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陪孩子耽误了你的时间,然而你却耽误了孩子一生

发布时间:2020-12-08 教育孩子笔记 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 幼儿园孩子的游戏

父母常常忙碌于工作,因此陪伴孩子的时间有限。但是,无论怎么忙碌,孩子的成长都不能重来一次,父母一定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把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满满地表达出来。

家长是什么?一种称呼?一种天生的权力?是的,但......家长更是一种职业!

你以为在陪孩子,孩子却发现手机抢了他们的爸爸妈妈!

别以为你一边看手机,一边坐在孩子边上就是陪孩子了。

也不要以为你开着电脑玩着,嘴上督促一下孩子,就是管孩子。

陪孩子耽误了你的时间,你却耽误了孩子一生。

美国心理学家发现:一个人能够取得成就,20%取决于后天努力,80%取决于父亲教导。

作为孩子生命中“重要的人”,同样一句肯定的话,如果由爸爸说出来,对孩子的影响力会是妈妈的50倍。

妈妈对孩子的影响是孩子能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人;而爸爸则是塑造孩子对人生的看法;关系到人格的形成。

家庭教育中,父亲和母亲谁更重要?

答案是都很重要。

一个人和母亲的关系是否和谐,会影响孩子未来的婚姻是否幸福;和父亲的关系是否和谐,会影响孩子未来的事业是否有成就。

每天给孩子15分钟,你都做不到?

和孩子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需要每天一点一滴的积累,不是一蹴而就的。高品质关系的建立,需要每天专注的陪伴孩子15分钟。所谓高品质的陪伴,就是在 陪伴孩子的时候,父亲或母亲是全心全意的和孩子一起互动,心无旁骛没有跑神,没有想着工作,没有想着压力;固然这些都存在。

陪伴:寻找一起做的事

可以是和孩子一起读书讲故事;

可以是和孩子一起游戏或打球;

可以是一起听段音乐唱唱歌;

可以是和孩子一起坐在沙滩上听海浪的声音,讲解大自然的知识。

可以是和孩子一起爬山、一起坐在地上研究自然,观察小动物、小花儿、小草树木。

陪伴:倾听+身体接触

接触可以是不加评判、没有指责、没有轻视、没有打击、没有打断。只是很单纯、很欣赏、很专注、很幸福的,静静聆地听孩子诉说。在聆听的过程中,父母可 以有的是:嗯、哦、哇、是哦、然后呢?还有呢?接下来呢?等回应。在陪伴的过程中,尽可能多一些身体上的接触:拍拍孩子的肩膀,摸摸孩子的头,把孩子的小 手放在自己的手里,拥抱孩子等等。还有,很欣赏的眼神也很重要。方法还有很多,而最关键的就是:在那个片刻为人父母的你是否是——全身心的同在。

无论你是否相信,家长是最需要训练却最缺乏训练yJs21.COm

家长这种“职业”的特点是:最需要训练却最缺乏训练!也许你事业有成,但事业的成功弥补不了家庭教育的失败。无论儿女,孩子不是母亲一个人的,孩子的成长教育,你只有一次机会,千万不要错过!

手机可以50年如一日陪你,和孩子和亲昵时光却会一去不复返

送给父母的话:请把手机放一边,如果我们现在35岁,如果我们一直到80岁,我们还有45年的时间可以和手机在一起;只要我们拿起它,它随时在我们身边;听我们召唤.....

如果我们的孩子长大了,如果他们长到13岁、16岁、18岁,你就会发现:他们就会渐渐地越来越需要自己的空间;他们不再“纠缠你”;不再会“无理取 闹”地让你陪他;不再会像小时候一样扎到你怀里撒娇;不再会拉你在床头,不再会像儿时一样央求你讲个故事陪他入眠;你会发现:在孩子身上,很多和你最亲昵 的时光,一旦错过了,就再也不回来......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这些事,你误解孩子了吗?


宝宝在成长过程中,有很多特殊的时期。在这些时期里,宝宝可能表现得令人费解,甚至会给大人找很多的麻烦。但实际上,这些时期可能是宝宝性格成长,智力发育的毕竟阶段哦~

追求完美不是笨

育儿小故事:

妈妈叫卓卓把他的小桶拎过来,卓卓走向小桶准备拎,这时姥姥拿起小桶,递给卓卓,乔乔不高兴地说:"不是这样的。"然后。他把小桶放回原来的地方,再拎起来。姥姥笑到:"这孩子可真笨。

专家分析:

卓卓不是笨,而是每个孩子都会经历的"完美敏感期",即做事情讲究完整性。在他们的设想中,事情应该是这样办,一旦他们设想好的东西被打断,便不愿接受。这是他们从初步建立计划做事的意识,到掌握较强的思维能力的一个过渡。这时家长在给予必要的指导时,不妨对孩子的这种行为宽容一些。这也有利于培养孩子做事有始有终的好习惯。

实施破坏不是错

育儿小故事:

航航常常损坏家里的物品,撕毁过爸爸的稿纸,拆散过妈妈的化妆盒,自己的玩具也往往被拆得七零八落。爸爸妈妈非常生气,经常大声责骂航航,甚至对航航动手,试图阻止他这样的行为。

专家分析:

其实,孩子在玩弄物品的时候,实际上也是一种学习。孩子的智力发育,需要不断地信息刺激,他们四处探寻各种事物来满足他们的这一需求。从成人的角度看,他是毁坏了一件物品,而实际上孩子从中调动了自己的手、眼、耳等感官,得到了自己需要的信息。所以,父母不可轻易阻止孩子的探索过程。对的确不能让孩子尝试的事情,也要尽量向孩子说明道理,并找出替代的事情给孩子做。如果父母经常粗暴地阻止孩子做事,孩子就会渐渐地失去好奇心,失去了探索的动力。

重复不仅是为记忆

育儿小故事:

琪琪妈觉得很奇怪:给琪琪讲的《拇指姑娘》故事,孩子听了多少次也没听烦,每晚,艺可总是缠着妈妈讲《拇指姑娘》的故事,从不间断。妈妈表示:妈妈知道你记住了,不用读了。但琪琪还是不罢休。

专家分析:

重复是孩子学习的一个特点。孩子的智力发展,不是知识在头脑中的堆积,记住知识本身,而是通过刺激、记忆来促进脑部的发育。孩子的智力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重复作为力量,当重复到达了一定程度时,新的状态就会爆发出来。另外,孩子在听熟悉的事物时,对事物的预见会给他们带来信心与安全感。

依恋与自理并不矛盾

育儿小故事:

婉婉爸妈十分重视培养她的自理能力,从不让婉婉粘着自己。在婉婉很小的时候,就让她自己吃饭、穿衣,甚至为了培养女儿的独立性,把她送到全托的幼儿园锻炼。

专家分析:

粘父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必经的阶段,他们从对父母的依恋中感受亲情,认识世界。经过了这一阶段,孩子才能逐渐建立起健全人格。从心理发育上说,孩子很需要被重视,这与他们的自理能力并不矛盾。

家盒子提醒

爸爸妈妈千万不要用成人的标准来衡量孩子,而要深入孩子的内心,尊重他们的想法。在阻止孩子的行为之前,先仔细考虑孩子这样做的原因。在对孩子提出要求的时候,先想一想这样的要求是否符合孩子的年龄特征。孩子像是一本书的作者,父母越有兴趣去读懂他,他就越有动力将这本书写得更加精彩。

教育孩子的误区你犯了吗


教育孩子的误区你犯了吗?(3周岁)

涵妈以后决定多写写涵妈教育孩子的误区,也就是自认是教育孩子的错误方法,以时刻提醒自己,改正错误的方法,用正确的教育方法让孩子快乐成长!

前晚涵宝如往常一样,睡觉前画画,这些日子以来画的都是大同小异的‘美洋洋’,教她别的,她就不画了。也罢,顺其自然吧。涵宝画完画,涵妈让涵宝写数字。也许有段时间没练习了,之前从1写到5的涵宝,竟然只会写1、2了,3都忘了怎么写了。涵妈手把手的教了二遍,让涵宝写给涵妈看,涵宝乱写了一个,涵妈生气地说,现在3也不会写了是吧?你太让妈妈失望了...

涵妈当时的样子又急又气的,把涵宝吓的更不敢下笔了。涵妈见涵宝笔尖放在纸上,就是不肯下笔,更是生气了。一边大声地说,你在怕什么,快写啊,写个数字有什么怕的,写错了没关系,再重写就是了,快写!涵宝就是不下笔,一边哭一边说要小便。涵妈当时正气头上呢,于是让她写好一个3再去小便,涵宝就是不写,一边哭一边说要小便。涵妈当时气的差点动手打涵宝了,因为知道要小便的事并不是她本意,是涵宝想以此转移注意力,曾经也为写数字这样过。于是涵妈叫来涵爸,知道再那样下去,肯定会打涵宝了。

涵爸进来教涵宝,涵妈坐到外面看电视(其实目光在电视上心却在房间)。听到涵爸说涵宝,你为什么哭呢?写字的时候就乖乖的写,错也没有关系,再写一次就是了...过了一会儿,涵爸高兴地叫涵妈进来,‘快来看,你宝贝写的3真漂亮’。涵妈当然一个箭步地跑进去看,果然写的错。

涵妈进来的时候,涵宝用很可怜的眼神看着我,仿佛在说,妈妈你还不安慰一下我。涵妈的心突然疼了一下,过去搂着涵宝,细声地跟涵宝讲起了道理。

涵妈:你乖乖的写字妈妈不会生气的对不对?

涵宝:对,我以后再也不要惹妈妈生气了。

涵妈:会写字的小孩聪明吗?

涵宝:聪明。

涵妈:不会写字的小孩聪明吗?

涵宝:不聪明。

涵妈:那你以后不要学写字了好吗?你就做个笨小孩算了。

涵宝:我不要做笨小孩,我要做聪明的小孩,明天我要学写4、5、6...

涵妈:我们要不怕写错,写错了没有关系啊,再写一遍改正过来就是了,如果总是怕写错,那么永远都写不会了对不对?你想想3多简单啊,就像画个耳朵那么简单。

涵宝:对,知道了,妈妈。

于是涵宝接着写了好多个3,写的都很不错。写完我帮她脱衣服睡觉时,她嘴里还念着,妈妈,明天我放学后要写4对不对?4就是这样写的,边说还边用手比划着。听着涵妈心里又一阵疼,多乖的孩子啊。

PS:涵妈觉得,夫妻双方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齐心协力。就像涵妈,如果当时在很生气的情况下继续教育,只会适得其反。而这时换涵爸来教育,效果就不一样了。

教育孩子不能用逼的,不能用骂的,不能用吼的,更不能用打的。孩子要经常鼓励与激励,才会越来越自信。当然说很容易,做则难,教育孩子永远是门很大很深的学问,在实际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需要我们不断地提醒自己,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孩子,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孩子的这些行为你误解了吗


生活中孩子总是有大大小小许多“问题”,总是会受到大人们的“指点”。其中有不少的“问题”其实并不是问题,而是你我一样曾经历过的事情。下面这些事情你都误解过么?

一、追求完美不是笨

生活镜像:

妈妈叫乔乔把小凳子搬来,乔乔走向凳子准备搬,这时姥姥拿起凳子,递给乔乔,乔乔大叫着:"不是这样的。"他把凳子放回原来的地方,再搬起来。姥姥笑到:“这孩子可真笨。”

专家分析:

乔乔不是笨,而是每个孩子都会经历的“完美敏感期”,即做事情讲究完整性。在他们的设想中,事情应该是这样办,一旦他们设想好的东西被打断,便不愿接受。这是他们从初步建立计划做事的意识,到掌握较强的思维能力的一个过渡。这时家长在给予必要的指导时,不妨对孩子的这种行为宽容一些。这也有利于培养孩子做事有始有终的好习惯。

二、实施破坏不是错

洲洲常常损坏家里的物品,撕毁过爸爸的稿纸,拆散过妈妈的化妆盒,自己的玩具也往往被拆得七零八落。于是,父母对洲洲大声地指责,试图阻止他这样的行为。

专家分析:

其实,孩子在玩弄物品的时候,实际上也是一种学习。孩子的智力发育,需要不断地信息刺激,他们四处探寻各种事物来满足他们的这一需求。从成人的角度看,他是毁坏了一件物品,而实际上孩子从中调动了自己的手、眼、耳等感官,得到了自己需要的信息。所以,父母不可轻易阻止孩子的探索过程。对的确不能让孩子尝试的事情,也要尽量向孩子说明道理,并找出替代的事情给孩子做。如果父母经常粗暴地阻止孩子做事,孩子就会渐渐地失去好奇心,失去了探索的动力。

所以有些家长更愿意对孩子实行“放养政策”,也是有一定的好处的。

你没时间陪孩子长大 孩子便没时间陪你终老


曾经有位年轻貌美的妈妈将女儿送到贵族学校寄养,对女儿说:为了将来送你去更好的学校,给你更好的生活,妈妈要去赚更多的钱,没有时间陪你,你不要恨妈妈。

女儿点头:不恨妈妈,我长大以后,也会赚很多钱,送你去最好的养老院......这位妈妈听后一阵心酸,不禁放声痛哭。你没时间陪孩子长大,孩子便没时间陪你终老。

近日,一篇名为《我的爸爸》的伤心日记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日记是一位女儿“朵朵”渴望得到父亲陪伴的迫切呼唤。

在朵朵的印象中,身为警察的父亲像一个工作狂,永远没日没夜地值班、加班、开会、出差……没有时间陪伴她,她甚至在电话里哭喊,“爸爸,你再不陪我,我就长大了。”

一个拥抱、一个笑脸、一声问候,这些在我们看来微不足道的事情,却是朵朵最大的心愿,令人倍感心酸可怜。

生活中,许多父母不得不忍住对孩子的不舍,坚守岗位或东奔西跑,每周只能陪孩子几小时;或者给钱给礼物,忽视对孩子心灵的沟通呵护;甚至沉溺上网玩游戏,无视孩子的成长。自身事业固然重要,可孩子的成长同样不可逆。

岁月如白驹过隙,孩子的成长转瞬即逝。回首时光的痕迹,在孩子童年的道路上,身为父母的你,是否因为错过了孩子的第一声啼哭、第一次说话、第一次微笑、第一次走路而倍感遗憾?

在孩子成长的历程中,你是否忙于工作,在孩子已然睡去的深夜回家,在孩子还在梦中的清晨出门?你是否参与了他们人生的每一个重要时刻,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特质习性,及时出现在孩子最需要关心的时刻?

越来越多的父母在事业打拼与家庭陪伴中难以找到平衡......不仅仅是留守儿童,城市孩子也开始在“失陪”一族中沦陷。

孩子需要父母的细心呵护

心理学家格塞尔曾说:“失去父母的爱是人类感情发展的一种缺陷与不平衡。”而在陪伴的过程中,比起丰富的物质生活,父母温暖贴心的亲子互动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星途一直坦荡的李小璐,自女儿出生,就变成了一个“爱女控”。尽管忙于拍戏,但她始终明白,孩子成长,最需要的是父母的关爱与陪伴,为了尽好母亲的角色,她毫不犹豫地推掉了一半的戏,腾出时间陪伴着心爱的女儿,让其在童年及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幸福生活。

陪伴孩子成长,是父母的责任。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环境,尤其是学前教育阶段,优秀的家庭教育,耐心的陪伴与循循善诱的教育,能够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三观”,对孩子生活习惯与个性特征的养成有关键作用,更能激发孩子对未来生活的向往与渴望。反之,必然使孩子滑向反面。因此,父母应该尽好呵护教育子女的责任,当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有种幸福叫陪伴孩子成长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龙应台在《目送》里,落寞地道出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恩情时光,厚重而短暂,父母子女一场,是渐行渐远的修行,两代人生命的衔接处,时间是最窄的阶梯。

当孩子咿呀学步时,需要你的细心呵护,你会用心牵着他的手,你知道那是一种需要;当孩子长大不再需要牵你的手,你们之间依然存在一种需要,只是换成了你需要他。

当他退去稚嫩,你会怀念他那奶声奶气的声音,当他背着书包去上学,你会想念他黏在你身边的时光......很快孩子就会成长到不再依赖你的年纪,现在的付出与陪伴,也许辛苦心累,但又何尝不是一种温暖的幸福。

好好陪伴孩子吧,趁时光未老,在他身边的每一天,你都应该觉得是一种幸福与美好的记忆。不用太过于束缚,不要给孩子羁绊,适时管教、尽力而为,耐心地教会他生活的本领,日后才能自由地飞翔。因为即使在外打拼的所有的路都行不通时,依然有一条路守候着你,那便是,回家的路。

误导孩子一生的20个坏习惯,你中招了吗?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为了让孩子可以身心健康地成长,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父母应该以身作则,但是,作为父母的你又是否曾经不经意间地给孩子以错误的引导呢?

坏习惯1:不耐烦

工作繁忙压力大,回到家看到孩子又吵又闹,你终于忍不住大吼起来:“怎么老是哭啊哭啊!别哭了,真是个烦人精!”

提醒:一个自尊并且尊重他人的孩子,一定是先得到成人的尊重。

坏习惯2:不回避

结婚多年,你和爱人经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当着孩子的面吵翻天。

提醒:我们的敌对、争吵,给孩子提供了一个攻击性行为的坏榜样。

坏习惯3:太“大方”

你勤俭持家,舍不得给自己买新衣服,可是对孩子却很大方,从不教他节省。

提醒:我们的这种“爱”,会使孩子只懂得得到,不懂得付出。

坏习惯4:不关心

每天你下班回到家里,总是习惯性地问孩子:“今天在幼儿园里过得怎么样?”一边问,一边忙着做饭,整理房间,或者看报纸。

提醒:我们的行为好像在告诉孩子:我并不关心你的答案。于是,孩子从我们身上感受到了不被尊重,并学会敷衍别人。

坏习惯5:不认错

你的孩子为争夺玩具而跟别的小朋友吵架,你的惩罚有些过重了,可是你想:父母言行要前后一致,于是从不把话收回。

提醒:我们犯了错误,拒不认错,孩子也跟着一错到底。

坏习惯6:爱抱怨

朋友爽约,你对孩子和妻子抱怨:“以后别再理他了。”

提醒:你让孩子看到,在面对失望的时候,我们没有积极地想办法解决问题,只是一味责备和埋怨别人。

坏习惯7:不娱乐

孩子吵着要你给他讲故事,可你总是不停地忙着其他的事情。

提醒:我们的行为举止使孩子明白了一个“道理”:生活中只有工作没有娱乐,家庭中只有家务没有游戏。

坏习惯8:爱争执

你和孩子排队在超市等着付款。一位妇女插队站在了你的前面。你与她理论,最后争吵了起来。小学数学练习机最好的小学数学辅导练习软件。

提醒:我们的做法对孩子进行了错误的社交技能训练,使孩子误以为吵架、谩骂乃至打架都是解决冲突的好办法。

坏习惯9:撒谎、推托

你是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成员,老师请你帮忙写几篇小文章用在园报上。可是你一直很忙,后来你打电话给老师,告诉她你病了,让她再找其他家长来写。

提醒:没有尝试就先退缩,孩子学会了把许诺抛之脑后,靠撒谎而使自己轻易推托。

坏习惯10:说配偶坏话

婚姻之路终于走到了尽头,你心中充满了对另一方的怨恨。于是你对6岁的女儿历数另一方的不是,并且告诉女儿:“爸爸/妈妈不要你了,你从此再也不要理他/她。”小学数学练习机最好的小学数学辅导练习软件。

提醒:这样做,孩子学会了恨和报复,更大的问题是,她会对自己一生的幸福都没有信心。

坏习惯11:太容忍

某一天,你突然发现爱人有外遇了!你容忍,你告诉自己:“只要他/她还要这个家就行了,你还图什么呢,不就是要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吗?”

提醒:我们“善意”营造的一个貌似完整的家,并不能给孩子足够的温暖和爱。

坏习惯12:不敬老

在结婚问题上,你的婆婆曾经百般阻挠,于是,婚后你从不孝敬老人,也从不带儿子去老人那里玩,背地里还经常当着孩子的面诅咒老人。

提醒:不为孩子树立孝敬的榜样,那么总有一天恶果会降临到你自己头上!

坏习惯13:乱丢东西

你总是习惯随手乱丢东西,妻子会把你随手乱丢的一切东西都收拾好,从来不需要你操心。

提醒:这样,孩子也会养成把一切责任都推给别人的习惯。

坏习惯14:言行不一致

你在家总是鼓励孩子学习孔融让梨,而在公共汽车上却与老人、儿童抢位子,或者在“禁止入内”的牌子下让孩子爬到雕塑上摆pose。

提醒:我们说一套,做一套,孩子长大后会很难坚守自己的道德操守。

坏习惯15:爱比较

你总是对孩子说:“谁谁怎样怎样,他比你强!”

提醒:我们总是用别的小孩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孩子,这会使孩子把注意力放在和别人比较上,长大之后做事就会轻易受其他人影响。

坏习惯16:无秩序

路上又堵车了。你将车从紧急停车道上开了过去。后面5岁的女儿问你:“为什么我们走这边?”你说:“这儿没警察,也没有摄像头,没关系的。”

提醒:当我们在没人监督时违规,孩子就学会:只要不被抓住,做什么都可以。

坏习惯17:过分爱护

你在厨房里忙得热火朝天,6岁的儿子钻进来想帮忙,你赶紧把孩子推出厨房:“去去去,小孩子不要‘多管闲事’,一边呆着去。”

提醒:我们对孩子的“爱护”,让孩子认为一切都是父母的事。

坏习惯18:不服气

吃饭时,你当着孩子的面愤愤不平地告诉爱人:“小王升职了,他有啥了不起的,不就懂些电脑吗……”

提醒:我们不承认自己不如别人,孩子就学会以自我为中心,不思进取。

坏习惯19:压抑能动性

5岁的儿子试图拆开一只闹钟看个究竟,你不禁勃然大怒:“小孩子懂什么?不准乱动!”

提醒:简单地说“不”只能破坏亲子关系,压抑孩子的能动性,迫使他们转入“地下活动”。

坏习惯20:连骗带吓

女儿吵着要买芭比娃娃,你想制止她,就连骗带吓地说:“不听话,警察来抓你了”、“不听话,爸爸妈妈不要你了。”

提醒:当孩子证明“自己被骗了”,以后就不再相信大人的话了……

你的孩子,你了解吗?


你的孩子,你了解吗?

我一直以为我自己很了解儿子。现在看来,这样的自信未免盲目得可笑,尽管他还不到七岁。

今天,本来是要儿子就他昨天不礼貌的行为向我道歉的,他不肯。我便说,在你道歉之前,我不会理你的。

儿子撇撇嘴说:“不理就不理,反正你也不喜欢跟我讲话!”说着竟流下委屈的泪水。

我惊愕了:“我什么时候不喜欢跟你说话了!”我的职业就是说话,决不至于吝啬和儿子交谈。

“走路的时候,你一老跟爸爸讲话,很少陪我说话。”说到这里,泪水更奔流得厉害了。

一种愧疚汹涌而来,儿子说的是事实。有时儿子走累了,落在后面玩着画片或者吃着零食。我们意识到儿子丢了很远的时候,才会停下来催促他快点。

我不知道如何是好,这时候,任何解释都是狡辩。我巴巴地望着儿子,乞求他的原谅,但是他沉浸在自己的悲伤里,不肯原谅我。

老公打圆场说:“那时本来是爸爸妈妈有事,你又走得慢些,况且妈妈给你讲那么多故事,又没有给爸爸讲过,我还不是不吃醋。”

可这个非常合理的解释丝毫不能减轻儿子的委屈,孩子还不懂得换位思考。

老公又说:“也许是你太矮了,爸爸妈妈的耳朵离得近些,说话方便些。东烨,你有话可以跟我们讲,我们会听啊”狡辩里有黔驴技穷的无可奈何。

儿子依然执拗地说我不喜欢跟他说话。跟盛怒和悲伤的孩子讲理是白费力气的。我挪过身子,搂着他的肩膀,差不多是讨好地说:“你什么时候觉得妈妈不喜欢跟你讲话的?”

“很久了……”哭,大声。

我原以为,儿子是可以自得其乐的。原来还有着这样深沉的委屈,这真是我不可原谅的错误!

“我们今晚就去散步,爸爸妈妈都和你说话,我们三个手牵手好不好?”

“我不去,你们下次就不记得了。”

“我们都记着,好不好?”

“不好,现在记得,明年你又不记得了!”儿子说得那样肯定,使我的难受又加了一层。

大人以为孩子是不可理喻的,而孩子却以为大人是不值得信任的。我不知道我哪里给他留下这样的印象,尽管我还算讲信用,但是百密也难免一疏,答应了却做不到的时候一定也不会少吧。

有时候,会觉得对孩子讲信用是一柄双刃剑:不守,伤了孩子,蒙受欺骗的感觉多了,孩子会渐渐远离父母并且关上沟通的门;坚守,累了自己,追求每个承诺的兑现,意味着时间金钱还有心灵能量源源不断的输出。作为老师,我得以了解孩子的心声;作为母亲,我更能体会父母的无奈。这个命题,很重要,但谁也没有把握求证出通行的法则。

后来,我用零食来行贿,儿子才好不容易从悲伤中回过神来。

今天晚上这件事,在一般大人看来,是多么微不足道。但也正是通过这种认为,可以很准确地判断出大人的不了解孩子。

送儿子上学时,我常常会望着他的背影注目许久再缓缓离去。我看到,他和许多其他孩子一样,慢慢地走向学校,走向他将要呆上一整天的地方,走向他将要面对竞争和挑战的地方;我希望,他的老师会像我们一样关心他的心情包容他偶尔的小脾气,他的同学能够像兄弟姐妹一样互帮互爱接受他无伤大雅的小缺点;但是,我知道,儿子虽然是家里耀眼的太阳,是众星捧着的月亮,但是,在集体里,在社会里,他可能连小行星都算不上一颗!

世间所有的爱,恋人、朋友、甚至师生,都是以接近为目的的,只有亲子之爱,指向远离。纵使不放心,也要放手!纵使不甘甜,也要甘愿。成功的父母之爱,要给孩子远行的力量!

而那时,我们将更不了解我们的孩子——那个脱胎于我们的身体和灵魂的小小人儿!

你无意的一句话,却伤了孩子多年


之前,看过这样一个帖子:有没有小时候,你爸妈以为你小不懂事,在你面前无意说了一句话,做了一件事,而因为这句话,这件事,你却记了一辈子?

这只是一个简单的贴子,却有42页的回复。每个网友的回复,背后都是曾经受伤过的心灵的悸动!

经常有父母纳闷:为何我们为孩子做了这么多,孩子也听话,懂事,但就是跟我们不亲?

——有时候,可能是我们对孩子说话方式、无意中的小举动伤了孩子的心,而等这样的伤害攒够了,孩子就会离开了。

建立与孩子的信任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而摧毁孩子的信任则易如反掌!

我们都以为孩子太小,不经世事。有时候,不经意会对孩子耍一个很难看的脸色,说一句很难听的话,其实每一句话,每一个粗暴的动作,都有可能给孩子内心深处留下不可磨灭的创伤。

这些创伤虽然暂时过去了,但它们会在未来的某一时刻像放电影般成为孩子一生的梦魇。

所以,我们父母要注意平时与孩子说话、做事的方式,不要以为孩子还小他们不懂事儿,很可能你一时的言语和行为,都会对他们的成长造成一辈子的影响。之后,无论你怎么去弥补,孩子总会想起你以前的样子,和你再也亲近不起来了。

有些伤害和失望,是长期积累的!现在的孩子从来不缺爱,他们缺的是一个真正懂的如何给他们爱的父母。希望所有的父母都以此为鉴,不要等到孩子再也不需要你的时候才后悔!

相关推荐

  • 这些事,你误解孩子了吗? 宝宝在成长过程中,有很多特殊的时期。在这些时期里,宝宝可能表现得令人费解,甚至会给大人找很多的麻烦。但实际上,这些时期可能是宝宝性格成长,智力发育的毕竟阶段哦~ 追求完美不是笨 育儿小故事: 妈妈叫卓...
    2021-11-20 阅读全文
  • 教育孩子的误区你犯了吗 教育孩子的误区你犯了吗?(3周岁) 涵妈以后决定多写写涵妈教育孩子的误区,也就是自认是教育孩子的错误方法,以时刻提醒自己,改正错误的方法,用正确的教育方法让孩子快乐成长! 前晚涵宝如往常一样,睡觉前画...
    2020-11-13 阅读全文
  • 孩子的这些行为你误解了吗 生活中孩子总是有大大小小许多“问题”,总是会受到大人们的“指点”。其中有不少的“问题”其实并不是问题,而是你我一样曾经历过的事情。下面这些事情你都误解过么? 一、追求完美不是笨 生活镜像: 妈妈叫乔乔...
    2021-03-05 阅读全文
  • 你没时间陪孩子长大 孩子便没时间陪你终老 曾经有位年轻貌美的妈妈将女儿送到贵族学校寄养,对女儿说:为了将来送你去更好的学校,给你更好的生活,妈妈要去赚更多的钱,没有时间陪你,你不要恨妈妈。 女儿点头:不恨妈妈,我长大以后,也会赚很多钱,送你去...
    2021-01-11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孩子,老师误会你了 被人误解的滋味很难受,无论是谁在这一生中或多或少都会有过被误会的时候。我们作为成年人当我们被误会的时候内心是何种滋味,难过,满肚子的委屈无处诉说,渴望去解释等等,但有的时候在这个社会上并不会给你解释的...
    2021-04-30 阅读全文

宝宝在成长过程中,有很多特殊的时期。在这些时期里,宝宝可能表现得令人费解,甚至会给大人找很多的麻烦。但实际上,这些时期可能是宝宝性格成长,智力发育的毕竟阶段哦~ 追求完美不是笨 育儿小故事: 妈妈叫卓...

2021-11-20 阅读全文

教育孩子的误区你犯了吗?(3周岁) 涵妈以后决定多写写涵妈教育孩子的误区,也就是自认是教育孩子的错误方法,以时刻提醒自己,改正错误的方法,用正确的教育方法让孩子快乐成长! 前晚涵宝如往常一样,睡觉前画...

2020-11-13 阅读全文

生活中孩子总是有大大小小许多“问题”,总是会受到大人们的“指点”。其中有不少的“问题”其实并不是问题,而是你我一样曾经历过的事情。下面这些事情你都误解过么? 一、追求完美不是笨 生活镜像: 妈妈叫乔乔...

2021-03-05 阅读全文

曾经有位年轻貌美的妈妈将女儿送到贵族学校寄养,对女儿说:为了将来送你去更好的学校,给你更好的生活,妈妈要去赚更多的钱,没有时间陪你,你不要恨妈妈。 女儿点头:不恨妈妈,我长大以后,也会赚很多钱,送你去...

2021-01-11 阅读全文

被人误解的滋味很难受,无论是谁在这一生中或多或少都会有过被误会的时候。我们作为成年人当我们被误会的时候内心是何种滋味,难过,满肚子的委屈无处诉说,渴望去解释等等,但有的时候在这个社会上并不会给你解释的...

2021-04-30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