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对孩子期望过高
发布时间:2020-12-10 教育孩子笔记 幼儿园课程对教师评语 中班孩子教育笔记心理学研究表明,对学生的期望过高或过低都是有害的:期望过高,学生老是达不到,自然有损其信心的树立与巩固;期望过低,学生不费吹灰之力即能达到,自然谈不到树立信心。只有期望适中,才有助于自信心的树立与巩固。所以,在工作中我也十分注意了这一点。
幼儿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在他们的生活中充满着惊喜,充满着乐趣,充满着意外......他们的学习需求更多地来源于这些惊喜、乐趣和意外。细细留意,我们会在幼儿的一言一行中发现他们关注的焦点。当我和幼儿在户外散步时,他们会数着彩砖跳格子,往往数着数着就乱了套,最后哈哈笑成团,从一再数;他们会歪歪扭扭、乐此不疲的走在彩色的轮胎上转圈;也许对于成人来说这是无聊的事,可是看着幼儿的笑脸,就明白他们乐此不疲的原因了。
小娜是我班上一个秀气的小女孩。平时,她不太愿意主动与人交往,话也不多。学习活动中从来都不愿意举手发言,请到她时,也不愿意开口说话。有时情绪很不稳定,奶奶送她来园时经常哭闹。似乎是一个很难接近的孩子。可是,她却又是个聪明又懂事的孩子。她所缺少的是自信和大胆的品质,需要的是更多的关注和机会。
首先,我在与她家长的交流中得知,小娜从小有奶奶带大,奶奶为了孩子的安全,什么事情都不让孩子去做,孩子整天在奶奶的呵护下成长。加上父母工作比较忙,很少有时间在家照顾幼儿,使她从小性格就比较内向。面对什么困难都要让别人去帮忙。
于是,我经常和她说说话,问问她家里的一些小事。并利用上课时多找机会让她表现自己。今天,刚坐下,她就乐呵呵地告诉我:“昨天爸爸和我玩球了,他的技术还不如我呢,我都会转身拍球了?”
今天,小娜穿了条漂亮的新裙子。小娜今天可真漂亮!”早上,我注意到她衣着的变化。“这是我妈妈给我新买的。”她高兴地告诉我。“是不是有点大呀?”“对呀,妈妈说这样明年还能穿的。”她脸上带着开心的笑容。
活动中,我一直观察着她,发现今天她的情绪很高涨。我尝试请她回答问题,她一点儿也没有不开心的表情,大大方方地回答了。
爱如春风,爱似阳光,使万物滋润,使万物茁壮。有了浓浓的爱,我们的孩子才能扬起自信的风帆,才能体验成功的喜悦,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延伸读
孩子的愿望
语言课上,李老师启发孩子们续编故事,让孩子们说一下自己的愿望。
一向大方开朗的明明首先抢着说:“我长大后要当一名医生,给人看病,这样我的奶奶就不会病死了”。
文雨小朋友说:“我长大后要当经理,争很多钱,我家就可以买到一套大房子,爸爸、妈妈就不会因为买房子吵架了”。
这时,兰兰小朋友站起身来说:“我想变成一只狗”。
兰兰的声音刚落,全班小朋友哄堂大笑起来,老师更是诧异。
李老师并没有嘲笑和训斥兰兰,反而用亲切的目光注视着兰兰说:“兰兰你为什么要变成一只狗”。
兰兰说“”爸爸在外地工作,家里就我和妈妈,晚上,妈妈和我都怕黑、怕有坏人。
可妈妈说小狗不怕。
所以我想变成一只狗,守在家门口,这样妈妈就不会害怕了。
听了兰兰的解释,李老师再也控制不住自己,蹲下身来抱起兰兰,给了她一个甜甜的吻。
这时,班里响起一阵掌声。
多么可贵的童心啊!谁能说我们的孩子什么都不懂,什么都要我们成人来主导。
幼儿做为独立的个体,有自我观念、自尊心,有自己的兴趣,需要和追求。
教师教育方式直接决定幼儿采取的学习态度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教师的师德素质和人格修养更能对幼儿的一生产生重大影响。
老师们,请蹲下身来倾听一下孩子的心声吧!
面对孩子,要求不能太高
我所带班里的赵小朋友,是个班里比较小的一个孩子。记得刚来幼儿园的第一天,他对教室里的东西具有浓厚的兴趣,不时地这走走,那看看,一刻也停不下来,更不要说安静地做在椅子上乖乖上课了。
现在开学两个月的时间,终于可以坐下来,学会听指令了,进步不少呢。可是就是一样,做操的时候总是躲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到处乱看,跟不上队伍,每次走圆的时候都是在他那里断下来。几位老师不知为这做了多少思想工作,但仍不见效果。后来,我们也便达成了默契,不再强求,怕引起他另外的不良反应。但是没想到,这个星期早操比赛,为了不影响班里的总体成绩,在比赛开始前,我告诉他:“今天要好好做操,小眼睛要看着你前面的小朋友,一直跟着他走,你看上面这么多老实在看着你呢,如果你表现好的话,下午放学我奖你一个光荣的小粘贴。”他狠狠地点点头。我对他的回答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比赛开始了,我惊喜地发现在不知不觉中他迈着大步高高甩着小胳膊努力地跟在前面小朋友的后面。我用目光跟他交流着,告诉他你真棒,他好像也读懂了我的眼神,更加卖力。早操结束后,我和小朋友高高兴兴走回教室,他立马跑到我的前面问我:“老师,我今天的表现棒吗?”我抑制不住地上去拥抱了他,表扬他今天的进步,眼里流露出的是无比的快乐与喜悦。从那天以后,他每天做操都是有模有样地,我们的圆圈再也没有断开过。
这件事再次使我明白,教育需要“顺其自然”,这样可以使教育变得容易,而且又符合自然规律。年龄和阅历往往是束缚想象力的绳索,而浪漫的童心才是充溢着想象力的。因此,为了保护我们的孩子,请不要过多的要求他们,更不要对其强求。保持童心,让人生展示生命最丰富的活力!
教育随笔:如何对待孩子的过失
幼儿的3-6岁这个年龄段好奇心太强,对周围一切的事和物都充满了兴趣,孩子们不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问问为什么,弄它个水落石出。但是,由于幼儿生理和心理发育不完善,控制能力差,常常会做“错事”!对此,我们做家长的和做老师的都不应用粗暴的方式对待,而应该用自己的爱心来理解孩子的这种行为,帮孩子找出原因,同时进行正确的引导,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和求知兴趣。
一、就实际情况来合理的满足孩子的需求,不可以用粗暴的行为对待
幼儿好奇心强,并且自控性弱,还好动,年龄稍大时就有了求知欲望及知识兴趣,他们不再满足于认识事物的表面现象,而要刨根问底探个究竟。我们就利用他的这种现象,来个正面的教育,不可以利用一些“破坏”行为。孩子对外界事物产生好奇和兴趣时,我们应该加以保护,并鼓励他们勇于尝试,努力为他们创造良好条件。
二、要平等、坦然面对孩子,不可以斥责羞辱孩子
孩子生性好奇,喜欢模仿。现在的社会以及各种影视等传播媒介和周围环境生活中的喜庆婚礼的举办、暧昧接触的拥抱、以及爱恋中的接吻等表演情节也成了孩子模仿的对象。
三、要宽容、理解孩子,不可以盲目批评孩子。
幼儿最具探索精神。无论游戏活动时,还是离园站队时,不管老师怎么嘱咐,总会有少数幼儿趁老师不注意的时候偷偷摸摸做小动作。在这个时候阻止和限制它们是不可以的。但是,如果让他们尽情发挥又很容易发生意外。所以,让孩子既玩得开心,又自愿遵守秩序,才是最好的结果。
为此我认为凡遇到类似情况,千万不可盲目从事。如果处理不当,一方面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另一方面也在无形之中疏远了老师与幼儿之间的距离,因此就要求我们必须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采取对孩子的正面教育易于接受的方法加以教育,以便从中受到更好的效果。
尊重孩子的愿望
今天上午的手工课——制作迎春花,孩子们在我的指导下,将绿色的皱纹纸搓成枝条,黄色的皱纹纸剪成花瓣,再将花瓣粘在枝条上,不一会儿,一枝枝的迎春花开满了活动室,孩子们活动在“花园”里情绪非常高涨。
颖颖小朋友突然站起来说:“老师,我还愿意做‘花门帘’”,接着逸之,子璇小朋友说:“我也愿意做‘花门帘’,做花门帘可用五颜六色的皱纹纸,做出来非常漂亮”。其他的孩子也都跟着说做“花帘”,我觉得这正是锻炼孩子动手操作能力的机会,便立刻同意了,急忙拿来五颜六色的皱纹纸发给了每个孩子,他们活动地积极性更大了。但该吃午饭了,他们还舍不得停下,我想此时凭着老师的权威命令孩子停止活动,即使他们会照办,心里也一定是一万个不情愿,而且必定会影响他们进餐时的情绪。于是我就和孩子们商量:如果继续做下去饭会凉,还要影响厨房阿姨的工作,如果马上停止大家又实在没有做完,怎么办。这时,壮壮说:“我们先吃饭,吃完饭再接着做。”刘宇立刻针锋相对:“不行,我们刚做了一半怎么办?”梓涵说:“能不能让我们做完在吃饭?”小朋友们都赞成梓涵的意见,我也觉得这一方案比较尊重孩子的愿望,又不至于耽误太长的时间,一个小矛盾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
由此可见,尊重孩子的愿望能产生积极的效果,尊重不仅仅是和颜悦色、不打不骂、不讽刺挖苦,而且包括对孩子的构想和意见的尊重,对他们正在进行的活动的尊重,对他们的活动成果的尊重,对他们的需要和愿望的尊重。
巧妙应对孩子的第一反抗期
案例描述:
小王是我们小小班的孩子,他特别聪明,由于他父母都是做老师的,因此在教养方面都很好。平时对人很有礼貌,上课也很爱动脑筋,平时的活动都是非常积极,但最近发现他好象变了,做什么事都喜欢跟老师对着干,比如:睡好觉大家都出来了,而他偏偏还要呆在午睡室;看书的时间到了他偏偏还要说“我还没看完,”而且基本上天天这样。观察班上的其他孩子也或多或少有些不听话的例子,但像小王这样的表现确实很特别,他的父母也觉得孩子现在有点不听话了。
案例分析:
分析小王的行为是属于儿童的第一反抗期。每一位孩子在2—-3岁都会经历这样的时期,只是有的幼儿表现的明显,有的幼儿表现的不是很明显。“第一反抗期”是大多数孩子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必经阶段,在此阶段孩子出现一些逆反的表现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它是孩子自我发展的需要,孩子的否定行为表明孩子开始产生自主意识,试图了解周围的环境,建立自己的好恶观念,表达个人的需求。在现实生活中,经常表现出和大人相反的做法,当大人说这样可以的,他偏偏认为这样不可以。这正是他们希望通过自己对大人观点和指令的否定,来强调自己的存在,也是寻求大人对他们尊重的一条途径。他们也希望通过让他自己来做某些事情,向大人展示自己已具备的能力,因为他觉得自己的能力已经很强了。因此,有人认为,将心理“反抗期”说成“自立期”或“自强期”,也许更为恰当。当孩子出现反抗期时,我们的处理方式非常重要,如果处理不好,也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利的影响。
采取的措施:
1、要学会尊重孩子。
每一位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在人格上都是独立的。我们要学会尊重孩子,他们也有自己的观点,哪怕他们的观点是不成熟的。我们要放弃那种不分青红皂白的强硬态度。应该看到,孩子的“反抗”行为正是促进他们能力发展的心理动力。成人应及时抓住这一时机对孩子的某些行为给予适当的鼓励,以促进孩子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动作技巧、能力的发展
2、对孩子的反抗行为不能放任不管,也不可控制过严。
我们应充分理解孩子的心情,适当加以控制。同时也要给予孩子在一定范围内表达自己的机会,以使孩子的独立性得到发展,比如:有时孩子们在看书时,时间到了,有的幼儿说“我还没看好,”硬要再看一会儿。此时老师也可以给他再多看一会儿。看的时间长了有的幼儿也会模仿,所以我们可以适当应用方式方法,给他限定一下时间,比如:当老师数到十时就收起好吗?这样给孩子一个下的台阶,孩子也比较容易接受。当孩子硬要自己穿衣服时,我们可以在旁帮助他们一起穿而不要过多的限制。在没有什么大碍的情况下,我们还是让孩子去做吧。
3、该说“不“时就说“不”。
对于有的有危险的事情,孩子一定要做,那一定要坚决说“不”比如:模仿成年人摆弄电器开关,玩弄打火机、开煤气灶等等。这些都是不允许的。在儿童反抗期,要和孩子打成一片,引导和教育孩子认识他们尚不熟悉的世界,要学会表扬和善意批评儿童,使儿童的心身得以正常发育。
4、使用自然后果处罚法。
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运用孩子行为后果本身,自然而然地惩罚他的行为。比如:有的孩子不肯自己吃饭,那我们就可以应用自然后果惩罚法,他不吃过会儿肯定会肚子饿,当他饿了时你再不喂他,他肯定也会自己吃了。
5、家园联系,共同难关
孩子的三分之二时间是在家里度过的,所以家长的态度也很重要,家长也需要理解孩子的这种现象,正确的去面对,不能听之任之,更不能蛮横的处理,这样只会更伤了孩子。幸好小王的父母也是老师,他们也非常关心孩子,会观察孩子的言行,我们也适时地与他们沟通,让他们能理解孩子的第一反抗期。做到家园共同配合教育孩子。
面对孩子的反抗期有时或许我们真得觉得很头疼,也很无奈,但我们必须要正确的面对,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反抗期。如果对孩子过多的干涉,可能使孩子变得唯命是从,成为一个没有主见、唯唯诺诺的人。反之,如果明明知道孩子的做法是错的,还是一味的迁就,这又无疑就是在纵容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因此我们需要把握好管教的“度”,运用一定的智能和技巧,化解孩子的“反抗”,使孩子胜利度过人生中的第一次反抗期。
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我们发现小王的行为有了明显的好转,活动也积极了许多,脾气也没以前那么倔了,当有时在集体面前无法与他沟通时,我们就利用个别交流的时间与他沟通,往往当一件事情过了之后,再去谈论此事时孩子会比较容易接受或认同你的观点。平时我们也比较关注小王的行为,多鼓励孩子的长处,比如他的讲述能力很强,我们就让他在集体面前讲故事,他也会非常高兴。相信通过老师、家长的共同努力孩子会顺利度过反抗期的。
孩子对不起
今天上午第二节活动课上,我背对着孩子们,在电脑前打了点资料。
不一会老师喊到了一个小朋友的名字,我听着他的回答,忍不住停下手中的打字,回过头去望一下可爱的朝阳,可就在我转身的一刹那,我愣住了,只见他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因为他的小椅子远离了他的位置,让人生气的是,坐在一旁的另一个小朋友正站在他的小椅子后面,双手伏在椅子背上,正想往前推,当时的情景,一看就明白是怎么回事,顿时我气不打一处来:“你怎么这样,我们的安全教育你怎么学的?你这叫什么?”还没等我说完,前面的孩子‘唰’的回过头说:“恶作剧”。
“对啊,这多危险啊!”他好像还没反应过来呢,一句话也没说,两只眼睛看着我,眼圈红红的,一脸很委屈的样子。
就在我要发火的时候,其他小朋友说,这不是恶作剧,椅子是他自己弄跑后面的。
我顿时发觉我犯了一个极大地错误,我冤枉了他。
但是我始终没说出对不起。
现在想起来也后悔死了,但愿对他以后的成长没有影响。
满足孩子的探索欲望
孩子的世界是美妙的;孩子的世界是多彩的;孩子的世界更是充满神秘的,他们对什么事情都是那么的好奇:小鸟为什么会飞呀?树叶为什么会落下来呀?鱼儿为什么会生活在水里呀?等等孩子对生活充满着好奇和探索的欲望,当孩子探索世界的欲望端倪初露时,我们要注意保护和满足他们。
一次吃好午饭,我带着孩子到草地上散步。
我手牵着第一个小朋友,正在和他讲竹子长竹笋的事。
可是我回头一看,队伍的最后几个小男孩围在一起趴在了草地上,是什么吸引他们呢?“老师,快来看呀,这里有个大洞。
”我听了忙走过去,原来真的有个大洞。
“这究竟是什么洞呢?”我自言自语地问到。
“是小虫子洞吧,草地上虫子多。
”顾超说道。
“不对,应该是青蛙洞吧。
”赵鑫皱了皱眉头说。
“我想是小刺猬的洞。
”杜铭认真地说。
我看孩子们没有头绪于是建议到:“我们应该仔细看一看,掏一掏,再说。
”“好”孩子们纷纷趴下来看,有的去摸一摸,还有的男孩子把手伸进去。
“我来试试,我的手长”薛志烨说,孩子们都试着用手来掏。
最后的出结论:这个洞很深,用手不行,应该去找长的棍子。
于是,陈虎找来了一根小树枝,他试了试,还是不行,这根树枝还是短。
这时大家都纷纷去找长的棍子。
“老师你看,我捡到一根很长的树枝。
”王广拿着一跟约一米半长的树枝气喘吁吁地说。
大家都紧盯着王广去掏洞,希望这根树枝能给大家带来好消息。
“捣不动了,到底了。
”王广告诉大家。
到底是什么洞呢?这么长?孩子们都很奇怪地思考着。
“老师,我估计是蛇洞。
”蒋明静说道。
孩子们还是在热烈地讨论着,各自都有各自的想法。
最后我建议大家可以通过问家长、看书、上网查等方法来解决问题。
孩子,希望你开心成长
带小班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这么多孩子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伟伟,一双大大的眼睛总是那么的有神,见人总是微微一笑,头一点,嘴巴里还会发出:嗯嗯的声音。幼儿园的好多老师都认识他,也喜欢他。
记得第一天来上学他哭哭啼啼的,现在每天自己开开心心得上学,有礼貌的朝老师点一下头,也就是和老师打招呼了,孩子的体检报告中写着语言障碍,没过多久班上的孩子也发现他不会说话了。可是伟伟的世界很单纯,就算是别人欺负他,他也不会有任何的表情,看到这样的孩子,最为他的启蒙教师的我,只有从平时的生活和点滴中去关心他,爱护他,让他幼小的心灵不受任何伤害,别看是小班的孩子,他们已经会交流了,说:“伟伟不会说话,是哑巴!”当我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时,我心想可不能让孩子们有这样的想法,于是我赶紧当着孩子们的面说,“伟伟课不是哑巴,只是他说话慢,慢慢就学会了。”小班的孩子听了老师的话,觉得老师说得很对,也就不再这样说了。可是嘴巴上是不这样说了,在活动的时候,我仔细观察孩子们的活动,可是还是有很多孩子不愿意与他玩,还有一个坐在他旁边的浩浩还出手打他,我及时的制止了浩浩,并把他拉倒旁边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对的,及时的教育浩浩。针对这样的情况,我想想一定要做些什么,不然这样对伟伟的成长不好,孩子们在平时的生活中会欺负伟伟。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多多小朋友抱着伟伟,说“我们是好朋友!”就在这时我适时地表扬了多多,多多是我们班聪明的孩子,经过这一表扬,孩子们更加淡化了对伟伟的另一种眼光的看法,经过这两次的教师适时的处理和教育,孩子们渐渐愿意与伟伟玩了,好多孩子也不像以前一样散步不牵他的手了,不去悄悄地欺负他了,都愿意与伟伟做好朋友,抱一抱了,孩子的世界是单纯的,就看怎么去引导,怎么去教育。
伟伟奶奶说:“老师,伟伟,每天一早就要来幼儿园了,每天回家也很开心,谢谢老师了,你们辛苦了。”听到家长说这样的话,我心里觉得很安慰,因为做我们幼儿园教师的,只有处处留心,多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才能真正做到是一位有“心”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