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观:孩子哭泣,你会禁止吗?
发布时间:2020-10-23 教育孩子笔记 幼儿园说课稿喜欢你 幼儿园禁止吸烟说课稿 育儿观:孩子哭泣,你会禁止吗?家里有了孩子后,就变得非常热闹了,看到孩子的笑脸,你可能很多时候都觉得非常的幸福和开心,可是当你看到孩子哭泣的时候你会是什么心情呢?特别是孩子哭个不停的时候,你会不会觉得非常的烦躁呢?会不会禁止孩子哭闹呢?面对孩子的哭泣声,我经常都听到大人的呵斥声:你给我闭嘴,别哭了行不行?再哭我就揍你........等等,其实我家也不列外,我家xx爸非常听不得孩子的哭声,每次孩子一哭了就立刻去哄,想方设法的去让孩子不哭,实在没有办法了也会大声的呵斥,我跟xx爸说:她要哭你就让她哭会得了,你总是这样,不让孩子哭,大的小的都一样,这样会养成孩子什么东西要不到的时候就以哭来要挟的,再说了,孩子哭一下对身体有好处,还可以增加孩子的肺活量。干嘛每次孩子一哭你就这样啊。xx爸说,哭能有什么好啊,再说了,听的心烦的很。家里有人干嘛总让孩子哭啊,孩子就是要让她快快乐乐的才好。
听见他的说法,我真是无语,我告诉他,孩子哭泣不但可以增加肺活量,还可以把她觉得委屈的事情发泄出去,如果今天你不让她哭,想办法给她把事情解决了,她下次遇见事情了也哭,可是哭能解决问题吗?如果你解决不了,你禁止她哭,她现在害怕了,她会更加的委屈,然后把事情憋在心里,等到哪一天突然爆发了,看你怎么收拾。再说了,难道她能哭一天啊。她哭够了自然就不哭了。
xx爸跟我的育儿观念不一样,因为他的生活环境不一样,他可能小时候因为无人照看,无人关心,所以他的性格比较偏激,总是一味的对孩子好,总觉得在自己能够承受的范围内满足孩子就可了,孩子哭泣是因为大人没有照看好。为了这些事情,没少跟他吵架,不过既然不能改变他的想法,只能改变自己了。所以也造成了我家现在的状况,慧慧有什么委屈了总是不愿意说出来。自己就闷闷的。实在觉得委屈了也只是呜呜的哭声,并不像别的小孩那样的放声大哭。除非xx爸不在家。wwW.YJs21.com
我个人认为,如果不是孩子没完没了的哭泣的话,孩子要哭就让他哭吧,哭了才能更加健康的成长,孩子的童年里不光只有欢笑,也同样有烦恼,有哭泣。你家会禁止孩子的哭泣吗??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育儿观念:孩子想哭,您让他哭了吗?
育儿观念:孩子想哭,您让他哭了吗?
昨天放学后,一切都很正常,照样在外面兴高采烈地和小伙伴们玩了一个钟头后回家写作业。可是,就在写作业的过程中,儿子突然对我说:“妈妈,我好想哭呀……”
忙着准备晚饭的我,当时也没有太在意,隔着客厅问儿子道:“怎么了宝贝儿?哪里不舒服吗?”儿子说:“没有哪里不舒服,妈妈,我就是想哭……”我顺着他说道:“好吧,如果你真的想哭你就哭吧。”等我稍等片刻去卧室看他时,发现他竟然真的趴在书桌上哭了,那泪珠呀还真的就挂在脸上呢。唉哟,还真哭了呀……我以为他是在开玩笑,没想到竟然是真哭!儿童和我们成人一样,也有心情不好莫名其妙想哭的时候,今儿个我们就经历了,嘿嘿。
我赶紧走到他身边,搂着他,轻轻抚着他的后背,柔声地问道:“宝贝儿,你是写作业累了吗?”
他带着哭腔回道:“没有,妈妈!”
我轻声说:“噢,这样呀,如果你觉得哭一哭能好受些,你就哭吧。来,到你的小床上躺着休息一会儿,一会儿就好了。”
儿子顺从的上了床,抱着个毛巾被,竟然呜呜地大声哭起来………
我走出房间,想留他单独呆一会儿。给他点儿时间让他哭一会儿,等他稍微平静下来的时候再来抚慰他。
过了几分钟后,我又走进卧室,坐到床边,问他:“好点了吗,宝贝儿?”
他说:“还没太好呢,妈妈”
但这样一直哭下去似乎也不是办法呢,我说:“那能让妈妈抱抱你吗?”儿子便主动坐到我身边,倒到我的怀里。
我轻抚他的后背,温柔地问:“宝贝儿,你是不是想到什么不开心的事情了然后觉得心里很难受?”
儿子终于呜咽着说了:“妈妈,我刚才在抄写课文时,看到植物种子离开了妈妈,我就想到以前我们捐书给的那些可怜孩子了,他们可真可怜呀,都没有妈妈!”噢,这心情不好是有原因的。
我安慰他道:“妈妈知道你是个善良的孩子,妈妈答应你,等我们有机会时多捐些书和衣服给那些可怜的孩子,好吗?”
儿子说:“好的,妈妈。”我继续说:“宝贝儿,那些可怜的孩子也有人会照顾他们的,即使没有了妈妈的照顾,一定也会有类似妈妈爸爸一样的人来照顾他们的,你不用为他们担心的,好吗?”儿子这时终于止住了哭声,说:“噢,这样呀,我知道了,妈妈!”这时,儿子顺手从床上的折纸中捡起一条小船,说:“我今天还答应给同桌折条船来着。”我说:“噢,那我们现在来折小船,好不好?”儿子马上就阴转晴了:“好,我现在就把明天要送给她的小船折好。”于是,擦干眼泪,起床,找纸,开心地折小船去了。
孩儿这由哭到笑的过程变化好快呀,这一切,把下班回家的奇爸给整迷糊了,他在厨房拉着我小声地问:“这小子咋地了,一会儿哭一会儿笑的,把我吓一跳!”哈哈,看看,还好是我来处理这件事儿,要换成奇爸估计会对儿子的哭很不耐烦,也许会狠狠地把孩儿给严厉的教训一顿。
在孩子想哭的时候,你有让他痛快地哭出来吗?孩子和成人一样,也有心情郁闷的时候,这个时候哭不失为一种释放坏情绪的一种办法。也许他能讲清楚自己心情不好的原因,或许他自己根本就说不清楚是为什么,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让他哭出来,让他释放出不好的情绪,这样是非常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的。所以,当您的孩子想哭的时候,要记得成全孩子,让他一次哭个够,哭过了,心情马上就会灿烂了。
你会教育孩子吗?
为什么现在那么多父母为孩子的婚事、工作殚精竭虑?为什么现在那么多孩子逆反甚至忤逆父母呢?答案很简单,问题出在了教育上!因为某些原因,我们的教育存在着一些缺陷,我们很少能看到如何让孩子面对挫折、面对仕途、面对婚姻家庭方面的教育,所以现在很多孩子遇到问题茫然失措,比如:工作不顺利我该如何应对?夫妻之间的矛盾怎么处理?如此等等,很多时候,不能怨孩子,因为从小就没有人真正的去教他们这些,再加上周边环境的影响,很多孩子在生活、事业、婚姻等方面都欠缺足够的应对能力。今天杨老师就和朋友们谈谈这个问题,也想问问年轻的父母们,你们真的会教育自己的孩子吗?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个人出生之后其五行气场就已经定型了,都有着自己的喜、忌、生、克,如果孩子在一个适宜于自己的命理环境、风水环境中成长,命理存在的缺陷得以补救,有利的需要能够得以生旺,能够扬长补短,那么这个孩子的成长就是正常的。但是由于一些做父母的过多的用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刻意的改变孩子的成长轨迹,“精心”为孩子打造了一个并不适宜的成长环境,却反而导致了孩子的性情、性格等方面出现扭曲,最终与父母的意愿背道而驰,甚至给自己和父母带来灾祸。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经常能听到这样一句话: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是不是这样呢?其实不然,有的孩子身弱,生性胆小,缺乏自信,往往会表现的怯懦或没有主见,这样的孩子家长就应该是多多鼓励,多多表扬,树立其信心,培养和提升孩子的自信。但是有的孩子本身就是自主性特别强,凡事喜欢自己拿主意,甚至个性特别张扬独特,这样的孩子如果夸赞太多,往往会导致其骄纵张狂、盲目自信、固执己见甚至严重逆反。由此例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教育培养孩子,并非一定要采取某种固定的套路和模式,而应该因人施教,因人而异。
这些年,杨老师处理过很多各种各样的孩子教育方面的案例,深知“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话的内涵,但是,我仍旧对很多父母的“爱心”持不赞成的态度。孔子提出,人有三知可以立世,知礼、知命、知言。我想,这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如果我们了解了孩子的命理、了解了孩子的发展趋势和方向,知晓哪些对孩子是有利的,哪些对孩子是不利的,那么在教育和培养中就会少走很多弯路。
就像有的父母不断的尝试让孩子去学音乐,不成了再去学舞蹈,再去学美术,再去学……一事无成百不堪,一转眼孩子长大,还有的父母让孩子一年又一年的考公务员,结果进入仕途却如笼中鸟,直到工作也没有搞清楚孩子适合做什么,喜欢什么,能做什么,但是我们这些做父母的,又有几个人能完整的回答这些问题呢?我想,这样的父母的确是“可怜”的。在我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孩子在父母的意志下走入了弯路,蓦然回首两相伤。
杨老师是研究命理和风水学的,因此就从专业的角度来给朋友们一些建议:
1、要了解孩子的命理。这也就是我们说的“知命”,应该了解孩子的五行喜忌,了解孩子的性情特点,了解如何去抑制孩子的短处,如何补救孩子的缺陷,了解孩子最需要的是什么,了解孩子今后人生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作为父母如果掌握了这些,那么在教育和培养孩子的过程就会非常明确而有针对性。比如孩子的性情急躁易怒,那么从小就要有意识的训练和传授一些修身养性的方式方法。
2、给孩子打造适宜的成长环境。这里包含有两点,一是周边的人际环境,一个是周边的物质环境。人对人的影响无疑是很大的,特别是对于孩子来说,要分清哪些人对孩子会有坏的影响,哪些人能对孩子产生积极的促进。古有“孟母三迁”,其实就是说明了周边人际环境对孩子的成长的重要性。再有就是风水环境,并非物质条件充足就好,最重要的是适合孩子,在适宜的环境气场里,孩子生活的心情舒畅,学习也会事半功倍,这些在之前的文章中有过不少的描述,朋友们可以参考。
这里不妨给家长朋友们留几个小问题,就算是对你们做父母是否合格的一个小测试吧。
1、你知道孩子喜欢什么颜色吗?孩子喜欢自己的名字吗?
2、你知道孩子喜欢与什么样的人一起玩吗?
3、你知道孩子头朝哪个方向睡觉最安稳踏实吗?
4、你的孩子在春、夏、秋、冬哪个季节最活跃,哪个季节最低沉?
5、你的孩子在同龄人中人缘好吗?孩子在别的同龄人眼中是什么样的?
6、你们最不欣赏孩子性情中的哪一点?
相关的问题会有很多,这只是举出的其中几个,但是我想有不少做父母的会忽略这些问题,而恰恰这些就是孩子的命理的外在表现和对外部环境的真实反映。最后我希望父母们都能认真的思考和分析,究竟自己的孩子应该如何去教育和培养,才能让孩子成长与生活的平安、快乐、幸福。
孩子的哭闹你明白吗?
在我们乐园有家长这样反映“我们家女儿才四岁,特别爱发脾气,只要有一点不顺心就大吵大闹,哭的不行不行的。为了照顾她,我工作都辞了,可是最近她一天闹十几次,我实在受不了了。结果被我狠狠的训了一顿,没过多久又不行了。我现在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孩子发脾气、哭闹是有一定的情绪或想法想要表达,一般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首先,最常见的哭闹是一种分离焦虑。4岁之前的孩子最害怕的是脱离父母,让自己处于一个陌生的环境,尤其是女孩子可能对父母的言语和行为表现的更加敏感,孩子怕父母抛弃他,不爱他,而此时的哭闹多是孩子的一种情绪发泄。一般父母工作比较忙、没时间陪伴孩子或家长不在意孩子的内心需求的时候多会出现这种哭闹的表现。所以消除孩子内心的不安和担忧就显得尤为重要。家长首先要尽可能多陪孩子,让孩子感觉到父母不能没有孩子;其次要多给孩子拥抱,拥抱和抚摸是孩子获得安全感的最好方式;此外,如果非要外出不可,一定记得告诉孩子你会非常想他;最后平时呆在一起的时候多和孩子聊天,让孩子感觉到父母非常的关注他。等孩子安全度过这段分离焦虑期,孩子就将会取得各方面能力质的飞跃。其次,哭闹有时候是孩子掌控父母的表现。孩子其实很聪明,他们会懂得察言观色,运用各种方式去讨好和控制父母,以此来满足自己各方面的需要。其中哭闹是孩子一生下来就会运用的手段之一,他们饿的时候只要一哭妈妈就会给他们奶吃。有的孩子只要在幼儿园或者陌生的环境中,他们总是文静的、老实懂事的小乖乖,但是一回家就立刻变得任性,肆意妄为。哭闹是他们的获得满足的一种手段,而这类孩子的家庭总会有一个家长是只要孩子哭闹就妥协,这样的教育往往会强化孩子这种行为。上面案例中的妈妈说“我们孩子他爸确实是太惯着孩子了,孩子只要一闹要什么给什么。”所以面对这样的家长我要做的是让孩子学会正确表达,学会合理识别和运用情绪。首先要让孩子知道,哭是一种伤心、难过的感受,学会识别和表达哭的行为;其次是进行行为矫正,让孩子知道良好的沟通远比哭闹更能满足自己的需求。比如孩子乖得时候陪他玩耍,一旦开始哭闹、不讲理时,对孩子进行冷处理,当孩子冷静下来后,再与孩子沟通:“宝贝,你刚刚哭是不是想让妈妈帮你穿鞋、帮你做玩具或者想要什么?”当得到孩子肯定的回答后,家长要明确告诉孩子“有什么需要,可以跟妈妈沟通,哭闹是不会得到满足的!”而当孩子试着用语言与家长沟通的时候,家长要鼓励和满足孩子(有时候即使要求过分一些也要满足)。久而久之,聪明的孩子会发现如何做才能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最后,哭闹有时候真的是一种情绪的宣泄。我想每个家长都有这样的经历:小朋友玩耍的时候被磕了或碰了,小孩子并没有哭,这会儿家长要是过去安慰一下,孩子立刻嚎啕大哭。这说明孩子只有在感到安全的环境中才会哭,所以孩子回家之后会将一天在外面压抑的情绪进行宣泄,表现为喊叫、折腾和哭闹。此时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允许其发散,不要抑制孩子躁动的心;其次家长也可以将孩子体内积压的能量转换为动力,比如让孩子们进行绘画涂鸦创作等,这既能调整情绪又能学习新的技能,何乐而不为呢?这里切记的一点是,孩子哭得时候,家长要平和的心态看待他,拥抱他,千万不要试图去批评和教育,否则只能让孩子压抑更多的情绪。总之,孩子四五岁之前是发展情绪的关键时期,家长要合理去分析孩子的情绪类型,再进行合理的引导,这样我们每个家庭的宝宝都将健康、快乐的成长。
育儿观念:你会让孩子欠钱买玩具吗?
育儿观念:你会让孩子欠钱买玩具吗?某天下午放学,孩儿拉着我去玩具店,他说非常想买一种5角钱一个的立体拼图,我一看是孩儿平时喜欢的植物大战僵尸益智玩具系列的,又因为小家伙最近表现非常好,且人家想用自己的零花钱买,我便同意先借钱给他买了.结果,因为我临出门前换了个新包,翻遍整个包竟然没有找到一分钱,没想到我自己竟然也有这么粗心的时候,嘿嘿.
孩儿已经拿着几个拼图小玩具去收银台乐呵呵地等着付款了,我走过去只能不好意思地和他解释说妈妈出门换包了没有带一分钱.孩儿兴奋的小脸马上就变色了,看起来很失望的样子.此时玩具店的老板娘倒是很热心地对孩儿说:没事儿,玩具你先拿走吧,可以先欠着钱买玩具,你明天来把钱还了就行了.这话咋一听很让人暖心呀,多么善解人意的老板娘呀,也是因为经常来这里买玩具文具啥的混熟了哈,欠帐都是没有问题的.但我转念一想;不成,这样做肯定不成呀.如果有了第一次,下回有可能在没有我陪着的时候小朋友就学会自己欠帐来买东西了?这家店在上学必经的路上,这要是养成欠钱买东西的习惯可不得了.坚决不能让他养成这种习惯呀.于是我和孩儿认真地解释:宝贝儿,不可以欠钱买东西的,等下次我们带钱了再来买是比较合适的.孩儿虽然有些失望,但也听了我的话,把玩具给放了回去.我又和好心的老板娘解释,老板娘可能还觉得我见外了,嘿嘿.
教育孩子要体现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大多数时候都是一件小事儿而诱导了孩子的某一种习惯.我们大人在能分辨出坏习惯的时候,坚决要把它扼杀的摇篮里,不能让一个不好的开始误导了孩子.
欠钱消费偶觉得是不理智的,更不能让孩儿的意识里和经验积累中有这个概念.钱可以用劳动付出取得,钱可以通过节俭积少成多,消费要量力而行,有多少钱办多大的事儿,想买某件大玩具,可以用零花钱积多了去买.一个人若有了良好的消费习惯,这一辈子也就不会受金钱的困扰了.
每次经过那家小店时,都会看到有很多的小学生在那里进进出出,这家小店的生意很火,经营着玩具文具和小吃等,很受孩子们的欢迎.我猜老板娘肯定也会给他们中的某个人赊账的,但老板娘的这种好心其实对自制力差的孩子们是不好的,已然误导了孩子们的消费习惯.让孩子理性消费是很重要的,不能因为孩子小就觉得没有什么,多数时候一个不好的开始就会被孩子们认为那是正常的行为了.家长的关心和引导不管在什么时候都是很重要滴!
育儿心得:你会表扬孩子吗?
育儿心得:你会表扬孩子吗?
学习内容:表扬是对孩子的认同和信任,您学会了吗?(参考《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第21卷P4)
表扬是鼓励是认同是信任,不仅给孩子指明了努力的方向,也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所以及时的表扬是需要的,但如何正确地表扬小孩,是值的我们去深思研究的问题,因为表扬不好,会起反面效果.对此题目,我有很深的体会:
宝贝从小到大,我没少表扬她,从小宝宝开始就在各中生活琐事里找机会表扬她,例如:帮我叠衣服,我会说:“宝贝真乖”,画画的好,我会说“宝贝太厉害了,长大了,就成小画家了”,总之可以表扬的,我都会以积极的态度去表扬她,也总能看到她得意的表情,但我渐渐的发现,她接受不了批评,比如:数学题目没答全对,错了几题,我叫她改正回来,她就不高兴了,说不答了;有一次讲新闻播报,我说宝贝,那句话这样说会更好,她就不高兴了,嘴一翘,说不播了,播报纸一扔,就走了;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我越来越觉的表扬太多了,对她的成长反而起了负面作用,所以我就上网,找书,努力地给自己补充教育知识。
得出以下几个结论和大家分享一下:
1.表扬孩子不要太多,注意要掌握适度的量,而且要注意有表扬必须有适当的批评,不能只表扬不批评。纠正:现在宝贝做题目答满分了,我会说“嗯,这次宝贝认真答题了,所以全部答对了,下次也要用心答题,不能粗心,三心二意.有时候宝贝答错了,也没关系,宝贝努力再重答,答对了,一样的棒棒.”这样下次她答错的时候,就不会再发脾气,会耐心的再去重做。
2.表扬孩子要表扬孩子的行为,不要表扬孩子本身。纠正:现在宝贝帮我叠衣服,我会说:“宝贝长大了,懂事了,知道帮妈妈分担家务了,妈妈感到很幸福”,这会让孩子明白孝顺父母是一种个人美德,让会因为自己拥有了这种美德而开心。
3.表扬孩子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大,也不要吝啬。纠正:现在宝贝画画的好,我会说“嗯,还不错,但如果这里再改进一下,会不会看起来更好看点呢?”
总之:表扬是要讲究技巧的,要发自内心的去跟孩子交流,只有在正确的表扬下,才会让宝贝们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育儿心得:你会和孩子沟通吗?
育儿心得:你会和孩子沟通吗?
学习内容:另辟奇径,不要要求孩子“听话“,做个会“听话”的父母的沟通要点有四个,您在生活中能做到吗?(参考《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第二十四卷P3-4)
有很多父母常常愁眉苦脸地抱怨:“我家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为什么他(她)老和我对着干?”这个问题在每个家庭里都很常见。
在这里我想谈一下我的观点:
一、特别听话的乖孩子是假孩子。
二、孩子不听话,是因为父母不会倾听孩子的话。所以要听话的不是孩子,是父母。
先解释为什么特别听话的乖孩子是假孩子。首先我们要认识到:
1、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不属于任何人,家庭和学校不是养鸡场,孩子不是家长的产品任由家长塑造。
2、孩子是自己身体、思想、感觉的主人。最了解孩子的人是他自己。
3、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不要阻碍和强迫孩子表达错误的信息。
4、对自己的事孩子有权选择。
好,既然孩子是独立的人,是自己思想的主人,那么孩子就可以自由的发表言论。如果孩子什么都听父母的,那就是说孩子的思想被严重压抑,父母的潜在语言在告诉孩子:你不用思想,你不可以思想,听我的就行了。同时也是在暗示孩子:你做不了自己的主,你不行,你没这个能力。长此以往,后果是什么呢?
可能有的较真父母会说:我孩子和我想的完全一样,所以听话就行了。这就不是压抑孩子了吧。即使这种微乎其微的情况真的存在,那些话也应当由孩子的嘴说出,而非父母。
所以,我说:特别听话的乖孩子是假孩子,是压抑甚至丧失了思想和感觉的孩子,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当然,孩子是不成熟的,父母很希望孩子听取自己的经验。我们在提出自己的建议之前首先要有这样的思想准备:因为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家长的话只是给孩子的建议,所以孩子可能听,也可能不听。这就在于我们如何说了。所以孩子不听家长的建议主要原因是家长不会说,不是孩子的错。
不管孩子怎样用非语言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家长都不要强硬制止“不要哭!要坚强!”“不准发脾气,发脾气不对”等等,孩子只是在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情感,没什么错,从心理学角度讲人的情绪是流动的,平衡的。可以等孩子情绪平静后表示接纳孩子,引导孩子发火时最好不要伤着自己或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