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负担过重睡眠不足让不少学生成为“特困族”
发布时间:2020-09-30 小学生教育笔记 学生安全教育笔记 让幼儿园安静的游戏近日,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平台“阿凡题”发布互联网教育大数据报告——《中国中小学写作业压力报告》。报告数据显示,我国中小学生日均写作业时长是世界平均水平的近3倍,睡眠不足让不少学生成为“特困族”。
报告数据显示,三年时间内,我国中小学生学习压力确实稍有好转,日均写作业时长由3.03小时降低为2.82小时。不过,2017年的最新数据仍是全球平均水平的近3倍。同时,无论北上广,还是三四线城市,学生写作业时长已渐趋一致,压力不相上下。其中,湖北黄冈和上海学生写作业时间最长。
在全国中小学生“熬夜城”top10中,连续两年都由重庆、天津、北京、上海包揽前四。特别是重庆,连续两年成为“熬夜城”榜首。数据显示,近八成中国父母每天陪孩子写作业,陪写作业成为影响中国家长幸福感的主因之一。有家长吐槽:“陪写作业的酸爽,好像每天都打两份工”……另一方面,孩子面对暴躁的家长,也经常心怀委屈,“陪作业”成了破坏美好亲子关系的一大杀手。报告显示,75.79%的家庭曾因“写作业”发生过亲子矛盾。
同样,被作业束缚的不只学生和家长,还有老师。报告显示,中国近七成老师最喜欢讲台,然而每天有近半时间都身陷批改作业的重复工作中。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中小学生平均每天写作业3小时 普遍睡眠不足
随着一名15岁男孩熬夜写作业课堂猝死事件引发热议,学生的学习压力再度成为关注焦点。近日,某机构发布了《全国中小学生学习压力调查》(以下简称《调查》),记者看到,此份调查报告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根据该平台2000万用户一年积累的学习行为大数据得来。报告显示,我国中小学生平均每天写作业达3小时,是全球均数的2倍,普遍睡眠不足7小时。其中,南京的中小学生有四成写作业都要写到每晚9点-10点,甚至有8.89%的南京学生要做到夜里12点以后。而南京的熬夜指数为15.2%,也就是15.2%的南京中小学生晚上做作业要熬夜到23点以后。
18岁前累计写作业达10080小时
该调查显示,面对又多又难的作业,孩子只能牺牲睡眠时间来完成作业。
中国学生平均每天写作业时长是全球均数的2倍,每天睡眠时间却少了1.5小时。
调查数据表明,26.4%的学生每天写作业耗时2小时,44.9%的学生耗时3小时,28.7%的学生耗时4小时。
平均每个学生每天写作业时长为3小时,相当于法国的3倍,日本的4倍,韩国的6倍。以一个孩子为基准,一年上学9个月,算上假期写作业时间共计300天,每天3小时,一共12年,累计要花费1万多个小时。
相当于中国孩子因作业会错过4032场明星演唱会,少踢8985亿场足球赛。
而这些写作业的时间都是从学生睡眠时间中“挤”出来的,他们普遍睡眠不足7小时。熬夜到23点入睡的学生,小学占18.2%,初中达46.3%,高中生更是占到了近9成。
女怕几何男愁代数,数学成最难科目
调查发现,作业多和难是学生认为导致自己熬夜写作业的主要原因。其中,数学成为中小学生普遍头疼的科目。但男女在数学科目上也是各有所惧。据数据显示,女生普遍害怕几何,而相对较粗心的男生则比较愁代数。此外,在各学科题型黑名单中,学生普遍反映语文难在阅读理解和作文,数学难在论证分析和应用题,英语(精品课)则难在作文和完形填空。
面对作业近80%的父母也崩溃
尽管每天熬夜写作业,但调查也显示近30%的学生每天都有未解决的作业难题。而面对孩子每天写不完、不会写的作业问题,父母们也表示很无奈。数据显示,44.9%的父母会直接劝孩子放弃,32.7%的父母甚至会选择帮忙代写。
从孩子这一方面而言,因为作业问题他们还是挨了不少惩罚。老师罚站、挨父母打骂、做蹲起、不许吃饭、重写10遍作业等都是常见的体罚措施。而调查中也显示,在孩子被打理由中,作业问题继“不听话”、“做错事”之后位居第三。
“不打不成才”已成为过去
从6月1日起,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开始施实。千百年来统治中国人教子思想的所谓“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的论调将就此划上句号,其行为也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不打不成才”已成为过去
面对越来越残酷的社会竞争,很多家长认为,必须培养孩子从小就耐受挫折的心理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此,有些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经常打骂孩子,认为这样做既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质,还能培养孩子耐受挫折的能力。但是,经过对挨打受骂的孩子和快乐成长的孩子的长期跟踪调查发现,从小遭受太多太大挫折的孩子长大后更加害怕遭受挫折,而且容易形成谨小慎微、胆小怕事的性格。而那些从小就快乐成长的孩子长大后则更具有抵抗挫折的能力。
这主要与孩子所能承受挫折的量和强度有关。孩子在幼小的时候,也就是婴儿期,不能遭受太多挫折,否则容易形成精神疾病或人格障碍。到了孩子三四岁以后,家长可以给予适当的、微小的挫折,使孩子既能够耐受,也能从中得到锻炼。但是,无论什么时候,粗暴的打骂教育都是不能培养孩子耐挫折能力的,当时看可能会有些效果,但那不过是表面现象,等孩子成年以后粗暴教育的恶果便会逐渐凸显出来。
相反,快乐长大的孩子不怕挫折。因为养育人在孩子小时候就给予孩子足够的爱与关注,包括生理上的和心理上的,并在适当的年龄给予孩子适度的微小挫折。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一般比较自信,比较健康,看问题也比较积极,既能坦然应对外面的世界,又有与年龄相适应的耐挫折能力。
有些家长认为,如果孩子小时候不接受严厉教育,上学后就不会努力学习并应付学习中必然出现的困难与挫折,光快乐有什么用?社会看重的是成绩和学历,如果没有这些硬指标,将来怎么养活自己,如果生存都成问题,快乐又从何谈起?这种说法表面上看不无道理,但是家长要明白,您是站在成人的角度,将社会上的一切信息,包括优点和弊端、成就与挫折都放到了年幼的孩子身上,完全忽视了孩子的感受,这样怎么能看到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呢?有些时候,完全按照“适应”社会的想法去教育孩子,其结果也许恰好相反。在培养孩子抗挫折问题上,家长需要有更宏观的眼光,要能预先感知培养孩子心理素质、综合素质的重要性,按照科学的方法,顺应孩子的天性来教育。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才既快乐,又具有极强的耐挫折能力。
教育孩子至关重要的是家长要有更高更远的视野,这样才能在社会导向和社会现实中把握好平衡。
10年中国儿童:学习更自信但八成睡眠不足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最新发布《中国少年儿童十年发展状况研究报告(1999-2010)》。调查显示,近十年来,我国少年儿童学习满意率增幅最大。不过,睡眠时间低于国家规定时间比例达78.1%,有近四成教师仍以学生成绩论高低。
调查显示:10年来我国少年儿童自我接纳程度持续提高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最新发布的《中国少年儿童十年发展状况研究报告(1999-2010)》显示,近十年来,我国少年儿童自我接纳程度持续提高,其中,学习满意率增幅最大。
调查数据表明,多数少年儿童能够正确认识自我,对自我有较高的接纳度,且十年间程度持续提高。其中,少年儿童对学习状况满意程度提高幅度最大,增长了18个百分点,这与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不无关系,近年来,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包括心理素质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重视,教育观念的革新和教学方式的转变,带给了学生学习的自信。
10省区调查显示:近八成中小学生睡眠不足
在我国,有关学生健康和卫生的工作条例中明确规定,应保证小学生每天10小时,中学生每天9小时的睡眠时间。但2010年的调查显示,在学习日,中小学生平均睡眠7小时37分钟,比国家规定最低时间(9小时)低了1小时24分钟,比2005年减少了1小时22分钟,中小学生睡眠时间低于国家规定时间(9小时以上)的比例达78.1%,比2005年增加了32.4%;在周末,中小学生平均睡眠7小时49分钟,比国家规定最低时间(9小时)低了1小时12分钟,比2005年减少了1小时47分钟,中小学生睡眠时间低于国家规定时间(9小时以上)的比例达71.8%,比2005年增加了41.5%。
10省区调查显示:近四成教师仍以学生成绩论高低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最新发布的《中国少年儿童十年发展状况研究报告(1999-2010)》指出,近十年来,相互尊重、平等相处,教师对学生一视同仁的程度虽然有所提高,但以学习成绩论高低的现象仍有存在,数据显示,有近四成教师仍以学生成绩论高低。
这份报告指出,近十年来,教学关系从单向传递转向了双向交流,师生合作互动、平等对话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生拥有了话语权,当遇到有争议的问题时,更多的教师会给学生辩解的机会;二是教师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使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三是教师更多地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提问。
10省区调查显示:少年儿童个人存款10年间增长3倍以上
近十年来,我国少年儿童财富数量快速增长,以千元以上个人存款为例,1999年我国只有14.8%的少年儿童拥有千元以上个人存款,而2005年达到39%,2010年则为49.8%。十年间增长3倍以上。
这份调查报告还显示,十年来,我国儿童消费渐趋民主,完全听命于父母的下降了10个百分点以上,父母与子女之间协商决定消费的接近六成,增加了近8个百分点。我国少年儿童对主流消费观念比较认同,97%的少年儿童认同节约观念,80.6%赞同储蓄观念,93.7%不认为花钱多就意味着面子大,92.6%反对金钱万能思想。
调查显示:我国儿童注重个人幸福和为社会作贡献的统一
受多元文化的影响,当代少年儿童的价值观发生着裂变,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他们既看重传统价值也认同现代价值;既注重个人幸福也不忘服务社会。
在幸福观上,当代少年儿童的幸福取向存有多样性,但多数注重个人幸福和为社会作贡献的统一。2010年调查显示:他们注重“个人小幸福”,“有温暖的家”(58.6%)和“有知心的朋友”(38.5%)成为最普遍认可的两项幸福指标;“为社会作贡献”(24.3%)、“健康”(21.4%)是认同度较高的两项人生幸福指标。由此可见,当代少年儿童的幸福取向在多样性中也有共同的一面,即注重个人幸福和为社会作贡献的统一。
我国儿童死亡率提前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
经过近20年的努力,我国儿童健康状况得到明显改善,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不断降低,已提前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这是记者近日从卫生部获悉的消息。
同时,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负责人也指出,虽然我国儿童健康状况持续改善,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巨大,每年死亡儿童数量依然不小,而且儿童健康水平还存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不同人群之间的差距,儿童卫生事业仍需继续推动。
日本小学生:升中学考试压力大 普遍睡眠不足
因升学考试压力大、学习异常紧张,日本小学生睡眠变得越来越没有规律,并且普遍睡眠不足,引起专家的忧虑。
日本《产经新闻》举例说,下午放学后,兵库县6年级小学生山本被妈妈用车接走,直接送到补习班上课到晚上9点,如课后有疑难问题请教老师,到家就要晚上10点多钟了。回家还要接着做学校和补习班作业,预习第二天要学习的内容,几乎没有哪天能在午夜12点前就寝。有时为和朋友们有话可聊,还要听广播或用快进方式看看电视剧,这样一来睡觉就已经是凌晨2点了。
山本说:“早起虽然痛苦,但最累的还是第五、六节课的时候。如果前两节课是体育或音乐就不去了,在家多睡几个小时。就算是迟到妈妈也不会生气,因为离升学考试就剩2个月了。”
据悉,很多小学生为升初中而上各种补习班。在首都东京及附近地区,五分之一的小学生参加补习。很多家长认为,孩子不上补习班就进不了好学校。为迎合这一需求,不少补习班一直开到深夜,而且提供接送班车和盒饭。
多年来进行发育障碍和逃学研究的熊本大学教授三池辉久警告说:“长期睡眠不足会导致大脑机能衰退,记忆力下降,特别是会降低孩子的学习兴趣。长期睡眠不足还有可能导致小儿慢性疲劳症。”有人认为白天睡觉可以补充睡眠,事实上这种做法打乱了体内生物钟,睡醒后很容易感到疲劳。
三池辉久教授说,家长们越来越热衷于夜生活,在这样的时代,孩子们很难再维持早睡早起的习惯。如父母生活不规律,会导致幼儿夜间睡眠出现“片断化”的问题。这将引起脑部机能发育不健全,最好的治疗方法是全家人早早上床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