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娃娃也该休息了
发布时间:2021-03-12 幼儿园娃娃教案 幼儿园游戏娃娃家 升中班了教育笔记 鞋娃娃也该休息了小轩来我班时还不足三岁,能力智力发展都不错,尤其喜欢听故事,可是一到午睡就令人大伤脑筋,又哭又闹,扰得其他小朋友也难以入睡。这样过了一周,渐渐能上床睡觉了,可是麻烦事又来了,穿鞋睡觉,任你好话说尽,就是不脱。只好称它睡熟了,给他悄悄地脱下来,醒后一发现鞋子不在脚上,又大哭起来,再也不睡了。
对此,我试着用了好多办法,收效不大。可是,总不能让她穿着鞋子睡觉呀!一天中午,我抓住他爱听故事的特点,给他编讲了鞋娃娃的故事。大意是:鞋娃娃生气了,因为有一个小姑娘白天穿着她唱歌、跳舞、做游戏,中午也不让他休息,还穿着他睡觉。鞋娃娃说:我好累呀!小朋友都都睡觉了,我也该休息休息了。老把我穿在脚上,我多不舒服呀,鞋娃娃难过的哭了……小轩听了这个故事,好像一下子长大了,看看自己脚上的鞋子,对我说:“老师,让小鞋娃娃也休息吧!”说着自己脱下了鞋子,整齐地放在床下,那天中午,小轩睡得可香了。
现在,每天中午,不但小轩睡的香,睡得甜,而且消协娃娃也得到了休息。(生日祝福语网 www.289a.com)
调皮的“大脸猫”
李好小朋友新买的大脸猫手帕丢了,哭得很伤心,我一边安慰她,以便答应帮他找回“大脸猫”。
午饭后,我编了一个调皮的大脸猫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有一块手帕,上面有大家喜欢的大脸猫,这个大脸猫很调皮,喜欢捉迷藏。这会儿,大脸猫已经离开了他的主人。可是,大脸猫不知道主任郑伤心地哭呢,因为主人非常想念这个大脸猫……请小朋友们帮忙找找,找到了请把她送到它的主人李好小朋友那里去。这一招真灵,一会儿,就见阳阳小朋友举着手帕说:“老师,我找到了!”利好看着“大脸猫,”拉着杨阳的手笑了。阳阳呢,正不好意思的望着老师笑呢!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延伸读
小娃娃变成一个胖娃娃
“小娃娃变成一个胖娃娃。”在儿歌的引领下,孩子们正兴高采烈地捏着一个“胖娃娃”。
“老师,你看看。”耳边传来明明稚嫩的叫唤声,我跑过去一看,立刻傻眼了。只见凹凸不平的大块橡皮泥中间挖了一条深深的沟。我不禁脱口而出:“这是什么?”明明仰起小脸,得意洋洋地说:“这是一个坑。”我不禁怒火上来了,冷冷地说:“大家都在捏胖娃娃,你为什么捏一个坑?”明明神秘地说:“小娃娃如果不好好吃饭,没力气,就会跨不过这坑,会掉进去的。”显然孩子的思维没有跟随着教师,行动也有违于活动的预设。怎样转化孩子的情感,让他的行为融于同伴之间呢?
看着孩子快乐的小脸,此刻他还在为他的杰作而得意洋洋呢!如果采用比较生硬的口气,断然地否定幼儿的行为,那么势必会打击幼儿的操作热情。孩子在不情不愿中,勉强按教师的要求捏橡皮泥,孩子不会体验到手工活动给人带来的快乐。
于是,我又为明明拿来了一盒橡皮泥,对他说:“你让你的娃娃吃得胖胖的,看它还会不会掉进坑里。”明明说:“好!我的娃娃是最棒的!”说完,他开始了新的手工制作活动。
有时,面对孩子不同于其他孩子的行为,轻轻一句鼓励的话,远胜于严肃的训斥。
教育随笔:娃娃家里多了一顶小帐篷
你很喜欢娃娃家,因为娃娃家里多了一顶小帐篷。你走进娃娃家里面,现将娃娃家的桌子搬了出来,布置成了一个小餐厅,然后把小帐篷搬到了地板山,找到了一个垫子放进了小帐篷里面。
你找来枕头,放在了小帐篷里面,然后对朋友说:“快来我的帐篷里面做客,我的帐篷可好玩了。”你的朋友来了,对你说:“里面只有一个枕头,但是可以放一点吃的。”你说:“吃的都在餐厅。”朋友说:“那我们把吃的做好以后拿到帐篷里面就行了。”你点点头,找来橡皮泥开始制作好吃的。你用橡皮泥做了小圆子和蛋糕,然后拿来小碗,把小圆子和蛋糕装在了小碗里面。你的朋友也用橡皮泥做了蛋糕,同样装在小碗里面。你说:“有这些吃的了,我们一起放进帐篷里面吧,然后请人来吃。”
你把装着好吃的的小碗放进了帐篷,另一个朋友来了,对你说:“我可以走进帐篷里面看一看吗?”你说:“现在还不行,因为我还没有准备好,我还需要一个枕头,这样,就有两个好朋友可以和我一起玩了。”你找到枕头放进了小帐篷里面,然后对朋友们说:“现在可以进来了,我都准备好了。”
老师的声音:
你做事情很有计划,一步接着一步来。你很有想法,当你的朋友告诉你可以把好吃的放进帐篷里面的时候,你没有立刻寻找现成的美食玩具,而是找来了橡皮泥开始制作。当你另一个朋友对你说想参观帐篷的时候,你没有直接拒绝她,而是告诉她原因“因为还没有准备好,还需要一个枕头。”当你一切都准备好的时候,你非常热情的邀请了朋友来和你一起游戏,说明你做事情很有条理,也很有顺序。你在和同伴相处的过程中,会听取同伴的建议,也会和同伴商量着来游戏,真的很棒哦。
接下来可能:
小帐篷还有很多种用途,相信你下次游戏的的时候会想出更加好玩的方法哟!
幼教随笔:粗脖子娃娃与细脖子娃娃
通过这篇童话故事表演,孩子们不但不贪吃不挑食了,文明礼貌也有了很大进步。
今天区角活动时,捏橡皮泥的幼儿们发生了一段小插曲,参加本组活动的小男孩们捏出的橡皮泥娃娃脖子都粗粗的,而小女孩们捏的橡皮泥娃娃的脖子却都细细的。孩子们为此争论起来:你们男孩就是胖,吃的多,脖子粗粗的;你们女孩就是瘦,象小猫一样吃的少,脖子细细的,一个个的身体像细竹竿。孩子们争论的脸红脖子粗的。我细细的观察着孩子们的一言一行,再想想日常的午餐情况,可不,女孩们就是不爱吃这不爱吃那的,经常让老师们哄着吃,而有的小男孩却吃肉吃不够。何不借此机会再教育孩子们不贪吃不挑食呢?于是,我就编了个小童话边指导幼儿表演边讲给孩子们听:
今天,我们班的李帅小朋友用橡皮泥捏了一个粗脖子的红脸娃娃,放在了桌子上,咦?粗脖子的红脸娃娃活了,蹦在了地上说:“好朋友,我出去玩啦!”“这么大的嗓门!”李帅捂住了耳朵。粗脖子娃娃来到美工区的孩子们中间,向他们打招呼,。“红脸娃娃的声音太大了。”美工区的孩子们说。接着,粗脖子的红脸娃娃唱起了歌。“他唱歌把我们的画纸吹跑了,课桌也被震坏了。”美工区的孩子们对李帅小朋友说。李帅小朋友连忙说:“对不起,吓着你们了,我赔!”“不用赔,治娃娃的嗓门要紧。”不一会儿,粗脖子的红脸娃娃回来了,“好朋友,我回来了。”“轻声点行吗?”“脖子粗,嗓门大呀!”“不准再说话!”李帅小朋友用绿色橡皮泥堵住了它的嘴。
这时,文哲小朋友把她捏的细脖子的绿脸娃娃也放在桌子上说:“绿脸娃娃,你也走走吧!”细脖子的绿脸娃娃蹦蹦跳跳地走了。“咦!没听见娃说话呀?”文哲小朋友觉得很奇怪。细脖子的绿脸娃娃来到小超市,超市里的小朋友们都说:“怎么?他是个哑巴?”“只见他的嘴唇动。”绿脸娃娃见了小朋友们没礼貌。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来到文哲小朋友跟前说:“要好好教育娃,教绿脸娃娃学乖些!”“是!是!”这会儿,细脖子的绿脸娃娃回来了,他向文哲小朋友打招呼说:“好朋友,我回来了!”文哲小朋友看见绿脸娃娃坐在小椅子上,说:“这娃,不声不响,太没礼貌了。”“我脖子细,嗓门小。怎么?连你也听不到我的声音?”这时,老师把粗脖子的红脸娃娃和细脖子的绿脸娃娃放在了一起说:“你们把他俩的脖子揉起来,再平均分成两半,再捏。”捏完后一看:“这回脖子不粗也不细。”俩个泥娃娃一起向老师和全班小朋友们说:“大家下午好!”“这回娃娃的声音真好听!”
通过这篇童话故事表演,孩子们不但不贪吃不挑食了,文明礼貌也有了很大进步。
娃娃受伤以后
中午,我刚来到班上,桑老师就告诉我,上午玩娃娃家时,汪起、李明两个孩子不爱护玩具,把娃娃弄坏了,让我下午抽个时间跟孩子们说说这事。我来到娃娃家一看,只见班上那个大大的娃塑料娃的头已经离开了身体。并且脑门已凹陷,一只胳膊和一条腿也已经离开了身体。看着眼前这个支离破碎的娃娃,我心里真不是滋味,没想到班上的孩子这么“残忍”,将一个好端端的娃娃弄成这样,看来我要和他们好好谈一谈了。
吃完午点后,我让孩子们围成半圆坐下,在中间放了一张桌子,在桌子上放着受伤的娃娃,事先用一块小花布将娃娃盖上。孩子们坐好之后,眼睛都盯着桌子,可以看出,他们都很想知道画布下面放的是什么东西。我走到桌边轻轻地揭开了花布,全班孩子几乎都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我们没有阻止他们发笑,而只是看着娃娃,心疼地说:“多可怜的娃娃呀,昨天你还好好的,今天怎么变成这摸样了?!你看你头都掉下来了,脑门还凹进去一大块,你的小胳膊小腿怎么也离开了身体?!……”听着听着,孩子们的笑声止住了,眼里流露出心疼地眼神,有的还闪着晶莹的泪光。接着,他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娃娃多可怜呀,我们应该保护他。”“都怪汪起和李明,他们俩抢来抢去,就把娃娃弄坏了。”“祝老师就是娃娃的妈妈,你看她,都心疼得掉眼泪了。”这时,我顺势引导孩子们说:“娃娃已经受伤了,我们也不要责怪是哪个小朋友弄坏的,老师相信,他们心里一定非常难受,咱们还是想办法把娃娃的病治好吧。”听我这么一说,孩子们立刻都围了过来,争着动手。我看了一眼站在不远处想上来又不好意思的汪起和李明,我对孩子们说:“今天,还是请汪起和李明一起给娃娃治病吧。”孩子们齐声说:“好!”他们俩一听,立刻跑上前来……
不一会儿,娃娃又恢复了原来的模样。我转向汪起和李明说:“你们俩有什么话要对大家说吗?”汪起先说:“今天我不该和李明抢娃娃,以后我一定要爱护它。”李明接着说:“我要好好爱护娃娃,再也不让它受伤了。”我说:“是的,你们每个小朋友都是娃娃的爸爸妈妈,你们应该向你们的爸爸妈妈爱护你们一样爱护它们、关心它们,让它感到在咱班特别快乐、特别安全。现在,把娃娃送回家吧。”孩子们拥着我,把娃娃送回了娃娃家。
从那以后,我们班的娃娃再也没有受过伤。
以往遇到类似的情形,我一般采用语言说教的方式,可效果并不理想。这次我试着改变了一下,用心创设了一种能使孩子们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环境,通过情景表演的形式对他们进行了爱护玩具的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开始,当受伤的娃娃出现在孩子们面前时,他们都笑了,我没有阻止,而是继续进行情景表演,看着受伤的娃娃,说出了一番富有人情味的话,这段话激发了孩子们对手上娃娃的同情心,进而产生了要帮助娃娃治病的想法。然后,我引导两名当事孩子为娃娃治好了病,最后,其他孩子自然而然地接受了爱护玩具的教育。这些不是通过教师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所能获得的,而是孩子们从内心深处自己慢慢体会到的,相信在以后的游戏活动中,他们会去爱护每一件玩具。
由此可见,当发生类似问题的时候,教师不妨愤怒的情绪压一压,多一份耐心,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让孩子们置身于情景中获得自我教育,这比简单的说教要好得多。
妮妮在娃娃家
区域活动开始了,妮妮在娃娃家抱起一个花园宝宝,坐在小床上,把娃娃抱在自己的左手,右手拿起奶瓶,把奶嘴塞到娃娃的嘴里。天天抱着喜羊羊过来了,站在妮妮前面,妮妮拍了拍喜羊羊,天天将喜羊羊放在床上,拿起一只小熊,朝妮妮摇了摇,将小熊放在床上,拿了一只小绿兔,站在妮妮面前。妮妮将花园宝宝面朝天天,摇了摇说:“我们大家一起玩!”两个小朋友一起将手里的布偶摇了摇,妮妮说:“它叫什么名字?”天天摇摇小绿兔说:“我叫小白兔!”两个小朋友将手里的布偶摇了摇,天天将小白兔放到床上,拿了小青蛙。妮妮看到了,说:“呱呱呱,呱呱呱!”天天将小青蛙放在床上,拿了两只两匹马。妮妮拿起奶瓶,给花园宝宝喂奶。
我的分析:在短短的几分钟时间里,天天小朋友换了多次的布偶,对于每一个布偶,天天都是拿在手里,摇一摇便放下。男孩子对毛绒玩具的喜欢程度应该不会很深,可能只是作为一种道具而存在。妮妮是个女孩子,一直抱着花园宝宝没有任何更换,可见她对花园宝宝的钟情。妮妮主动和天天发起交往:“我们大家一起玩!”妮妮抱着娃娃,拿着奶瓶喂奶的样子是生活经验的模仿和展现。
我的反思:对于天天不断更换布偶的行为来看,小班的娃娃家投放很多的布偶是不是会扰乱孩子的游戏?材料数量的适宜才能缩短孩子选择时间,让游戏时间延长。对于妮妮这样开始有交往能力的孩子来说,教师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引导,一则可以提高妮妮的能力;二则可以带领其他孩子的交往能力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妮妮说:“它叫什么名字啊?”一直更换布偶的天天也进入到对话中。如果帮助妮妮进行深入地对话,那么同时也能帮助天天一起进入到游戏中。
我的尝试:
1.把娃娃家的布偶和孩子进行商量:哪些可以送回家,哪些要继续留在娃娃家?将多余的布偶进行整理。
2.将妮妮的故事在讲评时进行讲述,表扬妮妮的能干,同时讨论:我们遇到朋友可以怎么打招呼?如果想要一起玩,我们还可以说些什么?
娃娃家游戏小记
游戏开始了,孩子们选择了自己的角色进行游戏。突然,只听见孩子们在大声讲话,而且走路的人速度都很快,大家都显得比较兴奋。娃娃家里龚铭依和何王裕晨在烧饭,照顾宝宝。只听见妈妈龚铭依很大声地说:“宝宝肚子饿了,菜烧好了没有啊!”“等一下!马上好了!”爸爸何王裕晨大声回答道。然后龚铭依就抱着宝宝,哄着宝宝。娃娃家里乒乒乓乓的关厨门声,喊声......“奶奶”钱语荌买了菜回来,说:“我买了鱼,我来烧给宝宝吃。”龚铭依就大声说:“不要不要!宝宝不喜欢吃的!”
孩子们十分喜欢角色游戏,在今天的游戏中显得十分兴奋,而且孩子一旦兴奋就容易显得张扬,声音的音量就不容易控制。这种情况对于孩子们自己来说这也可以说是正常的
,但是从今天的游戏情况中可以看出,孩子们的游戏情况所折现出的孩子们语言习惯是不好的,而习惯的养成也并非一日形成的。《指南》中语言领域目标指出:具有文明的语言习惯,小班目标:说话自然,声音大小适中。在今天的游戏中,孩子们显现出来的礼貌以及文明的语言习惯是缺乏的。
小班娃娃家杂记
这是孩子们第二次玩娃娃家,大多数孩子还不知道可以怎么玩,他们无所事事,走来走去。陈慕柏比较内向,虽然不知道干什么,但是只是在娃娃家内走来走去,可是张俊磊比较调皮,他不知道该干什么,就跑到别的区域里面去了。经过第一次的游戏,曹慧妍知道了娃娃家要照顾娃娃,所以她就一直抱着小娃娃,可是她不知道可以跟娃娃说说话、拍拍她、喂她吃东西,所以就一个劲地去换娃娃抱,从中寻找乐趣。贺佳欣是一个比较活泼、聪明的小姑娘,老师有提到过娃娃家可以做饭,所以,她将所有的蔬菜、瓜果都搬了来,并且拿了一把刀子在哪里切,弄的满桌满地都是,她玩得不亦乐乎。孩子们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很正常的,因为这只是他们第二次参加区域活动,他们并不清楚娃娃家内可以玩什么,可以怎么玩。老师的讲解毕竟是片面的,而且语言的讲解不够形象,很多孩子根本听不懂。
我的教育建议:
1.带领孩子们参观中班哥哥、姐姐玩娃娃家的情形。
2.引导幼儿了解娃娃家中的主要角色,知道女孩子当妈妈,男孩子当爸爸。
3.分块讲解如何照顾娃娃、如何做饭。
4.每次重点指导一点内容,如怎么抱娃娃,怎么跟娃娃说话。
5.教师以角色的身份加入娃娃家,进行角色引领。
“娃娃生日会”反思
缘起:一大早汪旭尧跑来对我说:“老师,我马上要过生日了,你要不要去我家吃蛋糕?”接着她又跑去跟同伴说了她马上要过生日这件事情,并得到了林子毅、毛晨萱等小朋友的回应。
林子毅:我过生日的时候也吃蛋糕了。
毛晨萱:我生日不光吃蛋糕,妈妈还给我买礼物呢!
讨论:看着孩子们热烈地讨论着过生日的事,对“过生日”一事如此感兴趣,我们何不来一场自己操办的生日会呢?于是我们在班级里展开了讨论。
师:你们过过生日吗?都是怎么过的?
周雨泽:我过生日,妈妈给我买了一个大蛋糕,可好吃了。
陈珂佳:我过生日的时候,妈妈给我买了漂亮的裙子,还买了很多好吃的。
林宥然:我过生日的时候
,小宇哥哥和他的爸爸妈妈都来我家吃饭了,还给我带了变形金刚的礼物。
师:有蛋糕、有礼物、还有好朋友来庆祝,你们的生日肯定都过得特别开心吧!小朋友过生日的时候,都有爸爸妈妈帮我们买蛋糕、买礼物,爸爸妈妈也会邀请客人来给我们庆祝。你们想不想像爸爸妈妈一样帮小宝宝办一场生日会?
毛晨萱:我们在娃娃家办一个生日party吧!
师:办生日会需要做哪些事情?准备哪些东西呢?
幼儿:要有生日蛋糕;有客人来,还要做好吃的菜;要把家里面的地扫干净;客人要送礼物......孩子们七嘴八舌讨论起来。
活动现场:经过讨论,准备了相关材料后,一场娃娃家的生日会由此展开。娃娃家的成员们分工合作,汪旭尧和方杰在做生日邀请卡,他俩埋头认真地装饰卡片,一张、两张、三张......要做好多好多才够用。沈嘉琳和林宥然开心地在厨房准备美食。林佳妍则拿出花瓶,在给树枝做花朵,让房间变得更温馨。孙鑫昊在派送邀请卡......当然在派送的时候,还不忘说一句:“欢迎来参加娃娃生日会。”没一会儿的功夫,“妈妈”毛晨萱喊到:“生日会开始啦!”超市里、理发店、小医院的工作人员纷纷赶来围在放着蛋糕的桌子四周,唱起了《生日快乐歌》。“妈妈”说:“大家快吃蛋糕吧!”客人们拿起“蛋糕”一边“吃”一边笑着说:“真好吃啊!”
反思:“娃娃生日会”是根据孩子的兴趣,自然生成的一次活动。孩子们喜欢过生日,因为过生日有好吃的蛋糕、能收到喜欢的礼物。当今社会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孩子们被众星捧月,无比娇惯,对于做小寿星更是不会感到陌生,但是享受着生日会的同时,爸爸妈妈为此要做哪些工作呢?通过本次活动,让孩子们了解爸爸妈妈的辛苦,个人觉得这是本次活动的价值所在。当然本次活动也有不足之处:1.孩子在派送邀请卡时,很多只是简单地把卡片递到同伴手中,缺少邀请语,同伴也没有回应一声“谢谢”,这是在活动前引导的不够。2.做邀请卡的孩子做好一张就去派送,再返回做第二张,这就导致收到邀请卡的客人马上就来娃娃家,但是娃娃家的成员还没准备好。可以调整为做好了全部邀请卡,统一去派送,这样场面就不会那么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