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想不到的收获(跳房子游戏)
发布时间:2021-01-23 幼儿园跳房子游戏 幼儿园跳房子说课稿 幼儿园的跳的游戏意想不到的收获
“跳房子”是我园的经典游戏之一,但现在看好像是多余的,孩子们每天从“方格子”上走过,却难得见有一个孩子在上面跳来跳去。原来孩子们早就对此活动产生厌倦,失去了新鲜感。
今天,在幼儿园的晨练环节中,为了再一次激发幼儿对“跳房子”活动的兴趣,我对此游戏增加了新的评价方法。规则如下:1、每个方格无论单、双脚跳,只能是跳一次;2、不准踩线;3、每出现一处错误扣五分;4、准确完整完成得100分。每个孩子跳完后,我会根据每个孩子的表现口头打分。
活动开始了,我先吩咐孩子们试跳一次,做热身活动,接下来游戏正式开始。第一个上场的是身材矮小的徐昌杰,只见他像小兔子一样灵活,一蹦一跳顺利完成。“徐昌杰100分,徐长轩90分,耿亚蕊80分,徐向宁100分……”孩子们激情参与,一个接着一个跳,我也及时赋予了相应的分数。游戏一结束,我便很认真地口头统计100分的有谁,95分有谁,90分的有谁……每个孩子都必须统计到。孩子们兴奋极了,互相议论着:有的说应该跳的再慢些,有的说要看准了再跳,还有的说我要好好练习,争取下次100分……
第二遍游戏开始了,孩子们参与兴趣高涨,那结果就不用说了,游戏在孩子们的欢呼声中结束。
看到孩子们意犹未尽,我想:此游戏并不枯燥,也没有过时,只是我们当老师的缺少发现罢了。简单的一个游戏,改变一下玩法,变换一下评价方式,就能得到一个意想不到的收获。
yJS21.com更多精选教育笔记阅读
意外的收获
下面是“意外的收获”的内容一文,给你带来丰富精彩的内容,欢迎阅读!
那日午休起床后,外面下起来小雨,孩子们趴在窗口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快乐地谈论着关于雨的话题。
看到他们兴奋不已的样子,我怎忍心强制性地让他们坐到小椅子上去呢?还是让他们欣赏一下大自然的杰作吧。
这时,于博小朋友走到我跟前:“张老师,你有没有雨衣呀”?我说我没有。
他说:“我要去给你买雨衣”?我没想到从这么小的孩子口中会说出这么贴心的话。
这时,有很多小朋友聚拢过来,有的问我冷不冷,要给我衣服穿;有的让我多喝点热水,因为妈妈说热水可以取暖;有的……孩子们那一句句关切的话语感动着我,震撼着我。
我不曾想到他们如白纸般的心灵上会点缀着如此绚丽的花朵。
他们并非什么也不懂,他们也会体贴人、关心人。
以前我总是认为小孩子只会给老师带来麻烦。
例如:他们会在你上课时大吵大闹;他们会在吃点心时到处乱跑;他们会在安静的午休中制造一段段不和谐的插曲……也许孩子的天性就是天真无邪、无拘无束吧。
在崇尚个性解放的时代,我们也不能过分约束孩子们的行为,强制性地把他们塑造成家长、教师眼中的“乖”孩子。
给孩子一个自由飞翔的空间,说不定我们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关于“意外的收获”的精彩内容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不知道你是否都了解了呢,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内容!
“意外”的收获
“老师,快来看,雅琪把染料洒到纸上了。
”下午第二节是美工课,我刚把牵牛花涂色的示范画贴到黑板上,就听见孩子们的嚷嚷声。
我急忙跑到雅琪的桌子前,果然,不只是雅琪用胳膊碰了一下还是毛笔蘸色时用力过大,她的调色盒翻了,染料洒到了图画纸上,正向四周蔓延开来。
看到孩子们和雅琪惊慌失措地神情,我转念一想,何不将计就计,让孩子们来一次大胆的创新与猜想呢!我迅速拿出几张白纸,摆放在雅琪的桌上,一边将纸上的染料倒在白纸上,一边对孩子们说:“小朋友们,今天雅琪小朋友要为我们表演一个小魔术,你们说她变的是什么?你们也学一下吧。
”接着,我拿起一张又染料的纸,和雅琪一起吹一吹,提一提,染料在纸上四散开来,忽而粗,忽而细,忽而向上,忽而向下,忽而弯曲,忽而直立······直到染料渗透为止,孩子们越玩越起劲,都想办法让染料尽情地伸展,都想让自己的画纸变得更漂亮、更有趣、更奇特!
“老师,雅琪的纸上变出了梅花鹿。
”“不,是马儿在跑。
”“看,我的染料变成了蜘蛛网,还有小蜘蛛在上面呢!”“老师,我的像梅花。
”“我的像大树。
”······孩子们争先恐后的说着自己的作品,不断的变幻着自己的魔术,他们的想象力是那么的丰富,那么的开阔,我没想到,一场小小的“意外”,竟让我们有了这么大的收获!
孩子们会给你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
我们幼儿园没有老师单独的办公室,所以老师吃饭也要在活动室里。每次轮到我值中午班的时候,总是狼吞虎咽地吃几口,感觉饭都被堵在嗓子里。刚开始,我会等孩子们上床了再吃饭,可是,我刚开始吃,孩子们就会看着我,一直看到我吃完,弄得我都不好意思吃饭了。后来,我就干脆和孩子们一起吃,但是大班的孩子都比较能吃,两个老师分饭会有点忙不过来。最后我不得不等孩子们都睡着了再吃饭,可是不争气的肚子早就开始“咕咕”叫。
那天又是我值班,早上就没来得及吃早饭,还没到中午肚子就开始抗议了,孩子们刚上床,我就迫不及待地把饭拿过来。我值班的时候习惯给孩子们讲故事或是放故事光碟给他们听
,本来准备给他们放故事光碟,我就可以趁机把饭吃了,但是这样他们肯定又会盯着我看。忽然想到放假的时候让他们回家学会讲一个故事,何不让他们讲呢?于是我就说:“今天啊,张老师不给你们讲故事了,放假的时候,老师让你们回家学会讲一个完整的故事,谁会讲了举手?”很多小朋友都举手了,我又接着说:“今天我只请六名小老师给大家讲故事,其余的小朋友也不要着急,每次午睡的时候都有机会。”然后,我给这六名小朋友安排好了顺序,他们就开始依次讲故事,我也开始吃饭,奇怪的是,这次没有一个人在看我,大家都盯着讲故事的小老师。等故事讲完了,我的饭也吃完了,孩子们也很愉快地开始入睡了。
困扰我很久的问题就这样很容易地解决了,其实只要老师稍微用心一点点,有一点点的改变,孩子们会给你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
幼儿游戏《跑跑跳跳》
目的:巩固幼儿对颜色和几何图形的认识;发展幼儿跳跃和奔跑能力。
准备:在场地上画各种几何图形和各种颜色的圆圈若干;将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两组,成纵队站在离圆圈5——10米处。
玩法:教师发口令,如“红圆圈,正方形,跳一下,跑回来。”(口令中的圆圈颜色和几何图形要有变化)两组的排头幼儿听到口令迅速跑进相应的圆圈和几何图形内各跳一下,然后跑回本组。第二名幼儿听到口令后依照同样的方法进行游戏。以此类推。判断准确并且先跑回的幼儿为胜者,得2分;判断准确但后跑回的幼儿得1分;判断错误不得分。最后累计分数高的组为优胜组,失力组全体幼儿表演一个节目。
给一点安慰
音乐课上,孩子们正在兴致勃勃的学习舞蹈。浩宇小朋友冷不丁的冒出一句:“董老师,周鹏踩我脚了。”为了不影响课堂气氛和上课的效果,我只淡淡的说了一句,“周鹏,小心点。”课顺利地上完了,这事我也就忘记了。
中午孩子们睡觉时,我听到一个怯怯的声音:“董老师,周鹏踩我的脚现在还疼。”浩宇小朋友说着,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我仔细的检查了一下他的脚,一点事也没有,但是他一个劲的说疼。于是我找来了棉棒沾了点清水,在她的脚心脚背上擦来擦去,一边擦一边说:“浩宇,真丢人,这点小伤,就要掉眼泪,老师给你擦擦。。。。。。”这样一来他咯咯地笑了起来,再也没有喊疼。
幼儿遇到一件不合乎自己心意的事,哪怕在大人的眼里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但在孩子眼里却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如果他们的心理得不到满足,就会感到委屈和失望。这时教师应该给他们一点爱抚和安慰。
学会谦让
孩子们下午起床,最关心的一件事就是今天加餐吃什么?
“今天加餐吃梨”。坐在门口的几个孩子首先看到了。我组织孩子们安静下来之后,让他们依次到盆里拿一个梨。
通过这几天的观察,我发现他们自己来拿加餐时,总有几个孩子左看右看之后,才选定拿哪一个合适。今天我跟食堂说明了情况,有意多拿了两个梨。待小朋友拿完梨之后,我环视了一周,发现奕馨小朋友手里的梨最小。我说:“奕馨小朋友拿的梨最小,我这儿还多两个,再给她一个吧。”然后我又问:“我这儿还有一个谁要?”话音刚落,举手说:“我要”的孩子占一半。这时奕馨小朋友来到我跟前说:“老师,你说话累,这个梨你吃了吧。”我听了心里酸酸的,非常感动,对她说:“老师不能吃小朋友的东西,谢谢你。”我又对其他小朋友说:“就一个梨,这么多小朋友要,而奕馨却要把梨让给老师吃。你们看应该怎么办呢?”小朋友一下子明白过来,举起的手一个一个都放下了。我随即给大家讲了孔融让梨的故事,孩子们深为刚才的表现而感到不自在,,并纷纷表示今后该怎么做。
从那以后,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学会了互相谦让。
在与小虫子的互动中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惊奇与快乐
星期三的餐后活动安排的是散步。我带着孩子们从自班门口出发在校园内漫步。孩子们边走边自由交谈着,由于这天温度较高,孩子们额头上都已冒出了汗水。我就带领孩子们来到了两棵大树下进行歇凉。孩子们看到附近有一些塑料“长板凳”就自主地与同伴搬了过来坐下来休息。
我们都知道,孩子们是不等闲的,他们开始自主活动了,地上飘落下来的叶子和枯树枝被他们吸引住了。只见孩子们随手拿起现有的天然材料做起烧烤来了。他们用枯树枝做串棒,树叶做烧烤料,选好材料后就开始有模有样地做起烧烤来了。他们有的做了烤鱼串,有的做了烤肉串,有的做了香饼串玩了起来……,他们的想象力真的出乎我的意料,我暗暗为他们鼓掌。还有的孩子用枯树枝在地上挖洞,不知要玩什么游戏。
正在这时,有几个男孩突然发现了一只一动也不动的小甲虫正爬在大树上休息呢。这么小的小不点儿也逃不过孩子们的眼球,他们的观察力也真是超凡的,这时,辰辰也加入了观察虫虫的行列,他一看见这个小不点儿就拍着小手尖叫了:“哇,虫子,小虫子。”旁边的洲洲忙阻止他:“不许大声叫,小虫子会被你吓跑的。”霞霞点着头帮洲洲说话:“是的,小虫子还在睡觉,不要吵醒它。”孩子们你一句我一句地交谈着。不一会儿又引来了许多孩子,他们都抬头张望那只虫子,可趣的是那虫子像似听见了孩子们的喊声,它开始与孩子们互动起来,一会儿往上爬,一会儿往树后爬,像似与这群可爱的孩子玩捉迷藏的游戏。小虫子又往上爬了,几个调皮的孩子就捡起地上的枯树枝拼命地喊:“小虫子,不要爬上去了,快下来,你再爬上去,我们就看不到你了。”这群孩子真的很有趣,他们竟把这小虫子看成了有思维有灵感的小动物了。我随即就把那有意思的镜头用手机拍了下来。
今天的餐后活动,孩子们是在自由宽松的情况下进行的。他们在看一看、聊一聊、玩一玩中了解树叶、树枝的再利用,在与小虫子的互动中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惊奇与快乐。
孩子们的世界是最丰富、最富有想象力的,他们的心又是最纯真的。从平时的观察中还让我发现,他们会把一片不起眼的叶子想象成烧烤料想象成小虫子的被单、小船等,甚至还把树叶想象成树妈妈的孩子,帮助它们去找妈妈…。由此可见,大自然真是一本最好的教科书,在今天的餐后散步中让孩子们发现了大自然的奥妙,同时也带给他们诸多意想不到的惊喜。
和孩子在一起还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天真
和孩子接触久了,自己也似乎回到了童年,看着一张张天真无暇的脸,只觉得每一天我都很快乐。停止哭泣的孩子们,脸上露出了一种成熟的表情,那是他们在慢慢改变,慢慢成长,原本陌生且哭花的小脸如今已满载着笑容,似绽放的鲜花般迷人。
教师是辛勤的园丁,幼儿则是未来的花朵,在园丁的灌溉下,花朵一天天地在成长,正如现在的我们。记忆是一种好东西,它就是一部记录过去的时光机,将我们的一言一语,一举一动统统收藏了起来。孩子们都在一天天的变化,在我的脑海中,时常浮现出过去的他们和现在的他们,这种变化让我有一种欣慰的感觉。
十一放假前,我总感觉我们班的幼儿似乎还没有适应新的生活,无论是对老师还是小朋友,都不是很在意,反而让我觉得他们的警惕性怎么那么好,每个人都好像不愿意和其他小朋友分享。现在的他们和以前完全变了一个样,每天他们都会和小朋友分享着玩玩具,会端着小椅子坐在一起聊天,吃饭时会帮老师分调羹,起床时会叫着小朋友的名字让他们起床……种种事情都让我感到很开心,孩子们的变化就是给我们最好的安慰。前两个星期,突然有一个孩子跑到我面前说:“老师,我爱你!”刹那间,我既惊讶又高兴,我对他说:“老师也爱你。”旁边的小朋友也都跑过来抱着我说:老师,我爱你!虽然孩子们还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爱,或许在他们的脑海里,老师对我好这就是爱,这也就是他们对爱的理解,但是能从他们的口中说出来,让老师知道,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改变。这段时间常有幼儿跑过来拉住老师的手和老师说话、聊天,还会在你不注意的时候从背后抱住你,渐渐地我们的感情越来越融洽了,成了好朋友。
孩子们的思想是很单纯很天真的,教师就像是在一张白纸上编制美好的蓝图,在这过程中我们共同经历了很多的酸甜苦辣,但是我们真的都很开心!
幼教随笔:意外的收获
今天的尝试收到了预想的效果,让我很高兴。以后我可以训练幼儿看老师出示的手指数字依次排队,让每一组幼儿都能排到队伍的最前面,与老师走的最近。
一、意外的收获
新学期大班的第一节美工课是折纸—气球。当我教孩子们折完最后一步并吹起来的时候,我问孩子们:“像不像气球?”孩子们都说“像”,紧接着有个孩子说:“还像小灯笼。”我细看也觉得确实像个小灯笼,当时我的脑子一闪:如果再将气球做成小灯笼不也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美工活动吗?它既是本次美工活动的延伸,更是一次升华。
我开始有意识地往“做灯笼”上引:“老师也觉得它很像个小灯笼,怎样才能更像一些呢?”沉默了约半分钟,宋文卓小朋友回答:“把它挂起来就像了。”宋彤小朋友说:“还要做上穗头。”我又问:“用什么做穗头呢?”孩子们有的说用毛线,有的说用漂亮的纸剪成细条也行,最后我给孩子们提供了皱纹纸。至于用什么线把穗头扎起来,并能顺利地从气球下面穿进、上面穿出,凭我的经验,用细电线最好。不过我没有将我的经验告诉孩子们,而是同时提供给他们两种线:一种是细电线,一种是毛线。有些选了电线的孩子不太费事就做好了,而选了毛线的孩子好容易将毛线伸进气球下面剪好的小洞,却怎么也穿不出来,纷纷跑到我面前求助。我让他们去已做好灯笼的同伴那里看看是怎么做的,又拿两种线比较演示了一番,孩子们恍然大悟:毛线软软的,难以穿进穿出,细电线挺挺的、直直的,容易穿出来。在孩子们都做完小灯笼之后,我给他们提了一个建议:用电光纸剪两朵小花,小灯笼的上面和下面各一朵,用细电线重新穿过。这样做出来的小灯笼既逼真又美观,孩子们都爱不释手。
这次美工活动,孩子们兴趣一直很高,特别是看到自己的作品被高高挂起来时,更是开心,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我也觉得,这次意外的收获真好。要是我们每个教师都做个有心人,能从平时的突发事件中发现其蕴藏着的教育价值,并抓住机会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帮助,这样的意外收获还会很多很多。
二、不妨倒着排
一直以来,幼儿排队都是按照身高由高到低或是以小组的顺序排的,因此孩子们在队伍中的位置也是相对固定的。但是最近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在外出散步时,我让幼儿边观察边思考,可是回答我提问的总是那几个排在队伍前面的那几个孩子。走在后面的孩子或三三两两自顾说话,或东张西望,根本不知道老师在干什么。
事后我想,是我平时忽略了这个问题。排在队伍前面的幼儿看的清,听的明,能及时跟着老师的思路转换进行思考,而后面的一些孩子根本听不清老师在说什么,也看不清老师在指什么。长此以往,难免会让他们产生一种被老师忽略的感觉。如何来缩短与他们的距离呢?今天,我试着让第五组的幼儿排到了最前面,后面依次为第四、第三、第二和第一组,孩子们感到既新鲜又兴奋。尤其是平时总自顾自说的孩子能很投入的参与到散步、观察活动中了。
今天的尝试收到了预想的效果,让我很高兴。以后我可以训练幼儿看老师出示的手指数字依次排队,让每一组幼儿都能排到队伍的最前面,与老师走的最近。
一次意外谈话的收获
一次,在美术活动中,我让孩子们画“我最喜欢的游戏”。小小第一个完成,我发现他的画面很简单,画纸中间是一只大大的风筝,由一大一小两个三角形组成,全部涂成红色了。在空中飘荡的两条色彩斑斓的尾巴最显眼,其他事物面积小,结构简单且都以单色调为主,有些甚至没有着色。我问:“小小,这是什么游戏?”。小小说:“放风筝”。我又问:“你最喜欢的游戏是放风筝吗?”“嗯”。“你的风筝很漂亮、很特别,你能跟我说说你的风筝吗?”平时小小话很少,我想以此为契机,让他多跟我交流。果然,一提到风筝,小小的话就多了:“我的风筝很大,可以放的很高很高。它的尾巴很漂亮,上面还有花。风筝的两条尾巴很漂亮呢!对了,风筝飞起来时尾巴就会飘起来,而且还会发出响声呢!”说到这里,小小的语气明显激动起来。我说:“是吗?真神奇。你知道他为什么会发出响声吗?”小小说:“有尾巴就会发出响声啊。”原来小小以为风筝发出响声和尾巴有关,怪不得他那么喜欢两条尾巴。我向小小解释说:“有响声是因为风筝下面有一个竹筒,风吹过竹筒中的孔就会发出‘嗡嗡嗡’的响声。”小小半信半疑:“噢!”我看到他这种神态,就说:“要不然你回去看看你的风筝下面有没有老师说的竹筒,好吗?”小小说:“我们家没有风筝。”我问:“你画的不是你家的风筝吗?”小小说:“不是的,那是我在电视里看到的。”这时,我指了指风筝下面画着的小小的三个人问:“那是谁在放风筝呢?”“我和爸爸妈妈。”小小的情绪有些低落。我问:“你希望和爸爸妈妈一起放风筝吗?”“嗯。”“那你和爸爸妈妈说了吗?”“没有”“你要是和爸爸妈妈说了,他们一定会带你去玩的。”“真的吗?”“当然。”小小听了我肯定的回答,他的情绪有所好转。我接着说:“等你和爸爸妈妈放风筝以后,再画给老师看,好吗?”小小高兴地回答:“好。”之前,我以为小小因为喜欢他的风筝而忽略了对游戏过程的表达。在与小小的对话中我才明白,因为根本没有玩过风筝,才不能表现游戏过程中的快乐。
在我心目中,小小是一个调皮而娇气的孩子。由于父母工作很忙,小小是由奶奶带大的。奶奶对小小非常宠,使他养成了很多不良的行为习惯,也曾令老师头痛。但是,通过这次交流,我发现小小是一个情感细腻、渴望得到爱得孩子,他希望能多和爸爸妈妈一起玩,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希望获得成人的认可。
此后,我给予小小更多的关注,发现他其实有很多优点,如值日很认真,生活自理能力很强。
现在,我和小小相处得越来越融洽,这些都因为我们的那次谈话,都缘于我通过读画了解了真正的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