我贴上吧。”李华用渴望的眼神看着我。我接过他的画,看到他画地有些乱,便随口说了一句:“你画的太乱了,不能贴。”只见他低下了头,嘴里嘟囔着什么,不像刚才那样高兴了。我立刻意识到,这一句不经意的话,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我急忙对李华说:“老师再看一看你画的画,好吗?”我接过画,对其他孩子说:“李华画的非常认真,老师非常喜欢,老师相信他下次会画的更好,老师给他粘贴在墙上好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好。”我把李华的画贴在了墙上,李华高兴的笑了。随后,我把每个孩子的作品都粘贴在了墙上。孩子们欣赏着自己的作品,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从这件事上,使我意识到了,作为老师应该尊重每个孩子的作品,不管孩子画地什么样,在他们的心目中是最完美的作品,他们付出了,就应该有收获。不管他们的作品是否优秀,老师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才不会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孩子们才能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
孩子需要家长的尊重
你知道孩子最需要什么吗?是吃、穿、用、玩,还是知识、技术?其实,这些都不是。没错,孩子需要这些,但他更需要的是父母的尊重。孩子虽小,但也应具有和父母平等的人格。在传统观念中,孩子是父母血脉的传承人,理所当然要从属于父母,理所当然地要唯父母之命是从。生活中,我们就常常能看看父母干涉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强加给孩子。
在这一点上,美国的父母比我们做的更好。在他们看来,孩子从出生那天起,就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无论是谁,都没有权利去支配和限制他的行为,更不能替他做选择。甚至每做一件事,每说一句话,都要考虑是否尊重和理解了孩子的心理。拿挑食来说,中国父母大多会用命令的口气对孩子说:“多吃点蔬菜。”而美国父母大多会说:“亲爱的,你知道为什么你的皮肤会这么差吗?这都是因为蔬菜吃少了。”哪种方式更能让人接受呢,相信你心中应已有了分晓。
尊重孩子,看似一个简单的问题,但做起来却一点都不简单。尊重孩子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稍有不注意,就可能伤害孩子敏感的自尊。如,用不耐烦的语气和孩子说话,无故打断孩子的谈话,代替孩子回答问题……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小事,但如果你没有建立要尊重孩子的思维,就可能随时逾越“雷池”。
要在中国父母的大脑里,建立尊重孩子的思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难度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方面,部分家长思想中还残残留着封建家长制的余毒,信奉“子从父命”、“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等古训,另一方面,部分家长容易感情用事,常常是情感冲淡理智,不是娇柔宠溺爱无度,就是施教言行无度。所以,要谈尊重孩子,父母应该首先“洗脑”。
1.清除头脑中的封建家长制余毒,摒弃“我说你听”、“我打你通”等对孩子完全支使、指挥的错误观念。必须明白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是家庭中平等的成员,而不是家长的附属品,更不是可以任意摆弄的“玩意”。当然,父母有管教孩子的义务,但这种管教应该重教轻管。在施教的过程中,应该试着了解孩子的想法,而不能一味地以自己的想法作为标准,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教育孩子。
2.对孩子的期望要从实际出发。如果孩子背负着那些沉甸甸的人生理想,那么他必将失去快乐的童年。孩子的人生不是你的“杰作”,也不是你的“翻版”,他应该有自己的道路。所以,在给孩子规划未来时,应顺其天性,不要逼着他去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如果你有了这种思想做指导,就会重视孩子的素质教育,而不强迫他一定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只要孩子具备良好的素质基础和基本能力,即使没有达到你的目标,也能开创出一番自己的天地。
3.学会控制自己的情感、情绪。父母爱孩子,天经地义,但决不可走向极端。尊重孩子,一味地打骂不行,百依百顺也不行。任何事情,一旦过了度,就肯物极必反。所以,面对孩子,父母应有自控意识,保持理智和清醒的头脑。
教育随笔:每个孩子都需要赏识
滕滕是我们班的一个小男孩,他懂事,认真,从不和别的小朋友打架,是老师眼中的好孩子。由于生病他上学期一直没来上学,老师和小朋友都非常想他。
滕滕很老实,也很少说话,是典型的自我主义者,有时老师也很少注意到他,可有一次,因为他的听话,老师让他当了小班长,没想到就是这不经意的一句“滕林谷小朋友当班长,替老师管着小朋友”,让孩子高兴了一整天,甚至回到家还高兴的给姥姥奶奶打电话说自己当班长了,妈妈更是乐的合不拢嘴,孩子这么高兴,妈妈真的很欣慰。看的出来,每个孩子都需要教师的赏识,即使是一名并不是很出色的孩子。
那天放学送孩子,滕滕的妈妈拉着我的手说:“滕滕说幼儿园里洗手间小朋友没有肥皂洗手了,所以非得从家里带块肥皂来给小朋友,今早上看你忙着接孩子,也没来得及和您说声,他说他把肥皂放到自己的橱子里了,没好意思跟你们说。”我听了真的很感动:多细心,多纯真的孩子啊。回到教室,翻开他的橱子看了看,果然有一块大大的肥皂在里面,拿到手里,心里竟然有种沉甸甸的感觉。到了第二天,我把肥皂还给了他的妈妈,当然没有守着孩子,怕他知道了会不高兴,同时解释了关于班里没有肥皂的缘由,是我们太粗心,没有注意到孩子洗手的地方没有肥皂了,其实班里还有肥皂,只是我们没有及时放上去。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小天使,每个孩子都要我们的“特殊照顾”,需要我们的赏识,
我们不经意的一个肯定的眼神,一句赞扬的话语,都能使孩子的心灵变得温暖,甚至是能使孩子改变自己。所以,作为一名幼教老师,千万别吝啬你的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句话语······努力让你身边的小天使们都快乐的飞翔起来吧!!
教育随笔:孩子更需要尊重
我班李**是个活泼的小女孩,总是围着我和我说这说那,可以说无话不说无话不谈,和我也没有拘束感。
但有一天我突然发现她变了,变得沉默了,我叫她时,她总是用一种怪异的眼光看我,也不说话只是用摇头和点头来回答我的问题,上课也变得不积极了,一开始我没大在意。可这天早上,她妈妈给我打来电话说,李**在家不起床了,哭着说不上幼儿园了。这时我才意识到李**这几天的变化没那么简单,于是我就回想,到底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呢?突然我记得有天中午,我在整理卫生时,李**和另一个小朋友帮我做值日,她高兴的跑到我跟前兴致勃勃的和我说了很多事情,由于我当时心情不是很好,只是“嗯”“啊”的应付她,没和以前一样和她聊天,从那以后,她就变得沉默了,想到这里我有点内疚,真不应该敷衍她,决定向她道歉。等她到园后第一时间把她叫到办公室,跟她沟通并说老师做的不好,请原谅等之类的话,我发现她的心结慢慢打开了,又露出了甜甜的笑脸。
经过这件事我进行了自我检讨,其实孩子更需要尊重,作为老师一定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然不知不觉就会伤了孩子的自尊。
《每个孩子都需要爱》《让活动区“活”起来》
她变了幼儿每天入园有早有晚,在等待的这段时间里老师可以好好利用。下面谈谈我是如何利用晨间活动培养幼儿合作意识,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愉快的交往经验可以提高幼儿的自信心,而自信心的增强又会引发更强合作的主动性,两者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有一天我发现性格内向的张梦瑶小朋友不停地摆弄手上的两根小皮筋,一会勾成五角星,一会勾成双五角星。我故意请张梦瑶做我的小老师,她看我挺认真的样子就用力地点了点头。我专心的蹲在她旁边问这问那,立即吸引了许多小朋友,小老师就更有劲了,耐心的把从妈妈那学来的方法说给小朋友,还把皮筋借给小朋友学。第二天、第三天还不断有前两天晚来的小朋友向张梦瑶请教。通过这个小小的举动我发现张梦瑶变了,变得活泼了,和同伴之间有说有笑了。
让活动区“活”起来
活动区是完成幼儿园教育任务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幼儿的成长,为幼儿提供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等大量活动机会。培养幼儿合作、分享及各种能力的均衡发展。
活动区建立起来后,如果听任孩子自己去玩,就会造成活动的盲目性,活动的质量也不会提高。我发现我班一些孩子,在结构区长期进行一些简单的拼插游戏,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而娃娃家的幼儿只进行一些简单的做饭、吃饭的游戏。针对这种情况,每天我都重点指导一个活动区,以教师或角色多重身份加入,引导幼儿用语言交流,不断扩充游戏玩法。比如在角色区里,当我发现商店或娃娃家里的活动开展的不是很好时,我便以顾客或客人的身份参与到游戏中,调节活动气氛,使活动更好地进行;在结构区里,我不断对幼儿提出新的要求,鼓励幼儿插出一些新的、和别人不一样的物品,使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这样,慢慢的使孩子从活动区不会玩,不知该怎么玩到学会了玩,并且玩得好、玩的开心,这与教师恰如其分的引导是分不开的,真正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
对活动区的引导很有艺术性,如何让活动区“活”起来,真正发挥活动区的作用,使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得到更好的发展,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研究。
每个孩子都需要爱
在户外活动中,大班孩子正在拍皮球。突然,韩康元小朋友蹲在那,好多小朋友围着他,我走过去询问什么事,结果是韩康元的右手小拇指,星期天被他妈妈用门子挤了一下,指甲翘着。拍球的时候不小心被皮球碰着流血了,我看了后马上给它消毒抱扎起来,就是在给他包的过程中,韩康元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笑容,眼睛一直盯着我。在我的印象中他好像从来没这么高兴过。因为这个孩子平时非常调皮
,经常和其他小朋友打架,又不爱学习,经常给老师添点小麻烦。也许是这个原因,我忽略了他平时的一举一动,很少得到我的表扬。经过这一次给他包扎手指,他才真正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关爱。当时我的心里有点内疚,是啊!每个孩子都需要爱,不能因为自己的喜不喜欢去对待孩子,哪怕孩子再调皮,我也要蹲下来跟他们做朋友,用爱去感化他们。哪怕是一个爱的眼神、一个爱的拥抱,也许都会让孩子的心灵得到净化,给他们的童年留下美好的记忆。
让每一位孩子都得到富有个性的发展
熙媛是个内向、胆小、不愿与同伴及老师交流并也不愿参与集体活动的孩子。在班级中一直都是默默无声的。如果你不去和她交流,也许你会忽略掉她也说不定。因为平时我们大多关注的都是些比较调皮的孩子,对于那些内向话不多的孩子来说只要不去吵别人,一般我们都很放心。其实这样的想法是不对的。她们也有她们的想法,也许她们很渴望被老师关注,只是不善于表达,也许她们很想和你说话,只是始终夸不出那小小的一步,因为害怕占据了孩子们的内心。
刚刚接手这个班级时,我只觉得熙媛是个很内向的孩子,话不多,但是挺乖的。但是慢慢的我发现每当游戏时间这孩子就不知所措起来,总非常的畏惧,嘴上也常会说:“老师我不要玩”,很被动。一般也都是以站着不动而结束活动。在平时自由活动时间我也观察到她总是一个人默默的坐在椅子旁发呆。不与别的孩子交流,也不走动。如果孩子一直这样下去也不是个办法,以后进入小学肯定会更加孤僻。为了让孩子更快的融入集体,愿意参与活动,我就积极的和熙媛的父母联系。而QQ群就给了我们这么一个交流的平台。在聊天中,我们了解到其实孩子的父母也发现了这样的问题,不主动、怕生。然而他们却也束手无策,也正为此事而烦恼,我就慢慢的告诉她们别着急,只要我们一起努力孩子一定可以变得开朗起来。熙媛的妈妈告诉我平时她们工作比较忙,很少带孩子出去玩,而平时在家一般都是爷爷奶奶带的,所以也不怎么走动。初步了解了这一些后,我想这就导致了孩子不善于交际,因为孩子的社交圈太小了,对于外面的社会她始终感觉是陌生的,不适应的。家成了孩子唯一的交流场所。交流中我和熙媛妈妈约定:平时在忙也得抽点时间带孩子出去走走,玩玩,让孩子的胆子慢慢变大,并让她多与同龄段的孩子多接触交流,戴思奕、曹佳怡都是她们那边的,而且都是非常开朗的小女生。我就请熙媛的妈妈多带孩子与她们交流,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锻炼机会。孩子与孩子之间是没有隔阂的,在一起久了,胆子自然而然也会慢慢变大。而在幼儿园,我们就会多与她互动,并常常以鼓励、表扬的形式让孩子树立自信心。每当游戏活动时间,我总是慢慢的引导,并不是因为孩子说不玩,就随她去,而是相信她、鼓励她、帮助她,让她知道自己是可以的。渐渐的孩子开始变化了,愿意参加游戏活动了,愿意和班级里的小朋友交流、做游戏了,还学会了和老师分享自己开心的事情,虽然还不是很主动,但是我知道孩子正在一点一点的进步,那时多么让人高兴的一件事。
当然这些进步离不开她的父母,每过一段时间我都会和她的父母交流孩子在家与在园的表现,两方面共同的努力,看到了孩子成长的变化。相信熙媛一定会更加开朗更加勇敢。
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我们的细心也许会改变孩子的一生。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是我们的责任。孩子你们都要幸福的成长哦!
每个孩子都是宝
嘉怡是我们班的一个比较内向的小姑娘,有点腼腆,胆子很小。来园之后,我有意观察过:早上入园的时候站在门口,任凭老师怎么劝说都不肯开口跟老师打招呼;玩玩具时,其他的孩子争先恐后,甚至会为了抢玩具弄得脸红耳赤的,嘉怡则一个人坐在旁边拿着其他孩子都不爱的玩具摸摸地玩着;喝水时,别的孩子早已三步并作两步地抢先接水,她一个人慢慢地走在后面;课堂上,活泼的孩子早已迫不及待地高举起小手等待老师的提问了,嘉怡则在老师眼神的再三鼓励下畏畏缩缩地站起来。。。
有一次饭后看书活动结束后,我请小朋友把书放好,然后到老师身边了排队一起出去散步活动
,有的孩子很快地把书“扔“到图书柜子上,然后跑到老师身边来争当火车头了排队了。只有嘉怡还蹲在那里帮忙把小朋友掉在地上的书全部捡起来在书架上整理好、放好。看到这一幕,我马上抓住机会夸奖了她。还请她当火车头,这无疑使对她最大的鼓励,也是对别的小朋友起榜样作用。渐渐地,通过观察我发现这个孩子有很多很好的品质,和班里的老师一起讨论过后,我们更多的关注她把机会留给她,耐心地诱导,鼓励她大胆地表现自己,并给她创造表现的机会,而且不忽视她的点滴进步,并适时地在孩子们面前表扬她,渐渐地她敢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了,会在小朋友面前唱歌了,会主动跟老师说家里发生的有趣事情了,愿意跟小朋友一起玩了。。。
从她的事例中,我发现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孩子的感受,尤其是不善于表现自己的孩子,并抓住契机对她适时地进行鼓励、引导,多一点耐心,多一点微笑,多一点赞美的话,让孩子觉得幼儿园和家里一样温暖、有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