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这5个舍得 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发布时间:2021-01-12 幼儿一个具体的活动设计方案 值日生的教育笔记 设计一个幼儿园教学活动方案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很多父母会觉得哪有什么不舍得的,只要是对孩子好的,哪怕是砸锅卖铁,也会尽量满足孩子。但“舍得”这件事,可不光是物质上的,家长舍得给予孩子精神上的满足,才是对孩子最有用的。
1、舍得花
在给孩子花钱这件事上,不是花的越多越好,而是要花到“刀刃”上。也就是说,家长平时可以认真观察一下孩子,找到孩子的兴趣所在,并把钱花在孩子的兴趣上。比如说,有的孩子喜欢看书,那就可以多给孩子买一些内容优质的经典图书,不仅奠定了孩子的语文功底,还培养了孩子的文人气质。
总之,在孩子的兴趣上,家长一定要舍得花钱,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比给孩子报辅导班来的实惠有用的多。
2、舍得陪
现在,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的繁忙,有多少家长不舍得把时间用在孩子身上。还不如有时间就去多赚点钱,以求给孩子带来更好的生活,不是更好吗?可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的陪伴啊。
有多少家庭富裕的孩子,因父母不能陪伴在身边,拿着父母给的钱肆意挥霍,结交一些社会上的小混混,成天叫嚷着自己是“没有家的孩子”。等到他们的父母意识到孩子走入歧途后,企图挽救时才发现,自己一直给孩子最好的生活待遇,却没想到孩子是那么的恨自己。
其实,陪伴不是指家长要无时无刻的待在孩子身边,而是指当孩子有需要时,你能够在身边。比如孩子问问题时,家长一定要耐心回答;学校有活动时,家长尽量去参加……
舍得付出时间来陪伴孩子,对孩子的一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3、舍得夸
很多家长在一起聊天时会互相“意思一下“的说:“哎呀,你们家孩子长得真好看,学习又那么好,不像我家这孩子,太不懂事了,学习也不如你家孩子好。”……其实家长可能也就是嘴上说一说,心里还是觉得自家孩子最好。但孩子哪里分得清大人的意思啊,听的多了,很可能就把大人的话当成了一种暗示,觉得自己就是不如别人。
所以,在外人面前,给孩子留点“面子”,不要一味地贬损孩子,对于孩子的长处,请不要吝啬你的夸赞,这样会给孩子带去非常大的鼓励。
记住:要当众夸,背后骂。
4、舍得说
这里的“说”不是指说教,而是沟通。当孩子大一点有了自己的心事的时候,如果家长不仔细留意孩子的变化,孩子很容易封闭自己,朝着自己认为的很可能不正确的方向发展。
家长可以以轻松愉快的口吻,询问一下孩子今天学校里面发生了什么事?引导孩子说出心事。但无论孩子说出了什么,家长都不要嘲笑或指责,要尽量的去鼓励孩子,这样孩子才愿意跟你继续说真话。
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家长的正确引导、积极鼓励相当重要!
5、舍得放
大人放手了,孩子才能动手。目前家长最看重的还是孩子的学习成绩,以至于生活中的洗衣、叠被等基本技能,通通替孩子包办了。这样又怎么能培养出独立的孩子?
家长要舍得放手,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哪怕是身边的一些小事,比如自己擦嘴、擦鼻涕、穿衣服等,也能给孩子创造很好的锻炼机会,让孩子一步步学会独立。而且,只要孩子愿意做,家长就应该给予鼓励,使孩子获得自信。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长永远只是个建议者,当真正需要做决定时,选择权还得在孩子手里。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妈妈的语气影响孩子一生
成功的家教与父母的言语表达息息相关。尤其是父母跟孩子说话的语气,将对孩子的情商、智商、气质、修养产生深刻的影响。
信任的语气
孩子特别希望得到成人特别是父母的信任,所以对孩子说话时要表现出充分的信任。如,孩子想学打羽毛球,你用信赖的语气说:“星星,只要努力学,认真学,一定能学会打球的。”这无形中就给了孩子一份自信,并让他明白,只有坚持才能获得成功。假如用的是挖苦的语气:“就你这样三分钟热情还想打球啊?”就会给孩子的自尊心带来伤害,令他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不自信。
尊重的语气
从两三岁起,孩子的自我意识就开始萌芽,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自我意识会愈发强烈。孩子有了自己的一些主见,说明孩子知道了自己的力量和能力。当他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和要求时,不要认为是他不听你的话,跟你对着干,而粗暴地反对他。如你要求孩子学英语,可他还想再跟小伙伴们玩一下,你不能发脾气:“越大越不听话了,不好好学习,看你长大了能干什么。”这样做只会让孩子更加厌恶学习。应该用尊重的语气:“那你再玩一会儿,不过,玩完了,可一定要学英语。”孩子就乐于接受了。
商量的语气
每个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要孩子去做某件事情,可用商量的语气,让他明白,他跟你是平等的,你是尊重他的。比如,你想要孩子把地上乱丢的玩具收拾整理一下,可以这么说:“星星,玩具乱丢,多不好的习惯啊,你跟妈妈一起把玩具收拾一下好吗?”千万不要用命令的语气:“你怎么搞的,玩具乱丢,快点去收拾好!”否则,孩子听你责备,心里就会产生反感,即使按你的要求去做,也是不开心的。
赞赏的语气
每个孩子都有优点,都有表现欲,发现孩子的优点并加以赞赏,会让他更加乐于表现。孩子画了一幅画,也许画得不是很好,可孩子作画的热情和认真劲儿就是最大的优点。当孩子把画捧给你看时,不能轻描淡写地应付几句:“画得一般,好好练。”这样会让孩子对画画失去热情和信心。应该用赞赏的语气肯定他的作品:“想不到我的宝宝画得这么好,继续努力,一定会画得更好。”孩子的表现欲得到了满足,有了快乐的情绪体验,对画画就会更有兴趣。
鼓励的语气
要孩子做到没有过失,这是不可能的。当孩子做错了事,不要一味地批评责备,而应帮助他在过失中总结教训,积累经验,鼓励他再次获得成功。如孩子第一次帮妈妈端饭碗失手掉到地上打烂了。你不能责备他:“连个碗都端不稳,真笨。”这样会打击孩子尝试新事物的信心和勇气。应该用鼓励的语气:“星星不小心打烂了碗,没关系,以后先用手指试试烫不烫再去端。”这样,既教给实践的方法,又给了孩子再次尝试的信心。
爸爸妈妈吵架,对孩子影响很大
如果夫妻感情不好,那么,他们所培养出来的孩子也会不开朗。可能有的人会质疑,婴儿这么小,怎么会知道爸爸妈妈之间的感情?大家一定要知道婴儿拥有敏锐的头脑,它能敏感地吸收来自四面八方的各种刺激。假如夫妻俩经常在孩子面前吵架,试想一下孩子心理会怎么样。
虽然孩子不知道爸爸妈妈争吵具体是为了什么,但却能够体会到憎恨与厌恶的感情。爸爸妈妈经常吵架,孩子肯定会变得阴沉不开朗。孩子脸上的五官虽然是遗传来的,但是婴儿的表情,却是可以真实反映双亲生活的镜子。
曾经有过这样的一个案例,有一位年轻母亲抱着婴儿到“人生服务所”,跟大家讨论自己离婚的事情,当时,大家都发现孩子和母亲的悲伤表情极为相像,令人感到非常诧异,孩子为什么也会这么悲伤呢。??
被强力培植了憎恨与厌恶感情的幼儿,随着年纪的增长会上幼儿园、又会上小学,渐渐长大后,你觉得孩子会变成什么样的人?这应该不难想象。??
查一查问题少年的记录就可以知道,问题少年的幼儿期,基本上都是在不幸的家庭环境中度过的。孩子懂事后的心理动机或行动等的原点,都是来自于幼儿时代所接受到的无意识的经验。
母亲的“忧虑”会传染幼儿
说到幼儿教育,很多人往往误解为就是开发智力商数、汉字记忆量等可计量的能力。事实上,如果开发不可计量的,诸如判断力、价值观或感知力等能力,才是教育孩子的关键,这一点希望大家都能够记住。
特别是后者,根本不必摆出架构来谈“教育”。因为妈妈平时的行动与感情就是教育的缘故,所以不知不觉中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五音不全的母亲教出来的子女唱歌肯定也会跑调。同样的,如果妈妈平时不是很开心的话,那么自己教育出来的孩子,个性一定不开朗,冒失的母亲所养育的孩子,平时做事情肯定是毛手毛脚的。至于五音不全,其实只要妈妈意识到,平时不在孩子面前唱歌就可以了。??
但是,性格,感情、感觉等实际问题,很多时候妈妈自己都会忽视,就算自己发觉了,也不可能短时间就改过来,因此爸爸妈妈平时一定要多加注意才行。??
妈妈如果感冒了,孩子很快也会被传染。妈妈如果不想传染子女,那就要挂口罩,经常漱口等。但是,好像大部分的母亲都做不到防范自己的缺点感染子女,所以,希望爸爸妈妈尽力不要把自己的缺点遗传给子女。??
“愁虑”的母亲所带有的病原菌比疾病的传染性还要强大,会以强烈迅速的速度感染子女,所以爸爸妈妈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说是幼儿教育,事实上,不需要标新立异。恩爱的夫妻、融洽的家庭,对孩子来说就是最好的幼儿教育了。
爸爸妈妈要培养这些影响孩子性格和命运的良好习惯
俗话说:“三岁看大,八岁看老。”良好的习惯有助于成长和进步。所谓,行为影响习惯,习惯又塑造性格,而性格又决定命运。
宝宝睡眠、吃饭、睡眠和大小便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不少妈妈。孩子好的生活作息习惯,可以改变他一生的命运。婴幼儿时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也是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如果从小不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宝宝吃饭习惯要从小培养
1,新生儿因每次进食量较少,常常是不定时进食,因而需要按需喂养。随着时间的推移,进食量会逐渐增加,家长也要培养宝宝按时就餐的习惯。
2,如果宝宝每天按时就餐,到吃饭时间就会分泌消化液,促进消化道蠕动,产生食欲,这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3,宝宝消化系统功能发育还不完善,消化能力水平低,胃容量小,越小的宝宝生长发育越快,对营养的需求量也越大。所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才能满足宝宝日常生长发育的需要。
注意事项:宝宝吃饭的环境不要太嘈杂,以免影响进食情绪;进食最好一次性喂饱,一次时间不要太长;不要让宝宝含饭不咽或边吃边玩;进餐的位置要固定,不要边走边吃。
教宝宝正确使用餐具
1,训练宝宝使用餐具可以增加食欲,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所以,需要从小开始培养宝宝用奶瓶喝奶。等10个月以后再培养使用杯子喝水、奶或者果汁等。可能刚开始的时候会拿不稳,或者呛到、洒出来,但只要多练就会慢慢好转。1.5岁的时候,宝宝基本就可以自己捧着杯子喝水了,刚开始只需要在杯子里倒一点水,然后试着用手扶着让他们喝。
2,1岁的时候,家长要教宝宝自己吃饭。从开始手把手的教,到宝宝自己拿着小勺舀着吃。也许最初学吃饭会比较糟糕,且弄得到处都是,但家长要尊重宝宝吃饭的热情。
注意事项:吃饭前先给宝宝洗手,餐具要选择安全、无毒、小巧玲珑且不易摔破的,教宝宝吃饭时要看好宝宝,以免发生烫伤、被筷子戳到等危险状况。
培养宝宝睡眠习惯的重要性
1,充足的睡眠是保证宝宝健康成长的首要条件之一,良好的睡眠习惯又要确保宝宝足够睡眠的前提。
2,宝宝睡觉时消耗的氧和能量最少,可以很好的消除疲劳。同时,睡眠有助于脑细胞的发育和完善。
3,睡眠期间,宝宝脑垂体分泌的生长素比清醒时增加3倍,有助于生长发育。
培养宝宝大小便习惯
1,了解宝宝大小便的规律,培养定时大便,自己坐盆的良好习惯,从小进行常规性训练,有助于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提高宝宝自信心。
2,培养宝宝大小便的习惯,有助于帮助宝宝建立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3,让宝宝有规律的大小便,可以在大脑建立起一系列的条件反射,提高机体的工作效率,保证各器官良好的工作和休息。
家长该如何安排宝宝一日作息?
1,每天坚持让宝宝按时进餐、睡眠、活动,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婴幼儿身心正常发育。
2,宝宝的消化系统发育还不成熟,消化能力弱,合理安排宝宝的饮食,能保证他们能获得足够的营养,促进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合理的作息可以保护宝宝的消化功能。
3,注意幼儿的睡眠安全,仔细观察宝宝睡眠状态。健康的宝宝在睡着以后安静、呼吸均匀,头部略有微汗,有时候还出现一些微小的表情;如果出现烦躁不安,时而哭闹乱动,睡后易醒或宝宝皮肤干燥发烫,呼吸急促,脉搏加快,摇头抓耳等现象,应尽快带宝宝去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
4,根据婴幼儿不同月龄的生理特点进行安排。年龄越小,吃睡的时间和次数越多,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减少。
5,根据季节特点,冬季也常可安排晚上早睡一些,夏季昼长,晚上可稍晚点上床,午睡时间可适当延长,保证宝宝有足够的时间休息。
6,一天作息要动静结合,脑力和体力活动结合,室内和户外活动结合,让宝宝生活的有规律,精神愉快。
不同月龄的宝宝睡眠次数和时间对照表
年龄次数白天睡眠(小时)夜晚睡眠(小时)总睡眠(小时)活动时间(小时)饮食次数间隔小时2-6月3月4日1.5-28月10日14-181.5-263.5-47-12月2月3日2-2.51013-152月3日541-3岁1月2日1.5-21012月13日3月4日3月4日4注意事项:按照作息安排来执行,最好不要随意更改,以满足宝宝生长发育的需要。
不同月龄宝宝作息参照表
因为不同月龄的婴幼儿,其生理特点不一样,所以每天作息活动安排也稍有调整。
7-12个月婴儿的一日作息安排参考
7:00-7:30起床、喂哺
7:30-8:30室内活动
8:30-10:30睡眠
10:30-11:00喂哺
11:00-12:00室内或户外活动,做婴幼儿体操
12:00-14:00睡眠
14:30-16:30室内或户外活动,做婴幼儿体操
16:30-18:00睡眠
18:30-19:00室内活动
19:00-20:00盥洗、坐盆
20:00-22:00睡眠
22:00-23:30喂奶
22:30-次日继续睡眠
13-18个月幼儿的一日作息安排参考
7:00-8:00起床、坐盆
8:00-8:30早餐
8:30-10:00室内或户外活动、游戏、喝奶
10:00-11:30睡眠
11:30-12:00午餐
12:00-14:30午睡
15:30-17:30室内或户外活动、游戏
17:30-18:00晚餐
18:00-20:00室内活动
20:00-21:00盥洗
21:00-次日睡眠
19-24个月幼儿的一日作息安排参考
7:00-7:30起床、坐盆、盥洗
7:30-8:00早餐
8:00-9:00室内活动
9:00-9:30上午加餐
9:30-11:30室内或户外活动,游戏
11:30-12:00午餐
12:00-15:00午睡
15:00-15:30下午加餐
15:30-17:30室内或户外活动,游戏
17:30-18:00晚餐
18:00-20:00亲子活动
20:00-21:00盥洗、喝奶
21:00-次日睡觉
25-36个月幼儿的一日作息安排参考
7:00-7:30起床、坐盆、盥洗
7:30-8:00早餐
8:00-9:00室内活动
9:00-11:00户外活动,游戏、喝水
11:00-11:30午饭
11:30-12:00室内活动
12:00-14:30午睡
14:30-15:00下午加餐
15:00-17:30室内或户外活动、游戏、喝水
17:30-18:00坐盆、吸收
18:00-18:30晚餐
18:30-19:30亲子活动时间
19:30-21:00盥洗、坐盆
21:00-次日睡眠
很多妈妈不注重宝宝生活习惯的养成,但事实上“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成功妈妈的五句话影响孩子一生
孩子是妈妈的心头肉,对待孩子妈妈们总是告诫要充满爱心、耐心并时刻保持冷静。可是,小调皮们却总有让妈妈头疼的时候,怎么办?现在教您5句话,让你做个成功的母亲!
1、“自己来做决定吧”
如果你想让孩子做某件事,或者是停止做某件事,我们建议你这样说。这么说是为了让孩子了解,他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举个例子吧,你可以对你的女儿和她的小伙伴说:“你们来做决定,是想留在这里安静地玩儿,还是到外面去?”5分钟之后,孩子们依旧大声喧哗,你就可以再告诉他们:“我知道了,看来你们是决定到外面去了。”很简单的两句话,你不仅让孩子们明白了前因和后果的关系,你也不会被女儿看作是个“坏警察”——她能很清楚地了解,是她自己做的决定,自己选择了这样一个结果。
2、“妈妈爱你,但妈妈不喜欢你这样做”
身为父母,总免不了有时候会责备孩子。这个时候,最重要是要将事情本身与做事情的人分开——这样,你的孩子会知道自己做了一件不好的事,但这并不意味着自己是个不好的人。在批评孩子的同时告诉他“妈妈爱你”,这样做也能提醒你自己,批评孩子的目的是帮助他分清对错,而不是处罚他。如果能这样想,你也就更容易在孩子的错误面前保持冷静了。
3、“你其实是想说什么?”
有的时候,小孩子会因为生气或者激烈而变得情绪失控,他无法说清自己的感受,只是不停大喊:“我不要你!”“我讨厌你!”在那个瞬间,可怜的小家伙惟一能够想到的就是这些词了。这个时候,就需要你来帮助孩子更好地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绪。除了温和地询问:“你其实是想说什么?”你还可以给他一些参考答案:“你生气是不是因为小明哥哥泄露了你的秘密?”等你的孩子逐渐学会了解自己的内心感受,那么,即使你不在旁边,他也可以清楚地向周围的人表达自己的感觉了。
4、“你来试试帮我解决这个问题”
如果你的孩子做什么让你生气的事情——吃饭的时候不停地哼唱幼儿园学的新歌谣,或者试图用手里的青菜画一幅画——你可以这样说。说得好象问题出在你自己身上。然后请你的孩子帮你想一个解决办法。比如。这个办法就是等吃完饭。你开始洗碗的时候,他再唱歌给你听。这是个有魔力的句子,它可以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行为是受欢迎和受尊重的,让他可以不把你看作是他的对立面。如果令你满意的惟一的解决办法是让孩子完全停止自己正在做的事情,那么,你们可以一起想办法让孩子能记得什么事情在什么时间不能做。
5、“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
“西西有洋娃娃,所以我也要一个。”“小明爸爸让他吃冰淇淋,那我也可以吃。”“他可以,所以我也可以。”这是小孩子们最常用来跟你讨价还价的简单逻辑。在这样的情况下,你一定要清楚地告诉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你要让孩子了解,“每个人只有在他真正需要的时候才能得到。”比如,隔壁的小姐姐配了眼镜,并不意味着楼里所有的小孩都可以得到眼镜,表哥的鞋子小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兄弟姐妹都需要买双新鞋。
爸爸妈妈一定不能纵容孩子的这四个坏习惯
孩子从生下来,就需要父母的关爱,甚至每个孩子都希望爸爸妈妈多多宠着自己,想想自己小时候也希望这样,直到自己做了爸爸妈妈,当然对孩子多加呵护也是必要的!但是,爸爸妈妈要理智,千万别宠坏了,如果孩子出现了下面的行为,一定要制止,不能惯着!
1.大人说话假装听不见
一提醒孩子做他不喜欢的事,他就像没听见一样,直接漠视大人的话。
分析:事事做提醒,下指令,会让孩子养成被动的习惯,渐渐地还会厌烦,不想理会你说的话。这种习惯发展下去,会让孩子变得目中无人,不懂尊重别人。
纠正方法:说话时尽量走到孩子跟前,告诉他该做什么。让他看着你,并且回答“好的,妈妈。”轻抚他的肩膀,呼唤他的名字,关掉电视等行为都会有助于集中他的注意。如果他不听话,告诉他后果是什么。
2.得不到就发脾气,甚至动手
一要玩具,父母不肯,就大发脾气,看电视时只看少儿频道,转台慢了都要闹一番?
分析:在人前一闹,愿望就被满足。久而久之,孩子会变得越来越任性、粗暴。将来遭遇拒绝、遭遇挫折,哪还有好的心态去解决问题?
纠正方法:孩子发脾气时,应该默默地把他抱起来,或是平静地注视他,等孩子自己安静下来。妈妈们要知道,这种脾气暴躁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不要觉得孩子这是“变坏了”,去责怪、训斥他。
3.说大话,夸大事实
人家有2辆小汽车,孩子就说自己有5辆,人家考了90分,硬说自己考了100分,争吵起来,不依不饶。
分析:你可能觉得这不是什么大问题,哈哈一笑就过去了,但如果说大话变成一种习惯,证明孩子的虚荣心越来越强。
纠正方法:了解孩子说谎的目的,告诉他即便是说谎,目的也不一定能达到。谎说多了,别人可就不信了。纠正这种现象,对比较小的孩子,讲故事是很好的教育方法。
4.过分依赖父母
早上等着妈妈帮穿鞋,晚上等着妈妈帮收书包,发现上学没带水彩笔,气急败坏地给妈妈打电话,“快送过来!”
分析:这样会导致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遇到一点小事就开始着急慌张,遇事从没想过要靠自己的力量去解决问题。
纠正方法:大人平时切忌过于代劳、过于保护;交流的时候,多向孩子提问,激发她的思考能力;鼓励孩子自己动脑完成事情;建立孩子的成就感及自信。
好的习惯就像一抹清新的阳光,照亮了孩子前进的道路,孩子就会少走弯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