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我们为什么不帮助它
发布时间:2021-03-10 为什么幼儿园不放暑假 为什么幼儿园不放寒假 幼儿园为什么不放寒暑假 天我们学习了《蟋蟀的住宅》一课,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都蟋蟀虽然是一种小小的昆虫,但它用柔弱的前足来扒土,用微不足道的"钳子"来搬运土块,用带锯的后腿来推土,蟋蟀却靠自己的力量建造了一个温暖而舒适的住宅。让我们感受到了蟋蟀不辞辛苦、坚持不懈的精神。这时一只小手高高地举起,难道他还有疑问不成,我就请他说。他的问题出乎我的意料,他说:“老师,既然蟋蟀建造住宅这么辛苦,我们人类为什么不帮助它挖呢?因为像蟋蟀这样的住宅对于我们人类是轻而易举的事?”看来这孩子很有爱心,而且他非常喜欢蟋蟀,被蟋蟀的故事感动了,要为这可爱的小家伙出分力。但显然他忘了课文前面部分的学习,因为“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它不利用现成的洞穴,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我让孩子再读读这句话,问:“现在你明白了吗?”“我知道了老师,我们帮不了蟋蟀。即使我为蟋蟀建造了住宅,它也不会住的!”
虽然孩子的问题出乎我的意料,给课堂一点小小的插曲,但这插曲很精彩。也使全班同学进一步加深了对蟋蟀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的体会,看到了蟋蟀用自己的辛勤劳动为自己创造幸福生活。[读书笔记吧 wWw.dSbj1.COm]
课堂生成很美丽。
yJS21.com更多精选教育笔记阅读
老师,我为什么和她不一样?
一天,几个小朋友都来告状:浩浩老是往女厕所里跑,小朋友们都叫他小流氓,他为此哭了起来。我生气的叫过浩浩问:“浩浩,你是男孩还是女孩?”“我是男孩。”“那你为什么老往女厕所里跑?”“老师,我们男孩和女孩为什么不一样?她们为什么尿尿时蹲着,我们站着呢?”啊,我明白了:他只是好奇罢了,只是对这方面的事情不了解,想了解一下!
我想,这也许是许多孩子所关注的问题,于是我利用活动课时间向小朋友讲解。我把浩浩叫到旁边,讲了一个故事:你们的爸爸妈妈是好朋友,爸爸就送给妈妈一个礼物:精子,妈妈也送给爸爸一个礼物:卵子。精子和卵子也成了好朋友,并变成了一体,在妈妈的肚子里的小房子里慢慢的长大,等过了10个月,妈妈肚子不舒服,就到医院去,在医生的帮助下,一个小宝宝来到了世界上,这就是你们。妈妈送给爸爸的礼物永远是x,如果爸爸送给妈妈的是y,那么生出的就是男孩,如果送给妈妈的是x,生出的就是女孩。因为爸爸送给妈妈的礼物不一样,所以生出的宝宝也不一样,那么男孩和女孩就各有各的秘密,背心和裤头遮住的地方就是秘密的地方不要随便得让别人碰和摸。“浩浩你听懂了吗?”浩浩点点头,小朋友也高声说听懂了,我们都有小秘密,不能让别人碰和摸。
经过一节课的讲解,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使他们懂得了怎样做才是对的,怎样学会保护自己。我也懂得了怎样对待孩子的好奇心。不能把孩子的好奇心一味的称为坏,应细心的讲解,耐心的教育。
老师为什么不穿袜子
我班有一名小朋友,上幼儿园经常不穿袜子,鞋子因为有汗臭味就会变得特别难闻。
小朋友之间也经常议论他,说他不讲卫生。
有的小朋友甚至说让他离自己远点儿。
我对他说:“你以后每天要洗脚,要穿好袜子哦,穿上袜子才会更卫生,你的脚才会更舒服。
”后来这个小朋友改掉了不穿袜子的习惯。
我还在大家面前表扬了他。
看到他高兴的样子,我从心里感到欣慰。
直到有一那天,这个男孩子很莫名其妙地跑来指着我的脚对我说:“老师,你怎么没穿袜子?你也不讲卫生了。
”我当时愣了一下,看看自己穿着凉鞋的脚,确实不太好看。
便说:“夏天这么热,就不用穿袜子了,夏天很多人都这样的。
”
事后,我才意识到自己曾经对他讲过的话,而如今我这样的回答有些不妥。
可能孩子会理解为,只要是夏天,我就可以不用穿袜子,或者他还在疑惑着,老师为什么可以不穿袜子,我就不可以不穿袜子。
我对自己的言行感到内疚。
通过这件事,使我认识到: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孩子。
我从这件事情,也意识到自己的言语、行为应该更加规范、严谨。
我们教师不仅在教授孩子有形的知识,还在潜移默化着他们的兴趣、思想、情感等这种隐形的教育,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我为什么看不到
今天下午课外活动的时候,孩子们都在玩玩具,由于孩子在家都是独生子,独占独霸的习惯非常严重,再加上班内玩具数量不很充足,经常会出现两个孩子抢玩具的现象,这也是我一直担心的,越是担心的事,它偏偏又发生了。佳佳跑菲儿小朋友的旁边伸手要去抢那个积木小车,我急忙抓住佳佳的手叫到旁边就是一顿训话教育:“怎么能抢小朋友的玩具呢,这样做对吗?“佳佳在我的教育下好像也明白了许多,当我回头看菲儿时,我发现她正拿着那个积木小车瞪着眼看我,我不解的问她:”菲儿,你怎么了?你要做什么?“菲儿小心翼翼的说:“我要把积木小车给佳佳玩,老师不是说玩具要大家一起玩吗?”我的脸就红了。我想了很多,我竟然小气的不如一个三四岁的孩子,为什么我要替孩子处理这件事情呢?为什么处理得这么不妥?连孩子都不能理解呢?我这才发现很多时候应该把自由还给孩子,让孩子自己去处理一些事情,说不定他们处理的会更好。星期一早上,我一早就回到教室,看着一个个孩子高兴地回园,心情特别好,他们的笑容就能给我带来好心情。但有一个小魔王却能把我的心情从高山带到低谷去,那是我们班上的“混世反斗星”轲轲,平时他总有使不完的精力,每天爬高爬低,把玩具扔满地,还会在上课的时候发出尖叫声,就是他所谓的动听歌声。我对着他可是苦恼极了,不知该如何让他乖乖地坐着上课。所以,每一天的好心情一遇到他的捣蛋就会变成坏心情啦。
轲轲回来啦,他像往日一样,跟我说声早上好后,还拉着我讲他星期天的开心事,说到高兴时还要亲着我来说。我边听心里期盼着他今天能乖一点,别惹什么麻烦。轲轲讲完后,走回位置坐了下来。
该吃早餐了,轲轲喜欢今天的汤粉,吃完了却没说要再添一点。吃完的幼儿都去玩玩具了,轲轲却坐在我的身边,一会问我渴吗?一会问我累吗?渴了给我斟水,累了给我捶捶背。我心里想:今天轲轲真好!上课了,我发现轲轲的脸蛋红红的,但眼睛却认真地看着老师,还积极地举手,没有唱他的动听歌曲,也没有捣乱,我一连在全班幼儿面前表扬了他两次,他非常高兴。我心里特纳闷的。下课后,我走到轲轲身边,摸摸他的头,天,好烫,我明白了,原来辉辉发烧了,难怪今天这么安静,他是没啥力气动来动去了。
当轲轲妈妈来接他去看病时,轲轲不愿走,他对妈妈说:“老师今天表扬了我两次哦,我不走,我还要表扬!”我鼻子一酸,抱着轲轲说:“轲轲乖,你回来后老师还要表扬你!”辉辉这才听话地走了。
这是一个渴望被老师表扬的孩子,因为他平时给老师与小朋友添了麻烦,我没办法看着他的捣乱来赞扬他,但是,当孩子生病了,却表现得那么讨人喜爱。这是我的疏忽。
晚上,轲轲妈妈打电话来对我说,轲轲愿意天天生病,我想对轲轲说:“老师愿意天天找到你的优点,天天表扬你。”
老师,你要奖励我们什么?
“姜润涵,看看谁听话,谁坐的好,就给谁分好吃的。”这是我前几天刚进教室门口,看到班里小朋友乱糟糟的场景时,脱口而出的一句话,只听话音刚落,孩子们便七嘴八舌地讨论开来,“老师,你要奖励我们什么呀?”……是啊,这次我要奖励他们什么呢?小贴画?好吃的?……似乎这些并不能引起他们多大兴趣了,但是我不能言而无信呀!于是我眼观六路,寻找教室里最可能吸引他们的东西。啊!有了,十二生肖小贴画,这个可是以前没有奖励过的。于是我对孩子们说:“谁坐的最好,我就奖励他十二生肖小贴画,数量有限哦,不是每个小朋友都会有的。”话还没说完,就看孩子们都一个个坐正坐好,等待十二生肖的小贴画“降临”到自己身上,看来,这招还是挺管用的。事后,我在想,我是不是过多的依赖以给孩子物质奖励,来影响孩子的行为?如果那天没有“十二生肖小贴画”的及时出现,我又该如何收场?
记得以前看过一个心理学家所说的话,她说:用小星星、小贴画以及其他一些小玩意来引起幼儿的兴趣是非常有效的办法。她指出这些小玩意能轻松的解决小孩的行为问题。不得不承认:这些年来,这一理论确实得到了很多人的拥护。很多老师和家长都用很多的贴画来当孩子的奖品,但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呢?我不敢想象。
随着孩子人生阅历的不断丰富,孩子们会和我们“讨价还价,”就像我们大班的孩子,简单的、普通的小贴画,并不能引起他们的注意了,作为教师的我们就必须寻找更“特别”的东西来吸引他们。久而久之,明明是为了奖励好习惯的一个制度,很可能就演变成了一个“敲诈勒索”的计划。到那时,我们就会后悔莫及。
所以,我们必须认真、全面的考虑奖励和调动积极性这两个问题。口头表扬和认可是大人在对待小孩时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当然,偶尔——经过全面考虑后,使用一些物质奖励也是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作为教师和家长的我们应该知道:必须培养幼儿从自己完成的工作中得到一种自我满足感。不论是完成一个任务,爱惜财务,还是解决一个问题,其中的自我满足感应该成为一种必然的内在奖励,而不是以某些外在物质为基础。
随笔:老师为什么不穿袜子
我班有一名小朋友,上幼儿园经常不穿袜子,鞋子因为有汗臭味就会变得特别难闻。小朋友之间也经常议论他,说他不讲卫生。有的小朋友甚至说让他离自己远点儿。我对他说:“你以后每天要洗脚,要穿好袜子哦,穿上袜子才会更卫生,你的脚才会更舒服。”后来这个小朋友改掉了不穿袜子的习惯。我还在大家面前表扬了他。看到他高兴的样子,我从心里感到欣慰。
直到有一那天,这个男孩子很莫名其妙地跑来指着我的脚对我说:“老师,你怎么没穿袜子?你也不讲卫生了。”我当时愣了一下,看看自己穿着凉鞋的脚,确实不太好看。便说:“夏天这么热,就不用穿袜子了,夏天很多人都这样的。”
事后,我才意识到自己曾经对他讲过的话,而如今我这样的回答有些不妥。可能孩子会理解为,只要是夏天,我就可以不用穿袜子,或者他还在疑惑着,老师为什么可以不穿袜子,我就不可以不穿袜子。我对自己的言行感到内疚。
通过这件事,使我认识到: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孩子。我从这件事情,也意识到自己的言语、行为应该更加规范、严谨。我们教师不仅在教授孩子有形的知识,还在潜移默化着他们的兴趣、思想、情感等这种隐形的教育,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为什么不叫我回答
像往常一样,伴随着一声声甜甜的“老师早”、“老师好”孩子们快活地走进活动室。我在活动室门口迎接孩子们的到来。这时,聪聪和妈妈也来到我的面前,“老师早”声音很低,聪聪不像往常那么高兴,我问聪聪妈妈:“孩子今天怎么了?”“嗨,这孩子,事儿就是多,今天来的路上和我说:老师不喜欢我了,昨天上课时,我知道怎样把一个正方形分成一样大的四份,还知道好几种分法,我手举得很高,老师也没叫我回答,还叫泽泽起来说,可是他不会,为什么不叫我回答,老师是不是不喜欢我了?”聪聪妈妈说完后,我提到上课时要兼顾到各种水平的的孩子等做法向她做了解释,她对孩子的表现欲强表示理解,然后就离开了幼儿园。
我来到聪聪跟前:“聪聪,你是一个聪明又可爱的孩子,老师怎么会不喜欢你呢?老师很喜欢你,也很喜欢我们班里的其他小朋友,昨天有那么多小朋友举手想回答老师的提问,只是没轮到你,下次我一定先从你这里开始提问。”“真的吗?”“当然是真的,老师什么时候说话不算数了。”听了我的话,聪聪脸上又露出了往日的笑容。
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是啊,乐于表现是孩子的天性,他们都想回答老师的问题,以赢得老师的表扬和小朋友的掌声,一旦希望落空,他们就会表现的很失落,像聪聪今天这样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有的孩子平时故意不听讲,做小动作、抢着回答问题,告状等等都是为了引起老师对他们的关注。因此,我们作为老师一定要学会善于观察,全面兼顾,争取给每个孩子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
老师你能帮助我吗
班里的王泓翔小朋友是一个长得又高又胖的小家伙,身上的肉敦敦实实,走起路来挺着大肚子,脚往两边撇,手一甩一甩的,很有相扑运动员的架势。他在班里可算是一个“小霸王”了,经常和别的小朋友打架,并且一出手就是“重量级”的我为此在班上老是盯着他,唯恐他有“该出手时就出手”了。这天,我一个错眼没顾上他,就听见“哇”的一声,我一看,他又坐在那儿张着大嘴“打雷下雨”了,全班小朋友都在笑话他。我气冲冲的走过去,问:“王泓翔,谁又招你惹你了?能叫你着这么伤心痛哭啊?”王泓翔一边大声哭一边嚷:“延锦平打我……”我又问延锦平:“怎么回事?”延锦平说:“他先打得我!”一听这两人的口气,我就知道又是一桩没头的官司,分不清谁对谁错,原因总也问不清。我回到座位上,请全班小朋友坐好,然后说:“这一阵老师发现班里的小朋友之间有个坏毛病,不懂得谦让,为一点小事就打架,而且有事情不找老师解决,老师你打我,我又打你。这样非常不好,既不知道尊重别人也没有礼貌,希望小朋友有事找老师帮忙。”
我说过这番话后,有很多小朋友都来找老师解决纠纷,只有王泓翔没找过我。我还是偷偷地观察他。上课的时候,突然“啪”的一声,王泓翔跑过来,嘴巴噘得老高:“老师,你能帮助我吗?我没惹王昊泽,他就打我!”我望着他胖胖的脸急得通红,心里暗笑:“这小家伙,原来是在等挨打的机会,好来找老师帮忙啊!”我把王昊则叫过来,问清原因,批评了他,有表扬了王泓翔能找老师帮忙,不自己还手的进步表现,再一看他,正乐得咧着大嘴笑呢!
请对孩子微笑幼儿教养笔记
常听到家长这样问孩子:“那个老师好?”孩子会马上回答:“x老师好。”“为什么呢?”“因为x老师天天对我笑。”
在孩子的心中,只要老师天天有笑脸,就是好老师。因笑而得孩子这样高的评价,可见笑的分量。只要对孩子投以微笑,他们就满足了。然而,要时时刻刻都面带微笑,这是很难做到的。幼儿园的老师,面对的是一个班几十个不懂事的孩子,刚刚承认了错误,一转眼又犯错,真气人!人生气时,脸色肯定不好看。孩子犯了错,应该进行正面的批评教育,讲明道理,让他们知道错在哪,怎样做才对。可千万别忘了,在孩子承认了错误的同时,投以微笑。这样,在孩子的眼里,你就是一个很好很可爱的老师。
就笑而言,孩子的这种要求并不高,也不难做到。在孩子入园离园时,热情地接待孩子。平时活动中,进入孩子的角色,并对孩子投以真诚的微笑,你就是孩子们喜欢的好老师。所以做一个称职的幼儿老师,就要时刻提醒自己、克制自己:每天对孩子灿烂的微笑,给孩子一个好心情,给自己一个好心情,让自己的每一天都在快乐中度过!
为什么会越帮越忙
我们班的小朋友都是一些乐于助人的孩子,特别是当老师需要帮助的时候,孩子们都会争先恐后的一拥而上。但是由于幼儿年龄小,生活经验不足,控制能力差,有时就会出现“越帮越忙”的现象。有一次晨间活动是玩桌面玩具,到了要收玩具时,有个小朋友不小心把放在篮子打翻了,里面的玩具全都倒在了地上,掉得满地都是。其他孩子看见了便一拥而上抢着去帮忙捡玩具,甚至有两个小朋友都钻进了桌子下面了,结果呢,可想而知......整理了半天也没整理好。反而在桌子底下玩耍了起来。我一见情况不对,就立刻把小朋友们都叫了回来只留下两个小朋友整理,他们很快就把玩具整理好了。于是我问:“为什么很多人去帮忙整理的时候,花了很长时间也没有整理好,而两个小朋友却能在短时间内整理好呢?”孩子们纷纷争先恐后的回答:“因为人太多了”“小朋友们挤来挤去所以放不好”“地方太小了可小朋友太多”“那么以后如果再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该怎么办呢?”我又接着问,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想出了许多好办法。通过这件事情以后,我们班的孩子们懂得了应该如何有效的帮助别人,避免出现越帮越忙的现象!小班的孩子年龄虽然小,但我们不能低估他们做事的能力,我们应放手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虽然一开始可能会有这样那样的状况发生,但只要我们及时的发现并解决,让孩子在实际生活和操作中总结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