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台上取沙包
发布时间:2020-11-20 幼儿园沙包游戏 幼儿园游戏沙包 幼儿园工作总结取得成就 一、案例背景新的一学年开始了,我班的教室由原来的一楼搬迁到二楼,二楼教室的门口有一个大大的阳台。每天清晨,只要天气晴好,我都会让孩子们在大阳台上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方式进行晨间锻炼,比如:踩高跷、揪尾巴、玩沙包、赶小猪……等等。
一件简单的运动器械,就给了孩子们自由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在体育活动中学会了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乐观、合作的态度。
二、案例过程及评析镜头一:“沙包不小心被抛落在了窗台上”今天早上的晨间活动和往常一样,我带着孩子们来到户外的阳台上玩起了沙包,孩子们有的将沙包放在头上慢慢走,有的在扔沙包,有的在向上抛沙包,孩子们都陶醉于其中。
突然,我发现有几个孩子围在一个高高的窗户下面朝上看:原来,网网小朋友不小心将沙包抛在了窗台上了,由于窗台很高,孩子们用手根本够不着,这可怎么办呢?网网看着自己的沙包静静地躺在窗台上,心里很是难过。
这时,很多小朋友都围了过来,你一言,我一语地安慰网网,天天马上说:“网网,你不要难过了。
”涵涵说:“网网,我来帮你把沙包拿下来。
”张陈哲又小大人似地说:“我的沙包先借给你玩。
”大家一边安慰他,一边在积极地想办法,而我则在一旁静静地观察着孩子们的一举一动。
评析:1.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
当幼儿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我们最常见的处理方法有两种,一是放任,包括那些一味的、明确引导的鼓励;二是直接的替代解决。
而这两种方法都忽视了孩子本身的探索,把孩子放在了一个被动的位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
我认为,尊重幼儿应该信任他们。
就象陈鹤琴先生所说:“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让他们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想的,应让他们自己想。
”我们教师或家长都应放开手,让孩子在实践中去动脑、去体验,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去尝试、去探索。
我很庆幸这一次自己做了一回懒老师,没有剥夺孩子尝试与探索的机会。
2.在活动中体验同伴的关心和帮助。
我们一直都提倡幼儿之间互帮互助,因为这不仅是一种良好品质,更因为它有助于孩子们的共同进步。
我惊喜地发现:孩子们都是那么地热情,他们都在积极地帮助网网。
正如案例中的涵涵和天天,我想赋予他们热心人的名分并不过分。
他们鼓励网网,给了他战胜挫折的勇气,也许这些鼓励显得有些幼稚,这些帮助也有些笨拙,但它却真实地让网网获得了心理上的安慰。
互帮互助,乐于助人的高贵品质在他们身上体现了出来。
其实,在平常的生活中,只要我们稍加注意,就会发现许多孩子都会很主动地帮助别人,让我们的目光多多关注每个孩子,我们会有更多的收获。
面对网网遇的困难,我没有直接将窗台上的沙包取下来,我的袖手旁观和静静地在一旁耐心的等待,给了其他孩子一个帮助别人的机会,也让他们将自己的热情奉献了出来。
镜头二:用一个沙包砸向了窗台上的那个沙包过了一会儿,豆豆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对大家说:“我们用自己的沙包砸窗台上的那个沙包,这样可能会把沙包砸下来的,我们试试看,好不好?”她的建议得到了多数孩子的赞同,于是,大家都纷纷拿起自己手里的沙包,学着豆豆的样子用自己的沙包砸向窗台上的那个沙包,可是,在砸的过程中不知谁的沙包也不小心落在了窗台上,于是,豆豆赶紧叫停:“不好,这个办法不好用。
”“是的,戎周的沙包也落在窗台上面了。
”冰冰对大家说。
大家一看,这个办法真的不行,反而适得其反了,这可怎么办呢?“我们重新想办法吧!”不知是谁说了这么一句。
评析:1.给予孩子尝试出错的机会。
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知识结构,注定了他们有时的想法会和结果背道而驰,豆豆小朋友从自己的认知水平出发认为“用自己的沙包砸窗台上的那个沙包,可以把沙包砸下来”,这是她尝试原有经验的过程,但在大家实践后发现,这个方法并不好用。
幼儿的错误认识代表着幼儿当前的认知水平,幼儿那些在成人看来是错误认识,而在幼儿的认识结构上却是合理的和“正确的。
”作为老师,我们要给予孩子尝试出错的机会!允许孩子尝试错误学习,因为这对于孩子来说是有价值的,“试误”能导致幼儿认知冲突,有益于其知识的建构。
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当孩子处于失败状态时,教师也不要急于给予帮助,而要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处理。
2.相信孩子有不服输的勇气。
孩子们在遇到困难时,他们并没有放弃,“我们重新想办法吧!”一句简单的话语,反映出在孩子们获得了与自己愿望完全相反的结论时,孩子们并没有气馁,或是求助于老师,而是继续地动脑、想办法去解决难题。
3.幼儿在寻求答案的同时,也生成了问题。
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告诉我们,世界上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
因为在真实的生活实景中,蕴涵着许多问题,有的问题是即时产生的,有的受某些因素影响而产生,有的问题是幼儿在认识环境中提出的,案例中幼儿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产生了诸多问题:“为什么‘用一个沙包砸窗台上的那个沙包’这种方法行不通呢?”“有什么方法可以取下窗台上的沙包呢?”等等。
这些问题促使孩子们去主动探索,因此,我们要给予了幼儿足够的探索时间和空间,让孩子真正成为了活动的主人,而孩子们也只有通过不断地尝试失败才能寻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策略。
镜头三:用纸棍来拨窗台上的那个沙包这时,蛋蛋急急忙忙地拿了一根纸棍跑过来:“我来,我来……”孩子们见了,都很自觉地给蛋蛋让开了一条道,可是蛋蛋的个子有点矮,任由他用力地踮起脚尖,他还是够不着,杨栋见了走上前去:“我来”。
只见,高个子的杨栋拿起蛋蛋手中的纸棍,踮起脚尖,轻轻地对着窗台上的两个沙包一拨,两个沙包像听话的宝宝一般,纷纷从高高的窗台上掉了下来。
其他孩子见了,都开心地欢呼起来。
我看到孩子们那么开心的样子,于是走上前去,对他们说:“在小朋友遇到困难的时候,你们能主动地相互帮助,并且积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困难,真好!”孩子们更加开心了。
评析:1.让幼儿在不断地探究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成功令人振奋,令人欣喜,每个人都乐意享受成功那刻的喜悦。
但通往成功的道路总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俗话说“失败乃成功之母”,失败可以激起更强的斗志,更好地走向成功之路。
只要我们肯放慢脚步,肯等一等,肯给予孩子一点时间,给予孩子一个自由活动的空间,不要太多地去干预其自主解决问题的活动,那么,也许孩子有望得到更多的东西。
儿童的成长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儿童成长的过程中,他们的能力不断经受挑战,而且就在挑战中不断得到提高,他们虽然有时候成功,有时候失败,但各方面的能力仍然不断向前发展。
幼儿正是在不断地根据原有的知识经验、获取的信息进行预想、实践,不断调整自己的认识,最终形成正确的答案,并在活动过程中发展了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师应成为儿童发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意义,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
一直到大家将窗台上的沙包取下来,我才从一个旁观者的身份转变过来,我适时表扬了大家。
这样,不仅给了孩子们战胜困难后的成功感,同时,也是对其他孩子助人为乐行为的肯定。
教育应该尊重儿童的天性,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起到引导儿童成长,促进儿童发展的作用。
教师的任务就是了解儿童的天性、本能和需要,成为儿童发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促进儿童的成长。
这段小插曲就这么不经意的来,又悄悄的走了,一泓池水又恢复了平静。
在不经意中,我捕捉到了这短暂的一刻,但就在这一刻,我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发现了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勤于动脑、乐于助人的品质。
我们应多给孩子一些自由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多一些等待和信任,让他们在生活中经历磨练、获得感悟。
yJS21.com更多精选教育笔记阅读
“小窗户”关上了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小窗户”关上了”!
以后,每到中午睡觉时,我一说儿歌,孩子们马上就不说话,不乱动,安静的入睡了。
睡午觉是幼儿园老师感到头疼的事情。
只要有几个幼儿不睡觉,便会惹得其他幼儿不能安静的入睡。
孩子们一走进休息室,便像进了儿童乐园一样,立刻沸腾起来。
我大声喊:“别吵了,快躺好,闭上眼睛!”仍是不尽如人意。
一次睡午觉,李雪薇小朋友轻声问我:“赵老师,睡觉时是不是要关上‘小窗户’呀?”我感到很奇怪,向四周看了看,“窗户已经关上了呀。
”“不是,是小眼睛。
”原来她把眼睛当作小窗户,是啊,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多么富有想象力的孩子呀!她的话启发了我,我立刻指着眼睛和嘴巴,对小朋友们说:“现在,让我们关上眼睛小窗户,嘴巴小门儿,好不好?”孩子们齐声说好,并马上躺好,闭上了眼睛和嘴巴,我还编了一首小儿歌:小窗户关上了,小门儿关上了,小朋友,睡着了。
我教给孩子们,他们很快便学会了。
以后,每到中午睡觉时,我一说儿歌,孩子们马上就不说话,不乱动,安静的入睡了。
不知道本文““小窗户”关上了”是否对你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浏览其他页面!
学习故事 | 解救“沙包”行动
沙包,一样普通而又好玩的材料,在孩子们的眼中,一物多玩早已经深入人心。关于沙包,我们一起来看看孩子们是怎么玩的。
观察01
奇思妙想“玩”沙包
早锻炼时间,小朋友们玩起了沙包,有的把沙包顶在头上走,有的把沙包装在小车里送货,又有的把沙包当成火球,你抛给我、我抛给他,还有的把沙包当成武器去“打怪兽”呢……老师们分散在场地各处,观察着小朋友们自主游戏。
顶着沙包走
推小车送“货物”
抛“火球”
打“怪兽”
02
出其不意“丢”沙包
ABC三个小朋友在玩“打怪兽”的游戏,站在离大树5米远的地方,指着大树说:“这是怪兽,我们要打败它”。说着,3个孩子拿起沙包,用力地向大树砸去。A一下子砸中了“怪兽”,高兴地一蹦三尺高,大呼着:“哇塞,我打到怪兽啦!我打到怪兽啦!”就在这时候,B惊呼:“哎呀,我的沙包出界了!”B和C也跟着大喊起来,一下子引来了许多小朋友们围观。
03
齐心协力“救”沙包
小朋友们一看到沙包“出界”了,有的说:“这可怎么办呀?”有的说:“我们想办法把沙包救出来吧!”还有的小朋友们已经动手“救沙包”了。小朋友们想出了许多办法:有的从围墙缝隙中用手“抓沙包”,有的用绳子“套沙包”,有的用软棒“撩沙包”……可是这些办法都没能将沙包“救”出来。就在大家烦恼的时候,D说:“我们用PVC管来撩沙包吧。”在一旁的F和G商量着哪里有PVC管子呀。“有了,教室里有!”说着,一溜烟跑回教师拿管子去了。
用手“抓沙包”
用PVC管子“撩沙包”
用绳子“套沙包”
用软棒 “撩沙包”
PVC管有点短,小朋友们没办法够到沙包。老师看着被问题难倒的孩子们,说道。“那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这时A说:“我们把两个PVC管接起来吧。”D和F赶紧从教室找来了宽胶带和剪刀,想要把两个PVC管接起来。三个孩子合作着,D和F分别拿着两个PVC管的中间,将PVC管的接口尽量靠到一起,A赶紧用宽胶带小心翼翼地把两个PVC管接起来。这下,能够到沙包啦!可是,PVC管长了,B一个人难以控制好力度,C赶紧站到B后面,帮托着PVC管子微调PVC管的方向,终于沙包越来越近啦!沙包终于得救啦!小朋友们高兴地欢呼起来。
把PVC管接起来
识别扔沙包的这种低结构的、自发的游戏形式深得幼儿欢迎,情境二中,ABC三个小朋友将扔沙包变成他们感兴趣的游戏——“打怪兽”,使扔沙包这一活动具有游戏性。当B的沙包“出界”——掉到围墙外去的时候,A和C也跟着B一起喊起来,结果吸引了其他幼儿纷纷前来关注这件事。这也充分说明幼儿不仅喜欢在幼儿园的群体活动,而且对周围的事物、环境充满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情境三中围观的幼儿们都积极动手、动脑,帮助B来解决问题,说明孩子们遇到问题时能团结一致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然而,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办法都没有效果。最后,D的提议被赞同采纳——借助工具完成自己不能完成的任务。在齐心协力“救”沙包的过程中,小朋友们不仅动手动脑,尝试解决困难,还在D的提议中,学会了借用工具、创造性得发挥工具的用途,帮助自己解决问题。
情境四中,参与救沙包的幼儿都秉着同一个目标,全身心投入营救之中,所以在这过程中并没有发生争抢,为相同的目标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哪怕是看似微不足道的一份力:有的抬PVC管、有的把握方向、有点喊加油……潜移默化中,幼儿用实际行动证明了真正的高水准互相帮助、高质量的团结合作。
回应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形式。游戏的自主性、趣味性、虚构性以及社会性等最符合并能反映幼儿的身心特点和学习特点。《指南》中明确提出:“要珍视游戏的独特价值。”幼儿园的晨间锻炼安排各班自主开展户外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自由自在地游戏,正因如此,幼儿才有机会和能力变化出各种关于沙包的游戏方法,才能在遇到困难情境时,自发地形成合力共同“解救”沙包。
正是这些珍贵的互动,让幼儿学会了观察、思索、感知、探究、互助合作、与人交往,勇敢、坚持的品格,民主、谦让的意识,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认知能力、情绪能力、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全方位发展和提升。
玩沙包中发现了孩子的优点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玩沙包中发现了孩子的优点”!
今天天气比较好,阳光照在身上很暖和,所以给孩子选了一个运动量比较合适的游戏,玩沙包。
沙包的玩法有很多,幼儿可以有选择的进行分散游戏。
拉拉拿起一个绿颜色的长方形沙包,双手握住往上一扔,然后抬着头双手接住,脸上洋溢着笑容,扔沙包扔了几次以后,我对他说:“我来和你玩吧!我扔过来,你接住,好吗?”他开心的点点头。
我站在他前面一米多远的地方,轻轻了朝他扔过去,他接住了,然后他用右手拿住沙包朝我扔过来,有点偏,但是我接住了,我仍的重了一些,沙包过了他的头顶他没有接住,然后他捡起沙包往后退了很远,向我轻轻一扔,才扔了一半远,他捡起来站到沙包落下的地方,再用右手往前用力一扔,仍到了我的斜后面较远的地方。
我捡起来说:“你和我离得近,要仍的轻一些,站的远要用力一些,我们再来试试好吗?”这次他用力稍微好一些了,但是他还是只用右手来仍,每次都仍的很偏,我没有接到。
我说:“我仍的很准,看好我的动作。
”我用双手握住沙包,慢动作往前仍。
“看清楚了吗?”他点点头,也用双手握住向我仍,有点轻,但是仍的准了。
从他自己游戏的时候可以看出,他的手眼协调能力相对比较好,已经能够接住向上仍的物体,能够接住向前仍的物体。
幼儿的模仿能力有比较强,他也不例外,我没有用语言提示,而是用动作提示他要双手握住沙包往前,这样比较不容易歪,单手控制还是存在难度的。
拉拉现在比较乐意参与游戏活动,特别是有玩具的游戏活动,集体活动的时候兴趣还不是很强,以后还要多引导。
不知道本文“玩沙包中发现了孩子的优点”是否对你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浏览其他页面!
幼教随笔:“小窗户”关上了
以后,每到中午睡觉时,我一说儿歌,孩子们马上就不说话,不乱动,安静的入睡了。
睡午觉是幼儿园老师感到头疼的事情。只要有几个幼儿不睡觉,便会惹得其他幼儿不能安静的入睡。
孩子们一走进休息室,便像进了儿童乐园一样,立刻沸腾起来。我大声喊:“别吵了,快躺好,闭上眼睛!”仍是不尽如人意。
一次睡午觉,李雪薇小朋友轻声问我:“赵老师,睡觉时是不是要关上‘小窗户’呀?”我感到很奇怪,向四周看了看,“窗户已经关上了呀。”“不是,是小眼睛。”原来她把眼睛当作小窗户,是啊,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多么富有想象力的孩子呀!她的话启发了我,我立刻指着眼睛和嘴巴,对小朋友们说:“现在,让我们关上眼睛小窗户,嘴巴小门儿,好不好?”孩子们齐声说好,并马上躺好,闭上了眼睛和嘴巴,我还编了一首小儿歌:小窗户关上了,小门儿关上了,小朋友,睡着了。我教给孩子们,他们很快便学会了。
以后,每到中午睡觉时,我一说儿歌,孩子们马上就不说话,不乱动,安静的入睡了。
晨间活动随笔:被忽略的“丢沙包”
和往常一样,今天的晨间活动我们班分成五个区域活动羊角球、曲棍球、足球、抛接球和丢沙包。每个区域里都放上了足够多的游戏材料。羊角球、足球和抛接球男女小朋友平分秋色,曲棍球场地孩子们是玩得热火朝天,唯独丢沙包无人问津。
想当初我们刚刚教小朋友玩这个游戏时,也曾经出现过“一包难求”的景象!那时候孩子们都十分喜欢“丢沙包”这个游戏,如果哪一位小朋友把“目标”(两个易拉罐粘合在一起)砸倒,他们便会欢喜雀跃,相互祝贺!即使砸不倒他们也会相互鼓劲继续努力!开学仅仅两周时间,“沙包”的吸引力已经荡然无存。
我灵机一动,把“目标物”四个四个摆在一起,一字排开变成“障碍物”,又结合竹圈(绿色圈单脚跳,红色圈双脚跳)。把丢沙包游戏变成了障碍跳。我先自己试着玩了两次,不一会在我的身后就出现了张欣然、周秋彤、崔玉坤------
游戏是孩子们的最爱,喜新厌旧又是孩子们的天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地充实我们的游戏材料,创作并教会他们不同的玩法,他们才会乐呵呵的跟在你的左右!
在知识上人为“衔接”不可取
幼儿园的孩子到底要学些什么?是提前灌输语数外知识,还是以玩为主?昨天的会上,韩国幼儿园的“创新教育”理念让大家颇受启发。“尿布里是什么东西呢?”就是韩国某幼儿园的一节创新教育课。这节课上,先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做实验,在尿布上倒入有颜色的水,再用餐巾纸在尿布上沾拭,结果发现一点水都沾不上。这样,孩子们对吸水的东西的特性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在教师的启发下利用这个特点创造性地想一些新东西。结果,有的孩子想到把尿布里的材料用到衣服里,这样下雨就不怕淋湿了;有的孩子想到用这个材料给弟弟做个围兜,这样就不怕一直流口水了……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双语化”在中国的幼儿园是普遍现象。而朴园长告诉记者,在韩国幼儿园,是不允许提前学习英语的,这是为了让孩子们充分地感知母语。另外,语文、数学等小学的内容也是不允许提前学习的,只会针对不同学生的要求适当讲一些。
“幼小衔接班”不鼓励去上。在论坛上,国内这两年兴起的“幼小衔接班”也引起了教育专家们的广泛关注。他们普遍认为,这种培训班不值得去上。专家认为,从幼儿园到小学,没必要人为衔接,这应该是一个自然成长的过程。“上了衔接班,有的孩子或许在小学一二年级成绩拔尖,但这只是假象。到了三四年级,这些提前恶补的孩子,可能就会进入一个低谷。这就像运动员,没经过急训的可能刚上场时不行,但慢慢地,他的潜力和爆发力就会显现出来。而之前急训过的,可能后面反而没有什么潜力。”
教育专家尹宗利特别指出,学习是一个探究发现的过程,如果失去了好奇心,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就没有了。因此,在知识上人为“衔接”不可取。如果家长真的想让幼儿园孩子能尽快和小学衔接上,倒是可以带他们去小学感受一下环境、氛围和老师,让他们对上小学有个心理准备,对小学生活怀有憧憬,这才是有意义的衔接。
今天却非常有耐心的指导着我抛沙包
周五晨间活动,我组织孩子们去户外玩沙包。其他孩子都选大沙包玩游戏,唯独涛涛,挑选了几个小沙包。涛涛拿着5个小沙包一直跟着我。“老师你抛沙包呀。”他伸出右手想把手里的3只小沙包给我。我知道涛涛想让我怎么抛,可是单手抛3个沙包我不会呀,我老实的跟涛涛说:“我不会抛。”可是涛涛并不甘心,还是一直跟着我给我做“思想工作”。“你把沙包抛上去,然后看到它掉下来了你就用手把它接住,这样不就行了。”小家伙说起来是一套一套的,你怎么不试呢?“这个我是真的不会抛呀。”我很诚恳的跟涛涛说。可是涛涛依旧努力说服着我。“你以前不是会的嘛,现在肯定也会的。”“以前是小班的时候吗?”“是的呀。”“小班的时候不是也老是掉嘛。”“你试一下,抛起来接住就行了。”孩子听你这样说起来还真是好简单啊。
在涛涛的不断要求下,也为了让他亲眼看看“我真的不会”,我结果他手中的三个沙包,献丑地抛了起来,结果三个沙包乱飞舞,全部掉在地上一个也没能接住。其他的孩子都看着哈哈大笑起来,可是涛涛却表现出一副“不可能”的样子。“你再练一下。”结果不真气的我还是一手狂抓,没有一个沙包能幸免落地。涛涛把我手里的3个沙包拿了过去,塞给我两个沙包。“这两个沙包要小,你用两个沙包来抛,你的手大一定能接住的。”孩子就这样相信的看着我。我接过沙包,右手单手拿两个沙包抛,结果还是不行。“你看我还是不行。”“你接到了一个不是嘛。”涛涛这是在安慰我吗?我又试了一次,结果两个沙包依旧全掉在地上。“涛涛,我是真的不会这个抛沙包。”“你两个手抛。”我照着他说的,两个手各抓一个,抛一个,另一只手再递一个,再往上抛。看到我这样,涛涛终于笑着说:“就是这样,李老师你不是会了嘛。“
晨间活动时间,涛涛一直在指导我如何抛沙包。涛涛和我角色互换了,他成了小老师,我成了学习抛沙包的小朋友。其实,单手抛两三个沙包我是真的不会。以前努力学习过,能断断续续的接上几个,但始终没有学会连续抛接。今天一个也没抛接成功与沙包有一点关系。我们班的沙包里放的不是沙子等颗粒物,而是里面放着棉,所以手一抓就有些滑,再加上我没有技术,所以没有成功。
涛涛,是个平时晨间活动时喜欢乱跑的孩子,今天却非常有耐心的指导着我抛沙包,孩子你教得这么认真,你自己会了吗?
台上表演的是我们儿子吗
“台上表演的是不是我们儿子呀?”这话可是我老公看完儿子在“实幼三节同庆”活动上,孩子表演后回家第一句问我的话。我还真有点被他问闷了,想了好长一会,我明白了他问这话的意思了……呵呵,原来他也为儿子在台上自信、活泼、大胆的表演而自豪了,自豪的同时又有疑问,因为台上的儿子和在家时表现完全不一样的啊……于是,我想了一想笑咪咪的回答:“台上表演的不是我们的儿子!”这样一回答,老公也闷了!我急忙接着说:“台上表演的是他老师的儿子,呵呵,你看,我们的儿子在家可不会给我们表演这些呀,即使有表演也不会那么精彩啊,只有老师有这个能耐……”而后,和老公相视后一笑,又摇了摇头,心里应该都想着:原来孩子都愿意听老师的话呀,即使在我们这个父母都是老师的家庭中也一样,无奈啊!……
晚上,孩子在台上精彩的表演又浮现在我的眼前,虽然儿子天生就活泼,但没想到在台上当着台下这么多人会这么大胆、这么自信、自然,真为孩子感到高兴啊!真希望孩子这份自信、大胆会跟随孩子到永远。但在为孩子高兴之余,还是得深思一下孩子为什么在家和在幼儿园不一样呢?“实幼是我的家,老师就像我妈妈……”不错呀,在幼儿园里,孩子是把老师当成了妈妈,非常听妈妈老师的话,这很好呀,但在家里也应该听我的话呀,但为什么孩子有时候却跟我有仇似的,要跟我作对呢?请他做这样事他却要做那件事呢?请他快吃饭,他却总想办法磨蹭着呢?而在幼儿园里却总把饭吃成班里的不是第一就是第二呢?……想了一想,肯定是我们花在孩子身上的时间还不够,方法不妥吧。所以,得和老公把这个问题好好谈谈,别以为孩子有老师教,自己教学生教得够累了就可以偷懒了,这个懒是千万不可以偷的,要不以后后悔应该也来不及了吧,……
宝贝,我们会让你更棒而努力了!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