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有自省的机会
发布时间:2020-08-20 幼儿园的游戏有哪些 让幼儿园安静的游戏 幼儿园孩子的游戏童童是一个聪明可爱的小男孩,会主动结交好朋友,就是自尊心特别强。起初缘于我对他不太了解,常常当众处理他与同伴之间的纠纷,让他感觉很丢面子,以致多次冲出教室,还把不高兴的情绪带到家里。我和童童的妈妈就这事进行了交流,知道他在家里也爱生气,没有谁能控制他的脾气,爸爸妈妈、外公外婆也没有特别有效的方法,就随他去了。我开始深入观察童童,由此我了解了他的性格特点,知道他会在什么情况下闹情绪。一次排队时,童童为了和好朋友雨欣站在一起,和同伴吵了起来。吵着吵着眼泪不争气地流了出来,他顿感不好意思,一个人赌气就走远了。我刚要像往常一样追过去,可转念一想,为何不让这个聪明的孩子自省一下呢?这样或许他改变不分青红皂白地生气有所帮助。于是,我停住脚步继续组织幼儿活动。我发现童童站在远处不时地用眼睛瞄向小朋友,我知道他也想参与到活动中来,只不过还没有化解心中的不平。我注视他不言语,但我相信她一定读懂了我对刀子的暗示:“你好了吗?过来吧!”童童移动着脚步慢慢靠近大家,然后在附近来来回回地走了几次,最后,我估计她的气也该消了,就在他走近时对他说:“童童,快来和大家一起玩吧。”童童终于有了一个台阶可下,也就高兴地参与了活动,事后,我也就没有再去追问他离开的原因。有时对于孩子一些无意的行为没必要追根问底,我们要让他学会忽略,学会忘记不愉快,因为我们的目的是让他淀粉地生活交友和学习的方法,让他在不同的场合都有愉快的体验,而不是去强化不愉快的情绪.
yJS21.com更多精选教育笔记阅读
给孩子有自由畅谈的机会
自开学来,每班的老师都觉得教室里的孩子特别兴奋.特别是午睡时,孩子们边脱衣服,边津津乐道地谈论着自己的话题.他们一会儿嘻嘻哈哈,打打闹闹,说说笑笑,一会儿告状声又此起彼伏,午睡室里一片混乱.不论老师怎么教育引导,都不管用.于是,我开始认真地反思,寻扰着原因.结果我发现,幼儿本来可以在午睡前出去散会儿步,畅所欲言.可由于近来连连阴雨天气,孩子们不能出去散步了.老师们在这段时间里让孩子们完成未完成的绘画作品或其他任务.紧接着催着小朋友们小便,洗手,睡觉.一连串的环节,午睡是孩子们统一的活动。在孩子们看来,一但睡着了就失去了说话的自由,那还不趁着脱衣服的时候痛快地说一会儿话.为了让孩子们在睡觉前有说话的机会,我想,何不让孩子在小便洗手的时候交谈一会儿,再去睡觉呢?今天午睡时,我就提前五分钟让孩子们去小便,洗手.允许孩子们在洗手时说说话.听到老师的铃鼓声再去午睡室睡觉.所有的小朋友都把嘴巴闭严,谁也不许说话,然后安安静静的睡觉。”这下,洗手间里可热闹了.只听有的孩子在一起谈论起昨晚看的电视;有的孩子在回顾昨天看完的<舒克和贝塔>中的精彩场面.还嚷着:我喜欢舒克,我最喜欢贝塔,我长大了也要开飞机,开坦克.女孩子们则躲在卫生间隔板的背后,不知在说着什么悄悄话.看着他们满脸的笑容,我不禁反思,自己是否真正了解了孩子,满足了孩子呢。设身处地地为孩子想一下,多释放一些时间给孩子,我想孩子一定会配合老师的工作的。
给孩子一个谦让的机会
孩子的分享、谦让等行为,也是天性中的一种,重要的是家长是否给予孩子释放的机会,如果不给他这个机会,他就会认为这些都是没有必要的。昕昕在与家人分享食物的过程中,学会了很多东西,比如分享、谦让等等,并不会霸道地认为什么东西都只属于她一个人的。心理成长也有同样的道理。当孩子开始出现分享、谦让等欲望时,如果大人对他们进行过多的拒绝或者限制,他们这种正确的欲望就得不到强化,渐渐地就会按照“用进废退”的原则被淘汰了。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孩子不懂得与他人分享的原因之一,责任不在孩子,不是孩子不懂事,是父母没给孩子学习与强化的机会。家庭关系同样是一种重要的人际关系。不能处理好家庭关系的人,在人际交往方面也会困难重重。一个事事不能考虑别人,处处都表现得十分霸道的孩子,很难在人群中立足。家庭是孩子最早体会、分享乐趣的场所,因此我们应该多给孩子一些释放分享和谦让欲望的机会,让孩子学习处理家庭关系,为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打好基础。
让孩子更有自信
乌龟一种爬行缓慢的动物,《犟龟》教学活动中,乌龟要去很远的地方参加狮子大王的婚礼,孩子们听了都哈哈大笑,乌龟陶陶能走完那么远的路吗?一场小小的辩论赛就此展开。嘟嘟说:“小乌龟爬得很慢,它一定爬不到草原。”伟伟说:“小乌龟可以把四肢、头和小尾巴一起缩到硬壳里,咕噜咕噜滚过去。”孩子的小手都举得高高的,还想发表不同的看法。我看见了明明怯生生的举起了小手,这可是一个平时不善说话的孩子我叫起了明明,明明小声地说:“乌龟可以伸长脖子咬着草原上的树枝。”孩子们听不清,大声叫着:“大点声。”明明慌了,回答得结结巴巴的:“如果乌龟有长长的脖子就可以。。。。。。”没等明明说完,我就请他坐下,请另一个孩子回答。孩子们踊跃回答,气氛非常活跃,可是明明却像做错了事一样始终低着头,再也没举过手。我意识到自己错了,我用肯定的语气小结了一下孩子们的发言,着重表扬了明明的看法:“刚才明明说乌龟用嘴巴咬住树枝,一下就荡秋千荡过去,这个办法真好。”明明在孩子们的表扬声中重新抬起了头,自信展现在笑容中。苏联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儿童都是带着想好好学习的愿望来上学的,这种愿望像一颗耀眼的火星,这颗火星很容易被尖刻的不信任的态度所熄灭。”我想,今天我的急躁差点熄灭这颗好学的火星,我及时的赞扬弥补了急躁,造成的伤害,让明明获得了成功感让明明对学习更加充满信心。在幼儿园阶段,培养孩子浓厚的学习举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比让孩子掌握知识更重要。当孩子勇敢地举小手时,一定要给予孩子关注和鼓励,呵护和支持因为这往往是培养孩子自新心和自信心的好时机.
让孩子拥有自信
这几周我们一直在让孩子练习垫乒乓球。有的孩子学的很快,现在已经能垫好几个了,有的孩子虽然总是垫不到,但学习很积极,可申月小朋友总是呆呆的待在一边,不愿练习。前几天,我让孩子们分组,并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练习与表演,大家都能主动参与,可轮到申月小朋友那组时,申月头一低,不吭声也不动。我对她说:“申月,轮到你们这组了。大家都站好了,你快过去呀!”她连头也不抬的说:“我不想垫。”我又问:“你为什么不想垫呢?能小声的告诉我吗?我不会告诉别人的。”她犹豫了一会儿在我耳边小声的说:“我不敢垫。”奥,我一下子明白了,孩子虽小,但他的自尊心非常强,却缺乏自信心。于是我用征求的口吻对全班孩子说:“你们都表现的很棒,我很高兴,但是这组的申月小朋友今天不想垫,你们能让她改天再垫吗?”大家都表示赞同。“申月,改天在垫给大家看好吗?”她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
为了帮助她建立自信,不伤害她的自尊心。那天放学她的妈妈来接时,我把事情的经过和她妈妈说了,并建议家长回去不要批评她,要用表扬、鼓励的方法帮助他在家练习,使她建立自信心。她妈妈很同意我的做法,并表示了感谢。
过了几天的晨间活动又轮到玩乒乓球,这次的申月不再躲在一边观看了,而是主动的与孩子们一起快乐的玩着。我走过去向她竖起大拇指说:“能垫给我们看看吗?”她没有回答,只是微笑的垫了起来,虽然垫的不怎么样,但我还是为她的进步而鼓掌,孩子们也跟着为她鼓掌。看着她那张挂满笑容的脸,使我感到童心世界是五彩缤纷的,同时,我也为自己的教育得当而暗暗高兴。自信是孩子成长进步的重要因素,保护自信、培养自信是我们教师不容忽视的职责。
给孩子一个机会,让孩子动手去做
在父母和老师的眼中,孩子永远是宝贝,是不懂事的孩子,无论遇到什么事情,老师和父母总是抢在孩子的前面挡了、做了,孩子无需付出,只需心安理得的享受别人的劳动成果。
然而一次偶然,让我对孩子们刮目相看,发现宝宝长大了,可以放手让他们去做了。
一天中午起床后,我让佳明小朋友去领点心,我和班里的另一个老师在整理床铺。不一会儿,佳明跑过来说:“老师,刚才我领点心的时候,听到咱们班的电话响了,我接了,电话是王老师打来的,我说你不在,她让你给她回个电话。”听到这儿,我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我抱起佳明亲了亲,夸奖他能干,是老师的好帮手。佳明自豪的说:“老师,不要小看我,这些事情我都能干,只是妈妈什么也不让我干。”
听了佳明的话,我陷入了沉思,孩子在一天天长大,也在一天天懂事,作为老师和父母,应该让孩子去尝试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擦桌子、扶椅子、叠被子等,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改掉“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
为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动手实践的平台,为我们在班里开展了值日生活动。每天安排两个小朋友做值日生,负责帮老师干点力所能及的事情,一个月下来,有些家长反映,自从开展活动以来,有些孩子回家后不再是“伸手族”了,能主动帮父母干点家务活,变得勤快起来,家长很欣慰,都说孩子长大了,懂事了。
我们只有让孩子们放手去做,亲自动手装扮自己生活的空间,才能体会到劳动的快乐,生活的美好。
让孩子体会自我的成长
“过了一个寒假,我们小朋友和上学期比有什么不一样呢?”—孩子们纷纷举手“长高了”“衣服变短了”“长胖了”。“去找一个你的好朋友,仔细比一比,会有什么发现?”听清楚了老师的要求后,孩子们马上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对比了起来,有的捧起了对方的脸仔细观察起来,有的举起手比着高矮,不时还发出阵阵愉快的笑声。。。。。
让幼儿观察书上的各种画面,引导他们发现每一个个体之间的差异。
通过比较、观察、找找等,让幼儿发现原来我们有那么多不一样的地方,我们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
大班阶段是幼儿渴望了解自己,自我意识明显增强的时期,每一个“我”不仅是一个独特的、不一样的“我”,而且是一个不断成长发展的“我”。发现自己的变化,知道自己长大了,可以帮助他们增强自信心,还可以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周围的“人”
本次活动从引导幼儿的外形入手,知道自己区别于他人的独特个体,形成独立意识。观察的重点要从粗略引向细微,既是对幼儿观察能力更进一步的要求,也有利于幼儿感受个体的多样性。当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了平时未曾注意到的某些特征时,他们会显得兴奋和好奇,这种学习积极性将成为他们继续探索的动力。
在对画面找不同时,幼儿们表现出了极大地兴趣,例如“都是小朋友,可为什么会不一样呢?”“头发长短”“头发颜色”“皮肤颜色”“衣服式样”“眼睛的颜色”孩子们观察的非常仔细,知道每个人都是不同的,都有自己特别的地方。
在这个活动中,我发现没有把“不一样的我”凸显出来,幼儿的自豪感没有得到充分展示,在说说自己的爱好和本领时,应该重点提一下,让幼儿感觉到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突出“不一样的我”这个中心!
让孩子从小学会自理
偶然的机会我看到这样一篇小故事,故事讲的是两个妈妈在孩子玩玩具时不小心摔倒所做出的反应。有一天,飞飞和帅帅两个小朋友在一起玩玩具。两个孩子的妈妈站在一旁说话,突然飞飞小朋友摔倒了。帅帅妈妈赶紧跑过去想把他拉起来,飞飞妈妈却站在那里一动不动。还对帅帅妈妈说:“别拉他,让他自己爬起来。”帅帅妈妈瞪了飞飞妈妈一眼说:“你这个当妈妈的,心太狠了。孩子这么小,摔坏了怎么办?你太无情了,简直不配做母亲!”谁知飞飞妈妈既不气也不恼,笑呵呵地说:“懒娘指使勤孩子。让孩子从小经受一些锻炼,孩子不再一味地依靠大人,是我们当父母的责任。”看到这里,我想飞飞妈妈说得很对。如果所有的父母都这样做,那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利的。具体怎样做才能让孩子从小做到自理、自立的人呢?我国现的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的一句话:“做母亲的最好只有一只手。”颇觉语重心长,很受启发。由此认识到“懒娘”对孩子的成长是大有好处的。让孩子主动地去完成一些任务,放手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生活的广阔天空中锻炼自己翱翔的翅膀,为以后的人生积累丰富的资本,这是一笔无形的财富,飞飞妈妈就做到了这一点。帅帅妈妈听了飞飞妈妈的话,似有所悟地点了点头。她表示以后不再做事事为孩子包办的“勤娘”了。要给孩子独立的生活空间,不让他们失去锻炼和提高的机会。我想,如果每一位父母的嘴巴都懒一些、头脑懒一些、手脚懒一些,让孩子们自己发现问题,学会自己思考,遇事自己亲自去实践,多给他们锻炼的机会,在挫折中成长,在困难中长大,他们会变得更坚强。有一种爱叫——放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生活中多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动手能力,实践出真知,实践出才干,让他们经常参加各种活动,如叠被子、扫地、擦桌子等。多表扬,多鼓励,增强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和信心,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快乐地干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他们一定会长成参天大树的。幼教网-
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
有一次,午睡起床后,我带着孩子们去玩沙地游戏,孩子们尽情地玩着,有的堆小山,有的在沙地里找贝壳……,我正帮女孩子梳着辫子,突然,娜娜跑过来对我说:“老师,辛琪的耳朵疼”,我一听吓了一跳,赶紧把她叫了过来,问清了事情的原为,原来,快午睡起床的时候,辛琪衣服上的装饰品“钻石”掉下了好几颗,当时她也没有告诉老师,就偷偷的和旁边的圆圆一起躲在被子里面玩,旁边的圆圆可能是好奇不知怎么的,就把它塞进了辛琪的耳朵里,结果怎么也拿不出来,起床以后,也没有告诉老师。了解了情况以后,我赶紧查看了她的耳朵,用掏耳朵的工具把它掏了出来。这时,我才松了一口气,万一大点的珠珠的饰品就有可能拿不出来。
在下午的活动中
,就此事和小朋友进行了讨论、交流。这时,我问小朋友说:“你们知道拿衣服上的小亮片、小珠子玩会有哪些危害吗?”孩子们一言我一语,有的说会被划伤脸;有的说放进鼻子里会没法呼吸;有的说放进耳朵里耳朵会听不见等。我接着有问:“你们说掉下来的小珠珠或装饰品应该怎样处理?”小朋友有的说要交给老师,有的说放到口袋里。我告诉小朋友要交给老师处理,千万不可以自己拿着玩,并把辛琪和圆圆发生的事情告诉了他们,让他们引以为戒,小朋友都懂事的点了点头。
事后,我和家长们进行了沟通,让家长不要给孩子买装饰物太多的衣服。平时我们老师也要做好晨、午检等工作,同时,要注意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防患于未然。