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频繁换老师,你能接受吗?
发布时间:2020-11-26 幼儿园说课稿喜欢你 幼儿老师故事 幼儿园说课稿要脱稿吗 幼儿园频繁换老师你能接受吗?到了入园的年龄,平时关注最多的事情就是幼儿园里的大情小事。和身边家有与妮子同龄大小的宝妈们聊天,不知不觉就聊到了幼儿园,你打算什么时候送幼儿园啊,去哪个幼儿园啊~等等等等,大家的困惑、纠结都大同小异。每当妈妈们去考察某某幼儿园时,回来后都互相告诉下情况如何,彼此有个基本了解。某天**妈突然留言说,去带有监控的某某幼儿园看了下,可能是自己的期望值过高,大家一致认可的大型幼儿园,在自己的眼里看来并不怎么样,游乐设施并不多,教室里还有苍蝇飞来飞去,不比现在**所在的幼儿园干净。**现在所在的是自家小区的私立幼儿园,这怎么又开始加入我们考察幼儿园的队伍当中了呢?一问才得知,眼前,**妈遇到了一件困惑事儿,**所在的小区私立幼儿园,从入园起就频繁换老师,总听**回来说,妈妈,我们又换老师了~刚刚入园半年,平均每个月要更换一次,这频率的确有点太着急了点……
**妈说,选择小区幼儿园一是图着离家近,接送方便;再个就是孩子少,照顾得好,环境也很干净。之前就听说过给孩子选园要选大园,私立幼儿园老师换得勤,可没想到,这换老师的节奏也忒频了,着实有些受不了了~于是乎,决了个定,和我们一起加入考察各大幼儿园的队伍当中。
没想到,考察来考察去,结果不算理想,**妈的性格和我还蛮像的,在卫生方面看得很重要。看到幼儿园里脏脏的,总有些接受不了。有的妈妈则说,不干不净吃了没病,不能讲究太多,哪的幼儿园都一样。不知是我俩的心思过于缜密还是担心的过多,总之还是没有遇到中意的幼儿园。也许等慢慢的全部考察完后,标准也会随着慢慢降低,应该会有一个答案的吧。
还有半年,**就到了入公立幼儿园的年龄了,**妈说,要不我再坚持半年?其实我觉得,可以听听**的想法,如果**现在对频繁换老师没有影响,对入园的热情依旧高涨,我想大可不必换幼儿园,换个方面考虑,这也可以锻炼一个孩子的适应力嘛~不能把我们自身的想法强加在孩子的身上,认为频繁换老师对孩子不好,可在孩子的心中,认为这没什么的,就像幼儿园里随时会有新同学的加入一样,新面孔新气象,更有新鲜劲儿嘛~不听孩子内心的真正想法,替孩子做决定,才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
况且**已经每天熟悉了这个环境,虽然说和妈妈汇报了,妈妈,我们又换老师了。但没有听到**的焦虑和不满,而是像新来的小同学一样欣喜,有了新面孔的介入,每天都会有惊喜的赶脚~对**的适应能力也有好处。尤其还有半年就要入公立幼儿园,这半年再换个新环境再熟悉,对**也未必是件好事情。
不过听着**妈说,现在**所入的幼儿园很干净,我还蛮有心想送到她那里去~我想只要能过她的考察关的,我应该也会满意的吧~HOHO~选择一个令自己放心的幼儿园,任务很艰巨呀~妮子的幼儿园还在继续考察中…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你能看出孩子在幼儿园不快乐吗
孩子的情绪往往会影响他的成长,尤其是上了幼儿园的孩子,更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情绪波动。如果孩子能直接告诉你他的不开心,那当然最好,但如果不能这样,妈妈们也能通过一些方式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不快乐。
观察途径
充分利用父母开放日直接观察。一般的幼儿园每个月会有一天家长开放日,其实每个月一次的机会,就足够你来了解他在幼儿园是否快乐。你可以看到老师的带班方式,也可以观察出来孩子和他群体的融洽程度,比如说孩子是否会被人推搡,他加入群体游戏的时候是否困难。
通过孩子谈论幼儿园的态度进行试探。每天和孩子谈起幼儿的时候,留心孩子的反应。如果你提及幼儿园时他表现得沮丧或者紧张,甚至拒绝回答,一定是出了什么问题。
通过和老师保持定期接触进行了解。孩子和老师相处的有效时间可能比你要长,所以她们比你更容易发现孩子在幼儿园是否快乐。
孩子发出的信号
习惯性的肚子痛。一到早上或者其他该去幼儿园的时间,孩子就会喊肚子疼,排除常规的分离焦虑,这也许是他在逃避幼儿园的什么事情。
紧张。孩子开始频繁做出一些代表紧张的肢体语言,比如吃手、揪头发、触摸生殖器或者是尿床。
沉默。孩子回家以后不再兴致勃勃地对你进行幼儿园“新闻联播”。
厌倦。孩子对幼儿园提不起一丝兴趣,没有任何兴奋的表现。
节假日之后害怕重返幼儿园。节假日之后,大多数孩子会急于重返幼儿园,为了给老师和小朋友讲自己的传奇经历,为了摸一摸幼儿园才有的巨型乐高积木。如果你的孩子在这个时候害怕或者拒绝重返,你就要尽快了解为什么了。
育儿知识:给孩子频繁的换环境好不好呢?
育儿知识:给孩子频繁的换环境好不好呢?
从小提高孩子的适应能力 因为条件有限,有些父母不得不让孩子改变生活环境,但也有一些家长是有意让孩子“锻炼锻炼”。
青青的宝宝今年4岁,可几乎已经是“资深旅行家”了。青青说,宝宝还在肚子里的时候,就带着宝宝坐火车回老家待产;宝宝降生后,又在两个多月的时候坐火车去了趟奶奶家;3个多月的时候坐飞机回到广州爸爸妈妈的家;然后从宝宝1岁到现在,几乎都是这走走,那逛逛,奶奶家也住住,外婆家也住住。
青青觉得这样没什么不好:“小孩子多换换环境是好事,能见到更多人和事,从小体会不同的生活,我是刻意这样锻炼他的。”青青说:“现在的社会流动性多大啊!等宝宝长大了,说不定还要出国呢,到时候什么都不适应,就想着家里熟悉的环境哪行呢?我们希望从小就让他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
破坏孩子生活习惯容易造成心理混乱
小洁的家和婆婆家都在广州,而娘家在湖北武汉。小洁的宝宝虽然已经3岁了,但跟外公外婆还是比较陌生,所以小洁就让宝宝回外婆家住了一阵子。
但是,宝宝回来后,小洁发现了一些问题:本来好不容易让孩子养成不吃零食的习惯,现在孩子回来后却总是嚷着一定要吃零食才行。另外,小洁平时很少让孩子看电视,可宝宝回来后开始喜欢赖在沙发上看电视了。小洁觉得比较烦:“好不容易给小孩养成的好习惯,这下全泡汤了。老人家也可能是好心,真没办法。”
对大人来说,换环境都是一件比较累的事情,需要时间去适应,对孩子来说就更是了,在采访中,多数家长并不赞同频繁给孩子换环境,“小小的孩子,老被折腾来折腾去的,孩子都不知道哪儿是自己的家了。”
孩子两岁前最需要安全感
给宝宝频繁换环境究竟好不好?新爸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教育专家给新爸妈们提出了建议。
心理学专家认为,父母是孩子法律意义上的监护人,而另一方面,无论从遗传学还是“后天影响论”的角度来说,父母都是养育孩子的最佳人选。“孩子非常需要父母的时间其实并不多,而这种需要也正是对于亲子感情的呼唤,陪伴宝宝一同成长,其中的欢乐与艰辛,会给父母留下最美好的回忆。因此年轻的父母不要把孩子推给老人带。”
两岁以前是孩子“安全感”建立的关键时期,如果他在与父母生活的过程中不断地确认“我是可爱的”,任何需要帮助和关注的时候都能得到积极的回应,就会建立“爸爸妈妈很爱我,我可以爱自己,也可以爱别人”的观念。频繁换环境和看护者,则可能影响孩子安全感的建立,导致日后孩子没有自信心,很难相信周围的人。
另外,婴幼儿对于环境的改变看似无所谓,其实是很敏感的。
偶尔给宝宝换换环境,可以给孩子大脑带来新鲜感的刺激,有助于孩子智力成长。如果太频繁,对孩子的身体健康会造成隐患,如水土不服、乍冷乍暖等等,在心理上会让孩子产生不安定感。
为孩子找到“安全岛”
对于迫不得已要将孩子寄养在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家的新爸妈来说,想办法为孩子营造一个“安全岛”是一个权宜之计。
什么是“安全岛”呢?据专家介绍,家长最好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孩子一个长久陪伴型的玩具,对于女孩子来说,“安全岛”可以是一个娃娃或毛绒玩具,对于男孩子来说,“安全岛”可以是一个小弹弓,或者是任何喜欢的东西。这种玩具可以在孩子突然面临新环境的时候给他以安全感。
保持固定生活习惯
虽然孩子有可能一段时期内在一个地方生活,但如果家长能够尽量让孩子保持既有的生活习惯,可以减轻孩子对新环境的不适症状。如孩子平时用惯的小闹钟、小枕头、小被子可随身携带,这样虽然“大环境”变了,小环境还是能给他一种一贯性的感觉。
教养方式达成一致
对于孩子来说,最忌讳的就是经常更换教养者,如果一个人一种方法模式,就很容易让孩子感到无所适从,造成心理上的不安和矛盾感。因此如果孩子迫不得已要到处住住,家长一定要就某些问题与家人达成一致,并坚决贯彻执行。
总之,家长们一定要重视孩子的成长环境,应该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生活环境,让孩子健康成长。
家园合作:防止幼儿受到伤害这“七关”你把好了吗?
一、把好工作人员准入关
这是让幼儿健康快乐成长,避免发生内部伤害的首要条件。不管是来园工作的老师、保育员,还是炊事员、保安等各类人员,都要严格把好品行关和身体健康关。对各类人员的品行,园领导要通过多种途径去调查了解,坚决把品行不端正、作风不正派、责任心不强的人拒之门外,绝不能好面子、看关系而留下隐患。另外,要做好身体检查工作,一定要做到所有人员持健康证上岗,防止有传染病的人进入幼儿园造成对幼儿的隐性伤害。
二、把好幼儿入园关
切实防止不法分子混入园内。把好人园关,保安是关键。入园时间幼儿园大门一开,保安就必须在大门口两侧持械执勤,严禁不带孩子的成人或青少年进入幼儿园(我园要求孩子入园进大门时必须牵着大人的手进园)。另外,人园时间,主班老师在教学楼门厅与家长当面交接幼儿,严格接送卡交接手续.家长没有特殊情况一般不许进活动室,老们们对没领孩子的人要询问并阻止其进活动室。还有,我们的带班、值班人员不定时从大门到门厅以及各活动室之间来回巡查,发现情况及时处理。保安、主班教师、带班值班人员只要都高度戒备、严守岗位,就能有效防止不法分子进园、进活动室对师幼造成伤害。
三、把好一日活动各环节关这一关,最关键的是教师,尤其是主班教师。从入园、晨午检、人数清点、缺课追踪.到饮水、如厕、上操、上下楼梯、集体教育活动、户外活动、区域活动等环节,老师们都要按要求认真去做,确保每个幼儿都要时刻在老师视线范围内。晨午检,一是看孩子身体状况,二是看有无携带危险物品,包括孩子穿着是否容易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人数清点,一定要在每次活动前后及时清点,千万不能应付;缺课追踪要及时,主班老师一定问明没来园的幼儿原因和情况;饮水如厕,幼儿一定要排队分组进行,防止幼儿打闹或地面湿滑造成摔伤;上下楼梯各班教师要一前一中一后保护幼儿队伍,确保不发生推搡拥挤踩踏事故:户外活动一定要清点场地和检查设备设施安全,孩子玩大型玩具时,教师要成对角线站位,密切观察所有孩子活动,确保所有孩子在教师视线范围内,另外,要密切注意园外周围是否有可疑人员(我园围墙是透视墙),防止发生伤害;各种活动期间孩子如厕,副班老师一定要跟上。另外,幼儿确需在园服药的,一定要让家长填写《服药登记表》,家长必须签字,服用药品要有留样。
四、把好外来人员进园关
严格外来人员登记制度,对外来人员,保安必须严加盘查,经被访人确认同意和园长批准方能允许入园,同时落实好登记手续。一般人员在大门口见面交谈,不能进教学楼;有工作检查或工作联系确需进教学楼的,一定要经园长批准并由专人领进教学楼,访问结束由专人送出教学楼,领进送出期间不能出现空隙。严禁外来机动车辆进入幼儿园,拒绝一切商品推销商人园。
五、把好中途家长来接幼儿关
中途有事来接幼儿的,让其在大门外电话联系班主任,经班主任与孩子监护人确认后,由副班老师送到大门口,按手续交接。副班老师送孩子到大门时,门岗方可开门。对特殊家庭子女的交接一定特别注意,防止可能发生的纠纷。
六、把好离园关
幼儿离园时,规范幼儿和家长排队。家长在东门口外北侧(我园入园走南门,离园走东门,东门口南侧是家长接走孩子离开的通道)排成两队持接送卡等候;幼儿在大门口里排成四队,与家长队伍相距2~3米的距离,形成一个“开阔带”;保安在开阔带靠近家长的一边,防止可疑人员进入开阔带;本班主班老师在靠近家长的一边接卡叫孩子的名字,另外两个老师负责看护孩子,确保叫一个走一个,老师不叫名字不能走。
另外,教职工上班时间外出,须持园长签字的请假条,无园长签字的保安不准放行,否则出现问题由保安承担责任并进行相关追究。
七、把好没带卡接孩子确认和履行手续关
忘带卡的家长必须等本班孩子走完再在老师的带领下进入门卫室,先确认后签字才能领走幼儿。家长没有给班主任提前联系的,班主任联系监护人确认情况,不能使用代接人的手机,要使用自己或本班教师的手机联系。做好确认工作,一是做好和幼儿监护人的确认,二是做好幼儿对来接人员的确认,双方吻合确认无误,落实好签字手续才可让无卡人员接走幼儿。特别注意幼儿对代接人员的确认,不要用误导性语言,比如“这是你叔叔吗”,而要问“这是谁?你认识吗?你怎么称呼?”等疑问性语言询问确认。
你能辨别新生儿是否聪明吗?
在出生时,聪明的新生儿可能要比其他孩子更机警。有些孩子从一开始就能独自把头抬高一会儿,仿佛在环顾四周,对生活有强烈的好奇心。
一个感觉敏锐、反应迅速的婴儿常常很聪明。在你抱他时,你会感觉到这一点。如果他似乎避开某个东西,那就表明他能区分什么是让他感到愉快的,什么不是,这也就是心理活动的开始。婴儿越敏感,也就越容易得到满足。
孩子笑得越早,聪明的可能性就越大。尽管这不是完全可靠的迹象,但它是个象征。很早就开始笑的婴儿常常会成为聪明活泼的儿童。
非常聪明的儿童在出生时常常大一些、重一些,但也不全是如此。理由是:大的健康的婴儿更有可能是由那些怀孕时得到良好营养和关照的母亲生的。这些母亲也更可能在家中给予她们的宝宝最好的教育帮助,这在后来的智力测验中会表现出来。较重的婴儿也可能在生活中有心理上的优势,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因而有理由比其他孩子更快活。例如,他们每次可以吃更多的食物,因而不需要频繁地喂养,可以把精力转向更多的智力活动方面。此外,父母因不必忙于给孩子喂食和清洗,就可以提供给孩子更多有益的刺激,有更多的时间与孩子交流。因此,从一出生起,与较轻的孩子相比,较重、较吸引人的孩子可能会发现他们处在一个愉快的、情感上得到支持的世界里,就会以许多方式利用这种最初的好运气。
新生儿身上不同能力的发展速度是不同的。尽管这些能力之间有某些关联,但是根据一两种已测出的能力的发展来判断其他能力的发展是难以做到的。婴儿的某些技能与其身体发育状况有关,有些与经验有关,而有些与两者都相关。在设法判断孩子聪明的早期迹象时,要把他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来看。
总之,聪明儿童在发展中各个方面都超前,在父母的帮助下,他们是有可能保持住这一优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