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运动要从小抓起 否则后悔莫及

发布时间:2021-02-18 幼儿园说课稿要脱稿吗 幼儿园的运动游戏 幼儿园亲子运动游戏

瑞典斯克纳大学附属医院研究人员曾经对平均年龄不足10岁的223名儿童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与最爱运动的孩子相比,最不爱运动的孩子身体脂肪更多,静息脉率更高。瑞典蒂娜·坦哈博士根据斯克纳大学附属医院的研究结果,提出儿童缺乏运动与多种心血管疾病危险存在临床关联。也就是说,不运动的孩子得心脏病的几率更大呢!可见,适宜的运动对幼儿是如此的重要!

美国家长最重视孩子什么?文化课程?创造力培养?还是常说的冒险精神?都不尽是。尽管这会渗透在他们的很多教学方式中,但却不是美国家长最重视的。那么,美国家长究竟最在乎什么?答案是体育!他们对幼儿体育运动的培养,是绝对肯花大把时间和银子的。美国家长很清楚,孩子们的较量,最终是综合能力的较量,而让孩子拥有强壮的体魄,是所有的基础。Yjs21.Com

在美国,凡是有孩子的家庭,周末都安排得“满满当当”。一家人陪孩子练垒球、游泳、篮球、橄榄球……而在各项运动方面,美国父母更注重Teamsports(团队类的体育),因为他们认为团队类的项目能让孩子学习如何与人合作,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团队精神。所以美国父母不单把体育看成强健孩子体魄的方式,更是对孩子意志品质的训练,是对孩子教育的重要部分。

不光是美国,整个欧美发达国家全民热爱运动,政府花巨资建立运动设施场馆,免费或低价为民众开放。即使是没有奥运奖牌大国的北欧,每个清晨傍晚到处可见都是锻炼的民众,全民皆是运动员!这种氛围带来的正面效果除了国民整体身体素质高以外,背后的意义更为强大——孩子们从小参加团队运动就知道合作的重要性,不崇拜个人英雄主义,从他们喜爱的运动背后可见这样的价值观。

为了鼓励孩子们热爱体育锻炼,还有不少国家都是蛮拼的——看看都有些什么高招吧!

日本:孩子们每天早晨8点入园,一般有两个小时的户外自由活动时间。从早晨入园就身着汗衫、短裤,有的还赤着脚,在运动场上进行各项体育活动。幼儿园场地四周一般都设有各种运动器具:秋千、单杠、平梯、山洞、滑梯等,此外还有一个大型多功能的攀登架,儿童即可以攀登、滑滑梯,又可以在网绳上爬行。

加拿大:实行一系列鼓励儿童健康的退税措施,鼓励10岁以下的孩子每天至少坚持30分钟的运动,10岁以上的孩子为60分钟。如果孩子们连续8周参加至少每周一节的体育课,他们的父母便可以获得这项税务优惠。由学校组织的课余活动的费用也可用于退税,由家庭成员支付的儿童活动费用将凭活动机构出具的税单享受退税。

俄罗斯:幼儿园一般面积宽敞,运动器械丰富。为了使儿童的活跃天性得到满足,幼儿园里一半时间安排运动项目;为了保证每个儿童身体最大限度的得到发展,教师力求选择适合的训练方式和方法,幼儿教育过程富有创造性,把传统的体育项目与非传统的结合起来。

幼儿园体育活动是幼儿认识自我,探索、体验和认识外部环境的重要方式,有益于幼儿的心理健康,能够促进幼儿身体、心理等各方面的发展。瑞士教育学家裴斯泰洛齐说:“合理的体育训练,能促进幼儿的欢乐和健康,培养团体精神、兄弟般的情感、勤奋的习惯、勇敢和吃苦耐劳等品质。”

孩子一生的路还很长,强壮的体魄和拼搏的精神,才是陪伴孩子一生的财富。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育儿心得:教育要从宝宝抓起


育儿心得:教育要从宝宝抓起

孩子,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未来,还是一个国家的未来,教育要从宝宝抓起!拥有一个良好的习惯不仅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甚至也会改变一个人的命运。面对现代孩子所生活的环境,作为孩子家长的我们不免心存担忧:娇惯、任性、说一不二,基本上已经成了现代孩子的特点了,现在的家庭教育已经不再是父辈时那单纯的“棒下出孝子”的模式了,更多的是需要语言沟通和科学的教育方式。父母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职业,可是大部分的父母都是未经培训就直接上岗的,做为一个刚刚进入这一行业的我们就好像是个文盲,在教育孩子方面每天都是在不断地摸索着学习着。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和孩子一起学习共同进步。现在孩子三岁半了,从孩子出生开始到孩子走的第一步,说的第一个字••••••,每一个点滴的进步我们都会记录下来。说到育儿心得,下面也是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小事。

一、多管齐下树信心

钦豪是一个在面对陌生人时很腼腆的孩子,不敢说话。面对这一情况,我们回家进行了及时的语言教育,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到外面面对陌生人依旧如前。慢慢的我们发现孩子的这一行为也许是不自信的表现或者是一种天生的自我保护行为,为了改变这一问题,我们采用多种方式,如:出门搭车时,我们会让孩子去摆手喊车;出去买东西时,会把钱给孩子,让他去付钱,开始时孩子有些害怕,过去把钱扔到地上就跑回我们身边,卖东西老板叫他停下找钱,他连头也不回,但是慢慢地,在每一次的鼓励之下,他已经很自然的拿着钱交给叔叔阿姨,两只小手掐着腰,等着拿找回零钱,这时孩子本身也感到有些小自豪,感觉自己长大了,能做和大人一样的事儿了。其实这就是一个很小的进步,但却改变了一个孩子不敢与人沟通的问题。

二、用感受代替惩罚

钦豪是一个非常任性的孩子,认识他的人都会说他是个驴小子,有时为了一件事,我们不满足他,他会哭上半个多小时,头发都湿透了,开始我和他爸爸也非常生气,把他抱到屋子里打屁股,时间长了发现这个孩子是越打越闹,弄得我们生气,孩子还很委屈。后来我们渐渐的发现,得转移他的注意力,为他提供选择,他想要的东西不能马上满足他时,就要改变一种方式来实现他的愿望。当孩子想要一样东西,而此时我们不能满足他时,往往给孩子解释没有这样东西,孩子是不会听我们的解释,比如他想喝饮料了,家里没有,你和他说家里没有,喝饮料不好,你不听话就不买……他听到这样的话,就会哭的很凶,这时就要转移他的注意,我就会说饮料太凉喝多了肚子疼,你忘了前几天你肚子疼了,咱家有水果,你和妈妈一起榨苹果味和梨味的饮料好不好,这时他会很开心的答应,和妈妈一起去洗水果,喝完了告诉妈妈,真好喝,明天再做菠萝味的,这样孩子既能吃到营养的水果,也不会再哭闹。惩罚孩子实际上剥夺了他从内心深处对自己错误行为的反省过程,孩子有好的感受,就会有好的行为,孩子的感受被接受了,他才能开始改变自己的情绪。

三.互换角色

和孩子互换角色,让孩子也能体会一下大人的感觉,从中不经意间钦豪开始变得有爱心,会体贴安慰人了。钦豪从小都害怕打针,看到医生就害怕,以前钦豪每次一生病就是全家就头疼的事,从扎上针就会一直哭闹到拔针,全家六七个人都得全程陪着,等孩子的病好了,大人也熬的筋疲力尽。后来我们回到家,找一个像打针一样的东西,给孩子,告诉他,妈妈感冒了,你给妈妈扎上针,他会很认真的把我的手握住,也像护士一样使劲的拍拍手找血管,我就在那装作很害怕很疼的样子喊:我不打针,我怕疼,我不打针。这时孩子会像在医院我们家长说的话一样告诉我:不用怕,不疼••••••直到把他的假针给我扎上。我们经常在家做这样的游戏,等孩子再到医院时,我们惊讶的发现孩子似乎一下子长大了,坐在床上等着护士阿姨给他扎针,扎完后,自己树起大拇指,自己说真棒。其实这就是生活的点点滴滴,在互换角色的时候,孩子自然的变得勇敢,体贴人。妈妈在床上睡午觉,没有盖被子,孩子打开门,拿着自己的小被给妈妈盖上,然后把被角都给妈妈掖好,其实我根本就没有睡着,心里那种感动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

四.帮助和鼓励孩子学会用语言表达

钦豪这个孩子说话比别的孩子都要晚,23个月才会叫妈妈,三岁多了,还有很多话说不明白,快要上幼儿园了,我们还担心他在老师面前不会表达。刚刚上幼儿园,前三天每天都尿两条裤子,每天早上都要哭,第一天我问他你们在幼儿园都做了什么,他说玩小鱼玩具,我说吃的什么饭,你的同学叫什么名字,每次都说不知道。第二天我问他你们做什么了,他告诉我老师讲大灰狼的故事,吃的什么饭,也是说不出来,每天我都是重复的问他同样的问题。直到第二周,晚上孩子告诉妈妈:今天我们班XXX,过小桥摔倒了•••••••,我心里也没在意,心想可能是看的什么动画片,第二天到幼儿园,我和老师讲了孩子和我说的事情,老师说确实有这个事,我特别惊讶,孩子能主动和妈妈讲幼儿园里的事情了。现在已经上学一个多月了,每次走到幼儿园的一楼,孩子就会主动告诉我今天都吃了什么,而且吃得很多。本身他语言表述差,每次回来自己一边玩一边唱幼儿园里学的儿歌,唱几个字,就唱不出字了,只会哼上歌的调子,我们就在网上找到他学的歌曲下载下来,我们和他一起听一起唱,孩子特别喜欢听,也愿意学。其实只有家长愿意认真倾听孩子的话,孩子才会愿意讲出他的小故事。

从在幼儿园上的那几节亲子课,我们就看出来,自己的孩子不是最好的,也不是最出众的,更是有很多方面都要比其它的孩子落后很多,但是,孩子的每一次进步都会让我们做家长的更加欣慰。以上只是我们和孩子生活中的一点小故事,可能对于有的优秀孩子来说这些根本不算什么,但是我们只看中孩子的点点进步,和他一起分享其中的乐趣,孩子的自立,自信,学习能力很多很多还等着我们家长在今后的生活中和孩子一起体验一起学习。

这次的家长育儿征文,最开始看到黑板通知的时候,没有想写,看了一眼感觉和自己没有似乎关系,但是每天放学三位老师都要把自己孩子的一天表现和我们家长说一下,给我们建议,我从心里感动了,老师对我们自己的孩子这么认真,我们做家长的更要为自己的孩子负责,希望孩子今后在老师的帮助教育下能茁壮健康成长。

孩子的人际关系好不好,要从小抓起


孩子的人际关系好不好,要从小抓起

小小的孩子世界已经形成了人际关系,可能有些家长都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分享、助人、好奇奇心、同理心、守信、善于沟通等,现代人所崇尚的“人脉”内里的这些因素,形成于早教。作为八大智能之一的人际智能的培养对日后的人脉经营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孩子的人际关系应该从小得到关注。

让我们把目标投向幼儿园,有一项研究把儿童按社交地位分成5种类型:受欢迎的儿童、被拒绝的儿童、矛盾的儿童、被忽略的儿童、一般的儿童,并把“被拒绝的儿童”和“被忽略的儿童”统称为“不受欢迎的儿童”。那到底怎么做才能从小培养小孩的善于交往呢?

一、哪些孩子不受欢迎

1、神秘的独行侠

不合群的宝宝往往容易被别的小朋友忽略,但他们并不是有什么性格的缺陷,不合群的宝宝或许只是在这个小圈子中找不到“志同道合”的人,或者不喜欢他们的游戏方式。

2、自尊心强的失败者

有些宝宝的好胜心很强,即使是在玩游戏的时候都很较真。如果在集体游戏里输了,他就会赌气说不要玩了。宝宝这样“输不起”会让别的小朋友感觉很没劲,久而久之就不愿意和他一起玩游戏了。

3、园里的小霸王

有些小朋友他喜欢跟别人一起玩,但是只要认定这个玩具是他的,他就绝不给别人碰它,更不要说是和别人分享了。孩子如果养成自私、霸道的行为习惯,别的小朋友都不会喜欢和他一起玩呢!

4、爱炫耀的公主

一些宝宝总是喜欢把爸爸新给他买的小玩具车,或者穿着妈妈给她买的新衣服在别的小朋友面前炫耀。成人的世界充满拜金、物质的味道,使得小朋友也逐渐受到物质意识的影响,变得喜欢“炫富”,小朋友自然不喜欢和这种人成为好朋友呢!

5、老师的小跟班

一些宝宝很黏人,他们在家里经常黏着爸妈,在幼儿园就只能在老师身上找到安全感了,因此他们就想小跟屁虫一样,时时刻刻都黏住老师,还经常撒娇,搞到其他小朋友都很不是滋味。

二、如何培养孩子与人交往

1、学会与同伴交往

每天放学的时候,妈妈可以多在幼儿园(或者幼儿园门外)呆一会儿,让宝宝和其他宝宝玩一玩。如果宝宝有抵触心理,妈妈就转移他的注意力,让他放轻松,比如问他:“都哪个小朋友是你们班的?那个淘气的小男孩叫什么名字?你看他们在玩游戏,你也去玩吧!”有了妈妈带领,宝宝会放松并且不再害怕。

2、组织多彩活动,创设交往氛围

家长要注意让孩子扩大交往范围。当他们能够接受别人与他交往时,要给予强化鼓励,并帮助他们主动与别人交往,从与亲戚交往,扩大到与亲戚的朋友交往;从与一个同学交往,到与这个同学的朋友交往,逐渐扩大交往范围,让他们走出封闭的自我。

还可以鼓励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多与同学交往,并为他们创造在公开场合发言的机会。组织活动是最好的人际交往心理辅导模式,在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中让孩子学会合作、学会交往,获得参与、获得发展。

3、及时鼓励孩子的交往行为

幼儿都喜欢被表扬。家长对于不合群的幼儿偶然表现出的良好交往行为要及时表扬和鼓励,对幼儿的进步给予肯定,并经常与幼儿交流与朋友在一起的快乐,使幼儿体会到与人交往的乐趣,树立交往的信心。

4、教给孩子交往的技巧

一般来说,幼儿都有与人交往的愿望,但往往由于交往的方式方法不当,使交往无法继续,甚至出现争吵打架等不良行为,因此交往也需要一定的技巧,首先要教幼儿用语言与他人交流,如:“谢谢”、“不客气”、“对不起”、“没关系”、“您好”、“……行吗?(好吗?)”、“可以吗?”、“我们一起玩”等,这些神奇的话在与人交往时很有效,其次教幼儿学会等待、轮流、分享,在交往中待人热情、主动,遇到困难、矛盾试着自己解决等,逐步学会与人交往,学会交朋友。

信用从娃娃抓起从父母做起


家长关于孩子说谎的对话

家长1:这是最要不得的,必须在刚一发现就坚决制止,否则就会不可收拾。我儿子第一次被发现撒谎时,我狠狠地揍了他。虽说有点野蛮,但效果是绝对收到了的。

家长2:我觉得制止是首要的,否则父母以后就很难弄清他哪句话是真的,哪句话是假的。打过之后则要想想,孩子到底为何要撒谎,只有弄清原因,才能从根本上加以杜绝。

家长3:打不是办法。或许会有些效果,但也极可能形成更严重的对抗,孩子以后可能学着把谎话说得更圆满,更不露痕迹。

可以看出,每个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不诚实的说谎的孩子,而孩子们也知道说谎不是好孩子。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有来自美国的调查数据表明,全美国有三分之二的孩子在3岁前就学会了说谎话

,到了7岁,98%的孩子都已说过谎。这显然和人们心目中天真纯洁的孩子形象相去甚远,要弄明白这个错位,有必要将孩子说谎的原因、性质和过程稍加梳理。

专家教你判别:是有意说谎还是愿望和想象

诚信,对3到6岁的孩子来说,就是犯了错误敢于承认,不欺骗别人,不对别人失信,不拿别人的东西,捡到东西要交公等。

爸爸妈妈要区分出孩子真正道德意义上的说谎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我们不妨分析一下以下的情景。

情景回放14岁的菲菲吃早饭时煞有介事地对妈妈说:“昨天,许多小矮人来到我的房间,还有白雪公主,我们玩得开心极了。”

专家点评菲菲对妈妈讲的事情虽然不可能发生,但它与我们所说的道德意义上的说谎截然不同,它是幼儿创造性的萌芽,是幼儿把想象和现实混淆的结果,这是做父母应该珍惜和鼓励的。比如,家长抓住这个时机,鼓励孩子大胆进行创造性思维,你不妨问问:“你看到的小矮人长得什么样?”

情景回放23岁的明明早上起床时,床上湿了一大片,妈妈问是这么回事,他分辨:“我没有尿床,是我睡觉时出的汗。”

专家点评明明所说的也不属于道德意义上的说谎,它只是幼儿为了摆脱尴尬而为自己找到的一个小小的理由,是一种自我保护的反应。当然,对这种“谎言”也不能任其发展,父母应该以一种温和幽默的态度对待孩子所做的错事,而不是让孩子因犯错误而产生心理压力和恐惧。这样,在宽松的环境中,孩子才更有可能讲出真话。

情景回放35岁的东东在幼儿园说:“我奶奶给我买了一把漂亮的冲锋枪,会冒火的,哒哒哒……”可是老师向东东的妈妈问起这事才知道,东东的奶奶并没有给东东买冲锋枪,奶奶原来答应要买,但因为有事还没买成。

专家点评东东说的话也不能算是道德意义上的说谎,因为他不是为了掩盖错误,欺骗别人,只是在表达一个没能实现的美好的愿望罢了。

情景回放46岁的亮亮没有做家庭作业,老师收作业时,他说:“我忘带作业本了。”

情景回放55岁的红红非常喜欢小朋友的玩具,她趁人不注意,把玩具放到了自己兜里,老师在她兜里发现了玩具,一再问她,她就不说玩具是自己拿的。她说:“我也不知道是谁放在我兜里的。”

专家点评亮亮和红红的话都属于道德意义上的说谎。因为他们都是有意识地说谎,目的是掩盖自己

的错误,欺骗别人,即使这样,也不要认为孩子就像犯了弥天大罪,应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环境,给孩子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

真实的故事:诚实带来信任和辉煌

1935年,世界经济危机时,阿瑟·因佩拉托雷刚10岁,他在一辆大运输卡车上当童工,每天向100家商店递送特别食品,干12小时的工作只能挣一个三明治,一杯饮料和50美分。在没有食品递送的日子里

好习惯从娃娃抓起


好习惯从娃娃抓起习惯:积久养成的生活方式,是逐渐养成而不易改变的行为。

意思不难理解,是长期养成的一种行为,一种潜意识,不用经过太多思想而做出的行为,或好或坏,都称之为习惯。

习惯的好坏可以影响人的一生。

一个好习惯从理解、认可到最终形成一种潜意识的良性行为,需要很长的时间,所以,好习惯是从小培养一生受益的一种长期行为投资,是一种“塑造”行为。当孩子长到一定的年龄,发现某种不良习惯时再进行教育,则称之为“改造”,而“塑造”和“改造”是大不相同的。“塑造”的路上,家长付出的是爱心和耐心,收获的是孩子的好习惯好性格和感恩。而“改造”的付出和收获则恰恰相反。因此,好习惯,从娃娃抓起。

1、饮食生活习惯:幼儿阶段,当孩子有自己的行为能力时,尽力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自己吃饭、洗脸、刷牙等,做事要快,不磨蹭时间。有些家长嫌孩子吃饭掉饭粒或是吃饭慢,一个小孩子,先要培养他的自立行为,要让孩子知道饭要自己吃,并去熟悉“饭吃到嘴里”这个过程,在熟悉这件事的过程中,家长帮助其纠正一些不良的方法,避免孩子出现掉饭粒或吃饭慢的现象。家长正确耐心的指导,当吃饭这种行为意识形成时,一个好习惯潜移默化的形成了。要养成按时睡觉按时起床按时就餐的好习惯,有良好的作息时间,生活才会有规律,生活有规律了,对于孩子的成长更有利。很多好习惯都一样,都要让孩子认知事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起的是引导和指导的作用。

2、学习行为习惯:小学阶段要培养好的学习习惯。比如作业写完了要自己检查、自己整理书包、学习用具物归原处等等。同时,要让孩子有时间观念,写作业不能拖拖拉拉,边写边玩或边写边吃东西。学习时间,就是学习,要让孩子知道这是个规矩。因为孩子还小,自律性和自制力有一定的欠缺,做家长的,除了引导督促外,当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做完了某件事或是某项作业后,要及时的表扬也可以给予小小的奖励鼓励一下,一个拥抱,一个亲吻或是陪孩子游戏,让孩子体会到一件事完成后的快乐感和成就感。当这种快乐感和成就感经常出现时,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把学习及遵守时间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来完成。

3、阅读表达习惯:每天有固定的亲子阅读时间。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兴趣,选择适合孩子年龄段的书,让孩子从书里找到兴趣点,找到乐趣。家长也要观察孩子喜欢什么样的书,找到孩子的兴趣点,这样与孩子交流沟通起来有话题。可以陪孩子一起读,边读边讲解,与孩子交流阅读心得,辅助孩子理解故事的内容并从中学到知识。或是由孩子独立阅读,孩子读完后家长要虚心“求教”书的内容,用这个小小的手段来检验一下孩子阅读的成果,同时,还能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如孩子是独立阅读,家长在这个时间段也应该看书看报,营造一种读书的氛围,环境很重要。每天跟孩子交流在幼儿园的情况,这也能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对孩子一天的学习生活有所掌握。

4、语言行为习惯:语言行为习惯的养成最多来源于父母的言传身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教育孩子不要在公共场大声喧哗说脏话,那么家长要先做好表率作用。教育孩子尊老爱幼,家长自己应该身先士卒。曾听一位朋友说起在公交车上,一位妈妈让孩子给老人让座,孩子不愿意让出座位。当然这跟平时的“言传”教育有关,但在这种情况下,做为家长,应该发挥“身教”的作用,你主动起身让座这一举动,比你说教孩子一百遍有效果。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家长要特别重视语言内在和外显的教育、引导作用,要求孩子要文明用语,“对不起”、“谢谢”、“没关系”等等,要发之于内心,出之于真诚,避免流于形式或应付。遇到其他家长或邻居、同事,要热情的打招呼,让孩子与之热情的问候,并对孩子的这种行为给予及时的表扬,要让孩子知道,人与人之间和谐融洽的交往。家长注意了语言的引导作用,孩子会在自觉不自觉中受到影响,模仿家长的语气、表情与人交往,他们会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语言行为习惯。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由此可见,习惯对于人一生的重要性。

做家长的,用更多的爱心和耐心,从小娃娃开始,好好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吧,这无形的财富会让孩子受益终生。

相关推荐

  • 后悔莫及的句子67句 因为在半准决赛的第二轮比赛中失败而感到悔恨的球队,非常难过。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整理了《后悔莫及的句子》的详细内容,经常摘录一些相关的短语。一个简单的句子可以表达不同的感受和思想,你知道那些深思熟虑的句子有多少吗?...
    2023-06-15 阅读全文
  • 教育孩子要从细节抓起 怎样的教育方式才能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这是每个家长心中都存在的疑惑。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生活经验,思想也还不成熟。为了能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家长们步步为营,时刻“监督”着孩子的行动,就怕他...
    2021-09-17 阅读全文
  • 浅谈德育要从娃娃抓起 古语说:师者,传道受业解惑者也。是的,无论时代如何进步,经济如何发展,老师始终是传播思想道德,教给学子们知识,解决疑难问题的智多星。幼儿教师则是众多智多星中的启明星,是教育一个从幼儿到成人者以过程中最...
    2020-09-24 阅读全文
  • 育儿心得:教育要从宝宝抓起 育儿心得:教育要从宝宝抓起 孩子,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未来,还是一个国家的未来,教育要从宝宝抓起!拥有一个良好的习惯不仅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甚至也会改变一个人的命运。面对现代孩子所生活的环境,作为孩子家...
    2020-09-22 阅读全文
  • 孩子的人际关系好不好,要从小抓起 孩子的人际关系好不好,要从小抓起 小小的孩子世界已经形成了人际关系,可能有些家长都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分享、助人、好奇奇心、同理心、守信、善于沟通等,现代人所崇尚的“人脉”内里的这些因素,形成于早教。...
    2020-11-17 阅读全文

因为在半准决赛的第二轮比赛中失败而感到悔恨的球队,非常难过。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整理了《后悔莫及的句子》的详细内容,经常摘录一些相关的短语。一个简单的句子可以表达不同的感受和思想,你知道那些深思熟虑的句子有多少吗?...

2023-06-15 阅读全文

怎样的教育方式才能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这是每个家长心中都存在的疑惑。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生活经验,思想也还不成熟。为了能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家长们步步为营,时刻“监督”着孩子的行动,就怕他...

2021-09-17 阅读全文

古语说:师者,传道受业解惑者也。是的,无论时代如何进步,经济如何发展,老师始终是传播思想道德,教给学子们知识,解决疑难问题的智多星。幼儿教师则是众多智多星中的启明星,是教育一个从幼儿到成人者以过程中最...

2020-09-24 阅读全文

育儿心得:教育要从宝宝抓起 孩子,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未来,还是一个国家的未来,教育要从宝宝抓起!拥有一个良好的习惯不仅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甚至也会改变一个人的命运。面对现代孩子所生活的环境,作为孩子家...

2020-09-22 阅读全文

孩子的人际关系好不好,要从小抓起 小小的孩子世界已经形成了人际关系,可能有些家长都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分享、助人、好奇奇心、同理心、守信、善于沟通等,现代人所崇尚的“人脉”内里的这些因素,形成于早教。...

2020-11-17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