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职妈妈,知识储备更重要
发布时间:2021-02-08 全职妈妈幼儿园工作总结 教育知识幼儿 教育基础知识笔记很多全职妈妈吐槽,说自己为了照顾孩子的吃喝拉撒而放弃自己曾有的事业或工作,把自己形容的如此含辛茹苦,光辉伟大。但是我认为,如果只是“吃喝拉撒”的照顾孩子,对于要全职的妈妈来讲,只有四个字:得不偿失!
这次先在知识储备量上,吐槽一下全职妈妈身上的责任吧:
当孩子嗷嗷待哺时,不管是母乳喂养还是奶粉喂养,怎样喂养才科学、才适合孩子;孩子什么时候需要添加辅食、添加什么样的辅食;孩子的情感需要得到什么样的照顾;这个时候的孩子,只会用哭和笑来表达自己的情感,那么他的哭声代表了什么……事无巨细,我们需要面面俱到。当然这个时候,我们初为人母,任劳任怨!也努力的从多种渠道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尤其是营养学方面的知识储备是我们必须要做的功课。如何让孩子吃好、如何让孩子吃的有营养,对于小小婴儿来讲,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当孩子蹒跚学步时,这个时候的孩子,最没有安全意识,却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步。我们欣喜若狂之余,才发现还需要有婴儿心理学、幼儿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知道在某个阶段孩子最需要什么;当孩子出现一些问题的时候,是常态还是需要我们密切关注的情况……这个时候的孩子,还非常的脆弱易生病,这也是全职妈妈最为操心的事情,恨不得替孩子生病之余,24小时的守候不提,最主要的是悬着的心没有释放的地方。所以,我们还需要很多针对孩子疾病以及意外发生时处理的一些简单判断能力的知识。
记得,宝仔大约一岁的时候,曾经被橘子卡住过,虽然当时对他的照顾自我感觉已经很小心了,但是依旧防不胜防。我一个转身,他顽皮的塞了一瓣橘子在嘴里,过去他吃的橘子我都是把橘瓣外面的一层皮去掉给他吃里面的果肉以及允吸果汁的,所以一下子他就开始翻白眼,当时吓得我手脚发软,还好他的爸爸及时的把他倒立后猛拍背,使他吐出了橘瓣。之后,他眼泪汪汪的看着我,我眼泪汪汪的抱着他,心中无限的后怕——如果没有及时的处理,后果不堪设想。
慢慢的,孩子一天天的长大,幼儿时期的孩子才是对家长知识储备粮真正的考验,尤其是全职妈妈,除了孩子去幼儿园的时间外,他们都和我们呆在一起,如何面对他们随时无数的为什么与无穷的求知欲,如何帮助他解答各种各样形形色色又天马行空的问题,这个时期也是奠定家长在孩子心中地位的时刻。
如果你只是一个照顾孩子吃喝拉撒的妈妈,对于孩子的这些问题是敷衍的态度。那么在孩子心中,妈妈也就仅仅是“衣食父母”中的“衣”和“食”而已;妈妈的形象可能慈祥,但绝对不会上升为“良师益友”的角度;孩子对你的尊敬,也仅仅是应有的“孝道”;当面对孩子开始有了自己小秘密、自己空间的时候,仅仅作为“衣食父母”,又如何来理解孩子、帮助孩子成长呢?又怎样来奢望孩子和你分享他们的梦想与愿望呢?
如果对于孩子的问题我们也面对了,但是用的是不求甚解或者蒙混过关的方法,一旦孩子长大真正面对答案的时候,他们又会对我们多么的失望亦或不信任啊!
所以,这个时候,天文地理、生活百科……等等知识,都是需要我们学习的,哪怕是网络搜索、度娘帮助,也需要认真的面对孩子的每一个问题。切记:你是什么态度,将来孩子就是什么态度!当我们在未来责怪孩子学习态度马虎、不认真的时候,一定要先要想一想当初我们是如何对待孩子的问题的。
当然,这也是我痛定思痛的总结。我前段时间就闹了个乌龙:
某一天,宝仔绘声绘色的给我讲了一个新闻,他说:“一个女人啊,她想不开了,站在楼顶想跳楼自杀。这个时候,有个男的在紧急关头救了他。结果啊,这个女的一点儿问题都没有,这个男的呢,却受了重伤!”
我跟着问道:“为什么呢?”
他说:“因为这个男的救了她啊!”
我继续问:“为什么男的受了重伤,而女的没有受伤呢?”
他想了想没有回答。
而我却在没有常识的情况下又信口解释道:“因为一般情况下男的都要比女的重,在同一高度落下的物体,重的肯定会先落地,所以这个男的垫底儿啦!”
儿子点点头。我却忽然产生了一丝不安,似乎很不对!作为文科生,物理和化学是我曾经避之不及的两门功课,几乎为零。所以我也很是疑惑的告诉儿子:“仔仔,妈妈不确定刚才说的对不对,还是让我求证一下吧!”
直接百度后,我首先给儿子道了歉:“仔仔对不起,妈妈刚才的理论错了!同一高度落下的物体,是会同时落地的。在很久以前,在遥远的一个叫做意大利的国家,有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叫做伽利略,他在有名的比萨斜塔上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证明了这个理论。……”大致讲解了这个理论后,我又告诉他:“儿子啊,关于物理方面和化学方面的知识呢,妈妈的确非常的欠缺,所以还要你以后好好学习,给我做老师啊!”
宝仔好奇的问我:“妈妈,什么是物理、化学啊?”
我想了想,告诉他:“物理和化学是两科很重要的知识。我简单的给你打个比方,比如说刚才的同一高度的物体落地理论就是物理,还有比如你的电子积木上面的电流、怎样一盏灯亮,怎样两盏灯亮等等,这些都是物理知识,物体的一般运动规律、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都是物理;而我们把纯奶最后做成了酸奶,就是奶起了化学变化。再比如神十能够去太空飞翔,里面就用到了太多的物理和化学方面的知识。所以啊,物理和化学的领域特别的大,也非常的神奇。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探索和实践。”
所以,作为全职妈妈,我们在孩子还不能自主学习的时候,一定要努力的补充自己的知识可以适当地引导孩子;而当孩子可以自主学习的时候,更要和他们共同进步。有些全职妈妈在孩子学习的时候也很忙,忙着整理家务、忙着追剧、忙着煲电话粥……殊不知静静地陪着孩子学习,他们做作业,我们看书,相处一室却互不干扰,但其乐融融。这也是最好的亲子时光,却被很多妈妈浪费掉了,实在可惜!
总之,全职妈妈虽然说在家里,但是不能被社会淘汰,更不能让自己固步自封在锅碗瓢盆、衣食住行的小小世界中,而忽略了自我学习、自我完善;更要满怀热爱的去感受外面的精彩,努力让自己的人生在不同的阶段也有不同的精彩!
加油!为自己,为所有正在努力的全职妈妈!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小学哪些知识储备对初中最重要?
在小学阶段,孩子成绩多少名并没有那么关键,(第十名和第二十名可能差别不大)兴趣、习惯、心理都是重要的,而且最好能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动力,这才是长远之道。
不过,虽然具体的成绩不必太关注,但小学阶段为初中学习做一些知识和能力的储备还是必要的。因为初中学习的内容太多,难度和强度也大,时间很紧张,所以利用好小学六年的时间,在小学就打好某些基础还是必要的。
看起来有些功利,但是现实如此,没有办法。也有些家长也曾问,为什么这么重视孩子的学习?其实很简单,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如果一个人的主要事情一直做不好,做得费劲,想很快乐也困难啊!想获得快乐和幸福,得重视认知的改变,也重视客观的因素。因为客观因素也是通过认知在起作用。
下面,就来说说小学阶段的各科,应该为中学学习做哪些储备?
语文
1、作文能力在小学就要培养好
初中实际是没有多少时间练习作文的,老师关于作文的作业也很少。而作文的能力是要长期积累的,需要多写。所以,在小学阶段就要争取作文过关。错别字问题在小学就要解决,错别字太多,直接拉低评分的档次。
2、认真书写的习惯
字迹工整的影响体现在多个学科,卷面的整洁是导致扣分的一个普遍因素。开始形成认真的习惯保持较容易些,但是潦草了再变认真就难了。
3、阅读
阅读是初中语文考察的重点,分为文言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所以,小学多看书是比较重要的。而且早些涉及文言文也是必要的。小学阅读注重兴趣,不必过早、过多地练习做题。
数学
1、基本代数运算要过关
老师辅导初中生的时候,会发现有的孩子代数运算不过关,导致数学、物理、化学都受到影响。有时开始错了一点儿,就会导致后面的全错。所以,失分很多。有时是习惯不好,在演草纸上演算比较潦草,书写不清楚,结果自己给自己下绊子,很容易搞错。有时是因为不注意随时化简;有时是因为不清晰严谨,匆匆忙忙的。这些从小学就要培养,养成习惯再改就难了。
2、对题目的理解能力
这个能力在所有学科都有用。初中语文、数学、生物、政治、地理、物理、化学都用得到。很多失分是因为理解题目的能力不好。所以,从小学开始培养是有必要的,可以从数学应用题入手。很多家长认为要通过阅读书籍来提高,老师们觉得那太间接了,需要专门的训练——应用题的训练。
英语
英语更是长期的积累,词汇语法内容很多,所以,早早打好英语的基础也是为初中节省时间。
有的家长小学就开始让孩子学初中的,初中就开始学高中的。虽然看起来是在增加学业的负担,不过可能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就像刚上小学的时候,如果有一定基础,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都是有必要的。
可能我们不一定要提前学习,但是小学学习的阶段,如果在完成学业的同时,顺便培养了这些能力、储备了这些知识也是不错的。
毕竟,我们是要面对现实的!
6岁前亲子关系比知识更重要
导读:健康的亲子关系比让孩子掌握知识和技能更重要,尤其在六岁以前。
当下的社会氛围有很强的紧迫感,社会竞争空前激烈,生活压力很大。因此家长都希望“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然而中国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劳动部育婴师资高级培训师孟迁提醒家长:其实,赢在起跑线,却输在中途的例子特别多。“很多最后有成就的人,起跑线上的表现都是很差的。无论是从理论还是从实践来说,这个口号都是站不住脚的。”
专家认为,人们对于这句话的热衷源于内心的焦虑:对于孩子的未来没有多大的把握,所以只能靠眼前的优势来获得安全感。怎么“赢在起跑线”上呢?很多家长都把注意力放在知识、技能上,比如认识多少汉字、会几种才艺等。但“其实童年在技能和知识上的优势对于孩子整个人生的积极影响是微乎其微的”。
“好关系”胜过“好教育”
孟迁表示:在孩子六岁以前,更重要、更有意义的是亲子关系。“好的亲子关系本身就是好的教育,亲子关系不仅是教育的方式,也是教育的内容。如果亲子关系不好,你会发现你很难教育孩子,你说的他不爱听不想听,你就没有什么办法;如果亲子关系好,不仅孩子更加合作,也会在这种亲子关系中学到很多。”专家表示:亲子关系中,“平等”和“沟通”最重要。
平等:平等就是“你重要,我也重要”,如果父母在和孩子相处中能在坚持自己的原则的同时也尊重孩子的需要,那么孩子就会体验并学会“平等待人”,将来走出家门,对别人就会不卑不亢,受人尊敬。
协商和沟通:人和人的想法不同是天底下最常见的事情,相同是偶然的,不同是常态,那么如何处理不同,就需要沟通和协商。“生活中大多数人都不懂得沟通,如果孩子在一个有效沟通的家庭中长大,那么孩子的竞争力是非常强的。”
专家:培养习惯比学知识更重要
新学期正式上课的第一天,不少小学生特别是刚从幼儿园升学的一年级学生感到不适应:上课迟到、昏昏欲睡、铃声响了不知道该干什么、放学文具丢了……教育专家表示,这是“幼小衔接过程中的学习、生活习惯问题”,家长要协助老师帮孩子尽快适应,习惯比知识更重要。
最好晚上睡早点
开学当天,汉口百步亭一小学一年级教室门口,8:30晨会铃响后,有近十名小学生陆续赶到。班主任王老师表示,除了因为天气下雨,孩子还不适应小学的作息时间也是一个原因。她说,小学一般要求在8:30以前到校,而且要在家吃早饭,这样孩子早晨起来的时间就提前了。中午,小学的休息时间一般是2个小时,不能像幼儿园那样有足够的时间午睡。所以孩子到了下午的时候就很困乏,听课质量也不理想。
对此,有专家称,为了保证充足的睡眠,最好让刚入学的孩子在晚上8点半左右入睡,到高年级也不超过9点钟。
用铃声培养时间观念
“上小学以后,多了一种声音——铃声(现在通常以音乐代替)。有的孩子不知道铃声是干什么的,有的听到铃声还想再玩一会儿,不愿意进教室”,武珞路小学一年级雷老师表示,这是由于刚入学的孩子时间观念还不够强。
市教科院专家称,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除了要教会孩子认识时钟,可以在家刻意地强调一下时间的概念,比如,2点了,该睡午觉了;5点了,该吃晚饭了;8点了,该洗澡了。一段时间以后,孩子就会明白,到什么时间就应该做什么事情,不能够拖拖拉拉,也不能够随意改动。
让孩子独自处理自己的事
上学以后,需要自己保管和记住的东西一下子多了许多,许多小孩子以前并没有这样的经验,缺乏独立意识。武珞路小学一年级雷老师介绍说,常有学生橡皮擦、铅笔等掉了不愿意去捡,这样一学期下来老师那里有大量的文具没有人认领。
市教科院专家称,有些父母对这些现象并不重视,觉得一支铅笔没有多少钱,丢了可以再买,但自己的东西自己独立保管好,是对孩子责任心的培养。父母可以让幼儿自己收拾和摆放自己的玩具,同时让孩子独立去记住一些重要的东西,比如明天的作业和要带的东西。即使孩子忘记了,家长最好也不要提醒,老师会批评他,有过几次教训后,孩子就会明白,记住老师交代的任务是自己的事情。
参加班级劳动让小手灵巧起来
汉口百步亭某小学一年级王老师称,从上课第一天的班级劳动情况看,大多都是家长替孩子在做。她说,孩子入学后,还是要参加一些班级劳动,如擦桌子、扫地、擦黑板等。
市教科院专家称,孩子如很少参加班级劳动容易遭受挫折。所以,从孩子很小的时候起,父母就应该安排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让他们的小手灵巧起来。
爸爸妈妈应该知道的早教知识
针对这种现象,在走访了几位儿童教育专家后,总结出了以下几个家长必备的早教常识:
早教需要适龄化
早教施教的形式多种多样,而借助专业机构的辅导和施教只是其中一小部分,理想的早教需借助家庭、社会专业机构、幼儿园共同完成,而父母往往是宝宝最好的早教老师,这也是许多国家都在提倡亲子早教的原因。
另外,亲子早教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适龄化早教,而适龄早教远远不是混龄的早教中心就可以完成的,这需要家长的亲自参与,与幼儿之间形成以互动为核心内容的亲子关系,让孩子在爱和家的温暖中体会到亲子教育的欢乐的同时,轻轻松松学到适龄的文化知识,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1-2岁:在快乐的亲子互动中,带领宝宝探索世界,认识自我,并锻炼宝宝的体魄,促进语言发展。
2-3岁:注重智商和情商的共同发展,帮助宝宝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培养宝宝对阅读的兴趣,强调亲子互动。
3-4岁:鼓励孩子初步探索自然和周围的社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理能力,发展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4-5岁:注意培养探索能力和创造力,提高社会交往能力,感受传统文化,增强艺术表现力,增进亲子感情。(文/瑞丽)
5-6岁:注意鼓励孩子进行科学探索,锻炼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和社会交往能力,为进入小学做准备。
早教不是越快越好,越早越好。
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但往往忽视“过之尤不及”的道理,希望可以孩子一夜之间成名成才。于是早教之风越刮越烈,孩子的负担也越来越重,但是,只有合适的,才是最好的,一味灌输和盲目超前,会使孩子对学习产生厌倦,进而影响今后的成长。
早教不是特长教育。
也有一些家长,将早期教育等同于特长教育,认为学得越多越好,于是盲目攀比跟风。殊不知,特长教育一定要等发现孩子的兴趣点之后再开始。当孩子处于心智发展的关键时期时,急于给孩子灌输各种知识,反倒会让孩子不知所措,起到反效果。
早教不只是学知识。
有些家长认为早教就是单纯的找老师给孩子上课,提前学知识。这是极其片面的想法。早教是以情为先、以养为主、养教结合,重在品格素养和潜能开发的早期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的同时,培养孩子的方方面面,例如与人沟通的能力、乐观的品质等等,而不单纯的知识文化知识的积累。
早教不只是让孩子更聪明。
有的人误以为早期教育就是智力开发,因而忽略了孩子全面素质的教育。其实早教的含义包括感知、动作、语言、认知的训练,也包括生活习惯、自理能力、性格、品德的培养。如果认为早教单纯的只是孩子变得比别人更聪明,那就违背了早教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