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案《冬天里的树》
发布时间:2020-09-09 幼儿园树的教案 教案幼儿园的树 幼儿园树教案下面是“幼儿园中班教案《冬天里的树》”的内容一文,给你带来丰富精彩的内容,欢迎阅读!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曲直、长短、粗细不同的线条表现冬天里的树,探索树枝由粗变细的表现方法。
2、通过对比观察,了解树干和树枝的不同特征。
3、感受大树在深冬的变化,并愿意用画笔表现。
4、培养幼儿对美的欣赏能力,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
5、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已了解在深冬季节落叶树的叶子会落光;幼儿已欣赏过四季中树的图片。
2、冬天里的树的图片多幅。
3、小号水粉笔,水粉颜料(黑色、咖啡色、灰色、褐色),抹布,洗笔筒,画纸。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迁移已有经验。
(1)教师:冬天到了,大树妈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2)教师:树叶都掉光了,剩下了什么呢?
2、引导幼儿欣赏树的图片,整体感受树干和树枝的不同造型。
(1)教师:光秃秃的大树给你什么感觉呢?让你想到了什么?
(2)教师:你喜欢哪棵树?它是什么样子的?它像什么?
3、教师引导幼儿对比观察树干和树枝的不同特征。
(1)教师:现在我们来找一找,树干在哪里?树枝在哪里?树干是什么样子的?树枝呢?
(2)教师:这棵树上的树枝有什么不一样呢?(引导幼儿用手臂的动作表现树枝的不同)
(3)教师:靠着树干的树枝和最上面的树枝一样吗?有什么变化?
(4)教师:用什么方法可以画出由粗变细的树枝呢?
要点提示
1)在探索树枝由粗变细的表现方法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用笔的侧面进行作画,或用笔的力度由重到轻,类似于“提”的感觉。
2)画大树时一定要引导幼儿从下往上,按生长的方向进行绘画。
4、幼儿绘画。
教师:你想画一棵什么样的树呢?像什么?树干是什么样子的?树枝呢?
5、欣赏幼儿作品。
教师:找一找,你最喜欢哪一棵树?为什么?
活动建议
☆活动延伸①带领幼儿到户外对落叶树或者常青树进行写生活动,感受大树的丰富造型。②带领幼儿到公园里观察大树的树皮和树结等并尝试表现这些特征。
☆区角活动①美术区:提供黑色纸,让幼儿撕出大树的树干和树枝并进行拼贴,造出树的剪影效果。②科学区:提供各种不同的树的图片,幼儿根据不同标准进行分类。(如落叶树、常青树)
幼儿百科:树木是木本植物的总称,有乔木、灌木和木质藤本之分,树木主要是种子植物,蕨类植物中只有树蕨为树木,中国约有8000种树木。分为榕树;杨树;柳树;柏树等。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扩展阅读
幼儿园冬天教案:雪地里的小画家
活动内容:雪地里的小画家
活动目标:
1、学习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2、丰富知识,引导幼儿大胆想象。
活动准备:PPT。
活动过程:
一、问题引出
下雪了,下雪了我,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猜猜它们是谁?
他们在雪地里留下了什么呢?(幼儿自由想象发言)
二、学习诗歌
1、出示图片(逐一出现小鸡、小狗、小鸭,分别在雪地里留下的脚)
它们的脚印象什么?(小鸡的脚印象小草、竹叶.....;小猫的脚印象梅花、饼干........;小鸭的脚印象枫叶、雨伞......; 幼儿大胆想象)
这些脚印就象一幅画,我们画画要用笔、颜料,可小动物画画是不用颜料,也不用笔的,那它们的画是怎样画出来的呢?(在地上走几步就成了一幅画)
我们怎样夸它们(真不错、顶呱呱、小画家......)
小狗问:“小鸡小鸡,你们的好朋友青蛙呢?”小鸭说:“是呀,青蛙怎么没来”,小鸡、小鸭说:“我们也不知道”。
小青蛙上哪去 ,孩子们,你们说说,青蛙怎么不参加呢?(冬眠去了),原来,小青蛙躲在洞里睡着了。
你们说说还有哪些动物是冬眠的动物呢
“孩子们,我们一起来夸夸这些雪地里的小画家吧!”
2、幼儿学习诗歌
小画家的本领真大,我们一起来夸夸雪地里的小画家们。
三、延伸活动:仿编诗歌
活动反思:以孩子生活中感兴趣的事情为学习载体,用PPT的形式来学习儿歌,使孩子学得自主,学得热情。
活动存在一定的不足:
孩子的前期经验还不够,所以在活动中有一点冷场。
在PPT出现的小动物可以用各种形式出现,如猜猜是谁、听听谁的声音等。那样孩子们会更加的投入。
最后一个环节,老师可以准备一些其他动物的图片和脚印,有利于孩子仿编诗歌。
春天里的小树小草(幼儿园环保教案)
引言:春天里的小树小草都绿油油的了,温和的春风吹来,它们都开心的舞动自己的肢体,向小鸟们欢呼。通过本次优秀教案,引发幼儿对绿色的兴趣与感受,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
幼儿园教案名称:春天里的小树小草(幼儿园环保教案)
经验准备:认识卡片上的各个动物
物质准备:大小动物卡片人手一份,大小礼物卡片人手一份,大小皮球若干、箩筐一只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区别物体的大小,能用“大”或“小”来表述物体,体会物体大小的相对性;
2、感受人与花草树木的亲密情感。
难点:理解物体大小的相对性。
重点:区别物体的大小,感受人与花草树木的亲密情感。
活动过程:
教师带着幼儿来到活动场地,围坐在草地上。
一、认识“大树”和“小草”,区别大小。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树和草,请他们比较树和草的大小,并和幼儿一起念儿歌: “大树大,大树叫小草娃娃,小草小,小草叫大树妈妈。”
2.请幼儿去抱抱大树妈妈,抚摸小草娃娃。
二、给大树和小草找邻居
1.师: “今天还来了许多动物客人,它们想和大树妈妈、小草娃娃做邻居,大动物说想和大树妈妈做邻居,小动物说想和小草娃娃做邻居,我们给这些动物排排好,行吗?”
2.请幼儿按“大动物”和“小动物”分别取动物卡片放在大树脚下和草丛边,边放边说: “大xx是大树的邻居,或小xx是小草的邻居。”老师个别指导。
大树是我们的好朋友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和能力。
2.了解树木和人类的关系。
3.初步认识环境与人类生存的关系,教育幼儿爱护花草树木。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树木与人类生存的关系;难点是树立幼儿的环保意识,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活动准备:沙尘暴纪录片一盘;树木作用幻灯片一组;树宝宝头饰一个。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观看纪录片,引出课题。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张光盘,大家看里面介绍了一件什么事情?”,提问:
你刚刚看到了什么?
沙尘暴是什么样子的?
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什么不便?
沙尘暴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会有沙暴尘?
(二)展开部分 介绍树木与人类的关系
出示树宝宝,以树宝宝的口吻询问幼儿
小朋友你们知道我们树木对人类有哪些帮助吗?
结合幼儿回答情况,演示幻灯片。
如果地球上没有了我们会是什么样子的?
我们很愿意与你们做朋友,大家又应该怎样对待我们呢?
教育幼儿爱护树木,保护环境。
(三)结束部分 教育幼儿树立环保意识
人们不保护环境,会受到大自然的什么惩罚。
请幼儿讲一件自己亲眼所见或听说到的受到大自然惩罚的例子。
你打算怎样做一名保护环境的小卫士。
(四)延伸部分 欣赏儿歌《植树歌》
幼儿园《鸟窝里的树》教案
大班早阅活动:鸟窝里的树
活动目标:1、能够联系前后画面理解故事,知道图画叙事的方法。2、能够帮助鸟妈妈和鸟爸爸解决小树苗和鸟窝的矛盾,感受众人对小树苗的爱。活动准备: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封面、激发阅读兴趣。
小朋友看这幅图的上面有什么?(小鸟、、、)你觉得这幅图说了一件什么事情?(引导幼儿自由讨论)你觉得这本书会取一个什么名字?
二、故事导入。
1、现在让杨老师来告诉你这本书的名字吧!
2、谁来告诉我这本书叫什么名字?
3、想知道这本书里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吗?那我们一起来走进这本书。看看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了。
三、引导幼儿读图
1、鸟窝里为什么会长出树来呢?这可怎么办呢?
2、我们看看,会发生什么事情。
3、翻看第2-3页,你在这幅图里读到了什么?
4、小结:春天来了,小树长出了新的叶子,小鸟在树林里自由自在的飞翔,鸟爸爸停在树底下休息。
5、接下来鸟爸爸会去干什么呢?播放第4一5页,你看到鸟爸爸和谁在一起?鸟妈妈在干什么?
6、接下来发生什么事情呢?(播放第6一7页)鸟太太的表情怎么样,你从哪里看出鸟太太很惊讶?
7、小结:原来鸟窝里长出了一颗小树苗,这下可怎么办呢?
8、小朋友你们来帮鸟太太想想办法好吗?
9、小朋友想的办法真多,我们来看看,小动物们想了些什么办法,(播放第8一13页),螳螂先生来了,它会说些什么呢?鸟太太又会怎样做呢,是谁开来了一辆大卡车,它又想干什么呢,鸟先生和鸟太太会同意搬家吗?
10、树苗一个劲地往上长,眼看就要把鸟窝撑破了,这可怎么办呢?
11、(播放第18一19页),你在这幅图里读到了什么?我们来听听书上是怎么说的。
12、原来,大伙决定把小树苗搬家,小树苗搬家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我们来听听故事里是怎么说的。(播放第20一35)
《鸟窝里的树》语言活动语言活动课后反思
爱的教育始终是我们教育工作中的重点,在语言活动中运用的也很多,如何将爱传递给孩子,让孩子们从小就懂爱、有爱、会爱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当我看到故事《鸟窝里的树》,就被它巧妙的构思,温暖、关爱的基调上微微透出的一丝幽默而吸引。于是我借助了多媒体课件设计了此次活动。遵从简单、真实、自然、有效的教学原则,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分析幼儿学什么,怎么学。
在活动中我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一、抓住阅读元素,突出故事的文学性和艺术性。
二、让幼儿循序渐进地体会关爱的情感。通过感知、理解、品味、感悟、积累、表达、运用等一系列活动,给孩子们带来强烈的情感冲击,产生强烈的心灵共鸣。
三、活动中关注孩子。观察孩子的反应,聆听他们的声音,带领孩子进入关爱的世界,体验爱的情感。创设和谐自然的活动气氛,层次分明的情感提升,在平等开放的提问中展现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发散性思维,与孩子的和谐交融、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就是我所追求的教学艺术效果的最佳境界。
活动中的一个环节让我至今难忘:开始传递小树苗了,我慢慢地离开位子将小树苗传给第一位幼儿,示意孩子们一个个传下去。我看到有的孩子用好奇的目光在观察、有的在和身边的朋友说着什么、甚至有的捂着嘴在偷偷的笑,他一定是觉得老师很滑稽好象在演戏。我没有制止,继续在背景音乐的衬托下,用我柔柔地声音轻声地营造着关爱、呵护的氛围,用我的眼神对孩子们的传递行动投以赞许的目光,用我的肢体语言提醒孩子们小心地传递。渐渐地,活动室里安静极了,只有优美的音乐声,孩子们传递时轻声地提醒“你要小心啊。”;“当心点。”;“千万可别碰坏了小树苗啊。”;我看到孩子们的脸上满是“严肃”;、眼里满是神圣。爱心在我们的手中传递着、在我们的心中燃烧着。孩子们表现得投入、真情,才会使我的教学活动显得精彩纷呈.
最后,我想说:还给孩子们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吧。让我们的教育像一只隐形的手带领着孩子们茁壮成长。总之,教师要从教学思想、思维方式、课堂教学氛围等,为幼儿提供充分的创新时间和空间,这样有利于幼儿的创新,更有利于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
新教师汇报课评比活动《鸟窝里的树》教学反思
近期,在我们幼儿园开展了新教师汇报课的评比活动。《鸟窝里的树》就是我们中大班教师所要执教的主题活动。初次接触绘本阅读,对于我来说确实是一个新的挑战。刚拿到绘本时,真的有些无从下笔。细细翻阅了故事一遍之后,我觉得这个绘本故事内容比较丰富,情节有点戏剧化,仔细阅读,你会发现其实故事中蕴涵着一种深深的爱意,温馨而美好。但是,就我们新中班的特殊情况而言,《鸟窝里的树》这个绘本故事确实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设计教案时,我就针对新中班幼儿的年龄和经验特点,以故事导入、层层揭秘的形式,可能更适合我们新中班孩子的学习兴趣。首先我以爱和温馨的画面展开(突出一种和谐自然的情感)紧接着以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为转折和线索,然后大家一起帮助想各种办法,到最后想出了一个既不砍树又不搬家两全齐美的好办法(和前面引题前后呼应)。在问题的设计中,我尽量以引导的方式提问,降低了问题的难度。让幼儿更简单的融入到故事情节中。
从今天的上课情况来看,自认为还是比想象中完美。首先,在开始的故事导入部分,幼儿就很感兴趣,我以设置悬念的形式,牵引幼儿的注意力。再次,我出示PPT图片,请幼儿自己来找找,鸟窝里居然长出什么来了?这个问题幼儿都能回答,他们观察到了小树苗的出现,但是由于经验问题,他们不知道是“小树苗”;,认为是“小草”;,我就通过“长得像小草”;来引导幼儿知道这是“小树苗”;。接下来,我请幼儿自己先想想办法,帮助鸟先生和鸟太太解决困难。这个环节,幼儿的回答,也基本能涉及到一点关系,有幼儿就说到了,“把小树苗拔掉,给鸟先生和鸟太太换个新家等等。”;紧接着,我出示来帮忙的小动物,请幼儿看图说说他们是谁?想出了什么办法?幼儿能认识螳螂。
教案:幼儿园里的春天
活动名称:幼儿园的春天
活动目标:
1.要求幼儿把感受到的春天特征用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脑动手能力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培养幼儿活泼愉快的心境,让春天永驻孩子的心田,幼儿园永远是春天。
活动准备:
种植材料、绘画和手工材料、采集的植物
活动过程:
1、开场白:春天向我们走来,它走进草地,小草变绿了;它走进花丛,鲜花开放了;它走进农场,麦田发芽了;它走进树林,小树长出了嫩芽;春天像我们走来,带来了春雨滴嗒滴嗒鱼儿乐了,带来了阳光温暖了大地,带来了春风使柳树舞动,感谢春天,春天真好!把春天请进我们的教室,幼儿园里永远是春天!
2、弹奏主题歌:“幼儿园的春天”,请幼儿边唱边做动作。
3、美化教室
绘画组:布置春天的画栏
手工组:将采集的树叶、树枝、野花等,折折、剪剪、粘粘、贴贴,布置春天的植物
种植组:种植大蒜、萝卜、白菜等,美化自然角
标本制作组:将日常生活中收集的昆虫制成标本
(重点:手工组,标本制作组)
4、评议:请各组幼儿展示成果,并根据自己的创作进行讲述(可以是作品的内容,也可以是制作过程中的一些小事)
5、播放主题歌,在主题歌声中整个活动愉快的结束。
课后评议:
分组活动一直是幼儿比较喜欢的活动形式,这样他们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小组,由于是自己选择的,在活动过程中
幼儿的主动参与性也会比较强,活动结束后大部分幼儿做出了满意的作品。
此次活动也有一些不足,由于在活动中分了四个组,教师就不可能全都照顾到,所以在有的小组出现了幼儿没事做的情况。
下次再组织此类活动时,应该减少分组,控制在2—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