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懒老师
发布时间:2020-12-12 幼儿老师故事 幼儿老师教育笔记 小班老师教育笔记最近我发现我班的孩子变得都很勤快,是否是学了歌曲《勤快人和懒惰人》的缘故呢?答案我不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孩子们最近的确个个都像勤快人。就拿每天午餐擦桌紫一事来说吧!每天总有人候着,我一拿起抹布,陶馨马上就接过手,说:“老师,我来擦吧!”分碗时,也有幼儿在抢着干,每每临放学前穿杯子时,总有一大堆幼儿像最后冲刺一样飞奔而来,真可谓要眼疾手快,最先拿到老师手中的布条的就是厉害的,这一局他胜出,个别没抢到的孩子还不甘心,说:“今天你们两个穿杯子了,那明天就我和XXX穿杯子了。”看,活都抢着干。
个别幼儿没轮到或没抢到,还会不开心,还会变着法的想办法让你就范。就拿李建鑫来说吧,中午就餐前,我们忙着分饭菜,就组织全体幼儿看动画片或倾听故事录音,这时的鑫鑫就是一个超级捣蛋鬼,欺负同伴,挡在电视机前,阻碍同伴的视线,十分的惹人讨厌,也因此此起彼伏的汇报声绵延不绝,因此我把他叫到我身边,心想既然你不喜欢看电视那就帮我干活好了,让你没时间捣蛋。于是有时我让他擦桌、有时分碗、分调羹、分毛巾。嘿,别说他还干得很起劲,非常的高兴,而其余的孩子也能称心如意的看他们爱看的“猫和老鼠”了。见到效果这么好,我就常常这么做了。渐渐告状声减少了。他呢也十分乐意听候我的差遣和积极地干好我指派给他的活。
班内出了这么一个男孩子不稀奇,还有第二个女孩子“晞晞”晞晞吃好饭后总是不安分,总搞出很多事情,记得有一次我实在忙不过来,就让她帮我洗毛巾,哪知从这一次后,她就干上了瘾,每回午餐我收拾时,她就候在洗手池边把袖口拉得老高,脸盆一只,摆开了洗毛巾的架势,我也就投其所好让她洗吧,她还喜欢泡沫多多,每回洗毛巾脸上都露出着美滋滋的笑容。怪孩子两个不稀奇,还有一大群呢!都喜欢帮我干活,都抢着干。在他们的心中,能做老师做的事,那是多么的了不起,能和老师一起干活,那是多么地愉快。看到孩子们乐意为集体服务,那我就投其所好,满足他们动手的欲望,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让自己做一个“懒”老师吧,享福喽!于是最近的主题墙的创设上都留有孩子们动手的痕迹,让孩子做自己环境的主人,动手打扮我们中三班这个大家,有时我还能享受这些小小按摩师的多方位按摩呢,你们看,做个“懒”老师不错吧?(977139.coM 高分范文网)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试试做一个“懒”老师
孩子们每当遇到问题总是喜欢向老师告状“老师,他抢了我的玩具;老师,他打我这里了;……”,回头想想,孩子们上了大班后,能力水平有很大提高,但还是有不少不会独立解决问题、勇敢面对问题的小朋友。对于这一现象,我也有一些见解和大家分享一下。造成这一现象,与家庭教育有一定的关系。现在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家庭,不少家庭都存在着几个大人围绕一个孩子转的现象。在许多家庭中,由于孩子父母的工作较忙,孩子往往由爷爷、奶奶照顾。老人在育儿方面都会存在一些不利的因素:易溺爱、放纵、“言听计从”,特别是老人家生怕孩子碰伤了,难交待,怕孩子的父母会怪责,所以更限制和溺爱幼儿,使幼儿的依赖性比较强。这对幼儿独立解决问题能力有很大的影响。在幼儿园老师不妨试试做一个“懒”老师。这里的“懒”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懒”,应该是对教师目标的把握、时机的选择等方面的综合素质的要求。教师应该给予幼儿帮助,但并不是当幼儿一要求马上就给予。当幼儿跑来告状时,教师应当首先判断幼儿是不是真正需要帮助,是不是真的遇到了难题,不要让孩子产生依赖。教师可以先引导幼儿“你试试自己解决!”“你和他商量一下该怎样办!”不是太严重的事,老师都不要插手,让幼儿自己解决。无论解决后是怎样,事后教师都要给予孩子教育和指导。如:幼儿一起玩时许多时候都会发生纠纷,“老师,她抢了我的玩具。”这时如果老师马上帮孩子出头就会让她产生依赖。很多时候我会这样说:“那你们两个商量一下该怎样玩这个玩具吧。”把问题扔还给幼儿。如果他们解决不了,那两人停下来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然后再把他们叫到跟前了解事情的经过并进行教育。当你观察后发现,孩子确实是遇到了问题,也不必急着帮他解决,而应该指导他通过自己的能力来解决,老师的提示策略指导可以多一些,问题还是应当留给幼儿。通过教师的“懒”、鼓励和教育,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都会渐渐长进,告状也会少,还可以从中学会包容。
教育随笔:做一个“懒”老师
做一个“懒”老师
每当遇到问题总是喜欢向老师告状老师,他抢了我的玩具;老师,他打我这里了;,回头想想,孩子们确实长大了不少,能力水平也有所提高,但还是有不少不会独立解决问题、勇敢面对问题的小朋友。
对于这一现象,我也有一些见解和大家分享一下。
造成这一现象,与家庭教育有一定的关系。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不少家庭都存在着几个大人围绕一个孩子转的现象。在许多家庭中,由于孩子父母的工作关系,孩子往往由爷爷、奶奶照顾。老人由于受旧观念的束缚和影响,在育儿方面都会存在一些不利的因素:易溺爱、放纵、言听计从,特别是老人家生怕孩子碰伤了,难交待,怕孩子的父母会怪责,所以更限制和溺爱幼儿,使幼儿的依赖性比较强,性格比较内向、胆小。这对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影响。
不妨试试做一个懒老师。这里的懒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懒,应该是对教师目标的把握、时机的选择等方面的综合素质的要求。教师应该给予幼儿帮助,但并不是当幼儿一要求马上就给予。当幼儿跑来告状时,教师应当首先判断幼儿是不是真正需要帮助,是不是真的遇到了难题,不要让孩子产生依赖。教师可以先引导幼儿你试试自己解决!你和他商量一下该怎样办!不是太严重的事,老师都不要插手,让幼儿自己解决。无论解决后是怎样,事后教师都要给予孩子教育和指导。如:幼儿一起玩时许多时候都会发生纠纷,老师,她抢了我的玩具。这时如果老师马上帮孩子出头就会让她产生依赖。很多时候我会这样说:那你们两个商量一下该怎样玩这个玩具吧。把问题扔还给幼儿。如果他们解决不了那两个停下来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到收完玩具后再把他们叫到跟前了解事情的经过再教育一下。当你观察后发现,孩子确实是遇到了问题,也不必急着帮他解决,而应该指导他通过自己的能力来解决,老师的提示策略指导可以多一些,问题还是应当留给幼儿。
通过教师的懒、鼓励和教育,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都会渐渐长进,告状也会少,还可以从中学会包容。
中班教师笔记:做个懒老师
最近我发现我班的孩子变得都很勤快,是否是学了歌曲《勤快人和懒惰人》的缘故呢?答案我不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孩子们最近的确个个都像勤快人。就拿每天午餐擦桌紫一事来说吧!每天总有人候着,我一拿起抹布,陶馨马上就接过手,说:“老师,我来擦吧!”分碗时,也有幼儿在抢着干,每每临放学前穿杯子时,总有一大堆幼儿像最后冲刺一样飞奔而来,真可谓要眼疾手快,最先拿到老师手中的布条的就是厉害的,这一局他胜出,个别没抢到的孩子还不甘心,说:“今天你们两个穿杯子了,那明天就我和XXX穿杯子了。”看,活都抢着干。
个别幼儿没轮到或没抢到,还会不开心,还会变着法的想办法让你就范。就拿李建鑫来说吧,中午就餐前,我们忙着分饭菜,就组织全体幼儿看动画片或倾听故事录音,这时的鑫鑫就是一个超级捣蛋鬼,欺负同伴,挡在电视机前,阻碍同伴的视线,十分的惹人讨厌,也因此此起彼伏的汇报声绵延不绝,因此我把他叫到我身边,心想既然你不喜欢看电视那就帮我干活好了,让你没时间捣蛋。于是有时我让他擦桌、有时分碗、分调羹、分毛巾。嘿,别说他还干得很起劲,非常的高兴,而其余的孩子也能称心如意的看他们爱看的“猫和老鼠”了。见到效果这么好,我就常常这么做了。渐渐告状声减少了。他呢也十分乐意听候我的差遣和积极地干好我指派给他的活。
班内出了这么一个男孩子不稀奇,还有第二个女孩子“晞晞”晞晞吃好饭后总是不安分,总搞出很多事情,记得有一次我实在忙不过来,就让她帮我洗毛巾,哪知从这一次后,她就干上了瘾,每回午餐我收拾时,她就候在洗手池边把袖口拉得老高,脸盆一只,摆开了洗毛巾的架势,我也就投其所好让她洗吧,她还喜欢泡沫多多,每回洗毛巾脸上都露出着美滋滋的笑容。怪孩子两个不稀奇,还有一大群呢!都喜欢帮我干活,都抢着干。在他们的心中,能做老师做的事,那是多么的了不起,能和老师一起干活,那是多么地愉快。看到孩子们乐意为集体服务,那我就投其所好,满足他们动手的欲望,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让自己做一个“懒”老师吧,享福喽!于是最近的主题墙的创设上都留有孩子们动手的痕迹,让孩子做自己环境的主人,动手打扮我们中三班这个大家,有时我还能享受这些小小按摩师的多方位按摩呢,你们看,做个“懒”老师不错吧?
我庆幸,我做了一回懒老师
我们在教室里布置了一棵可以变化的树,在给大树装饰树叶的时候,我有意识的让孩子们来尝试一下用对称的方法来剪,孩子们特别的感兴趣,就开始自己折纸,自己画着剪,可不一会儿就发现问题了。
顾雨昕剪好后,成了两片分开的半边叶子。这是怎么回事呀?看到旁边的小朋友已经获得了成功,她着急的寻求我的帮助:“孟老师,你帮我画一下吧!”我没有急于告诉她正确的方法,而是让她再仔细看看老师提供的画好的材料,再看看别的小朋友是怎么画的。我看到顾雨昕认真地观察着旁边的小朋友怎么做。过了一会,于是她又拿起了一张纸,折好后准备画。刚下笔,李一凡看见了,急着说:“从这边,从这边,要不你一剪,就断了,我给你画。”顾雨昕紧抓住笔,说:“我自己画,我要自己画。”于是她又从另外一头开始画,画好后想了一会儿,一剪,果然没有断。她拿起了第三张纸,这回对折后,看了看纸的两边,然后才下笔,剪好后也没有断。
我一直注视着这一幕,我轻轻的蹲下来问:“刚才怎么会剪断呢?”她说:“得从折的中间开始画,不能从打开的地方画。”我说:“你真聪明,一会咱们把这个方法告诉其他的小朋友。”听到了老师的表扬,她骄傲的笑了。看到顾雨昕快乐的样子,我感到欣慰,孩子是多么渴望成功啊!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仅获得了一些有意的知识,还发展了能力,体验了成功感,这种获得是幼儿宝贵的精神财富,多次这样的经历,一定会使孩子成为一个勤于思考和自信的人。
我很庆幸,自己做了一回懒老师,没有剥夺发展的机会。因为孩子只有自己亲身尝试实践获得的能力才会真实而牢固。对孩子我们要放开手脚,给他们充分的尝试机会和条件,对于我们教育者则要学着适时的等待。
相信孩子,理解孩子,等待孩子,是个不容易的过程。但这种相信,等待所带给孩子的,确实是终身可享有的财富。从小培养孩子有一种认真钻研的态度,有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想这才是我们培养的目的。
做个笨老师
在一次剪纸活动中,我启发幼儿怎样利用剪刀剪出二方连续的小熊,这个二方连续上一节课小朋友都会了,就是这个小熊挺复杂的。有几个动手能力差的孩子们折了有折,剪了又剪,但始终未能成功,这几个小朋友就跑到我的跟前“老师我不会,你帮我剪吧!”这时候我灵机一动想如果我说不会他们什么反映呢?我故意挠了挠头,假装不好意思的说“你们看老师都剪了好几回了,也没剪好,不如你们帮我剪吧”“老师我们不会怎么能帮你剪呢?”“这样吧我们比个赛,看看谁先剪出来,我们就先发给谁奖品好不好啊?”我这么一说孩子的兴致可高了,都高兴的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细心的剪了起来。不一会,就听见有孩子说“老师,我剪出来了,”接着又有几个小朋友喊了起来,我走过去一看,呀!还真不错,我立即表扬了他们,并表示虚心的向他们学习时,他们都哈哈大笑了起来,这时只听见一个声音说“阎老师,你怎么那么笨呀?你真笨!”啊,我大吃一惊!原来是我们班最调皮的智沼,我笑了笑接着说“哈哈,你怎么把实话说出来了呢?”哈哈哈哈,大家笑的更开心了,这样和孩子们开玩笑是不是有失老师身份呢?不过这倒没什么,孩子们的可爱随即有让我开心起来,“是啊小朋友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肯动脑筋,认真的去学,认真的去做,肯定样样都比老师做的好,是吗?”“是”孩子们高兴的欢呼……从这以后,我发现有时做个笨老师挺好的,它不但能激励孩子动脑筋思考和动手操作,而且对培养孩子的耐心也大有好处。看来,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不仅要有丰富、广博的知识,还要时时关心孩子们感兴趣的东西,并及时地学习、吸收,这样才能真正受到孩子们的尊敬与欢迎。
“懒老师”出“勤孩子”
小班的孩子们对老师的依赖性强,诸如系鞋带、扣钮扣等小事,也要老师帮助才能完成。尤其每天午睡醒来后,总有一大群孩子围在身边,让我帮助他们做这些事晴。说实话,有的时候真的感觉有点烦,但当我看到孩子们那一张张充满恳求的小脸,听到孩子们稚气十足的话语:“老师,我脱不下来”,“老师,我的鞋带系不上了”,“老师,帮我……”我还真不忍心不去帮忙。但是往深处一想,孩子生活自理的能力本来就很差,如果一味这样迁就照顾下去,孩子的自理能力、动手能力怎么能提高呢?一天,午睡起来后,能力强的孩子们仍像往常自己穿鞋、入厕、洗手、喝水,但有几个孩子始终坐在床上不穿鞋,张妈妈沉不住气,又要过去帮他们穿,我制止了。过了一会儿,孩子们准备吃点心了,几个平时一直要我穿鞋子的孩子,竟然也穿“好”了。虽然,有的穿反了,但毕竟是他们自己穿的。还有几个孩子前段时间在幼儿园已经做得很好了,因为生病在家长时间不来幼儿园,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包办承做了所有的事情,来园后退后到自己不会吃饭,我们细心引导,及时鼓励,两三天后又做得很好了。我猛然发现,这些事情他们不是不会做,而是不想做。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绝大多数孩子都能自己做了,但仍有少数几个孩子拿着衣服、鞋子坐在椅子上一言不发。我知道这些孩子肯定是不会做。于是,我告诉他们回家后让妈妈教他们,自己也多练习练习,争取早日自己穿衣服,系鞋带,孩子们满怀信心地点了点头。我也和家长交谈,让家长认识到自己的教育误区。对于如何提高孩子们的自理能力长时间困扰着我,经过这些小事,我也有了一些新的见解。有的时候,我想做一个“懒老师”逼孩子们自己动手,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教育方式。
老师是条大懒虫
一次游戏活动结束后,我照例催促孩子:“快点,把玩具整理好!”不一会儿我发现家豪跟雨晴没有整理玩具而是躲在一旁嘻嘻哈哈的嘀咕着什么。
我假装生气的走过去:“你们不整理玩具在说什么悄悄话呢!”面对我突如其来的问话,胆小的雨晴如实的交代了:“家豪让我跟他一起说老师是条大懒虫!”“大懒虫?”我看向家豪,这个调皮鬼全然不理会我的生气,小嘴巴撅得高高的,理直气壮的说:“赵老师,你平时说我们不整理玩具是条小懒虫,而你平时也不整理玩具,难道赵老师不是条大懒虫吗?”我瞬间恍然大悟,对呀,平时我把整理玩具看成是孩子的事情,自己却站在一边看着,为什么不跟孩子们一起动动手呢?我没有责怪家豪,蹲下来笑着对他说:“对,家豪说得对,老师一定改,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收拾玩具吧!”孩子们都笑了。
是呀,平时我总是三申五令的让孩子做这做那,殊不知最好的教育方法就是以自身的行为去引领带动他们!
做个智慧型的老师
今天看来一篇文章,名为《拥有教育智慧》,文中的许多观点,引起了我的思考。文中谈到:技能型老师的优势正在渐渐消失,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我国幼儿教育观念上的转变,也反映了幼儿教育在价值取向上的重大转移。是的,想想自己这些年来,只觉得好好教育幼儿,认真对待工作,确保完成教学任务就万事大吉啦,却忽略了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家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已经有了新的观念,新的教育理念,而我们却还固守在旧的教育观念中,没有审时度势,及时转变自己的观念,提高自己的素质。随着家长的受教育程度提高,他们对幼儿教育也有自己的看法,他们已不再要求孩子能学到什么,而更在意孩子的全面发展。他们对老师的要求也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阶层,它要求教育者不仅要有全面的教育技能,还要实现向“智慧型教师”的转变。而我们离这个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我们在努力工作的同时,也不应该忘记同时提高自身的素质,它所带来的将是儿童的全面发展和幼儿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