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心得:给女儿创造的美好环境
发布时间:2020-09-28 给幼儿园游戏环境创设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笔记 教育和美好的生活的读书笔记育儿心得:给女儿创造的美好环境
宝贝,爸爸一直以来有一个理想,那就是要努力赚钱,为你和妈妈在杭州安一个小家,让你们能够生活得安全、幸福。现在,我们终于有属于自己的家了。前几个月,爸爸把我们的房子进行了装修,过不了几天,我们将带你住进新家啰。来,爸爸先带你去参观我们的新家吧。
你现在正是长身体的关键时期,所以,爸爸在材料选用上首先考虑了安全环保,在需要使用木材的地方,我们全部使用了天然实木并且尽量减少了材料使用量,施工中的防水涂料、胶粘剂、油漆溶剂(稀料)、腻子粉等也都采用环保型的哦。爸爸本来打算把你的小房间装修成一个五彩缤纷的童话世界,但是爸爸听说儿童房的墙壁如张贴太花哨的壁纸或图画,会引发小孩子心乱、烦躁,影响到你的审美和心智发育,爸爸也害怕贴壁纸的胶水会给你带来空气污染;爸爸还听说颜色鲜艳的油漆和涂料中的重金属含量相对较高,这些重金属物质与你接触容易造成铅、汞中毒。所以,最后,你的房间还是采用了纯白的环保涂料。为了弥补,爸爸给你买了一套漂亮的组合家具。
我们的客厅虽然不大,但是爸爸妈妈已经把它做了最简单化的处理,目的是留出更多的空间,让你可以在开阔的木地板上打滚、跳舞。看到东面那个大大的落地窗了吗?它可以给你带来更多的光明和清新的空气,他们对你的成长有利哦。你是一个活泼好动的小女孩,那个位于8楼的落地窗也许是一个安全隐患,尽管装了防盗窗以后压抑了许多,但生命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差点忘记给你介绍那套专门为你量身定做的组合家具了,它可是给你留有一定的成长空间的,让你的房间可以随着它的小主人“共同成长”。这个家具可以任意调整高度、长度,也可根据你的身高、年龄、爱好来改变它的形状、高低,既经济,又实惠。那个可爱的上下铺还有一个小梯子呢,你可以爬到上铺去开心的玩耍,上铺的栏杆会保护你的安全的。上下铺之间的搁板就是让你放你心爱的泰迪熊的,这样你在需要的时候,就可以抱着她睡觉了。在你的电脑桌下面,我们给你添加了三层的抽屉,并且安装了一个可爱的小锁,我们知道,随着你的长大,你也会有你自己的秘密天地的,只要你一上锁,三层抽屉就是你的私人世界了。电脑桌上的书架应该足够你存放上初中之前的所有书本了,这个书架将带你走进知识的海洋,也可以帮助你从小培养阅读的好习惯。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育儿心得: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育儿心得: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说起孩子,大概每个父母都有说不完的话题,孩子的成长倾注了我们太多的心血与爱,当然孩子也带给了我们数不清的欢乐。明瑜六岁了,上了幼儿园的大班,她的成长过程也是我们为人父母的成长过程,我们在孩子的成长中不断的学习、磨合、积累经验和教训,才逐渐懂得如何有效的把家庭教育融入到学习里,下面我来总结一下我的教育经验:
(一)首先是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的和睦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家人之间的相亲相爱会让孩子学会宽容,学会理解,学会爱,爱别人和爱自己。如果缺少家庭的关爱,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冷漠,越来越自私。所以,一定要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生活,让我们的孩子都能快乐无忧的生活。
(二)及早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相信很多的家长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有心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劳动习惯常常被爷爷奶奶给扼杀掉,他们总是认为孩子还小能干什么呀,还不是越帮越忙,长大了就什么都会了。但是我们不能任由长辈们的这种“胡来”,什么都给孩子包办,那样就给孩子养成了懒惰的性格,什么事都不想自己做,习惯于依赖,殊不知那是在害孩子,而不是爱。刚开始明瑜也是做不好的,简直就是在瞎搅和,奶奶很是看不下去,这种情况我就鼓励孩子,后来,明瑜的表现就像我希望的那样,会主动要求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我想劳动习惯的培养已见雏形,只需我们日后持之以恒就好了。相信大家都听过这样一句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对于孩子来说,我们不能照顾她的一辈子,所以应当让她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劳动习惯,这样无论什么样的情况他们都能应对自如。
(三)多鼓励夸奖孩子
孩子的自尊心也是很强的,有时候一句责备的话能让他难受很长时间。相反多鼓励鼓励他会让孩子干劲十足。在家的时候我会让孩子帮我扫地,并且使劲的夸孩子,说:你真棒!真勤快!这样孩子会非常高兴,然后会非常主动的提出来帮忙做其他的家务。
(四)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不可否认的是孩子的模仿能力真的很强,有的时候我们看电视看的多点,明瑜也跟着看电视看多了,因为自己都在做的事情根本就没有理由去批评孩子。后来孩子上幼儿园了,老师给我们家长的手机上发来一条短信,内容就是多陪陪孩子看看绘本,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后来我就在当当网上查了一下老师推荐的绘本,然后买了几本,书刚拿到那会,她只要一有空就嚷着要我陪她看,而且还规定我每天睡觉前给她讲两本,乐此不疲。后来老师又说看绘本要让孩子自己先看图理解,我们也照做了,让她自己拿上绘本自己去想象故事情节,然后讲给我们听,虽然是天马行空,但我觉得这样也可以激发她的想象能力,这个时期的孩子培养兴趣就是最重要的。
(五)重视幼儿园阶段的教育
在爷爷奶奶的思想中,幼儿园就是带小孩玩的,能学到什么呀,这样说当然会会遭到我的反驳,我认为孩子进入幼儿园正是在进行启蒙教育。还记得我看到过这么一个故事: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个记者问其中一位:“在您的一生里,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的呢?”这位白发苍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平静地回答:“是在幼园。”记者感到非常惊奇,又问道:“为什么是在幼儿园呢?您认为您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诺贝尔奖获得者微笑着回答:“在幼儿园里,我学会了很多很多。比如,把自己的东西分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我认为,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所有在场的人对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回答报以热烈的掌声。读了这个故事,我相信我们大部分人会重新来认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我们都来回忆一下,我们养成的好习惯是从哪里学的,除了爸爸妈妈可能就是幼儿园的老师教的了,幼儿时期是一个人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人们常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好的习惯是从小养成的,说明对幼儿的教育非常重要,所以在明瑜进入幼儿园以后,我们积极的参与与幼儿园的互动,配合孩子在幼儿园工作,满足各种需求,并且配合孩子及时完成老师交代的各项任务,培养孩子的积极性,从这学期来看,孩子还真是进步了不少,这与我们重视幼儿园阶段教育是分不开的。
以上就是我们家庭教育的一点小小经验,在孩子的成长中我们还需要在父母的这所大学里不断的学习和进步,以便教会他们更多的东西!
育儿心得:环境造就一切
育儿心得:环境造就一切
随着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理所当然地每个家长会把所有的爱和最好的一切都赋予孩子。那么什么才是最好的一切呢?我想,应该是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就如同正在发芽的种子一样,它们需要的是阳光和水。
小孩子就像是一张白纸,环境就像是一只笔,两者结合决定了这张画是什么颜色的。有很多朋友说我女儿能干,是不是平时在教她什么啊,是不是去哪里参加培训什么的。我说其实很简单,我是从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她对身边的一切感兴趣,这就是我的教育宗旨。比如,我女儿胆子小,我会鼓励她,让她经常在人多的地方表演,如果她邀请妈妈也一起演出,我就一定乐意奉陪。又有的时候,她和别人争吵要玩玩具,我会告诉她,别人是想和你成为朋友,所以才想和你一起玩。另外,现在的独生子女只能和家长玩太孤单,于是,我会经常约我朋友的同龄小孩一起出来玩,感觉她和他们会玩得更开心,更能让我知道她喜欢玩什么。我女儿特别喜欢洋娃娃,每次看到她都想买,特别是看见包装粉粉的那种,我都会劝告她,让她知道爸爸妈妈赚钱不容易,等以后你生日了,妈妈一定给你买。说到的事,我也一定会为女儿去做。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长的掌上明珠,无形中已经给了他们很多,但是我们应该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待问题,以后的人生希望他们过得更好,需要家长多给他们一些良好的环境,尤其是精神环境。别老躲在大树下,让他们拥有阳光和水吧。
其实,生活当中的点点滴滴都是孩子的课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所有的一切环境都需要家长以身作则,不然什么都徒劳了。
为宝宝创造良好音乐环境
从宝宝出生到2岁属于感知运动阶段。在这一阶段,宝宝建立的所有认识基础,是他日后感知发展和智慧发展的起点。开发这一阶段的智慧,孩子将终身受益。而音乐是开启人类智慧宝库的钥匙,因此适时地对宝宝进行音乐启蒙,将对智力发展起到独特的作用。那么,应该怎样给宝宝进行音乐启蒙呢?
一、对宝宝的音乐启蒙应始于胎教。因为早在母腹中胎儿就有了听觉,所以在母亲怀孕期间应该让胎儿多听音乐。
二、爸爸、妈妈要让宝宝一出生就生活在充满音乐的天地里,放轻音乐刺激孩子的神经发育,进行音乐的启蒙训练。
三、随着宝宝的成长,爸爸、妈妈可选择各种情绪的乐曲、歌曲和宝宝一起欣赏,并以自己的情绪感染宝宝,使宝宝会逐步感受乐曲、歌曲的性质,如活泼、欢快、抒情、柔和,并做出相应的情感反应,如高兴、生气,让宝宝分别用表情和简单的动作表达出来。
四、爸爸、妈妈可购买一些小乐器,如铃鼓、电子琴、口琴,也可以自制一些沙球、响板等,让宝宝自由地去摸摸、敲敲、吹吹,发出各种声音,激发宝宝的兴趣。
五、用铃鼓、沙球等打击乐器,让宝宝感知节奏。爸爸、妈妈敲出什么样的节奏,让宝宝也敲出相同的节奏。
六、爸爸、妈妈可以选购一些旋律优美、歌词简单、情趣性高、游戏性强的婴幼儿歌曲磁带,放给宝宝听。在宝宝熟悉歌曲的基础上,再教宝宝唱。还可以教宝宝做简单的动作,做音乐游戏。
总之,爸爸、妈妈应因地制宜,为宝宝创造良好的家庭音乐环境。在引导宝宝学习欣赏、打节奏、唱歌、表演、做音乐游戏的过程中,注意激发宝宝对音乐的兴趣。不失时机地进行音乐启蒙,可以使宝宝越来越聪明。
幼儿心理环境创设
幼儿心理环境创设
在创造力日益成为未来核心竞争力的今天,有必要给孩子创设一个宽松和愉悦的心理环境。
一、案例描述
一次,美术兴趣班活动结束后,家长纷纷来接,对自己孩子的画都加以评述;“这么不圆,你看老师的太阳画的多圆……”“你瞧,老师的太阳是红的,你怎么是蓝色的……”总有那么多家长首先对自己孩子的作品加以否定,指出许多不足之处。
二、分析
家长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对自己孩子会产生幅面的情绪。也有家长对自己孩子画成灰色的太阳用问的方式进行引导,这位家长当场表扬了自己的孩子,他非常注重孩子的心理环境的创设,也使孩子在语言表达、交往、想象力等方面都表现得很不错!
三、反思
良好的心理环境是孩子学习游戏的重要前提,良好的心理环境意味着孩子在各种活动过程中,得到及时和充分的满足,由此,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进而对他的各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那么作为父母应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1、更多的鼓励和支持。
2、更少的限制和约束。
3、给予宽松的理解。
总之,现在的孩子已承受太多的约束,在创造力日益成为未来核心竞争力的今天,我们有必要给孩子创设一个宽松和愉悦的心理环境。
育儿心得: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
育儿心得: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
在孩子出生之前,我和我先生就阅读了不少育儿书籍。随着孩子一天天的成长,我们的养育重心也由喂养转向教育。在漫长的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对如何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有以下几点心得:
一、和孩子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
孩子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做父母的应尊重他们,了解其内心真实想法和需求,才能积极地影响和教育孩子。想起上幼儿园的第一个月,真是对耐心的极度考验。我家老二对新环境适应能力之弱让我措手不及,每天早上都哭着不愿去幼儿园。这时作为家长一定要沉得住气,于是乎每天早上我都会提早半小时让孩子们起床,陪他们在家里做些游戏,在他们玩的时候进行因势利导,既是教育又是沟通,渐渐地,哭声小了、少了,孩子们去幼儿园的脚步也越来越轻快了。
二、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习惯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但好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要根据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提出要求,并严格执行。记得在山山、双双刚学会走路后,每次外出,我都让他俩自己走,从来不抱,累了就让他俩坐在公园的椅子上,休息好就继续走。正是因为这样,在他俩3周岁的时候就能自己独立登上三清山(海拔1700多米),在登山的过程中从没要求大人抱,赢得了不少注目礼和大拇指。
别人成功的案例只可以拿来作参考,每个孩子的天性不同,所谓千人千法。教育孩子其实并不复杂,多些耐心,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你的孩子离“优秀”只有一步之遥。
育儿心得:家庭环境的影响
育儿心得:家庭环境的影响
一、善用表扬和鼓励
由于好好吃饭有包饭的习惯,而且吃一口饭要非常久的时间,以至于吃顿饭要一两个小时的时间,我每次喂饭都催她要吃快点,不能慢吞吞的,再后来我就只有夸奖她了,她吃进一口我就表扬一下。可是到现在已经夸成了习惯,她也不以为然,无所谓了。所以,家长一定不要滥用表扬,如果把孩子每天正常该做的事(像自己收拾玩具、走路之类)都拿来表扬,久而久之,孩子很可能就会把它当做谋取利益的交换条件,或是要挟家长的资本。
二、让孩子帮忙做事
平时在家我总是让好好做一些在餐前摆好餐具、餐后收拾餐具等力所能力的杂事,有时在我洗东西时,就会让她帮我端只小凳子。这些事可能在我们家长眼里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事,可就是这种小的不能再小的事才能陪养出具有良好习惯的人,只要我们多留心这种小事,就会让孩子收益一生。
三、先倾听再出主意
孩子会经历很多“危急时刻”,并非我们想象中的那么无忧无虑。不仅要帮孩子走过这段时刻,而且帮助她消化理解害怕、生气、失望、尴尬、伤心这些情绪,对于父母来说是很关键的。先是应该多倾听孩子,确定她的感受,然后再充当军师,这样孩子会学会在困境中和他人沟通,更有自主性。
好好的胆子不够大,很多时候很多事都不敢尝试。在家的时候什么事都依赖我们给她做,这样什么事都指望我们怎么行呢?我跟我老公就在很多时候试着鼓励她,她平时在家也喜欢画图画剪纸,可她拿着笔又不知怎么画,于是就老叫“妈妈你给我画”,我就把笔拿在她手上,鼓励她说“你一定会画得比妈妈好”就听了这句话,她会很快的画好。现在她已经会拿着笔没事就画,画圆呀,三角形,还会一一把画的图案剪出来。
四、避免批评和指责
过多的批评和指责对孩子的心理成长是没有好处的。特别是当已经有人对某件事向她提出批评的时候,再在旁边横加指责,我认为是非常错误的,那样会很伤孩子的自尊,从而产生逆反心理。这种时候,就应该心平气和地、耐心地教育她,先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她自己对故事中的行为进行评判,然后将故事中的行为与他的行为进行对比,让她知道自己的过错,最后表扬一番她的长处,告诉她这件事虽然做错了,但是没关系,只要能改正你还是和以前一样棒,是个大家都喜欢的好孩子。那样不仅使她找回自信,还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以后一定会改正的。
五、每天都会跟孩子说一次“我爱你”,每天都会给孩子一个拥抱
我跟好好爸爸约定好,每天都要跟好好说一次“我爱你”,无论是什么时候都行,有时候是她刚睡醒,有时候是晚上要睡觉的时候,有时候是去接她放学的路上。这时候,孩子也会笑眯眯的跟我或者她爸爸说“我也爱你”。我们总认为爱是应该用行动来表示的,但是,为了让孩子知道怎样去表达,我们还是应该要常常虚实结合一下。
以上只是我个人一点初浅的育儿心得,相信各位家长朋友一定有比我更好的育儿方法。当然,教育孩子更需要整个家庭齐心合力,一致教育,同时还要配合幼儿园老师,做到家园共育,才能使我们的孩子在各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
为孩子创造益智的环境
孩子是否很聪明,先天并不是决定因素,最重要的一点是后天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家长来说,为幼儿积极创造益智的尤为重要。那么,怎样为孩子创造益智的环境呢?
第一,要经常提供新颖的刺激,扩大孩子的生活面,增强他们的接受能力。
孩子刚出生不久,家长可摇铃铛给他听,挂彩色气球给他看。因为婴儿正是在不断对外界环境信息的接受与作出反应的过程中,提高了大脑和各种器官的灵敏性,进而加速了智力发展的进程。婴幼儿的生活环境较狭窄,但其智力发展速度又甚快,这就要求家长应经常带他去看一些没有见过的东西,逐步扩大他的眼界和经验。例如,可带孩子去动物园看看各种动物,或带孩子去儿童游乐活动场所。由于孩子走出了家门,看见听到各种各样的新颖的东西和声音,孩子就会产生一种新鲜感,激起孩子的兴奋点,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从而提高他的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为其将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第二,要给孩子尽可能多的自由,不宜过分限制他的活动。
幼儿的智力主要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活动能力是孩子智力水平高低的标志,限制孩子的活动就意味着限制了他的智力发展。幼儿的天性是活泼好动,只要他能拿到或搬动的东西,都可能成为玩具。如把地上拾到的小木棍插在沙土里,自称在“种树”;把漏勺放在水桶里搅,说是“捞鱼”。这在许多家长看来是“胡闹”,因为家长只要求孩子干净、整齐、听话和守规矩,结果使孩子变得怯懦,不敢说、不敢笑、不敢跑、不敢跳。这种过分限制幼儿活动的教育方法是极为有害的。家长应多带孩子去户外活动玩耍,多让孩子在操场上、公园里自由地做游戏,玩沙土、爬小山坡、奔跑跳跃。
第三,要精心为孩子提供“精神营养”——玩具与图书。
但非所有的玩具都能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玩具也不是多多益善,因此家长应视孩子的实际水平,选购最能促进孩子智力发展的玩具,如小积木、拼插车板和塑料的小炊具、小家具等。这些玩具可帮助孩子辨别不同的形象与颜色,认识物体,对孩子的手眼配合一致与思维能力的发展,均大有益处。
图书对于激发孩子智力有其独到功能。图书中的故事的基本特别是以图为主,为幼儿提供了生动的直观形象。但由于孩子理解能力欠缺,家长应帮助他理解作品的内容,可先给孩子讲一两遍,然后让他自己重述其内容,这有助于孩子的智力发展。
育儿环境:城里好?乡下好?
育儿环境:城里好?乡下好?这次清明节带**回公婆家,是**数次回爷爷奶奶家以来,玩得最开心的一次。见他玩得这么开心,**奶奶又对我提出要求:把**放在乡下,她来带一阵。我没有直接拒绝,但老实说,我是不能同意的。
孩子放在哪里带?首先,父母在哪里,孩子就在哪里。我觉得这是首要的。相比环境来说,我更看重父母本身在教养中起的作用。当然,父母要有基本的责任心。
自从有孩子后,回去乡下,越发有自己的感受。孩子在乡下,有哪些好和不好?
可能我说的坏处要比好处多。但我本身没有攻击乡下的意思。我自己就是地道的乡下人,我出身成长的地方是典型的山野。
我要说的是:孩子随爷爷奶奶在乡下带,好,还是不好?有好处。但坏处更多。
一、孩子的活动空间很大很自由。
**这一次回爷爷奶奶家,玩得连午睡都放弃了,爬到拖拉机上,骑在他哥哥的自行车上,冲到伯母家玩堂姐的电子琴,又坐在椅子上“画画”,当然还要去看摩托车,听鞭炮响(清明节很多人放鞭炮),还要看他奶奶烧火,看母鸡下蛋……因为活动足够,他的胃口也要好一些,而且也不粘妈妈,看到妈妈,会“打个招呼”,叫“妈妈”,扑过来要我抱,抱了一会就又被新东西给诱惑着跑走了。而在我们自以为洁净整齐的家里,整箱整箱的玩具,常常被孩子弃之一旁,孩子却又老是因为无聊而哭哭唧唧。看来,要想轻松和自由,就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和自由才行。但是,上哪找农村那样的空间和自由给孩子?为了这空间和自由,将孩子放在乡下养着?反正我权衡了半天,不能说服自己。
二、孩子很容易被宠坏。
要么就宠成自以为是不可一世霸道至极毫无教养型的;要么就是唯唯喏喏循规蹈矩型的。反正不会有多少责任心。举个例子:**去看母鸡下蛋,结果走得太近惹急了母鸡,这鸡“咯咯哒”一声叫喊就腾空而起,一只脚爪子击在**右额上,把这好奇心重的小家伙给吓得哭了半天。留下好粗重的三条爪痕。见此情景,爷爷、奶奶、大姑、小姑,反应完全相同:“死母鸡,杀了它!明天就杀了它!”末了还将我和小姑子都责怪一番:“好好的,看什么母鸡下蛋!”
我连忙搂着**说:“这只鸡妈妈要保护她的宝贝,所以就不让你靠近她,是你走得太近了,把鸡妈妈吓到啦!”可能这个道理孩子还听不懂,但是责任由谁来负却是要分清。
三、养不成好习惯。
公婆那个家族里,正好孩子多。大多数是两周岁到三周岁之间的。这些孩子的父母大多数打工在外,教养孩子的责任几乎是爷爷奶奶来承担。我没看到一个人有给孩子饭前洗手。礼貌和分享的习惯更没有养成。哭闹是每个孩子的法宝,教养确实很被重视,但是孩子们听到的话经常是:“你再这样,奶奶就叫乞丐来把你捉走!”看着孩子在玩不能玩的东西,阻止是在阻止的:“别玩那个!”但人却不肯向孩子走过去。孩子们说的话全是“乡音”。腔调也总是接近爷爷奶奶。更让我觉得很郁闷的是,大人们毫不介意:“小的时候小孩子什么都不懂,大了就懂了,大了再教育来得及。”
四、安全隐患多
孩子的活动空间很大很自由,孩子们很快乐。但常常乐极生悲。鞋子被溪流冲走了、人栽到水坑里去了等等。**在奶奶家,按理说照看的人很不少,但我实在无法安心躲在楼上看小说。因为好多次我问**在哪?奶奶说:“咦,刚才在这的!”还强调:“刚才在这玩得很开心的!”然后就忙她的事去了。我又继续去别处找,看到小姑,小姑说:“啊?不是在老妈那里玩吗?”
问题就是在这里,没有一个人有真正认识到:这个孩子的去向我要明确地负责到底。奶奶姑姑,她们当然都很真诚很愿意看着**,但是,毕竟空间大了,当她们偶尔有个什么事去忙一下的时候,孩子就换了一个地方。而孩子去的是哪里,安全与否,则很容易被忽视。我都不敢想象,最近很热爱学习爬楼梯的**,要是一个人爬到了四周都没有栏杆的晒台,该有多么可怕!
所以,每次回乡下,人们都会说:“你可以轻松一下了。”说实话,给**喂饭这样的难事有人接替了真的轻松,但既要放手让**和婆家人亲密相处,又要不放眼地顾虑**的安全,我更累了。
五、父母的教育理念会被中断甚至颠覆。
关于**看母鸡下蛋的例子,同时也是我的教育理念被颠覆的例子。我想让孩子明白什么叫负责任,而公婆姑姑们则为了安慰孩子,无意中教给孩子什么叫推脱和逃避。
这次回去,我给**带了一盒蜡笔回去,他和两个表姐坐在一起“画”。其中一个表姐的妈妈,一会叫她的女儿:“别拿这个!你就用红色的画!”一会说:“你画到纸张中间,别画旁边!”我和她妈妈说了句:“没关系,她不会放嘴里吃笔就可以了,让她自己画吧。”她妈妈终于不说话了。
六、很习惯地用成人标准衡量孩子。
老猫堂哥的女儿不肯把玩具给**玩,**也无所谓,就走开了。但奶奶就在旁边当着小姑娘的面说开了:“你呀,怎么这么不好!小气!牛得不得了!哪有你这样的孩子!”我连忙说:“没关系,婶婶知道你要想一想,是吧?一会你会给弟弟玩的吧?”我觉得孩子虽然小也有自尊心,但**的奶奶立即接嘴道:“她就是很坏!也不知道怎么会这么小气的!下次弟弟的玩具也不给你玩了!”
我只好不说话了。
七、卫生条件不佳。
农村有农村的特点和生活习惯。我婆婆也有拖地板,婆家的房屋很宽敞而且每层楼有卫生间,但是,毕竟是在农村。
最怕的是蚊子和苍蝇。才刚开春不久,乡下的蚊子已经“上市”,尤其到晚上,尤其是下着雨的夜晚。苍蝇也很可怕,可能从厕所里飞出来,然后落在饭桌上。
垃圾随便倒也是挺可怕的。然后狗狗在垃圾堆里蹭。蹭过了,又可能走到人身边来蹭。
其它的,我倒觉得,只要习惯养成了就好了。但是,有几个人有习惯经常洗手?尤其是用肥皂洗手?
总之,经常带孩子回乡下走一走,但主要在城里随父母生活,接受父母的教育,这样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