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亲子教育之专家语录

发布时间:2021-03-15 亲子教育笔记 幼儿活动方案亲子教育 专家点评幼儿园工作计划

◎ 遗传基因决定了孩子一定的发展潜能,而这些潜能能否在其成年后实现,需要后天环境的支持,孩子小时候的环境影响巨大而深远。

◎ 儿童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无论是贫穷还是富裕,是农村还是城市,他们需要成人的帮助;因为儿童无法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愿望、遭遇和期望,他们希望有人站出来 为他们呼吁;因为儿童无法改变自己,他们需要成人的爱护和照顾;因为儿童在决策中没有话语权,为了儿童,我们应该尽到成人的责任。”

上濒教育学院院长兰海:

◎ 教育的本质不会因为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面对变化如此快速的社会,教育者需要慢下来、静下来,帮助每个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感,而这种幸福感的建立和寻找幸福的能力需要从小开始培养。

◎ 今天的孩子需要一个更宽容的教育环境,“所谓宽容,就是我们应该允许孩子犯错误,允许自己的孩子和别人不一样,我们还要接受自己的孩子可能在某些方面不如别人”。

◎ 现在父母的许多烦恼和困惑是对社会的信任度比较低的表现,她建议父母在作选择的时候遵循两个基本原则:第一,尊重科学、尊重教育规律;第二,眼光要放得长远一些。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家庭教育:记录2018中考之路


记录2018中考之路

距离收到高中的录取通知书整整过了两个月,回想已然过去的中考心中依然感慨万千。

这一届非典时期出生的孩子注定不平凡,一路走来波折不断。幼儿园的一费制,史上最严小升初择校,中考新增学科特长,首届平行志愿。2018.6.17,中考刚结束又传来普高扩招2000人的利好消息。

孩子小学时在一所小班化教育实验学校就读,也就是所谓的草小。初中择校进了离家较近的一所公办初中,所幸小学、初中都遇到了认真负责的好老师。三年来,成绩一直很稳,在这样的情形下考上四星高中完全不成问题,但要冲冲名校心里还是有点儿忐忑。

因为是实验班,老师抓得比较紧,平时作业也比较多。真正开始感到紧张是初三上第一次月考,七门考试的时间安排都是按照中考的要求来的,这多少让孩子们有些不大适应。月考之后的家长会让我对政史有了深刻的认识,之前都是副课,而今七门总分加起来,哪一门都不能有短板。恰恰不幸的是,我家的是个女孩儿,女孩子对政史天生没啥兴趣。初一初二也不觉得,期末考试成绩也是可以的,几乎没关心过这两门副课,现在不同了,本来主课分在班上遥遥领先的,结果七门加一起被同学赶超了。一旦意识到问题所在,及时做出相应的措施及调整,事实证明,这很关键。

对于18年中考的孩子来说,初三的上半学期太长,下半学期太短。而下半学期仍有新课,还要解决体育中考、听力口语考试和一模二模。这无形中加大了备考的压力。

先说说体育中考吧,初三下一开始首先抓这个。共三项,二选一,除了长跑和仰卧起坐,立定跳远是我家的弱项。没办法,50米压根跑不快,虽然她并不胖,但也不意味着瘦子也能跑成一道闪电。因为18年的中考体育标准相比较17年而言又提高不少,立定跳远就是个坎,无论她怎么锻炼,也跳不过去。为了不给她压力,我故作轻松地说,实在拿不到满分就算了啊。结果反被她抢白,还没到最后关头呢,我还没放弃你怎么就放弃了呢!虽说体育模拟跳出了满分的成绩,但在随后的学校训练中依然是外甥打灯笼——照旧。每天放学了我去学校接她,总是在校门口等得人车稀少,华灯初上后她才背个大书包出来。学校有针对体育补差的,放学后留下来有老师指导训练。如果体育好的真的可以省下好多时间啊。

第八周体育中考,下午3点。贴心的老班非常能体会家长们急切的心情,当晚五点多就在班级群里发消息说通过的情况。很开心,顺利打响第一枪,我家的体育满分,这真是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所以曾经流过的汗水,付出的双倍时间,现在已然有了回报。

接下来便是3天后的英语口语听力中考,一周内要过掉两门考试,不可谓不紧啊。这其间有点儿小插曲,寒假期间在家里练时,总是口语扣分,老师也帮忙看了说是没问题,虽然口语娴熟可就是拿不到满分。平时英语成绩平平的孩子听口都能拿满分,可丫头的模拟只拿了28分,真是既着急又郁闷!到了考试那天也只能求菩萨保佑了,等待出分的时间很长。直到半个月后才知道,这回也很开心,又是满分,好了,稍微松口气,体育听口满分70分全部拿到了!

中考总分700,已经拿到了70分,剩下的630分能拿多少呢?刚刚考完两门,还没来得及喘息,一模已经来了!这三门考试相互之间只间隔了3天左右。大鼓楼的屡次统考中,我们拿过年级第一、第二,唯有这次一模一塌糊涂。都说一模难,心里还是有点儿底的,但没想到丫头考得的确不尽如人意,一向强项的数学竟然出现了失误,化学也考炸了,政治也丢分不少,这对她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可是懊悔丧气是没有用的,我赶紧给她打气,分析并找原因。一模考得不好是正常的,这恰恰暴露了你某些知识点薄弱的地方,你应该庆幸现在发现的早,要不然考得好了你会认为自己都掌握了,在态度上就不会引起足够的重视了。一模考完查漏补缺,及时调整心态,为二模做好准备这才是正确的做法。

丫头一向都是自主学习能力很强的孩子,她的学习我们一向不多过问。事实上虽说是初中,可大人能够插手的也是少之又少了。我们家长所能做的就是提供后勤保障,细心搭配饮食,及时配合老师打印相关资料。

时间过得飞快,对此我们常常会有无力感。孩子偶尔也会恐慌,因为一模之后的一个月就是二模,她常常会有“我还没有复习好呢”这种想法。但是该来的迟早要来,任何人也无法挡住时间的脚步。往常的二模是学校出卷考,今年还是区统考。考完后孩子很轻松,说是比较简单,总分比一模高出30分。尽管这样,她还是说自己没考好,虽然我对这个成绩还挺满意的。

二模后天气也渐渐地热了起来,班上经常会开电风扇降温。丫头体质较弱,吹久了就头晕脑胀的。我们的家临着大马路,她的房间恰巧临街,这环境可想而知。不知是不是由于压力的原因,吃完饭后老喊肚子胀,又实在抽不出时间去医院。就这样,二模后一直到中考,这感冒药,消食片,乳酸菌素片就没消停过。我也不建议她吃,担心会影响到考试,可是不吃又不能缓解状况,真是让人发愁。还有个更为严峻的问题是睡眠不足,每天7点10分到校,差不多晚7点才回家。晚上七门作业都要写到很晚,班主任年级主任也说了,一定要保证睡眠,实在做不完可以向老师说明一下。越是临近考期,越要及时回调睡眠时间,以保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可是丫头是个勤奋踏实的孩子,自打小学起老师给的免写卡从未用过。现在宁肯压缩睡眠时间,也要按时完成作业。我们都很心疼她,每天6个小时的睡眠完全不够啊,休息不好也会导致记忆力下降,可孩子大了这些话也不能完全听得进去,再有,习惯了这种作息,即使勉强让她早睡也睡不着。

终于到了中考的那天,头天晚上孩子睡得不错,我们家长也还可以。考点比较远,所以吃过早饭后稍微收拾下就出发了。学校很贴心,安排了送考团,男老师们着绿色T恤,女老师们身着红色旗袍,举着横幅,为孩子们呐喊助威。这样的场景看得我们家长的心里也是暖暖的,很感动。

第一天考下来倒也还好,我坐在车上,想问情况又想起老师叮嘱的,考完就过去了,别去打听。于是干脆不知道说什么,只有沉默了。倒是丫头主动说起语文的作文题目,今年的化学很怪异,写了好多反应式,物理考到了数学,等等。我们看她心情不错也跟着附和几句。中午是接回家吃饭的,正好可以看看世界杯以此来放松一下。考点附近的酒店很抢手,为了考生能够休息好,做父母的也是尽全力保驾护航。

谁知第二天中午来接的时候,气氛就不对了。丫头阴沉着脸说计算错了个小数点,我实在憋不住,讲了几句。等上了车她爸爸还奇怪这丫头今天怎么闷闷不乐呢。一路上无话,到家后想想还是要以开导为主,毕竟下午还有3门没考呢。尽管我语气温和,劝她放下思想包袱,既然算错了那也改不了了,就别想了,下午的好好考尽力就行了啊!说实在的究竟有没有作用也不得而知。

中考这一仗终于翻篇,不管你乐不乐意,情不情愿。它已经是过去式了。孩子就是孩子,考完试当晚就去阿公阿婆家,和舅舅表哥一起家庭聚餐。亲人的关心,愉悦的氛围,大人孩子的心情此刻是放松了的。无论结果如何,这中考算是结束了!

漫长的出分结果该如何打发?有人选择继续上课,我们选择了出行来尽情嗨皮。由于之前提前预约,所以剩下的只是安心等着收到消息啦。出分的当天中午,我看到有消息说今年的分数段很高,都不太敢相信。下午2点出分前,我一直在做家务,扫地拖地,忙得不亦乐乎,目的是借此来淡化等待时焦急不安的心情。倒是丫头一直守在电脑前,静静等候着。当手机信息响起的那一刻,我们知道,期待已久的终于到来了。可是我却没这个勇气,之前脑海中想像过无数次这样的场景,真正来临时我倒怯场了。还是丫头干脆,迅速扫一眼后就听见她高兴的大叫大嚷。显然这比她之前按老师要求估分的要高得多。这分数还行,但细细看下来,她所担心的那道小数点点错的那道题应该失分不少。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熟悉她的人都说以她的实力不止这个分数。

今年的确有些不同,我身边的好孩子多半都没有发挥好,倒是平常不那么拔尖的考得也挺好。而正是这几分之差让他(她)们与心中的梦想失之交臂。我努力想要找出原因,为什么会这样?孩子的学习习惯很重要,平时作业也很重要,会自主学习更重要。孩子不是机器,不可能长时间地把学习成绩稳定在一个高度上,上上下下也很正常,只是要看是不是波动很大。我家的三年来一直很稳定,亲戚朋友都说没问题,其实越是这样说我越担心,小孩子的抗压能力其实没我们想的那么强。我们的年级主任说的很好,中考是孩子们人生中第一次至关重要的考试,不说超常发挥,只求正常发挥就好了。这点我感触颇深,因为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不要搞新花样出来,按部就班,平时怎样就怎样好了。我们两口子天天晚上下楼散步,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孩子中考前。她也没觉得不妥,如果一反常态,突然陪着她,反而让她心里有压力。所以她经常笑着说,人家爸妈是恨不能孩子多学点儿,你们是恨不能我多睡会儿。孩子最大的问题是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尤其是数学,也不知是难题刷多的原因还是什么。前面提到的计算错误其实也不止一回了,送考前想着别再多唠叨了,事实证明,自家的娃自己最清楚,该叨叨时还得叨叨,丫头后来说,你想说什么说就是喽,我就听着呗!再有就是心理疏导很重要,自家孩子的情况自个儿最清楚不过。如果孩子平时一直都很稳的,也不排除临场发挥失常的问题,其实她自己心理压力也很大,最后一战不打赢不行,成败在此一举。总而言之,什么都不是绝对的,什么都可能发生,只能以不变应万变。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要客观地看待。

唠唠叨叨说了这么多,最后的结局还是很令人欢喜的。丫头上了南师附中,当初百日誓师时的目标已经实现。更令人开心的是,分班考得不错进入了菁英班。

有人说,小学好不代表初中好,初中好不代表高中好,我觉得这话多少有些偏激,想想似乎也有那么点道理。不管如何,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就已经很好了。

送给孩子泰戈尔的一句话:终有一天,你的负担将变成礼物,你受的苦将照亮你的路。

专家:家教>学校教育


众所周知,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而“家庭教育”正是指以家庭亲缘关系为主要维系基础,看护人与幼儿之间形成以互动为核心内容的亲子关系。

最近,安徽省教育厅发出“禁书令”,要求各级各类幼儿园一律不得使用幼儿教材、课本,以及以操作材料、手工材料等任何名义出版的变相教材,严禁“小学化”教学,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纵观议论的焦点,大多集中在“幼儿小学化教学是否合理”、“幼儿减负能否应对应试教育”的问题上。不少家长担心这样的“禁书令”实施以后,直接影响“幼小衔接”,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可是许多家长不曾想到,这样的一纸禁书令,正是幼儿教育向家庭教育回归的良机,如何进行幼儿家庭早期教育,才是摆在家长面前的真正难题。

幼儿家庭早期教育的回归

众所周知,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而“家庭教育”正是指以家庭亲缘关系为主要维系基础,看护人与幼儿之间形成以互动为核心内容的亲子关系。它强调早教不仅仅是教师向孩子传播知识与方法的单向度的传授方式,更是家长和孩子之间交互的、对话的、生活化的、感性的教育方式,强调父母、孩子在平等的情感沟通的基础上双方互动,正是基于此种特性,自二十世纪末开始,美国、日本和我国台湾等地已经将家庭亲子教育看做幼儿教育的重中之重。然而目前我国幼儿的教育方式大多是家长将孩子送去幼儿园,将全部的教育责任交付给教育机构,忽略了家长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禁书令的颁布,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幼儿教育机构丧失了既有的服务依托,很难继续满足家长们的需求,而家长也将逐步地意识到在幼儿教育中自身的重要性。因此,禁书令的颁布,间接地促使我国的幼儿教育向‘家庭’回归,对家庭教育具有积极的推动意义。

家庭教育类产品的现状

但是,当真的把学龄前孩子的教育抛给家长的时候,家长们却又不知所措。该如何为选择适合的家庭早教图书?该如何同孩子沟通?该如何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这些就需要向专业的机构或者书籍来进行学习。

就拿目前的家庭早教丛书来说,主要分为以下几种:妈妈科普型——主要针对培养家长的育儿技能,吃穿拉喝撒面面俱到,例如《实用育儿百科》《养1至3岁的宝宝的100个锦囊》之类。第二种就是孩子自娱自乐型——家长给孩子买各种他们感兴趣的图书或者DVD,让孩子自己学、自己看。还有就是强调亲子共读、适龄型图书——如《布奇乐乐园》,这类图书是比较适合在家庭教育中充当辅助教材的。因为适龄的内容设置让并不是很专业的家长也能实时的掌握孩子的发展状况,从而避免了教育与成长不相符的问题。而且在内容设置上,强调亲子共读,不仅能使孩子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学习知识,也能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适龄化是家庭教育产品发展趋势

适龄化在幼儿市场中并不是新鲜的词汇,幼儿的奶粉、玩具、尿片、奶瓶等等,都是需要根据年龄来进行更新换代。可是家长们在精心维护宝宝的“硬件设施”的时候,却忽略了宝宝在学习知识时,同样需要适龄化。

人的发展是持续毕生,既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同时在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又会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每个年龄段都有各自的心理发展任务和社会性,比如从出生到2岁的孩子主要面对的问题是如何发展对自己、对他人、对环境的信任感,他们需要在学习坐、站立、走路、吃东西等动作的同时学习信任自己、信赖他人,他们需要感受到被关爱;而2岁到6岁的孩子则需要发展自我意识和自主态度,在这个年龄段孩子在加强语言和行动能力的同时需要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学会如何与别的孩子一起游戏,学会分享和建立友谊,建立更高层次的信任等等。

这些心理的变化,都可以通过图书里的故事、音乐、小游戏等呈现出来,让孩子再潜移默化中得到最适合的教育。如在《布奇乐乐园》中就利用书籍中呈现的色彩、图画,以及为孩子设计的一些动手抽拉、粘贴等设计,来进一步同幼儿建立沟通。采用阅读的方法,通过故事、儿歌的语调来渐渐的排泄孩子压抑的情绪。

安徽省教育厅发布的禁书令已经执行了几个月了,且不论其功与过,但是由“禁书令”引发的大家对幼儿家庭教育的关注和思考却是很及时的。现在确实有太多家长把孩子的教育寄托于幼儿园、早教机构,而忘记了家庭才是孩子最好的课堂,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亲子教育专家陈禾答孩子的性格培养


许多父母以为尽一切可能地爱孩子、尽可能地呵护和保护他(她),这样孩子就不会有问题。可是科学研究表明,即使是在襁褓中的孩子也需要很多的互动和沟通。这些认知和技巧,是可以无师自通的吗?做为孩子身边最亲近的人,该如何了解他(她)们的特质,判断他(她)们的行为,贴近他(她)们的心理,并还能教会他(她)们理解你……这听起来,难吗?亲子教育专家陈禾就“孩子的性格培养”的相关问题做了互动回答。

1、@用户:陈老师,我家大儿2岁9,小儿5个月。大儿今年9月入园,但是他生性内向,对新事物很焦虑,尤其是对小朋友多的地方。有了二宝后就显得更加厉害。家里人都很担心。这个幼儿园有个收费的早教班,说必须去,下个礼拜开课。根据以往的经历,我家大宝不会喜欢上。我需要天天坚持去早教课吗?

陈禾:①接受孩子的特点你才能好好发展他的学习能力。不到3岁和超过3岁的差别是挺大的,你现在需要做的是发展孩子的基本能力,特别是语言、认知与动手能力,不能为了幼儿园有兴趣班就迫使孩子把时间花在不适宜的活动上,我相信幼儿园不敢强迫孩子上额外收费的兴趣班,可以先不让他上。←②不需要急,重要的是做好现在的陪伴,花更多的时间陪他从事各种活动,多和他说话,让他活泼起来,公园是个很好的活动场所,在观察、寻找兴趣的物品中发展他的关注点,有关注点的孩子,在探索认知中培养出动手能力和思考力来,渐渐就不会不敢接近小朋友了。

2、@用户:陈老师,您好。孩子两岁多,女孩。请问您,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我是个不够自信的全职妈妈,很担心会养育出另一个我,谢谢您。

陈禾:自信是在成功的体验中对自己的能力的肯定下产生的心智力量。孩子的自信其实就在游戏中形成,能玩会玩的孩子,经常都能够享有成功的快乐,这种感觉,让他敢于动手去尝试,这就是自信。

3.@用户:你好陈老师,我女儿两岁两个月,平日在家与大人的交流没有问题,但出门在外就不愿和人打招呼。去游乐场玩滑梯,好像也总是不在状态,在一边发呆或者观察别的小朋友玩,轮到她玩,她总是瞻前顾后,听到后面有点动静她会退出让其他小朋友玩。这样的表现是因为不自信吗?盼回复谢谢您。

陈禾:孩子还小嘛!不必着急,多些活动,让孩子发现自己的能力,就不会不敢参与。

4.@用户:陈老师,您好!我家女宝,2岁半,一岁半以前我全职在家陪伴,后来上班开始由孩子外婆为主,孩子成长得不错。最近清明节带孩子回老家,全天陪伴,回来后开始上班,孩子不能与父母正常分离,每天我会跟孩子说,妈妈爱她,下班就会回来,也是这样做,跟以前一样,但做不通孩子的思想工作,跟爸妈拜拜。

陈禾:生活常规以改变,孩子就需要时间去重新寻求适应,多些耐心,只要你摆正良好心态,孩子就会逐渐适应。

5.@用户:陈老师您好,儿子现在三岁半,以前在爷爷家,我一周看他五天左右,去年下半年到今年年前还和我回家,从三月份不回了,离不开爷爷了,爷爷去哪他去哪,这几天我歇班把他带回家也要爷爷根着,我自己去幼儿园接他,他还哭,让爷爷一起接他,请问您怎样让他回家不依赖爷爷。我六日全天陪他

陈禾:爷爷长期陪伴形成的依恋不是你立刻就可以取代的。你必须接受他的情感需要,不必强行拆开他与爷爷的亲近。你现在只是歇班才有时间陪伴,如果你转移了他的依恋也未必是好事。你只能在陪伴质量上尽量做到最好,让孩子接受你,别要求他疏远爷爷,否则你回去上班后他又有适应的难题。

幼儿双语教育之家庭篇


研究表明,双语教育对于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提高儿童的语言能力、增强儿童的人际交往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么,双语教育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适宜?怎样才能正确培养双语宝宝呢?神经生理学的研究表明,从两岁开始至青春期,人的大脑中主管言语的区域处于不断地发展变化中,其言语中枢尚未定位,大脑的左右两半球都可以参与语言学习。特别是在幼年时代,宝宝会在语音辨别、语音模仿等方面表现出优势,这也为打造“双语宝宝”提供了条件。

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出一个出色的双语宝宝呢?心急的妈妈们提出了很多问题,我们一起看看幼教专家是怎么回答的吧!

Q:宝宝什么时候可以开始学习英语了呢?

A:宝宝2-3岁的时候,脑印象的功能特别强大,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一优势会渐渐消失殆尽。所以,趁着宝宝小的时候实施双语养育,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每个宝宝的接受能力和本身的母语掌握程度不同,开始接触另一种语言的时间也就有所不同,不能一概而论地定为2岁或是3岁。

Q:那究竟怎样才能确定宝宝适合学习英语了呢?有没有什么衡量标准呢?

A:如果宝宝在两岁左右,可以使用简单动词,能连贯地用2-3个词组成短句,并且可以说出短小的儿歌,那么,证明宝宝学习第一语言的能力基本达标。这时家长便可以开始考虑对宝宝进行双语训练了。

Q:作为父母,如果母语都是汉语,要怎样进行双语教育呢?

A:这样的父母,如果熟悉英语,口语能力较强,也可以有意识地给宝宝提供双语的环境。如果担心自己的发音不够标准会影响宝宝,也可以通过给宝宝看英文碟片、英文动画片等方式为他提供一个语言环境。

宝宝学习英语,其实是和学习中文一样的,都是从简单的动词、名词开始。所以,宝宝刚开始的双语教育,有些英语基础的父母都应付得来,不必过于担心。

Q:家长在对孩子进行双语教育的过程中,应该着重注意什么呢?

A:不论是学英语还是其他国家的语言,学好母语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不能囫囵吞枣,母语、外语、方言一股脑儿地丢给宝宝。这样很容易让宝宝的大脑产生混乱,反而连话都不会说了。

还有,很多家长在双语教育过程中,往往急于求成。像是硬性规定孩子要记住多少个单词,或者严格要求宝宝使用英语。其实这样都是揠苗助长,反而事倍功半,教育效果不理想。严重的还会使孩子从小对英语产生反感,在心理和思想上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影响孩子今后的英语学习。

幼儿双语教育三大策略:

策略一:耳濡目染法

语言是在不断地听、说、模仿、使用中提高的,特别是幼儿的外语学习,如果没有一个连续、经常的语言环境刺激,学过的东西极易遗忘。所以爸爸妈妈在教育培养中,应该潜移默化,从细节出发,让宝宝不知不觉地习惯另一种语言、另一种文字。

例如,每天早上给宝宝喝牛奶时,可以指着杯子里的牛奶说“m-i-l-k”,最好在一张卡片上写上“milk”这个单词,每次说的时候,也要把这个卡片拿给宝宝看,使得宝宝在初觉和听觉上都有一个印象。这样做,不是为了刻意让宝宝记住这个单词,而是要他在脑中有这样的一个印象,以后再接触时。便可以自然而然地想起来。

不只是牛奶,像吃的水果(apple/pear/orange),或是日常简单用语(Goodbye/Goodmorning/Hello)等都能采取这样的方法让宝宝慢慢熟悉掌握。

策略二:寓教于乐法

对于孩子的双语教育,特别是3岁以下的宝宝,一板一眼地循循善诱对这些小家伙是起不了什么作用的。对待这些顽皮、好动、没什么耐性的宝宝最好的方式就是寓教于乐,让他们在玩耍中不知不觉地学习与记忆才是上上策。

无论是什么性格的宝宝,都会对游戏情有独钟。那就可以利用这一点,进行双语教育。像涂色游戏就是宝宝最喜欢的游戏之一。爸妈可以在宝宝给画涂色时,把英语中的“red”、“green”、“blue”等颜色说给宝宝听,并用相应颜色的笔把单词写出来。几次下来,宝宝就会在画太阳时很自然地想到“红色一red”,画天空时便能想到“蓝色一blue”。

策略三:故事灌输法

通过讲一个故事,让宝宝记住一个单词。这是个看似麻烦实则相当有效的方法,也被很多幼儿园采用。

选择一个宝宝熟悉的童话故事,选取里面的一个主要角色,例如一只小鸟。然后告诉宝宝,“bird就是小鸟”,也许这时宝宝并不能完全明白这两个的关系。但在之后的故事讲述过程中,把里面所有的“小鸟”都换成“bird”这个词。由于宝宝对故事情节的熟悉,使得整个故事听完后,“鸟”和“bird”在宝宝的脑中就形成了一种关联,以后再听到“小鸟”,很自然地就能联想到“bird”这个词了。

策略四:“三心二意”法

三心:一为耐心:对待顽皮的宝宝,单单应对他的各种状况就已经手忙脚乱了,何况是要教会他另一种语言。所以,耐心当然必不可少。

二为恒心:双语教育,就像一次马拉松长跑,比的就是坚持。谁有耐心,手把手、一点一滴、一次一次不厌其烦地教宝宝,谁就离双语宝宝更进了一步。

三为信心:在双语教学中,不要吝惜你的鼓励。即便是宝宝的发音不标准,也千万不要打击他们的信心,给他们发言的权利。当宝宝表达自己的意思时,要耐心地倾听,不要责怪他或者取笑他,要告诉宝宝慢慢地讲,不要着急,鼓励宝宝多发言。

二意:一为真意:双语教学的目的是开发幼儿智力和培养幼儿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不能把它当成一项宝宝必须完成的任务来对待。

二为创意:双语教学的方式,贵在创新。只有每天换着方式来对宝宝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宝宝才不会对英语失去兴趣。

相关推荐

  • 家庭教育:记录2018中考之路 记录2018中考之路 距离收到高中的录取通知书整整过了两个月,回想已然过去的中考心中依然感慨万千。 这一届非典时期出生的孩子注定不平凡,一路走来波折不断。幼儿园的一费制,史上最严小升初择校,中考新增学...
    2020-09-29 阅读全文
  • 专家:家教>学校教育 众所周知,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而“家庭教育”正是指以家庭亲缘关系为主要维系基础,看护人与幼儿之间形成以互动为核心内容的亲子关系。 最近,安徽省教育厅发出“禁书令”,要求各级各类幼儿园一律不得使用幼儿...
    2021-09-03 阅读全文
  • 亲子教育专家陈禾答孩子的性格培养 许多父母以为尽一切可能地爱孩子、尽可能地呵护和保护他(她),这样孩子就不会有问题。可是科学研究表明,即使是在襁褓中的孩子也需要很多的互动和沟通。这些认知和技巧,是可以无师自通的吗?做为孩子身边最亲近的...
    2021-11-20 阅读全文
  • 幼儿双语教育之家庭篇 研究表明,双语教育对于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提高儿童的语言能力、增强儿童的人际交往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么,双语教育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适宜?怎样才能正确培养双语宝宝呢?神经生理学的研究表明,从两岁开...
    2021-06-17 阅读全文
  • 家庭教育冲突:隔代教育专家谈 儿童教育专家杨朵朵女士为我们撰文,希望此文能为您的日常育儿提供思想上的借鉴。  案例回放: 5岁半的江江爱上了折纸,目前市面上流行仿真折纸书,一张平平的布满杂乱花纹的纸,经过几番折叠就变成了栩栩如生的...
    2020-11-26 阅读全文

记录2018中考之路 距离收到高中的录取通知书整整过了两个月,回想已然过去的中考心中依然感慨万千。 这一届非典时期出生的孩子注定不平凡,一路走来波折不断。幼儿园的一费制,史上最严小升初择校,中考新增学...

2020-09-29 阅读全文

众所周知,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而“家庭教育”正是指以家庭亲缘关系为主要维系基础,看护人与幼儿之间形成以互动为核心内容的亲子关系。 最近,安徽省教育厅发出“禁书令”,要求各级各类幼儿园一律不得使用幼儿...

2021-09-03 阅读全文

许多父母以为尽一切可能地爱孩子、尽可能地呵护和保护他(她),这样孩子就不会有问题。可是科学研究表明,即使是在襁褓中的孩子也需要很多的互动和沟通。这些认知和技巧,是可以无师自通的吗?做为孩子身边最亲近的...

2021-11-20 阅读全文

研究表明,双语教育对于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提高儿童的语言能力、增强儿童的人际交往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么,双语教育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适宜?怎样才能正确培养双语宝宝呢?神经生理学的研究表明,从两岁开...

2021-06-17 阅读全文

儿童教育专家杨朵朵女士为我们撰文,希望此文能为您的日常育儿提供思想上的借鉴。  案例回放: 5岁半的江江爱上了折纸,目前市面上流行仿真折纸书,一张平平的布满杂乱花纹的纸,经过几番折叠就变成了栩栩如生的...

2020-11-26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