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当“故事大王”孩子们变的更棒了
发布时间:2021-02-24 幼儿故事大王 幼儿园故事大王 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 讲故事是孩子最为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故事中,小动物能像人一样会思考、会讲话、有感情;各种各样日常生活看似无法行动的、没有思维的物品也变得活生生;受了伤会痛,会伤心、会落泪,有喜怒哀乐……这种拟人化的写作手法满足了孩子好奇心。同时也满足了孩子情感需要,让动物代替自己去思考、去体验,一个童话世界是那么得五彩缤纷。为了让孩子更喜爱讲故事,让每个孩子心中有许多的故事,并借助故事来训练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我们幼儿园每年都会组织一届“故事大王”的比赛。在指导孩子讲故事过程中,我们老师并不会强迫幼儿一定要按照原文来讲故事,而是让孩子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分析怎样讲更好,从而让孩子体会“语言”的魅力。当孩子有了自己讲,听教师讲的经验,此时教师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同伴之间相互讲。他们会把自己认为好的词语或一句话用在自己的讲述中,从而丰富其故事内容。教师是不能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对孩子的讲述指手划脚,而是蹲下来和孩子坐在一起,像他们一样参与故事的讲述,当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其中之时,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格外高涨。
我们班内每天都会固定一段时间,给孩子讲故事的机会。为鼓励孩子们在同伴面前大胆讲故事,我们在表演区的背景墙上布置了一个舞台,舞台上的小朋友在大胆自信的讲故事,利用环境给孩子们心里暗示。同时,我们为孩子们准备了专门的书架,如果带了故事书,可放在专门的书架上,孩子们也可以共享。
刚开始进行的并不顺利,可孩子们讲故事时出现问题:有能干的孩子愿意讲故事,家长以为要一字不漏的按原文把故事背下来,这样,对于孩子们来说相当难,所以讲起来结结巴巴,听故事的孩子也不愿意听。有的举手积极,但到台上来又不开口。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鼓励能干的孩子起示范带头作用,给讲得好的幼儿发红花。我们还鼓励孩子可适当发挥,自编的小故事也可以,主要能大胆流利的讲故事。并请孩子们在家长面前讲述,这对家长的触动很大,效果挺好。可经过一段时间发现,总是能干的几个孩子或家长重视的几个孩子积极参与,多数孩子不够主动,于是,我又开辟了我们是故事大王的评比活动,并把红花放在阅读区,讲了故事的孩子自己去“闪亮宝宝”上贴小红花,这大大的提高了孩子的积极性,乐意主动讲故事的孩子越来越多了。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扩展阅读
为了孩子们,我会做的更好
每年的九月是新生入学的日子,我们又迎来了新的学期同时也迎来了一批新的可爱的孩子他们活泼可爱,天真好奇。可是他们还是太小了又从来没离开过家没离开过爸爸妈妈,
突然又来到了新的环境非常不适应,每天就用眼泪来抗议,“老师,抱抱我、老师,陪着我、吃完饭妈妈就来接我了,老师,我不睡觉、老师,我要回家!开学的前几天爸妈送他们来上学时从大门口哭到教室门口,抱着爸妈的腿不肯松,此时我多想自己在多几双手,把他们都抱到怀里,可没有办法领一个在抱一个,让他们进教室玩玩区域看看画书不一会就不哭了,还露出白白的小牙老师看我的小兔子睡着了,老师我想在抱个小狗……
经过这麽两周的的适应阶段,托班的小朋友越来越好了和我们也熟悉了有什麽高兴的事也愿意和我们分享了
,把我们都当成了亲近的人,就在今天我带他们学儿歌的时候还有个小朋友对我说老师,我喜欢你,当我听到这句话时很感动这么多天没白教,从开始不愿意来上幼儿园到现在愿意来,还非常开心喜欢这里证明这一个月来长大了不少,家长也夸奖自从孩子来了幼儿园都自己吃饭了,作为老师很欣慰看着孩子每天开开心心的就挺好,在以后的教学中会继续努力,不要更好只要最好,为了孩子茁壮成长加油!
愿当孩子王
我高中毕业以后,谢绝了同乡好友“当孩子王没出息”“没在工厂挣钱多”等劝说,毅然在自己的村子里当上了“孩子王”。
孩子刚入园时,由于不适应园里的环境和习惯,一些年纪较小的孩子常把大便拉在裤子里,我从不嫌脏,每次都把孩子的裤子及身上擦洗干净。由于入园孩子的家长忙于地里的活,有时接送不按规定的时间,我也从不嫌烦,总是等最后一个孩子被家长接走。
在平凡的幼教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活泼好动是孩子们的共同特点,多表扬鼓励是对孩子们进行教育的有效方法。有一个叫崔子建的小男孩,是园里有名的“淘气鬼”,做游戏时,他经常跑到别的孩子身后将人推到,而他却哈哈大笑,还捏别人的鼻子,揪别人的耳朵。但我在观察崔子建时,除感到他调皮外,还有爱好美工折纸的特点。于是没有对他进行简单的批评教育,而是及时地对他的优点进行表扬鼓励。折纸时别的小朋友发一张纸给他发两张,每当他又快又好地折完时,就让他去帮助别的小朋友折,还表扬说:“崔子建折纸折得好,大家要向他学习,我们相信,崔子建做游戏时,也一定做得好,再不推小朋友了。”就这样,经过我循循善诱的引导教育,崔子建这个“淘气鬼”,不仅成了幼儿园里的一名小巧匠,而且成了懂礼貌、爱帮助小朋友的好孩子。
用我的真诚和爱去关心每一个孩子,我相信,我这个“孩子王”一定会越来越受到孩子们的喜欢。
棒棒变了,变得很不自信(小班)
最近发现班级里的棒棒越来越不自信了,棒棒,是我们班比较能干的一个高个子的男孩子。小班刚入园时,棒棒就取得了老师们的欢心,在幼儿园里,棒棒总是能帮助老师和保育员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教室里,也总是能看见他“忙碌”的身影,对,他在帮助小朋友们呢,这么热情能干的小男孩谁见了不喜欢呢?
可是,从近期的表现看来,棒棒变了,变得很不自信。记得在一节美术活动课上,棒棒迟迟没有动笔开始作画,接着豆大的眼泪从他眼眶里流出。经过了解得知他因为不会画,所以哭了。小班的时候就从没见过棒棒掉眼泪
,现在是中班下学期了,长大了,应该更懂事的,可最近是怎么了呢?后来我发现,棒棒并不是不会画,而是一拿到画纸,他就开始担心,心底里觉得自己应该不会画,所以才不敢动笔。还有一天早上,棒棒吞吞吐吐的拉着我的衣角说:“蔡...老师,我今天带了个小飞机,放在架子上面了,我怕陈老师(班级里的另外一位老师)不知道,那放学后,我就不能带回家了。”因为下午是陈老师带班。我转身跟他说:“没事,你只要去跟陈老师提个醒,她会记住的。”可是过了好久,棒棒还是在磨蹭着,好像在琢磨到底怎么跟陈老师开口。
经过了这两件事情,我想,棒棒的确缺少自信了,我想,是我们最近的鼓励,给予棒棒的肯定少了,导致他缺乏了自信心,我们应该马上采取措施,帮助棒棒找回自信。我在课堂上或是课间都特别关注棒棒的举动,在必要时,及时地给予他肯定,看得出来,棒棒在得到表扬的时候格外的开心。在美术课上,我就蹲在棒棒身旁,轻声细语地跟他说:“其实你很棒的,相信自己能画出最美的东西,你不动笔,怎么知道自己的本领有多大呢?”棒棒听后,开始觉得有点道理,慢慢地,美术课上,棒棒不再流眼泪了。除了在幼儿园时,给予棒棒更多的关心和鼓励,我们也和他的家长进行沟通,双方共同努力,相信可以帮助棒棒找回原有的自信。
近期都在观察棒棒的表现,所以,今天想把这事件记录在我的学习之路上,这段时间棒棒进步了,我很高兴,也觉得颇有成就感,我也悟出一点,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幼儿教师,耐心很重要。
与孩子们的“战争”
生活跟我开了太大的玩笑,却也带给我无限的憧憬与希望。对我而言,2011年,事事变迁,唯一不变的是我依然跟孩子们在一起,孩子们依然甜甜的喊我老师,我沉醉其中,犹如品味醇香美酒,心中充满了感恩。细细想来,与孩子们在一起的日子快乐又充实,终日不离“战争”。新学期,带着满腔热情,我迎来了又一批三岁孩童,当起了小托班的孩子王。开学第一天,尽管我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还是被一群小家伙吵得头昏脑胀。可想而知,这些平日被父母捧在手心的宝贝疙瘩来到陌生的幼儿园,面对陌生的人和事,心里肯定充满了排斥与不适应,有的孩子甚至表现出攻击行为,对接近他的老师和小朋友又踢又打,我们又是哄又是抱,活动室里始终安静不下来。新学期的第一天就在我们的忙忙碌碌与孩子们的哭哭啼啼中落下了帷幕。回到家,我想了很多。想起孩子们无助的眼神,他们多么希望我能把他送回妈妈身边,想想这一天对于一个三岁的孩子来说是多么漫长,我必须想出办法让孩子们尽快渡过入园适应期,我决定行动起来!第二天早上,我精神饱满地站在活动室门口,带给孩子亲切的笑容,让他们感到老师是真正喜欢自己,带给家长自信的笑容,让家长放心的把孩子放下。我知道此时无需多言。尽管孩子孩子哭闹,尽管家长孩子恋恋不舍地离开,但情况比第一天好多了。孩子们到齐了以后,我组织大家坐在自己身边,用和蔼可亲的语调说话,尽量使孩子们远离害怕。是的,时间长了,有的孩子又开始想妈妈了,又开始哭。这时我没有制止孩子不要哭,而是顺应孩子的心情,跟他们一起回忆自己的好妈妈,告诉孩子们在幼儿园老师就是妈妈,想妈妈了就过来抱一抱老师。孩子们的心情好多了,跟我亲近了许多,哭闹的也少了,我心里一阵窃喜,初战告捷!下一步,我决定召开家长会。开学第二周,我利用一个下午的时间跟家长交流讨论孩子们的问题,收获颇多!孩子们都是刚刚离开父母进入幼儿园,父母的影响还占主要地位。跟家长聊起孩子入园的问题,大家都有自己的看法,但都表示会配合老师帮孩子顺利渡过入园关。跟大家一起学习了几篇关于如何渡过入园关的文章,大家表示一定会尽力而为,与老师同步教育,帮助孩子早日喜欢上幼儿园,适应幼儿园的一日生活。通过这次家长会,看到广大家长的友好态度,我感到胜利在望了!日子一天天过去,孩子们的进步有目共睹。早上入园的哭闹现象基本没有了;孩子们会主动问“老师好”了;班里没有孩子尿裤子了;中午每个孩子都甜甜地睡着了;孩子们会做课间操了;离园时排的队伍越来越整齐了……终于,孩子们都认可了幼儿园,认可了我这个孩子王。入园、晨间活动、上课、加点、间操、午饭、午睡、入厕、离园等一切活动正井然有序地进行。看到孩子们脸上洋溢着由衷的笑容,我知道,我成功了!如今,开学已一个月有余,一切已步入了正轨,想起当初跟孩子们的那场“战役”,我还感到喜在心头。孩子们,加油!我们的“战争”还在持续,老师相信,最后的赢家肯定是你们!
记录孩子成长的故事,更写好我们和孩子共同成长的大传记
张国庆老师第一次邀我共同进行“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师专业成长研究”时,我便想起这样几个故事:
第一个:老师今天生病了
那是我参加工作的第二年,有一次感冒发烧,当时正好周末是园里很多老师去参加自考考试,我班上的另一位老师也请假走了,因为考虑到园里老师紧张,我就没请假,坚持着自己带了一天班。说心里话,自己开始时心里还真是有点怵,当时班额比较大,一个班50多个孩子,大班上学期的孩子又恰逢好动,平常没生病带半天班下来都觉得累,那叫一个斗智斗勇啊。可那天也怪,平常几乎半天怎么也要断十几个官司,那天上午居然一共当了不到二三次法官,平常几个最愿意引发斗争的小家伙也消停了很多,弄得我反而有点不习惯,忍不住摸了好几次原来心中挂号的几个小家伙脑门,别是跟我一样感冒生病了吧,怎么今天这么不对劲儿啊?
不想中午午饭前的洗手环节时,答案就在几个小家伙的“密谋”中被揭晓。因为我一个人在班上,就站在洗手间和教室的拐角位置,一会儿看看教室,一会儿看看洗手间,看洗手间注意到一个平常特淘的小家伙在里出也不洗手,一会儿到这个孩子耳朵边说点啥,一会儿把那个娃儿拉过去说点话,一边说一边还偷偷看我几眼。我挺纳闷的,别这这平静的上午其实是在酝酿下午的大动静儿吧,就到教室里找了个被“咬”过耳朵孩子问,**刚才跟你说啥啊。“他说丁老师感冒了,我看他早晨吃药了,咱要听话,别惹他生气啊!”我特别感动,也从那天起开始记一些我和孩子们的故事。
第二个:老师说了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我当园长之后,当时园里已经要求老师给孩子建立成长档案,要求老师把孩子们的作品和在幼儿园里的一些精彩瞬间拍下来记录下来,到年底给每个孩子做一本成长档案。可有一天,在公交车上我又亲见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跟着爷爷的小男孩看到前方一个小女孩手里拿着草莓在吃,看了很长时间,突然抬头用很响的声音跟爷爷说:“爷爷,老师说了‘好东西要大家分享’!”然后眼睛又盯在了小女孩从袋子里拿出又放到嘴里的红红的草莓。
跟着妈妈的小女孩,照常吃着红红的草莓,只是速度略慢了些,忽然抬头跟妈妈说:“妈妈,老师说了‘别人的东西不能要’!”然后“狠狠”地盯了小男孩一眼,吃草莓的速度又快了,很享受的样子。
光我们老师参与,案例还是少了些,为啥不让家长一起多参与进来呢?
第三个:《懒丫丫》、《我的爱学丫》、《打败坏丫丫》以及《美丽的好丫丫》
那是2008年年末,我已经到网站工作,春节在家看电视时,朱军主持的艺术人生《2008,是什么温暖了我们的心灵》节目中,沈力老师隆重推荐这样一个故事:
丫丫前一段时间突发奇想,突然要对自己进行一个综合的自我评定。我笑了笑,没当一回事,一个小孩子,懂什么自我评价啊,就算真的人小鬼大,也没哪水平吧。谁知道,接下来四天,丫丫连着写了四篇日记,分别是《懒丫丫》、《我的爱学丫》、《打败坏丫丫》以及《美丽的好丫丫》,用自己心中四个不同的丫丫来评议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让人眼前一亮。
孩子笔下几个形态各异的丫丫的形象:
懒丫丫衣着华贵,神态慵懒,也不失一点点娇俏可爱,看来孩子是认为爱吃爱睡虽然不太对,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错误,是可以原谅的。
爱学丫,线条明快,甚至没有色彩,小姑娘拿着一本书在苦读,难道难道她认为学识是一件不需要那么奢华而是要简单朴素的事情吗?
孩子们长大了
“慢点走、慢点走···”“不要跑哦!”呵呵···这些话可不是老师说的哦~这些话都是孩子们说的。怎么回事呢?听我给你讲讲吧!孩子们入园已经快6月了,我们感觉孩子们似乎长大了不少,在每天吃完午餐以后,孩子们都会主动帮助老师拿抹布擦桌子,帮老师拿笤帚和簸箕,争着\抢着都很乐意,也都会自己去卫生间漱口。但这些孩子们毕竟年纪太小···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爱玩的小毛病,去洗手间时候总爱跑着跳着的过去,而老师总担心孩子们这样跑跑跳跳的会撞到人或者自己摔到了,所以老师总是在后面督促着:“孩子们啊!慢点、慢点走···”“孩子们!不要跑啊!”后来我琢磨着,这样督促也不是个好办法啊,灵机一动,就招呼了涵涵过来:“来来···我请你当小老师,给你个任务哦!帮老师看着小朋友们,告诉他们不要跑啊!”涵涵很懂事的明白了老师的话,就点点头说:“好”然后!她就忙开了!“你慢点啊!”“不要跑哦!”“要走着去啊”···嗯!我便默不出声的在旁边观察着“小老师”的工作情况。“小老师”的工作成果相当不错,孩子们真的不跑了,一个一个出去的时候都是慢慢的走,有时候有的孩子快了,涵涵就会拉着他说:“不要跑哦!”原来让孩子自己管孩子是这样的效果显著。第二天午餐的时候。我就向孩子们宣布:“以后吃得快,第一名的小朋友,可以去门口当小老师,去看着小朋友,要他们慢慢走去洗嘴巴、漱口。”在这次新政策宣布之后,都会有孩子们很自觉的去那里当个监督的小老师。今天是XX,明天是XX···孩子们就这样的轮流着,谁吃的比较快,谁就自觉的去那里站着。我看见他们这样的听话,在旁边看着他们,心里有说不出来的滋味,一种莫名其妙的开心,一种欣慰,一种感动。我的孩子们长大了!懂事了!
当家长把孩子交给了我们
已想不起在何时何处看到的那首小诗,只记得当初读了之后带给我很大的触动,于是便把它摘录在自己的本子上,每每读来均有不一样的感受,每每读后都会对自己的职业作一次新的审视定位。
愿与幼儿教师们一起来体会、回味、思考和感悟,与大家一起共勉。
《幼儿园,当我把孩子交给你》
接孩子的时候,老师总是很忙,让人不好意思多站多问!
问孩子的情况时,老师总是说:“今天表现很好啊……”
孩子,你在幼儿园真的快乐吗?
接你的时候,我真怕看到你欣喜若狂的表情,
还有你带着哭腔的“妈妈来接我了”!
难道,等待接你回家,
是你一天中最大的期盼和快乐?
我的孩子,
妈妈像选择爱人一样地选择幼儿园。
不奢望她像我一样地爱你,
但希望你像恋我一般的恋她。
幼儿园,
当我把孩子交给你,
你能让他把这里当作另一个天地,另一个家吗?
因为,
爱或不爱,
孩子的感受最真实,
孩子的回报绝不会虚假。
这首小诗说出了一位刚入幼儿园的孩子母亲的心声!字里行间都体现了一位母亲对孩子无限的牵挂,对幼儿园教师真情的期盼!作为同样经历过幼儿园生活的孩子母亲,我能深切地感受到诗中这位母亲对孩子深沉的爱,体会一位母亲对孩子魂牵梦绕的牵挂,理解一位母亲对孩子的担忧和期盼。
是啊,每年的开学季,当我们张开双臂迎接拥抱每一位孩子的时候,总能看到幼儿园里进进出出的家长们,带着犹豫不决的神情,迈着迟迟不肯离去的脚步,她们是多么地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得到老师的关注,得到老师的疼爱,得到老师的呵护,让孩子在幼儿园里过得快快乐乐呀!其实这样的要求、这样的想法并不苛刻,实在是人之常情,很正常啊!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从这首小诗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将会牵动每一位母亲的心,我就会时时提醒自己和老师们,当我们从家长手中接过孩子时,我们就接过了一个家庭的希望和未来,承载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就是孩子生命中的重要人物了。
尽管孩子会让我们或惊喜万分,或哭笑不得,或麻烦不断;会让我们手脚忙碌口舌干,让我们疲惫得迈不开脚步,让我们困扰得心烦意乱。
但我相信:当孩子的生命与我们的生命相遇时,我们就能分享着孩子的成长,快乐着孩子的快乐。
老师们,大家一起努力吧!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我们的宝贝,让每个孩子都能在一个平等、和睦、温馨的成长环境中获得自在感、安全感和归属感,让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让我们用心去关爱每一个孩子,用我们的爱心去宽慰急切的家长。
我给孩子们讲故事
这个学期我们班设立了“文学欣赏”这一项。孩子们的世界是童真的世界,故事展现给他们特殊的窗口,让孩子们透过窗口学习到真、善、美,也了解到假、恶、丑。我把故事分为童话、神话、寓言、幽默故事、成语故事等几类,每天穿插着讲给孩子们听。孩子们当然是爱听故事的,尤其是一些经典的中外名篇,成语故事是百听不厌。对于那些他们接触不多的故事,如:古希腊神话故事、一千零一夜故事、古代成语故事等等,孩子们表现了极大的热情,认真倾听,听完后还会提出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我用动听的声音为孩子们讲故事,用包容的耐心回答他们的问题,我带领孩子遨游在故事的海洋中,任心情飞翔、任思想奔跑。只要一听故事,再调皮的孩子也会乖乖地坐好,每一张小脸都面向着我,每一双眼睛都凝望着我,那种感觉好极了,那种氛围美极了。
给孩子们讲故事,还在无形中给孩子们上了思想品德课,因为无需老师再絮言,孩子们会自觉地以故事为榜样,形成好习惯,改掉坏毛病。给孩子讲故事,好处多多,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