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等错过了名校才后悔!断送高分的四大“恶习”!
发布时间:2020-12-14 幼儿园四季的教案 教育学高分笔记 幼儿园别夸我说课稿一个好的答题习惯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在考场上赢取考试时间,也可以为孩子的考试提升一定的分数,所以养成一个好的答题习惯非常有必要。看看你孩子的答题习惯是不是有以下这几种情况吧
一、卡题,和一道题目较劲,白白浪费时间
往往这类同学容易被卡在第一道题,给自己造成不必要的紧张。其实,一张卷子的题目的难易基本上的随机分布的,一道题,特别是第一道题一下没有做出来太正常不过了,在一道题上耗费过多的时间,往往会牵扯到我们解简单题目,让我们在这些题目里出现马虎的现象和犯超低级错误,这样我们就不能不说那道题是“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让我们在考试后对此后悔不已。因此做题一定讲究技巧,在规定的时间内我们将题目答完就好,不一定非得按题目顺序哦!
二、盲目求速度,做题漏洞百出【WwW.weI890.cOM 唯美句子】
这在中等程度的孩子身上体现得比较明显。这让我们经常在:审题,表述上吃大亏。
先说审题:我们读题的时候,很多同学有的时候做过类似的题目,因此就想当然的往下做,但事实上,这种题目的考点也就在和陈题的区别上,我们丢分也就出现在:题目没看清楚啦。
看题,画重点;应用题,画出数量关系。一定保证开始要对,否则,一道题就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再说表述,很多时候,我们不经大脑,动笔就算,好像什么题目“一想就会”,但往往是“一做就错”,对题目,一定要做到心里有数,可以在草稿上写出,画出,理顺了,我们再往上写,一方面保证正确率,另一方面保持卷面整洁肯定不吃亏啊。
三、做题偷懒,能懒则懒
在老师阅卷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同学的书写上有一定的问题,比如说计算题的过程偷工减料,书写歪歪扭扭,填空题数字写得四不像,数字与数字的间隔模糊等等,实际上如果不是知道答案的老师阅卷,这些答案是很难判断的,严格来说甚至都是错误的。在这上面丢分,就是煮熟的鸭子飞了。
四、完全没有检查习惯
掐着时间做到最后一题,匆匆扫一遍,便以为万事大吉了,就等交卷。实际上,这有个良好的检查习惯也能得到不少分。按照我们的习惯,可能有题我们跳着做了,该回去补了;一个简单的题目可能有好几个答案哦;应用题除不断可能有问题哦;这道题,我们的答案可以反带回去,顺着解一遍或许会和题目的数据对不上哦…,检查出一两个问题,或许你的卷子就是满分了。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专家:家长别放大孩子的过错
上期嘟嘟妈问,孩子心理素质差,接受不了不好的事,游戏输了或没有被老师表扬就会生气不高兴,这样输不起的孩子该怎么办?妈妈们认为,父母要给孩子做出榜样,专家则认为培养乐观的性格才能正视失败和挫折。
跟孩子玩游戏用点儿“战术”
潼潼妈妈:潼潼曾经对学字游戏非常感兴趣,可她赢了就很高兴,输了就会生气。其实很多孩子都有好胜心理。在玩游戏前,大人每次都要先跟孩子讲 “大道理”:玩游戏,可能妈妈获胜,也可能宝宝获胜,无论谁获胜,对方都要祝贺。如果宝宝输了,妈妈要鼓励宝宝:“继续努力,自己努力就会胜利!千万不能 哭,哭是没有用的。”做游戏时,为了让孩子记住他的“诺言”,第一次游戏妈妈一定要胜利,通常孩子因为刚许诺过,不会立刻嚎啕大哭;第二次游戏,让孩子获 得胜利,这时妈妈可以装做很不高兴的样子,比如说:我不玩了,我输了,我要哭了。这时孩子一般会运用“大道理”:妈妈,你说的,输了要自己努力,哭是没用 的。每次玩游戏之前,重复一遍道理,几次过后,孩子就学会这个“游戏规则”,就不会大哭大闹,而且会知道要想胜利,只能靠自己努力。
妈妈态度“温柔而坚定”
小麦妈妈:宝宝喜欢和我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但开始时她总要求我按她规定的出手好让她赢。我拒绝了,我告诉她:游戏有规则,每个人都可以按自己 的想法来玩。当然开始时她完全不能接受,大哭大闹、诅咒威胁是难免的,到后来也会哀求。有时也想心软,觉得不要把孩子搞成这样。但转念一想,如果此时动 摇,就会功亏一篑。就是用那种“温柔而坚定”的态度,我接纳你的哭闹,可不会答应你的要求。一次、二次,三次,随着时间的推移,她闹的程度小了许多,慢慢 的,也就接受了这个现实。那就是,她也是要输的,哭闹改变不了结果。
父母别当孩子面“争强好胜”
满满妈:父母平时要有意识地让孩子接受一些挫折,让他明白,生活中不会事事处处如意。父母要注意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流露 出争强好胜的心理,以身作则教导孩子赢了不沾沾自喜,输了也不要乱发脾气、指责抱怨。父母要避免带着成人功利的眼光看待孩子的输赢,把孩子的“第一”和 “最好”看淡,让孩子在宽松的环境下感受和体验胜利和挫折,不断地丰富自己。
让孩子总结输的原因然后奖励
笑笑妈妈:在小孩情绪低落时,家长要多鼓励,帮助他们积极面对挫折。比如,笑笑在绘画课上没有得到老师的表扬,我就告诉他:“我们不可能每次将 事情都做到最好,上一次唱歌比赛,老师就表扬你很棒,虽然这次画画比赛没有得到老师的表扬,但只要我们努力,一定也会越做越好。”我这样说,既告诉了小孩 失败和受挫是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同时也鼓励他积极面对。大人和小孩游戏时不要经常故意输给小孩,适当的时候玩一些输了也有奖励的游戏,奖励的前提是要 小孩总结出输的原因。通过这种办法,可以平衡小孩“输不起”的心态。
专家意见 家长别放大孩子的过错
我们要让孩子明白:“凡事尽力而为”便可,即使失败也并不代表自己没有努力。当然孩子经历“输”的时候,总会稍有失望和不快的感觉,这时我们就给他适当的安慰和鼓励。让孩子正视失败才能让他在失败和挫折中坚强起来,不至于被挫折和失败打倒。
要想孩子输得起,首先就得培养孩子不计较的心态。一个心胸宽广的孩子还有什么不能容下的呢?孩子遇到挫折,家长不能拿放大镜来放大他的过错或评定他的能力。那样,孩子便会将问题归因于自己能力不行,渐渐就产生消极悲观的情绪,继而变得难以承受挫折。对孩子适当的正面教育是必须的,尤其是在孩子遇 到挫折的时候,这样能从小为孩子播下积极乐观的种子,使他面对挫折时仍抱有“盼望”与“转机”,孩子心境乐观也就更乐意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自然也就不 “输不起”了。
宝宝入园后学会了恶习怎么办
宝宝入园后学会了恶习怎么办
涵公主一直以来,所有见过她本人的,大家都夸的乖宝宝。可最近一周,竟然发现她乱吐口水(故意的那种),前几天发现时就跟涵爸狠狠地教育了一番后,得到了一点点改善。
昨天接她放学回来,在公园玩,公园里有很多小朋友在玩,我就坐在一边看着她玩。涵看到一个正在玩翘翘板的小妹妹,那个小妹妹由她外婆及奶奶带着在玩,涵走上前,我还以为她有想玩的意思。但没想到,等到那个小妹妹下来,她立即走到翘翘板前,朝翘翘板上面吐了口水。我的天,顿时我傻眼了,火也上来了,这还了得,我立即冲上前去一把拉过涵宝,说你为什么要吐口水?脏不脏?有没有礼貌?......
当时小妹妹的奶奶这样讲了一句:‘这小孩怎么这个样子’。让我听了觉得羞愧不已,仿佛是在对我说,这么年轻的妈妈怎么把小孩教成这样。
赶紧把涵宝领回家,教育一番,完了问她,她说再也不吐口水了。我看她态度诚恳,也就没在说什么了。
谁知......晚上看电视的时候,我跟涵宝疯着玩,玩得正高兴地,涵宝突然朝我脸上吐口水,我滴个天啦!我愣在那,涵看到我这个样子吓到,连忙叫妈妈妈妈。我拉过涵,在她PP上狠狠地打了二下,问她,你不是答应妈妈不再乱吐口水了吗?怎么又乱吐了?
涵宝哭了,我命令她不准哭,然后让她站在原地不许动,又开始教育她,给她讲道理。这次教育的时间加长了,因为我觉得事情已经到了严重性的地步,再不好点教育,养成了习惯就麻烦了......
问她如此做对不对,她也知道是不对的,还会主动跟我说,妈妈,我再也不乱吐口水了,希望通过这次教育能改掉......又是一个小女孩家的,这样的坏坏习惯可真是让我头疼。以前在家跟着我时,虽然好动了点,但打人骂人之类的坏习惯还真是从来没有过,这才上幼儿园,就学了坏毛病了。
可能由于班上孩子多,几位老师顾不过来。涵的这个坏毛病,才刚开始,今天下午去接涵,一定要给他们老师反应下,希望通过老师和我们父母的努力,早早帮涵改掉这个坏毛病。
分享教育的四大错误方式
一提到分享,我们的解释通常就是:“宝宝,你的玩具要和小朋友一起玩。”“好吃的要分给小朋友一起吃。”听到妈妈这么说,宝宝就在心里说:“哼,妈妈一点都不喜欢我!我就不给他,我还要打他咬他呢。”这哪里是分享,分明是剥夺嘛!分享教育究竟怎样走入了误区?又该如何让分享教育富有成效呢?
豆豆在花园里玩她的大铲车,丁丁开心地跑过来:“豆豆,让我玩玩你的铲车好吗?”豆豆警惕地看着丁丁,觉得丁丁简直就是一个极大的威胁。丁丁的小手还没有伸到铲车前,豆豆就迅速将铲车挪了地儿。于是,丁丁从另一个方向凑了过来,试图进入豆豆的游戏。豆豆看了一眼“别有用心”的丁丁,猛地将小手伸出去一挡,丁丁立刻摔倒在铲车旁。
宝宝心理解析
2~3岁的宝宝常常显得比较“自私”,他们不喜欢跟别人分享。其实,对这个年龄段的宝宝来说,他们的这种行为是很正常的。到了2岁左右,宝宝开始懂得拥有的概念,并变得以自我为中心。在他心目中,只要他喜欢的东西,就都是他自己的,更何况那些本来就属于他的东西呢。因此,他容不得别人侵犯,只要他的利益受到一丁点威胁,他就会迅速行动起来,维护自己的利益。“我的”“不”成了这个阶段的宝宝经常挂在嘴边的两个词。当然,每个宝宝都不太一样,有的宝宝在这方面可能就显得比较大度,但大多数宝宝都是占有欲极强的小霸王。因为他们还没有准备好分享,只能在父母的监督下与别的小朋友玩一些平行的或者平等交换的游戏。
分享教育4大错误方式:
1.强迫宝宝分享
假定你在办公室上班,老板突然过来抢过你的笔记本电脑,并将它交给另外一个同事,你会对老板感激涕零,并且心甘情愿与你的同事分享吗?同样的道理,强迫小宝宝与小伙伴分享,对他来说也是一种伤害。
2.强求大的让着小的
大多数妈妈都会告诫哥哥姐姐将手里的物品让给弟弟妹妹,其实这是不公平的,没法让宝宝从这样的分享方式里获得分享的快乐,更学不到分享的技巧。
3.强迫宝宝轮流玩
强迫宝宝轮流玩是最常见的分享教育策略之一,但是,在别的宝宝刚刚把玩具拿到手的时候,宝宝就急于将玩具夺回来。3岁以下的宝宝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时间的概念,因此轮流玩仍然不是有效解决宝宝之间争端的好方法。
4.抢走宝宝手里的玩具
当小宝宝之间因为玩具而起争端的时候,千万不要抢走一个宝宝的玩具交给另一个大声哭闹的宝宝。这无异于在向宝宝传达错误的观念,那就是只要哭闹就可以达到目的、只要动手去抢就可以解决问题。
别错怪了孩子!——孩子不爱读书,孰对孰错?
很多家长问过我一个问题:孩子不喜欢读书怎么办?
那我问,当您把一本陌生的读物放在孩子面前,如果他问您:我读它干嘛?请问您能回答么?
所以请不要错怪孩子,孩子不是不爱阅读,而是他们不知道阅读的目的。我在这里给家长三个方法建立目的性。
1、陪伴阅读
适用人群:父母陪伴较少的孩子
目的:建立"可以通过阅读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快乐"的目的。
方法:和孩子一起阅读,让孩子读给您听。这个方法比较简单。孩子会很珍惜这段时间,从而为了和爸爸妈妈在一起而渴望阅读。
2、适当示弱
适用人群:性格外向,自尊心强的孩子
目的:建立"我要帮助爸爸妈妈和老师"的目的。
方法:通过示弱,例如提问"我不知道这是什么,你能去书里找一找告诉我么?""妈妈也想知道这个故事,你看完了来告诉妈妈好吗?"让孩子们在阅读中产生帮助长辈的目的和成就感,因为在孩子眼里,长辈都是无所不知的,所以这样的感觉非常奇妙。
3、挖掘探索
适用人群:性格内向,爱思考的孩子。
目的:建立"我要学会"的目的性。
方法:不停地提问,例如"龟兔赛跑的故事知道么?""这个故事出自哪本书呢?""他的作者是谁呢?""能给我介绍这个作者么?""这本书还有其他什么故事呢?"孩子不会就让他回去自己寻找答案。孩子的阅读兴趣就随着一个个不知道建立起来了。
不爱阅读,不要总觉得是孩子的问题,父母引导的方法对不对也是重点,我的方法,不妨一试。
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6个技巧,父母千万别错过!
其实,孩子不爱看书,是因为从小没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今天我们就和大家谈谈“培养孩子阅读习惯”这个话题——如何让孩子从繁重的学业中放松,从电视机、手机旁边走向快乐阅读?爸妈们可以参考下面这些技巧和方法。
爸妈以身作则,放下手机,拿起书本
先看看下面几个情况你都中招了吗?
A、每天在家大多时候手里拿着手机或平板刷朋友圈、看电视,玩游戏。
B、陪孩子出去玩,在车上或走路的时候也会时不时拿着手机点来点去。
C、经常在工作、家务或很累的时候,把手机或平板给孩子当玩具玩。
孩子最强的能力是模仿,你的行为和习惯,都会无形地影响到孩子,孩子就是你的一面镜子,你怎样去做事,孩子都会模仿你的行为。
因此,如果孩子不爱看书,很大原因在于家长。建议爸妈们除了别总在孩子面前玩电子产品,还应该和孩子一起拿起书本去阅读。曾有记者在某校做过采访,不少孩子都是说平时家长晚饭后就看电视连续剧,除了看些报纸,很少阅读文字类的东西,所以孩子也很少看书,而且容易跟家长一起看电视。
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和氛围
阅读环境很重要
家长在周末时可以多带孩子去图书馆看书和参加阅读活动,能够让孩子受到不少好的影响。当然家里还是培养孩子阅读习惯最重要的地方。爸妈可以给孩子买一个单独的书柜,准备不同类型和风格的儿童书籍,让孩子在家里随时随处都能找到合适的书去读。
当孩子玩累了或是坐下来安静的时候都会很容易地从书架上拿出一本爱看的书翻上几页,慢慢就会喜欢上阅读了。
有位妈妈举过一个这样的例子:“女儿刚出世时,家里居住面积小,书又多,她的儿童床上都铺了厚厚的一层书,就这样女儿一天天在书堆上长大,她没有弄脏、弄折一本书。她似乎对书有一种眷恋,长大了她从不挑吃挑穿,她的漂亮衣服比别人少,但她的各色藏书比别人多,她可以从书柜里为你精选出不同题材的美味佳肴。”
鼓励孩子读后“说来听听”
在阅读之后家长可以多鼓励孩子“说来听听”,这样能增加孩子的沟通和表述能力。家长要引导孩子发表自己的看法,接受他说出来的一切,不管是对是错。慢慢地,孩子就能完整地表述自己的观点,自主思考能力也会有所提高,家长可以让孩子试着将观点写出来,意识到阅读与写作的重要性。孩子尝到甜头后也会更有成就感,从而爱上阅读。
有位爸爸是这样做的:“每次我让孩子看书,他都以功课忙为理由,一律拒读。但我却找到了他的一处软肋,就是他的作文差。一次他在写一篇作文之前,我先让他看了一本书,读一遍,记一遍,让他将所有能理解的词汇尽量恰如其分地用在作文中,结果,老师的评判是‘语言生动形象’。于是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逐渐找到了写好文章的方法,自己便主动找书来读。”
坚持每天给孩子读书讲故事
儿童阅读分为不同的阶段:绘本、讲故事、文字阅读。
给孩子讲故事这个阶段非常重要,数十年来的研究显示:一个儿童听父母讲故事的时间长短,与他数年后的阅读水平有很大关系。
父母每天给孩子朗读故事,能让孩子了解更多的词汇、并且能提高理解的速度,让孩子接触更大的世界。大量研究证实,父母给孩子朗读可以提高孩子的听、说、读、写能力。
给孩子讲故事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孩子抱在怀里,读上20、30分钟,这会把阅读和对孩子的关爱连接起来,只要几个月就会让孩子体会到阅读的好处,并爱上阅读。
根据孩子的兴趣,引导和吸引孩子阅读
阅读不能强迫,要适当引导。
爸妈要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书籍。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经常给孩子买很多书,但孩子很少看书,原因就在于没有选对书籍。
有个例子是这样的:爸爸认为孩子不喜欢阅读只喜欢玩游戏。但是,有一回朋友送给孩子一套丁丁历险记,大版的漫画,孩子非常喜欢而且反复读了好多遍,最后慢慢开始喜欢上阅读了。爸爸才发现自己之前的想法是错误的,只是自己没有给孩子选对合适的书而已。
阅读不能急功近利,要静待花开
阅读并不会在短期内看到明显或直接的效果,它在很多时候都是隐性技能。所以,家长千万不要有通过阅读迅速达到某种效果的想法,不要觉得孩子多读几本书就能马上写好作文了,就可以迅速提升成绩了,否则就是书白读了,阅读没有用。
事实上,孩子大量阅读的效果大约在初、高中才能明显体现出来。孩子学习和写作,都需要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而阅读能帮助孩子日积月累地提升这项能力。孩子读书越多,知识和知识之间就能形成连接,发挥更大的作用,并用产生正向反馈。
所以,让孩子坚持阅读,总有一天会开出最美的那朵花。
妈妈们,别傻了,你才是孩子的起跑线!
有一句我们家长们都耳熟能详的话: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谁也不想输啊,于是爸妈从孩子懂事起就开始教汉字、拼音、算数、英语,各种早教班、培训班轮流上,大人忙兮兮,孩子苦哈哈。
后来,童话大王郑渊洁写了篇文章《请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如果孩子的人生属于短跑,只有区区十几年,您一定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都知道百米赛的关键往往是起跑,起跑领先了,就成功了一大半。但是假如家长对孩子的寿命预估较长,就相当于孩子的人生是参加一场马拉松长跑竞赛,起跑线是否领先就不重要了。马拉松竞赛的特点是谁笑在最后谁笑得最好。”
家长们开始迷糊了,对不对呢?我那么辛苦地陪孩子学习是不是根本没用呢?是不是在消耗孩子的潜力呢?是不是对孩子的未来不好呢?然后你家孩子零基础入学,第一天学三个字,轻松,第二天又学三个新字,还成,第三天再来三个新字,孩子懵了,你就傻了。
著名的散文家林清玄也写了一篇文章《不让孩子第一名》,文章说:“其实,现在这些世界精英都不是当年的尖子生,他们当年在班级的排名是第7名到第17名。原因是这些孩子人际关系更好,可以和第一名做朋友,也可以和最后一名做朋友,而且孩子压力小,生活更轻松,创意更好。”
家长们又开始想了,原来让孩子的成绩中等就可以了,这样孩子将来才会更优秀?然后现实一巴掌把你打醒,“什么!考试差一分进不了重点班!”
家长们,别傻了,你是童话大王郑渊洁吗?你是散文大家林清玄吗?你怎么知道他的育儿经验就能够适用于你的孩子。他的孩子不用在起跑线上挣扎,不用去抢第一名,因为他的起点本来就很高。
要知道,你,才是你孩子的起跑线!
你的智商和情商,决定了这个孩子的起点,这是基因的遗传,基本很难改变。
你的钱包和人脉,决定了这个孩子的弹跳高度,勤能补拙,更何况在智商相差无几的状态下,你的资源可以助力他飞翔。
你的意愿和认识,决定这个孩子什么时候发力,人生虽然是长跑,但有人早跑了,也许他会乏力,会累,但谁也不能保证你的后半程就可以爆发,也没人可以保证那些跟跑的孩子的信心在前半程已经被打击殆尽。
你的眼光和运气,会发掘这个孩子的天赋和特长,虽然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但是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
你的脾气和性格也会对孩子产生巨大影响,你太强势孩子会唯唯诺诺,你太焦虑孩子会有压力,你管太多孩子会叛逆……所以如果钱包不够鼓,人脉不够广,那就多爱他,多陪他,这是你可以做的。
另外,给家长们几个忠告:
第一个忠告:零基础是骗局,孩子至少得跟上大队伍,字要认,故事要讲,英语儿歌要学,20以内的加减法必须会,这是上公立学校的标准,否则孩子会跟不上的。
第二个忠告:考试是对普通人的恩赐,如果我们的孩子没有更好的平台和优秀的天赋,至少考试可以让他走得更远,过上更好的生活,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第三个忠告:教育,从来不是“孩子自己努力”就行的事情,它明里暗里比拼的都是父母的素质和能力。养不教父之过,如果孩子自己就行,那要父母干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