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语言优质教案《花瓣鱼》
发布时间:2020-09-29 幼儿园语言优质说课稿 幼儿园教案中班语言 幼儿园中班优质课教案【活动目标】
1.欣赏和理解散文内容,感受散文的美好意境。
2.能在花形卡纸上贴花瓣,创造性的制作仿真鲜花。
【活动准备】师生共同收集花瓣、玻璃鱼缸、花形卡纸等。
【活动过程】
1.欣赏花瓣。
请幼儿观察,漂浮在水里的花瓣像什么?
2.欣赏和理解散文诗《花瓣鱼》。
教师有感情的朗诵散文诗《花瓣鱼》。
花瓣鱼是什么变的?为什么花瓣鱼比小溪里的鱼更漂亮?(因为花瓣有深红的、粉红的、雪白的……小溪里的鱼没有这么多漂亮的颜色。)有了花瓣鱼,小溪为什么变成了彩色的、香喷喷的小溪?(花瓣五彩缤纷,还有香味,所以小溪就变成了彩色的、香喷喷的小溪。)人们为什么不舍得捕捉花瓣鱼?花瓣鱼离开小溪回到树上,又变成了什么?
3.指导幼儿做花瓣鱼。
4.分享与交流,用幼儿作品布置教室。
散文诗:《花瓣鱼》
春天来了,桃花开了,杏花开了,梨花也开了。
一阵风吹过来,吹落了桃花、杏花和梨花。它们乘着风儿飞啊飞啊,飞向一条清亮的小溪。
花瓣儿刚一沾到水面,扑愣愣,就变成了一条条桃花儿鱼、杏花儿鱼、梨花儿鱼。从这以后,小溪里又多了好多好多的鱼。
花瓣儿鱼比小溪里的鱼漂亮多了,有的深红,有的粉红,有的雪白。
自从小溪里有了花瓣儿鱼,小溪就变成一条彩色的小溪了。
花瓣儿鱼不但颜色美,还有花的香味儿。
自从小溪里有了花瓣儿鱼,小溪就变成一条香喷喷的小溪了。
好多人都知道,小溪有了花瓣儿鱼,就带着渔网鱼竿来捕鱼了。
可是,他们站在小溪边,看着花瓣儿鱼游来游去,像水中的花朵,闻着溪水飘散的花香,谁也舍不得捕捉它们了。
经过了夏天、秋天、冬天,花瓣儿鱼在小溪里交了很多好朋友,生活得很愉快。
春天又来了,花草树木又都发芽了。大地泛起了绿色,还飘着一阵阵香味儿。
花瓣鱼很想念它们的树,是啊,离开了那些桃树、杏树和梨树都一年了。
在一个下着小雨的早晨,花瓣鱼游出了小溪,跳跳蹦蹦地又回到了树上。
回到树上,它们又变成了一朵朵桃花、杏花、梨花。
桃花开了,杏花开了,梨花开了。
人们说,今年的花儿开的真早啊!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编辑推荐
中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花瓣儿“鱼”》
《纲要》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花瓣儿“鱼”》这个作品描述出花瓣儿飘落、变成花瓣儿“鱼”、最后又离开小溪回到树上的美丽画卷。这是一幅优美、静态的画面,但若只凭幼儿的想象是难以达成让幼儿自然地习得优美而又形象的描述语言。活动之前准备直接经验——捡花瓣儿,观察花瓣儿,形成对花瓣儿的直观印象。在活动中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导入——恰当适宜的体态表现——聆听联想的优美散文,通过这一系列的经验铺垫,习得形象优美的语言。
活动目标:
1、聆听散文,引发美妙的遐想,进一步体验春天的气息。
2、通过具体的情景,习得形象而优美的描述语言。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理解散文的内容,初步学习朗诵散文。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过程:
一、回忆经验,谈话导入
1、回忆经验:老师和你们一起在我们幼儿园里捡到了很多花瓣儿。(拿出之前捡的的花瓣儿,说说花瓣儿的美丽)
2、谈话讨论
(1)、你知道这一些花瓣儿是怎么飘落下来的吗?(请个别幼儿模仿花瓣儿飘落,强调动作的轻柔、缓慢、优美)
(2)、花瓣儿掉到小溪里会变成什么呢?
3、过渡:有一天,花瓣儿飞到小溪流里,变成了花瓣儿“鱼”。你想听听这样美妙的故事吗?
【活动分析:活动中教师设计简洁、生动、准确的导入方式,为引发有关春天美妙的遐想做思想准备。用恰当如分的动作体态表现着花瓣儿的轻盈,感知花瓣儿“鱼”的特征。】
二、分段欣赏故事的内容
1、花瓣儿“鱼”的产生
问:在这个故事里你听到了有哪一些花瓣儿?
花瓣儿飞到哪里了呢?变成了什么?
为什么花瓣儿“鱼”比小溪里的鱼漂亮?(强调颜色、强调香味,用动作表示香味)
2、花瓣儿“鱼”的魅力
过渡:花瓣儿“鱼”那么的漂亮,有很多人都知道了,他们拿着鱼竿渔网来了。
问:他们拿着鱼竿渔网来准备做什么?
有做这件事吗?为什么没有那么做?他们是怎么想的?(强调舍不得,情感的体验)
3、花瓣儿“鱼”的回归
问:花瓣儿“鱼”想念谁了?他们有没有回去?你怎么知道的呢?
4、表演花瓣儿“鱼”的回归(教师做树妈妈,请个别幼儿表演花瓣儿的回归,强调欢乐,蹦蹦跳跳的)
【活动分析:散文诗意境优美,含有深沉的意蕴,通过从颜色、香味等的欣赏,感受花瓣儿“鱼”的美丽。 “不舍得”是故事中情感的重点体味,真情正确的理解着对花瓣儿“鱼”的感情。花瓣儿的“回归”说明着春天的到来,感受着春天的气息的临近。】
三、添加配乐完整聆听故事
1、故事好听吗?我们再完整地欣赏一遍吧。
2、听了以后,你感觉怎么样?
3、我们一起来给这个好听的故事想一个题目?(把名称写在背景图上)
4、我们好象看见许多花瓣儿飞向小溪,变成了花瓣儿“鱼”真美啊!现在,我们回把这些花瓣变成花瓣儿“鱼”,好吗?
【活动分析:加入配乐完整欣赏故事,在优美的意境中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引发美妙遐想。】
活动反思:
1、道具的有效使用。活动中,我采用的道具是让幼儿从花的飘落感受花变鱼的美丽。但活动完成以后,发现教具还有修改的空间,可以用两面来表示花瓣儿“鱼”,一面是花瓣,一面是画有鱼形图案的花瓣,这种道具更能让幼儿联想。采用了这种道具,点题会更明确,幼儿对其遐想更充满空间。
2、活动中,教师的言语一定要正确。这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但在我的语误中,讲出了三次的故事。这急需要注意,幼儿的隐意识教育同样不可忽视。
3、点题更明确。春去秋来,这是四季的循环,是不可变更的自然因素。就如同只有一个地球一样,一定需要在加强对这个的理解。
4、语言中词汇的强调与学习,这是存在片面的,有清亮、彩色、香喷喷,色彩斑斓等词汇来描写,但更存在着句式的运用,如有的……有的……有的……还有不但……还有……等句式。着同样不可忽视,也需要强调。
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藏起的花瓣》
【活动目标】
1、体验在数学活动中找规律快乐。
2、能认真观察物体的颜色排列规律,并按规律进行排列。
3、学习用多种方式探索和寻找物体的排列规律。
【活动准备】
1、按红、黄、黄规律穿成的花瓣项链,盒子,记录纸,水彩笔。
2、幼儿分组练习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出示直线型花瓣项链,引导幼儿观察项链的颜色排列规律。
1、请幼儿讨论花瓣颜色的排列顺序。
2、教师将幼儿的讲述内容用颜色标记做记录。
二、出示环形花瓣项链,感知环形项链的颜色排列规律。
1、将直线形项链连接,引导幼儿观察其颜色排列规律。
2、教师根据幼儿讲述内容用颜色标记做记录。
3、教师引导幼儿沿相反方向观察项链颜色排列顺序,并记录排列规律。
4、让幼儿观察、比较不同方向花瓣排列的顺序。
三、游戏:“猜一猜”。
1、将项链中的一部分藏在盒子里,请幼儿猜猜盒子里藏的是什么颜色的花瓣。
2、教师记录幼儿的猜测,再打开盒子,进行验证。
3、根据幼儿掌握情况,隐藏不同数量的花瓣再次进行游戏。
四、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教师简单介绍操作内容、操作方法。
2、幼儿操作。
第一、二组:画一画。
方法:请幼儿从串珠卡片中抽出一张,根据卡片上的提示在白纸上画出一串项链。
第三、四组:猜一猜。
请幼儿猜一猜山洞和大树后面藏着什么样的动物和娃娃?
五、活动评价。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观察、感知生活中一些物体上的花纹排列规律,如地垫、餐桌布、床单、衣服等,丰富幼儿有关排序的经验。
中班优质语言教案《太阳和小鱼》
活动目标:
1、了解太阳对于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2、理解故事,大胆猜测并讲述故事的情节。
活动准备:
教学课件,太阳图片,眼罩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中班的小朋友都长的特别漂亮,你们还记得自己小时候长的也这么漂亮吗?今天何老师给你们带来的故事说的就是小时候的故事,看看是谁小时候的故事。
--太阳公公也有小的时候,猜猜太阳小时候会是什么样的?(出示太阳小时候的图片)
二、阅读理解故事
-----看看他们想出的是什么办法呢?三个办法里,你看懂了几个呢?
三、小鱼救太阳
-----这些办法都不行,这时候有个人要出来救太阳宝宝了,你猜是谁呢?
-----实践体验,找小朋友带上眼罩做小鱼,台下小朋友告诉他太阳的方向来找到小鱼的位置。
活动结束:
我们都很喜欢这个找太阳的游戏,我们再来找一次吧,找太阳之前先跟后面的老师说再见吧!
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3篇《藏起来的花瓣》
教案一:
【活动目标】
1、体验在数学活动中找规律快乐。
2、能认真观察物体的颜色排列规律,并按规律进行排列。
3、学习用多种方式探索和寻找物体的排列规律。
【活动准备】
1、按红、黄、黄规律穿成的花瓣项链,盒子,记录纸,水彩笔。
2、幼儿分组练习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出示直线型花瓣项链,引导幼儿观察项链的颜色排列规律。
(1)请幼儿讨论花瓣颜色的排列顺序。
(2)教师将幼儿的讲述内容用颜色标记做记录。
2、出示环形花瓣项链,感知环形项链的颜色排列规律。
(1)将直线形项链连接,引导幼儿观察其颜色排列规律。
(2)教师根据幼儿讲述内容用颜色标记做记录。
(3)教师引导幼儿沿相反方向观察项链颜色排列顺序,并记录排列规律。
(4)让幼儿观察、比较不同方向花瓣排列的顺序。
3、游戏:“猜一猜”。
(1)将项链中的一部分藏在盒子里,请幼儿猜猜盒子里藏的是什么颜色的花瓣。
(2)教师记录幼儿的猜测,再打开盒子,进行验证。
(3)根据幼儿掌握情况,隐藏不同数量的花瓣再次进行游戏。
4、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教师简单介绍操作内容、操作方法。
(2)幼儿操作。
第一、二组:画一画。
方法:请幼儿从串珠卡片中抽出一张,根据卡片上的提示在白纸上画出一串项链。
第三、四组:猜一猜。
请幼儿猜一猜山洞和大树后面藏着什么样的动物和娃娃?
5、活动评价。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观察、感知生活中一些物体上的花纹排列规律,如地垫、餐桌布、床单、衣服等,丰富幼儿有关排序的经验。
教案二:
【活动目标】
1.观察不同颜色物体的排列顺序,判断物体遮住部分的颜色和排列位置,并用标记表示。
2.能根据标记提示的排列规律正确地穿项链。
3.学习记录自己活动的结果。
【活动准备】
1.教具:一串按红、黄、黄规律穿成的花瓣(彩色纸剪成)项链(两头绳子不连接),数量为4组;可以掀开盖子的长方体盒子,方便幼儿看到里面的花瓣及其排列状况,空白记录纸两张,彩色笔。
2.学具:幼儿用书第7页的串珠卡片,第29页《猜一猜》的操作材料,颜色或形状交替排列的木珠串,可以掀开盖子的长方体盒子,摸箱。
【活动过程】
1、感知一串花瓣项链排列的规律。
(1)教师出示一串花瓣项链:“这串花瓣项链漂亮吗?它有哪些颜色?说说这些花瓣是怎样排列的?”
(2)请幼儿一起说说花瓣排列的顺序并找出规律。
(3)教师将幼儿所述用颜色标记作记录。红、黄、黄
(4)分男女幼儿分别扮演颜色宝宝,按照找出的排列规律站队。如:红色为女孩,黄色为男孩。
2、感知环形花瓣项链的规律。
(1)教师将直线形项链连接,变成环形项链:“现在,你还能看出花瓣是怎样排列的吗?”
(2)教师引导幼儿根据以往的感知经验,找到项链的起点,沿着一个方向观察,并说出其排列的规律,教师同时作记录。
(3)教师:“你是怎样看出来它是这样排列的?你找的起点是什么颜色?”引导幼儿观察、判断刚才记录单上的标记能否表示所说的规律。
(4)教师:“如果我们从相反方向观察,能否用刚才的标记表示?为什么?”教师和幼儿共同沿相反方向观察,并记录排列的规律。
(5)引导幼儿观察、比较不同方向花瓣排列的规律。
师:“我们在第一种方法中,起点的花瓣是什么颜色?”
“我们在第二种方法中,起点的花瓣是什么颜色?”“通过比较,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6)教师总结:我们在找物体的排列规律时,起点不同它们的排列规律也就不同。
(7)引导幼儿分男女扮演颜色宝宝按照找出的不同规律分别站队。
3、猜测、判断隐藏部分花瓣的位置、颜色。
(1)教师:“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我要将这串项链中的一些花瓣藏在这个盒子里,然后请你猜猜盒子里藏的是什么颜色的花瓣,它们应该排在什么位置。请大家闭上眼睛。”教师将项链从盒中穿过,按其排列规律隐藏一组,请幼儿睁开眼睛。
师:“这里面藏了3个花瓣,你们猜猜它们是什么颜色的,怎样排列的?”“你是怎样猜出来的?”
(2)请1~2位幼儿说出自己的猜测,并记录下来,然后打开盒子验证其猜测是否正确,并对判断准确的幼儿给予表扬。
(3)再次游戏:教师将项链从盒中穿过,隐藏4个花瓣,请幼儿猜测、判断。
师:“这一次里面藏了4个花瓣,请你们仔细看看,再想一想,盒子里面会是什么颜色的花瓣,排在盒子的什么位置?”
(4)请个别幼儿说出自己的猜测结果和理由,并记录下来,然后打开验证。
4、幼儿操作。
第29页《猜一猜》的操作材料。
教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火车上小动物的座位是怎样排的?请几个幼儿戴头饰扮演火车上的小动物,让其他幼儿形象的感知座位的排列。娃娃又是怎样排队的?山洞和大树后面藏着什么样的动物和娃娃?请几个幼儿扮作娃娃排好队,让其他幼儿形象感知穿不同颜色衣服的娃娃是如何排队的。请你在不粘胶材料上选择合适的标记贴在空白的地方。”
5.活动评价。
活动建议
区角活动时
(1)请幼儿观察盒子外面木珠排列的规律,猜猜并记录盒子里木珠是怎么排列的。
(2)穿项链:请幼儿从箱中摸出一张串珠的标记卡,根据标记的颜色、数量穿项链。
教案三:
【活动内容】
1.通过观察不同颜色物体的排列顺序,判断物体遮住部分的颜色和排列位置,并用标记表示。(重点)
2.能根据标记提示的排列规律正确地穿项链。
3.学习记录自己活动的结果。
难点:通过观察、判断动手操作等一系列过程之后能够尝试记录自己的活动结果。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能够将三个以上物体按大小或者形状进行排列。
物质准备:
1、一串按红、黄、黄规律穿成的花瓣(彩色纸剪成)项链(两头绳子不连接),数量为4组;可以掀开盖子的长方体盒子,方便幼儿看到里面的花瓣及其排列状况;空白记录纸两张,颜色笔若干。
2、幼儿人手1份:幼儿用书第7页《串珠卡片》、第29页《猜一猜》的操作材料,颜色或形状交替排列的木珠串,可以掀开盖子的长方形盒子,摸箱。
【活动过程】
开始活动
一、感知一串花瓣项链排列的规律。
1、教师出示一串花瓣项链。
师:这串花瓣项链漂亮吗?说说这些花瓣是怎样排列的。
2、请幼儿一起说说花辫排列的顺序。
3、教师将幼儿讲述的内容用颜色标记做记录。
基本活动
二、感知环形花瓣项链的规律。
1、教师将直线形项链连接,变成环形项链。
师:现在,你还能看出花瓣是怎样排列的吗?
2、教师引导幼儿根据以往感知环形物体的经验,找到项链的起点,沿着一个方向观察,并说出其排列顺序:红、黄、黄,红、黄、黄……教师同时用标记记录。
3、引导幼儿观察、判断刚才记录单上的标记能否表示所说的顺序。
师:如果我们从相反方向观察,能否用刚才的标记表示?为什么?
4、师幼共同沿相反方向观察,并记录排列的规律:黄、黄、红,黄、黄、红……
5、引导幼儿观察、比较不同方向花辫排列的顺序。
三、猜想、判断隐藏部分花瓣的位置、颜色。
1、师: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我要将这串项链中的一些花瓣藏在这个盒子里,然后请你猜猜盒子里藏的是什么颜色的花瓣,排在什么位置。请大家闭上眼睛。
师:这里面藏了3个花瓣,猜猜它们是什么颜色的,怎样排列的?你是怎样想的?
2、请1~2位幼儿说出自己的猜测,并记录下来,然后打开盒子验证其猜测是否正确,并对判断准确的幼儿给予表扬。
3、再次游戏:教师将项链从盒子中穿过,隐藏4个花瓣,请幼儿猜想、判断。
教师:这一次里面藏了4个花瓣,请你们仔细看看,再想一想,盒子里面会是什么颜色的花瓣,排在盒子的什么位置?
4、请个别幼儿说出自己的猜测结果和理由,并记录下来,然后打开验证。
四、幼儿操作。
1、第一组、第二组:盒子里藏着什么颜色的木珠。
师:请小朋友观察盒子外面木珠的排列规律,猜猜并记录盒子里的木珠是怎么排列的,各是什么颜色?
2、第三组、第四组:串项链
师:请小朋友从摸箱中摸出一张串珠的标记卡,根据标记提示的颜色、数量串项链。
3、第五组、第六组:猜一猜。(幼儿用书第29页)
师:山洞和大树后面藏着什么样的动物和娃娃?请你在不干胶材料上选择合适的标记贴在空白的地方。
结束活动
五、请1~2位幼儿将自己玩“猜盒子里藏的木珠”活动的记录单说给大家听,并验证猜得是否正确,记得是否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