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让你享受爱的多种美味
发布时间:2020-10-21 让幼儿园安静的游戏 爱的教育笔记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爱,是一种最无私的感情,它像春天的甘露,洒落在我们的心田,虽然悄无声息,却滋润着一棵棵生命的幼苗。母爱!是酸的、甜的、苦的、辣的,让你感受人生的真谛。
妈妈要为我们洗衣服,大滴大滴的汗从她的额头上流下来,阳光映在上面,显得多了几分苍老。看着她弯腰起身,起身弯腰汗水染湿了她的衬衣,却还是露出慈祥的微笑。这种爱,让我们心酸。难道我们不应该让母亲感受一下爱吗?
母爱有时也是甜的,每当我们面对挫折,面对失败,无法攻破,闯不过去的时候。母亲的港湾却时时刻刻的为我们准备着。让我们在这里养足精神准备着战斗。为我们出谋划策,与我们一同承受压力、困难,知道我们成功。尽管我们不太优秀,但母亲还是在我们无助的时候给予帮助。伸出宽大的手。给予温暖。这种爱比吃了蜂蜜还要甜。
母爱有甜也有苦,特别是在双休日的周末,当太阳才刚刚苏醒,天空不再黑暗,我们的睡意还没跑走时,母亲又悄悄地跑到梦里把我们拉回现实。不让我们赖床不起,直到我叫苦连天,她还是要叫我早起床。这种爱略带着苦味儿。
当然也少不了辣味儿拉,每当我们犯了错误,母亲都会细心的纠正我们的错误,该批评的批评,决不留一丝脸面。有时还少不了挨打,不过俗话说得好“打是亲,骂是挨”,正好体现了这一点。我心里可是火辣辣的。母爱就是这样,就像一个载着酸甜苦辣的调味瓶,让你享受爱的多种美味。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让孩子更爱你更爱家
繁忙的日程安排和日常压力会影响家庭时间的质量,这可能会让你的孩子寻找家庭以外的支持、情感和建议。另一方面,与父母兄弟姐妹在一起的时间质量可以让孩子变得以家庭为中心。通过创建一个积极支持、交流环境的家庭,你可以教会孩子家的价值。
1.灌输忠诚意识
给你的孩子灌输忠诚意识。当你的家庭面临困难时期的时候,展示出你们对家庭的支持。如果你的孩子正经历和朋友之间关系艰难的时期,和孩子朋友的父母沟通,帮助他们缓和关系。当一个家庭成员面临个人危机的时候,聚在一起来表达你的爱和支持。这个坚定的支持可以建立孩子对家庭的忠诚度。
2.建立信任、团结的关系
和你的孩子建立一种信任和团结的关系。每周留出一定的时间和你的家人在一起,不管你是去参加足球比赛、去教堂或者是在自家的后院休息。家庭时间的质量能够建立孩子和父母之间的信任关系,从而增强他们对家人的承诺。
3.倾听你的孩子
倾听孩子的抱怨,并且回答他们的问题,让孩子们发现父母的支持和交流给他们带来的好处。儿童健康组织解释说,当你倾听他们的时候,孩子们能够产生一种被爱的感觉,并且他们能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4.让家庭充满乐趣
每周安排一次欢乐的家庭夜,无论是让孩子选择一部电影一起观看,参观当地的公园或者参加社区节日。你的孩子们会在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里积极反应。因此,在你让家庭时间充满乐趣的时候,孩子会想要花更多的时间和家人在一起。
5.同情你的孩子
你的孩子可能因为和最好的朋友吵架了而反应过度,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你应该向孩子展示你的担忧,无论这对于你来说是多么微不足道。通过童年里的那些似乎不可避免的问题支持你的孩子,并且告诉他们,你尊重他们的感情,这样能够让他们感激自己的家庭。
6.把家庭放在第一位
永远把家庭放在第一位!你很容易因为日常的要求或者责任而忘记询问孩子在学校的情况或者他今天参加足球赛的状况。通过在孩子们生活中可见的表现告诉他们你把家庭放在第一位,他们会明白以家庭为中心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
让宝宝接受你的观点的三种小技巧
先肯定或接受孩子,孩子才会接受你,你的机会就会更多,这样的教育才是有效的。
在孩子的成长中,年轻的爸爸妈妈都会对孩子提出一些要求,希望孩子不要偏食、不要尿床、不要哭鼻子……但是常常事与愿违,孩子们根本不理会爸爸妈妈的良苦用心。结果往往是父母拿出家规,用命令、呵斥、责备等方式叫孩子只能这样做,不能那样做。但这最多换来的是表面的、暂时的服从,难以有本质的改变。
那么,如何才能让孩子乐意接受你的观点呢?看一看下面这些家庭是如何教育孩子的,或许你就会从中琢磨出让孩子乐意接受你的观点的好方法。
妮妮(女,3岁)不良习惯:不吃早饭
以前不管我们怎么哄劝、请求、斥责,妮妮就是不肯吃早饭。怎样才能使她吃早饭呢?
经过观察发现,她喜欢模仿我,喜欢感到自己是个大人。因此,一天早上,我便对她说:“妮妮,今天妈妈不舒服,你能不能代替妈妈做顿早餐?”妮妮高兴的直拍手,像个大人一样指点我:“好哇,我今天做饭给你们吃。妈妈,你到那边去休息!”于是,我“听话”地退出了厨房。
不一会儿,她爸爸装着无意中走进了厨房,看见妮妮正在搅动着鸡蛋。妮妮一看见爸爸就高兴地说:“爸爸,你看,这是我自己做的早餐。”于是,在爸爸的帮助下,她终于做好了“自己的早餐”。
这天早上,在没有任何人的哄劝下,女儿吃了一大碗鸡蛋面。由于是自己亲自动手做的早餐,她从中找到了做大人的感觉。
伟伟(男,3岁半)不良习惯:尿床
伟伟平时跟他奶奶睡觉。每天早上,奶奶醒来就会摸摸床单,说:“伟伟,你瞧,你昨天晚上又做了‘好事’。”伟伟这时就急切地申辩说:“没有,我没有,是你干的。”
以前无论我们怎样羞他、责备他,甚至打他,一切都无济于事。怎样才能使伟伟停止尿床呢?在聊天中,我知道了他的一个小小的要求:第一,他想跟爸爸一样穿着睡衣睡觉;第二,他想要有一张自己的小床。
第二天,我把他带到商场,对售货员小姐眨眨眼,说:“这位小先生要买点东西。”售货员小姐郑重地对他说:“小先生,我能为你拿点什么东西?”他站在那儿,双手倒背在身后:“我要为自己买一张床。”
晚上,等他爸爸下班还未进家门,伟伟便站在门口叫了起来:“爸爸!爸爸!快来看,我为自己买的床。”爸爸看着新买的小床,说:“这是你自己的新床,真漂亮呀!是不是?”“是!”“你和它从此就是好朋友了,你要是把它尿湿,它就会变得难看,对吗?”伟伟像个小大人似的说:“对!对!这是我的好朋友,我不会把它尿湿的。”
从那以后,伟伟晚上就注意少喝水,再也没尿过床。
刚刚(男,5岁)不良习惯:偏食
刚刚的身体很瘦,我们担心他体重不足,发育不良,而他又偏食。我们总劝他多吃,他就是不听。
有一天,我刚做好晚饭,刚刚哭着跑了回来,对我说:“妈妈,有个小胖子欺负我。”我感到吃惊,就问:“他怎么欺负你啦?”“他把我赶下车,骑着我的车玩去了。”原来刚刚每天从幼儿园回来后都要在门前的人行道上骑一会儿脚踏车,邻近有个比他大两岁的小胖子常常欺负他。
显然,这件事使他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我感到这正是一个让他改正偏食习惯的好机会,就对他说:“刚刚,如果你肯好好吃饭,改掉偏食的坏毛病,什么肉、菜都吃,你肯定可以长得又高又结实,别人也就不敢轻易地欺负你了。”听我这么说,刚刚逐渐改正了不吃菜的不良习惯,身体也慢慢壮了起来。
爱有很多种表达方式
“白鸽奉献给蓝天,星光奉献给长夜,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小孩”……每当听起这首歌,心头就会一热,说不出什么感觉。其实自己是很刚强的一个人,可有时候就会因为听到这样的歌曲或是看到影片上婴儿纯真的笑脸,就会自然联想到自己刚刚一周八个多月的儿子,并且有想哭出来的冲动,究其原因很简单:我深深的爱着我的儿子。爱有很多的表现方式:一本有意义的书、一个精致的玩具、一份亲子基金定投、一份人寿险保单、一句鼓励的话……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汶川地震”中那个把自己刚出生3、4个月的宝贝护在身下的年轻母亲,她用自己的生命给活下来的孩子发了一条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在我看来,这条短信就是一个伟大的母亲留给孩子的最好的礼物!她自己虽然不能再照顾孩子,但是她的爱、她的灵魂会影响孩子一辈子,或许孩子长大后,这条短信会给其无穷的上进的动力,让其受益终生!
我对西方的节日并不感冒,可是对感恩节的寓意却是那么喜欢!不由得想到自己的父母:他们辛苦大半生,其实自己的储蓄加上社会保险足够养老,可是他们还在做生意,没日没夜实在辛苦,而且自己不好吃也不好穿,光知道挣钱不舍得花钱。他们是为了什么呢?我十分清楚他们是为了给我挣更多的钱让我过的更好。可我想对我的父母说:你们给我留下多少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们对我的爱,这么大把年纪还如此上进的精神,深深的影响着我,这才是你们给我的最好的礼物!
再说说我亲爱的的姥姥和奶奶,她们处在同一年代:闹饥荒挨饿的年代!她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姥爷和爷爷都在五、六十岁早年离世,留给她们的是一帮等着吃饭、穿衣的孩子;她们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几十年来一直守寡,完全靠自己柔弱的肩膀扛起养家的重任!如今姥姥也走了,奶奶躺在床上,她们没有留下丰富的物质,可是她们的博爱、她们的上进精神深深的影响着包括我父母在内的所有的孩子,这就是她们留给孩子的最好、最珍贵的礼物!并且代代相传……
从昔日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到香港首富李嘉诚,他们都把自己的大部分财富捐献给慈善事业,难道他们不爱自己的孩子吗?在我看来,这恰恰是他们爱孩子的表现!博爱和上进精神的传承才是他们留给孩子的最好的礼物!
父母不能陪伴我们走完一生,我们也不能陪伴自己的孩子走完一生,父母的博爱、父母以身相教的上进精神却可以永远陪伴孩子成长,这才是留给孩子的最好、最珍贵的礼物!
耳畔又响起那熟悉的旋律:“白鸽奉献给蓝天,星光奉献给长夜,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小孩”……现在,我终于找到了答案……
有一种爱,叫做“妈不想让你成为我这样的人”
有一天和妈在电话里聊我小时候频频遭到“毒打”的经历:数学考到95分要被扇耳光;语文生字写得马虎要被掐大腿内侧;有时候放学后贪玩耽误了写作业,屁股被打得又高又肿,第二天都没办法坐在班里的座椅上。
往昔凄惨的镜头全堆在眼前,我怪里怪气地嘲讽妈:“妈,听过那个笑话吗?世界上笨鸟有三种,一种是先飞的,一种是嫌累不飞的,还有一种自己不飞,就在窝里下个蛋,让下一代使劲飞。”电话那一端不语,我咄咄逼人地继续讲,“妈,还记得那年就因为我写字慢,你拿着不锈钢椅子毫不含糊地冲我砸过来吗?”
妈沉默了许久,说:“孩子,妈记得。”
几天后接到妈的电话,我正在上班,背景音响吵得厉害,我心不在焉地让她快点讲。
妈说:“就给我两分钟,刚从报纸上读到一段话,说得挺好,我记性不好要赶快说给你听,咳咳,‘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这人说得有道理,妈嘴笨说不出这样的话,但是孩子啊,你原谅妈妈吧,当年打你的时候,我心里认的也是这个理,妈只不过不想让你成为我这样的人。”
妈是什么样的人呢?
妈是六零后出生的那一代,成长于“文化大革命”的末期,贫穷是整个社会共有的症候,物质上吃定量供应的二米饭和窝窝头,精神上只有小人书和黑白的革命教育片。
妈是家中的老二,是最肯吃苦的帮手,冬天在雪地里捡煤球捡到手生冻疮,夏天编草鞋草绳搓出一手老茧。高中还没毕业,就迫不得已辍了学,藏起荒唐的飞行梦想,在餐馆做起早贪黑的服务员,每个月工资三十七,其中的大部分要用来补贴家用,剩下的零零散散,小心翼翼地折在方巾里,攒够了就给自己买一盒友谊雪花膏。
后来妈结识了爸,两个人一样的穷,恋爱时的活动只有轧马路,最隆重的约会是去看了一场《罗马假日》。两年后有家境较好的男职工向妈示好,妈却毅然决然地嫁给爸。23岁生下我时,她自己还是半个孩子,一边按着育儿书的步骤养育我,一边投身于家庭主妇的柴米油盐里。从此她的喜怒哀乐,全部和我有关联。
从我5岁开始,妈就对我进行棍棒教育,坚信“毒打出才子”,因此我的童年结束得特别早,没看过太多的《大风车》和《小龙人》,放学后吃过晚饭就规规矩矩坐在小方桌前写妈买的练习册。
那个时候,妈是多么苛刻,戒尺就放在身旁,眼睛紧盯着我的答案,那嘴角一牵一扯、手掌抬起放下之间,都是我的恐惧。不过也正因为如此,我一直是班里的第一名,不是因为争气,是因为害怕,害怕拿着月考的试卷回到家里,妈的脾气鞭炮一般炸响,一手擒住我,一手鸡毛掸子打过来,爸在鬼哭狼嚎的气氛中叹气,什么都做不了。
可是妈并不满意,她觉得女孩子除了成绩好,还该说英文,要懂音乐,言谈举止中要有点气质和才情。
于是我的周六开始被字母装满,十几岁的我背着重重的书包,独自走四公里的路,穿过一个拥挤的市场,经过邮局、银行、报刊亭,走过下棋的老头儿们和树阴下聊天的老太太们,稀里糊涂地坐在教室里听一个半小时的英文课。
我的周日从此被音符占据,妈骑自行车送我去学琴,坐在自行车后座的我,幽怨地背着琵琶,双手牢牢把住车座的两端,却连妈的后背都不愿亲近一下。
很不幸的是,我没有在其中的任何一件事上显示出过人的才能,我听不懂英文的单复数,也看不懂音乐的五线谱。在我有限的脑容量里,字母撕扯着五线谱,音符钻进字母表,两者暴力地交融发出恐怖的噪音。
于是我的青春期里,又多了这样的景象:英文书被撕烂,琵琶扔在一旁,气急败坏的妈,抡圆了胳膊,一下又一下地打在我自觉地撅起的屁股上。我的身上太痛,眼泪太多,常常看不清窗外的晚霞。
除此之外,妈也限制我的交友自由,她只许我和天天向上的四眼小孩做朋友,又完全掐灭了我情窦初开的小火苗。在唯一有男孩子向我告白的夏天,那张被我藏在书包深处的小纸条,被妈粗暴地搜出来摊在桌面上,不分青红皂白地痛骂,完全不顾把头埋在胸口的我那16岁薄薄的脸皮和深深的自尊……
我想很多时候,我都是恨妈的。在我18岁的日记里,写下过这样灰暗的话:“一个本应该懂得爱的年纪,为什么我却先学会了恨呢……”我恨她逼我成为第一名,恨她强迫我学不喜欢的东西,恨她践踏我的自尊,恨她粗暴的脾气,也恨她的鸡毛掸子和扫把,恨她没收我全部的自由,给我一个苛刻的人生,却从未对自己有过任何的要求。
在我的记忆里,妈从未有过一份长久的工作,是典型的家庭妇女代表。一张脸灰突突,从不用化妆品;衣服是夜市里淘来的大妈款,任腰间赘肉暴露得坦荡荡,也不肯费心藏一下。她没有爱好,没有朋友,没有文化,也没有梦想,每天伴随她的,只有电视、记账本和安眠药。
在我的心里,妈对家庭的贡献不大,只是一个吃的符号。她代表早晨六点半的豆浆油条,晚上七点钟的红烧带鱼和苦苣皮蛋花生米,深夜里的海鲜泡面和拌黄瓜,休息日里的酸奶杏仁巧克力和南果梨。
妈整天混迹于菜市场的热闹里,操着尖利的嗓门,不顾形象地和小贩激烈地讨价还价。多少次我跟在她的身后,刻意地保持相当的距离,闷闷不乐地想,为什么我的妈妈,不能像别的妈妈那样,说起话来轻声细语,烫时髦的大波浪,擦口红抹白粉,穿红色的修身毛衣、紧身牛仔裤,脚踩着细细的高跟鞋夹着公文包去上班,走过时带有一股令人回味的淡淡香水味?所以,在整个青春期里,我一边害怕妈一边嫌弃妈,像是一株不甘被埋没的植物,很叛逆也很用力地,向着妈的反面,拼命拼命地生长,我才不要成为她那样的人。
后来,我果真没有成为妈那样的人。
我知书达理、低调含蓄,凡事思考比行动在先,做事靠大脑,讲话靠理智。我十指不沾阳春水,嫌弃菜市场的肮脏与喧嚣,不屑懂柴米油盐酱醋茶。
我每天早上在健身房度过,晚上看新闻写博客。有一票喝咖啡谈人生的朋友,也有一个人独处的好时光。我读得懂卡勒德·胡赛尼和米兰·昆德拉,看得懂希区柯克和伍迪·艾伦,分得清《欢乐颂》和《蓝色多瑙河》,游走过尼亚加拉瀑布和纽约博物馆,知道霍金只有三个手指头能动,赫本和派克最后没有在一起,当年刺杀肯尼迪的也许不是李·哈维·奥斯瓦尔德。
我任由自我膨胀到极点,自大地把自己当作世界上最优秀的人,摊开光鲜亮丽的那一面,赌气一般展示给妈看。可是,妈却不那么在意了,她仿佛一夜之间就老了,老到皱纹爬满眼角,老到头发半白,老到再也没力气打我。
妈收起鸡毛掸子和扫把,不再逼我成为第一名,也不再把我的优秀满世界地炫耀给人看。她变得温柔慈祥,竟然有些不像她,当我把第一本书的著作权炫耀着拿给她看时,她甚至只是淡淡地说:“你喜欢的事,就去坚持吧。”
可是这并不能阻止我忘掉童年和青春期时的不愉快。我仍然习惯把自己时不时的敏感和自卑归罪给妈,我会残忍地拿“孩子遭毒打跳楼”“青春期少女离家出走”“花季少女自残”的新闻给妈看,妈总是一副抱歉的表情,拿着报纸反复看了一遍又一遍,自责,叹气,沉默。每当这时,我的心里会有一丝邪恶的快感。
可我还是不懂,当年的妈,为什么会忍心对我那么苛刻呢?
我最终在心底原谅妈,不是因为时间的问题,而是搬家时从一堆旧相册里发现一本陈年日记。这本纸张发黄的日记本,零零碎碎地记满了大概妈三十几岁时每天所要面对的家庭琐事:今天家里买到了便宜的菜,明天孩子又要交补习班的钱,晚上打了孩子心情很难过,听说三楼的婷婷不念高中去深圳了,最近睡眠不好安眠药剂量又加了一倍……
日记本的最后一页,仿佛被泪渍浸润过的凸凹不平的纸张,矮胖松垮的字迹,在眼前一一展现:“夜深了,他还没有回家,作为一个女人,我的心在滴血……”就在那一刻,妈十几年前的生活,和我现如下的成人世界,仿若产生了一种共鸣,我开始能够体会也仿佛能够看到,从23岁开始,这个在贫穷中支撑起一个家庭的女人,沉溺在一种多么沉重的辛苦里。
她要独自面对拮据的生活和并不幸福的婚姻,在那么寂寞的时光里以泪洗面。可是她却从未想过逃离,而是擦干眼泪,转过头来依旧要保证孩子六点半的营养早餐、丈夫加班后的夜宵、干净的地板和透亮的窗户、银行卡缓缓上升的盈余……
妈那一代的女人,对于家庭比我们更有信念,牺牲是她们的一种本能。妈在生活里无限地看轻自己,那样地逆来顺受,而唯一的反抗是,不惜一切代价要让女儿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她不愿看到她的下一代,因为没有知识和梦想,困束于家门口的菜市场,和她一样迫于生活的压力,为一份菜价和小贩斤斤计较。她相信外面有她不曾感受过的美好,她希望她的女儿,有能力去更广阔的世界看一看。
那是让我多么难过的一个夜晚,摊开的日记,仿佛一扇穿越时光的窗,让我看到另一端日子里的艰难。晚风凉凉的,泪眼婆娑的我,欠了妈一个时代的温情。
我想,有一个故事,我忘了讲给妈听。
这个世界上,其实还有第四种笨鸟。它们生蛋后就收起一双翅膀,不辞辛劳地筑更坚实的巢穴,觅更多的虫子,在老鹰的盘旋下把幼鸟护在身后,一心一意地哺育它。等到幼鸟的羽毛长成,它就带它去飞行,任它翅膀扑棱,摔倒爬起,满身伤痕,直到可以放心地看着它在天空长久地飞行。终于有一天小鸟迫不及待地要离开温暖的巢穴,于是做妈妈的,看着那个曾经幼小的雏鸟飞向广袤的天空,最终变成一个模糊的小黑点,伸着脖子仰望的它是多么的骄傲与幸福,骄傲幸福到都忘了自己,它们早已听觉减弱,羽毛脱落,永久地失去了飞翔的能力。
妈妈啊妈妈,这真的是世界上最笨最笨的一种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