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案《晴云雨雪》及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0-09-05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说课稿 幼儿园教案大班科学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活动设计】

有一天,阳光明媚,我带着我们班的小朋友到户外去玩,玩了一会儿,天气就突然变阴了,一阵乌云过来了,马上快要下雨了,小朋友看到这样的自然现象非常兴奋,都问我:老师,怎么天一下子就变黑了?老师,是不是太阳在眨眼睛呢?为什么会有云呢?等等好多关于天气的问题,看到幼儿对天气的变化如此感兴趣,在加上孩子们的生活常常直接地受天气的影响,他们都有玩雪、淋雨等经历和体验,因此为了更加丰富幼儿对生活中的自然经历有科学的认识,于是我和小朋友一同设计了晴云雨雪这一活动,来引导幼儿关注天气,了解天气常识。

【活动目标】

1、认识天气符号,了解简单的气象知识。

2、关注天气预报,有观看天气预报的知识。

3、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一些常见的天气符号

2、难点:学习简单的形象地记录天气的方法。

【活动准备】

天气预报音乐,天气预报视频片段,记录表,铅笔。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主题。

1、小朋友你们认识我吗?对,今天是我第一次来和你们上课是吧,那我要考考你们了,听一听是什么电视节目开始了?(播放天气预报音乐)

2、提问:什么电视节目开始了?再听一遍,我提醒你们一下,这个节目每天都要播放的哦,我们再来听一遍。(第二次放天气预报音乐)这是什么节目?这是中央电视台,每天晚上7点半准时播出的天气预报,天气预报你看过吗?都和爸爸妈妈一起看过是吧,那我考考你们了,天气预报到底说了些什么呀?(请幼儿讲述)除了知道天气和温度,还能知道什么呢?除了知道我们无锡的天气情况,能不知道苏州的天气情况呀?能吗?北京的天气能不能知道呀?

3、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小段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我们来看一看,是跟你们说的一样吗?(播放视频天气预报,幼儿观看)

刚才看的是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吗?你啊有什么要问老师的,有什么话要说嘛,或者有什么地方看不懂吗?(请幼儿随便说说)教师根据幼儿回答解说图片。我们来看一看这天气预报可以知道几天的天气呀?这是几号的?哦天气预报可以知道第二天和第三天的天气,就是能知道明天和后天的天气是吧。(wWw.zfw152.Com 趣祝福)

二、认识天气符号。

1、这是中央电视台播放的中国的天气,能够知道我们中国一些主要城市的天气情况是嘛,今天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天气符号。哪里有天气符号,什么是天气符号呀?教师指图片问,哪里有天气符号呀?还有哪里有天气符号呀?每个城市的边上都有吗?什么是天气符号?就是用一个图案表示一种天气的是嘛,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个。

2、我还要来考考你们,等会老师继续放这段视频,我呢给每个小朋友一张记录表,(出示大记录表),看这就是我们的记录表,旁边呢有许多的图案,就是刚才说的天气符号,接下来听清楚了,看视频的时候,你看到什么图案出现了,就要铅笔在它旁边打个勾,会吗?看到什么图案出现你就打钩,你们愿意试试看吗?好请你那一张记录表,我们一起来看看,等会看到图案出现就打钩,如果图案没有出现呢?就不打勾。请你那好一支笔,准备好了吗我们开始了。(幼儿看视频记录)

3、师:记录好了吗,和旁边的小朋友对一对,有没有一样的呀?(教师出示一张大记录表)来,这是太阳的图案,有打钩的吗,打钩的请举手?教师在表上打钩,太阳的图案表示什么天气呢?谁知道?晴天,阳光明媚的晴天,我们一起说一说。(教师依次讲解天气符号,多云,阴天,小雨中雨大雨,小雪中雪大雪,引导幼儿学说)有的符号没有出现,我们等会再找找。

4、小朋友你们看,我们的祖国大不大?同一天里出现了这么多的天气,好吧记录表放在箩筐里吧。

三、小小预报员。

1、我们再来看一看,这里有没有你们不认识的图案。(出示天气符号图片),有没有不认识的图案,第几张图不认识?

2、这些符号你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小雨点和小雪花只有一个的时候就是小雨,小雪,有2个小雨点和小雪花就是中雨和中雪,点数越多下的雨和雪就越大。

3、教师指图片,宝宝说符号名称。

4、现在老师要请你们来当小小气象员了,来播报一下天气好吗。(放第一张上海图片)这是哪里?是什么天气呀?教师依次放图片,和幼儿一起说城市天气。

南京小雨,13,上海多云25,北京小雪074,香港多云1018

四、教师小结

哇,小小气象员们可真棒,已经学会了这么多的知识和本领,今天回家你再和爸爸妈妈去看一看今天的天气预报好吗。

【活动反思】

优点:

1.范读具有一定代表,体现出了示范的意义。

2.图文结合得很显实效。

3.充分地让学生在品读中感受、理解诗意。

不足:

1.课堂流程不够连贯。

2.读与背中稍显混乱。

改进措施:

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充分地备课,摸清各环节以在课堂上授课游刃有余。

幼儿百科:雪:从混合云中降落到地面的雪花形态的固体水。由大量白色不透明的冰晶(雪晶)和其聚合物(雪团)组成的降水。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延伸读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案《多变的云彩》及教学反思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案《多变的云彩》及教学反思”,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

活动目标

1.喜欢观察云朵,知道天空中的云朵是可以变来变去的。

2.能对云朵的形状展开想象,体验想象的乐趣。

3.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制作课件、棉花与粘贴材料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谈话

宝宝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你们知道哪里有星星吗?天空中除了有星星还会有什么?

2.扩散思维活动:云彩为什么会变色?

师:宝宝们知道云彩为什么会变成黑色吗?云彩除了会变成黑色还会变成什么颜色?(出示火烧云的图片,引导幼儿知道云彩还可以变成其他的颜色)

你想让云彩变成什么颜色?(引导幼儿展开想象)

3.观察内容:云彩像什么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云彩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云彩像什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片,大胆表述)

4.模范活动:模仿云彩的样子

师:刚才我们说了图片中的云彩像什么样子,你能表演出来吗?来学一学吧。

5.创新想象

师:你觉得云彩除了会变成刚才的样子之外,还能变成什么样子?你想让云彩变成什么样子?

6.操作活动与赞赏激励

师:宝宝们想不想自己动手让云彩变成你喜欢的样子?我们来试一试吧。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用自己的小手进行创意粘贴。

7.结束活动

请幼儿互相观看并介绍自己的作品,肯定幼儿的表现。最后把我们的云彩送上天空,让它们一起飞走吧。

活动反思:

幼儿的年龄小,对世界充满着好奇、探索和幻想。他们的思维不受习惯的约束,注意力容易分散,在观察事物时,仅能关注事物的表面现象,但自身是潜在着创造力的。设计了让小班幼儿所熟悉内容,利用不断变化的形式,在易把握的基础上让幼儿尽情的畅想。本次活动设计了符合小班幼儿年龄和心理发展特点的环节,容易为幼儿所接受,活动进行的顺利。

幼儿百科:云是大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或凝华成的小冰晶,所混合组成的漂浮在空中的可见聚合物。

关于“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案《多变的云彩》及教学反思”的精彩内容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不知道你是否都了解了呢,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内容!

幼儿园科学领域教案《小苔藓》及教学反思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案《小苔藓》及教学反思”,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

【活动目标】

1、知道“苔藓”这一名称和主要外形特征,了解苔藓的生长环境。

2、乐意主动采摘苔藓,感受乐趣。

3、丰富相应词语,如葫芦藓、地钱、墙藓等。

4、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教师事先找好有苔藓的花圃、田间路边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苔藓实物样品、引出课题。提问:

——谁见过这些绿绿的小东西?它们会长在哪里呢?

——今天我们要去找找苔藓,可以采摘。

二、幼儿寻找采摘苔藓,过程中和幼儿一起观察其生长环境的特点,诱发幼儿(幼儿食品)有意记忆。

三、交流经验

——你找到了苔藓了吗?它长在哪儿?什么样子的?象什么?(让幼儿边观察边讨论。)

——请你找一找苔藓的根、茎、叶。谁也有根、茎、叶?

四、幼儿再次寻找采摘,并让幼儿摘点野花、野草,为回教室让幼儿用它与苔藓合作学习插花。

五、梳理经验:

1、苔藓它多生长在潮湿、肥肥的土地里,在住宅、田园和路旁容易找到。因为是潮湿环境,因此人们走路要小心。

2、苔藓虽小也有根、茎、叶,是植物一种。(让幼儿讨论苔藓与水和阳光的关系。)

【活动建议】

可结合相应的季节和天气组织幼儿采摘苔藓(地钱),并烹饪、品尝苔藓植物(地钱),让幼儿了解其特殊的用处。

【活动延伸】

1、科学区中设置“下水石”、“上水石”、“没水石”,观察哪块石头能长出苔藓。(“上水石”总保持着潮湿的状态,所以适合苔藓植物生长。)

2、在自然角种植苔藓。

【活动反思】

“开展探究性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是新课程改革的方向,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努力向着这个方向靠拢。课堂上我把学生设计为教学的主体,而教师退居为教学的辅助角色,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上课前我布置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并尽量采集一些标本回来,让他们带回课堂向同学介绍。学生采用边观察边比较、讨论等方式进行学习。通过学生亲自采集标本,增加他们对这些植物的感性认识,关注这些植物的生长状况,培养学生关注生物圈中各种各样绿色植物的情感。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而且这样上课课前不用实验老师准备太多的实验材料、也不用教师讲得口干舌燥,所有的知识均由学生告诉学生,这种教学法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学得更加积极主动,学生完全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学生上完课后纷纷对我说:“老师,这节课怎么过得那么快呀?”可见学生已完全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了。

幼儿百科:苔藓植物属于最低等的高等植物。植物无花,无种子,以孢子繁殖。能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关于“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案《小苔藓》及教学反思”的精彩内容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不知道你是否都了解了呢,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内容!

幼儿园科学领域教案《量一量》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掌握用自然物测量长度的方法。

2、进一步感知量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有关,量具越长,测量的次数越少,量具越短,测量的次数越多。

3、对测量活动感兴趣。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5、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用等长的量具一一排列摆放进行测量的经验

2、学具:

(1)各种长度不同的量具

(2)记录用的作业单、笔等

3、教学用品

相等长度的小课桌若干、其他等物

【活动过程】

一、用打扮教室引起幼儿的测量兴趣

T:春天到了,我们小朋友们都穿上了好看的衣服,我们幼儿园也将要打扮一新,我们要给这里的小桌子做一个布的桌套,桌套要和桌子一样大小,现在我们就来量量看,桌子有多长。

二、幼儿自选一种量具进行测量。量好后,请幼儿用笔和纸记录下来。

三、幼儿交流自己刚才的测量方法与结果。

教师讲述正确的方法:要求每次测量注意首尾相接。

讨论:量相同的桌子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测量结果?

【活动小结】

测量工具越长,测得的结果越小,

测量工具越短,测得的结果越大。

幼儿换一种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并和第一次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再次感受量具长短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

师生共同小结

在测量活动中,我们发现大家测量相同的小桌子,用的量具越长,测量的次数越少;最具越短,测量的次数越多。

【活动反思】

由于选择的教学内容——《自然测量》活动是幼儿较感兴趣的一项数学活动内容,也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活动;而且,我为幼儿也准备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儿在活动中主动性及积极性都很强,探索活动中个个都表现地很投入,许多平时比较不爱动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动中也显得活跃多了。幼儿通过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动,已能掌握比较准确的测量方法了;幼儿在测量中,各项能力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动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第一环节

适宜行为:在第一个环节中,让幼儿进行探索性测量,并根据自己的测量经验进行讨论,让幼儿把自己的做法和想法说出来,起到了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的作用,而且个别幼儿的演示、教师的示范讲解,使幼儿对正确的测量方法有了初步地了解。

不足之处:

1、幼儿人数较多,而空间有限,选择椅子的高度来测量,让孩子的视线受阻,活动不方便。

2、在我示范正确的测量方法时,选择了和幼儿一样的测量对象——椅子,由于空间受阻,因此做在后面及旁边的幼儿观察地比较不清楚。

幼儿百科:量的两个基本分类,幅度和重次(或者数字),蕴涵了连续和离散的重大区别。是作为幅度和重复次数出现的一种属性。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案《有趣的静电》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充分感知,观察不同材料摩擦所产生的静电现象。

2、通过合作探索,记录下不同材料摩擦产生的静电现象。

3、愿意参与探索活动,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活动准备】

记录表,碎纸屑,塑料小勺,塑料梳子,塑料尺子,塑料剪刀,铅笔,排笔,水彩笔,吸管,玻璃瓶,幼儿事先分为4组(红、黄、蓝、绿)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变魔术,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出示塑料小勺。

2、教师变魔术,让塑料小勺吸起纸屑。

师:想让它发挥魔力,还得请坐的最好的朋友配合配合。

二、幼儿用小勺自由探索,将小纸屑吸起来。

1、教师提问,引发幼儿思考。

2、请幼儿尝试操作。

3、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方法。

4、教师小结。

师:其实我们这个神奇的魔术是因为摩擦产生了静电,所以能把小纸屑吸起来。摩擦的力量大,静电产生的多,塑料小勺吸附的纸屑就越多。

三、幼儿尝试用多种材料进行实验。

1、教师出示记录表。

2、教师交代注意事项。

师:小魔术师们,我们研究魔术的时候,桌上的材料不要争抢,自己先拿一种材料,研究完了,放回盘子里,再换另外一种材料。

3、幼儿自由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师幼交流实验结果。

5、教师再次实验。

小结:生活中有很多物品摩擦后都能产生静电现象。

四、提问:生活中你们见过哪些静电现象。

1、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遇到的静电现象。

2、教师小结:在天气寒冷的时候,很多物品因摩擦而相互吸引,如我们梳头的时候,梳子和头发也会互相吸引产生静电现象。脱衣服时,我们身上的毛衣和衬衣和头发都会产生静电现象。

五、教师小结,结束活动。

师:小魔术师们都学会了我的魔术,现在我们就一起到外面去表演给小班的弟弟妹妹看看吧。

反思

活动中以游戏的形式贯穿始终,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的特点,以幼儿兴趣为切入点,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和材料,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活动学习的环境,让幼儿与各种材料进行互动,从而感知滚动的科学现象,整个活动孩子们充满了浓厚的兴趣,观察力、动手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想象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目标达成度极高。

幼儿百科:静电是一种处于静止状态的电荷。在干燥和多风的秋天,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会碰到这种现象:晚上脱衣服睡觉时,黑暗中常听到噼啪的声响,而且伴有蓝光;见面握手时,手指刚一接触到对方,会突然感到指尖针刺般刺痛,令人大惊失色。

相关推荐

  •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案《多变的云彩》及教学反思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案《多变的云彩》及教学反思”,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活动目标 1.喜欢观察云朵,知道天空中的云朵是可以变来变去的。 2.能对云朵的形状展开想象,体验想象的...
    2020-08-14 阅读全文
  • 幼儿园科学领域教案《小苔藓》及教学反思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案《小苔藓》及教学反思”,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活动目标】 1、知道“苔藓”这一名称和主要外形特征,了解苔藓的生长环境。 2、乐意主动采摘苔藓,感受乐趣...
    2020-07-15 阅读全文
  • 幼儿园科学领域教案《量一量》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掌握用自然物测量长度的方法。 2、进一步感知量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有关,量具越长,测量的次数越少,量具越短,测量的次数越多。 3、对测量活动感兴趣。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2020-10-15 阅读全文
  •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案《有趣的静电》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充分感知,观察不同材料摩擦所产生的静电现象。 2、通过合作探索,记录下不同材料摩擦产生的静电现象。 3、愿意参与探索活动,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
    2020-10-10 阅读全文
  •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案《探索小灯泡》及教学反思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案《探索小灯泡》及教学反思”,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活动目标】 1、对导电现象感兴趣,喜欢和同伴合作探索使灯泡发亮的方法。 2、探索用电线等物连接电池使...
    2020-07-20 阅读全文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案《多变的云彩》及教学反思”,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活动目标 1.喜欢观察云朵,知道天空中的云朵是可以变来变去的。 2.能对云朵的形状展开想象,体验想象的...

2020-08-14 阅读全文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案《小苔藓》及教学反思”,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活动目标】 1、知道“苔藓”这一名称和主要外形特征,了解苔藓的生长环境。 2、乐意主动采摘苔藓,感受乐趣...

2020-07-15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初步掌握用自然物测量长度的方法。 2、进一步感知量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有关,量具越长,测量的次数越少,量具越短,测量的次数越多。 3、对测量活动感兴趣。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2020-10-15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充分感知,观察不同材料摩擦所产生的静电现象。 2、通过合作探索,记录下不同材料摩擦产生的静电现象。 3、愿意参与探索活动,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

2020-10-10 阅读全文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案《探索小灯泡》及教学反思”,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活动目标】 1、对导电现象感兴趣,喜欢和同伴合作探索使灯泡发亮的方法。 2、探索用电线等物连接电池使...

2020-07-20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