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小心点
发布时间:2020-12-08 教育孩子笔记 中班孩子教育笔记 孩子挑食教育笔记 在日常的生活中总是会不时地担心孩子们会不会因为一些不安全的事情而造成不好的后果,所以难免会说出一些孩子,慢一点,户外活动时,几个男孩正在攀登架前跃跃欲试,但试了几次都未成功。我正想着是否给予帮助,高高的攀登架上忽然出现了一个灵巧的身影,我本能地大叫起来:“敬旋,小心点!”敬旋的笑容立刻僵住了,停在那里无所适从。而后他缓缓地垂下头,身体慢慢地往下挪,目光中流露出一丝恐慌:“老师,我错了。”敬旋的声音怯怯的。“你哪儿错了?”敬旋的紧张让我有点莫名其妙。敬旋不敢直视我:“我不该上攀登架,我不该,我……”敬旋受惊的样子让我回想起一幕又一幕的情境:当昊轩兴高采烈地尝试新发明的游戏时,我总是替他捏一把汗:“昊轩别玩危险游戏!”当登梯爬高时,我总是一脸的紧张:“鑫鑫,不许!”当浩浩在水池里探索物体的沉浮时,我总是对他说:“小心,休息一会儿。”……为了孩子的安全.我总是“好意”地限制他们做一些他们喜欢做的动作。今天,我的“好意”显然阻碍了敬旋的尝试,使他失去了一次挑战自我的机会。我的“好意”是在保护孩子的安全,还是在限制孩子的发展?
带着反省和内疚。我紧紧地抱住了敬旋:“你是个勇敢的孩子,老师相信你能爬得很高,但胆大还要心细,不要紧张,去玩吧!”轻柔的话语消去了敬旋僵硬的表情,紧紧的拥抱消除了他的胆怯与戒心。“加油!加油!”孩子们在我的带动下为敬旋拍手助威。在大家的鼓励声中,敬旋十分敏捷,稳稳当当地到达攀登架顶部,他自豪地向我们挥手,脸上洋溢着自信。
敬旋快乐的神情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教师不能简单地以“小心点”“别这样”去表达自己的“好意”,否则会给孩子带来不安和压力,影响孩子的自主发展。比较合适的做法是教师既鼓励孩子大胆尝试,又暗中关注,适时支持,让孩子体会到自主探索、成长的快乐。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延伸读
给孩子一点小小的挫折
因为要参加一个少儿美术比赛,每天早上和下午我都会按时把美术班里画画比较出色的孩子轮着叫出来带到美术室进行个别辅导。每次走进大二班,总有一双眼睛热切而又渴望的望着我,仿佛在说:“老师一定会让我去的!”这个着急的小家伙叫王选宁,他是一个极有美术天赋的孩子,每次美术课,总是他第一个把老师出示的范画勾出来,作品比例把握的又快又准,我经常在他勾完线时拿来展示给别人小朋友看,表扬肯定是少不了的,日子久了,他有了一种优越感,经常一边画一边指责旁边的小朋友“你这儿不好,那儿不好,老师说了,我画的又快又好┅┅”前不久,我发现他开始不再认真作画,而是三下五除二画完,匆匆涂上几笔颜色,就开始左顾右盼的“辅导”起别的小朋友来。无论我怎么指导,都收效甚微。这次,我得给他一点挫折,好让他改一改骄傲的毛病。于是,我说“老师要选的是作画认真、仔细的孩子。”然后选了另外几个小朋友,连看也没看他就走了,我用眼睛的余光看到他眼中失望的泪几乎流出来,狠狠心没有理他。这周美术课的内容是主题添画《动物乐园》,这一次,王选宁没有像往常一样一边说一边画,而是少有的安静下来,认认真真的画着,我刻意没有去理他,有几次我偷偷瞄了他几眼,他都是认真的画着,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现在,王选宁又开始跟着我们训练了,望着他画画时的认真劲,我心里想起了平时常说的给幼儿一点挫折教育。不是吗?给这群受宠惯了的小家伙一点挫折,更有益于磨练他们的意志,使他们不断有进步感和提高感不是更好吗?
用自信点亮孩子的内心
小熙是个安静的小女孩,每次跳舞时我总看见她站着那里一动不动,当老师上前去问,她便会小声对我说,跳舞对她来说太难了,每当上绘画课时,别的孩子都在尽情挥洒,她却对着画纸迟迟不敢下笔,她总是说自己画的不好。我对小熙的妈妈说起小熙的情况,妈妈也直摇头,说这个孩子总是那样怯懦小心,生怕出一点错,对自己也没有信心。我下定决心培养小熙的自信心。
从那以后我总是对她好的行为及时表扬,鼓励她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当着小朋友的面表扬她的作品等等,慢慢的小熙的行为有些改善。
在一次手工课上,我教小朋友们叠纸飞机,示范了一次后,又和孩子们一起叠了一次,随后我发给孩子们材料,让孩子们试着自己叠
,有的孩子自己摸索了两次成功了,有的孩子叠了一半忘了步骤,在老师的指导下也成功叠出来飞机。
接下来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折纸,比一比谁叠出的飞机多。这时小熙小声的告诉我:“老师,我没有他们聪明,我一个飞机也叠不出来”。听完小熙的话,我坐下来说:“老师和你一起叠吧”我给她一张纸,试探性的问,第一步先干什么呢?她想了想,将纸对折起来,我称赞她做的对,鼓励她继续往下叠,不会的地方我会在旁边提示,在我的提示下她一步一步成功折出来飞机,这时我问她会不会,她说好像会了,我鼓励她多折几个,她一边折一边说,一个送给妈妈,一个送给爸爸,在折完第三个飞机时,她兴奋的告诉我她已经学会了,她的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我见时机到了,便蹲下来对她说,“没有谁一遍就能学会,其他小朋友也是练习了好几次才学会的,答应老师,以后大胆动手去做,不要害怕出错好吗?”她真诚的看着我点了点头。从那以后小熙变的开朗起来,是自信点亮了她的童年。
抓住孩子的心灵闪光点
大班的孩子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年龄,这个时候若是能够正确引导,对孩子将来的一生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今天中午饭时,大部分孩子们都吃饱了,孙昊雅来到我身边,小声说:“老师,对不起,都是我不好”,说的我莫名其妙,“昊雅,怎么了?”我耐心地问。
她说:“老师今天上午,你拿的那圆东西是我的,让你着急了,都是我不好,当时我没说是我的,真的不好意思呀!”听完后,我才明白她说的是什么意思。
原来上午的时候,在我桌上有好几张小朋友玩的卡片,我就问:“孩子们,这是谁的呀,放在老师这里,以后不要拿来了”。
可能他们认为这是乱扔垃圾不好,承认了要受到批评的吧,就没有人承认。
我又问了一遍,还是没有人承认,就说,“老师给你收起来,诚实的孩子一定会知道是谁的,知道错了,能改正的孩子才是好孩子”。
于是,就出现了孙昊雅过来道歉那一幕。
我及时表扬了她敢于承认错误,是个诚实的孩子。
上课后,在班上郑重地表扬了昊雅!希望其他的小朋友也像她那样,知错就改,做个诚实的孩子。
本来这是小朋友犯的一个小错误,通过积极的引导、处理。
在孩子的心里知道了“知错就该就是好孩子”,形成了争取的价值观。
相信,通过这件事,其他孩子以后也一定对自己做错的事敢于承认的。
用心发掘孩子的闪光点
罗辰是我班的小朋友,可他看起来就像一位小小班的孩子:个小、好动,上课似听非听,叫他回答问题只会摇摇头或点点头,好像什么都不懂,这样的孩子会讨人喜欢吗?真让我们老师感到头疼。
一次,我正带领幼儿在户外做操,发现罗辰和几名“调皮捣蛋鬼”又在那东张西望,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我非常生气,大声地要求他们把操重做一遍。于是,在我带领下,这几名调皮鬼只能乖乖做操,我惊奇地发现,罗辰做操时动作协调,很有节奏感,在这几人中很是出众。“嗯,罗辰小朋友做得非常好,以后也要这样,知道吗?”我随口表扬了一句。
第二天放学时,罗辰妈妈兴奋地对我说:“辰辰昨天很高兴,对我们说老师表扬他做操好,这孩子从没看到他这样高兴。”辰辰妈妈还很有兴趣地对我讲了许多有关辰辰的趣事。想不到我随口的一句表扬竟使罗辰和他的妈妈如此高兴,这不禁使我陷入深思。是呀,我平时表扬过罗辰吗?我有没有仔细挖掘过他值得表扬的一面?不仅是罗辰,还有许多像罗辰一样的调皮鬼,我有没有去追寻他们的闪光点?一连串问题的答案,是我没有。对这些孩子,我给的更多的是否定。我深深地自责,为什么对他们如此吝啬地给予赞美呢?
翻阅书籍,我看到这样一句话:“孩子的自信心,除了自身的能力外,往往来自他人的鼓励和信任。”是呀,一个人能感到别人对他的接纳喜欢,他会充满快乐,充满自信。反之,他会丧失信心,自暴自弃。孩子不也同样如此吗?领悟这个道理,我将努力发掘每个孩子的闪光点,慷慨地把赞美施于他们,无论聪明或愚笨,无论乖巧或顽劣,让他们感受老师公平的爱。
小心点,阿姨!
观察记录:
今天文静来得特别地早,一进教室她主动地和老师打了招呼后看了看教室就直接走到了厕所间,接着又来到了午睡室,好像在找什么东西似的,可是又没有找到。
我就问她:“文静,你在干什么?找什么东西啊?”她很认真地回答我:“我在找徐阿姨啊!”我刚想问:“找徐阿姨干什么呢?”只看见文静朝着门口的方向笑了笑:“徐阿姨早!”这时我终于明白她为什么要到厕所间、要到午睡室了。
当其他孩子正在自己的座位上写字、画画的时候,文静正拿着一本图画书认真地翻阅着,突然她抬起头对着窗户大声地说:“小心点,阿姨!”我顺着她的眼神看过去,看见徐阿姨正站在外面的窗户上擦玻璃窗呢。
分析反思:
徐阿姨今年是第一年接我们班,一开始对孩子们不太了解,但当她慢慢地接触这群孩子她越来越喜欢他们了,特别是马文静。
她知道文静的家境不好、父母很早离异、爸爸又不太管她,所以在平时也比较照顾她,比如有多出来的点心会给文静吃(因为家里爸爸不会给她买什么东西吃。
)、衣服裤子等坏了阿姨会给她补好(因为家里爸爸不会给她补。
)因此对于这个独立能力较强、急需母爱的文静来说,她既需要老师、阿姨有一颗细腻的母爱之心去鼓励安抚她娇嫩敏感的心,又要用我们老师的理智、聪慧去发现引导她改正不足的地方,让她快快乐乐地上幼儿园,开开心心进入小学。
孩子们在一点点的进步
自从冬季以来孩子们穿的衣服多了,一层又一层。为了让孩子的小床看上去更有序,从两周之前午休时都要求孩子们自己尽量在老师的指导下去叠自己的衣服。那时老师一说咱们自己叠衣服吧,孩子们说了我妈妈不让我叠,我奶奶不让我自己做.......说实话孩子的确有些小能自己去叠好衣服是不可能的,但有几个孩子还是自理能力很强的在没有老师要求之前就会自己去有意识地整理衣服,像是丹宁、佳瑞、雪洁、熙雨、静仪、焜焜、朵朵、铭泽。这说明在家一定是大人有意识的去引导孩子自己来做过的。但也有几个孩子自理能力不是不好是懒于去做像是然然、毛毛、清杨、姗姗、欢欢喜喜、格格等。记得第一天教孩子叠裤子时我都说:“两条腿变一条腿中间切一刀就好了”孩子们记得很快以后中午叠裤子时会边说边做。可上衣对孩子们来说确实有难度。在这段时间自理能力进步最大的应该是天麟了,之前可是等着老师来穿脱衣服的,现在套头的毛衣都能自己穿脱了。为了能让孩子们有更大的进步还希望家长在家尽量引导孩子自己来做,也许第一次第二次做的不好但第三次也许就会给您一个惊喜的,要知道当孩子能自己把衣服整理的让大人来说你做的真好时,孩子会有很大的成就感,同时也会激发孩子其他方面的兴趣更加的自信。所以我们该放手的时候就放一下手,也许只是会耽误一点时间或是多做几次,但对孩子们来说可是一次超越。
孩子人小心不小
今天上午美工课,我们小班玩”剪纸游戏“,请小朋友们将废旧的书刊、画报上的人物、动物、植物分类剪下来,然后贴到”剪剪贴贴“活动区,这样既培养幼儿的动手动脑的能力,又锻炼幼儿手脑的协调能力。
我跟孩子们讲明要求后,让幼儿动手操作,请他们注意安全,用剪刀要小心,但我担心最小的浩浩,怕他伤着手,让他在一边整理剪下的图片,然后我就去指导别的小朋友拼图去了。
中午离园时,也没觉察什么。下午入园,浩浩妈一进活动室,就说浩浩不愿意来上学了。我赶紧抱起他,问;‘浩浩,你怎么了,为什么不想来上学了呢?你不来老师会想你的。”浩浩开始不说话,我又反复问了几遍的后,他才小声的跟我说:“老师肯定不喜欢我,给其他小朋友剪刀,没发给我。”
听了他的话,我猛然醒悟“对不起浩浩,老师觉着你小,怕伤着你,才没给你发剪刀的,老师很爱你!”“老师,你别说我小,别说我小,我会用的,我都三岁了。”“老师知道了,你长大了,下次老师一定发给你一把更漂亮的小剪刀用。”听了我的话,他开心的笑起来了。
正如陶行知所说:“人人都说孩子小,其实人小心不小,你若认为孩子小,那就比孩子还小。”
给特殊孩子多一点关注和爱心
不管是在教育活动中,还是在游戏中,懂事听话的孩子总是会得到老师的关爱,而那些喜欢调皮、爱捣乱孩子往往得到的是批评教育,但往往又事与愿违。细想起来,其实这些喜欢调皮捣乱的孩子,更需要得到老师的关注和爱心。
建新是我班特别活泼可爱的孩子,大大的眼睛,高高的鼻梁,看上去很讨人喜欢。可他又是典型的调皮大王,捣乱鬼。在与小朋友的游戏时特别容易发生冲突,小朋友们都不喜欢跟他交往。在我的观察中,建新其实特别喜欢与小朋友交往,也乐意与他们一起游戏。每次在区域活动中,他都积极的参加,表现自己,总希望得到老师和小朋友的关注。
但他与人交往的方法不是很正确,所以经常导致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发生,经常让小朋友给打小报告。看书的时候,他总是不断的下座位,和别的小朋友抢图书,而在抢图书的时候不小心又碰到了旁边的小朋友,所以,我听到的就是:“老师,建新抢我的图书了”“老师,他碰到我了”。针对这种情况,我就有意识的去接近他,多关注他,摸一下他的头,给他一个会意的微笑,与他交谈在与小朋友玩时,遇到情况怎么办,鼓励他与小伙伴要搞好团结,互相谦让,有玩具大家玩,学会与小朋友共享快乐。建新小朋友的绘画比较有创意,在活动时,我有意拿着他的作品向小朋友进行展示,进行表扬,引导孩子们向他学习。慢慢的,沈建新改变了很多,小朋友们都爱跟他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