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声音
发布时间:2020-11-25 可爱的幼儿园教案 幼儿园声音的教案 幼儿园可爱的动物说课稿每天,我们都要与幼儿一起参与教学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幼儿时时刻刻都在不听的学习新经验,忙碌对于他们是一种快乐,中班的幼儿与小班相比,他们的语言能力有了很大的发展,幼儿之间的语言交流,相互间的交往也很多,所以,对于静悄悄的小班来说,来到中班的教室,已经不免会感到一阵阵的嘈杂声此起彼伏,有时候也会听见老师一声令下:“小嘴巴、闭起来。”我以前也常常会让孩子们安静下来,静坐,其实这是不适合的,应该给他们充分交往的机会,孩子们无时不刻不在说话,有的时候是在认真的讨论问题,有的时候闲话家常,还有很多时候是自娱自乐,时不时还要大声的喧哗,在这些声音中,如果你能够仔细的倾听,你会发现很多奇妙有趣的声音,于是,在课间餐后的这些“闹哄哄”的时间里,我不在让他们安静的做什么做什么,而是“偷听”他们的小“秘密”。
小雨和甜甜两个人正在建构区搭大积木,他们一起合作搭建了一间房子,小雨躺在里面,对甜甜说:“老公,老公,快点过来呀。”甜甜马上回答:“好的,我马上过来。”甜甜来到房间中,两个人很甜蜜的抱在一起,小雨说:“我们睡觉吧。”两个人抱着躺了下来。当时我觉得很搞笑,两个女孩子在一起扮演夫妻的角色,这些经验都是幼儿平时在家看见或者听到而模仿成人的行为。从此可以看出,成人的行为对幼儿的影响很多,不仅如此,教师的行为也时时刻刻影响着幼儿,所以我们平时要注意我们的一举一动,规范我们的行为,用良好的语言行为习惯去从侧面影响幼儿,久而久之潜移默化的内化为幼儿的经验。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延伸读
“奇妙的声音”:来自心灵的声音
?导语:“奇妙的声音” 是我们教育教学中经常会操作的认知活动,各个年龄段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有所不同。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和了解,我发现我们班里的孩子想法非常丰富,思维活跃,活泼好动,对外界事物的感知能力非常强,特别是声音这样的主题,表现得更是突出。一般化的教育目标对于他们来说,显然太浅了。而他们的问题是不能认真倾听别人讲话,做事只顾自己,观察不仔细。
?如何根据本班孩子的特点,来开展关于声音的教育活动呢?
活动一开始,大家一起讨论生活中的声音。幼儿们积极踊跃的表达自己的看法、讲述自己的生活经验。有的孩子说出了各种动物的叫声、汽车的声音,有的孩子说到了自然界中的风声、雨声、雷声。
欣欣大声说:“我还听到过树叶飘下来的声音!”
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时机,于是我紧接着问大家:“你们听到过树叶飘下来的声音吗?”回答不一。“那为什么有的小朋友能听到呢?”
欣欣着急了,抢着说:“树叶飘下来有声音,我真的听到过,很小,要安静的听!”
其他的孩子愣了一下,我立刻神秘的说:“那我们安静的听,看我们还能听到什么小小的声音?”
一只小鸟正在窗外的玉兰树上鸣叫,孩子们兴奋得大叫:“我听到了!有小鸟的叫声!”“我还听到了小猫的叫声!”“还有别的班小朋友说儿歌的声音!”
我笑了:“你们是怎么听到的?”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安静!”
接下来的活动孩子们表现得非常兴奋,在模仿最大和最小的声音时,孩子们能清楚的比较出很大和很小的声音:雷声和小鸟叫声……并且能够理解声音的大和小是对比出来的。
操作环节中,孩子们积极探索,用自己身上的器官和身边的东西制造出声音,很多孩子想出了用嘴巴、牙齿、拍手、跺脚、拍腿……
乐乐说:“老师,肚子也会发出声音,饿了的时候就会咕咕叫!”孩子们都哈哈笑了。
可儿说:“拉拉练也有声音。”立刻就有孩子反对,那我们就来试一试。试验的结果有的孩子说有,有的孩子说没有。到底有没有呢?我请可儿再拉一次拉练,小朋友认真看,认真听。孩子们一下安静了,眼睛瞪得大大的。“听到了!拉拉链有声音!”那为什么刚才没听到呢?鹏鹏说:“刚才小朋友说话的声音太大了,拉拉链的声音小,所以就听不到了。说话声音没有了,就能听到拉拉链的声音了。”孩子们已经从自己的探究活动中深刻体会到了安静倾听的意义。
彤彤说:“老师,我的舌头和牙齿也能出声音。”彤彤打起了响嘴、磕了几下牙齿,这次其他小朋友都安静的听着。等彤彤做完了,有的小朋友说:“我没听到。”这又是为什么呢?我把问题提出来以后,小朋友开始了讨论。丫丫说:“他离彤彤远,就听不到;我离得近就听到了!”孩子们又知道了距离的远近和声音大小的关系。
一连串的的奇思妙想使这节活动更加丰富,气氛始终十分的热烈,超出了预想的目标。并且随着活动的开展,我发现孩子们从最初活动时的你说你的、我说我的状态,慢慢的转变,别的小朋友发言的时候,自己能闭上嘴巴,看着发言幼儿认真听,有的孩子还会伸出食指比划着“嘘”来提醒身边的小朋友安静倾听。
?声音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各种动物的声音、马路上汽车的声音、好听的歌声、好玩的玩具发出的声音等等。孩子对各种各样声音是非常感兴趣的,在日常活动中,他们喜欢自己制造出声音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比如会兴奋得大喊大叫、会用力的跺脚拍手、会大声的挪椅子、高声讲话……这是他们的年龄特点所造成的,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集体生活地进行。
?如何引导幼儿感知辨别生活中各种声音,引发孩子关注周围人与事物的兴趣,从而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习惯呢?
我想这是需要我们教师下一番心思的。不仅仅是一次声音的活动,每次教育活动对教师的教育能力和掌控能力都是一次考察和促进。我们要从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不千篇一律,更不能生搬硬套,要充分考虑班级幼儿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特点,制定符合本班幼儿实际能力和需要的教育目标,并且在活动中善于利用教育互动中出现的闪光点,根据这些教育契机,灵活机智的调整教育方式,使活动进一步为幼儿的健康发展服务。
孩子们听到的是身边环境的声音,我们需要的是倾听孩子来自心灵的声音。每一个单词、每一句对话,都是一个教育的基点。一首和谐的乐章不正是由一个个平凡的音符谱写而成的吗?我相信,教师用心的倾听一定能让这个世界更加的和谐美好,让我们的孩子唱响明天最美丽的歌谣!
听听孩子的声音
今天下午上美术课,为了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没有画范画,只是示范了几个做早操的基本动作,对于我们大(1)班的孩子们来说,看动作作画还是头一回,但是孩子们还是很感兴趣。
我讲解后,孩子们就忙开了,大家都很认真,边说边画,就在这时,有个孩子大声叫了起来:“老师,你看!”他指着旁边的一个小朋友的画面说:“你看他画的乱七八糟,脸上画的都是黑色的。
”我急忙走过去,真是糟透了,人物的面部画满了密密麻麻的黑色小点点。
而且他还在画,边画边说:“点,点,点,点……”我很生气,大声说:“点!点!点!点什么点?老师不是说不准在脸上乱画的吗?你刚才在干什么?为什么不好好听老师上课?”一连串的发问,孩子有点招架不住了。
仰着头,怯怯的看着我,小声的说:“老师,我没有乱画,我画的是我舅妈,这是我舅妈脸上的雀斑。
”我一下子呆了,心里的懊悔无法用语言形容,我愣了几秒钟,蹲下来摸着孩子的头,连忙道歉:“真对不起,是俞老师错了,你画的很好,观察的也很仔细,老师真为你感到高兴。
”我只凭自己的主观意识就认定孩子错了,竟然没有问问孩子为什么这样画,是多么大的一个失误啊!如果我能蹲下来听听孩子怎么说,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我差点就扼杀了这个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想想真是后怕。
这是个很大的教训,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注重孩子的想法,多蹲下去听他们说说。
聆听孩子们的声音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一直对我们幼儿教师的基本要求,怎样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呢?并不是在位置上站在和孩子相同的高度就行了,更重要的是拉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感受到孩子的想法,探触孩子的世界。
在进餐前,我组织幼儿听录音故事。
没过多久,后面的孩子就坐不住了。
有的嘻嘻哈哈,有的窃窃私语。
稍稍维持秩序,情况有所改变,但过不了两分钟.他们又开始热闹起来了。
这时,我特别恼火,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好听的配乐故事孩子们却不喜欢听,不明白为什么孩子们坐在一块儿总有说不完的话。
为了让孩子们安静下来听故事,我决定教育一下几个比较“闹”的孩子,以起警示作用。
我环视了一下,看见较远的那组孩子居然手拉手说说笑笑的,我便径直朝他们走了过去。
当我走近时,孩子们的笑脸凝固了,呈现在我面前的是一张张惶恐、胆怯的脸.一副准备受罚的表情。
突然,我很想知道孩子们究竟在玩什么玩得那么开心,便什么话都没说,在那组找了个空位子坐下来。
一坐下来.我就明白了其中的缘由,原来我班的录音机有点小问题,播放时声音很轻,以至于坐在后面的孩子根本听不清楚录音机里讲的是什么,于是他们干脆自己玩起来了。
了解了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我释然了。
向孩子道歉之后,我轻轻的放大录音机的声音,随后又坐到孩子的位置,听一听声音是否合适,问一问旁边的小朋友,这样能听到吗?回答是肯定的。
这一事件给了我很多启发。
一方面,孩子的“出格”行为是有原因的,如果教师仅凭主观判断,往往会误解孩子。
另一方面老师或许会出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还是要鼓励孩子们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有时换一个位置,站在孩子的位置聆听孩子的声音或许会收到不一样的效果。
倾听孩子们的声音
某天早晨,下着雨。所以当晨间操的音乐响起来的时候,我就请小朋友在活动室内做操。做着做着,我开了个小差,结果把动作做错了。耀耀第一个发现我把动作做错了,他马上大声地说:“老师,你做错了!”我一看,是平时调皮的耀耀,便没有搭理他。可谁知另外几个小朋友也接着大声地说:“老师,你做错了!”一时弄得我好尴尬。可转念一想,这不是一个教育的好机会吗。于是操做好后,我对孩子们说:“刚刚你们都说老师把动作做错了,老师确实是做错了,真对不起。可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会做错吗?”孩子们顿时七嘴八舌地猜测着原因,有的说“老师你忘记动作了”;有的说“新的操老师也不会做”……见他们讨论的声音慢慢轻下来了,我微笑着说:“因为刚才在做操的时候老师开小差了,所以把动作做错了。你们在学本领的时候绝不能开小差啊,不然也会出错的。老师保证以后不开小差了……你们也能做到是吗?”“能做到!”孩子们响亮地回答。
作为老师,无论什么时候都要认真倾听孩子们的声音,要知错就改,并寻找合适的教育契机,用自己的言行来教育孩子们。
可爱的回答
暑期过后,一切都回归正常.我任然到了幼儿园里任教.不过,我成了小班班主任,宝宝们依然是我熟悉的面孔.回想起托班的酸甜苦辣依然历历在目,不过今年的托班宝宝也给我留下了很深印象,好听的声音,好玩的故事.
刚开学第一天,宝宝们依然潸然泪下,不过也有一些比较自立,自理能力强的宝宝.午饭过后,托班的两个小宝宝正在滑滑梯,他们每人手里分别拿了一根火腿肠,有一个宝宝没吃,另一个宝宝满嘴里塞的满满的,我就开玩笑的说,哪个好孩子可以给老师吃一口呀.结果,每个孩子都不吝啬,满嘴火腿肠的宝宝,笑眯眯的跑到我跟前,深处肉嘟嘟的胳膊跟我说,老师我把肉肉吃到了肚肚里,我就是火腿肠了,你要闻我的胳膊看看香不香.我说,你的脸很干净漂亮,我能不能咬你的脸蛋呢,他说可以,妈妈给我洗了脸,还擦了香香,你尝尝吧.
俗话说,童言无尽,儿童的心理真是色彩斑斓的童话世界,经常和宝宝们在一起,感觉好开心,好快乐呀.
可爱的豆豆
豆豆是一个小男孩,他还不到两周岁半,在宝宝园里属于最小的孩子,大大的眼睛,白白的皮肤,一笑一对小酒窝,很可爱的样子,老师们都很喜欢他,经常逗着他玩,中午在幼儿园就餐,午休时喜欢脱光了衣服睡觉,还不太知道害羞,光着小屁股,一副怡然自得的样子。这是我听班主任孙老师说的一件豆豆的趣事,很想写出来一起共享。一天,孙老师带孩子们到东院颐养园去玩,颐养园里面大概为给老人们解闷,饲养了几只全身白毛的小兔子,孩子们长这么大,大概也从未见过小兔子,今天看到,孩子们就围在小兔子旁边,再也不愿离开了,有的伸出小手抚摸小兔的脊背,有的戳戳小兔子的长耳朵,有的歪着头看小兔子的眼睛,“哎呀,小白兔的眼睛怎么红了,是谁打得它?”有孩子很奇怪地惊叫起来,不等孙老师搭话,小豆豆就解释了:“不是打的,小白兔的眼睛原来就是红色的,我书上就有。”孙老师见孩子们用手动小兔子,知道兔子急了还咬人,怕出事,连忙制止孩子们:“不要动小兔子,小兔子会咬人的”一边说,一边弯腰抱起小兔子,放到离孩子们远一点的地方去。没想到小豆豆边对孙老师摆手,边开了腔:“老师老师别打他。”原来,他以为老师要打小兔子,赶紧劝孙老师,孙老师笑了,嗐,这个小可爱,这么小的孩子嘴里说出这样的话来,真是人小鬼大
可爱的比喻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真的好幸运。这份职业真的是接受真诚,接受童真的职业。如果说老师是教书育人,给孩子们带来知识。那么,好多时候,孩子们会给我们带来快乐。
孩子们的想象力是五彩斑斓的,我一直希望大家保持一颗童心,用心地那份最童真对待事情,我们班的孩子也确实是童心未泯的。
今天早上,宝贝们刚下校车回到教室,我和往常一样还是用微笑欢迎宝贝们入园。我最喜欢奕茹宝贝,每次我都会说宝贝你的衣服真漂亮,你好像一朵小花啊。她也很会聊天,每次都会抱着我的脖子,亲切的说好喜欢老师啊,老师跟妈妈一样都很爱我。每次听了奕茹的话我都会心花怒放,心里乐开了花。
很快到了中午吃饭的时间了,小朋友们都在安静的享受可口的午餐,这时听到奕茹和小朋友们说“我的头发好顽皮啊,我安静地吃饭,他总是挠我的眼睛,把我的眼睛逗得好痒痒啊。”我说“奕茹,你的头发和你一样调皮吗?”她说“我的头发一点也不像我,我多么听话呀,也不知道我的头发和谁一样那么不听话”小孩子说话跟小大人似的真是童言无忌啊。
可爱的康毅
康毅是我们班里一个可爱的小男孩,长得圆圆的脸蛋,大大的脑袋,老师和孩子们都很喜欢他。
今天,孩子们在区角里玩,我正在整理各种活动材料,康毅跑过来对我说:“老师,今天我喝了一大杯水。”我头也没抬:“喝这么多,吃菜吃咸了?”康毅点点头,见我没反应就走开了。过了一会儿,康毅又跑过来对我说:“老师,我刚才又喝了一大杯水.”咦?我不禁感到有点奇怪,康毅今天的反应有点不对,平时他不这样啊?今天这是怎么了?想到这儿,我蹲下身问到:”康毅,喝这么多水,你的肚子是不是有点胀啊,肚子不舒服吗?”我边问边观察。康毅摇摇头:“没有,”但在回答的同时,却用手去摸自己的裤子。我顺着康毅的手看去,康毅的裤子湿了,尿裤子了,我顿时恍然大悟。康毅在告诉老师自己喝了许多水,同时也在暗示老师,我尿了裤子是因为喝了很多水。我俯下身,温和的对康毅说:“康毅因为喝了很多水,所以小肚肚里盛不下了,所以这些水就自己跑出来了,把我们康毅的裤子弄湿了,对不对?”康毅点点头,我接着对他说:“水喝多了没关系,但是要记得及时上厕所,这样,我们的裤子就不会湿了,对不对?”“对”康毅使劲点点头,我拉起他的小手:“走,我们去把是裤子换下来吧.”
孩子也有自尊心,他们的心思有时是我们大人无法想象的。这就需要我们做老师做家长的在孩子身上要多用心、多留心,真正融入到孩子们中间,成为他们真正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