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如何帮助孩子学会交际

发布时间:2021-03-22 教育孩子笔记 中班孩子教育笔记 孩子挑食教育笔记

对于年龄尚小的孩子来说,当他们刚刚走出家庭,试着与家庭之外的同龄小朋友或者成人交往时,总会有或多或少的恐惧心理,而在克服这种恐惧心理,学会正常地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孩子的父母往往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有一些父母在带着孩子见到自己的朋友时,如果孩子没有主动打招呼或在自己的要求下打招呼,他们就会当着朋友的面指责孩子不听话,或者自嘲地说:“我孩子太内向,见到陌生人不敢开口”。

事实上,孩子在3~5岁左右的时候,他们内心的自尊心就已经萌芽了,如果父母总在外人面前指责、抱怨孩子或者说孩子“太内向”,一方面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另一方面还会使孩子的性格过早地定型。例如,如果孩子总听到父母认为自己“很内向”的评价,他就会逐渐认同父母对自己的这种评价,并以此作为自己见到他人不打招呼的理由,长此以往,孩子的性格可能会越来越内向,人际交往能力也会变得越来越差。相反,如果父母多鼓励、肯定孩子,帮助孩子学会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孩子才能有信心与他人接触。

一般来讲,由于内心恐惧感的存在,在3~5岁年龄左右的孩子大多都不愿意主动与他人接触,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更加需要父母的引导和鼓励,以此来获得足够的信心。那么,父母应该如何将人际关系的基本技能教给孩子,帮助孩子学会人际交往呢?

第一,切记不要代替孩子去交际。当孩子进入幼儿园或者小学以后,父母最担心的问题之一,就是孩子会不会被别人欺负或者去欺负别人,是否能够交到朋友......然而有一些父母,当孩子在交际方面的状况不尽如人意时,就会帮助孩子去交际。例如,父母买了好吃的送给孩子的同学,让他们和自己的孩子做朋友;当孩子与同学出现矛盾和摩擦时,亲自出面去帮孩子摆平......这种方式在短期内可能会让孩子拥有朋友、不受欺负,但是一旦面对新的环境,孩子还是不明白如何与他人交往。事实上,面对这种情况,父母们不能采取“越俎代庖”的办法,而应针对问题,告诉孩子应当怎么做,不要代替孩子去做,让他们通过自己一点点的尝试和摸索,逐渐学会处理人际关系。

第二,向孩子传达与他人分享的思想。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我们总是愿意和为人慷慨大方的人做朋友,在孩子们的世界也是一样。因此,努力让孩子变得大方,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东西,才能使孩子交到更多的朋友。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们也要给孩子创造分享的实践机会,例如,当家里只有一个水果时,父母们可以让孩子来分配这个水果给谁吃,并借此机会向孩子传递分享的理念,如果孩子不愿意分享,可以不必强迫分享。

第三,“察言观色”等交际知识不需刻意地向孩子教授。例如,父母们经常这样对孩子说:“当别人主动热情地跟你聊天或者送你小礼物时,说明这个人非常愿意和你做朋友;当别人在为某些事心烦,或者表现出不高兴的神情时,尽量不要与他开玩笑,这会使他们越来越烦”;有的家长在带孩子去别人家做客之前就告诉孩子“在别人家不能大声讲话,不能随便翻别人家的东西,进每个房间都要得到主人的同意”等等。想通过这些语言让孩子逐渐掌握交际技巧,学会礼貌待人。这些语言听起来没有错误,但当家长通过这种方式教孩子判断他人的情绪状态时,会导致孩子在人际交往中过于细腻敏感。更好的方式就是言传不如身教,家长自己先做到,就能影响到孩子,在恰当的时间跟孩子不断确认好的交际方式,经常夸奖孩子某个做得好的方法,以此柔和的教育方式,向孩子脑中输入正面交际信息。

人际交往是儿童的一种基本能力和需求,而3~5岁正是儿童人际交往能力发展的关键期,父母有意识地传递给孩子一些交际的技巧,及时纠正孩子的不当行为,给孩子以信心,他们很快就能拥有基本的人际交往能力,拥有自己的好朋友。当然,家长也要尊重孩子的个人天性,对于偏内向型的孩子,要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接纳,不要过分强求他们在人际交往中的主动,让他们根据自己的节奏健康、快乐、自由地成长。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如何帮助拖拉的孩子


说到懒散,就会让我们联想到做事拖拉,做事没有效率,那自然就是看不到好的结果。其实,生活中也不泛有太多形为“懒散”的朋友,往往这类朋友融入社会后,很难与身边的朋友达成共识,更别说在工作中崭露头角了。

懒散是个特别坏的毛病,如果孩子懒散的话,就有可能给他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不必要麻烦,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情三心二意,不能在老师指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这些情况都是因为懒散而造成的。

那么,孩子懒散拖拉怎么教育 怎么提高孩子的自觉性呢?身为家长我们要时刻关注孩子的成长,当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我们要即时伸出援手,帮助孩子引领孩子走向正确的道路。

孩子懒散拖拉怎么教育 怎么提高孩子的自觉性

孩子懒散拖拉怎么教育 怎么提高孩子的自觉性

【孩子懒散拖拉怎么教育】

1.父母当然要设法一一克服。

当然,孩子维持集中力的时间会随着年龄成长而递增,因此对于不同年龄层的孩子有不同的处理方式,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幼儿的学习要以游戏的方式来带动,引发兴趣以增长集中时间。

2.在培养孩子兴趣方面,父母除了慎选玩具外,还要注意配合孩子的需要与发展,假如玩具超出孩子的能力或太简单,他就不会感到兴趣,更不能培养注意力了。

3.要转移孩子对于游戏的注意,专注于学习,最好的方式就是重视和参与孩子的学习,让孩子感觉到只要专心完成一份工作或作业,即会有肯定与鼓励。比如能坚持完成某项任务,就给以小红花的奖励,孩子心中有了“任务”或是期盼的“目标”,就会克制自己。当孩子产生做的意愿,注意力也自然转移,时间久了孩子对学习也就能培养出专注的态度。

4.父母在孩子学习时,尽量避免环境因素干扰、分散其注意力。

如学习的房间不能布置得过于花哨,父母看电视、听音乐、与客人谈话的声音太高,都可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所以,要尽量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饥饿、吃得过饱、疲乏也是导致儿童注意力涣散的最常见的原因。要保证孩子有足够的睡眠,不可放任儿童无休止地看电视。

5、平时多和孩子玩一些需要集中注意的游戏。

比如看图找缺失部分(剪刀只有一扇刀片,兔子只有一只长耳朵、汽车少一个轮子等)、四人转圈抢坐三只椅子、“三猜一”或“四猜一”(桌子先放三件玩具或四件玩具,让他看一分钟,然后蒙上眼睛拿走一件,打开他的眼睛,让他看少了哪一件)等。

此外,还可以让孩子经常练习一些拍球、走平衡木、滑滑板等体育活动。如果孩子能够熟练地在平衡木上走动,或者玩滑板时,可以在他玩的同时,训练他接投给他的球,这样既训练其动作,又训练其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怎么提高孩子的自觉性】

1. 作为家长要“身懒心不懒”。

通过谈话、讲故事等方式,使孩子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道理,并赋予孩子一定的“责任”。 美国家庭会给孩子灌输Responsibility(责任感)的问题,比如大孩子可以做babysitter(临时照顾幼儿者),帮助照顾小宝宝;家里制定一个Chore Challenge(家庭事务挑战),分配给孩子一定的家务活。

2. 帮助孩子制定目标,与孩子一起忙碌起来。

研究证明忙着的人比懒着的人更快乐,但是没有目标的瞎忙所带来的罪恶感,会扼杀快乐。所以我们要给孩子一个有建设性的目标。比如给孩子制定“6点钟起来晨读”的目标,第一周先克服赖床的习惯,第二周在平时起床的时间上早起5分钟,第三周在第二周基础上再早起5分钟,依此类推。在孩子完成目标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对孩子有信心和耐心,帮助其一步步完成目标,让他享受目标达成的成功与喜悦。

孩子懒散拖拉怎么教育 怎么提高孩子的自觉性

3. 保持孩子情绪上和体力上的活力。

在学习的时候,可以采取“分段学习”的方式,学习半小时休息十分钟;采用问答的方式整理资料,避免孩子一个人学习的时候打瞌睡。 这一点,美国老师就做得很好,比如在上课的时候,她们特别注意和孩子的交互,常常是将小朋友们聚拢过来,坐在地上,姿势随意,坐着也好,趴着也罢,这种方式交流起来特别自然,就像和朋友自由交谈一样。事实证明,这样的学习方式,孩子们积极性都很高!

4. 制定学习计划并严格执行。

根据自家孩子的实际能力,与孩子协商共同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及奖惩措施,并严格按照计划来执行每一项。可以制作一个列表,然后每个星期把做得事情进行对比,在对比中让孩子感受有效利用时间所带来的成就感及奖励。如果没有按照计划做事,也务必根据设定对孩子进行惩戒。

5. 让孩子承担懒散的后果。

当孩子因为惰性出现了如起床晚了,来不及吃饭、上学迟到,被老师批评的时候。我们一定不要帮助孩子找借口,而要让孩子自己承担懒惰的后果,体验这样的“挫败感”才能让他自我反省,记住教训。

这就是因为让孩子承担了后果,才能改变他懒散的生活习惯! 其实,大人勤了,孩子就懒了;大人“懒”了,孩子就勤了。 “懒”不是不作为,而是给孩子足够的自由和空间。父母需要的只是提供环境,让孩子成为他自己,你说对不?

小编的话:其实,有时候孩子懒散是受到外界影响的干扰,一般当孩子在家做作业时,应该给孩子一个安静、可以思考的环境,还有和孩子一起玩的小伙伴的形为也很重要。

本来孩子的自控能力都比较低,再加上家长疏于管教的话,就更加错失了教育孩子的良机。身为家长我们应该随时关注孩子的生活,学习,当发现孩子有不好的形为习惯时,一定要即时加以更正引导。

育儿观念:如何让孩子学会相互帮助


育儿观念:如何让孩子学会相互帮助

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正是由于这些独生子女在家中,大多数事由成人做,与抚育者形成了一种应求关系。幼儿需要成人帮助,而成人要求幼儿帮助的则甚少,这使得幼儿往往缺乏互相帮助的意识。??但是,幼儿从家庭进入幼儿园后,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照顾他们的成人变了,环境也变了,生活内容与方式也变了。其中,对幼儿影响最大的,则是开始了集体生活。

在集体生活中,幼儿与他人(主要是众多的同龄人)之间有着频繁的接触,就需要他们建立互爱互助的关系。但大多数幼儿开初对此很不适应。因此,老师要运用形象的教育手段,如通过讲故事、念儿歌、演木偶戏及情景表演等方式,不断增强幼儿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思想意识,从而达到你帮我来我帮你,团结友爱真欢喜。随后,要及时地教会幼儿互相帮助的行为方式。教会幼儿互相帮助的行为方式,就是教给幼儿怎样去帮助别人,遇到情况该怎样办,否则,即使幼儿有了好的动机,也较难收到相应的效果。

例如,一次小熊去帮蓉蓉穿鞋子,由于事先没有说明,而很冒失地去帮助,并且动作也不够协调,引起蓉蓉的误会,以为小熊故意捣乱,结果,蓉蓉马上到我这里来告状说小熊打她之类的。像这种弄巧成拙的事例,在幼儿中是很常见的。

另有一次,孩子的互相帮助行为就大不相同了,而且效果也十分好。有一天,在午睡时,老师正在为孩子们脱衣服,看见两位小朋友在互相帮助脱衣服,老师连忙有意发问:“浩浩和琦琦,他们在什么?”“他们在互相帮助。”几个孩子脱口而出。当时,我刚给小朋友们讲了故事《小羊和狼》,他们知道要互相帮助,但不知道该做哪些事,而这正好是一个绝好的榜样。于是我说:“大家来学浩浩和琦琦的样子,互相帮助脱衣服,好吗?”然后我把孩子们分成一对一对,一个小朋友伸出手,另一个小朋友帮他脱衣服。孩子们做得很认真。??等孩子全部睡下后,我又表扬了他们:“今天,大家互相帮助,都是好孩子。”

从此,睡觉脱衣服时,一不再有“老师、老师”的叫喊声;平时孩子玩得很热了要脱衣服时,也总有别的孩子抢着帮忙了。

如何帮助孩子克服胆小?


(1)生活范围小。有的孩子从出生只在很小的范围内活动,不常与外界接触,使孩子认生。 (2)教育方法不得当。如当孩子不听话时,成年人就恐吓孩子,使孩子产生恐惧感,失去安全感,从而胆小。

(3)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限制过多,如孩子摸摸茶杯,大人就嚷:“别动,看,摔了!”;孩子摸摸扫帚,大人就说:“扎着你,多脏,快放下”等等,造成孩子不敢从尝试与实践中获得知识,取得经验,从而胆小。

胆小的孩子,一般勇敢精神不足,创造性也差。因此,应培养教育小儿不该做的事不做,应该做的事就要勇于尝试,不要伤害孩子的探索精神。解决孩子胆小问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随着年龄的增长,扩大孩子的眼界,使之多接触生人,多认识世界。

(2)让孩子多和小朋友交往,还可以和稍大一些的小朋友玩,以获得更多的知识。

(3)鼓励小儿的探索与尝试精神。不要一个劲儿地发布禁令,这也不行,那也不许。

(4)在生活中不要恐吓孩子。

如何帮助孩子疏导恐惧感


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之中,总是要经历过很多的恐惧,这是人生之中不可避免的事情,做为长辈最关键的是要学习给儿童情感上的支持,帮助孩子们有力的克服心理的恐惧,以下就来看个小实例吧!

周五下午,正当我忙着送孩子上校车回家的时候,突然听见灰色滑梯上传来了一阵哭声,尖尖的,仿佛有人看见了一些极其恐惧的东西。

马上彤彤跑了过来,告诉我:“老师,昊阳流血了。”

我急忙跑过去,昊阳已经被一个老师抱起了,我从那个老师手上接过昊阳。昊阳的嘴巴流了很多血,一直流到下巴,他躺在我的怀中,眼泪扑簌簌地流着,嘴里不知道在说着什么,身体也抽搐着,我能感觉到他非常害怕,于是不断地安慰他:“昊阳,别担心,老师会和你在一起的,你会很安全的。”

到了医务室,大夫马上帮他处理伤口。他在我怀里,不断地哭着,汗水已经湿透了衣服和头发,身体时而僵硬时而柔软,他不知道接下来他会怎么样。

而刚刚和昊阳一起玩的小伙伴们都围在了门口,有些孩子则是中途看见了受伤的昊阳,也赶紧跑了过来。为了让昊阳的情绪稳定一些,我们把门关上了。焦急孩子们就站在藤椅上,透过窗玻璃来看,有些孩子则静静地站在门外等待消息。

我透过玻璃看到了他们急切的目光,能感觉到他们眼中的关切背后还有极大的恐惧。那么凄厉的哭声,那么多的血,在孩子们的眼中,这是极度危险的。他们不知道这将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也正因为不知道,他们心里都充满了恐惧,包括昊阳自己。

这时候,窗外的浩文关切地大声喊道:“昊阳,你可千万不能死啊!”昊阳听见了,哭得更大声。为此,我轻轻地抚摸着他的后背,确定地告诉他:“别担心,你只是磕到了嘴巴,嘴巴破了皮,所以流了很多血。我和大夫都会帮助你,照顾你的,你不会有生命危险,而且你会很快好起来的。”

慢慢地,昊阳平静了下来,配合大夫处理伤口。窗外的孩子用期待的目光一直注视着我们,但同时也慢慢地安静了下来。最后伤口处理好了,昊阳的情绪也完全平静了。在我们走出医务室时,孩子们又围过来,很关切的样子,我给孩子们解释后,就都释然而去了。

在这次事件中,孩子们对于疼痛的恐惧、鲜血的恐惧、甚至死亡的恐惧,是那么地强烈又是那么真实地表露出来,让我惊讶。我们如何去帮助他们疏导他们的恐惧,又让我深思。

这让我想起有人跟我说过的一个故事,有一个男孩在学校打疫苗时,因为太紧张而肌肉僵硬,护士把针扎进去以后拔不出来,针就断在了肌肉里面。

很多人会认为,这个男孩怎么不放松一下呢?放松了就好了嘛,打针而已,有什么好怕的。

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思考,也许男孩当时真的很害怕,可是他没有办法自然地表达出他的恐惧,在冰冷的护士和医药用具面前也由不得他将恐惧表达出来。我们再想,在这个男孩第一次面对打针时经历了什么?是否有人给他表达的机会?是否有人跟他解释我们为什么要打针?是否给他一段时间进行心理缓冲?

如果我们这样想过,我们就不会轻易地对这个男孩的表现作评价,我们也就会重新思考恐惧对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正确的方式帮他们疏导恐惧又意味着什么。

对于小孩子们的教育,我们不能仅仅教会其知识,更加重要的还要培养其高的情商,让孩子们学会如何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但愿看了此篇文章,家长们都能够学会如何来帮助孩子们疏导恐惧!

如何帮助孩子们塑造自信


从小培养孩子们自信的性格对于其未来的成长很重要,尤其是孩子上幼儿园时期,在竞争的环境下很容易造就孩子们自卑的心理,这时,妈妈们就要学会多鼓励孩子,并且多与孩子的老师相沟通,以下就来看个实例吧!

一天,女儿从幼儿园回到家,我让她唱一下老师教的歌。不想,女儿歪着脑袋小声地说:“妈妈,老师说我们班的真真唱得最好,我唱不好,我不想表演。”

“怎么会呢?你一定能唱好,妈妈相信你,唱吧。”我亲亲女儿的小脸,坚定地鼓励她。女儿小声地唱起来,还不时担心地瞟我几眼。大概看到我赞许的目光,她终于放松了表情,声音也大了许多。我想,女儿可能是在幼儿园没得到老师的认可,缺少了自信才如此,我决心帮她重塑自信。

从那以后,每天一回到家,我们都要求女儿为我们表演幼儿园里学到的东西。全家人也一致认为要多鼓励孩子,让她找回自信。因此,每次表演完毕,不管她唱得如何,大家都会送给她真诚而热烈的掌声,还夸奖她唱得比真真好。

一次,女儿听完我们的夸奖后,露出了疑惑的表情:“你们说我唱得好,可老师怎么不夸我呢?”我赶紧告诉她:“不是老师不夸你,是你自己不主动。如果老师再叫唱歌时,你勇敢地举起手,大胆地唱,老师一定会夸你的!”女儿将信将疑地点了点头。

入园指导,第二天,送女儿去幼儿园,我特地找到老师,把我想让女儿在班里锻炼的想法告诉了她,诚恳请老师配合教育,老师愉快地答应了。

果然,晚上一到家,女儿竟主动邀请我们观看她的表演,开心地说:“老师今天夸我唱得最好,还奖给我一朵大红花呢。”我趁机对她说:“老师对我说,你是班里唱得最好的孩子。”

“老师真说我比真真唱得好吗?”女儿瞪大眼睛问。“老师说你比她唱得还好呢,说你的嗓音是最好的。”我撒了个善意的谎。女儿听了,小脸却笑成了一朵花。

那天晚上,女儿的歌音色洪亮,表情丰富。看着面前这个声情并茂地大声歌唱的女儿,我知道这是自信的力量改变了胆小的她。

从此,只要幼儿园有活动,我总是鼓励女儿踊跃参加。女儿每次被我夸赞,总是一脸的甜蜜表情。每天回到家里,女儿还乐此不疲地跟着少儿卡拉OK光碟练习唱歌,竟学会了不少歌呢!

不久,幼儿园举行幼儿歌唱大赛,女儿以她大方的表演、洪亮的嗓音获得了第一名。从此,女儿更加自信了。碰到家里来客人,她总会主动要求给客人唱歌、朗诵、表演舞蹈。有时表演完了,还得意地向人炫耀:“妈妈说,我的声音是最好听的!”客人自然是夸奖一番,这又形成了良性循环,为她下次的表演积累了信心。

明年,女儿要进入小学了。我相信她会顺利地走进新的学习环境,并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因为我已经教会了她比学习更重要的东西——自信!

孩子们的好性格,好习惯,都是一点一点培养起来的,这就需要父母们要做个有心的家长,时时的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及时的帮助孩子解决所遇到的心理问题等等,相信自信的宝宝更加容易接近成功!

相关推荐

  • 如何帮助孩子爱上学习? 许多事实证明了,小时候培养的兴趣往往为一生的事业奠定了基础。有些做父母的对孩子寄托了很大的希望,但他们往往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去“规定”孩子的兴趣,而不是尊重孩子自身学习兴趣的发展规律培养孩子,这样往往...
    2021-02-24 阅读全文
  • 如何帮助拖拉的孩子 说到懒散,就会让我们联想到做事拖拉,做事没有效率,那自然就是看不到好的结果。其实,生活中也不泛有太多形为“懒散”的朋友,往往这类朋友融入社会后,很难与身边的朋友达成共识,更别说在工作中崭露头角了。 懒...
    2021-05-17 阅读全文
  • 孩子,我该如何帮助你 仔细观察幼儿园阶段,从小班到大班。每个班几乎都会有一两个父母离异的孩子。随着离婚率逐渐增高,单亲家庭的孩子也越来越多。虽然,大部分的孩子都是跟随妈妈一起生活,但长期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孩子不明白爸爸为什...
    2020-06-18 阅读全文
  • 育儿观念:如何让孩子学会相互帮助 育儿观念:如何让孩子学会相互帮助 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正是由于这些独生子女在家中,大多数事由成人做,与抚育者形成了一种应求关系。幼儿需要成人帮助,而成人要求幼儿帮助的则甚少,这使得幼儿往往缺乏...
    2020-09-27 阅读全文
  • 如何帮助孩子克服胆小? (1)生活范围小。有的孩子从出生只在很小的范围内活动,不常与外界接触,使孩子认生。 (2)教育方法不得当。如当孩子不听话时,成年人就恐吓孩子,使孩子产生恐惧感,失去安全感,从而胆小。 (3)在日常...
    2022-04-11 阅读全文

许多事实证明了,小时候培养的兴趣往往为一生的事业奠定了基础。有些做父母的对孩子寄托了很大的希望,但他们往往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去“规定”孩子的兴趣,而不是尊重孩子自身学习兴趣的发展规律培养孩子,这样往往...

2021-02-24 阅读全文

说到懒散,就会让我们联想到做事拖拉,做事没有效率,那自然就是看不到好的结果。其实,生活中也不泛有太多形为“懒散”的朋友,往往这类朋友融入社会后,很难与身边的朋友达成共识,更别说在工作中崭露头角了。 懒...

2021-05-17 阅读全文

仔细观察幼儿园阶段,从小班到大班。每个班几乎都会有一两个父母离异的孩子。随着离婚率逐渐增高,单亲家庭的孩子也越来越多。虽然,大部分的孩子都是跟随妈妈一起生活,但长期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孩子不明白爸爸为什...

2020-06-18 阅读全文

育儿观念:如何让孩子学会相互帮助 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正是由于这些独生子女在家中,大多数事由成人做,与抚育者形成了一种应求关系。幼儿需要成人帮助,而成人要求幼儿帮助的则甚少,这使得幼儿往往缺乏...

2020-09-27 阅读全文

(1)生活范围小。有的孩子从出生只在很小的范围内活动,不常与外界接触,使孩子认生。 (2)教育方法不得当。如当孩子不听话时,成年人就恐吓孩子,使孩子产生恐惧感,失去安全感,从而胆小。 (3)在日常...

2022-04-11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