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放手,孩子们一定会长大的
发布时间:2020-11-03 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 幼儿园孩子的游戏 幼儿园说课稿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璐璐小朋友是我班闻名的“小马虎”,不管是在吃饭还是做事情,总是毛毛糙糙、急急忙忙地。如:吃饭时会将饭粒撒在地上、桌上、身上;玩玩具时,手拿玩具看看这个,看看那个,再看看自己手里的玩具,稍微玩几下就扔一边;操作活动的时候,也是这样。感觉他总是不能安静下来,就像一只小猴子,不能很好的完成一件事情。尽管他父母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采取了多种教育手段,但收效仍然甚微。通过多次与他妈妈的交谈,我了解到:他自小因父母忙于工作,多数时间由外婆带,再加上小家伙从小就体弱多病,老人对外孙宠爱有加,逐渐使孩子养成了这样的性格。了解了他的情况后,我采取了很多方法对他进行教育,效果都不是很理想。
直到有一天,因为他家里的一些事情
,才让他有所改变。每个双周,我们学校都会给孩子准备一本绘本,让孩子们带回家看。一个星期后,再将这本绘本带回到幼儿园。可是这次因为妈妈很忙,没有帮他准备好的,所以等到其他孩子都带来后,他还是没有带来。眼看着就要到将书传给下一个班级的时间到了,他还是没有将书带来。我问他为什么没有就将书带来,他说是妈妈没有帮他。这时候我就将他家里的一些事情将给了他听。因为从小带他的外婆住院了,妈妈为了照顾外婆,从这学期开始辞去了原有的工作,专心在家陪伴。但老人家的病情还是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时常需要到医院去治疗。这几天外婆又住院了,妈妈非常着急。她又要去医院陪伴外婆,又要照顾他非常辛苦。我将这些情况讲给璐璐听以后,他的眼睛湿润了,两滴眼泪从他的眼睛里面掉了出来。回家后,他也学习着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睡觉时也不再需要妈妈的陪伴,还会自己铺床,并对妈妈说,妈妈我长大了,自己能做的事情我会自己做的,你去照顾外婆吧。看着孩子逐渐懂事,妈妈的眼睛也湿润了。
是啊,现在在家长的口中往往都有着这样的一句口头禅:我们家孩子怎么长不大?其实这些都是家长给惯得。如果你们学会放手,孩子们一定会长大的!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育儿:家长学会放手
育儿:家长学会放手最近每天下午都去附近的绿道去玩玩,那里有很多的小朋友玩,因为那里有很多的健身器材,还有儿童滑滑梯,所以很多家长都带着小朋友去玩,我也不列外。孩子总不能老是待在家里,不跟外界接触,怎么能够让她学会和外界交流呢???
不过很多妈妈带着孩子出去后总是有很多的顾虑,比如:会不会被别的小孩欺负啊?自己会不会乱跑啊?那里脏不脏啊.........
因为我家xx也大了,我也就不那么像她小时候那样费心了,基本上是带着去了就不管了,我直接就玩我自己的,或者看手机,或者跟别的父母聊天,要不就那本书坐到椅子上去看。等她玩累了或者渴了自己就来找我了。
前天周日,因为想着下午的人比较多,所以很早就带着xx去了。我去的时候,大概只有五六个小朋友在哪里。我把xx带到那里以后,照样没有管她,让她自己玩,我就坐到一边看书去了。过了一会,我听见一个妈妈在大声的叫着:哎!慢点慢点,弟弟小一些,你让一让。因为xx比较大一些,所以我就抬头看了看,不过xx没有在那个出口,在另一边。我看见一个年轻的妈妈正趴在滑梯上,有个穿着深蓝色线衣的小男孩从上面滑了下来。小朋友滑下来后,那个妈妈说:那里有大的小朋友,你不能在这里玩,换个地方吧,这样要是踩着了怎么办?你那么小,看见有大个的就要走开啊。
我看了一会,没什么事情,我又继续低头看我的书,可是每到两分钟,又听见这个妈妈的尖叫,赶紧下来,那里很危险,你现在还小,不可以到那么高的地方去玩你去那边矮一点的地方去玩。(男孩估计有三四岁的样子了,我觉得滑梯也并不算高,它是类是环形的,最高的地方我们的手都可以够的着)。我想,估计这边妈妈有点太担心他了。不过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矮的确实是要安全一些。妈妈担心孩子摔下来也无可厚非。
因为经常听见这个妈妈在叫,一会叫小心点,一会叫,不可以撞着小弟弟了,一会又叫这里不可以玩,所以我对这样特别紧张的妈妈很注意,怕万一xx撞上去了就麻烦了,毕竟小孩子有时候再怎么懂事,还是会有疏忽的时候。于是我也不看书了,眼睛就瞪这滑梯看,瞪着看xx在哪里玩,免得碰上了。xx还好,一直在一边自己玩,刚好有两个小朋友能玩到一起去,xx就带着那两个小朋友在一个滑道上在玩小车子,一个人在上面把车子滑下来,另外两个就捡,过一会就轮流玩,然后他们又去捡树叶之类的。
过了一会,那小朋友估计没有人在滑梯玩了,一个人玩的也没有那么起劲,于是也不想玩了。就下来走,走到旁边,因为两边都是树木来着,地上落了一层层的树叶。小朋友可能看见个什么东西,想下去捡来玩,于是那个妈妈马上说:不可以去那里啊,哪里很脏,而且有很多的虫子,到时候虫子会咬你的。于是小男孩估计是害怕了,就没有去了。然后他就在边上走,走着就朝我一头走去了,他妈妈又叫起来,你去哪里啊?别去,就在这里玩...........
那一中午,就听见这个妈妈在那里不可以去,这里不能玩,那里要小心点,这里有多脏,小朋友听多了,不知道该干嘛了,就站在一边看别人玩,然后这个妈妈又说:不要站在那里啊?带你出来就是玩的啊,你去玩啊,要是总站着我们就回家吧,然后那个小朋友不知道怎么办了,哇的一声就在那里哭起来了。妈妈在那边哄了好久,也不见效,慢慢的人也多了,估计妈妈也觉得没面子或者是因为孩子一直哭就烦躁了吧,于是一边说孩子不懂得变通,一边拖着孩子就回去了。
其实,很多妈妈都会犯这样的错误,我曾经也有一段时间因为怕孩子受伤而总是限制孩子玩,于是xx的性格也变得非常的懦弱,后来经很多妈妈的经验分享才放手让孩子自己玩,就算是摔跤了,或者打架了,总让她先学会自己去处理,实在不行的然后再去解决,孩子摔跤了也让她自己起来,所以xx也慢慢的变得知道了如果处理事情,就算妈妈不在身边也能很容易的找到自己的小伙伴。再也不像原来那样不知道怎么玩了。所以,妈妈们如果想让孩子能自由开心的玩耍,那就放手让孩子自己玩吧。哪怕受一点点小伤,那也是为孩子的成长铺路。
学会放手
学会放手
前几天在书上给我的学生们找故事时,看到了一个活动的设计让我有所思。活动是在班级里开展一个叫:“玩具分享日”的活动。
我一下就联想到我的学生们,从小班到现在,大班下学期了。我们都是一直要求孩子不要带玩具来幼儿园,这样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麻烦。其实,我一直都很纠结,不让幼儿来玩具来幼儿园,是觉得幼儿的自控能力差。但从来没有想过去好好培养幼儿好的自控能力。所以我决定和我的学生们好好谈谈这个问题。
我首先向孩子们说出了我不让他们带玩具来的原因,也说出了我的纠结。向他们承认我做法的错误。和孩子们一讨论,孩子们都是说不想带玩具来幼儿园,大多数的原因是怕同伴把自己的玩具弄坏了,我听到他们的谈话一下又觉得揪心,孩子们缺乏“分享”精神。于是我决定在我班也开展“玩具分享日”活动。这样可以让幼儿体会分享带来的快乐,也能好好培养一下幼儿的自控能力。我和孩子们一起定了一些“玩具分享日”的规则。带玩具来后在园时间什么时候能玩?什么时候不能玩?如果有孩子去抢别人的我玩具又怎么办?.......
一切搞定,第2天就是“玩具分享日”的日子。那天不是我是上早班,其实一上午我都在担心,不知道孩子们带玩具来园怎么样了?很是忐忑。中午上班时,一进班就问情况,另一个带班老师说不错,小朋友都玩的很好!我心里的大石头iujiu落地了。这一天下来我看得出孩子们都玩得很开心。
其实我从中也体会到了,其实,我们面对孩子要适当的放手,他们会有很多的惊喜给你!
育儿观念:我们要学会放手
育儿观念:我们要学会放手
一晃眼,咿咿、呀呀进入幼儿园已经一个月了,从最初的哭闹、排斥,到如今能够愉快地背上小书包自己入园,这期间的进步、成长让我们感到非常的骄傲。在小一班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宝贝们学会了自己吃饭、自己穿裤子、自己叠衣服等等,这一点一滴的进步离不开陈老师和施老师对她们的耐心教导和关爱,离不开余阿姨对她们生活上的细心照顾,这份宝贵的心意让作为家长的我们份外感动。
要说这一个月中宝贝们最大的进步是什么呢?我觉得用“勇气可嘉”这四个字来形容她们最适合不过了。咿咿和呀呀从小胆子就很小,有缝隙的木板桥她们走起来战战兢兢、看到陌生人就会紧张,儿童乐园里面长长的山洞她们也不敢尝试,这一度让我觉得很烦恼。但是自从进了幼儿园以后,我发现她们渐渐“老结”了,遇到生人会对人家微笑,遇到小朋友会跟人家“搭讪”,给我们的感觉也越发阳光开朗了。
这次国庆假期,我们带她们去了阳澄湖的水上公园,里面有很多粗绳搭建的游戏项目,我觉得挺有意思,就跟她们提议了一下,其实压根没指望她们会去尝试,但是出乎我意料的是,在姐姐的带领下,她们迈出了第一步。一开始,她们的每一步都很艰难,因为找不到方法,所以犹豫、害怕,一度想要放弃。但是在我们不断地鼓励和引导下,她们渐渐找到了信心和方法,带着泪水走完了全程。赞美之词溢于言表,我们只能竖起大拇指,给她们一个大大的拥抱。之后的一些游乐项目,只要允许小朋友一个人参加的,我们都选择了放手,当然,她们的表现也都棒棒的。
很多时候,不是孩子们“不行”,是我们家长觉得她们不行,不肯放手。其实,只要家长愿意撒手,宝贝们的表现往往出人意料。孩子们有无限的可能性,每一天都有进步和变化。作为家长,只要多拿出一点时间来陪伴、多给她们一点鼓励和信心,我们的孩子定能带给我们惊喜和感动,期待她们的成长!
要学会放手让孩子去锻炼
作为妈妈,我觉得自己永远是一个新手。面对你不断出现的问题,经常是见招拆招,有时竟歇斯底里,甚至“扬言”不要你了,直到前天早上,你的强烈抗议之后,我才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多么愚蠢的妈妈,根本不会爱自己的儿子,孩子是会经常犯错误的,也是在不断犯错误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作为母亲我需要的是不断的引导你,而不是嫌弃你,强制你接受我们大人的观点,妈妈那天已经向你道歉,不知你可原谅妈妈的无知?
今天中午爸爸的做法让妈妈明白了一个道理:有一种爱叫做放手。
在妈妈眼里你永远是那么小,总不放心让你独自离开我的视线范围,每次放学回来你都想在楼下玩一会儿,可当我和爸爸没空时,就不让你玩了,而你总在尝试说服我们:“妈妈,那我自己在下面玩一会儿好了,等一会儿你叫我好了。”而每次我都马上拒绝了你,你已经7岁了,我都不曾让你一个人在楼下玩过,而妈妈的理由是:小区车子那么多,很不安全!因为有一次,你差点儿被一辆倒车的出租车压住,那天晚上妈妈一个晚上没睡好,妈妈真的吓坏了啊,妈妈无法承受你受到任何伤害。所以即便你每次抗议:妈妈你看丹丹(隔壁小女孩)比我小一岁,她老是一个人在下面玩,我也想下去啊!而结果是:抗议无效!
今天中午爸爸说:“朱易,爸爸给你一个任务。”你说:“什么?”爸爸说:“做一件你肯定喜欢做的事。去小区门口的小店买一袋细盐,是细的哦……”爸爸仔细交代了一番你就拿了钱出发了,可我说实在很不放心,心想还不如自己去呢,可还是忍住了,爸爸说:“你不放心就在窗口看着啊。”于是妈妈就马上打开窗子,看见你从楼梯上下来,跑得很快,妈妈就忍不住喊:“朱易!你慢一点啊!”可你根本没听见妈妈在叫你,一直跑到路口才看见你慢下脚步,妈妈悬着的一颗心才放了下来。只见你左看右看,见没有车,你就走了过去,呵呵,妈妈那一刻真感到高兴。过了一会儿,妈妈就见你拿了一袋盐回来了,走到路口,你还是先左看右看,然后再通过的,过了路口你又转过头看着弄堂那里,妈妈觉得有点奇怪,哦,原来是爸爸学校的陈老师在叫你,她问你:“朱易,你在做什么啊?”你说:“我去小店买盐了。”陈老师直夸你:“真乖,都会买盐了啊!”呵呵,你的第一次单独行动圆满成功!妈妈给了你一个吻作为奖励。
有一首歌名叫《有一种爱叫做放手》,妈妈觉得教育孩子也是如此,要学会放手让你去锻炼,在历练中长大,有一天你才会飞得更高,飞得更远!而妈妈要做的就是学会放手,那才是真正的爱你。
让孩子独立父母要学会放手
戴医生从来没有碰到过如此尽责的父母。
母亲是家庭主妇,全身心照顾儿子是理所当然。父亲拥有自己的生意,竟然也尽量缩减工作时间,一有空就回家帮老婆教儿子。
这个15岁的青少年,看来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就是有点儿苍白,好像没精打采的。但是他似乎不反对回答戴医生的每个问题,只是有点儿偷工减料,每句话只说一半,可省则省。
戴医生很快就察觉,这年轻人并没有表达自己的需要,他的父母却是那样努力地随时做他的后备,为他完成每一句没有完成的话。
父母的积极与儿子的消极,刚好形成对比。
父亲说:“儿子的几位老师都说我儿子没有问题,问题出在我们身上,因此我打电话到学校,要求老师准许儿子延期交功课……”
儿子忍不住插嘴:“交不了功课,应该由我自己向老师交代。”
父亲说:“如果问题由我们而起,就应该由我们改善。”
父母的爱子之心,令人感动。但是如此“慷慨赴义”的父母,却是罕见。
戴医生问年轻人说:“我看得出你的父母很为你着想,但是愈是负责的父母,就愈会养出不负责任的孩子,那是一个很奇怪的道理。你知道我在说什么吗?”
青年望了戴医生好一会儿,戴医生以为他一定说不知道,谁知他斩钉截铁地说:“一针见血!”
青年人的交谈就是这样奇妙,当你觉得无从入手的时候,突然又有意想不到的反应。关键在于双方都要有足够的空间。什么是“足够的空间”?空间是一种适当距离、一个交谈的舞台,让人有喘气的余地,才会自由交流。很多渴望与青年子女沟通的父母,只求交流,却没有准备一个交流的空间,结果一个追一个走,使沟通变成一种压力。
当然,沟通的内容也是一个重点。你越把他看做是有大智一般地说话,他也越会显得具有智慧;你越把他当做小孩子一般地教训,他便越显得没有脑筋。
这个道理,父母不难理解,只是身在其中,往往看不到重点。 父母虽然同意要给儿子适当空间,却总是无法不习惯性地不断纠正儿子。
母亲说:“我知道要让他有自主的机会。但是当我们看到不良行为时,应该立即指正,还是要过后找机会告诉他?”
戴医生问:“怎样算是不良行为?”
父亲指着儿子说:“例如你看他这个坐姿,是十分不正确的,我们应该叫他坐好!”
戴医生赶快看看这青年的坐姿有多“不良”,但是戴医生看他除了垂头丧气外,并没有什么不妥。反而听了父亲的话,戴医生与这青年都不约而同地立即坐得正正的,不敢弯背。
戴医生这才发觉,这对夫妇的眼睛完全离不开孩子,孩子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每一个表情,都逃不过父母的观察。每个可以教育孩子的机会,他们都不想错过。
这对父母的苦心经营,让我们每个听到的人都十分感动。无论他们怎样筋疲力尽,他们仍是觉得不足。
母亲渴望亲子,青年人却需要学习离开父母的怀抱。这个矛盾,任何课程都解决不了。可很多父母不知道,孩子是不能老活在父母关注的范围内的,否则他就很难自立,父母就要永远为他负责。恐怕这个结果,是父母不愿意看到的。
育儿观念:爱孩子——请学会放手
育儿观念:爱孩子——请学会放手
这次是潞潞上小班开学以来,老师第一次要求交育儿心得。仔细想想在养育女儿的过程中,我做的有太多的欠缺,没有多好的经验,唯一让我感受最深的地方就是要放手让孩子去成长。很多时候道理说起来很明白,但是实际过程中却又会做着相反的事情。
中国的家长60%基本上是为孩子而活,而且活得很难,家长难,孩子难,老师难。的确如此,从怀上潞潞到现在我是不折不扣的成为了这个60%的家长之一。都说女儿要富养,所以自出生至今,我都本着尽自己最大的能力给女儿最好的,希望她能更快乐点,更幸福点。
小时候学走路,大人们都怕自己的小宝贝万一摔坏了胳膊、碰坏了头,都给她时刻保护着,但结果总是会摔得鼻青脸肿。潞潞刚学会走路时我一般都是放开手给她自己走,每次要摔跤时她都会停下来让自己站稳再接着走,后来慢慢大了,走得快了即使偶尔摔一跤,她摔跤的姿势都很特别,前趴时她的头都是昂起来自然摔不到脸部,后倒时头是抬起来的也摔不到后脑勺,其实她也就是在跌倒的过程中学会了自我保护,放开手让她自己去走,她会走的比你想象中的要好很多。
在家里的时候,家务一般都是做爸妈的全包,好奇的小宝贝们又特别喜欢帮忙,家长都会对孩子说:这个你不要碰,那个你不要搞,你去玩你的玩具,看看你的小人书,只要你学习成绩好,我就满足了。这样的做法也许一时会使你的小宝贝在理论学习上稍微强一点,渐渐的你会发现她的能力都跟不上同龄小朋友,因为她的自理能力得不到锻炼发展,她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不到锻炼。小朋友的学习模仿能力是超强的,平时在家洗衣服时,潞潞都会陪着我一起,帮我拿小板凳,问我累不累,时间久了她也知道洗到哪件衣服掉色的时候就不能把这个件衣服放在一起洗。周末只要提到打扫卫生,她就会跑过去找抹布,我拖地,她擦桌子。只要我拖把空下来,她就立马跑过去给拖地。看着小不点忙前忙后做妈妈的看着特别幸福。
现在上幼儿园了,因为想给她更好的学习环境,所以送到了南通,因为路远每天都只有坐接送车。开学第一天,因为有太多的不放心但又不想让她搞特殊,我就先让她坐上校车,然后跟在校车后面一起到了学校。让我开心的是小朋友们好像都挺开心的,一个一个的拉着衣服排着队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校园,当然这个也不排除个别小朋友的哭闹。在幼儿园里,担心自己的宝宝饿了、渴了、尿床、不听话、没有好朋友等等太多,每天都会在耳边唠叨,吃饭要好好吃、小便要叫老师……。经过这一个多月的观察,其实只要我们做家长的放开手,顺其自然的发展,孩子就会带给你很多的惊喜。潞潞放学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跟我讲她在幼儿园一天的故事,哪个小朋友今天哭了、哪个小朋友的妈妈来接她放学了、谁跟谁是好朋友、今天的饭是自己吃的还是老师喂的、老师教的儿歌也会自言自语的重复的讲。当目光锁定,看她表演时她就会不好意思的大笑两声。我知道她其实是会的,只是不好意思表达出来,就缺少一个人鼓励她一下就更好了。以上讲了那么多不是想说潞潞有多好多优秀,只想表达我们做家长的不要刻意的为孩子制造某个环境、约定一个不成文的规章、限制孩子的交往圈,只要她们的行为是安全的、符合常理的,对于孩子做家长就要放开手让他们去做;对于我们自己加强自身的学习和修养,做孩子良好的示范和引导;给孩子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让孩子拥有丰富多彩的生活,以拓宽视野,增长知识。
我们深知:教育孩子不仅仅是幼儿园老师的事,家长在做好孩子后勤保障的同时,也要关心孩子在园里的学习生活情况,我们可以在家长会上或每天接送孩子的时候,多跟老师沟通。如果孩子有缺点,在家庭教育中逐步改正,这样才能使学前教育达到最佳效果。
以上是我的育儿心得,希望各位家长和老师能够多多交流,相互提高。
育儿观:家长要学会放手
育儿观:家长要学会放手孩子入托初期的适应期,一般都认为是孩子的适应过程,其实专业的老师都知道,这种适应期是三个方面的:孩子、家长和老师。
孩子需要适应期,很容易理解,老师需要有一个和宝宝相互了解、相互适应的过程,也容易理解,那么家长为什么也有适应期呢?
这里所指的家长是指带养宝宝的人,她可能从宝宝出生一直带到宝宝入托,在此期间和宝宝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也形成了一种生活习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形影不离。一旦宝宝上了托班,便有失去一样随身物品的感觉,每天好像掉了什么东西,很不习惯。于是宝宝不在身边的时候,脑海里总牵挂着,担心宝宝的冷暖和饥饱,担心宝宝的情绪。此时家长已经不知不觉有了焦虑情绪。
家长如果能正确理解这种适应期,相信老师会照顾好宝宝,相信自己的孩子有能力适应新环境,有坚定的信念让宝宝去经受这种必要的锻炼,那么这种适应期就会顺利度过。
有的家长喜欢躲在教室外面偷偷地观察孩子的情况,这样做对孩子是不利的,因为孩子迟早会发现那一双熟悉的眼睛(孩子尤其是不会说话的孩子心灵感应的能力特别强),一旦发现,孩子对班级活动就会失去兴趣,便会不停地寻找,找不到就会哭。如果长期有一双眼睛在悄悄观察她,可能会引起孩子心理焦虑甚至会让孩子养成注意力不集中的坏习惯)。
请相信孩子有无限的潜能,请相信老师有无限的爱心。因为这是让宝宝健康成长的唯一的选择。
放手,将决定权交给孩子
放手,将决定权交给孩子在家长眼中,孩子永远都是孩子,无论他们长多大,都永远是家长的孩子,尤其是对那些年龄尚小的孩子来说,家长总会认为他们小,不懂事,从而愿意替他们去做决定,愿意替他们去付出,他们会觉得这是他们的责任,是他们应该做的,
疏不知,在家长的不经意中,可能会造成孩子将来的依赖和软弱。因此,孩子的教育需要从小做起,要从小让孩子学会有自主性,学会自己做决定。
我想,家长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让孩子自己寻找答案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一定会变成十万个为什么,他们每天会有无穷无尽的问题,而他们寻求帮助的第一来源就是家长。这个时候,有的家长会直接将答案告诉孩子,觉得这样又简单又省事。但是,这样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养成依赖性,总是希望能够从别人那里获得现成的帮助。
为了孩子的未来,家长应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当他们遇到问题的时候,让他们自己先开动脑筋寻求解决途径,教给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替代孩子寻找答案。
第二、让孩子自己解决困难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的困难和磨练,这些小小的摧折对孩子来说其实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会让他们在将来的成长岁月中学会担当,珍惜当下。但是,在中国目前的独生子女的政策下,这唯一的一个孩子都会变成家中的小太阳,独享全家人的宠爱。这种在温室中呵护着长大的孩子能够经受住未来的风雨吗?
我们无法改变孩子在家中的地位,却可以人为的设置一些障碍,设置一些困难,要求孩子去想办法解决,以此来锻炼孩子的能力和意志,而不上去替代孩子解决困难。
第三、让孩子自己解决冲突
孩子在互相玩耍时,难免会出现各种矛盾,尤其是男孩子,更是喜欢拳脚相向。这个时候,家长有的会冲过去,或者是劝架,或者是调解,但是往往没有任何的效果。其实,解决冲突的过程,正是孩子健康成长、走向成熟的过程。家长应该放松心态,放手让孩子自己独立去解决。
在孩子向家长诉说自己遇到的各种问题及困难,同时寻求帮助时,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勇敢的去面对各种问题,指导孩子自己去解决,而不是去回避,更不是去替代孩子解决问题。
我想,作为家长,都希望孩子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其实,这个美好未来就掌握在家长的手中,各种做法都很简单,关键是要想清楚,要懂得狠心,要懂得给他们方法要比给他们财富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