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写给任性孩子的家长

发布时间:2020-11-26 幼儿园工作总结写给家长 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 幼儿园孩子的游戏

家长:您好!和孩子相处两个多月了,真心说,这小孩挺可爱的,虽然也有这样那样的小毛病,但总起来说非常淳朴,心地善良,而且非常喜欢看书,最喜欢看他痴迷读书的样子。昨天语文课上的朗读课文能看出他有一定的语感,相当不错,和以前比,他的书写干净了,上课会听了,发言次数也多了。的确进步明显!这个孩子很有潜力的,只要大脑动起来,跟得上节奏,他会特别好的,对于这一点,我毫不怀疑。

如果说阻碍孩子进步的主要原因,我觉得还是孩子比较任性的缘故,生活上任性,学习上任性,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意为之,缺乏指令性、服从性,因此很散漫,不服管理。总是拧着来,孩子累别人也累,最后成绩不好、人际关系不好、心情不好。像今天这样的事情,本来可以哈哈一笑就解决了,孩子拧脾气上来了,咽不过那口气,非要和人家严重撕扯,导致不良影响,好在没有出伤害性事故,也巧在他正在撕打,我走过去了,两人就散开了。孩子还一直愤愤不平,弄得自己一下午不开心。另外,其任性还表现在不按要求做,执拗地跟着自己的感觉走。昨天我们写练字,别的同学写一遍过关,孩子写了六七遍,光“食”字写错又写错,所以重写又重写,一直写到后来才过关,可见他的执拗、自以为是根深蒂固,我工作多年,了解这一类的孩子都具有如此共性的。而我是借此在磨炼孩子的性情,必须坐住、必须静心写字、必须养成踏踏实实服从要求的习惯,孩子一开始难受不习惯,慢慢就懂得了,这样才是对的,轻松的,舒服的。yJs21.cOM

恕我直言,这孩子真的是家里惯得太厉害了,或许您不同意,觉得不惯孩子,其实您如果做一个比较,就知道可能您家还是对孩子太溺爱了,都是把他当成小朋友,而不是大男孩。我工作多年,遇到的孩子太多了,他的言行举止都能看出来,在家里的的确确都对他太宽松太容忍太没有底线了。不知道这样说,您二位是不是不同意,如果我说的不当,敬请谅解吧。我们的共同目标是为了孩子进步,所以相信您二位理解我的为师苦心。

为了孩子的好心情、好习惯、好成绩,我非常诚恳地希望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从现在开始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让他坚持做家务,多关心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多说感谢感恩的话,多做对家人有用的事。我也会让他在班里多干活,体验为别人无私付出的幸福感,从而事事能多想想别人,变得懂事成熟起来;二是希望家里多培养他的忍耐能力,除了忍受饿、渴、累,更重要的快乐接受不顺心的事情,你们甚至可以故意和他对着来,比如说礼物要到生日再买,比如说做的饭菜都不是他爱吃的,比如说本来答应他的事因为别的原因不做了……而他必须乐呵呵接受,才能逐渐磨练心性,才能逐渐成为一个随和、宽容、豁达、乐观的人,这对于孩子的一生都很重要,走出家门,需要忍耐的事情太多了,很多事情都不随人愿的;三是确立父母的底线,例如他说话的声音很冲,声调很高,露出瞪着眼神很不恭敬的样子,这些小细节、小眼神一开始就抓住就制止就告诉他“不行”,坚决让他重新再说一遍,直到谦恭礼貌为止,这样的训练叫做“重新安装程序”,叫做改变行为模式,而且一家人要意见统一、共同管理,不能姑息。这个底线是靠家长来设定的,不能没有底线,不断容忍,直到节节败退,无计可施。如今已经六年级的他敢在学校肆无忌惮地给老师瞪眼,敢大声嘟囔着抗议,敢跺脚大叫大嚷,真的都是以往家里过于放纵,过于宠溺的缘故,孩子才如此的大胆妄为。而在这个过程中,损失最大的是孩子自身,任性的不良习惯在生活和学习上都阻碍了他健康地成长,性情不好、脾气急躁、不能忍耐、不能吃苦、不能吹亏,导致他缺乏指令性、学习上止步不前、跟不上节奏、不服从指挥,最终,老师累、家长累、孩子累,累得没有成效,累得没有心劲。

以上是我的建议,真心诚意地希望帮助孩子,如果说的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为了孩子,让我们一起努力,我对孩子充满信心!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孩子太任性咋办?——家长学校


儿童的任性往往与家庭对孩子的不良教养有关。宠爱、放纵的教养方式可以使儿童形成以自我为中心、任性等不良意识和行为;父母或父母与上一辈老人之间对教育态度的不一致,也可使儿童形成任性、有恃无恐等不良行为;过度庇护则容易影响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对于以上出现的种种问题,面对任性儿童,我们应采取以下矫正方法。

1、当孩子心情急噪,乱发脾气时,在指出他的错误以后,让他知道乱发脾气,不讲道理是行不通的。受冷落后,他也许会改变态度。这种方法叫“冷处理”。

2、对有些任性连基本生活习惯都没养成的孩子,应该为他安排一个有规律的生活环境,如果父母一时做不到,可暂时让他离开父母,到亲戚朋友家中生活一段时间,这对矫正孩子的坏脾气也有一定效果。

3、任性的孩子,一般精力旺盛,可以引导他们经常参加一些有严格规则的游戏和活动,这样既可使他们充沛的精力得到正常发泄,又让他们在愉快的玩耍中受到守纪律、遵规则的训练。

家长巧妙化解孩子任性的八大策略


家长巧妙化解孩子任性的八大策略

为了达到某种目的,3-8岁的孩子大都学会使用以下的四种“手段”。

手段排行第一:哭闹

为了实现自己的要求,哭闹是孩子最常用的手段。而很多父母怕的就是孩子这一招。一旦孩子哭闹起来,父母马上缴械投降,不但无条件满足孩子的要求,而且常常“超额”完成“任务”。

手段排行第二:哀告

乞求孩子是可爱的,当他向父母哀告乞求要某样东西时,没有几个父母抵挡得住他的温柔进攻。

手段排行第三:死缠烂打

“持久战”的理论对孩子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他的目的是要用“磨”来让父母答应他的要求,而且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手段排行最后:赌气噘嘴、不说话、摔东西、不吃饭……

孩子赌气的时间,一般持续得较长,因为孩子已掌握了心理战的秘诀,没耐心的父母只好举手投降。

父母的五种行为导致孩子任性

1、孩子过分依赖别人的评价,源于父母的过度表扬或批评

适当的表扬有利于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些父母受愉快教育理论的影响,平时喜欢无原则的表扬孩子,结果导致了孩子缺乏自我意识,过分看重别人的评价,每做一点小事都希望得到表扬,否则就拒绝去做。同样,过度的批评也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看不到自我。因此,孩子出错时,家长需要有分寸地指出其错误在哪里,从而帮助其吸收教训,改正缺点。

2、孩子固执、任性,源于父母过于民主

有很多家长,尤其是学历层次较高的,把家庭教育中的“民主”管理看得很重,不管大事小事都寄希望于“晓之以理”,结果是理没谈成,孩子却被惯坏了。原因是孩子(尤其是年纪较小的孩子)缺乏足够的经验和判断力,在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需要依赖父母的指导,如果对其过于民主,很容易把孩子宠坏,使其变得固执、任性、为所欲为。因此,对于年龄较大的孩子,可以以理服人,而对于年纪尚小的孩子,带有强制性的教育管理仍是必不可少的。

3、孩子犯错屡教不改,源于父母滥用奖励、缺少惩罚

孩子缺乏是非判断能力,为了帮助其明辨是非,父母应该在平时养成奖惩分明的习惯。有些父母信奉“棒打出秀才”的观念,而另一些父母则走向另一个极端,只习惯于使用奖励,从来不惩罚孩子,这两种做法都是错误的。孩子如果犯了错误,适度的惩罚是应该的。

当然,惩罚并不专指打骂、责惩孩子,其方法和形式可多种多样,只要达到目的就可以了。相反,如果在不适当的场所或时间滥用奖励,也不会起到预期的效果。比如:孩子在墙上乱画画,本来父母只要及时制止和教育就可以了,可有的父母偏要使用奖励的方法,“如果你不往墙上画,明天给你买个新玩具。”显然,这种方法会纵容孩子今后为了得到玩具而明知故犯。

4、孩子不服从管教,源于父母间的教育意见不统一

由于各种原因,绝大多数父母在教育子女问题上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分歧。聪明的父母会避开孩子单独商讨,以求在达到意见的统一后再对孩子进行教育。然而,也有不少父母缺乏沟通而对教育子女的问题固执己见,甚至在孩子面前公开吵架,这种现象的直接危害是让孩子感到缺乏安全感、不知所措。

因此,在孩子面前,父母应注意保持意见的一致,切勿互不相让。因为如果孩子认同了父母某一方说了算,日后当这一方不在场时,另一方将很可能无法说服、管教孩子,从而给正常的家庭教育带来人为的障碍。

5、孩子缺乏自信,源于父母的盲目扼杀和过分保护

有些父母对子女的一切大包大揽,像老母鸡护小鸡似的整日将子女庇护在自己的羽翼下,连子女力所能及的事情都舍不得让他们做,甚至将子女的活动范围也完全限制在自己的视线内。这种过分的保护,严重干扰了孩子身心的正常发展,导致孩子缺乏独立的生活能力,社交困难、缺少自信、优柔寡断,甚至缺少道德情感和责任心。

与此相反,有些父母则总是主观地否定孩子的言与行,喜欢拿别的孩子与自己的孩子做比较,甚至用过高的成人化标准要求孩子。长此以往,就会将孩子的积极性、上进心盲目扼杀,让孩子觉得自己很无能,自尊心和自信心被无情的摧毁。

巧妙应对任性的孩子的8大战术

1、安静缓和法

这是对正在任性发脾气的孩子使用的一种方法。孩子发脾气时,情绪兴奋、激动,有时甚至大哭大闹、大嚷大叫。如果成人耐着性子采取亲和、抚爱、哄劝的方法,反而会使孩子更加哭闹不休;如果大人态度粗暴,急躁地打骂孩子,仍然难以阻止孩子的任性。安静缓和法要求大人此时应持平静的态度,要求孩子停止哭闹,让他安静下来,此时没有必要说服孩子立即承认自己的任性是不对的,待孩子平静以后,再用平缓的口吻对他进行批评教育。比如,当遇到孩子发脾气、哭闹不休时,父母不必理他,让他发泄一会,然后给他喝些开水,让他喘口气,帮助他平静一些,条件允许的可让孩子一人留在屋内,父母离开一会;如果屋里人多,可让他在别的空屋,把门关上。但不要锁上,告诉他等他平静了可自己出来。注意语调要坚决,但不可用责备口吻。把孩子隔开,只是让孩子明白发脾气会影响别人的学习和休息,而不是惩罚他,待孩子平静下来后给他冼脸,安静睡—觉,过一会或明天和他再好好谈谈。

2、通俗讲解法

对孩子讲道理要深入浅出,可以举一些孩子身边的事情做例子,使道理容易为他们理解和接受。每当孩子和家长出现“顶牛”的现象时,家长可用讲故事、讲笑话的方法来缓和矛盾,并借故事去触及孩子的心灵。童话是对儿童进行说理教育的有效方法,要有选择、有针对性地给孩子讲童话故事,并叫他们听完后谈谈体会,“对号入座”,改正不良习惯。

3、不予理睬法

对孩子的嘀嘀咕咕、纠缠不休等行为,家长可以故意不加注意,装作没有听见或者暂时离去。这是一种避免孩子可能出现闹事行为的有效方法。比如当孩子提出不合理要求时,一时难以说服他,这时可采用不予理睬法,也就是平时说的“冷处理”。采用这种方法要收到好的效果,家庭中所有成人必须一致,同时采用不予理睬法。当孩子平静以后,对他也不能迁就让步,应当像没有发生事情那样,不予理睬。

4、攻心为上

父母首先要有良好而坚定的心理状态。不要认为拒绝孩子会造成伤害,相反,这恰恰是对他最好的教育。要想培养一个棒孩子,那么面对他最初的不合理要求,父母一定要坚决地说“不”,不能有丝毫心软。

5、以退为进

父母可以先退一步。比如孩子想要一个不能给他的东西时,妈妈可以这样说:“这是妈妈的,妈妈现在不用,可以给你玩一下,不过明天你就得还给妈妈。”然后以退为进——第二天提醒孩子:“宝宝,把东西还给妈妈,以后想要的时候再跟妈妈说。”

6、预先申明

孩子一般都容易忘记预先的约定,所以一定要给他定个规矩,一旦孩子破坏了规矩就要按规矩处理。比如和孩子约定:早上爸爸要上班,你必须按时起床,按时吃早餐,才能准时送你去幼儿园。

如果你起床晚了,就只好放弃早餐,因为你要为你的行为负责。一旦孩子赖床,就要把他的早餐收走,并告诉他:对不起,宝宝,我们有约在先,不能随意破坏。

7、说一不二

对待孩子的要求不能“先抑后扬”。“先抑后扬”的做法会让孩子认为父母好“欺负”,从而无理要求越来越多,“级别”越来越高,一旦父母不能满足他的要求,他就会产生偏激心理,造成意想不到的恶果。因此,拒绝孩子,一定要从一而终。

8、“战后”要善后

父母对孩子说“不”之后,要耐心向孩子解释拒绝的理由,让他明白“不行”的道理。拒绝孩子而不给他被拒绝的理由,会让他觉得受了委屈,甚至产生焦虑、恐惧、烦躁不安和悲愤绝望的心理。虽然这种解释孩子不一定听得懂,但是至少能让他明白:父母拒绝他是有理由的。

家长要尊重孩子的个性


幼儿的心理健康是幼儿教育中的一件大事,然而家长们关心的是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再就是孩子的智力.兴趣,而孩子们的不良的行为习惯家长们认为孩子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变化的。错了,家长们大错特错了,幼儿时期的孩子心理出现了问题,很可能会影响孩子的终生。

今年我担任小班的教学工作,我发现一个叫凤杰的女孩特别胆小.特别害羞,当时来幼儿园的时候没怎么引起我的注意,因为孩子刚刚来到陌生的环境这是正常的现象,当凤杰的妈妈走时,凤杰很恐惧的眼神以及双手拽住妈妈的衣服不放,我好说歹说把他劝到座位上,在以后的一.二周里,我发现凤杰还是这个样子

,一点变化也没有,总是低着头走路,也不和小朋友们交谈。我担心孩子长时间这样下去会妨碍她的的成长的。于是,我和凤杰的妈妈商量制订了一些办法。

一.家庭教育

1.在家中为凤杰营造一个好的家庭环境。

我告诉凤姐的妈妈让她多给孩子爱,多给她鼓励,家长要言传身教,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心情愉快,才会有一个好的心理状态。

在家中教育孩子时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不要强制性的让孩子干什么,这样会搞得孩子疲惫不堪,家长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及时给予孩子以鼓励。由此看来要学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

二.培养孩子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我告诉凤杰的妈妈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平时我们要慢慢地培养孩子的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多带孩子到外面去玩,教孩子一些礼貌用语,慢慢地孩子就会感受到与伙伴们交往的快乐的。

分清孩子的“韧性”与任性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表现出一定独立性,对事情有了自己的见解,父母要允许。父母还要分清楚“韧性”与“任性”的界限。

“韧性”是坚信自己的做法正确,无论有多大的困难,也要坚持下去的一种顽强精神的表现。而“任性”则不同,它是不分是非,固执己见,不受任何约束。任性是缺乏控制自己的能力,不听劝告的表现。一个人要是没有丝毫主见,做事情没点韧性,很难成功。

对待任性的孩子,既要用一些具体的方法纠正他的坏毛病,又要从根本上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家庭气氛和亲密平等的亲子关系,可说是“无招胜有招”。经调查发现,父母既有权威又能尊重孩子的民主型教育,能培养情绪稳定、善于控制自己和约束自己的孩子。这样的孩子较少任性。

父母尊重孩子的人格和自主精神,多给孩子些“自由度”,孩子有事愿意和父母交流,父母也主动和孩子多谈心,平等、真诚地对待孩子。父母能得到孩子信任,就能增强教育效果,防止孩子任性。如果父母不尊重孩子的人格,整天唠叨得孩子烦不胜烦,孩子就容易任性。

特别要提醒父母的是:孩子任性不好,要纠正。但父母不能把孩子有主见、想法和自己的不一样就看作任性。确定孩子任性的标准决不该是“听不听我的话”。

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


孩子之所以能发展到“感觉没救了”,教育专家们指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他们这些人也不是神仙,有什么灵丹妙药。有的教育专家甚至坦言,“特烦这种家长,把孩子弄成这样了才想起请教专家,就像一盘没炒好的菜,他想起厨师了,让厨师改一下,厨师不把鼻子气歪了才怪!”

教育专家们给家长的一些建议:

1.恢复双方的信任度,家长要放下架子,尊重孩子的意见,在孩子有兴趣的事情上下点工夫,把孩子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慢慢地向学习导入,这可是长期的过程,家长要有耐性。

2.请一个家庭指导师帮助孩子,不要光请家教,现在是要解决思想问题。

3.对孩子要“爱”而不“溺”。望子成龙是每位家长的心愿,但是,对孩子期望值过高,为了学习,不让孩子做任何家务,一切由家长全权代劳,甚至孩子有求必应,过分溺爱孩子,使孩子养成唯我独尊的性格,对孩子的成长和未来不利,更不用说让孩子适应社会了。

4.父母对孩子的管理还要“刚”中有“柔”、目标一致。家长教育孩子要切忌一个管、一个护;一个严、一个宽,那样会被孩子钻空子,使家长失去威信,以致无法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能力。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双方要意见一致,配合默契,有不同看法可过后再说,这是培养孩子自立能力的坚强后盾。比如:双方工作比较忙顾不上孩子,让孩子自己在家做作业、看电视等,当妈妈的不忍心,并在孩子面前表露出来,因而,孩子变得胆小,不敢一人独处,严重影响孩子的自立能力发展。

理想教育的核心是能给予每个孩子充分发扬自己个性的机会。实现这种理想教育的前提,就是父母应以民主的心态尊重孩子的个性。这不仅表现在对孩子的学习兴趣、生活爱好、交友等方面的尊重。家人的教育意见一致,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使他有一个固定的行为准则,而不是不知听谁的,无所适从。

家园共育:如何教育任性的孩子


独生子女的任性带有普遍性,这是一种不正常的心态。要想让孩子改掉任性的坏习惯,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1.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态度要保持一致。如果意见不同,也要避开孩子,出去商量。

2.在孩子任性的时候,不要胡乱批评,更不能打骂了事,而应因势利导,耐心地讲道理,给孩子说明不合理的要求不能满足的道理;

3.转移孩子注意力是解决任性的好方法。如孩子吵着要养狗,可带他到公园去看猴,顽皮的猴子会把孩子的兴奋点转移开,使他从任性中解脱出来。

4.必要时来点“惩罚”。如孩子哭闹得实在不像话,可以采取冷处理的办法:不理他。即使他不哭不闹了,也要继续“冷淡”他一段时间。待他沉不住气主动搭讪着接近大人时,父母应抓住这个时机,指出他任性的无理之处,让他保证再不这样做。只在这个时候,父母的批评才是有效的。

让孩子多些个性,少点任性

培养孩子既有个性又不任性,关键在于父母的教育方法是否科学合理。那么,父母该怎么做呢?

尊重孩子,但不迁就孩子

如果,父母不尊重孩子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如果父母不管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而一味拒绝,会导致孩子因合理需要总得不到满足而产生不满情绪,形成不服管教的性格;

2、不敢提正当要求,一味顺从大人,行为畏缩,胆小怕事。如果孩子的不合理要求也给予满足,无原则地迁就孩子,孩子必然为所欲为,自私自利,不讲道理,任性胡为。

与孩子平等对话

只有做到平等交流,父母才能了解孩子提要求的真正原因,才能判别孩子的要求合理与否,才能明确区分孩子的表现究竟是属于任性还是属于个性。

适当给予孩子选择权

具体包括两个方面:

1、父母应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意识,如要吃什么菜、穿什么衣服、玩什么游戏等,都征求孩子的意见;

2、父母不能让孩子随心所欲,应注意给他们一些限制,只有这样,孩子才会知道不是所有的要求都能得到满足,必须放弃自己的不合理要求。

孩子性教育,家长是配角


孩子性教育,家长是配角我记得是03年的时候,我第一次看到王小波的书,然后知道了李银河,中国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会学家,1999年被<<亚洲周刊>>评为中国50位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之后她的博客,以及一些言论引发的争论,我也一直在关注,也是因为这个知道了性是可以公开讨论的,性教育对于孩子是必不可少的.

xx宝出生后,我从网上,书上得到不少的育儿信息,新手妈妈大概都如此.其中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对我来说很是新鲜的.从小我们没有什么性教育,上初三的时候才有生理卫生课,老师也从来都是让我们自己看书.哪能讲呢,这是太难以启齿的事情.于是,对于孩子,这一课,我拿出正式的态度,从一些书上,网上得到的零星的知识,我都如获至宝。咱是想着边学习,边指导吧.xx宝一岁多点时候,我从网上下载了一组图片,还打印出来,就是宝宝从哪里来的全过程.现在看来那是太超前啦.

xx宝两岁多的时候,偶然的机会从村图书室看到了黑克林的<<和孩子们谈谈性>>,这一下让我眼前一亮,书中用了很多幽默风趣的故事向人们灌输正确的性知识.教导家长怎么样和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谈性问题.可惜这本书至今没买到,但是匆匆一瞥,也让我现在能平淡自如地和孩子讲身体的器官,隐私部位叫得跟身体其它部位一样自然.

让我们一起的几个妈妈重视起来是孩子的一个问题,夏天早上,一家三口醒来,三岁的女儿起身,看到了爸爸穿着内裤,晨勃让内裤高高起个大包,孩子一下子伸手上去摸一下,然后问,爸爸这里怎么啦?有个大包?夫妻俩一时语塞,相互瞪眼睛想着怎么是合适的回答,结果孩子下床玩去了.之后,我们开始在网上买孩子看的绘本,关于身体,关于成长的,能让孩子自己直观地了解身体.

也是在xx宝三岁多的时候,我在厕所,xx宝一头闯进来,大呼一声:妈妈来月经啦!卖糕的,整栋楼都能听得见!我还是平静地告诉他是的,不用这么大声.而现在,孩子们对此无动于衷了,不神秘,应该感觉是正常的啦.而且不会冒失地闯进厕所,对于孩子问的问题,基本都能自如做解答.

前段时间,每天睡觉时,xx宝的手有意无意地放在我胸前.我都会轻轻的把他的手拿开,然后再抱着他抚摸一下他的头,背,有时一头扑过来黏乎一会,我都会抱着他拍一下.我又意识到,孩子的性教育得上一个台阶了.性教育不单单是性器官教育这么简单了,对性器官的认识只是第一课.正巧@屋檐下的小雨博客上有送书活动,很顺利地申请到这本书:<<学校性教育的新理念与新方法>>,李银河作的序,让我感觉很权威.李银河认同方刚的这段话,我也很赞同:性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保护青少年,而不是禁止青少年的性行为;应该是给予青少年性的知识,而不是剥夺他们获得知识的机会和权利;应该是赋予他们自主决定自己身体和性的权利与能力,而不是剥夺他们这种权利和能力.

这是一本开放的性教育的指导书.书名是学校性教育,但是一样可以指导家长,在生活中引导孩子,我着重看了第二部分的性教育的理论基础,第四部分的小学性教育课程设计与评议和第七部分的性教育实践中的困惑与解答,都非常的实用.

我也非常赞同:性教育的内容,决定权应该完全在孩子们的手中,他们想知道什么,就应该告诉他们什么,关键是怎么告诉,这是方法了.

一个孩子,无论他几岁或者十几岁,他所问你的,都是他的智力所及,能够理解的问题.我们只需要以平常的心态告诉他就可以了,既不少告诉他,也不多告诉他,只告诉他所问到的.比如:对于两岁的孩子那个"我从哪里来"的老问题,我们既不需要说他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也不需要详细地讲解由性交到受孕,再到分娩的过程,只需要告诉他是从妈妈肚子里出来便可以了.当孩子到了三四岁,他的问题可能才会延伸到"我是怎么进到妈妈肚子里的".这时你再告诉他爸爸妈妈结婚就会有了他.而到了五六岁,孩子的智力才会使他提出"为什么爸爸妈妈结婚就会有我"的问题,这时我们回答才可以自然地进一步:"因为爸爸妈妈相爱,相爱的人在一起,就会怀孕,生下你....."再过几年,孩子的问题能会更深入,我们只需要按照他的问题一步步回答就可以了.

这样看来,在孩子的性教育过程中,我们真的是客体,孩子才是主体,我们是为他们服务的,他们索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我们只要做好配角就好了.

这本书也让我明白了,性教育不是性行为教育,很重要的一部分是性价值观的教育,还有社会性别教育.还要将性教育与个人人生观,道德修养的教育结合起来.一个人对性的态度是和他整个人生态度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因此,性教育也应该是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一部分,但它又具有其独特的性的内容.

有资料说,7-14岁是孩子迅速产生性意识的一个时期,同时也是教师和家长对孩子进行较系统的性知识教育的一个黄金时期。这个阶段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性引导就显得尤为关键。所以这书来的很及时哪.

相关推荐

  • 家长放纵孩子任性 导读:孩子任性多和家长有关系,家长的放纵加重了孩子的任性行为。 一般说来,儿童由于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对许多事情缺乏认识和判断能力,多少都有点任性。任性是孩子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果我们放任孩子的任性,将会...
    2021-10-02 阅读全文
  • 孩子任性家长担忧 导读:要改变任性也非一日之功,家长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恒,反复教育,直至孩子改掉了这个毛病为止。 任性与遗传因素有一定关系,与人的神经类型有关。但是,关键还是后天的教育和影响。任性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
    2021-09-18 阅读全文
  • 孩子太任性咋办?——家长学校 儿童的任性往往与家庭对孩子的不良教养有关。宠爱、放纵的教养方式可以使儿童形成以自我为中心、任性等不良意识和行为;父母或父母与上一辈老人之间对教育态度的不一致,也可使儿童形成任性、有恃无恐等不良行为;过...
    2020-07-29 阅读全文
  • 家长写给孩子的家长寄语57条 在我看来,六年级是一个关键的节点,马上要跨入初中,这时候一定要让他保持对学习的兴趣,不骄不躁有一个好的学习状态,才能有更好的发挥空间,~~想分享这种形式的句子给朋友?在这里,你不妨读读家长写给孩子的家长寄语57条,供你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2023-02-18 阅读全文
  • 家长写给孩子的家长寄语65条 “的状元,?是在坚持中永不放弃成长起来的乐观、?信、坚忍不拔的你。”手机是一个分享信息的利器,大家会见到很多句子,不同的句子可以表达你不同的意思,盘点一下你知道的网络流行句子?因此,栏目特意整理了家长写给孩子的家长寄语,还请多多关注我们网站!...
    2022-12-26 阅读全文

导读:孩子任性多和家长有关系,家长的放纵加重了孩子的任性行为。 一般说来,儿童由于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对许多事情缺乏认识和判断能力,多少都有点任性。任性是孩子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果我们放任孩子的任性,将会...

2021-10-02 阅读全文

导读:要改变任性也非一日之功,家长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恒,反复教育,直至孩子改掉了这个毛病为止。 任性与遗传因素有一定关系,与人的神经类型有关。但是,关键还是后天的教育和影响。任性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

2021-09-18 阅读全文

儿童的任性往往与家庭对孩子的不良教养有关。宠爱、放纵的教养方式可以使儿童形成以自我为中心、任性等不良意识和行为;父母或父母与上一辈老人之间对教育态度的不一致,也可使儿童形成任性、有恃无恐等不良行为;过...

2020-07-29 阅读全文

在我看来,六年级是一个关键的节点,马上要跨入初中,这时候一定要让他保持对学习的兴趣,不骄不躁有一个好的学习状态,才能有更好的发挥空间,~~想分享这种形式的句子给朋友?在这里,你不妨读读家长写给孩子的家长寄语57条,供你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2023-02-18 阅读全文

“的状元,?是在坚持中永不放弃成长起来的乐观、?信、坚忍不拔的你。”手机是一个分享信息的利器,大家会见到很多句子,不同的句子可以表达你不同的意思,盘点一下你知道的网络流行句子?因此,栏目特意整理了家长写给孩子的家长寄语,还请多多关注我们网站!...

2022-12-26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