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水痘早点好的诀窍
发布时间:2020-09-12 让幼儿园安静的游戏 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 幼儿园孩子的游戏孩子上学,突然发现得了水痘,想早点治好的诀窍水痘常见于小孩。一般一两周就能好,但是孩子宝贝,想早点治好,不耽误上学等,治疗首选皮肤科:并要下点功夫,注意一些诀窍:
1、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在皮肤表现出清凉的水泡,周围经常有红晕。带状疱疹可以传染。需要在家隔离。提高抵抗力是关键,多休息。吃有营养并容易消化的食物。宜给予易消化及营养丰富的流质及半流质饮食。宜饮绿豆汤、银花露、小麦汤、粥、面片、龙须鸡蛋面等。多饮开水。
2局部红斑水泡的处理:用抗病毒溶液湿敷,能让水泡变小减少,保持疱壁完整。我科配置抗病毒溶液,浸湿纱布后直接湿敷20分钟,每天3次,见效明显。不要挠破或者剪破挑破水泡,否则很可能留坑,若感染结痂可能留瘢痕。外用抗病毒药膏,阿昔洛韦,干扰素乳膏都行。外用炉甘石洗剂,止痒,收敛。
3物理治疗:氦氖激光。(考试祝福网 692P.COM)
4抗病毒药物:泛昔洛韦比阿昔洛韦强很多,有神经系统症状首选更昔洛韦。我推荐肌肉注射干扰素,它的抗病毒效果超强;5免疫调节剂:转移因子、胸腺肽;水痘最好越早诊断,越早治疗越好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扩展阅读
请让孩子多喝点水
春天万物复苏,人们撇开了寒冷的冬日,迎来了温暖的春天。春天还是传染病高发季节,最近有些孩子出现感冒咳嗽的症状。有几次,家长送孩子的时候给我说:“请让孩子多喝点水”。前几天早晨,尹俊文的妈妈竟然自己带来一瓶子水,对我说:“孩子有点咳嗽,带了瓶水,下课让他多喝点水。”我心里有点生气,可是我还是面带微笑着说:“幼儿园里有水,我们每天会保证孩子和足够的水的,下课我会让孩子们多喝水的,你把水拿回家吧。”对此,我感到纳闷,因为我每天都安排四次集体喝水的时间,其他时间也不限制幼儿喝水。按理说,孩子们喝水不算少。但是为什么家长却觉得自己的孩子喝水少呢?我开始观察孩子们的每一次喝水。
有一天,尹晴有点咳嗽,我让她去喝水,只见她拿了自己的杯子,很快就拧开保温桶的开关,一会就接完了。
我拿过她的杯子,看她接了多少水时,我大吃一惊,她接的水还不到杯子的五分之一。我就问她:“你每次喝水就接这么点水吗?”她点点头。听了她的话,我马上让全班的孩子都来喝水,结果我发现几乎每个孩子接的水都很少。我不禁恍然大悟了。由于孩子们贪玩,每次就接一点水,几口就喝完。这样,孩子们一天的喝水量不是很少吗?于是,我取了一个小杯子,接了满满一杯子水,告诉孩子要像我一样,每次接这么一些水,而且要喝完。孩子们高兴得跟我学了起来,喝了一大杯水。我问他们:“孩子们喝饱了吗?”他们都回答说喝饱了。从那以后,我每次都会注意孩子的喝水量,没有家长反映喝水少的情况了。
由此,使我想到,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关心孩子的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环节,做一个细心的老师,时刻把孩子的冷暖放在心上,既要教好孩子们学好知识,又要提高孩子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只有这样才是一个称职的幼儿教师。
让孩子多喝水
水是生命的源泉,是维持生命必不可少的物质。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喝水习惯,需要老师和家长共同重视,共同配合。所以在幼儿园针对孩子的喝水的问题,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不加以干扰,由于气候不同,幼儿的活动量大小不一样,饮食结构、身体状况不一样,虽然平时,在规定的时间让孩子喝水,但也未必能满足所有幼儿对水的需求,他们随时有渴的需求。幼儿天性又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一玩起来什么都会忘了,所以在幼儿活动中、游戏中要提醒幼儿随渴随喝
在幼儿园里,让幼儿多喝水、喝好水随渴随喝的同时,必须教育幼儿在喝水的时候不能玩水,以免洒了在桌面上、地板上,要一口口地喝,不能急,不能说笑,避免呛着,,如果人多的时候,要求幼儿排好队,不能推让,学会互相谦让。
要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喝水习惯,形成合理的生活制度,只靠幼儿园是不够的,所以还得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同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有的家长在幼儿园里叫孩子喝水的时候,没有让孩子自己去拿杯子开水,而是家长一手包办,于是我走过去对孩子说:“我们现在是中班小朋友了,自己能做的事情应该要自己做,是吗?”然后孩子接过杯子自己喝。因此和家长互相沟通对孩子习惯的养成是有很大帮助。
让孩子多点快乐,少点抱怨
在生活中我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你怎么那么笨,你看某某,人家比你聪明多了。”在我小的时候妈妈也曾经给我说过类似的话。我当时很气愤,任何人都是有自尊的,包括孩子在内。当时我听到这样的话后我就对自己失去了信心,我的叛逆心理出现了,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我曾经把自己封闭起来。随着时间的流失我长大了,当了一名幼儿教师,我告诫自己要多表扬,让他们在表扬中成长起来。
但是就在今天我又听到了类似的话语,我们班的佳倍小朋友在来上学时不小心把自己的手绢掉到了地下,她的奶奶用手指着她的头说:“怎么搞的,怎么那么笨,你随谁啊?”佳倍没有回应只是心情不是很好。我通过侧面打听佳倍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习惯在其他的小朋友面前批评她,于是我利用了一段时间细心地观察她。我发现佳倍的自信在父母的指责下丧失,在做事情时总是怕这怕那。在活动中她看到别的小朋友获得成功总是很不屑的说“真没有意思,高兴什么啊”。通过观察我发现佳倍在情绪上还没有成熟,也常常看到她和自卑的孩子们混在一起,指责他人。
通过这件事情应该让我们明白,不管是在家中还是在幼儿园我们应该不断地鼓励孩子,让他们快乐健康的成长。通过佳倍家长的表现实际上就等于在叮嘱她“你要不断的失败”。在幼儿园中鼓励教育刻不容缓,在活动中教师要给失败的孩子及时的送上鼓励,而不是一味的给孩子泼凉水。孩子的幼小心灵是靠家长和老师的细心呵护才能健康成长。经过一段时间我找到了佳倍的父母单独和他们沟通了半个多小时,他们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现在的佳倍有了很大的转变,我感到非常的高兴。
老师们在生活中我们要多点鼓励,少点批评和埋怨,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让孩子少一点牵挂
爱的故事《宝贝,老师也想你》
近阶段,出去学习的有点频繁,每次出去学习回来,走进幼儿园,有一种回家的亲切感,走进教室,会享受一种高标准的欢迎仪式,不管孩子们在干什么,都会雀跃欢呼地喊:“牛老师回来啦!牛老师,我想你啦!牛老师,你去哪里啦?”让我心头总是一热,一种幸福感动的感觉。“孩子们,先上课,老师也想你们!”
去乳山学习两天,回来的时候,晚上王伊曦的姥姥说:“孩子说,你到别的班了,不在中二班了。”还特意把孩子领过来说:“伊曦,你看,牛老师没走,牛老师是出去学习了”。孩子才开心的笑了。
还有小朋友问:“妈妈,牛老师去哪里了,怎么不来上课呢!”
更有意思的是李昊阳宝贝,我回来上课的时候请他说儿歌,他竟然说:“你这么多天不上课,我都学不会了!”
特别是几个小姑娘,会抱着我说:“牛老师,我想你了,”还会把穿的新鞋子、新衣服展示给我看。调皮的小男孩更是急不可待的告诉我:“牛老师,我想你!你去干什么了?”
静下心来,回味孩子们的表现和表达,真的有一种感动,一种不舍,每次我都会真挚的告诉孩子,老师也你们,老师做梦都梦见你们了。
孩子们最真实的情感流露,是对老师的一种爱,一种见不到老师的小牵挂。老师想跟你们说:老师爱你们,老师想你们,老师想鞠老师,想岳老师,因为我们中二班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每一天都希望快乐的在一起。
同时我也反思,以后出去学习是不是应该先跟孩子说一声,就想自己的孩子一样,出差也会跟孩子说明一下。这样孩子们就知道了老师为什么不在幼儿园。这也是对孩子的爱的表现。别让孩子们牵挂!
让孩子学会“慢”一点
宝宝时不时出现急躁、不耐烦等情绪反应,完全是一种自然现象。成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情绪控制能力比较差的宝宝呢。只不过相对于成人来说,宝宝的表现更为坦率和不加掩饰而已。
宝宝性子急,做什么都“雷厉风行”,可能会造成一些麻烦,也容易出现一些失误,但如果妈妈急着纠正,方法方式不对,很容易对宝宝造成伤害,如何正确引导性急的宝宝,让宝宝“慢”一点,谨慎一点,则是一项技术活。
宝琪妈妈:不懂调节自我情绪让孩子爱着急
主角:宝琪 年龄:2岁 性别:调皮可爱的小姑娘
妈妈讲述:宝琪是个急性子,我常常和她说“等一下,要有耐心”。久而久之,有什么不能马上满足她的,我就会说,“等一下,要有什么呀?”宝琪会回答:“耐心~~”有时她急得不行,就会跺着脚回答“耐心!耐心!耐心!!”不管怎样,她已经大概知道了,妈妈说“等一下”就意味着她不能马上得到,有时等不及她就会自己找别的东西玩了。
幼儿期的宝宝,出现急性子、没有耐心的情况是很正常的,特别是那些还不太会说话的孩子,因为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当父母无法正确解读其手势及需求的时候,常常使他们显的急不可待,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情绪管理能力还比较差,不知道该如何排解自己这种不满的情绪,往往只能通过哭闹、发脾气甚至摔东西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不满。
琪妈引导方案
延缓满足
在宝宝提出要求的时候,如果你认为这是无理要求(但是要站在宝宝的角度考虑),就设法转移他的注意力。如我们家宝琪要吃苹果,我就会说:“你先等一等,妈妈去洗苹果,洗了才能吃,不然细菌会跑到宝琪的肚子里去哦!”刚开始延迟满足时,我迟个5秒、10秒给她,慢慢增长时间,不过这种等待要相对合理些。
冷处理
当宝琪因为挫折而显得十分急躁时,我们就先假装没有注意她(在心里关注),让宝琪宣泄情绪的同时逐步意识到这样的行为不受欢迎。
小瓶子妈妈:“肝常有余”让孩子性子急躁
主角:小瓶子 年龄:1岁 性别:心急的小男孩
妈妈讲述:周末从外面回到家,小瓶子就急着要喝奶,我赶紧飞快地去冲奶粉,但小瓶子还是急得哇哇地哭个不停,声音又响又尖,隔壁邻居都听得一清二楚。冲奶粉也需要几分钟,于是我倒了一点水给他喝,想先缓和一下他的情绪。结果小瓶子刚吸了一口奶嘴,又开始大哭起来,这次越哭越厉害,边哭边不停地踢着小脚。小瓶子自从会喝奶开始一直到现在都是这样的,性子很急,想喝就得马上喝到,一分钟都不能耽搁。
幼儿期的宝宝,急性子要比慢性子多的多。中医知识告诉我们,婴幼儿期的孩子,其五脏功能生理特点,常表现为“肝常有余”及“心常有余”,即肝火和心火都较成人旺,因而更容易急躁、发脾气,特别是还不会说话的孩子,这个特征更为明显,当需求不能得到及时满足时,不善于隐藏情绪的孩子会非常不满,显得比较烦躁。
瓶妈引导方案
情志调节
对爱动爱闹的的宝宝来说,如果在情绪上受到的影响很大,就难免会肝火过旺了。我们在生活中也尽量保持平常心,做到心胸坦荡,遇事不慌,希望慢慢的小瓶子也能学会遇事泰然处之。在此基础上,我们平时也挺注意让宝宝随时都处于心情舒畅的状态下,就能“情绪通达,动静相宜”。
按摩
中医说肝主藏血,所以揉搓腹部可以增加肠道平滑肌的血流量,增加胃肠内壁肌肉的张力和淋巴系统的功能。在吃饭前半小时左右、睡前以及起床时,我都会轻轻揉搓小瓶子的腹部。当然,不要过于频繁地给宝宝按摩,否则会让宝宝的胃酸分泌过多,影响正常吃饭时胃酸的分泌。
蕾蕾妈妈:胆汁质宝宝易急躁
主角:蕾蕾 年龄:3岁 性别:经常火急火燎的小公主
妈妈讲述:蕾蕾是个典型的急性子小姑娘:面前的食物还没吃完,便迫不及待地嚷着要吃另外的食物;在游乐场看到好玩的滑梯,无视前面正在排队的小朋友,自己硬要抢先上去玩;上兴趣班时,发现自己怎样也无法做好时,便轻易放弃;遇到要求没有被及时满足的时候,立即发脾气,甚至情绪失控……
心理学上把人的神经类型(也称“气质”)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宝宝往往生而具有某种类型倾向,如果正好属于胆汁质之列,则其性子就容易急躁。胆汁质的神经类型又称兴奋型,属于兴奋而热烈的类型(代表人物张飞)。胆汁质的人常有精力旺盛、不易疲倦,但有易冲动、自制力差、性情急躁、粗心等行为表现。
蕾妈引导方案
从小培养忍耐力
对我家心急火燎的小蕾蕾,我已经开始逐步培养她的忍耐力、耐性及坚毅能力,希望她成为一个积极进取,开朗热情,蓬勃向上的人。
小游戏中练专注力
自从觉得蕾蕾越来越急躁之后,我现在经常会带着她做一些有助提高专注力的游戏,例如“找不同”、“找错误”、拼图游戏、听故事……
实现目标得到奖赏
小朋友拥有自己的目标,做事自然有毅力。比如蕾蕾想要个新玩具,我就告诉她,如果她能把积木堆到多高,可以给她买这个玩具作为奖励,蕾蕾就会特别有耐心地去堆积木。
别火上浇油
一旦宝宝情绪急躁,很多父母都习惯于大惊小怪地追问宝宝怎么了,实际上这是最不能解决问题的方式。现在蕾蕾心急的时候,我们都会冷静地边仔细观察宝宝,推测问题的症结所在,一边引导宝宝在发泄情绪的前提下冷静下来。事后再择机教给她正确应对自己情绪的方法。
小颜妈妈:父母性格及家庭氛围让孩子变成急性子
主角:小颜 年龄:5岁 性别:胆小的小姑娘
妈妈讲述:小区里很多孩子小小年纪都已经会溜冰了,可小颜连三个轮子的小自行车都不会骑,我非常着急。周末我带着小颜下去练习骑车,心急的我好不容易耐着性子让胆小的小颜坐上去了,但一看到孩子前怕狼后怕虎、畏畏缩缩的样子,我就来气了,加上怎么说小颜都不敢动,我一赌气就扛起自行车回家了。
做父母的营造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性格发育影响很大,如果夫妻经常争吵,或者父母一方本身就性子急,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不和谐的家庭“场”,使得生活在这个“场”里的孩子处于一种紧张状态中,难免生出急躁的行为。还有,如果对孩子过分呵护,孩子一发脾气就急着满足他们的需求,孩子就会日渐发现“使性子”有助于尽快地达到目的,从而增加以此来制衡父母的频率,久而久之,便成了说一不二的急性子。
颜妈引导方案
控制自身情绪,给宝宝正面影响
我和小颜爸爸本身脾气比较暴躁,以前在小颜面前也不懂得控制,才会造成不好的影响。以后在小颜面前我们会尽量注意,避免当着宝宝的面大声争论或争吵,尽量以良好的行为方式给予孩子一些正面的影响。
掌握反应的时机与尺度
我发现,当宝宝情绪急躁时,父母反应的时机与尺度对宝宝也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如发现小颜情绪急躁,如果我们立刻显得焦虑不安或者急于解决问题,会进一步加重小颜的急躁情绪。相反,如果我们反应过于滞后,在小颜寻求帮助时显得无动于衷,等到小颜大哭大闹才给予关注,也会助长她的急躁情绪。
让孩子在后果中反思
在孩子因为急性子而遭受自己行为结果的“惩罚”时,及时地引导他反思原因。如小颜越是哭着闹着要看电视,我越不会马上让她看,等到她用心平气和的方式请求时,再同意,且及时表扬这种行为方式。
鼓励
有时小颜遇到自己有能力去完成的事情也仍然显得极不耐烦去做,动不动就急躁得不行。遇到这种情况,我总是坚定而温和地鼓励小颜:“宝宝能做到,我们来试一下。”如果小颜实在不肯自己做,那我就陪着她起个头,然后鼓励她自己继续往下做。如果小颜的情绪十分激烈,就暂停一会,待她平静之后继续。并且,无论她做得如何,只要有一丁点的进步,我们都会及时给予鼓励,肯定她的努力。
多让孩子去玩水
水是万物之母。爱玩水是人类的天性,更别提孩子。我们会注意到孩子很爱在下雨的时候去踩水坑,孩子很爱玩水枪,或者洗澡的时候将玩具浸在水里玩的不亦乐乎。注意到孩子的这些表现,我们作为孩子的引导者,就要善于去引导孩子。孩子玩水有什么好处呢?首先是顺应他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个时候几乎不用家长或者老师去敦促孩子。所以我们要为他的这个兴趣设置条件,比如教师多开展一些可以玩水的活动,让孩子去了解水的特性,水的用途,知道水来之不易,形成珍惜水资源的概念。家长可以多带孩子去游泳,也让孩子去踩水坑,让他们在玩水的过程中区探索世界,去验证他们的猜想。其次我们要让孩子在兴趣的过程中学到东西,提高技能。比如教师可开展“我爱玩水”的科技活动,让孩子自己动手操作或者发明一些小玩意,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家长尤其是父亲亦可陪同孩子一起去钓鱼、观察池塘等自然环境,在自然环境中学会观察,热爱自然,获得生存技能。最后一点就是保护好孩子了。玩水很有趣,但是雨天玩水也有一定的隐患,家长和老师要注意告诉孩子雨天不能在大树下躲雨,不能再雷雨天玩手机等常识,更要教孩子雨天在外的保护措施,如果雨后要玩水,踩水坑,也要注意多穿衣服,避免感冒等。
请让孩子多喝水
春天万物复苏,人们撇开了寒冷的冬日,迎来了温暖的春天。春天还是传染病高发季节,最近有些孩子出现感冒咳嗽的症状。有几次,家长送孩子的时候给我说:“请让孩子多喝点水”。前几天早晨,朱瑜锦的妈妈竟然自己带来一瓶子水,对我说:“孩子有点咳嗽,带了瓶水,下课让他多喝点水。”我心里有点生气,可是我还是面带微笑着说:“幼儿园里有水,我们每天会保证孩子和足够的水的,下课我会让孩子们多喝水的,你把水拿回家吧。”对此,我感到纳闷,因为我每天都安排四次集体喝水的时间,其他时间也不限制幼儿喝水。按理说,孩子们喝水不算少。但是为什么家长却觉得自己的孩子喝水少呢?我开始观察孩子们的每一次喝水。
有一天,朱瑜锦有点咳嗽,我让她去喝水,只见她拿了自己的杯子,很快就拧开保温桶的开关,一会就接完了。
我拿过她的杯子,看她接了多少水时,我大吃一惊,她接的水还不到杯子的五分之一。我就问她:“你每次喝水就接这么点水吗?”她点点头。听了她的话,我马上让全班的孩子都来喝水,结果我发现几乎每个孩子接的水都很少。我不禁恍然大悟了。由于孩子们贪玩,每次就接一点水,几口就喝完。这样,孩子们一天的喝水量不是很少吗?于是,我取了一个小杯子,接了满满一杯子水,告诉孩子要像我一样,每次接这么一些水,而且要喝完。孩子们高兴得跟我学了起来,喝了一大杯水。我问他们:“孩子们喝饱了吗?”他们都回答说喝饱了。从那以后,我每次都会注意孩子的喝水量,没有家长反映喝水少的情况了。
由此,使我想到,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关心孩子的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环节,做一个细心的老师,时刻把孩子的冷暖放在心上,既要教好孩子们学好知识,又要提高孩子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只有这样才是一个称职的幼儿教师。请让孩子多喝水。
多放点手,让孩子多一点快乐
不知道,这个玩具相机是哪位小朋友带来的。这几天饭后活动,我们班的女孩子就在一起模拟拍照。一个女孩拿着照相机,其余的孩子摆造型,一片“闹烘烘”的景象。
今天,孩子吃完饭,女孩子们又聚在一起开始玩“拍照”,我就乘机观察了一下。只见,陆琦小朋友担任着摄影师,一会儿把一个眼睛对着照相机,一会对着准备拍照的孩子说:“准备好、准备好。”再看那些准备拍照的孩子,他们快乐地摆着各种各样的造型,有的摆“YE”的造型,有的把头歪着,有的两两抱在一起,还有的自信地坐在后面,把手搭在前面同伴的肩上。她们是这样投入地进行着游戏,最让你难忘的是:那摄影师说:“喀嚓”时,孩子们那自信、快乐的笑容。我看到了平时不怎么笑的孩子露出了灿烂的笑脸,看到平时不吭声的孩子快乐地摆着造型……
我们地理位置比较特殊,空间比较小,其实他们的快乐让我感到“吵”。说实在,好几次我都想制止她们,可是看到她们那快乐的情景,我又有些不忍。回想起自己小时候也是这么疯狂地、快乐地玩着各种各样的游戏,有“官兵抓强盗”“棒冰(氧太)融化”“系手绢等等。那时我们多么的开心、多么的自由,在玩的时候,比我们大的哥哥姐姐还会照顾我们呢。
再看看孩子们,由于平时禁止比较多,难得让她们这么快乐的游戏。我发现很多次,孩子们也抬头看看我的表情,他们抬头看我时的表情有点紧张而没有笑容,看我没有吭声时,她们马上又露出快乐的笑脸,随即快乐地游戏着。
还是多给点自由,多放点手,让孩子多一点快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