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小乌龟
发布时间:2020-12-04 有趣的幼儿园小游戏 小乌龟上幼儿园说课稿 有趣的幼儿故事东东带来一只小乌龟,硬硬的背壳、短短的尾巴,笨重的身体用短短的小腿支撑着慢慢的爬,小小的脑袋转来转去,用那黑黑的小眼睛观察着,仿佛像个刚来的娃娃,害羞的偷偷瞄着,认着周围的孩子们,乌龟可爱的模样引的孩子们一阵阵喝彩声。
我看孩子们这么喜欢小乌龟,便借此机会引导幼儿认识乌龟,了解乌龟的特点和它的生活习性。孩子们了解了乌龟以后我们便开展了“有趣的小乌龟”美术活动。
活动开始了,我先在黑板上画了个背面及侧面,两种不同角度乌龟,然后再鼓励幼儿们在造型基本准确的基础上自由的组织画面并涂色。孩子们画的很开心,有的画的歪歪扭扭的特别像小乌龟在爬。
活动中,不少孩子在造型能力上有所进步,但同时也发现有些幼儿在组织的画面与我的画面十分接近,缺乏个人特色,正当我暗自摇头感到遗憾的时候,正好看到增凯的画。我发现他的纸上画了一个大圆,园上画满了各色的纹样,构图十分饱满,色彩的运用也十分大胆。我便感兴趣的问增凯,你能告诉我你画的是什么吗?乌龟呀!乌龟脑袋呢?脑袋缩进去了。一句不以为然的话震惊了我,找到了,这就是我一直找的与众不同。孩子的思维创作性,正是通过增凯的画面体现出来的,作为老师的我一直在讲如何表现乌龟头部造型,如何体现身体上的花纹,却忽视了乌龟头能够伸缩的特点。
于是我就表扬了增凯并启发幼儿在从不同角度上打开思路,展开想象。接下来的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了有的幼儿表现着乌龟妈妈背着乌龟宝宝戏水的情景。
孩子们的画就是这样妙趣横生。但愿他们活泼的天性无边无际的想象,在五彩的笔下自由的舒展和延伸,不会被我们的条条框框所限制住。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编辑推荐
乌龟冬眠吗?
在一次示范课上,活动《动物是怎样过冬》遇到了这种情形:教师和幼儿讨论哪些动物是冬眠的。大家都认为乌龟是冬眠的,这时有个孩子站起来说:乌龟不是冬眠的,我家里饲养的两只小乌龟到现在也没有冬眠。
孩子提出不同看法并不奇怪,但事实上却构成了对教师的挑战:面对孩子的说法,我们该如何处理这个教学过程中“突发事件”?老师也许在想,假如没有这个孩子的发言,这个活动会圆满地完成既定目标。而这一切也许都在教师的微笑中进行着,让孩子明天带乌龟来,大家一起养,看他到底冬不冬眠?活动在这样的气氛中结束了。
今天的教学计划也许就这样被破坏了,但是老师却向幼儿开拓了新的、更直接的、更有意义的探究空间。这就是一种智慧一种新的教学观体现:科学教育不是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创造机会让幼儿自主探究的过程。曾有人提出一个惊人的判断:“孩子是没有错误的”。他这样说是提醒我们,孩子的任何想法都是有理由的。
作为教师应以宽容和理解的态度来看待幼儿,尽可能给他们提供最大的自主空间,支持他们探究,才是科学教育实施有效教学的灵魂所在。
乌龟睡醒了
今天一早,孩子们陆续来到活动室,三三两两到区角里玩。“快来看啊,乌龟睡醒啦!”“小乌龟可真能睡觉,现在终于醒了。”刘竞阳边指着乌龟边说,“你们看他睁开眼睛好可爱。”“它的脖子还伸得这么长。”“现在它可以和我们一起玩了。孩们兴奋热烈地交谈着。“你们小点声,它刚睡醒,别吓着它。”乔薇小声说。“好的好的!”其他小朋友答应着。听着孩子们的谈话,我想孩子们观察的还真仔细,我都没注意他已经睁眼了,但我想孩子们是误会小乌龟了。“孩子们怪老师没提前告诉你们,小乌龟不是懒得光睡觉,而是得了白眼病,现在被刘辛哥哥治好了。”“原来是这样,难怪它老闭着眼,老师你早告诉我们,我们会上网查询治它的病,让我们一起来关心照顾它。”
听了孩子的话,我感觉自己很自私,虽然小乌龟是我儿子的宝贝,是他爸爸从青岛买回送给他的,开始很好后来就不睁眼了儿子上网查询病情并治好了它的病,但它也是我们全班孩子的宝贝,孩子们都很爱它,我应该让他们知道乌龟的生活及变化,让他们知道乌龟得白眼病的事,给他们一个关心爱护照顾小乌龟的机会,让他们释放爱护小动物的情感,也从中了解到更多的知识,让他们生活的更加充实、更有意义!
乌龟不见了
午后,暖暖的阳光射进窗台,照得整条走廊都暖洋洋的!吹散了每个孩子心中的寒意,这个时候坐在走廊上晒太阳、听故事应该是最惬意不过的事了!每每此时,我们就会请吃完午餐的孩子自己到走廊上或折纸、或阅读。
这天中午,最快的孩子整理完用餐工具就早早地搬小椅子去走廊上阅读!突然,他惊叫着跑来,边惊愕地叫嚷着:“老师,乌龟不见了!乌龟不见了!”(什么?乌龟不见了?这可是我们养了一个学期的宝贝啊!)“不会是被猫叼走了吧?”我边疑问边朝窗台架上的乌龟缸看去,乌龟缸上只剩下半缸沙子,乌龟的影子都没有!这时候,孩子开始着急了!他们在走廊上到处找乌龟!“老师,乌龟会不会冬眠呀!”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啊!对啊,我怎么把这个给忘记了!于是,我不紧不慢地对孩子们说:“哦!你们在乌龟缸里再仔细找找吧!”说完,就继续进去管午餐了!
没过多久,有个孩子尖叫:“老师,我找到了!我找到了!它在沙子里面呢?”大家都一蜂窝地赶去,“真的!老师,真的再沙子里!”孩子们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欢呼雀跃着!“乌龟,为什么会躲到沙子里去呢?”大家都被我问得默不做声了,看样子这方面的知识点还是个盲区啊!“大家一起回家去找找资料吧!”
第二天,一到幼儿园就有孩子向我汇报他的搜索结果,“老师,我爸爸说乌龟钻进沙子是在冬眠,这样就不会冻死了!”“老师,我妈妈说乌龟冬眠的时候要把乌龟缸搬进教室里,不然也会冻死的!”“我上网查了,小乌龟是不能放在沙子里冬眠的,要放水,还要喂它吃东西呢!”孩子们有了自己的搜索答案,都滔滔不绝地交流着!还有的孩子带来了许多乌龟冬眠的图片,我们一起上了一堂关于“乌龟冬眠”的课!
感谢孩子们让我和你们共同成长了!
幼儿同情心教育:拯救小乌龟
早上来园是我们孩子照顾自然角的时间,一些孩子兴致勃勃地把自然角里的乌龟数了一遍,结果发现原来6只乌龟,可以怎么少了一只。突然,一个男孩子叫了起来,原来他在花架的下面发现了已经要奄奄一息的小乌龟。孩子们急切地将我拉过去看,果然,有一只小乌龟动也不动,一双眼睛正可怜地望着我们,仿佛在哀求说:“请来帮帮我,快来救救我……”我同孩子们一样,望着小乌龟感到束手无策。
听我们班级的阿姨说,这个小乌龟刚来我们班级不久,对环境很不适应,一直想往外面爬,可能是鱼缸太小的缘故它爬了出来,由于没有水又被太阳晒所以就要死了。一个小女孩听着,伤心地哭了起来,这只小乌龟是她带来的,在她的生活中还从未看到过这么可怜又悲惨的景象,而平时那些调皮贪玩的男孩也没有了玩耍的念头,他们都紧紧地聚在我和阿姨的身边,盼望我们能拿出什么好办法。做完操回教室后,我抓住刚才那生动的一刻,让所有感兴趣的孩子参加了拯救小乌龟的互动,就这样,拯救小乌龟的行动迅速地开展了起来,有的幼儿带来了大大的鱼缸;有的每天给乌龟换水、喂食;有的幼儿又带来了乌龟说是让其他的乌龟有个伴,这样就不会孤单了;还有的幼儿带来了专门治疗乌龟病的药水……
活动情景是最能激发幼儿行为动机的事,是与幼儿的情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事。我在这个情景中抓住幼儿对病乌龟所产生的强烈的同情心,以及拯救乌龟的急切愿望,并组织幼儿开展拯救乌龟的活动,可望使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得到满足,可望使活动向纵深方向发展。在拯救乌龟的活动中,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同情心,激发了幼儿关爱动物的情感,体验到了帮助动物的快乐。
教育随笔:乌龟的壳硬不硬?
“咦,有小乌龟呀!我看看,给我看看!”早上,在晨间活动的走廊里,我们班新来的“小客人”引起了很多幼儿的注意,大家都围在一起想看看这位“新客人”的面貌。于是我走过去说:小乌龟长什么样子的?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起来了,有的说:它的头在哪里呢?我怎么没看到,有的说:它是黑黑的......大家讨论的都好不热闹。
“老师,它的壳是什么样子的?”有个小朋友突然这么问,于是我说:你想自己感受一下吗?你可以用你的小手指去感受一下,摸摸看是硬的还是软的。于是,这个小朋友犹豫着把小手指伸到乌龟的背上摸了一下,然后兴奋的说:我知道啦,它是硬硬的!其他小朋友也都在说我也要摸摸看,我也摸摸看。一时间,我们的自然角好不热闹啊。
幼儿总是对周围的生活环境充满了好奇心,有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有时候他们的好奇心会被我们扼杀,觉得他们太烦,慢慢地,幼儿也就失去了原来的童真。作为幼儿教师,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和幼儿一起探索这个好奇的世界,而不是扼杀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有趣的小蜗牛
吃过午饭,离午休还有一段时间,按照惯例,我带孩子们到室外活动。我们来到有“小桥”的草地上,这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地方,因为最近的几次活动,他们把“小桥”当成“汽车”,老师和小朋友们都能“坐上汽车去旅游”。有的小朋友扮演司机,老师和其他小朋友扮演乘客。小司机会问“你们想去哪里?”我说去济南、青岛、北京等随便说一个地方,小朋友们根据自己的经验能说出不同地方的特征,增长了许多知识。今天来到这里,我刚想坐下,许钇晗小朋友就说:“老师我发现一只小蜗牛,你给我拿下来好吗?”我说:“好吧!”小朋友们都围上来,有几个小朋友也去找了。一个说我看见一只,另一个也说我看见一只......。我过去一看说:“呵呵,这么多蜗牛啊!你们不要着急,我帮你们拿下来。”于是一人便得了一只小蜗牛。我骄傲的是,小朋友们拿到蜗牛后都没忘记说“谢谢老师”,他们都是有礼貌的好孩子。孩子们蹲在那里细细地观察着,宇赫小朋友说:“老师我把它放在手里暖暖吧!”其它小朋友也焦急的等待蜗牛出头,孙睿研说:“老师小蜗牛怎么还不出头?”我说:“不要着急,我教你们念咒语,小蜗牛、小蜗牛,先出角后出头;你不出,我给你砸了花花屋。”他们很快就学会了,一遍一遍的说着。不知是咒语起作用,还是蜗牛感觉暖和了,真的开始出头了,他们发现蜗牛出来了,欣喜若狂:“老师,你看,蜗牛的身体像螺丝。”“老师,你看,蜗牛的头上有两个角,”“咦,蜗牛爬过的地方是湿的,”“这只蜗牛趴在花的叶子上怎么不会摔下来?”孩子们越看兴趣越高,午休时间到了,还久久不愿离去。于是,我提议:请小朋友把捉到的蜗牛放在自然角中继续观察。午休后,孩子们还没忘记他们的小蜗牛,都挤着去看“小蜗牛们的集体生活”,他们继续保持着高涨的情绪及浓厚的兴趣,我说:“小朋友们应该安静下来准备上课,咱们把小蜗牛养着,经常让大家观察。”我计划预设《有趣的蜗牛》这一活动,引导幼儿开展观察、饲养蜗牛活动,观察蜗牛的外形特征、了解它的生活习性。在今后的活动中,只要我们能细心观察,就一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和惊喜。
幼儿对病乌龟所产生的同情心
早上来园是我们孩子照顾自然角的时间,一些孩子兴致勃勃地把自然角里的乌龟数了一遍,结果发现原来6只乌龟,可以怎么少了一只。突然,一个男孩子叫了起来,原来他在花架的下面发现了已经要奄奄一息的小乌龟。孩子们急切地将我拉过去看,果然,有一只小乌龟动也不动,一双眼睛正可怜地望着我们,仿佛在哀求说:“请来帮帮我,快来救救我……”我同孩子们一样,望着小乌龟感到束手无策。
听我们班级的保育老师说,这个小乌龟刚来我们班级不久,对环境很不适应,一直想往外面爬,可能是鱼缸太小的缘故它爬了出来,由于没有水又被太阳晒所以就要死了。一个小女孩听着,伤心地哭了起来,这只小乌龟是她带来的,在她的生活中还从未看到过这么可怜又悲惨的景象,而平时那些调皮贪玩的男孩也没有了玩耍的念头
,他们都紧紧地聚在我和阿姨的身边,盼望我们能拿出什么好办法。做完操回教室后,我抓住刚才那生动的一刻,让所有感兴趣的孩子参加了拯救小乌龟的互动,就这样,拯救小乌龟的行动迅速地开展了起来,有的幼儿带来了大大的鱼缸;有的每天给乌龟换水、喂食;有的幼儿又带来了乌龟说是让其他的乌龟有个伴,这样就不会孤单了;还有的幼儿带来了专门治疗乌龟病的药水……
活动情景是最能激发幼儿行为动机的事,是与幼儿的情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事。我在这个情景中抓住幼儿对病乌龟所产生的强烈的同情心,以及拯救乌龟的急切愿望,并组织幼儿开展拯救乌龟的活动,可望使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得到满足,可望使活动向纵深方向发展。在拯救乌龟的活动中,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同情心,激发了幼儿关爱动物的情感,体验到了帮助动物的快乐。
有趣的自行车、小推车
有趣的自行车一声游戏开始,孩子们都奔向自己喜欢的游戏器材,瞧,轩轩奔跑着冲到自行车旁,腿一个跨甩,就坐到了自行车座上,开心地朝着边上的同伴说:“哈哈,我先拿到的。”同伴有点小失落,但马上微笑着说:“轩轩,我蹲在后面,我们一起玩吧。”“好的,你上来,我要出发了。”两人一起玩得很是欢乐呢~
男孩子对自行车游戏都比较热衷,常常出现有孩子抢不到的情况,上述也是其中一幕,但孩子们基本能自己处理好期间发生的种种,他们偶尔也会商量:你玩一会,我玩一会,或交换器材玩。无论怎样,孩子们的游戏能力都有所提高,每天快乐安全的晨锻才能保证孩子体能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小推车
游戏开始了,几个女孩子跑过去拿起塑料瓶开始摆起了障碍小路,后面的几个孩子推着各色小推车开始了S形推车游戏,有的车里运了沙包,有运皮球的,也有直接推着同伴行走的,玩了几个回合,她们开始了商量交换,继续快乐地游戏着~
孩子们是天生会玩游戏的,只要有器材,就不愁他们不会玩,游戏时老师无需过多干涉孩子的游戏,放开手,给孩子更多属于他们自己的游戏空间,他们会玩得更欢,游戏中也会习得更多,老师要做的就是关注孩子的游戏情况,及时合理地调整游戏内容与器材,让材料更合理、更有效,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